说课稿

时间:2021-06-03 18:08: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说课稿 篇1

  一、整体设想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山水游记,因此我们的教学之中必然要遵循两个基本规律,即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规律(读——诵——译——析——品)和山水游记教学的一般规律(景物特点→人物活动→情怀抒发)。而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它是采用的是在固定的空间(醉翁亭及其周围)里通过时间(朝暮)和季节(四季)的变换来写景抒怀,暗示了人物活动的经常性,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忘怀得失、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我们将在3611高效课堂的模式下来展开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去感受作者的情怀,揣摸本文的主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重点课文,也是中考的必考篇目。这是继《小石谭记》、《岳阳楼记》之后选入的第三篇写景抒怀的古代散文,它对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文言实虚词和积累、文言句式的剖析和进一步理解认识借景抒情写作方法有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诸、壑、尤、蔚然、翼然、辄、寓、而、也”等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雅人生的品位与志趣。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教学难点: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五、学情分析

  文言文向来是大家较为头痛的东西,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和背诵是学生的老大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比较更加精细化的翻译和背诵指导、更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才能保证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如期完成。

  六、教法与学法

  基本教法与学法参照我们的36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根据不同课型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还有下面几点提示:

  1、诵读法:文言文必须能过大量的朗读来完成课文的背诵与语感的培养。在具体的诵读过程中要以老师或录音范读为先、然后通过默读、齐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对文章烂熟于胸。

  2、翻译方法指导:要在上每次的文言课文时都要反复强调“留、删、补、换、调、变”翻译六字诀,并使之熟练运用。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素译(不借助翻译工具书来翻译)的习惯与能力。

  古文翻译口诀(来缘于网络)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3、情景创设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再现醉翁亭的美景,使之更加深刻的欣赏景物,体悟做者情怀。

  七、教学流程

  本节课将分为三个基本课时来展开学习

  (一)第一课时:主要解决诵读的目标

  1、导入新课(关键词互动导入法):

  同学们,请问“醉”字都有哪些意思?(引导学生从身醉和心醉两方面来回答)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喜欢醉,那么他老人家的醉又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走入《醉翁亭记》来感受醉翁之醉。

  2、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由学生收集资料完成,教师补充)

  3、听读: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在听之前先由科代表把本文较为难读的字及其注音写地黑板上,听完之后,则由科代表带领大家把这些字再强化一遍。

  4、学生齐读:齐读时提醒学生留意两个关键字“而”和“也”

  (1)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

  (2)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5、对子互读和小组齐读

  6、朗读展示:各组抽签展示,要注重展示前的提醒和展示后的小结,要全员参与,全体面向大家。

  7、背诵比赛:可逐段开展。

  (二)第二课时:主要解决翻译任务

  1、学习或复习翻译课文的一般方法(留、删、补、换、调、变)和一般原则(信、达、雅),使每个学生殾能记住这九个字,并明确它们所表的基本意思。

  2、利用各组黑板实行“文白对照式”翻译,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讲清楚每个部分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积累和常识。

  本文以“也”字结尾的判断句特别多,要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和这种句式的一般翻译方法。

  (三)第三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主题

  1、整体感知:

  (1)本文的线索——乐,本文“以醉写乐”,“醉”是其表象,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乐”是其内心, 以乐贯穿全文,分别写了“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2)欣赏本文的美景: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

  (3)品读本文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4)明确本文主旨句:醉能同其乐。

  (5)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段落解析

  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翅图。

  (此段展示时,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的方法来描绘心中的美景,也可以采用导游介绍醉翁亭的方法来进行)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段,主要描绘了山水游乐图,此图又分为四个场景片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与概括能力):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此段展示时,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极力来塑造醉翁的形象,要营造出欢乐无比的气氛。)

  第四段:抓住本段的关键句,也是一个议论句:“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来揭示本文的主旨。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此段展示可采用开放式思维:让学生谈谈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人、事、景以及快乐的原因)

  八、作业设置:按基础题、发展题和提高题三类来设计。

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所选择的课题是一则适合学习了两学期的大班幼儿的故事《会爆炸的苹果》。

  一、说教材

  故事的题目就能激发孩子欣赏故事、学习故事的兴趣。它情节有趣,特点鲜明,发展曲折,结局圆满,以孩子熟悉的小动物:小猪、狐狸、小鸟为主角,运用了拟人化的语言风格,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非常适合大班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这则故事我打算分为两课时来完成,今天讲的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初步感知、表演故事,理解人物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作品,理解并掌握词语“好奇”、“珍贵”、“摇头晃脑”。

  2、在幼儿理解故事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初步模仿小猪、小狐狸、小鸟,表现出这三种不同角色的形态、体态及语言。

  3、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编构有趣的故事结局。

  4、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初步模仿表现出小猪憨态可掬、小狐狸狡猾贪吃、小鸟聪明勇敢的形态、体态及语言

  难点:理解并掌握“好奇”、“珍贵”、“摇头晃脑”等词。

  四、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猪、小鸟、狐狸的头饰。

  3、布置、创设情境,

  4、语言表演队排练童话剧《会爆炸的苹果树》。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兴趣引入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视听结合法、师生互动法。

  学法:欣赏法、感受法、讨论法、表演法、合作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9分钟)

  1、情境创设。

  创设“森林”情景,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可联想的环境。

  【设计意图】:幼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创设的“森林”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体验故事情境,吸引注意力,调动兴趣。

  2、常规训练,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唱着郊游的歌曲,从室外走进教室,在音乐声中带领学生做闻花香时的气息练习以及浇水、施肥时的模仿练习。

  【设计意图】:从室外走进布置后的教室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调动其学习兴趣。结合专业特点将气息、发声、模仿等常规训练渗透到情境创设中,让孩子们在练习时不觉得枯燥。

  师:“小朋友们,最近,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出现了一种会爆炸的苹果,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带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接着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会爆炸的苹果》。”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说出自己能想到原因,锻炼发散思维。最后导入故事,在课的开始抓住好奇心,使他们更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以情激趣,探究故事。(20分钟)

  1、利用课件播放故事。

  2、将课件停留在‘狐狸准备用大红气球骗小猪’这个画面。提问:“小朋友们,故事看到这里,你们知道会爆炸的苹果真的是苹果吗?那么,小猪要上当了,我们该怎么去帮助它呢?”

  3、引导学生想象并讨论。

  4、揭示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分段教学法,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探索故事结尾。这则故事的结尾是最大的亮点,我选择在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后,再公布故事结尾,这样不会让孩子形成思维定势,而是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挖掘、去探索。

  5、完整欣赏课件,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跟随动画讲述。

  6、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故事,通过提问及互动解决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人机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在互动的氛围和活跃的气氛中感知、掌握故事,解决本课难点,掌握词语“好奇”、“珍贵”、“摇头晃脑”。教学中教师注重规范幼儿语言,如回答问题时要完整等,引导他们说好话,说全话。

  (三)、围绕重点,充分体验。(12分钟)

  1、师:“小猪、小狐狸、小鸟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吧。”

  2、带领幼儿分角色表演,模仿并表现三种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着重锻炼幼儿的表演能力。教师引导幼儿将小动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如:小猪憨态可掬,声音粗粗的;小鸟聪明机灵,声音小小的;狐狸狡猾贪吃,声音尖尖细细等。在表演时我注重面向全体,并解决本课重点,达到引导幼儿模仿人物体态并掌握人物语言特点的教学目的。

(四)、榜样示范,激发表演欲。(5分钟)

  1、师:“小朋友们,故事中的三个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热烈欢迎!”(语言表演队的孩子表演精彩的童话剧)

  2、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每个人物特点、体态、表情及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语言表演队孩子的表演,给幼儿树立榜样示范作用,让他们进一步理解熟知故事,并激发表演欲望。

  (五)、课堂拓展,德育升华。(3分钟)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表演的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来投票吧。”

  2、课件显示出三种小动物,让每个幼儿都来选一选并说出为什么。

  3、教师引导教育小朋友要学习小猪和小鸟爱劳动,诚实,善良,勇敢的精神。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渗透了德育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准中学科整和的特点。并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分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故事《会爆炸的苹果》,懂得了要做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好孩子。还欣赏了哥哥姐姐的精彩表演。课后请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作你所表演的小动物的头饰,并和家人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下节课老师会带领你们分组表演,我们要争取和哥哥姐姐们表演的一样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够将内容延伸到课后及下一节课,在家长的帮助下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以上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加和减”的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以及掌握了千以内笔算加法,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必要的铺垫。教材以学生自主尝试为主,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相互交流中,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例题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购买玩具为题材,以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由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的制定: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的口算出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通过观察,抽象出题目中所蕴藏的数学信息,由这些信息而产生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诱使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讨论比较,互动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具吗?今天啊,有两个小朋友自己去买玩具了,可他们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数学知识不够,不知道付多少钱,你们能帮他吗?(板书课题)

  这一段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在言语上,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放开胆子,去尝试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还用两个小朋友购买东西产生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顺利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你们能口算出小男孩该付多少钱给这位阿姨吗?怎么列式,同学们分组讨论,把想好的方法跟同学们好好的说一说。指名问答,互相交流。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只要方法正确、合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新课程要求算法多样化,算法的最优化。在这儿,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比较出最优秀的口算方法,教师加以总结。

  师:这位小妹妹该付多少钱呢?如何列式呢?师板书。你们还能口算出结果吗?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8=12,再算40+30=70,再算12+70=82。对每一位回答出答案的同学都要及时表扬。

  3、对比分析,提高能力

  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2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都那么好,现在我们小组间来个比赛,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

  (2)、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想想做做”第4题)

  (4)、估一估,算一算。(“想想做做”第5题)

  (5)、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6、7题)

  多媒出示第6题。

  仔细看图,根据提出的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哪几条路?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在估计以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是怎么样想的,再算一算估计得对不对。

  多媒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

  小组交流,把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5、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19课,教材以“agriculture”为中心话题,讨论了古代和现代农业的差别,并提到了农业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要学习重点句型“it is/ was ? that”表强调的用法,学会如何来给别人建议以及说明自己的观点。教材中安排了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并有很多学生讨论的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词汇的掌握,学会modernize, fertilization, irrigation等新词汇

  ②语言技能:

  听:能听出材料中讲到了什么东西,并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句子的对错及补充句子。 说: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用学过的句型给别人一些建议。

  读:能快速读懂文章并根据文章内容做题。

  写:能利用所学写一个种植花园的计划。

  ③学习策略:主动参与讨论,陈述观点,互相学习。

  ④情感目标: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出自己的建议,找到英语学习的作用。

  ⑤文化意识:通过讨论一些农业及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问题并提高他们环保的意识。

  3、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重点: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给别人建议。

  ②难点:“it is/ was ? that”表强调的句型用法。

  二、说学生

  根据教育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除主管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本节课,我会运用一些图片,配以丰富的色彩,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用ppt来教学。高中生很在乎他人评价并且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发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不时给予他们一些提示,引导他们思考,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三、说教法

  1、教学原则:

  ①活动性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

  ②任务型原则:任务驱动—激发动机;执行任务—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任务完成—激励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法:

  我会将听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discuss,陈述并记录观点,组织语言进行综合陈述等来培养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及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对于重难点,我会给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的例子来让他们练习,熟悉。

  3、教学手段;

  ①图片辅助:给学生呈现相关图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②非测试性评价:我会让学生做听力答题,评价自己对听力的理解程度,在语法知识学习后进行rewrite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改正。

  四、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因此,我会以学生为中心,给机会让他们来表现自己,帮助他们找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并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相互学习以及交际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程序

  (一) 导入设计

  1、 我会问学生他们每天吃什么,过去人们每天吃什么,人们吃的习惯有哪些改变来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话题中;

  2、 我会让学生看书上的图表,找出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3、 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这种改变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三)新课呈现

  1、听力(10):

  ①我会先告诉学生他们将听到一段关于农业的材料,让他们仔细听,并判断书上第二题中的句子的对错。

  ②听完后让学生回答第二题,不对的要给出理由。

  ③让学生看第一题,找出哪些是听力中提到了的。

  ④让学生先看第三题,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内容将空格补充完整并 进行简单的讲解。

  2、说:

  ①我会问一个学生如果给他一块地,他想种些什么,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给他一些建议,用那些短语,并解释那些短语的意思。

  ②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进行讨论。

  ③让每组同学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扮演领导的小组成员仔细听,做笔记。 ④让扮演领导的小组说他们的意见并给出建议。

  3、阅读:

  ①让学生看图,讨论古代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②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选择题。

  ③让学生找到“fertile”等词语,引导他们找出这些词的名词和动词形式,简要讲一下这些构词法,并告诉他们如何在句中区分他们的用法,最后给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巩固。 ④解释文中其他重要词语和句子。

  ⑤

  (四)巩固操练

  这部分主要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围绕“我最喜欢的一项运动”的话题,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并针对伙伴所说的内容做好笔记。

  (五)课程总结

  我总结本节课所讲的生词及语法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确并准确掌握本课所授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

  根据小组活动讨论的内容,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伙伴最喜欢的一项运动”的80字作文。

  六、PPT设计

  根据教学程序的安排,我把PPT分为review,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listen and answer, key structure, special difficulties等若干板块,使整个教学过程结构紧凑,充分体现了其程序性。

  每个板块都用高度概括的关键词来呈现,便于学生识别及掌握本课重点、难点,充分体现PPT设计应有的概括性。

  PPT中穿插各种图片、音频文件等多媒体资源,不但增强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而且使PPT更具艺术性,以满足高中学生的艺术培养要求。

说课稿 篇5

  第一部分说课标

  1、教材内容和地位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内容。前面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知识”,由于铁是一种可变价元素,所以本节内容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接下来学习第四章中变价非金属元素物质的性质提供研究模型。

  2、课标要求及教材处理

  课标要求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课时为1课时。

  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通性,学生能根据钠、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知识,用分类的方法自主学习掌握,所以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侧重于铁盐和亚铁盐中Fe3+、 Fe2+的检验,并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深入学习铁的不同价态间的相互转化。

  第二部分说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知道如何检验Fe2+、Fe3+,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依据氧化还原理论,掌握+2价铁与+3价铁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利用类比法来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懂得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实验室保存亚铁盐溶液”等问题的探讨,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三部分说实验内容设计

  考虑到Fe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元素,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氧化还原理论的第一次融合,所以确定Fe2+和Fe3+的检验方法,Fe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还不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有限。以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实验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部分说实验方法设计

  本节实验教学采取边实验、边启发、边讨论、边归纳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现代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直观教学的无缝连接。

  1、 教师创新性实验(调酒实验)

  2、 教师验证性实验(Fe2+和Fe3+)

  3、学生探究实验(“铁三角”的相互转化)

  第五部分说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的:鸡尾酒在调酒师的手上变得多彩绚丽,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充当一次调酒师。

  【教师演示】变色酒

  同学们变色的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是:运用化学小魔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探索新知的科学殿堂。从而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来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但作为高一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方法还是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并不具备直接开展探究实验的能力。因此,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建构实验探究的基础。

  第二环节对比分类,归纳总结

  【活动一】图片展示铁及化合物的样品

  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有两个:①引导学生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颜色、状态。完成学案中的表格。②引导学生依据元素化合价进行分类。

  第三环节预测假设,建构基础

  【设计意图】根据活动一引导学生依据元素化合价预测0价、+2价、+3价的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且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我们以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

  《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活动二】提出两个思考问题。

  【思考】

  1、《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如何检验Fe3+、Fe2+ ?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与学生讨论实验探究的原理。通过探讨,师生达成共识:验证物质具有氧化性,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使其化合价降低,通过实验证明化合价降低的产物。相应的,如果验证物质具有还原性,和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使其化合价升高,通过实验验证化合价升高的产物。

  接下来,由教师演示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5l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SCN溶液,观察现象。在此,引入了 Fe3+的科学检验方法。同时,学生也会提出疑问, Fe2+如何检验呢?在此,引入Fe2+检验方法。

  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设计,起到了多方面的示范功能,学生收获了①知识支持,了解了Fe3+、Fe2+检验方法。②方法支持:明确了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至此,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做好了知识、方法、技能等多方面的铺垫。同时,也为本节课重难点突破奠定了基础。

  第四环节交流研讨,实验探究

  这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我将引导学生依据氧化还原理论,按照“推测→设计→验证→观察→结论→评价”六步分组,进行开放式探究实验,来突破重难点。

  在接下来的15分钟,引导各小组现将工具栏中提供的试剂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抽签挑选出本组的试剂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前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① 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记录实验现象及填写学案的工作。

  ② 实验过程中试剂的取用量及实验的规范操作。

  接下来的课堂就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在此过程中老师所要做的是: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规范要求、解答疑难。实验结束后进行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结论。 其他学生补充并评价。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有多种方案、不同的观点,这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当学生呈现“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测现象”不相符的方案时,其他学生帮他分析,深化氧化还原知识。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去分析Fe、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实验的可行性。由以上探究学生能总结Fe2+有还原性,可以加入氧化剂把其氧化成Fe3+,同理也能得出加入还原剂把Fe3+还原Fe2+。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依据教学目标,我将引领学生从知识层面、能力与方法层面及情感价值态度观三方面,进行拓展提升。

  首先,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探究铁、二价铁离子、三价铁性质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三者的转化关系。即建立了铁三角。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其次,在能力与方法层面,使学生建构起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那就是①分类观②转化观③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效的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于下一章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也建立起了活动探究的“铁三角”。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提升,使学生从知识层面、方法与技能层面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进一步得以升华。

  第六环节学以致用,练习反馈

  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首先是“调酒”揭密,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就能理解变色的奥秘。第一个杯子中加有三氯化铁,当加入SCN溶液时会出现血红色,当三价铁离子遇到柠檬汁时,会被维生素C还原成二价亚铁离子,从而血红色退去,当再加入新制氯水时,二价亚铁离子会被氧化成三家铁离子,血红色又再次出现。使学生体会到:提出问题——预测——验证——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以致用二:生活中的应用(补铁剂为什么要配合维生素C使用?)

  学以致用三:实验室中的应用(如何保存FeSO4溶液?)

  通过这几个不同梯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及化学学科的魅力,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次升华。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2.《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范文

3.《离骚》说课稿范文

4.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5.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6.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7.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10篇

8.琵琶行的说课稿范文

9.《归园田居》的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