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画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11 14:06:4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画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画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画阅读答案

作画阅读答案1

  东天边有一缕嫩红,朵朵白云也镶上了金边儿;青色的晨雾,罩着远方的村树;淀水光亮起来,透发出一股股清凉新鲜的气息。

  林红红坐在岸边,手拿画笔,面对着晨景出神。她在凝神静思:这大自然的景色是多么有生气啊!自己在学校里,天天跟书本打交道,很少体验到如此生动的画面,自己应该怎样珍贵这段下乡实地写生的时间啊!眼下正是秋忙季节,队长和社员们天天去劳动,不能坐下来让你一笔笔地描画。于是,她就住在生产队长奎拴的家里。

  太阳一露面,它的光彩便耀眼辉煌,阳光在村庄、树梢、庄稼、淀水上流荡着。

  林红红刚收起画具,只听背后有一个小姑娘的声音。林红红回头一看,是房东的女孩小丫。小丫说:“我娘让我叫你回家洗脸呢!我娘说,往后天凉了,别在淀水里洗了。”

  她们往家走着,林红红问:“你哥哥哩?”

  “我哥哥起来就到队部里去了。”小丫说,“你还找他画像吗?”林红红笑了,想起给她哥哥奎拴画像的情形:这小伙子坐着,一动不动。脸上不自然极了,连出气都不匀称了,头上满是汗水。坐了没一会儿,奎拴就说:“不行,饶了我吧!比打夯挖渠还累呢!”想到这,林红红不由得笑了,她又问小丫:“你哥哥今天要干吗活哩?”

  “听说高粱熟透了,准是削高粱。”小丫说。

  林红红跟小丫来到房东家门口。房东大娘端着泔水正在院里喂鸡。小丫说:“娘,我哥哥怎么还不家来呀?”

  正说着,只听院子里有个小伙子喊:“娘,饭熟了呗?吃了饭,俺们得去削高粱,你跟那画画儿的说说,就说没空,晚几天再画。”

  娘忙向屋里努嘴,意思是:什么画画儿的,连个林红红同志也不叫。

  林红红在屋里说:“奎拴同志,当然生产要紧,画画不着急。吃了饭我还想跟你们一块干活儿去哪!”

  奎拴也对着里屋的门帘说:“那敢情好。我们正缺帮手哩!不过,你行吗?这净是累活儿。”

  林红红走出里屋,眉眼含着笑说:“锻炼锻炼呗!我就是决心跟你们学学哩!”

  小丫也高兴地跑出来说:“我给你找个快爪镰,咱妇女们掐穗儿。”

  吃着饭,奎拴忽然想起什么,端起半碗饭汤,走出去了。

  只听奎拴那粗嗓门在各家响着:“大爹,吃了饭咱去削高梁啊!”“二叔!带着镰,咱河套的高粱该削了。”奎拴头里叫,人们就随后跟了出来。

  很快,街上就齐了人。林红红也往这里走来,小丫背个筐也跑来了,她给林红红找来一个爪镰。人们唱唱喝喝,走出村外。

  太阳升到东南角,一望大片的河套地,红艳艳的净是高梁,像是平原上着了火。细一看,每个穗头,像是一把火炬。林红红看得呆住了。

  到了地头,奎拴给大家分好夹垄,男的在前边削,女的在后面掐穗。奎拴脱个光膀,领在头里干。田野里一片劳动的声响。

  林红红跟大家投入到紧张的'劳动里,她什么活儿也想学:学削、学掐穗、学捆高梁头,人们也都愿教她。到下午收工的时候,她似乎什么都入点门了。

  晚上下起雨,听着外面的雨声,她写下了一天的日记,旁边还勾勒了一幅图。

  到天明,雨停了,但天还没晴。吃早饭的时候,小丫蹿跳着说:“哥哥,今个阴天下不了地,该让红姐给你画像了。”

  林红红梳着辫子也走出来说:“真的,奎拴同志,今天能画一会儿吗?”

  “阴天有阴天的事。”奎拴那大脸又红涨起来,咧着大嘴嘿嘿光笑。

  收获的季节,一天天地过去,地里由浅绿变成金黄,一块块的庄稼成熟着,收割着。在这丰收的季节,农村呈现一片忙碌景象。

  林红红把自己投入生活的海洋里,劳动锻炼着她,使她的感情一天天地充实起来。她的脑海里,积满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她作了几幅自己比较满意的画,她想带回学校去,向领导汇报。

  想到要和这一家、这一村分别了,她实在觉得有些难舍。

  这天早晨,林红红又一个人来到白洋淀边。东天边确又升起一缕嫩红,但这颜色更鲜艳了,有如胭脂和樱桃的红色。她又仰看天空的云朵,云朵虽然也镶上了金边儿,但那金边简直像是金黄的丝绒织成的,那么鲜亮、那么柔和。平原上的远村,虽然也有一缕轻纱似的雾,但这雾气是透明的,像是流荡的水银。

  林红红一笔笔地涂着色,她想:生活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般化的啊!即使是一个早晨的风景,都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

  等到太阳露面的时候,她已完成了这幅画。

  回到家,她想再找奎拴同志完成那幅肖像画,但奎拴早又到公社里去了。他越来越忙了。

  林红红对这年轻的队长怀着深深的敬佩!回忆起这些日子的相处,这个朴实的小伙子的形象,又映现在她的眼前了。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坐在屋里,拿起画笔,一幅肖像,竟画得十分顺手,十分出色。那是一位敦厚的小伙子的形象:粗墩墩的个子,方头大脸,粗眉大眼,肩膀很宽;右手拿一把镰刀,左手拿毛巾拭汗。在他的身后,好像还有好多社员跟上来—这分明是削高梁的那个情景。

  门帘一响,小丫跑来看,不由高声喊起来:“真像,真像我哥哥哟!你看他那大厚嘴唇,咧着在笑哩!”

  她一喊,娘也急忙过来问:“什么呀?什么呀?快叫我看看。”娘拿过去,端详了一会儿,一拍巴掌说,“哟!真像我儿子那个傻样子!”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奎拴对当画像的模特感到不自在,加上忙于秋收无暇他顾,之后,对林红红画肖像画的要求一再推脱。

  B、面对河套平原,林红红“看得呆住了”,红艳如火的平原秋景给她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C、“背个筐也跑来了”“蹿跳着说”“不由高声喊起来”,活泼的小丫,给故事增添了许多灵动和生气。

  D、小说的最后一句侧面反映了林红红对奎拴的深刻认识,的这幅作品画出了奎拴憨厚傻气的精神气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作画”为题,意蕴丰富,林红红以淀上生活为素材作画,淀上生活也在她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迹。

  B、林红红的劳动经历,使她产生丰富的艺术创作灵感,这为后文画出肖像画的情节做了铺垫,深化了主题。

  C、小说截取多个日常生活的场景,串联成篇,同时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发展,情节完整紧凑,引人入胜。

  D、小说独具匠心,将林红红作品里的劳动者形象和淀上人民的生活相互映照,揭示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8.有人评价:“韩映山一生都用犹如泥土中散发着淡淡荷香的语言来描写家乡。”请据此对小说的语言进行分析。(4分)

  9.作品以林红红的视角来描写淀上的风景与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6、(3分)D

  7、(3分)C

  8、(4分)①小说叙事融入乡音乡语,如“怎么还不家来呀”“拍穗儿”“削高粱”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散发着“泥土“气息。

  ②小说写景语言富有诗意,如对淀上日出的描绘,比喻形象贴切,意境清新优美,带着“淡淡荷香”。

  9、(6分)①以画者的视角观察审视,艺术地呈现淀上的风光美、人情美。

  ②以女性的视角描写景物和生活,使之染上细腻丰富的清感色彩。

  ③以艺术青年的视角观察景物和生活,体现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深化主题。

作画阅读答案2

  作画

  冯骥才

  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绝无一丝冗杂,惟有晨光中小鸟的影子在桌案上轻灵而无声地跳动,于是生出画画的心情。这便将案头的青花笔洗换上清水,取两只宋人白釉小盏,每盏放入姜思序堂特制的轻胶色料十余片,一为花青,一为赭石,使温水浸泡;色沉水底,渐显色泽。跟着,铺展六尺白宣于画案上,以两段实心古竹为镇尺,压住两端。纸是老纸,细润如绸,白晃晃如蒙罩一片月光,只待我来纵情挥洒。

  此刻,一边开砚磨墨,一边放一支老柴的钢琴曲。不觉之间,墨的幽香便与略带伤感的乐声融为一体。牵我情思,迷我心魂。恍恍忽忽,一座大山横在面前。这山极是雄美,却又令人绝望。它峰高千丈,不见其顶,巅头全都插入云端。而山体皆陡壁,直上直下,石面光滑,寸草不生,这样的大山谁能登临?连苍鹰也无法飞越!可它不正是我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吗?

  这时,我忽然看见极高极高的绝壁上,竟有一株松树。因远而小,小却精神。躯干挺直,有如钢枪铁杵,钉在坚石之上;枝叶横伸,宛似张臂开怀,立于烟云之中。这兀自一株孤松,怎么能在如此绝境中安身立命,又这般从容?这绝壁上的孤松不是在傲视我,挑战我,呼唤我吗?

  不觉间,画兴如风而至,散锋大笔,连墨带水,夹裹着花青赭石,一并奔突纸上。立扫数笔,万山峥嵘;横抹一片,云烟弥漫。行笔用墨之时,将心中对大山的崇仰与敬畏全都倾注其中。没有着意的刻画与经营,也没有片刻的迟疑与停顿,只有抖动笔杆碰撞笔洗与色盏的叮叮当当之声。这是画人独有的音乐。随同这音乐不期而至的是神来之笔和满纸的灵气。待到大山写成,便在危崖绝壁处,以狼毫焦墨去画一株松树——这正是动笔之前的幻境中出现的那棵孤松。于是,将无尽的苍劲的意味运至笔端,以抒写其孤傲不群之态,张扬其大勇和无畏之姿。画完撂笔一看,哪有什么松树,分明一个人站在半山之上,头顶云雾,下临深谷。于是我满心涌动的豪气,俱在画中了。这样的作画不比写一篇文章更加痛快淋漓?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时会停了写作的笔,画起画来。是消遣吗?休闲吗?自娱吗?

  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

  (选自《中华散文》20xx年第2期)

  14.本文描叙了作者作画的全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按照文脉,划分出层次,并概括大意。

  15.第2段“可它不正是我要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吗”中,“那种高山”是指哪种高山?

  16.结尾写道:“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请问:作者为什么“笑而不答”?“我心自知”,自知什么?

  参考答案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B

  解析:“眼睑”中的“睑”应读作“jiǎn”。

  3.幽 蒙 秘 蜜 汹 壁

  4.B

  解析:“恍惚”在这里是“仿佛、好像”的.意思。

  5.打 伸 抹 踢 推 咬

  语言表达训练

  6.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而日:“听潮。”

  7.作者认为海潮无论是凶猛的来时,还是平静的去时,都是“一样的美”。这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对战斗的渴望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追求进步思想境界的具体体现。

  8.抓住潮落时平静的特点,连用“静寂”、“平静”、“幽静”、“平静”、“静静”等词语,从听觉、幻觉、视觉等角度来描写大海温柔的。

  9.特点:凶猛。变化:由落潮而涨潮,由涨潮而高潮,作者一直把它当个巨人去写。说海睡了,海醒了,海怒了,赋予大海以人的灵性、姿态和动作,把它雄浑的气势,刚烈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10.不一样。前面因住房位置好,朝晚可以领略海景,所以“尽够欣幸了”。结尾表达听了“伟大乐章”后的满足心情。

  课内同步阅读

  11.C

  12.B

  13.D

【作画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等 阅读答案06-26

等阅读及答案07-23

相认阅读理解答案 相认阅读答案12-10

求婚阅读答案 求婚阅读理解答案12-10

理发阅读答案 理发阅读理解答案12-10

手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手阅读答案07-20

面试阅读理解及答案 面试阅读答案解析07-02

散文阅读与答案:《邂逅黄姚》阅读答案06-21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11-12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