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不死阅读答案

时间:2024-10-10 08:14:04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死海不死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1

  《向沙漠进军》文段一:

  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②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③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④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⑤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⑥其次是培植草皮。⑦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1.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抵御风沙袭击的办法是( )。

  A.培植防护林 B.种植林带

  C.培植草皮 D.培植防护林和草皮

  4.这段文字的说明方法中最主要的是( )。

  A.下定义 作诠释 列数字

  B.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C.作诠释 列数字 分类别

  D.列数字 分类别 作比较

  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原因到结果 B.从主要到次要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概括到具体

  6.培植防护林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段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各组句与句之间的恰当关系是:

  A.并列关系 B.解说关系 C.递进关系 D.因果关系

  (1)第①②③④⑤与第⑥⑦句( )

  (2)第①句与第②③④⑤句( )

  (3)第④句与第⑤句( )

  (4)第⑥句与第⑦句( )

  9.文中加点词“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文段一《向沙漠进军》参考答案

  1.A 2.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 3.D 4.C 5.B 6.⑤ 7.①⑥ 8.(1)A (2)B (3)D (4)B 9.不能去掉。去掉后,就不能表明防护林的作用中主要的是什么,就变成只有这一种作用了。这样表达不准确。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2

  第一课时

  死海不死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死海不死》的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虏、塌、眷、邪”

  4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塌陷、悔改、浮力、俘虏、家眷、好端端、改邪归正、勃然大怒、执迷不悟。掌握“违背、暗中”等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

  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德育目标

  了解死海的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领略自然界的神奇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理解掌握罗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工具: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世界上有许多自然之谜,你能列举一些么?(展示教师准备的资料。)这些不解之谜给现代人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提供了课题。而本文正是一篇探究谜底的例证。死海——地球上最低的内陆湖,你了解它吗?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近死海,像科学家一样,来一次探谜之旅吧!(板书:死海不死;或出示幻灯片。)

  二、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如:(塌凹)陷、悔(恨改)、处(理决)、家(眷属)、(场处)所、违(反背)、暗(地中)。理解词意并会用“处决、悔改、违背、暗中”组成短语。死海不死阅读答案

6年级。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塌陷、悔改、浮力等,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和发现这几个词的构词特点。注意: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宜讲解得过多。

  4、学习课文提示中的重点词语:处决、违背、暗中。

  三、重点词语讲解:

  俘虏:打仗时捉住敌人。

  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例:他们在那次战役中俘虏了一个师长。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

  害。

  例:在旧社会人们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

  统帅:统率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

  统辖率领。

  例:他具有统帅领军才能。

  塌陷:往下陷;沉陷。

  例:刚刚建立起来的基地塌陷了。

  悔改:认为错误并加以改正。

  例:他已经表示愿意悔改。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斥

  的流体的重量。

  例:死海的浮力很大。

  违背(动)

  违反;不遵守。

  违背制度违背诺言违背意愿违背良心绝不违背

  (1)像她这么诚实的人,决不会做这种违背良心的事情。

  (2)正是因为他违背了当初的诺言,所以才落得今天这个下场。

  暗中(名)

  黑暗之中;背地里。

  躲在暗中暗中观察暗中帮助

  (1)他躲在暗中观察敌人的行动。

  (2)徐老师暗中帮助了许多家庭困难的孩子。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3

  1.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2.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3.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4.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5.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6.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7.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8.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阅读题目

  1、阅读一至四段,回答:死海有什么特点?

  水中没有生物,连海边也寸草不生;人在死海中不会被淹死;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钙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2、联系文章内容,指出下边加点的“死”的不同含义

  A、死海不死

  B、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第一个“死”字指死海动植物不能生存;第二个“死”指死亡(“不死”是说死海的浮力大,人不会被淹死。)第三个“死”是指死海最终将消失、干涸。

  3、文中第三段引用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既说明了死海不死,即死海的浮力大,又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4、文中第四段都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分类、举例、作比较

  5、文中第四段的说明对象是(死海海水的浮力)特征是(海水的咸度高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6、文中第五段引用传说的作用?

  不仅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还说明死海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探寻它的奥秘。

  7、文中第六段中心句是(死海陆空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本段的中心意思是(说明死海的成因)

  8、文中第六段从哪几方面说明死海的成因

  深而狭长的大裂谷的出现;注入了很多矿物质的水;湖水不断蒸发、沉积的矿物质越积越多

  9、文章第一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分别说明其作用

  第一段举死海中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死海的得名;

  第二段举人不会淹死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死海不死即死海的浮力大。

  10、文章第三五段引用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传说、神话故事丰富了死海不死和死海形成的内容,既形象神奇、又浪漫多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能引人入胜。

  1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4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死海的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领略自然界的神奇美。

  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了解死海的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领略自然界的神奇美。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提前测评: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如:(塌凹)陷、悔(恨改)、处(理决)、家(眷属)、(场处)所、违(反背)、暗(地中)。理解词意并会用“处决、悔改、违背、暗中”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塌陷、悔改、浮力等,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和发现这几个词的构词特点。

  4、学习课文提示中的重点词语:处决、违背、暗中。

  二、课文学习的导入。

  1、复述课文。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死海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也寸草不生,可是人到海里却不会被淹死,这是由于死海的含盐量高、咸度高造成的。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中含有很多盐类,再加之河水不断蒸发,盐类沉淀下来,最终形成了这个咸水湖。死海的过去是荒凉的,现在开发利用后的死海有了许多生气,但是由于蒸发量大于输入量,死海的将来可能干涸。

  2、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小声读或默读)、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要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或摘抄下来。

  教师预设问题:

  (1)人们为什么要称这个海为“死海”?

  (2)狄杜为什么要释放那些奴隶?

  (3)上帝为什么要惩罚那个村庄?

  (4)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

  (5)现在的死海发生了哪些变化?

  (6)死海的前景会是什么样的?

  三、梳理课文。

  第一段:(1——2)“死海”得名的原因与“死海不死”的神奇。

  第二段:(3——5)死海丰富的矿物质与有关死海成因的传说。

  第三段:(6——8)四海真正的成因和死海的作用与它所面临的危机。

  四、深学课文。

  1、根据上面的复述,你知道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谁?它有何特征?

  说明对象:死海。

  说明对象的特征:死(海里无鱼虾木草)与不死(人不会被淹死);本质特征咸度高。死海的形成:死海的过去、现在、将来。

  2、整体感知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咸水湖知识的科学小品文,文章紧紧抓住死海的特征,从“死”与“不死”人手,写了死海中没有鱼虾草木存活的“死”,和人不会被死海淹死的“不死”,然后层层分析,指出这是由于咸度高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接着指出死海的成因,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具体说明了死海的形成过程,最后说明了死海的过去荒凉(死),现在充满生机(不死),将来将会干涸(死),全文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揭示了死海的本质特征:咸度高。文中“死”字的不同含义:“死海”,鱼虾草木不能存活,“死海不死”,人在海水中被淹死,“死海真的要死了”,干涸。

  题目巧妙的把“死”与“不死”统一起来,新颖、引人人胜,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这样,标题既是文章的内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结构线索:寸草不生的“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的“不死”,干涸的“死”,这种写法耐人寻味。

  五、探究课文。

  1、具体分析,看看文章如何来体现以上内容的。读第

  1自然段,它交代了什么?

  (死海的地理位置,死海得名的原因。)“死海”一词中的“死”是什么意思?(鱼虾草木不能存活。)

  2、依照第

  1自然段的思路,同学们自己说说学第2自然段的所得。(交代死海的另一特征:不死。)

  3、读第

  3—4自然段,做以下练习。

  第3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引用传说,说明死海浮力之大,既形象,又神奇)。

  第4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说明死海浮力大的原因。)

  第4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从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

  第4自然段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六、作业练习。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的情况。

  2、安排学生进一步读熟读懂课文的任务,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准备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死海不死

  第一段:(1——2)“死海”得名的.原因与“死海不死”的神奇。

  第二段:(3——5)死海丰富的矿物质与有关死海成因的传说。

  第三段:(6——8)死海真正的成因和死海的作用与它所面临的危机。

  说明对象:死海。

  说明对象的特征:死(海里无鱼虾木草)与不死(人不会被淹死);本质特征咸度高。死海的形成:死海的过去、现在、将来。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4、了解死海的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领略自然界的神奇美。

  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了解死海的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领略自然界的神奇美。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谁?它有何特征?

  说明对象是死海,特征是:死(海里无鱼虾木草)与不死(人不会被淹死),本质特征咸度高。

  二、深学课文。

  4、读第

5-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第5自然段讲述的是不是死海的成因?用原文回答。

  (不是,这只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死海真正的成因是什么?

  (死海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作者是如何具体说明死海的形成的?死海不死阅读答案6年级。

  (地理位置长度、宽度、深度源头形成。)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死海的形成。

  5、读第

7—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用书上的词语说明死海的过去、现在、将来。 (过去:荒凉。现在:生气。将来:干涸。)文中是怎样写死海对人体健康有利的?

  (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对人体健康有利。)

  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能否回答海水有何治病功能?

  (海水中的盐类、矿物质丰富,具有比温泉更为理想的杀菌作用。)

  6、一段话来概括本课所介绍的对象、特征及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是死海,其特征是咸度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

  7、讨论以下问题。

  文章结尾写到:“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死了。”如何挽救死海呢?(提示:看课文中所给的图示。)

  死海真的会干涸吗?

  (由于蒸发量大于输入量,致使水面下降,随着水面下降,蒸发量也在减少,况且还有约旦河水输入,所以死海不会干涸。)

  三、合作探究。

  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如:有135.46亿吨氯化钠??

  举例子:如:据统计,死海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5

  ①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②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③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⑤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⑥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⑦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⑧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1、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③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4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死海”得名的原因。

  2、引用传说。第③段引用传说形象地说明了死海淹不死人,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第⑤段引用神话传说,介绍了死海的形成原因,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

  3、作诠释:对死海浮力大的原因作出了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咸度确实很高;举例子:列举了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具体地说明了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列数字:列举了135.46亿吨、63.7亿吨、20亿吨等这些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咸度高;作比较:用死海海水的密度同人的密度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密度大。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死海不死》教案03-03

《死海不死》教案05-25

初二年级说明文阅读《死海不死》附答案06-13

陈永林《毒不死的狗》阅读答案06-15

三毛《不死鸟》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06-14

海龟的阅读答案|海龟阅读答案04-02

阅读及答案12-06

阅读答案07-24

等 阅读答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