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说课稿

时间:2023-01-06 13:45: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综合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合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综合说课稿

综合说课稿1

  现在的儿童是21世纪真正的主人。为了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好地迎接力21纪的挑战,在幼儿阶段,教师就应关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本活动以幼儿熟悉的乐器为活动主体,以“咖啡”博士出题,幼儿“闯关”的形式激起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以闯关的形式层层深入,通过不同要求的四项闯关内容,(第一关“听音辨乐器”;第二关“乐器分类”;第三关“乐器唱歌”;第四关“乐器搬家”),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收获。

  本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巩固认识的乐器,教育幼儿不怕困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是要求幼儿一次把乐器都搬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活动既有社会性方面的教育要求,又融合了艺术、语言及科学的内容,既培养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又极具情趣性,能充分调动

  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的延伸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

  综合活动设计《搬乐器》

  重点领域:艺术、社会、语言

  预设目标:

  1、巩固认识的乐器,要求幼儿准确说出乐器的名称。

  2、教育幼儿不怕困难,提高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打击乐器若干:鼓、铃鼓、碰铃、双响筒、沙棰等;大玩具公仔一个;空塑料篮六个;乐器卡片若干张;录音机和磁带等。

  2、场地布置:“乐器乐园”。

  活动预设:

  一、激趣引入

  以到“咖啡”博士家做客,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搬乐器

  “咖啡”博士提出闯过四关,才能搬乐器的要求,激发幼儿搬乐器的兴趣。

  1、第一关——“听音辨乐器”

  要求幼儿准确说出乐器的名称,并练习打简单的节奏。

  2、第二关——“乐器分类”

  要求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乐器进行分类。

  3、第三关——“乐器唱歌”

  (1)提问:“小朋友们,怎样才能使乐器唱歌呢?”

  (2)要求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一起为歌曲伴奏。

  (3)放音乐,幼儿自选乐器一起为歌曲伴奏。

  4、第四关——“乐器搬家”

  要求

  幼儿运用身边的东西一次将乐器搬完。

  (1)让幼儿互相讨论,开动脑筋想办法。

  (2)与同伴合作,共同尝试将乐器搬家。

  启发幼儿用自己身边的东西装运,可一人拿,两人抬,多人合作搬,做到把乐器一次搬完。

  三、归纳小结幼儿搬乐器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1)让幼儿说说自己搬乐器的方法。

  (2)“咖啡”博士与教师一起评价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勇敢地闯过了四关,还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终于把乐器一次搬完,如果你们以后遇到了什么问题、什么困难都不要怕,只要开动脑筋,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幼儿向“咖啡”博士致谢,拿着“咖啡”博士送的各种乐器,邀请“咖啡”博士到幼儿园玩,大家一起随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综合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早期阅读《我要大公鸡》,活动来自于省编教材的中班主题活动。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微笑》是一个幼儿早期阅读故事,语言简练,讲述了胖胖想得到张伯母家的大公鸡就要答应张伯母的要求:收集五十张不同的邮票。最后,胖胖成功了。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但是,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要想实现愿望,都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我选择这样的题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二是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说学情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将对幼儿今后语言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根据《纲要》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早期阅读)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对本班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他们对文学作品欣赏较少,对早期阅读的兴趣还不明显。倾听能力进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学期,已逐渐转向有意识的倾听。表述能力最弱,对一些连贯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

  当班上的孩子看到别的同伴带来一样有趣的玩具或自己没有的玩具或书本,就想占为己有。占有的方式也很野蛮:有的用抢,有的用打,有的用偷偷翻他人的书包,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阅读课。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3、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年龄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阅读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能力目标:讨论实现愿望的不同办法。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感受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第二部分:说教法

  学法

  1、说教法

  散文以情感熏陶为主,因此,我采用了讲述法:在优美的音乐辅助下,运用恰当的语言、语速、音量,完整讲述童话故事内容。直观演示法:运用优美的FLASH课件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问法:通过解释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鼓励幼儿积极动脑。

  2、说学法

  观察、讨论、发现、表述,最后是操作练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3、说准备

  a、自制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

  b、可移动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空白圆形卡片若干(男女颜色分开)、油画棒。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展示玩具激发兴趣、阅读《我要大公鸡》、朋友共同分享三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师出示漂亮的大公鸡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漂亮的物品大家都喜欢,运用一个玩具让大家开动脑筋--想得到要运用什么合理的办法?不仅激发了幼儿讨论问题的积极性,还让幼儿学会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喜欢的东西。

  1.提问:这是什么玩具?你想要吗?

  只有一个,你想得到要用什么方法?

  2.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选出合理的办法。

  3.今大我请来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胖胖,他也有个动物朋友大公鸡。他拥有这个好朋友可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二)阅读《我要大公鸡》

  给幼儿提供自己阅读的机会,很有必要。它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认读画面内容,在活动中获得有关的信息。阅读前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这一环节很重要,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在一个安静地环境中阅读图书,还可以逐渐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阅读时没有声音。

  (2)阅读时一页一页地翻看,学习按顺序自己阅读。

  (3)看书时要像小学生一样身体坐正,眼睛注视图书使幼儿初步在幼儿自己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理解并加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页页地翻阅图书,利于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进程,正确理解画面的内容。

  引导幼儿完整阅读,使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运用指读的方法能进一步吸引幼儿阅读的注意力。

  (三)请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和朋友共同分享最后一个环节运用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玩具的方法,是故事内容的延伸。也继续帮助幼儿巩固了要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如何努力才能拥有,体验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要求:拿出自己的玩具想想: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样得到?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引导幼儿继续巩固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

  第四部分:说活动特色

  1、注重情感基调的渲染。

  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看、听、说、动等多种感官体验,来体验愿望实现带来的快乐。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注重多维游戏的互动。

  这不是一节单纯的语言活动,在语言学习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体现了一种师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动状态。

  3、注重知识建架与撤架。

  中班幼儿仿编短句是有难度的。在第一次仿编时,我提供了可移动的图片,给幼儿建立一个支架,幼儿根据图片里展现的内容仿编短句。多次练习之后我会撤掉框架,不提供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4、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语言、社会、艺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这些领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整合的,这使得活动更具综合性的特征。如在语言交流中传递关爱的社会性教育,在绘画中巩固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在音乐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体会微笑的力量。

综合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综合练习5》共安排了七项练习:读准字音,注意平翘舌音、三拼音;通过组词的方法比较形近字,并能选一组词语分别造句;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和主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能简要复述短文内容;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向老师、父母或其他人采访亲情故事,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下来;熟记三句名言;用钢笔正确地抄写带有破折号的句子。

  本单元的综合练习设计,继续关注拼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的复习巩固,同时,尤其重视单元重点教学目标的凸现,本单元的单元教学主题——感受亲情,重点训练目标——简要复述课文。对此,教材主要安排了这样几个练习:一是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二是在阅读练习中,要求用学过的方法简要复述短文故事,感悟短文主旨;三是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语言实践活动;四是关于“爱”的名言的记诵。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独立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

  如读准字音、形近字组词,也能自己读通短文,读懂名言等。但是,学生只能是就练习而练习,作为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归类,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新教材的实施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很快地读懂短文,能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但有的学生自阅读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机会,适当地指导点拨。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采用讨论、比赛等形式,激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字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读准三拼音等。

  汉字的平翘舌音容易混淆,本次练习中借助工具书,使学生读准练习中的两个平舌音的字,知道带有“遂”、“造”的汉字多读平舌音。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在识字时不要做“半字先生”。

  目标二:通过组词的方法比较形近字,并能选一组词分别造句。

  本题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区别一些音近形近的字。通过组词、造句,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些字的音、形、义,造句时要求学生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完整,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目标三: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应该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罗列上,而是要结合具体的课文,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课文叙述特点,必须采用不同的复述方法,这样在复述时才能做到条理清晰。阅读练习中的复述,必须建立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复述方法,把短文故事作简要的复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四:阅读短文,能读懂文章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复述,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能为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

  学生进入四年级,积累了足够的字词句,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应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表现在阅读量的多少上,还表现在阅读速度的快慢上,因此,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自己阅读并完成思考题的时间要有所规定,增强学生阅读的时间感。

  第一题是关于短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在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清楚完整地回答问题。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短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题是文章关键句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整个世界”,设计合理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感悟文章的主旨。

  第三题是为短文加合适的题目,在充分阅读短文,感悟了文章的主旨后,学生应该能完成这道练习。但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应该要简洁。

  第四题是简要复述短文内容的练习。学生在上一项训练中已经明确了简要复述课文的一些方法,明白了不同的文章应该根据其不同的记叙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述。本题的训练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选择合适的复述方法,然后进行复述。复述时,先同桌进行,然后班级交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

  目标五:能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向老师、父母或其他人采访亲情故事,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下来。

  本次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拟定采访的步骤,在学生采访结束后,指导学生把采访到的故事写下来,在班级中交流。只有这样,语言训练才能到位。

  目标六:能熟记三句关于“爱”的名言。

  名言的学习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先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名言的意思,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熟读成诵。

  目标七:能用钢笔抄写句子,知道句子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破折号在句子中所占的位置,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教学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是学生结束了一单元课文学习之后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作一次小测试,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本单元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地设计好每一个训练点,使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训练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本次训练设计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⒈围绕单元要求,整合练习内容。

  本单元的单元教学主题——感受亲情,重点训练目标——简要复述课文。综合练习围绕此目标进行分步设计(教材分析中以作说明),因此教师要有整合教学的意识,将这几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引导学生有层次的、有梯度的进行练习,以达到三维的有机融合。

  ⒉学习方法,探求规律。

  我们常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能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

  能力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才算真正地学会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交给学生方法,和学生一起探求一些规律。

  本次训练中给音近形近字组词,我就注重了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通过字形分析明白了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意思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记忆和运用形近字。

  本次训练中安排了复述方法的复习,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寻求合适的复述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复述的方法。

  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综合练习”的学习,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疏理和帮助下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许多能力学生已在日常课文学习中习得。为了使学生对已学内容能再度引起关注,积极地投入学习,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策略,练习中我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安排同桌交流或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探求一些规律。在短文阅读学习时,我也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读通短文,思考练习,再安排班级交流,在班级交流时,教师再进行必要的指导。

  ⒋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二期课改新课程增加了大量的语文阅读,可见,语言积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本次训练安排了一项组词造句的练习,教学时,我安排了班级口头交流组词,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造句时,要求学生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表达完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的能力。

  本单元照例安排了熟记名言的练习,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感悟名言的意思,再让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的目的。

  语文学习涉及到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很多的。就本次训练而言,还有边读边思、认真倾听、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在本次的训练设计中,都有所体现。

综合说课稿4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作业一个尝试,下面我就这节课做简要说明。

  首先谈谈教材内容及特点,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次综合性学习围绕感受自然展开,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材来自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的材料,来自于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的准备。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美学教科书,一本哲学教科书,一本优秀的文学画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意义重大。学生在搜集材料中涉猎了大自然的许多方面,与大自然进行沟通对话,与同学实现了合作。在这种教材的指导下,听说读写,尤其是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从教法看,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 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眼,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时间、空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动手收集材料:优美多姿的山川,五彩斑斓的大自然,让学生一饱眼福;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表达情感;让学生大胆想象、联想,丰富自己。从材料搜集、整理到成果展现,学生经过许多酸甜苦辣,但每一种滋味都是宝贵的。

  2. 注重创设情境。在钢筋水泥房里感受大自然,不免有些遗憾。但大量自然风光图景弥补了不足,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

  3. 把听说读写特别是口语表达融汇课堂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学生能力的提高。

  从学法上看,本节课力求使学生巩固一些学习要求,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

  1. 动手、动脑习惯。这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课前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解说词,让学生养成好思考好动手的习惯。

  2. 敢于表现,显示风度。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中一直提到“现场风度”,因为它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素质,不可忽视的能力。在不断练习实践中,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

  3. 协作精神。本节课涉及小组活动,要求他们团体合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好作品。

  最后我就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作简要说明。

综合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风雨商帮路——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我将从主题说明、活动描述、学情分析、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主题说明:“宁波帮”是我国传统的 “十大商帮”之一,其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影视巨子邵逸夫,“五金大王”叶澄衷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宁波帮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诚信为本,开拓创新,爱国爱乡”的商帮精神。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帮”研讨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宁波帮”优势,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让“宁波帮”精神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基于此,我决定在学生中开展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所依托的教材有《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洛阳诗韵》。《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作者是冯骥才,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斑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城市文化保护这一命题的思考。《洛阳诗韵》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散文,作者描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充分展示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其学习目标和重点都是城市文化的保护及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次实践活动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我校09旅游班的学生,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活动的设计理念主要有:

  1. 本土性

  我校坐落在素有“商帮故里、院士之乡”美誉的宁波庄市。商帮资源相当的丰富,现已建成并集中在庄市的就有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帮文化公园、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旧居、叶澄衷墓园等。宁波帮的创业历程、创新精神、爱国情怀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耳濡目染,如数家珍。以此为契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操,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语文新教学大纲的标准。

  2. 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3.职业性

  教育部2009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凸显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教育理念。

  综合以上因素,我设计的实践活动的目标是:

  1. 传承“宁波帮” 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

  2. 创设职业情境,锻炼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本次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我和商帮有约、商帮故事会、现场导游讲解、摄影图片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五种形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任务引领、小组分工、小组交流、作品展示、社会宣传,帮助学生对商帮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调控:

  1、活动准备

  以8到10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要注意人员特长的合理搭配。讨论小组工作计划及评价办法,完成项目学习表。

  2、任务引领:前几天,学校校长接到浙江省荣誉市民包景表先生的电话,(包先生曾捐资100万美元助建我们学校)10月份包先生及后代将来庄市参观,由我们09旅游班具体负责接待。主要任务有:组织一次宁波帮故事会、走进宁波帮摄影图片展、现场导游讲解等。

  (设计意图:“任务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和旅游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分工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我把班级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

  第一组:宁波帮故事小组。收集整理宁波帮创业、励志、诚信方面的故事 ,并且汇编成册,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商帮故事会”

  第二组:图片布展设计小组。学生去现场参观后,拍摄照片,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幻灯片,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第三组:现场导游讲解小组。学生根据各个景点的分布特点设计最佳参观路线,撰写导游词,进行现场导游讲解。

  第四组:商帮宣讲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社区,宣讲商帮精神和商帮文化。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4、任务提升

  结合宁波帮人士的成功经验及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5、交流展示

  小组成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向组长汇报,小组再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的部分作品:

  宁波帮故事集锦:讲述的是宁波帮开路先锋严信厚的创业历程,早期宁波帮的巨商叶澄衷的成功经验、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中国情结以及影视巨擘慈善大家邵逸夫的赤子情怀等等。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商帮故事,不仅可以感受到商帮的风雨历程,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商帮励志、创业、诚信等方面的精神。

  摄影图片展:略

  船王礼赞:学生集体创作的一首长诗,它讲述了一代船王艰辛的创业历程,伟大的胆识和气魄,报效桑梓的情怀、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共向祖国大陆捐资7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玉刚一次性为宁波大学的兴建就捐资2000万美元。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所处的时代、环境特点,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6、活动调控: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图片布展设计。它要求主题鲜明、设计美观、说明准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幻灯片作为借鉴,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与及时、具体的指导。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二是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容易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实际效果。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之所以要选择走进宁波帮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题,首先是一份亲切。宁波帮的故事对许多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镇海的商帮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次是一份感动。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他就是为我们学校捐资100万美元的包景表先生。当然,他的捐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还有镇海中医院、精英小学等等,累计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谁又会想到,他身上穿的这件衬衫,竟然只有几十元钱,而且一穿就是好几年。每次到学校来,都是吃食堂,从不到饭店去,吃的是芋艿等家常菜。正是这份熟悉和感动,学生在活动中特别投入,成果也很丰富。

  7、接下来,我想谈谈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为了让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具体可操作,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项目学习评价表,内容包括:

  8、老师们,通过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宁波帮精神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为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做了一定的准备。

  当然,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宁波帮的精神、文化底蕴的探索略显单薄。传承宁波帮精神,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每一个宁波人的职责和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意继续带着我的学生去走进宁波帮,探索宁波帮。

  谢谢大家!

综合说课稿6

  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综合活动《天天来刷牙》,它选自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中主题网络教育“健康的孩子”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而幼儿龋齿已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生活,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的关键。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动画、歌曲和儿歌来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幼儿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娃娃。

  新《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满足幼儿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本活动有效地满足了幼儿的独立需要,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

  2、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主题网络的活动目标是在生活中体验快乐,知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重要,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下,我制定

  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①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②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③引导幼儿学习听歌曲间奏,较自如演唱歌曲并能创编简单动作,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活动重点、难点

  本活动注重健康、艺术领域的发展,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听歌曲间奏,自如地演唱歌曲,幼儿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及正确的刷牙方法。难点是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听间奏演唱。小班综合活动说课稿

  4、活动准备

  寓教于乐是幼儿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关键,如何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科学性、活动性、综合性,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①活动前的准备

  家长工作:请幼儿在家中观察大人是如何刷牙的,请家长配合教师正确引导幼儿刷牙。

  环境创设:请每位幼儿从家中带来牙刷、牙膏、牙缸一套,摆放在活动室。

  资料收集:准备动画表演《哎哟,牙疼》一段及搜集相关资料。

  物质准备:课件制作《刷牙》乐谱、节奏谱及《刷牙》的儿歌。

  ②活动中的准备:牙齿模型、牙刷及多媒体。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讲解法

  是指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用直观、生动的形式来示范讲解,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活动目的。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本活动的重点。在活动中,我结合牙齿模型,示范讲解刷牙的方法,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让幼儿在模拟刷牙的基础上,按刷牙程序实际操作,教师随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

  2、默唱法

  在歌曲《刷牙》的教学中,幼儿要听间奏演唱,而中班幼儿往往习惯于一句接一句的演唱,我创新的默唱游戏法恰恰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即让幼儿在间奏时心中默唱一遍前一小节的歌曲,从而使幼儿轻松攻克了本活动的难点。

  3、媒体演示法

  活动中我把故事、歌曲、乐谱、节奏谱及儿歌制成课件,从而激发幼儿兴趣,直观生动的将活动内容展示出来没,使幼儿始终沉浸在活动的愉悦中。

  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讨论法、分合演唱法、即兴创编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此活动的理解和体验。小班综合活动说课稿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采用了如下方法:

  1、讨论法

  分组讨论观看动画《哎呀,牙疼》和欣赏儿歌《刷牙》的感受,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模唱法

  在歌曲教学活动中,我发挥了弹唱的特长,以优美的声音、欢快的伴奏音型吸引幼儿,使幼儿不由自主的模唱,这样既学会了歌曲又带着欢快的情绪去掌握刷牙方法。正所谓“艺术教育是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艺术的各方面内容都能带给幼儿愉悦,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的愉悦功能又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3、即兴创编法

  幼儿学习歌曲后,通过自由探讨变换多种演唱形式,而一改以往幼儿先安静再听从安排,真正做到了幼教的互动原则,同时也增进了师幼的感情,使活动得到升华。

  其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活动程序

  1、观看动画,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抓住幼儿心理,贴近幼儿生活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关键。在活动开始先请幼儿观看动画《哎哟,牙疼》,幼儿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故事中,初步了解保护牙齿重要性,并说出自己保护牙齿的方法。本环节采用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从而巧妙地导入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刷牙。

  2、结合模型示范讲解

  本次综合活动的主题“天天来刷牙”主要告诉幼儿为什么爱护牙齿,如何保护牙齿,为此我采用了最直观的方式,用牙齿模型来示范刷牙方法(展示牙齿模型),教育幼儿上牙从上向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等,使幼儿轻松、快速地掌握了正确刷牙方法。在模拟基础上,让幼儿动手实践,这一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尝试欲。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方法。

  3、即兴创编,兴趣盎然

  “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是《纲要·艺术》的重大突破之一。

  幼儿学习《刷牙》这首歌曲是本活动的一个重点环节,如何训练幼儿正确听间奏演唱及唱准八分休止符,我采用的节奏训练法及默唱法把难点在学习歌曲前一一突破,使幼儿既掌握了新的技能又以饱满欢快的情绪演唱,在歌曲表演中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及采用多种演唱形式,使每个幼儿都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适时赏识又使每个孩子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较好的将艺术融入了健康,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综合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根据摆出观点,举例证明,点题作结的大体结构我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扣题立论,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强调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依凭勤奋获得成功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举例证明。作者例举了一古一今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证明开头所摆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这一部分紧承上文,强调今天仍然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2、3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大致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1、明确中心,学习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2)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3)比较: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2、研读事例,学习第二段

  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躲"、"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警枕"体会司马光一生勤奋,最终取得了成功,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3、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拓展练习

  引导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摆观点——举例子——总结),劝劝两位学生:(1)我天生聪明,所以不需要勤奋也一定能成功;(2)我基础比较差,恐怕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聪明的同学,也就不想努力了。

  六、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勤奋理想桥梁观点

  司马光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完成蛙卵剥离手术举例

综合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花生——生活中常见的、小朋友喜欢吃的食品,然而生活中最常见不引人注意的花生却能带给孩们许多的乐趣,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使这个从生活中来的课题又重新回到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为学会生活打好基础。正如《纲要》中提到的:“我们的教育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的选择既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教学目标的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花生乐”这节整和活动课,就是通过老师的精心组织,在老师巧妙的引领下,孩子们剥剥、吃吃、数数花生,让孩子有目的的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活动中,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做客的礼貌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锻炼,在活动中,老师力图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自己的能力,体会到一种自我发现的价值。活动的有机融合各个领域的内容,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3、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结合整合活动的课程特点,我们把此次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各种打开花生的方法,以及清楚的表达上。难点放在手眼协调的投放花生喂瓶子娃娃吃花生这一环节上,这样既有感知上的提高又有技能上的训练,达到幼儿教育活动所期待的能力、认知、技能上的协调发展。

  4、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同时引导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使活动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们做了以下准备:足够数量的花生、放花生的盆子、音乐、瓶子娃娃、创设温馨的家的活动氛围,请一位老师扮演主人迎接小朋友的到来,参与小朋友的活动。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力争充当好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到老师家做客,边玩边吃,边说边玩,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有所收获。活动中结合演示法、自主探索法、观察法、等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的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实验法、表达法等参与活动。

  四、说活动过程

  概括一下此次活动的主要流程是:剥花生、吃花生、数花生、喂花生、玩花生几个环节,各个环节中既有互相渗透,又有进一步的提升。孩子是好游戏的,在游戏的场景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也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就能很快集中幼儿的注意。

  所以在第一环节:剥花生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老师的“家门口”,穿过积木搭成的家门,温馨的客厅,铺着桌布的餐桌,展现在小朋友的眼前,这精心创设的场景,让幼儿如身临老师家中,情绪十分愉悦,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细节上的斟酌十分到位,临进来前敲门动作、餐桌上的花等等更渲染了气氛。这一切都已经自然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的与事物发生作用。作客时很自然的引导到剥花生,剥完花生就有第二个环节吃花生。在幼儿剥花生的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和表现探索的结果也是重要的环节。而小班幼儿的观察随意性大,表达能力也较弱,此时老师通过轻声的询问,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帮助幼儿整理经验,促进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让个人的体会成为大家的经验。剥剥吃吃中幼儿习得了打开花生的技能和经验,丰富了语言的交流。第二次幼儿吃花生是在第一次基础上的有效提升,需要幼儿在熟练的打开花生以后感知花生里花生米数量的多少,这无形中渗透了数量的概念,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这便是第三各环节的重点了。在用“瓶子娃娃也想吃花生米”的顺利的承接下进入第四个环节“喂花生”,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幼儿帮助他人的思想情操,这又是一次经验的提升和剥的能力的巩固。

  陶行知先生说孩子需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我们的活动中的一次次操作让幼儿有充分的探索和尝试的空间和时间。苏霍姆林曾说过“幼儿的智慧是从指尖流出来的”。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在操作的同时也注重幼儿的语言交流,体现了生生、师生的互动。最后一个环节“玩花生”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在音乐的烘托下有节奏的给音乐伴奏,玩起了花生,此时幼儿明白原来花生除了吃,还可以玩的这么有趣。几个环节下来,幼儿的情绪到了意犹未尽的火候,就及时结束活动,带领幼儿离开老师家,及时整理桌面,渗透整理物品意识的培养,幼儿好的习惯是在各个环节中无痕地墨染而成的。

综合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寻访永州八景成果展示课。(出示课件)

  永州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隋代以前称为零陵,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境内因潇水、湘水汇流,自古又称潇湘。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和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和历史文化于一身。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写下了《永州八记》等千古名篇。从此,永州便成为后人寻幽访古、旅游观光的佳处。学生通过寻访永州八景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永州文化,深切地感受家乡永州的神奇魅力。

  这堂成果展示课我将从教学理念、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

  (出示课件)本堂课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我所教的五年级九班的孩子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活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在生活中乐于探索,在学习中乐于合作。但是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合作中充满热情,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这节课在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指导方面,我尽量与孩子们多沟通,引导他们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永州八景,关注永州的历史和文化,并为本堂成果展示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体现。(出示课件)

  知识目标:

  通过对永州八景相关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展示,了解永州八景的具体位置、历史故事及现状。

  能力目标:

  一是在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学会在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情感目标:

  一是通过交流、汇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形成保护家乡景点,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是形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本节课内容是研究性学习的后期结题阶段,通过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一是可以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使课题组成员享受成功的体验;二是可以实现研究成果共享;三是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和学会欣赏别人的机会。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出示课件)是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更加热爱家乡,同时引起社会对家乡文化的关注,而难点则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孩子们上报的内容确定汇报次序。其次,每组编写好汇报提纲。最后由各组自主确定主讲人。

  这节活动展示课的基本思路是(出示课件):“吟诗文赞永州”—— “观图画识永州”;——“同畅游赏永州”——“齐保护建永州”。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紧扣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都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积极、和谐、快乐的互动中完成这堂课。本堂课我的讲解不超过15分钟,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活动展示。

  接下来,请随我走入课堂。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是宋代诗人陆游赞美永州的著名诗句。有人说,走进永州,如同走进一条多姿多彩的文化长廊。永州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都曾写下许多赞美永州的诗文。诗文组的孩子们被一首首优美的诗和一篇篇生动的文章吸引了,决定在“吟诗文赞永州”这一环节,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诗歌朗诵这一形式,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永州文化的初步了解。孩子们的表现多精彩,请看。(出示课件)

  诗中的永州真令人神往!永州不愧“诗文潇湘”的雅称。欧阳修有诗云:“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图画中的永州又有怎样的迷人魅力呢?

  在“观图画识永州”这一环节中,图片组的孩子们在诗的氛围中准备为我们呈现一组精美的图片,感受永州八景的旖旎风光。(出示课件)孩子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搜集到永州八景的图片,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会了制作ppt课件,小组同学分景点进行图片展示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了他们实地考察拍到的图片和采访的录音资料,孩子们还把实地考察过程发生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合作的乐趣在这一组得到充分体现。

  此时,我很感动,感动于孩子们的认真和执着,这点点滴滴都是他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才有机会追随着古人的遗迹,徜徉于如诗如画的锦绣潇湘之中。

  第三个环节“同畅游赏永州”。导游组的孩子们首先统计好调查问卷,从问卷中获得了相关信息,他们认为永州八景作为旅游资源,可以宣传,值得开发。于是,孩子们在展示前针对自己喜欢的景点准备了导游词。在汇报交流课上,组员们扮演小导游的角色,推荐了几个值得一去的景点。这种汇报形式很新颖,既训练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令所有同学都跃跃欲试。(出示课件,教学实录)

  一段段精彩的讲解,让大家不禁喜欢上了这些小导游。我的内心也被激起层层涟漪。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同时也有令我们深感痛心的地方。行动组的孩子们用其独特的眼光和行动,告诉我们身为永州人应该怎样保护八景,如何把文化传承下去。

  在“齐保护建永州”这一环节中,行动组的孩子们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分工合作,办了一期以永州八景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写下了一篇《回龙塔的自述》控诉人们对文物的破坏,组员们对于保护永州八景,给区政府的领导写了建议书,并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为保护和宣传永州八景出一份力。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出示课件)

  孩子们的想法那么独特,多么富有创造力啊!

  最后,针对孩子们活动中的展示,我将他们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制作了课件进行播放,让孩子们分享活动体验,获得小小的成就感,激励他们更有信心地继续开展活动,并鼓励孩子们提出新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诗文组的同学想把搜集到的一些经典诗文背下来,并建议老师把其中的几首教给全班同学。图片组的同学想把他们拍摄到的图片进行整理,在学校进行展出。行动组的同学关注时事动态,他们了解到10月27日,省旅游局的领导对永州八景中的回龙塔、萍岛、愚溪进行了考察。孩子们认为应该要把永州八景及永州文化推向社会,吸收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行动中来。而导游组的同学跟老师建议,通过建立博客或者专题网页将永州八景这一寻访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可以根据八景的地理位置,设计最佳的旅游路线图,为游客“永州八景一日游” 提供方便。孩子们这些新奇的想法在课堂上擦出智慧的火花,让我非常惊讶。同时,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态度,让我深深地感动,我为孩子们鼓掌,为孩子们喝彩。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也收获了许多:

  1、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区实践、探究,自主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直接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2、欣赏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将活动中的体验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始终把自己定格为一名观众,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

  3、学校、社会、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与参与,保障了活动有序地开展。

  永州是一本书,期待您的翻阅;永州是一幅画,期待您的欣赏;美丽的永州,期待您为她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示课件)永州欢迎您!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综合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植物都有根,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各种植物蔬菜的根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不同的植物根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名字和作用。然而幼儿虽然经常看到根,比如幼儿园的种植角,和妈妈一起买菜拣菜时,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导,这些根他们看在眼里却并未记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还并不知道我们吃的萝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根的正确认识,了解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欲望。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并能按根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根有蓄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跟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知根的有趣,主要是根的特征、用途及生长过程。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根制品,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根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尝试活动,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根的外性的不同及分类,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智慧袋、各种根种在沙盘里、水盆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根的实物食品、轻音乐

  3、经验准备:幼儿对根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尝试法操作:尝试教学理论提倡“先试后导”,强调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这与规程精神是不谋而合的。尝试性的操作主要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尝试活动活动。第一次是用智慧袋引起兴趣后引出课题,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觉和形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尝试是对根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根,共同体验根在生长过程中的的作用。由于我加入了音乐,情节,编成了一个根的生长的小音乐游戏,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根的生长作用,更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根的形态。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根的生长”,让幼儿对根的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根的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根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尝试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根的不同种类,引导幼儿按特征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们不断调节自己的分类标准。通过介绍性评价,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分类面。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根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根的生长生长中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智慧爷爷的智慧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智慧爷爷的形象,为幼儿创设了“感受各种各样根”的语言情境和物质情境,引发幼儿观察根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智慧爷爷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智慧爷爷的根)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根,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根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根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根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根有趣的含义。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智慧爷爷菜地分类)

  分类活动是前一次观察探索活动的应用,而幼儿分类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分类标准(依据)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求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根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智慧爷爷整理根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根送到智慧爷爷的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和操作分类的目标(目标1),同时目标三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主要是探索态度和乐于表达方面。

  (四)游戏体验(体验根的生长作用)

  幼儿感受根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根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根怎样慢慢蓄水,吸水,固水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个音乐游戏中自编自演根的生长,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这一环节落实了目标2。

  (五)审美延伸(根制品展示)

  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根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根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附教案:

  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根

  一、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植物都有根,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各种植物蔬菜的根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不同的植物根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名字和作用。然而幼儿虽然经常看到根,比如幼儿园的种植角,和妈妈一起买菜拣菜时,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导,这些根他们看在眼里却并未记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还并不知道我们吃的萝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根的正确认识,了解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欲望。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并能按根的特征进行分类。

  2、游戏中了解根有蓄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跟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智慧爷爷的智慧袋;实物根(菠菜,洋葱,葱,花生,番薯,萝卜,芹菜等)沙盘;教师小结用的根一份;课件“根的生长过程”;根的盆景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操作台呈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四、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自由尝试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智慧爷爷的带来的礼物)

  1、师利用智慧爷爷的智慧袋宣布爷爷带来的礼物。

  2、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特征。

  3、幼儿探索,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二)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情节:智慧爷爷的菜地)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动手寻找植物的根。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根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根小结根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植物的根分分一分)

  1、要求:智慧爷爷的菜地里有那么多的根,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小朋友按根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区分三种根的不同。(直根,须根,块根)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价,然后把根送到智慧爷爷家。

  (四)游戏体验(情节:幼儿扮演根的生长)

  1、商量讨论:根是怎么长大的呢?

  2、结合课件:“根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根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的作用。

  3、利用音乐,用身体语言表现各种各样的根,再通过生长,吸水,固水,风来了等,演一演根在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根的形象。

  (五)活动延伸(情境:看制成的根制品及盆景)用根制成的盆景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

  教学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综合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以恰当的形式把环保知识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使教育的内容既不呆板又不枯燥?我从身边的一只随处可见的布袋子入手,设计了本次。同时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晚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了“布袋子”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用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勇于探索 。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同伴间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积极思考、勇于尝试、敢于表达、乐于表现。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布袋子”、“玩布袋子”、“洗布袋子、晾布袋子”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

  >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各种布袋子、音乐、场地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布袋子了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表演。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的探索布袋子的玩法,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布袋子的特征,在游戏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肢体语言的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法、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了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

  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袋,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成了什么?

  因为是借班上课,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布袋子

  教师:布袋子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

  引导幼儿如何的玩布袋子,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玩一玩“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布袋子的特征、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游戏

  以超级大玩家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玩法,乐于表现自己。教师以同伴的角色来参与、和幼儿们一起模仿,一起游戏。

  教师:“我们变成了奥特曼……一起去打怪兽吧……”幼儿:“我的布袋子变成了裙子,我要跳伦巴舞”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布袋子的新角色组织游戏活动,师生共同制定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相互间的模仿掌握布袋更多的玩法,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肢体表现的欲望,促进幼儿间的相互欣赏及合作。教师或以同伴的角色和幼儿一起游戏,或给于幼儿一点意见,引导幼儿的游戏更深入。

  4.放松部分:

  5.洗布袋子

  教师:我们变成布袋子跳进洗衣机里,来洗个澡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模仿衣服在洗衣机里翻滚时的动作

  6.晾布袋子

  音乐结束,放松运动,幼儿以布袋子的角色躺在地板上“晒袋子”。教师引导布袋子翻身、并摸摸幼儿的胳膊、身体。(检查布袋有没有晒干)

  7.活动结束

  以一首儿歌: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再变成一个矮子。整理好布袋子。最后抱着矮子回家。

综合说课稿1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艺综合活动《快乐旋转》。这是我与孩子们进行的一次“我最喜爱的玩具”活动后的一个生成性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兴奋的把玩着自己的玩具,玩的过程中,乐乐拿着自己心爱的风车走到老师身边说:“老师大风车为什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彤彤指着自己的木马音乐盒问:“为什么我不拧这个开关,它就不转啊?”等等。由于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迫切需求,生成了本次的活动。

  一、教材分析: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旋转玩具在幼儿生活中到处可见,也是幼儿喜爱的玩具之一,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也随处可见,如:电风扇的转动、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风车的转动、旋转木马的转动、陀螺的转动等等,所以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旋转的兴趣及探究欲望,我在开展此活动时,重点引导幼儿边操作边去探索,从而体验到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并尝试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动手操作以及制作陀螺等科学方法来进一步引导幼儿获得关于旋转方面的科学经验。

  二、教学目标具体为:

  1、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旋转的兴趣及欲望,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科学态度。

  2、培养幼儿的知识搜索能力、观察记录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够探索让物体旋转的方法,并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兴趣和探究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幼儿的认识活动成为一件让孩子们感受快乐的事。因此,第一条目标中我重点突出了幼儿兴趣的培养,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当今科学与艺术及其他一切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给孩子创设充分参与的条件和机会,在有趣的活动探索中培养幼儿观察、操作的能力。因此,第二条目标我强调了对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大力倡导开放式教育的这个时代,智慧的教育者不应该只停留在开放式的教育表面,无论怎样,每一次教育活动都应该有它内在的发展点。结合我班幼儿的特点,我就选取了第三条目标作为本次教育活动的“果子”。

  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旋转地兴趣及欲望。

  活动的难点是能够探索让物体旋转地方法,并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此在整个实验活动中,我将记录梳理、启发提问教法与搜集资料、观察记录、探索操作学法一并应用,具体方法实施在活动过程中一并体现。

  四、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活动,我主要分为五部分。在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中,我运用了搜集资料学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会更能激发孩子对周围生活中旋转的兴趣。通活动前我为幼儿设计了搜集旋转的调查表格,让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鼓励孩子通过各种渠道如:询问、观看电视、电脑、在报纸上搜集后,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进行标识、记录。

  活动的第一部分,导入部分我会出示一段孩子平时最常见的旋转玩具—旋转音乐盒的录像,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此处设计的问题是: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通过幼儿的回答后,老师做出小结:旋转。

  活动的第二部分我运用了幼儿探索操作学法以及启发提问、记录梳理教法,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围绕物品怎样旋转起来这一问题,我对幼儿运用了启发提问教法。首先让幼儿将活动前搜集的资料结果进行科学共享,此环节教师少说,请幼儿多说,形成一个大资源讨论会的氛围,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索成果有一个充分展示、表达的空间。这时,我设计的问题:你们带来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怎样让它旋转起来?动手操作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集体讨论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分享并操作自己的实验成果,此处我运用了投影录像的功能,用相机代替了固定投影仪,这种媒体方式要比固定投影仪更加灵活,可根据活动放大、缩小、移动。幼儿的操作过程与大屏幕同步,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的探索操作过程更好的呈现给所有人,还能够吸引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一环节我设计的问题:你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物品是怎样旋转的吗?请个别幼儿操作实验后,教师进行小结:通过小朋友们认真、努力的搜集、把玩生活中旋转物品及现象,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的旋转有这么多,旋转的现象无处不在。

  活动的第三部分,通过运用启发提问教法,让幼儿说一说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生活中会有那么多的旋转?它们都有什么用途?在幼儿回答的同时,运用记录梳理教法,出示设计好的大表格和各种旋转图标,大记录表、图标能够具体形象的将幼儿表述的旋转应用进行系统的分类,让幼儿一目了然。表格可以分为节约时间的旋转如自行车轮,人们到一个地方步行要用一小时,骑自行车半小时就可以到,当幼儿讲到自行车轮时,教师就将相应的将自行车轮图标贴在那一列中。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自然的引出一种分类。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旋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与用途。如钟表的旋转让我们知道了时间、车轮的旋转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舞蹈中的旋转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一面等等。让幼儿对旋转给人们带来的用途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第四部分通过播放幼儿不常见的生活中的旋转录像,(风车测天气、电力旋转发电等)让幼儿的知识面有一个提升。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这时,我设计的问题: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看看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教师小结:旋转对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制作一个关于旋转的小玩具好吗?

  第五部分延伸活动:

  制作陀螺。真、善、美的辩证统一理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科学真知和艺术表现的整合统一体。如果说动手操作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那么艺术表现就是幼儿表现世界和其人文价值的体现。因此,我请孩子们进行陀螺的制作,通过制作一种小玩具,让幼儿更能体验到生活中旋转带来的快乐。此环节教师会提供各种形状带有中心点的硬纸片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以及小棍、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活动的最后配以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陀螺进行比赛。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旋转陀螺可能又会发现些什么,不同纸片形状的陀螺在转起来后都会呈现出圆形、颜色的不同在旋转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化。通过科艺整合的形式,生成了一种对新的科学点探索,激发孩子们对更多的科学活动探索的欲望。这样就使活动回归到科学的本源,幼儿在不断的自主探索、发现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使科学活动的效果达到另一个制高点。

综合说课稿13

  《送垃圾回家》是一篇综合实践课程,在设计本课时通过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垃圾问题入手展开调查、收集、分类等体验活动,以此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对整个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认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及回收标志。最终达到通过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一、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垃圾以及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很多

  导入时,利用交流学生亲历倒垃圾时的感受让学生产生送垃圾回家的迫切愿望,随后通过欣赏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产生的垃圾柱来让学生客观的了解到人类产生的垃圾如此之多,由此生会想到要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小组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想的的点子会越来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随即揭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通过给垃圾找家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这一环节设计了“给垃圾找到合适的家”的游戏,引导讨论,自主选择学习,处处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在活动体验中领悟到垃圾的分类,通过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废电池的危害,以此提高学生要将废电池单独存放的意识,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废塑料、厨余垃圾、废纸是如何经过加工处理的,在交流中认识到将垃圾回收的积极意义,总结到垃圾的回收就是节约能源。

  三、通过送垃圾回家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倒垃圾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通过找错误行为的闯关游戏,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激发学生保护身边环境,为美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表扬和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

  总之,本节课是本着通过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综合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内容。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而本课围绕“情”字大做文章,让同学们感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心、思乡情,感受到世界华人血脉相连的亲情。

  二、说教育目标

  针对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育目标:

  1、感受全球华人是一家血脉之情,尊重和关心华人华侨。

  2、简单了解我国著名的侨乡和杰出的海外华人华侨代表。

  3、初步了解海外华人华侨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尊重华人华侨,感激他们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努力。

  四、说教法、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活动体验、情绪调节、活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在学法指导上,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原则,我在课堂活动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后,指导学生用“金钥匙”中的学习方法猜测课文内容,既是对学法的有效指导,也体现了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为完成“笔下生花”的选材问题提供了蓝本,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当学生的猜测与课文内容相符时,他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从教学的一开始就力求体现学生阅读的立体地位,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这也为读通读顺课文,为理解词语及内容,深入体会思想内涵奠定良好的基础。

  2、紧扣中心,大胆质疑

  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教学中学生敢质疑,能质疑,是发挥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地重要手段之一。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这几年,有一个特别受宠的饰物——中国结,以及和之相呼应的文章结尾:中国结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这两处地方,留足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注重及时评价表扬,引导学生梳理出重点问题:中国结怎样受宠?为什么受宠?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再通过有目的地读自己解决问题。

  3、以练代讲,感受“受宠”

  这两个问题,以第二个问题为主。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紧抓第二自然段中的排比句,通过反复读,感受排比句式对表达文意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中国结的受宠与流行;再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想想还在哪里见过中国结,模仿句式说一说,达到以读代讲,以说代讲,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语文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这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同时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此处的读写结合,将文本对中国结的介绍与学生生活中对中国结的认识紧密结合,以宏观的、文化的视野对文本进行俯视、鸟瞰,引导学生从教材向课外延伸,真正实现大语文观。

  4、品读课文,感悟深究寓意

  第二个问题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理解两个原因:

  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和它表现着中国心,包含着中国情。学生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边读边圈画3-5自然段,这既是对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指导渗透,又是还学生阅读权利,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出示一双巧手编结中国结的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中国结有关画面,中国结渊源久远的文字资料,对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容,情感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之教师现场示范,学生对蕴含中国结深刻寓意的排比句的拓展延伸,学生观察把玩自己课前搜集的各种中国结等学习活动形式,学生的各种学习感官被充分而全面地调动起来。香港散文大家董桥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的确,文字是有呼吸,有脉搏,有生命的。此时,对于文本中那些有情感,有厚度、有力度与质感的字词,再引导学生细心体味,透过词句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引导学生读进去,从语言的表层走向语言的深层,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润物细无声” “水到渠成”的领悟感受。

  5、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好的板书是文化艺术的熏陶在学习到文章的中心段落时,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将文章重难点内容“心连心”用简笔画展现,并课件播放表达海外游子思念祖国感情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在歌声之中升华本文所讲述的主题,进一步理解中国结的“头”的含义。

  六、说教学评价:

  1、评价

  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在引导学生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中愈来愈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课堂中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2、课堂评价应以学生评价为主体: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伴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

  3、教师要发挥导评作用: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如在读书中评价,可按学习课本的环节进行:

  ① 初读课文,重在评价正确度和流利度;

  ② 感悟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情感度,促进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 学完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诵记度,促进学生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的积累。

  让学生明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又如在同学的思考中,要善于发现同学答案中的独特想法,在同学发言中,要评价同学的表达是否清楚。

综合说课稿15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由于在家里受到娇惯,独立做事少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时间观念淡薄,不知道珍惜时间,学习、生活懒散、松懈。然而,这些学生面对的社会,将是越来越讲究效率,快节奏运行的,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保持课内与课外教育的一致性,特意结合第五单元时、分、秒的内容设计珍惜时间这一节课,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同时把道德行为进一步深化。

  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班队活动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活动的目的,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

  本次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亲身体会,自主发现

  (三)依托生活,自主探究

  (四)实践应用,寓练于乐

  (五)文化熏陶,情感升华

  注意从学生的出发,因此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有关的问题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再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行为知识,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活动过程。同时,课堂教学流畅、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氛围,渗透守时、惜时教育。抓住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动手、合作、体验学习等学生比较感觉兴趣的活动,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达到活动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活动开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现实生活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

  2、通过故事《一分钟》提出问题,鲜明地揭示教育主题,指导学生讨论完成,引起共鸣,深化道德认识。使学生懂得对于他们来说,一分钟也很珍贵。从小树立时间观念,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成为时间的主人,养成惜时的好习惯。

  3、拓宽知识、深化明理,为了深化主题教育,巩固教学要点,在学生有了一定认识、初步明理的基础上,记格言,用格言做书签,

  4、让学生在积极、多元的评价中建立信心、感受成功。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亲切的鼓励、由衷的赞叹能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探索,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给予他们肯定的暗示、无穷的力量。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着教学活动。

【综合说课稿】相关文章:

综合说课稿01-06

优秀综合说课稿11-03

小学综合说课稿07-10

综合实践说课稿11-22

语文综合说课稿12-20

综合实践说课稿11-22

大班综合活动说课稿01-20

大班落叶综合说课稿02-03

大班综合活动的说课稿02-03

小班综合课说课稿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