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以内的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以内的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以内的加法说课稿1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5以内的加法”,它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的 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第一层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小朋友浇花场景图中人数的情况,引导学生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把原来的3人与又来的2人合起来就是一共的人数,由此引出“2+3=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正确读出算式。第二层次通过“试一试”学生熟悉的`场景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1~6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认识,掌握加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的加法我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小棒、图片等学具。围绕教学目标,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
我创设游戏抢答,课件展示一些5以内的分与合,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的加法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新知,训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
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这里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利用课件出示小朋友浇花的场景图,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同桌交流知道了什么,根据图中想到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认识到: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一共有5人。在老师小结的同时,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第二步,在学生读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层次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学生玩荡秋千的情境,多媒体出示两组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1个女孩和2个男孩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就要用加法计算。然后学生列出算式后计算结果,在交流中掌握把1和2相加就是把1和2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三环节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结合书中练习主要分3个层次进行巩固。
五以内的加法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执教的课题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下面我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谈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流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标解读:
“掌握”是描述过程的行为动词,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核心概念是“运算技能”。主体是学生。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在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为素材,创设了“来到花果山”—“小猴摘桃”—“野餐”—“野餐结束”—“游水帘洞”—“小猴分桃”—“小猴跳水”—“小猴学钓鱼”这一系列情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本节课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花果山”构成“情境串”,情境里又包含生动活泼的现实活动,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喜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信息窗一《5以内数的加法》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是为本单元接下来要学习的减法做铺垫。它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这节课只是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有序观察信息窗时,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语言表述不完整。而且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这节课只是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通过课前检测,我们发现,5以内数的分成,学生在幼儿园已掌握,学生的正确率达到88%;对5以内的加法计算已经有56%的正确率。但对加法的`意义理解还是不够。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
评价任务设计:
1、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摆一摆,算一算)检测(目标一)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目标二)体会算法多样性的达成。
2、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和信息窗中的其他问题检测(目标一)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3、基础巩固练习和拓展提升练习检测(目标一)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和(目标三)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主要教学过程:
在新课之前,我利用有节奏的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成,为新课做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我以学生喜欢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信息窗—花果山,在此我注重指导学生从上而下有序观察,会表达“天空上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这样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此环节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一共有几只猴子?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数一数的方法。教师肯定,手口一致的点数。引导学生借助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摆一摆,体会加法计算的优越性。这里考虑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好动又好玩,理解能力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提前准备的学具有小圆片、小棒和数字卡片,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希望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可能:
(1)用一个小圆片表示一只猴子,摆出5个小圆片;
(2)用一个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引出算式2+3=5,这里对于孩子们想出的不同办法都给与肯定与表扬。
利用算式2+3=5,认识“+”号,通过让学生介绍各个数字代表什么来理解加法的意义。教给孩子正确的读法。依据第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自主解决问题2一共有几只小鸟?课件出示小鸟的图片,先让学生自主解决,列出算式。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师评价。在整个探究新知过程中,学生在小组探索、动手操作中获取了知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这样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就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其中包括基础巩固练习和拓展提高练习,基础巩固练习包括解决信息窗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一说图中的信息,然后选择一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算式列在作业纸上。挑选列有不同算式的学生交流。
接下来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故事及游戏形式出现,首先小猴子愿意作导游,带我们游览花果山的风景。花果山不但有很多水果,同样也是鸟的王国,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现在一共几只小鸟?解决完这个问题然后继续向前走,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一共几只小鸟?这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完鸟的问题再逛逛花果山里的苹果园(口算)只要说出苹果上算式正确的得数,就能得到又大又红的苹果,此题进一步巩固了算法。
摘完苹果就轮到展示我的收获:画一画、填一填。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进一步理解了算理;故事继续进行,就在展示自己收获的时候,一只小猴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学生编数学故事,列式计算。然后马上追问你还能讲出哪些“4+1=5”的故事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整个练习环节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本节课小结时让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找到数学信息的?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样操作的?等等。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可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五以内的加法说课稿3
【教材解读】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31-33页
2.课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5以内的加法》这一主题,重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学具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探究学习,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3.教材分析:
走进花果山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4.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虽然以前接触过计算教学的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不太理解加法的真正意义。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在“加法意义的理解”上。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对数的游戏:用手指表示数的组成。
2.说分成和合成
【设计意图: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培养孩子大声说,认真听的好习惯互相欣赏的好品质。同时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梳理数学信息。
通过提问: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引入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用两条数学信息来描述一种事物。如树上有3只小猴子,岩石上有2只小猴子等。
2.提出加法问题。
课件出示只有小猴子的信息图,让学生说出有关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让学生猜小朋友可能提什么问题,引导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设计意图:以花果山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整体到部分的信息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1.建立加法问题的语言模型。
引导学生把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后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进行全班交流。
2.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及时点拨引导,使学生明确: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猴和岩石上的2只小猴合起来。
3.逐步抽象加法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小猴子来摆一摆。根据学生的讲解,教师在黑板上贴圆片展示摆的过程,并把两部分圆片圈起来,说明: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3和2合起来。
4.构建加法的算式模型
通过谈话:把3和2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加法算式:3+2=5。教师重点讲解加号的写法。学生读加法算式。教师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2、3、+、5各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在说两条数学信息和提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说的时间,在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加法的语言模型;以“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可以写出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建立起加法的算式模型。】
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 解决桃子的问题
(1)出示桃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让学生把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学生说出加法算式。
(4)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算式中得4、2、+、2各表示什么?
2. 解决有关小鸟、小朋友和小花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物体,用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来说一说,然后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独立完成后说给同位听。
(2)全班交流:分别让算式不同的学生进行汇报,并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回归情境解决问题,既是对第一个环节学生所梳理信息的回应,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进得到了很好地巩固。】
四、联系实际,内化新知
1.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填写算式。
(1)指生说一说小兔子和小蜜蜂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1=4 2+3=5。
(3)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摆、说、列中巩固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编故事让孩子的想象力任意驰骋,让枯燥的加法变得无比鲜活、婀娜多姿起来,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算式的神奇,体验数学的价值所在。】
2. 趣味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童话式的数学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找师傅,让学生在计算中了解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既熟练了学生5以内数的加法的口算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理解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梳理总结:
1.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2.认识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培养概括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并用到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衔接起来。并通过编故事活动,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信息传达给了学生。】
五以内的加法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学习5以内的序数》是小班下册多元能力探索课程数学课中的一课时,内容有一座住着5只小动物的楼房和一幅兔妈妈营救5只兔宝宝的图片组成。通过训练第几层楼房住着那只小动物和兔妈妈营救兔宝宝的顺序,让幼儿学习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点数,初步建立序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的单向序数。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认知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单向序数,初步建立序数的概念。
(2)学习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点数。
2、 能力目标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楼房和兔妈妈营救兔宝宝的挂图。
2、小狗、小猫、小猪、小猴、小羊的图片各一张,小兔子不同颜色的图片各两张。
3、1—5的数字卡两套。
四、说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会5以内的单向序数。
2、难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点数。
五、说教法
小班孩子的特点主要是直观形象性,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提问,演示等方法。
六、说学法
孩子最大的乐趣是在“玩中学”,要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在“帮小动物搬新楼”的活动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七、说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复习《方位词》头在上,脚在下。
(巩固幼儿对上下,前后,左右的区别,为观察楼房从下往上数有5层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座5层楼房的图片,并粘上1—5的数字,并告诉幼儿粘上数字1的就表示第一层。)
2、引出课题《学习5以内的序数》。
3、教师再次出示住着5只小动物的楼房,引导幼儿说出第几层住着那只小动物。
(1)教师将小狗、小猫、小猪、小羊、小猴的图片摆放在楼房里。
(2)教师提问:从下往上数,第一层住的是谁?依次说出每层楼房的小动物。
(让幼儿学习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点数)
4、教师再次出示空楼房,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1)教师: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请小朋友们看看,搬家以后住在什么地方?
(2) 教师:(指最下面)这是第几层?
(引导幼儿明白开始数的这一个就是第一)
(3)依次完成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的数数。
5、动物与楼房对应,(师幼共同帮助小动物搬家,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1)教师:小猫住第二层。(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粘上小猫的图片)
(2)教师:小狗住在小猫的上面,小狗住第几层?(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
(3)依次完成其他小动物与楼层的对应,提问同上。
6、楼房与动物对应,(师幼共同说出小动物搬家以后的位置,加深对序数的认识和理解。)
(1)教师:第一层住的是谁?(启发幼儿说出)
(2)教师:第三层的下面是第几层?住的是谁?
(3)依次提问到每个楼层,步骤同上。
7、教师小结:要知道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8、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检测幼儿这节课所学效果)
(1)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从上往下数,一共有几只小兔子?这些小兔子分别排在第几?(启发幼儿观察回答)
(2)教师:请小朋友取下数字卡,依序排放在不同小兔子的后面。
(三)结束部分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5以内的序数,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那边数起,开始数的那一个就叫第一,数到几就是第几。
八、活动延伸
课下我们到室外,让5个小朋友手拉手排队,看看全班有几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别站在第几组的第几个。(让幼儿观察自己的位置,说出自己排在第几。)
五以内的加法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班科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反思性说课稿。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只定了认知目标,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如下: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习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原活动的重难点是学习从不同方位观察认识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这样对幼儿来说有点太深奥。根据现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活动的难点是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原教案中的活动准备为活动的开展是准备较充分的。但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
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笔。一张照片供游戏使用。
三幅色彩鲜艳的背景大图,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儿操作,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数。
四、说教学过程
原教案教学过程中三个环节是比较清楚,幼儿在学习中也比较积极。教师也提供教学具让幼儿操作,并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游戏让幼儿巩固知识,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整个过程始终是教师直接引导启发,幼儿的思维受到了约束,活动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幼儿为主没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和游戏法,让幼儿在学习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但教师注重了知识的掌握,没考虑到让幼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运用。针对原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把新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习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通过帮小动物搬房子,给5座小房子钉门牌号码,学习序数词第一至第五,并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地肯定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还让孩子们表达了帮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第二个环节通过给5个小动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戏,请幼儿按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挂相应的数字钥匙。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这个活动结束时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让幼儿体验成功又一次强调了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个环节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再帮小动物找房子这一活动,让幼儿学习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巩固,我又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幼儿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形式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是第几层第几间,使幼儿把体验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参与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本节课通过帮小动物找房子的游戏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认识5以内序数的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学巩固它。
【五以内的加法说课稿】相关文章: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07-1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范文04-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范文04-19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篇11-29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范文(精选14篇)11-17
5以内的加法反思08-12
20以内加法教案03-08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04-05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