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9 12:38:1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城南》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城南》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城南》阅读答案

《城南》阅读答案1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的题材都是 ,都描写了 的'自然景象。(3分)

  (2)《战城南》中“寸心明白日”一句所表现的情感,与《塞下曲》的整体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2. (1)战争(战事、征战等)(1分);秋风凛冽、河水冰寒、黄沙飞舞的苍凉辽阔。(2分)

  (2)“寸心明白日”一句,表现出战事虽然艰苦,但征人仍有光明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们立志杀敌的情感(2分);而王诗写出了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尸骨遍野的惨状,表现了诗人愤激反战的情感(2分)。

《城南》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其对应性,请从“乱”与“齐”这两个字上概括雨中与雨后两幅景色。(2分)

  (2)三、四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雨水四虐;青草齐整。

  (2)答案:运用了对比(或衬托)手法(1分),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1分),暗示了桃李虽艳丽而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而生命力甚强的哲理(1分),赞扬了青草难以摧毁的顽强精神(1分)。

《城南》阅读答案3

  战城南

  《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鸟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①!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

  迷!”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呜。梁筑室⑦,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

  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豪:通“嚎”。②梁筑室:梁,桥梁;室,房屋。桥梁上筑房屋,严重阻碍交通。

  1.两首诗都写到了“水”,但写法和作用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同题为“战城南”,但描写的重点、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汉乐府·战城南》中写“水深激激”,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激战后战场的荒凉凄楚,暗示战争的空前惨烈。杨炯《战城南》写“冻水寒伤马”,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水的寒冷,反衬战士们的激越豪迈之情。

  2.《汉乐府·战城南》重点描写了激战后尸横遍野的惨景,愤怒地挨家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杨炯《战城南》以征战者的口吻,重点描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活,展示了边塞将士们看似悲愁,实则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胜利的'精神面貌;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

  战城南翻译

  《汉乐府》

  城南城北都有战争,有许多人在战斗中死亡,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的口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勇敢的骑兵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但早已疲惫的马仍在战士身旁徘徊。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人们连南北也分不清了。

  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你们这些忠诚的好战士,你们实在令人怀念:

  咱们早晨还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们却未能一同回来。

《城南》阅读答案4

  【原诗】:

 城南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②路东西③。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④。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④草色齐:草色一样的青,一样的绿。

  【翻译】: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本诗以暴雨过后,并通过与“桃李花开尽”对比,烘托出青草的难以摧毁的精神。三、四句雨后两幅小景是: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结束了一年一度的短暂青春;而惟有一片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并且长得齐齐整整,毫无零乱倒伏之状。这暗示一条哲理:桃李虽艳丽,生命力却弱;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我们可以桃李喻指那些浅薄无能、昙花一现的人物;以小草喻指那些朝气蓬勃、脚踏实地、勤劳顽强的创造者。只有后者才能长葆青春,创造美好的生活。

  【赏析】:

  诗人在春末夏初、大雨之后,看到城南一幅特有景象:水塘由干枯变得丰满,由死寂变得活跃,河水涨满,活力四溢,平时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峰峦忽然错乱纷出,扑面而来,争高竞秀,生机蓬勃,而那些小草,更是不甘寂寞,挺身而出,抖擞振作,秀色警人,只有桃李之花经不住急雨的袭击,香销玉陨,狼藉满地,不免可惜。

  诗人想:自然是公平的,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舞台,至于什么时候突显特出,什么时候销声匿迹,自有公理。横塘不会一成不变,河水不会低沉依旧,山峦不能尽占青睐,桃李不能灼灼不谢,小草不会永远沉寂。诗人以富于哲理的胸怀表达了世界万物各自都有自己的兴衰。

  【练习】: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浙江杭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

  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城南》阅读答案5

  一、判断题

  1、《惠安馆》讲述的疯女是秀贞,妞儿是她的亲生女儿。 (√)

  2、“驴打滚儿”不是一种小吃,是宋妈的丈夫牵来的驴在打滚。 (×)

  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爸爸生病了。爸爸托我把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4、《城南旧事》写了英子成年后的故事。 (×)

  5、兰姨娘不会吸烟。 (×)

  6、“我”唱了五年的骊歌。这“骊歌”的意思是告别歌。 (√)

  二、选择题

  1、《城南旧事》谨此献给( A )

  A 先母林黄爱珍女士 B 林海音的父亲 C 宋妈

  2、“一位中国的女儿,中国的妻子,中国的母亲”指的是( B ) A 兰姨娘 B 母林黄爱珍女士 C 宋妈

  3、《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爸爸病情严重,将要离开人世的句子( A、 B )(多项选择) A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B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C、爸爸的花儿被驴踩坏了。

  4、《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的爸爸是个( A、B、C、D )的人。(多项选择) A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B 鼓励孩子要坚持,战胜困难。 C 很重感情,为弟弟被日本人害死而吐血;D 特别有爱心,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城南旧事》的体裁是( A ) A、儿童小说 B 、散文 C、诗歌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描绘了英子童年生活中哪些场景( A、B、C、D)

  A 学咀嚼 B议驼铃 C问行踪 D 剪驼毛

  7.在杂草堆里的那个人是( A ).A坏人 B好人

  8.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 B )A 小英子 B妞儿

  9、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 A )。 A八珍梅B驴打滚儿C糖葫芦

  10、《城南旧事》中人物有( ABCDE ) A秀贞 B宋妈C小偷D兰姨娘 E父亲

  三、填空题

  1、《城南旧事》这本书是由( 林海音 )写的。

  2、这本书主要写了她( 小 )时候的故事。

  3、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 灰娃馆 );宋妈叫“惠安馆”是( 惠难馆 );爸爸叫“惠安馆”是( 飞安馆 )。

  4、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 八珍梅 )。

  5、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 青记 )。

  6、“我们去看海”中的把皮球踢掉的是( 刘平 )。

  7、秀贞的女儿是( 妞儿 )。

  8、英子在草地上看见的人是( 坏人 )。

  9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 妞儿 )。

  10、在欢送毕业同学会上,作者和三年级的大同学一起表演的节目叫(麻雀和小女孩)

《城南》阅读答案6

  阅读曾巩的《城南》,完成问题。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的量大、势猛的特点。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

  C.本诗的作者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本诗笔调流畅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2)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1)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的'意思是: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这两句突出了雨量大,雨势猛的特点。因为雨势猛,下得急,雨量大,所以才会迅速填满了池塘,使得山路崎岖;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错误,曾巩的《城南》是一首七言绝句;C.“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错误,曾巩是北 宋著名诗人;D.“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错误,从“惟有青青草色齐”可知,诗人赞美青草生命力的顽强;故选A。

  (2)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暴雨过后桃花李花零落殆尽与青草长得齐齐整进行对比,突出了小草蓬勃而顽强的生命力。

《城南》阅读答案7

  战城南(节选)李白[注]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街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注]此诗当作于唐天宝年间,当时唐玄宗对外用兵,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烽火”二句交代背景,流露出连绵不绝的战争何时能休的哀叹。

  B.士卒阵亡,马匹悲鸣,以视听结合的手法渲染了物在人亡的悲凉。

  C.乌鸢啄食人肠,并衔着挂上枯枝,惨烈的画面反映出战争的残酷。

  D.士卒血洒战场却没有为将军带来加官晋爵的.战功,将军心怀不满。

  16.“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D “没有为将军带来加官晋爵的战功,将军心怀不满”错误。“将军空尔为”的意思是指士卒战死后,将军也只剩一个空名,一无所获,意在揭示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将军和士兵的悲伤。

  16.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要知道武器是凶器啊,圣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用它。(2分)

  作用:在描写了战争的惨烈之后,作者以此结尾,将当今统治者和圣人做对比,(2分)增强了批判意味,表现出对统治者不顾民生、穷兵黩武的讽刺和不满,意在劝谏统治者要慎用武器,不要随意发动战争。(2分)

《城南》阅读答案8

  战城南·塞北途辽远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待塞外广袤的背景,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B.颔联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C.颈联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杀人”,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活,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剥的希冀。

  15.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

  14. B

  15. ①尾联以景作结,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②战士的心中充满了明亮的阳光,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继续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与初唐边塞诗昂扬奋发的格调一致。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错误,“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这是说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是用近似白描的手法,而非“工笔”“细腻描绘”。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然后理解“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的意思,再把握尾联的内容,看尾联是如何体现这“开国风气”的。“犹开国风气”是说本诗与初唐时候的边塞诗昂扬奋发的风格是一致的;从标题来看,“战城南”表明这是一首边塞诗,而尾联“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意思是“微小的心意也表达了征人们光明的内心世界,征程千里,大漠黄沙飞,遮天蔽日”,最后一句“千里暗黄沙”是写景句,这是以景作结,这一句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骋疆场,报效君王。而初唐时期的边塞诗一方面展示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可以说本诗的风格与其一致。

《城南》阅读答案9

  两首唐诗赏析: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南县]

  (1).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次句“空蒙”二字表现出什么情景?

  参考答案:

  1.《咸阳值雨》表达了闲适之情。(或喜悦之情);《宿城南亡友别墅》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伤之情,(或物是人非的怅惆之情、友人已逝的悼念之情。)。

  2.《咸阳值雨》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

  《宿城南亡友别墅》中的“还似”二字将“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觉察到人世间的无常,和“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起来,突出了伤感之情

  3、赏析:

  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前二句写桥上所见雨景。第一句写桥上,雨脚如麻,连绵不绝,如同无数条丝线悬挂在空中,可见雨势之大。第二句写桥下,雨珠万点,放眼望去,犹如一道雨帘隔住视线,形成迷茫空蒙的.景象,渭河中的渔船本来近在咫尺,现在却变得若隐若现,如同隔着一层幕布。这两句诗实写眼前景,已表现出在独特视角的运用下的独特感受。咸阳,即今陕西咸阳。咸阳桥,即中渭桥,在今陕西西安与咸阳之间的渭水上。这首诗写咸阳桥附近的雨景,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对雨景的奇妙感受。后二句更是突发奇想,写出千里之外的洞庭春晓景色,拂晓时分,洞庭湖云蒸霞蔚,迷茫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岳阳城的上空聚合成空蒙浩淼的景观。而这样的景观,却恰与咸阳桥上的雨景相似,既写出洞庭春色,又以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得咸阳雨景更为具体生动,给人的感受也更为奇特。咸阳与岳阳,两地相隔千里,而且一是雨景,一是晴景,诗人却通过巧妙的视角和联想使之融合起来,达到了调动人的审美想象的绝佳效果。

  《宿城南亡友别墅》中首句以落花、流水的典型意象引出时光流逝的感叹,即“叹浮生”,第二句的“又”字,点明故地重游,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当年,“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想到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起来,突出了悲伤之情。

【《城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战城南阅读答案06-16

曾巩《城南》阅读答案11-07

曾巩《城南》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10-21

等 阅读答案06-26

等阅读及答案07-23

相认阅读理解答案 相认阅读答案12-10

求婚阅读答案 求婚阅读理解答案12-10

理发阅读答案 理发阅读理解答案12-10

面试阅读理解及答案 面试阅读答案解析07-02

手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手阅读答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