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回顾.拓展二》,包括“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内容:一是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二是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日积月累”安排了两首古诗: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一首写元旦,一首写中秋节,两首诗与本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趣味语文”编排的材料,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清明》,标点符号略作改动,竟变成一首绝妙的小令,标点符号再作改动,又变成一出精致的小短剧。而且文体变了,基本意思不变。可见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神奇。
在本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说学生】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多角度的了解了中国的民风民俗,但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们搜集的资料、了解的资料还是受到了课文的限制,因此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搜集民俗的材料,杂爱教学中要加强学科的整合、内容的整合。因为本课所涉猎的范围较广,因此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以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或艺术课了。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设计
设计一:(回顾本单元的收获)本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俗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进一步感悟本组课文阐述的民风民俗。)
设计二:(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回顾拓展二。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初读,读准字音,明白字义。
(5)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6)细读古文名句,谈谈自己对句子的初步理解和感悟。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练习设计
1、积累自己喜欢的节日成语
2、积累自己喜欢的节日诗句
【说板书设计】
根据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堂课板书如下:
回顾·拓展二
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一、交流平台
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
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
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元日【宋】王安石
二、日积月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三、趣味语文有趣的标点唐诗《清明》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运用了课件演示与实物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说课稿 篇3
(一)源于生活,学习生活
《品德与社会》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他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都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整合成3个部分:在生活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在生活中体会一分钟的宝贵、在生活中学会合理得利用时间。每个教学环节都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内容上体现了源于生活的理念。在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我设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2、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宝贵;3、能力目标: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在生活中成分体验一分钟的宝贵。那么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呢?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创设情境,灵活选用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引导他们自你指导生活。
(二)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让他们通过生活主动学习就需要我们去精心设计,共同营造。本课中,我从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感知一分钟、体验一分钟、巧用一分钟等教学环节,让他们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从而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创设情境,融入生活,感知一分钟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开始我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蓝猫淘气3000问》一分钟,充满童趣的画面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了,使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突然画面消失,让学生焦急等待一分钟。此时我进行现场采访:前后两个一分钟,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由于有亲身经验做基础,孩子们通过对比感受到:心情愉快的时候一分钟很快很短,焦急等待的时候会觉得一分钟很慢很长。这样通过课件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融入生活之中。
2、实践参与,走进生活,体验一分钟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短短的一分钟能干什么呢?”为此,我设置了两个活动:
(1)全体总动员。课件出示学习小博士、运动小健将、环保小卫士、艺术小能手等角色,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角色来扮演,看看自己一分钟能完成多少事情。这样运用课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室里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呀!
(2)争当小主播鼓励学生播报课前调查的有关一分钟能做什么的真实数据,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一分钟的作用可真大!这样一来,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更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
(3)自我反思,提升生活,感受一分钟
生活是一种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生活方式的熏陶,强调自我反思。在这个部分里,我把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音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活动一:资料展示厅。课件播放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以及工厂紧张忙碌生产的录象,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到一分钟的宝贵。
活动二:时间快乐屋。课件出示时间姐姐向学生赠送礼物:一分钟。让学生思考:多给你一分钟,你会用来干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引导学生算算:一个月、一年、十年,你的收获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从生活着手,通过数据由小到大的变化,明白时间积少成多的道理,从而更好地珍惜时间。
活动三:生活多棱镜。运用课件播放小青平时学习中一些浪费时间的情景,让学生去发现错误,同时联系自己生活中的表现评价自己的不足,将他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孩子就走进自己的生活,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使其生活经验获得提升。
(4)拓展延伸,热爱生活,巧用一分钟。
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我重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课内向课外延伸。在结束部分我运用课件演示了两个孩子一天安排的活动,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交流:怎样安排更合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联系自己的生活设计出更棒的作息时间表。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小闹钟,滴滴答,每时每刻向前跨。滴答滴答提醒你,抓紧时间争第一”的儿歌声中结束本课时,我想,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种子已经悄悄种植于学生的心中了。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的意义作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继续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并让学生注意到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的数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题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用加法算,也要用乘法,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中的1—8题由看图找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2、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和改写乘法算式。
四、教学难点:怎样改写乘法。
五、教学准备:CAI
六、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将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把“认识乘法”创设在一个童话情景中,并将乘法意义的两个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分开突破,不增加学生的难度与负担。整节课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练习设计的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开放性题趣味十足,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认识‘小红帽’吗?”让学生回忆起童话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紧接着,创设情境,“数学课上老师也带小朋友来看看小红帽的家。”《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在导入部分中,我根据儿童心理,喜欢玩,喜欢小动物,卡通人物。时时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是用一个完整的情境贯穿始终。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把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况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你要把孩子引导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现在所处的位置。”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少,显得比较生疏。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小鸡”,“小兔,“鸡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出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说出许多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能力。
设计“鸡蛋”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新课标》中对计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准,而是看准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样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学生根据“鸡蛋图”分别列出了3个5相加(横着看的),5个3相加(竖着看的)的连加算式。甚至也会有学生斜着看来列算式,或6个6个的看等等各种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也记忆深刻。
我在教学中,在新授中让学生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外,在练习中,并出现了“5+6+6”这类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巩固概念。
紧接着我设计了小红帽过生日的情境,来一个人要两支筷子,来50个人要准备多少支筷子?学生中大多数用乘法,我提问;“为什么不用加法呢?”学生都感受到太长了,麻烦。从而将乘法的意义突破。
《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中,教师遵循由浅入深教学的原则,由基础题到提高题。首先让学生看一副图,说出是几个几相加,并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过渡到看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图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让学生在开放性题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3+5+5”这一题,刚开始学生会以为它没办法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它不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但通过自己的探索,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知道先算出2+3=5,这样就变成3个5相加,从而可以改写成3×5,5×3;接下来“3+3+6”这道算式就可以变成2个6相加的加法算式,进而可以改写为2×6,6×2的乘法算式,同时“3+3+6”这道题可以把6拆成两个3使原来的加法算式变为4个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题:A+A+A+A。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而再一次的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总之,把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说课稿 篇5
《交通安全每一天》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的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极为密切,交通安全与每一位学生息息相关,本主题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注意交通安全,感受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
设计意图:
在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从观察实际生活入手,引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努力实践让德育回归生活的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体现新课标的综合性、社会性和生活性;在学生的学法上倡导学生自主的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独立探究、集体合作的习惯,学习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3、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宣传交通规则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学习基本的交通法规,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难点:
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有宣传交通安全的神会责任感和实际行动。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设计交通安全调查表。
学生:完成调查表 分小组搜集注意交通安全的材料,并整理。
教学流程
一、 贴近生活,谈话导入。
事先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交通情况,从生活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学问,体现学习的生活化。
二、 利用图片案例,了解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
学生虽然对交通事故有一定的了解,但仅靠语言叙述就不是那么的直观,为了深化学生的认识我利用了几起交通事故的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交通事故的危害,在心灵上引起一定的感触。
三、利用统计数字再次震撼学生心灵,激发其探究事故原因的兴趣--探个究竟。
这是我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环节通过图片学生对交通事故有了一定的感触,但我想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文字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再一次的震撼,激起学生探究原因的兴趣。在探究事故原因时,我采用了事前调查和课堂上的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交通容事故,注意交通安全的方法--交通安全我有高招。
这是本次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突出重点,课前我安排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有关材料,并小组合作进行整理,我觉得在此过程中学生学生有了不少的收获,并可以感受到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学生收集很多,课堂上所展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教学时,我以孩子的汇报交流为主线,又穿插了"我来考考你""小司机"等游戏带哦东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相互传递。让孩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注意交通安全,培养孩子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激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的神会责任感--奇思妙想我能行。
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让学生感觉到交通宣传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也应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原则,让学生从自己做起,遵守交通规则,并能影响周围的人一起维护交通安全。这是本次教学的难点,提高认识比较容易,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来需要老师、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说课稿 篇6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__5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
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 四 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
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
体体现。
教学难点是: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 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
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
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
鸡的情感态度
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没结没完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厌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然后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歪,挺。看,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 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己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让y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4)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 ,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看到小鸡圆圆的肚子,母鸡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那么凄惨?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引导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
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18
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没结没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负责 母亲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语。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