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7-17 08:44: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数学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本节课讲的是七年级《数学》课改实验教材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消元”问题的应用,它是一节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通过“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化归的思想,通过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理解消元的思想,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在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二、 说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通过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方程个数和未知数个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列方程组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找等量关系的重要性,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列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通过自主学习,发展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解趣味数学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四、 说教学设备

  多媒体。

  五、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演示文稿的形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掌握的解方程组的基础上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整体思路是“情境创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归纳小结——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六个基本环节来完成。

  1、 情境创设:

  展示生活中的趣味数学题,让学生试着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课题。

  2、 讲授新课:

  (1)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找等量关系的重要性,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依据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列方程,并加以解决,通过自主学习,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回顾解题过程,用框架图作进一步描述,目的让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练习巩固:

  在练习巩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更深的理解,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

  4、 归纳小结

  和学生一起带着问题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在归纳小结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

  5、 作业布置

  见课本112页第4、6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内化,通过作业批改,及时反馈分析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分析自我得失,促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6、 课后说教学反思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9页例6,做一做

  2、教材分析:

  用数学一节是在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6,是以三个小象运木头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3个4的含义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4、教学难点:建立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淘教案网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含义。

  其次,课件出示相同练习题2,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然后说算理,分析问题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2、3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知识理解,理清乘法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数学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三角形的面积》是选自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并认识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在整个第五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三角形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以后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三角形的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割补、剪拼、变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渗透转化的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转化法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用转化法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

  二、 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授课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11个小组,每组六人或4人,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在此之前,我们还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求解。同学们,现在我说去一个图形,看你们能不能算出它的面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我将拿出一条红领巾,提问:你们能算它的面积吗?(学生思考了下,可能说不会)这是我将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并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我们一起来探究下。

  (二)、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1)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它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现在我们如何把三角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求解呢?我将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模型按对角线剪开,得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同时引导学生用拼凑的方法来推导,此时,我将要求各小组至少在课前准备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并提出明确的操作和探究的要求:

  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怎样拼凑成我们学过求面积的图形?

  2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

  3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2)在学生拼凑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并适时的指导。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可能拼凑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由于我在之前暗示了学生平行四边形,所以大部分学生拼成平行四边形。之后再让小组学生通过用的三种三角形拼凑的情况分别进行汇报,并根据拼出的图形叙述出推导过程,在几组实验基础上得出了结论: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由于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2

  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S=ah÷2

  (3)解决前面留下的问题:红领巾的'面积有多大?让学生自己通过测量得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再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又能对公式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1、出示p92做一做,这题即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对三角形面积公式加深印象。

  (四)、全课小节及布置作业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还有什么疑问?

  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二十2、5题,课后作业是对上课学的内容巩固,加深印象。

  四、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以上只是我的对本节课的设想,由于课堂是动态的,现实的课堂与预设之间会产生一些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教学主线结合学生动态随时调整,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辨认方向》是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二课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让学生能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学会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够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够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现实生活中准确辨认方向。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探究、合作、游戏等方式,去发现、再创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课堂伊始,我出示了一张幻灯图片,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回答图上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思考的学习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先复习四个方向,然后追问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说那些新方向?进而引出新知,教师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给新认识的方向起名字,学生亲身经历了认识生活中客观事物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注重了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三)学以致用

  首先制作方向板,给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很快地辩认出其他七个方向,并把它写在方向板上,(学生独立完成,错误纠正)然后说出方向板的用途。

  (四)玩中强化

  1.利用方向板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要求学生的方向板与教室的方向保持一致。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在观察和判断方向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定以什么为中心。通过游戏,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五)拓展应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练一练,看地图,打谷场两个情境练习。分别用课件出示,尤其是看地图,学生对于地图来讲比较陌生,我有效地整合了信息技术使学生明确,要找我们的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实际是以北京为中心,我们可以在那里画一个方向标,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然后,我带领学生参加小型实践活动,到操场上看一看,找好中心,说一说校园内八个方向分别有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六)体验收获

  这一环节,让学生谈收获,让学生自我评价,这样既注重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数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的内容。它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性。并在编排方面巧妙地从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立体图形,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本节课从观察我们身边的立体图形入手,勾勒出图形的形状,利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图形间的区别与联系。它既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又是几何学习的开端,更是对学生小学已有的立体图形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也为今后几何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内容,以及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识别各类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发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体验立体图形的抽象和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小学已有的立体图形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要求,确定本课重点为:

  ①.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②.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

  难点:柱体和锥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像电冰箱、蛋筒冰淇淋等,学生很容易识别,但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确定本课难点为:

  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培养学生空间感的形成。

  二、学法分析(说学法)

  1 学生情况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新学校、新环境,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在小学已经学过简单的立体图形,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对正确识别各类立体图形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2 学法指导

  通过几年来的新课改教学体验,我深深感受到合作探索不但可以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本节课教学中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

  三、教法分析 (说教法)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 “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思想。因此在讲授本节课时,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 直观教学法:以观看生活中立体图形为开端,让学生们在欣赏这些形态各异立体图形同时,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图形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2 情景教学法:创设丰富的图片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亲自感受,让学生 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热情,加深体验,将数学与图片中涉及到的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

  3 比较教学法:利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几何体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四、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

  分配

数学说课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吃西瓜》系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节的内容。之前学生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学生在小熊吃西瓜的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自主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自主品悟出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践探究,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等于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分数演示及学生操练图片、彩笔等。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其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直观图形操练,自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 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放式探究模式的教法,

  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评论的学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来。

  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再现,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为孩子送上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 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它俩既活泼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今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熊妈妈说:好孩子,歇会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解解渴。好呀!好呀! 熊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兄弟俩高兴地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问:你们都吃了多少块呢?小熊说:我吃了两块。大熊说:我吃了3块。 入情入境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孩子们聚焦熊宝宝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的共同话题,自然会成为分数初步认识旧知的一个有效回顾,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导他们自己提出相关数学问题,依据所提问题,直接切入本课教学内容。

  (二)多元探究,自学新知

  《新课标》中一再强调:数学课堂之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体验定能事半功倍培养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的综合素养。以此为依据,我设计了多元方式方法来攻克此课重难点教学。

  1、 师生共研,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 针对同学们热议的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得数,再尝试列出算式。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2/8+3/8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利用人手一份的学具圆形卡片通过拼一拼、涂一涂、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方法,探索出2/8+3/8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给学生自由探究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发表不同意见,进而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的理解。 在此之后,我又安排了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即: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学具卡片设计两道同分母分数加法试题交流并汇报。 通过这项活动,师生相互讨论并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然后教师随机出示几道同分母分数加法算式由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2、 同伴互助,自学同分母分数减法运算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将放手给学生动脑思考。与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这时,引导学生回到情境中。小熊说:咱们别在吃了,得给妈妈留几块,瞧,多懂事的孩子呀!那么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妈妈呢?而还剩下几分之几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算式1-5/8,怎样把其中的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只要突破了这个化未知为已知的关键,问题就能引刃而解。学生汇报后,老师利用圆形图片演示帮助理解,最后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以上两个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体验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探索、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把学生导入下一环节。

  (三) 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情境教学贯彻始终,同学们,现在该是你们一展身手的时候了,下面的闯关训练赢了的同学,熊妈妈说也要奖给你一块大西瓜。 此刻,我出示精心设计的大容量即时训练题,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讨论研究,巩固对新知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1、试一试,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看懂线段图,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2、口算。

  本题是学生已经领悟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律,初步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后进行的练习。

  3、创设吃蛋糕的应用题,在联系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竞技比赛之后,我拿出熊宝宝的头饰,让学生角色感知说说自己的收获。孩子们有的会把学到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一一向大家道来,也有的肯定会谈及应该向熊宝宝学习多帮父母分担家务之类话题。教师不忘德育渗透,再此号召同学们一定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积极用于生活之中。更应该向熊宝宝学习,经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任务外延、实践拓展

  因为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深入复习本单元知识,在切身感知、集体交流生活中常用相关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份我眼中的分数数学学习小报,并在适当时间进行展评。开放的实践性作业必将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喜好欲,也必将引领孩子们走入更广阔的数学学习天地之中,数学综合素养也得到有效提升。

  五、板书设计

  吃 西 瓜 3/8+2/8= (3+2)/8=5/8 3/8-2/8=(3-2)/8=1/8 1-5/8=8/8-5/8=(8-5)/8=3/8 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精品】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数学广角说课稿

2.《数学广角》说课稿

3.数学广角说课稿

4.人教版数学第二册找规律精品说课稿

5.中班数学《比较高矮》说课稿范文

6.《数学广角》说课稿15篇

7.牧场之国精品说课稿

8.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

9.【精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