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说课稿 篇1
第一乐段中速优美的
第二乐段快速欢快的
第三乐段中速优美的
三:拓展——认识笛子。
设计意图: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乐器笛子的音色,笛子的发展。
1、导入:为什么贺绿汀要选择笛子作为模仿的乐器?
2、介绍笛子的发展过程。
A、出示:ppt
B、欣赏乐曲《林中鸟》,让学生体会笛子模仿的鸟叫的旋律。
C、欣赏影片笛子独奏,感受笛子多变的.演奏技巧。
3、小结:笛子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民族乐器,希望他继续的发扬光大。
四、情感拓展——听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多种演奏情绪的《牧童短笛》,体会乐曲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1、导入:让我们一起欣赏由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2、播放媒体。
3、小结:我们的童年幸福快乐,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这幸福美好的童年,多学本领,为祖国多作贡献。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歌曲《恰利利恰利》是一首欢快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虽然连续八次出现相同的节奏型,却毫无单调冗长之感,反而使人感到意犹未尽,更具乡土气息。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学习者是四年级学生。该班学生音乐基础薄弱,不少同学把学会唱歌作为音乐课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其它音乐素养如:欣赏、律动、演奏、创编、体验、感悟等被忽视。为此在每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领他们吸收丰富的音乐营养,进行美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恰利利恰利》,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以及收获成果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大自然。
2.体验印度尼西亚的音乐风格、情趣,对表现乡村生活的音乐产生兴趣。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发挥想象力,模仿人们在田间劳动时的.动作、表情,创编动作表演。
4.欣赏《霍拉舞曲》,了解有关霍拉舞的知识。
四、教学重点:
体验这首乡村音乐所表现的喜悦情感;启发创编音乐。
五、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教学流程设为四大块,即:创设情境采金秋;走进情境唱金秋;融入情境舞金秋;采集音源创金秋。
首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音乐世界。我将这么去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喜欢这个季节吗?为什么?重点围绕“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秋天的美、秋天的丰收。接下来再引:那就让我们去《采金秋》(即复习旧歌)、唱金秋、舞金秋吧。从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第二环节,走进情境,唱金秋(即学新歌)
怎样才能唱出歌曲的美好的情感?第一,引导学生学会听。播放出色的录音范唱,让优美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听后让学生说出心里话——音乐感受。还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你觉得歌曲反映了怎样的情绪?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第二,寓教于乐,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音乐知识,形成音乐能力。如:为了掌握二四拍的强弱规律,我设计启发学生创编不同拍法,或击掌——拍肩,或跺脚——捂膝,或与他人合作等等。第三,模唱、跟唱、评唱、唱准确。多角度、多形式的学唱歌曲,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
第三环节,融入情境,舞金秋
启发学生模仿庄稼人劳动的动作来体验劳动的辛苦,感悟曲情,实践音乐,丰富想象,鼓励创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四环节,采集音源,创金秋
“生活即音乐”,这对小学生来说,本属陌然、遥远,然而当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野,去采集音源时,学生觉得“生活即音乐”竟是那么亲近,那么真实!这一环节我是这么设计的:看到田野一片繁忙丰收的景象,天上飞翔的鸟儿,一定为他们歌唱。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小鸟,会怎么唱?还有谁会歌唱?那就让我们唱响一首田园交响曲吧!这样,通过引领学生采集音源,然后按节奏编创,形成多声部后模唱。学生会深切体会到:创作并非大家的专利,我们小学生同样能行!至于运用新理念去实施音乐教学,就再也不是强人所难的事了。
音乐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黄河大合唱》,课程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讲授内容为《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三个乐章。根据教材特点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第一让学生通过欣赏来学习大合唱这种声乐体裁,第二让学生参与到大合唱中,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黄河大合唱》中共有8个乐章,本节课只欣赏主要的三个乐章我以歌颂美、悲剧美、保卫美为线索,吸引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模仿法、对比法、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让学生用体验、探究、实践、合作来学习。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在播放《保卫黄河》的合唱曲中出示课题,带领学生认识了解词曲作者、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背后是冼星海和光未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生共同完成《黄河颂》的歌词配乐朗诵,(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朗诵,最后以老师朗诵达到活动的高潮)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歌词所描绘的壮丽情景,并欣赏男声独唱视频使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引出主题——歌颂美。
创设悲剧情境,播放《黄河怨》视频,引发学生对主人公的同情,感受到民族灾难的深重,让学生体验悲剧的音乐表现形式,感受悲剧美。从而激发学生团结一致,保卫祖国的战斗激情。
本节课重点讲述《保卫黄河》这一乐章,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区分齐唱,二声部轮唱,三声部轮唱的不同演唱效果,以及所要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分组按照老师的指挥手势参与轮唱、齐唱,激发学生演唱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合唱能力。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身临其境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万众一心、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感受保卫之美。
在这节音乐课中,师生互动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增添了学生乐趣,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表情歌》这首歌曲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幼儿能够表现自我的一个音乐教材。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每个人又有不同的外在表现方式,有的高兴了就拍手,就大笑,就跳起来,而幼儿处在一个模仿力很强,对刺激很敏感的时期,让他们在学习歌曲时模仿各种表情和动作,幼儿是很有兴趣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儿童教育实践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在这首歌曲中还反复出现一个节奏XX|XXX|,因为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节奏方面的接触还比较少,而幼儿这个年龄对节奏十分敏感,所以这个教材是很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的。
2、目标定位。
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希望幼儿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为此,我为《表情歌》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边唱边表演。
(2)掌握XX|XXX|节奏型。
(3)乐意创编新的歌词。
3、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是: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新的歌词。难点是掌握XX|XXX|节奏型。
4、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自制了节奏图谱。
(2)制作了《表情歌》PPT。
二、说教法。
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节奏谱、以游戏,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1、游戏法:
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有所收获。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个游戏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但是在这里有了新的内容就是学习节奏型,在不知不觉中幼儿一遍一遍的通过各种动作掌握了这个节奏。
2、图谱教学法:
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谱上形象的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有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提问法:
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谱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三、说学法。
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学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看歌曲图谱了解了歌曲内容,掌握了相应的节奏。
讨论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做法,是幼儿改编歌词的好机会。
四、说活动过程。
1、以游戏开始,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做夸张的表情让幼儿猜猜老师的心情。
2、学习歌曲。重点学习节奏XX|XXX|。
3、仿编歌曲。根据表情的不同创编相应的歌词。
4、集体表演,形成学习歌曲的高潮。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说课稿06-26
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音乐说课稿06-28
音乐说课稿范文07-21
小学音乐说课稿11-17
小班音乐说课稿11-09
年级音乐说课稿10-21
小学音乐说课稿08-17
小学音乐说课稿08-26
音乐与影视说课稿08-19
音乐小屋说课稿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