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1
教学要求: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 自拟问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关键
借助插图探究写法,捕捉细节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
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 前几天,老师有一次因故不在课堂,老师想知道没有老师在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不要怕在老师面前暴露缺点而羞于表达,大胆地说出真实的情况,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说。
2 交流
3 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插图,探究写法
1 整体观察插图,感知”面”的描述。
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么样?
2 抓住局部观察插图,感知”点”的描写
从插图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个人或几个人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由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 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展开想象:如果教室门猛然被推开,情况会怎样?或者突然有人说”老师来了”,情况又会怎样?
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1、日常学习生活中,插图中描绘的场面大家一定也经历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场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
2、交流、评议
引导学生不仅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3、各自梳理,确定本次习作材料
四、写法迁移,尝试习作
1、运用插图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2、组织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2
“面”——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点”——抓住人物活动
“细节”——插入突发事件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及特有价值。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合作交流
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明白的同桌交流。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板书设计:
琥珀
时间———形成松脂球(松树、炎热、巧合)
形成化石(时间之长、地质变化、陆沉水浸、海沙淹没)
被人发现——科学价值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3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及单元测试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5、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重难点:
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按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过程:
一、读课文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师生共同强化个别难点字的认读与组词。
二、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五、背诵课文。
1、采用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小组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复习第一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填空
1、《学奕》选自______,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 和孔子___
3、《匆匆》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里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_前过去。
在_____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_,如_____,被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_?
这两段话选自课文_____,作者_____,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两个),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隽永,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把时间的流比作________,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日歌》作者___明日复明日,_______。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世人苦被明日累,________。朝看水东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君听我明日歌。
4、《桃花心木》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选自______,作者_____,这句话写了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指的是___________。树要学会在“不确定”中__________;而人则要在“不确定”中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顶碗少年》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说说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话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_______,这篇文章全文采用了_____的表达方法,语言________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
7、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的感悟方面各有特点:《桃花心木》《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顶碗少年》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4
学习目标
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3、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培养高尚情操。
核心素养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重难点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培养高尚情操。
评价任务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
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
重点内容:
(1)《文言文二则》
A、 《伯牙鼓琴》重点字词解释:
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的样子。
⑥若:像。儿,不久
⑦少选:一会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重点句子理解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摔破鼓琴弄断琴弦,一辈子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B、《书戴嵩画牛》人物形象
(活泼可爱)的牧童(宽容大度)的杜处士本文主题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古话说:“耕种的.事情应该请教农夫,织布的事情应该请教织女。”(这个道理)是不可以改变的。我们遇事可以多向行家里手请教。
(2)《月光曲》
A、人物形象
(手足情深)的兄妹(善解人意、热爱音乐)的盲姑娘(同情劳苦大众)的贝多芬
B、 本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3)《京剧趣谈》
A、易错音
驰骋(chěnɡ)尴(ɡān)尬(ɡà)
B、 本文主题
本文由两篇与京剧有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表达了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强烈的自豪感。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阅读《看戏》完成课后题。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本组课文围绕“走进艺术”这一专题编排的,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3、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培养高尚情操。
五、评价检测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曝书画(bào pù)善哉(zāi zhāi)恬静(tián qià)入场券(quàn juàn)纯熟(shú shóu)飞奔(bēn bèn)
2、读拼音,写汉字。
(1)在lái yīn河畔的一个小镇上,一位mánɡ姑娘正在弹贝多芬的曲子,可是还不够chún熟。贝多芬走进小屋,按动琴jiàn,弹出了动听的曲子。兄妹俩听得táo醉了,贝多芬pǔ出了
《月光曲》。
(2)伯牙拨动琴xián,弹出了旋律,时而像wēi峨的高山,时而像汤汤的流水,时而像一zhóu美丽的画卷。
3、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
(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3)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4)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
板书设计
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回顾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
掌握本单元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巩固生字词,背诵重点段落。
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分析写作手法的运用。
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回顾本单元的主题“民俗风情”,引入复习课。
2、生字词复习
听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强调易错字词。
3、课文内容回顾
提问学生本单元各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讲解几处含义深刻的语句和段落。
4、写作手法分析
共同探讨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5、阅读与写作训练
出示一篇相关主题的短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布置一个小作文,要求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手法。
6、总结
总结本单元的重点知识,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五、作业布置
完成小作文,复习本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元的文学名著,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熟悉名著的'故事情节。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主题。
从名著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名著主题,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2、情节回顾
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本名著的主要情节。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3、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进行佐证。
4、主题探讨
共同探讨每部名著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阅读拓展
推荐相关的其他名著作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6、总结
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本单元某部名著的读后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理解课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巩固生字词,背诵优美语句。
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难点
学习如何在写作中真实自然地抒发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仿写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以情感话题导入,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的记忆。
2、字词巩固
出示生字词,进行读写练习。
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文情感梳理
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析情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4、写作技巧学习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抒发情感的方法。
5、课堂总结
总结本单元的情感主题和写作技巧。
五、作业布置
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运用细节描写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元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背诵文言文和古诗词。
掌握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难点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寄托。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比较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诗词朗诵引入复习内容。
2、文言文复习
背诵文言文,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
翻译重点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3、古诗词复习
背诵古诗词,讲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比较不同诗词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4、文化拓展
介绍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如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5、总结
总结本单元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要点。
五、作业布置
默写古诗词和文言文,完成一篇关于古代文化的小短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元的科学小品文,掌握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和写作。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写作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一个科学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回顾
回顾本单元的科学知识。
总结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3、小组讨论
讨论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4、写作训练
布置一个说明文写作任务,如介绍一种物品。
进行写作指导。
5、总结
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世界。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说明文写作,复习本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 10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提问学生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学习了哪些课文。
展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
二、生字词复习(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单元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分组进行生字词默写比赛,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针对学生易错的生字词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三、课文回顾与理解(15分钟)
快速浏览本单元课文,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人物形象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阅读理解训练(10分钟)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小组讨论,互相解答疑惑,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解题思路。
五、写作练习(10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明确写作主题,列出写作提纲,并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困难。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单元复习的'要点和重点,强调学生的掌握情况。
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七、课后作业:
复习本单元生字词,确保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意思。
选择一篇本单元的课文,写一篇读后感或故事梗概。
准备下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预习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生字词、回顾课文内容和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帮助学生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写作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单元复习教学反思02-26
语文单元复习教学反思07-21
语文复习课教案03-24
关于语文第一单元复习03-26
《盐化肥》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12-27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二单元复习教案10-26
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