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用常识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
一年级的孩子尽管刚开始学数学,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出发,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们感到亲切,思维很快被激活,从而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如,在[片段一]中,这些食品都是学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这样的题材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数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身边的熟悉情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也保证了学生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是符合学生年龄持点和认识规律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数学又是十分现实的。抽象的内容需要以生动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学的内容。如[片段二]让同学们根据佳倩家中的餐厅的大小,为她筹措餐桌,椅的选购与配套方案。其间,涉及餐厅桌椅合理布置,实用与美观,敬老与来客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学直觉估算的知识,更激活学生道德、审美、统筹等的综合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大思维开放的空间和创造性进行问题解决的机会。学生围绕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展开讨论,让每个同学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说、有人听、有人反对、有人补充、有人质疑、有人解释……此时教师也完全以一个合作者,引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学生没有了解到佳倩家几口人的'信息,少购了椅子,造成“有人站着吃饭”害得全班人哄堂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问题来体验数学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任何数学知识都有自身价值,但不同的数学对学生来说其价值不同。比如:[片段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一般都是无意的,通过学习“分类”以后,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的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主动构建知识的模式及其思考方法,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逐步趋于完整,并在应用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应用价值。
又如:[片段二]在学习“估算”之后,上了一堂数学活动课,设置了为一间餐厅配置了一套合适的餐桌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配套较合理想及一些综合的思维过程,由于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又富有挑战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和学好数学的价值。
教学的实验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与生动丰富的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发掘数学自身的魅力,以引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意识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思维感情,也便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两个题材,引发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激情,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订为教学目标是:
(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和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是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在教学中利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探索出多种不同的算法,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并动口表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之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学流程
教学本节课共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复习了原来所学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新课程在《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实现从不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具体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在情境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第二步是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步中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这样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并探索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学生思考,各自都有发现,都有收获,这样使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之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而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汇报板书:10+20=30。第三步是自选算法,形成思路。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合作,解决另外的加法问题,同时告诉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这样让学生把刚才的算法在大脑中形成思想,不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第四步是算法迁移,形成技能。这一步是让学生解决整十数减整十数的问题,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就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比较精简,在探究体验这一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加、减法算式,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捆小棒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认识11~20的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成,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10到20各数能数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却一点也不了解。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
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数器、
老师:课件、小棒、计数器、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积累感性经验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概念。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为理解和认识20以内数的组成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补。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小组中交流摆法,互相启发,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捆一捆的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0个一是一个十。为下步教学11到20的组成奠定基础。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
师生做摆小棒游戏,摆出11到20各数。教学程序为:摆11根小棒,学生集体摆后,找一名学生把小棒摆在黑板上,集体想:()个十()个一是11。12到 19根小棒可以分着让学生自己摆,并说出是几个十几个一。然后,让学生摆出20跟小棒,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怎样很快的摆出20根小棒?让学生说出方法。
(二)通过认识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11到20 各数的表象。
1、介绍计数器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介绍个位一个珠子表示多少,怎样写,十位一个珠子表示多少,怎样写。
2、师生做拨珠子游戏。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计数器,并帮助学生建立11到20 各数的表象,可以通过摆小棒和拨珠子之间的转化练习来完成。
具体环节为:老师用课件示范11用小棒表示,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子,以及对应在计数器下面写数字的过程。然后老师摆15根小棒,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5,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9,学生摆出19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20根小棒,一个用计数器拨出20。
3、安排在直尺上读数,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为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和顺序打下基础。
4、巩固练习
通过看图写数,让学生再次体会数的直观模型。
通过画珠子,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数位概念。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0~10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想一想、读一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多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探索与思考,从而获得知识。由于一年级学生自主意识还太强,不善于与别人合作学习,所以,这节课设计的小组合作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数位时我利用课件演示,课件中只出现个位,十位,虽然也比较直观,但是与学具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学具从个位一直到千万位。学生实际操作时不知道该拨哪儿的珠子,有的学生随心所欲的拨。课后经过思考,还有听课老师的建议,我们都认为次环节教师用计数器演示比较好,先指导学生认识并找到计数器上的个位、十位,然后教师拨珠子让学生读数,再由教师报数让学生拨珠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恰到好处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此教学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8——89页,例1~例4,有一个基本的循环组,以它为基础,重复出现。例1~例3,循环组中每种图形只有一个,例4,循环组中有的图形不止一个,为从数量角度寻找规律做了铺垫。
说教法: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于是在设计时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重视实现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找规律的过程,同时挖掘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三位一体的有效课堂教学。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采取了“大班教学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长负责,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猜测、推理的能力。
说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采取了独立观察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猜一猜、找一找、涂一涂、摆一摆、演一演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把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真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我实施了六步走教学法,
一、观察发现,引出规律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上课开时,我为数学课堂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老师请来了极为神秘嘉宾和我们共同学习,你想认识他吗?通过让学生观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发现规律,接着老师表扬(XX你真棒XX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课题——找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在这一环节,我出示欢度“六一”的主题图让学生探索规律。让学生独立观察这些彩旗、彩花、灯笼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选择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课件演示。最后小结他们都是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的,为学生揭示了找规律的方法,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三、动手操作,体验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第一步:涂一涂。涂联欢会入场券。这种学习将枯燥的简单机械的练习变得趣味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当中。
第二步:做一做。
第二步:摆一摆。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不适合长时间不间断的进行数学学习,于是我设计了请你跟我做一做的环节,旨在通过接动作,摆学具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规律,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自己建构知识体系。
四、小组合作,创造规律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起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规律,体现了“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感悟到规律是可以创造出来的,让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五、转换形式,表演规律
根据规律演一演(用声音或动作)。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规律让学生用声音或动作演一演,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六、深入生活,寻找规律
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规律美,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藏在身边的规律,将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亮点:
1、体现数学—生活—数学的大课程观。
2、“做中学”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3、“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模式。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以“大班教学小班化”模式逐步展开、层层深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5、看。这是让学生观察由于他们的转动,右边事物的不同,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6、练。达到巩固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他们平时可喜欢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喜欢的请举手。你知道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吗?(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左右(板书)
(二)操作活动,认识左右
1、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左右
(1)右手除了用来举手发言,还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饭、拿笔写字……)左手呢?(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2)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
2、小小游戏,进一步认识左右
(1)动一动:张开你的左手摇一摇,张开你的右手摇一摇;伸出你的左手向左转一圈,伸出你的右手向右转一圈。
(2)听口令做动作: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拍拍右肩,右手拍拍左肩……
3、摆摆学具,辨别左右
(1)动手摆:铅笔在最左边;小刀在最右边;文具盒在中间;橡皮在文具盒的左边,铅笔的右边;尺子在小刀的左边,文具盒的右边。
(2)说一说: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3)打乱学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三)引导观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同桌同学面对面站着,观察左手和右手,你发现了什么?
(2)转动方向,观察左边和右边的事物,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方向改变了,左边右边也改变了。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60页“找一找”。
出示挂图:
师: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玩,可他只记得上楼左拐是小明家,小明住在几号房呢?
(2)解决“练一练”第3题。
A、师:停车场的管理员听说你们学会了新知识,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看看是什么吧。
B、出示挂图:从右边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辆车。
C、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解决“练一练”第5题。
A、出示挂图:想一想,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B、小组讨论、交流
C、到楼梯去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
D、小结:我们不仅仅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行走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回家后,看一看你们家左右两边分别是谁的家。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
1、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 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网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多媒体、网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创设情境:“小朋友都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游戏。”根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 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改变教学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游戏,把游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与,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改变在教学反实践中达到了课堂气氛更为热烈突出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探索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考15-9的'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根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具体化,组内交流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提出了具体要求,交流时注意:(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楚,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程中,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体现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 “送小兔回家” 一系列的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17-9)的基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整合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好像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网络整合点: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老师来帮助我审核这堂课,但由于地域、以及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这确实让我感到棘手,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回复点评,这样棘手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多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进,终于今天承载着众多老师的智慧走到了全国大赛。
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本课我选择的不是网络运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殊课例,而是一堂普普通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体现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理解前后的意义,体会前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观念;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表达的条理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有基础题,有提高题。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基础题:
“新龟兔赛跑”。运用前后的语言描述乌龟和小兔在不同时段的位置。
提高题:
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前后。(对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三、与小专题的结合
我们的小专题题目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在“前后”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观察情境图,并用数学的语言有序的、完整的表述。
让学生解决“小动物在哪里,排在第几位,他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需要学生数学的思考。让学生明白问题是什么,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同伴交流,和对方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补充和修改自己的。
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供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实际看来,学生的表现是比较好的。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作者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主题图及第57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2、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景——花卉展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二、说教法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动手摆一摆,请学生喝饮料,吃苹果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说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在研究教材时,我以去花园赏花———参观苗圃基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动手摆一摆——奖励喝饮料和吃苹果等环节来展开教学,环环紧扣。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吸引了许多人们去观看,大家想不想去凑凑热闹?(出示花园们赏花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叔叔阿姨,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接着由“这么美丽的鲜花是花农爷爷从苗圃基地里运来的,现在咱们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这一过渡语引出例1,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获得信息,提出问题。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
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该怎样列式呢?
计算1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随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升算法,进行优化:如果没有图或小棒,看着算式你会怎么想?请学生同桌说一说。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这样既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又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接着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为下面的减法算式提供优化后的算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摆一摆,算一算。
师:通过刚才的表现,我发现大家不仅听得认真,说得更棒,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动手能力,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以充分赞扬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注意力集中,激发他们好胜的心理。)
2、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级的孩子还不会有序地观察图,所以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然后生再独立完成。我在设计教案时将墨水改成了饮料,既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3、算一算,比一比。
教材呈现的是六道算式,我在设计教案时给算式穿上了“外衣”,加了大苹果当背景,目的也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串连教学。让学生在独立算后汇报是如何算的,然后进行比较,抓每个大苹果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算法。在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实际上只算整十数上的几加几或几减几就行了。
4、填一填,算一算。
对于这道题的处理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下来巡视,肯定会发现某一个或某些同学的错误,进而让学生汇报自己填的结果,对于错误进行剖析,重点说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符合《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
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在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中慢慢陈述自己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最后教师再讲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的阐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的说课稿11-30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6-17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09-27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5-15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02-26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11-25
说课稿数学说课稿初中11-28
一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学》说课稿10-02
《数学广角》说课稿03-01
《数学广角——》说课稿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