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2 10:07: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通用8篇)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情分析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四、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任务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活动: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定量意义的讨论,发现化学方程式既能定量地讨论质量关系,也能够定量地讨论个数关系,而且个数关系要更加简洁。

  (2)发现微粒数量太大,直接表述微粒数量不便于计算;

  (3)类比生活中用“堆量”处理较大个数的经验,提出微粒个数的“堆”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如何设计“堆”的个数便于化学计算。

  学生活动:利用国际单位制的定义,尝试计算,在计算中发现这样的“堆量”设计,让每一“堆”微粒的质量刚好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车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定义。

  学生活动:

  (1)延续之前关于“堆量”讨论的思路,尝试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相关规定的目的。

  (2)通过实践计算,熟悉相关概念的关系和计算方式。

  (二)环节二 气体摩尔体积

  [任务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关注到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1)明确电解水实验中氢气氧气体积比与物质的量比刚好相等,提出。

  (2)提出“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氢气与氧气,它们的体积也是相同的”的猜想;

  (3)利用教师所给数据,完成对猜想的验证。

  [任务2]教师引导:给出1mol不同固体、不同液体体积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单位物质的量体积的影响因素,及气体物质的特点。

  学生活动:

  (1)通过对比和计算,发现不同固体、不同液体单位物质的量体积不相同,而只有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体积相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单位物质的量物质体积的因素,找到对于气体,微粒之间的距离是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是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

  [任务3]教师引导:明确摩尔体积的概念,分析专门讨论气体摩尔体积的价值。

  学生活动:建立摩尔体积的概念,明确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宏观上的气体的体积比可以直接反应微观上气体微粒的个数关系。

  (三)环节三 物质的量浓度

  [任务1]教师引导:回顾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讨论对于溶液,如何建立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学生活动:

  (1)回顾之前所学知识,明确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计算方式。

  (2)根据老师对于溶液问题所提出的计算要求,设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任务2]教师引导:以精度为切入点,讨论如何配置0.100mol/L的NaCl溶液。

  学生活动:

  (1)明确教师所提精度要求,反思已知实验器材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2)在明确教师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出“大肚”“细颈”的容量瓶;

  (3)结合容量瓶的精度要求,明确使用容量瓶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务3]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设计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完成操作流程。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设计操作流程,并明确操作的注意事项;

  (2)主动设计“烧杯中溶解在转移至容量瓶中”“多次洗涤转移至容量瓶中”等为实现实验精度的“特殊操作”,并理解每步操作的目标以及不进行该操作的造成的误差;

  (3)两人一组完整完成实验操作。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异:1、溶质: 以质量表示 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 以质量表示 以体积表示

  2、单位: 1 摩/升

  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过程:

  (1) 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三、误差分析

  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

  例如:

  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

  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

  称 NaOH固体时,把 NaOH放在纸上

  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

  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容量瓶未干燥

  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四、讨论

  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

  1、溶液配制:

  欲配制 1000 mL 浓度为 012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 )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 )g NaOH

  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5)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

  6)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mL 容量瓶。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 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 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慢慢倒入烧杯中

  练习:略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准备: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

  教学方法: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2NaOH~H2SO4

  2mol∶1mol

  在化学反应的溶液中如何体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讲述】初中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溶质如果是固体物质,还可以称量,如果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方便。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实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设问】能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过渡】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方便。通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1L。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板书】

  【设问】溶质的量在溶液中用什么表示呢?

  【板书】 一、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

  (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投影】课堂练习

  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设问】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设问】5mL与500mL的NaOH溶液,它们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相等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投影】课堂练习

  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配制100mL0.5mol/L的CuSO4溶液。

  【设问】配制溶液的第一步首先应知道什么?

  【板书】1.计算

  【设问】⑴实验室中只存在胆矾晶体,我们可以来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那么如何计算出需要胆矾的质量?

  ⑵若所取溶质为液体,应如何取?

  【板书】2.称量

  【设问】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固体药品应注意哪些?

  【演示】称量12.5g胆矾晶体。

  【设问】若称量有腐蚀性的物质,例如:NaOH能否放在纸上称量?应如何称量?

  【讲述】我们配制溶液用的主要仪器之一是容量瓶。容量瓶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它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

  【设问】⑴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说明了什么?

  ⑵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板书】3.溶解

  【设问】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溶解固体物质应在哪儿溶解?用到哪些仪器?在溶解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演示实验】用小烧杯加水溶解12.5g胆矾,并用玻璃棒搅拌。

  【设问】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讲述】把溶解好的溶液冷却后,从小烧杯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里。

  【板书】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

  【设问】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应如何处理?

  【讲述】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

  【板书】5.洗涤

  【讲述】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6.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可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所以,定容失败,只好重新做。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

  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最后把容量瓶瓶塞塞紧,把容量瓶倒转过来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叫做摇匀。

  【板书】7.摇匀

  【设问】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演示】摇匀后,再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设问】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定容时若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小结】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但在应用中物质的量浓度有很多方便之处。单位是mol/L。

  ③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作业】课本第61页,第1题⑴⑸⑹,第⒊题⑵⑶。

  【随堂检测】(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

  板书课题:物质的量

  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学生答:买一盒、买一箱

  看来同学们都很留心生活啊!如果我们用盒子把粉笔装起来,那就方便多了。

  我们之前说我们不能取用分子、原子等微粒来进行化学反应是因为它们都太小了!那我们可不可以也用一个“盒子”将它们按一定数目的集合体的形式“装”起来呢?

  其实早就有人想到这个“盒子”了!国际科学界是用“物质的量”来“装”这些微粒的。

  物质的量它是一个物理量,就像同为物理量的质量一样,它也是有符号和单位的。

  回忆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紧跟思路,渐渐进入课题

  紧跟课堂节奏,思考老师的问题,兴趣提升

  意识到微观粒子时需要集团概念的

  通过对物质组成,分子等微观粒子共性的回顾,让学生懂的在研究微观粒子时“集团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组达到了使问题简化的目的。

  过渡到物质的量的概念

  板书: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

  (2)符号:n;

  (3)单位:摩尔(mol)

  (4)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5)注意:

  “物质的量”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不能把它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问]能否说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

  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粒子的集体,但没有限定是何种粒子集体,因此,我们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例:1molNa+或n(Na+)=1mol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1摩尔氧

  (B)1.5摩尔O2

  (D)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E)0.5摩大米

  那这个“盒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个微观粒子呢?

  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

  并且也给这个数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伏伽德罗常数

  板书:2、阿伏伽德罗常数

  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A;单位:mol-1。约为6.02×1023mol-1

  跟进老师的节奏,结合预习开始学习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知识;

  正式过渡,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题;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老师又有问题了,请问1molFe含有多少个铁原子?那2molFe呢?

  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的呢?

  很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了:

  N=n×NA即:n=N/NA

  板书:二、基本公式

  N=n×NAn=N/N

  强化练习:

  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6.02×1023;

  2、2molO2含1.204×1024个氧分子;

  好,来给大家简单说说NA≈6.02×1023mol-1的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

  将1分硬币排列成1mol,可来回地球与太阳之间400亿次。

  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在我们有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思考并回答:1molFe含有6.02×1023个铁原子;2molFe含1.204×1024个铁原子。

  回答:2×6.02×1023就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

  跟进思路,思考问题,强化记忆

  通过实际练习得出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易于接受、记忆深刻;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通过实例使学生印象深刻,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有一定的认识

  请同学们看教材12页,

  1molH2O的质量是18g,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0.5molH2O的质量是9g,约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

  1molAl的质量是27g,约含有6.02×1023个铝原子;

  2molAl的质量是54g,约含有1.204×1024个铝原子;

  数学是很奇妙的,数据中常常会体现出一些规律!那么在这些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提示:当它们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时它们的粒子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当它们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1mol的粒子的质量与他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

  1、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

  2、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在这里科学界又达成了共识!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是相对分子质量。

  板书:3、摩尔质量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g.mol-1)

  练习:

  Mg的摩尔质量是24g/mol;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那么:我们接着探讨上面数据中的规律,表中显示1mol的Al质量为27g,2molAl的质量是54g,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Al的摩尔质量是27g/mol。我们从这里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m=n×M也即:n=m/M

  板书:n=m/Mn=m/M

  我们说:学以致用!

  那么我们能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怎样的问题呢?现在老师这里刚好有一瓶“380mL的农夫山泉”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计算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知道了它的体积,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求得它的质量为300g,那么物质的质量和它所含的微粒个数之间是通过什么纽带来联系的呢?(通过公式,提示学生运用物质的量)

  解:m=ρ×V=1g/mL×380mL=380g

  M=18g/mol

  n=m/M=380g÷18g/mol=21.1mol

  N=n×NA=21.1mol×6.02×1023mol-1=1.27×1025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算出一瓶水里面含有多少水分子,假如现在老师手里的是一瓶纯净的气体呢?我们有怎样求算其中的微粒数目呢?下次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课后积极地预习和思考。

  紧跟课堂节奏,认真分析,教材12页的材料,得出结论;紧跟老师的提问得到摩尔质量的概念;

  认真听讲,分析题目,得出答案;

  认真分析,得出答案;分析规律;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课堂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教材实例,让学生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通过题目使学生对摩尔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得出结论,加深记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联系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课堂,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

  含义

  符号

  1、N=n×NA

  单位(符号)

  1、物质的量

  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n

  2、n=m/M

  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NA

  mol-1

  3、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M

  g/mol(g.mol-1)

  七、教学反思

  点击显示全文,继续预览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目标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目标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教具准备:

  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药匙、小黑板、氯化钠

  教学方法:

  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数,我们都知道,它不涉及溶液的体积。但是,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往往是量取溶液的体积,而很少称量溶液的质量。此外,在进行有关化学反应计算时,利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物质的量计算很方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只要我们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可知道所取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物质。根据这个设想,人们就找到了“物质的量浓度”这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

  [讲述]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探究小实验。课本中给出的是配制0.5L,0.2molNaCl溶液,在做实验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仪器。大家看,我手里拿的是容量瓶,先介绍它的构造:容量瓶是细颈、梨行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瓶颈处标有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瓶内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

  容量瓶的规格实验室里常用的容量瓶有100ml,200ml,500ml,1000ml

  容量瓶突出的特点:

  1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

  2是一种精确量器

  3不能用于溶解或稀释,也不能用于保存溶液,即配制好的溶液要立即转移到细口试剂瓶中。

  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溶质应该首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待溶液温度达到室温后,再将其转移至容量瓶中。

  介绍完了仪器后,我们再回到实验中。

  [设问]同学们想一想,配制溶液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学生]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板书] 1计算

  [讲述]好,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所需NaCl的质量,由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0。2molNaCl的质量为0。2molx58.5g/mol=11。7g我们已经算出NaCl的质量为11.7g,那么我们用什么来称取NaCl的质量呢?

  [学生]托盘天平

  [板书] 2称量

  [讲述]对,因此第2步就应是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11.7g

  [讲述]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会了它的使用,今天我请一位同学来称量一下,看看同学们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否掌握。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称量(在同学称量时老师边说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大家再想想,如果溶质是液体,它用什么来量取?

  [学生]量筒。

  [讲述]对,如果所取的溶质为液体时我们应用量筒来量取。称量好之后,我们将它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大家注意一下,因为我们今天所配制的溶液为500ml,所以所加水不能超过500ml

  [板书] 3溶解

  [演示]溶解过程

  [设问]溶质溶解后能否马上转入容量瓶中呢?

  [讲述]是的,不能。因为我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容量瓶上标有温度,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应待恢复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

  [板书] 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时应注意,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了避免溶液洒出,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

  [设问]大家再想一想,现在这个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

  [讲述]目的是为保证溶质尽可能的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我们应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小烧杯2——3次。将洗涤后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板书] 5洗涤(目的是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讲述]当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距刻度线1——2CM处应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应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 6定容(目的是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演示]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能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不能,因为此时溶液中溶剂便多,溶液浓度低于所要配制的溶液的浓度,所以,定容失败了,只好重来。在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切忌俯视或仰视。

  [演示]定容完后,应把容量瓶瓶塞塞上,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反转,使溶液混合均匀,这一过程叫摇匀

  [板书] 7摇匀

  [演示]最后,我们将已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板书] 8贴标签

  [设问]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讲述]俯视刻度偏小浓度偏大

  仰视刻度偏大浓度偏小

  [讲述]配制完溶液后,我们再回到课前我给大家所提出的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它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例如,上述实验所配制的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也就是说,1L这样的溶液里含有0.4molNaCl,所以溶液的组成可表示为0.4mol/l。像这样,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表示,常用的单位为由定义可知,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讲述]大家注意一下,这里分母上是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分子上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摩尔质量。为了巩固一下概念,我们来做道练习题。

  [小黑板]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__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_______mol/l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供练习用的胶片

  [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欲想知道究竟,请认真学好本章内容。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讲解]课本上列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供大家参考。

  [稍顿]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板书]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1。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

  [投影练习]填空

  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2mol氢分子含个氢原子。

  3.1molSO是个硫酸根离子。

  [讲解]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投影练习]

  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1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B.1molCO2√

  C.1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评价上题,得出结论]

  [板书]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投影]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1.1.204×1024个H,合多少mol?

  2.5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粒子总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

  [板书]5.

  [讲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有0.5molO2,0.01molH2SO4等,而分子、原子等,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

  [投影练习]

  1.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mol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

  [小结]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板书设计]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

  [教学说明]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应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深入浅出地讲清物质的量的概念,不要希望一节课就能解决概念的全部问题,也不要认为讲明白了学生就应该会了。实际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只有在本章教学和后续的各章教学中,帮助学生反复理解概念、运用概念,不断地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较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

  ★第二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一杯水

  [复习提问]1.1mol物质所含粒子的个数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总个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课引入]教师取一杯水,对同学说:

  “老师这儿有一杯水,老师想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现在让你们来数,能数得清吗?”

  回忆初中有关水分子的知识:

  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清。

  很显然,靠我们在座的大家一个一个来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完不成任务的。那么,能否有其他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只要称一下这杯水的质量,就可以很轻易地知道!

  连接水分子这种粒子与水的质量之间的桥梁,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物质的量。

  “下面,就让我们来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推导并板书]

  [板书]

  微观一个C原子一个O原子一个Fe原子

  ↓扩大6.02×1023↓扩大6.02×102↓扩大6.02×1023

  1molC原子1molO原子1molFe原子

  ↓↓↓

  质量0.012kg=12gxgyg

  相对原子质量121656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若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学生计算]得出x=16y=56

  [问]要是1molNa原子或1molH原子的质量呢?

  [学生讨论,得出

  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

  [设问]那么,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1mol的质量是多少呢?离子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对于离子来讲,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1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离子的式量。

  [板书]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物质的原子(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投影练习]

  1molH2O的质量是g

  1molNaCl的质量是g

  1molNa+的质量是g

  1molS的质量是g

  [讲解]由以上我们的分析讨论可知,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

  [板书]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单位:g·mol-1或kg·mol-1

  表达式:M=

  [讲解]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联系起来。

  [投影练习]1.Na的摩尔质量

  2.NaCl的摩尔质量

  3.SO的摩尔质量

  (注意单位)

  [教师]下面,让我们根据摩尔质量的概念进行计算。

  [投影]例1.24.5克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由式子M=可得n=,我们可以通过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出M(H2SO4)=98g·

  mol-1,题中给出了H2SO4的质量m(H2SO4)=24.5g

  解: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98g·mol-1。

  n(H2SO4)==0.25mol

  答:24.5gH2SO4的物质的量是0.25mol。

  [练习]1.1.5molH2SO4的质量是,其中含有molO,molH,其质量分别为和。

  2.0.01mol某物质的质量为1.08g,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例2.71gNa2SO4中含有Na+和S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因Na2SO4是由Na+和SO构成的,1molNa2SO4中含2molNa+和1molSO,只要我们知道了Na2SO4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n(Na+)和n(SO)。

  解: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摩尔质量为142g·mol-1。

  n(Na2SO4)==0.5mol

  则Na+的物质的量为1mol,SO的物质的量为0.5mol。

  [思考]

  [教师拿起一上课时的那杯水]问:已知,我手里拿的这杯水的质量是54克,大家能算出里面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吗?

  [n(H2O)==0.3mol

  N(H2O)=nNA=3×6.02×1023=1.806×1024个]

  [小结]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数目虽然相同,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相同,以g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微观1个C1个O1个Fe

  ↓扩大6.02×1023倍↓扩大6.02×1023倍↓扩大6.02×1023倍

  1molC1molO1molFe

  质量0.012kg=12gxy

  相对原子质量121656

  因为元素原子的质量比=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比

  所以x=16y=56

  [结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的(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1kg·mol-1

  表达式:M=m/n

  [教学说明]此课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有关物质的量和质量之间关系的推导。这往往是由于初中学习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不甚明了所致。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先复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另外,有关摩尔质量的单位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目标

  1.在学生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第二课时: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约为6.02×1023个,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那么,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即摩尔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

  [教师]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做桥梁把它计算出来。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须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学生]还需知道物质的密度!

  [教师]请写出质量(m)体积(V)密度(ρ)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填写下表。

  注:质量与体积栏内的数值由学生填写。

  [投影]温度0°C、压强101kPa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并参照课本上的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跟体积的关系。

  [学生讨论]

  [结论]1.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

  2.在相同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3.同样是1mol的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

  [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1mol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插图和有关数据,来体会1mol同样物质,当状态不同时,其体积的差异]

  [教师]请大家参考课本内容和自己计算所得数据,分析和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微观因素?

  2.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液、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3.为什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mol固、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mol气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

  4.为什么比较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学生活动,回答]

  [老师总结]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粒子数的多少、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

  2.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液态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本身的大小,而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

  3.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的不同,而不同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

  4.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

  [讲述]对于气体来说,我们用得更多的是气体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且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测定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此,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板书]一、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讲解]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号为Vm,表达式为Vm=。

  [板书]符号:Vm

  表达式:Vm=

  单位:L·mol-1

  [讲解并板书]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或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

  [讲解]1.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上把温度为0°C、压强为101kPa规定为标准状态,用S·T·P表示。

  2.气体摩尔体积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投影练习]判断正误

  1.标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物质应是气体)

  2.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未指明条件——标况)

  3.标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L。(√,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

  4.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只在标况下)

  6.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L。(×,不一定)

  思考: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所含的分子数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板书]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讲解]由上述定律我们可以推出如下推论:

  [板书]同温同压下:

  [小结]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多种,对于气体,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此,引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约为22.4L·

  mol-1。只要同学们正确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就很容易做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相互换算。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一、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表达式:Vm=

  单位:L·mol-1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1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学说明]本课题立足于师生共同探究和讨论,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很好地理解了气体摩尔体积,但在课下对有关条件特别容易忽略。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注重强调外界条件对气体的影响。

  ★第二课时

  [复习练习]

  [投影]1.在标准状况下,2molCO2的体积是多少?44.8L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是否相同?

  2.在标准状况下,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不同,其原因是()

  A.气体性质不同B.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

  C.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不同D.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引言]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与质量及粒子个数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又学了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大家能否找出这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呢?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并最后归纳]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的量是联系质量和粒子集体的桥梁,也是与气体的体积密切相关的物理理,以此为中心,我们可得出以下关系:

  [板书]

  [讲解]根据我们上节课讲过的内容,大家想想在m与V,M与Vm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大家讨论]

  [结论]Vm·ρ=MVρ=m

  [把上列关系补充在上面所写的关系网中]

  [过渡]下面我们就在熟悉以上各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板书]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投影]例1.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要知道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必须用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这需要气体的物质的量做桥梁。根据我们上面对各量关系的讨论,可进行如下计算:

  解:n(CO2)==0.05mol

  因为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

  所以0.05mol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V(CO2)=n(CO2)Vm=0.05mol×22.4L·mol-1=1.12L

  答: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为1.12L。

  例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生先思考并计算,教师巡看,然后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分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因此,要求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首先应计算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据M=ρVm可以求出:据M=也可以求出结果。

  [解法一]解: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

  ρ==2.86g·L-1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ρVm=2.86g·L-1×22.4L·mol-1=64g·mol-1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解法二]解: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0.03mol

  摩尔质量为:

  M===64g·mol-1

  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请大家下去以后考虑该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

  [投影]

  [补充思考]现有3.4gH2S和0.1molHBr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大多少?

  (4)哪个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多?多多少?

  (5)其中含S和Br各多少克?

  [解答](1)条件不同时,例如改变压强或温度,只能改变气体的体积,改变不了分子的数目,因为两者均为0.1mol,所以两者分子数目相等。

  (2)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体积相同,所以应用一样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只改变聚集状态不改变其质量。0.1molHBr的质量=0.1mol×81g·mol-1=8.1g,比H2S多4.7克。

  (4)H2S含的H比HBr多0.1mol。

  (5)S为3.2g,Br为8g。

  [小结]有关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必须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对气体进行的计算,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于同一个问题,可通过不同途径进行解决。

  [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教学说明]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概念较多,而概念的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解题的质量,所以,采取边学边练习、边比较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投影]1.已知某1LH2SO4溶液中含有250mL浓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2.已知每100克H2SO4溶液中含有37克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设问]那么,要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从哪方面着手呢?

  [结论]必须设法找出溶液的体积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做如下练习。

  [投影]3.将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溶解于水,得到体积为V的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引言]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别,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1.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分析可知,要算出物质的量浓度,必须设法找出所取溶液的体积及其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由于浓度是与所取溶液的多少无关的物理量,所以,我们既可取一定质量的溶液来计算,也可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来计算,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解法一:

  取100g溶液来计算

  m(H2SO4)=100g×37%=37g

  n(H2SO4)==0.37mol

  V(液)==78.12mL=0.078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解法二:

  取1L溶液来计算

  V(液)=1L

  m(H2SO4)=V[H2SO4(aq)]·ρ·w=1000mL×1.28g·cm-3×37%=473.6g

  n(H2SO4)==4.8mol

  c(H2SO4)==4.8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mol·L-1。

  [思考题]对于溶质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的某溶质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为:()。

  [同学们思考后]

  [板书]c=

  [练习]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计算市售浓H2SO4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1)

  [设问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及溶液的密度ρ,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同学们对上式推导后得出]

  [板书]w=

  [投影]例2.已知75mL2mol·L-1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已知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求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须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依题意,

  我们可进行如下计算:

  解:75mL2mol·L-1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c(NaOH)·V[NaOH·(aq)]=2mol·L-1×0.075L=0.15mol

  m(NaOH)=n(NaOH)·M(NaOH)=0.15mol×40g·mol-1=6g

  w(NaOH)=×100%=×100%=7.5%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教师]根据以上的计算,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各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学生们完成上述关系后]

  [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施用,实验室所用一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板书]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设问]溶液在稀释前后,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学过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时所遵循的规则来分析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遵循的规律。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的转化。

  二、教学方法分析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2)讲练结合

  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 教学程序

  [课前检测]:(1)1个H2O中含___个H,___个O,___个原子。

  (2)105个H2SO4中含___个H,___个S,___个O,___个原

  (3)1个C中含___个质子,___个电子。

  (4)1个NH3中含___个质子,___个电子。

  (帮助学生回忆微粒间的转换关系,为从"个 --> 摩尔"的转化做好铺垫)

  [导入]:

  (1)由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大米的单位(粒)和实际生活中并不使用粒的矛盾为后来引出化学反应中微粒的小和多提供思考模式。

  (2)通过反应方程式:C + O2 === CO2 引导学生讨论:反应实质是什么?(微粒间的反应);实际中是采用称取质量的方法进行反应,质量如何体现反应的实质?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X10-23g , 计算12g碳含多少个碳原子?(约6.02X1023个碳原子)

  [小结]:用所学的知识表达反应实质是很麻烦的,必须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新课讲解]: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投影]:1971年第14次国际计量大会确定七个基本物理量:

  [思考]:既然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为什么单位不是“个”,而是"摩尔",两者有何关系?

  [举例并讨论]: 一盒粉笔 ---- 50支粉笔

  一打羽毛球 ---- 12支羽毛球

  一箱啤酒 ---- 24瓶啤酒

  一摩尔微粒 ---- ?个微粒

  (通过联系生活中小和多的统一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摩尔的概念,并由此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讲解]: 一摩尔微粒----NA个微粒

  阿伏加德罗常数(NA):12g C-12(含六个质子六个中子的碳原子)所含碳原子个数,约等于6.02X1023mol-1。(在导入中,学生已通过计算得到此数据)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简称:摩 符号表示:mol

  每摩尔物质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投影练习1]:1mol碳原子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

  1mol铁原子含有_______个铁原子

  1mol氧气含有________个氧分子

  1mol硫酸含有________个硫酸分子(基本概念的理解

  [归纳小结]:学习物质的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1)物质的量--物理量,摩尔--单位;

  (2) 研究对象--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或特定组合)

  (3)使用时必须指明微粒名称:

  [例]: 两种方法:

  文字表达--碳原子,硫酸分子,氧气分子,氢氧根离子

  符号表达-- C , H2SO4 , O2 , OH—

  [投影练习2]: 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判断正误:

  1.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单位)

  2.1mol氢,1mol原子氧 。(物质的量研究对象是微粒)

  3.阿伏加德罗常数无单位。

  4.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强调学习基本概念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再次对所介绍概念进行复习与强调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重视与理解。

  [投影练习3]:1.1mol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水分子

  2.0.5mol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水分子

  3.4mol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水分子

  4.1.204X1024个水分子是_______摩尔水分子

  (不再是简单的1mol微粒,稍加深难度)

  [投影练习4]: 1、1mol氧气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氧分子,含有____个氧原子,___摩尔氧原子。(O2 ~2O)

  2、0.5mol水分子中含有___摩H2O,___摩H,___摩O___个H2O,___个H,___个O(H2O ~ 2H ~ O)

  3、0.1mol Na2SO4中含有___mol Na+, ___mol SO42-

  4、1mol C含有___mol质子,3.5mol C 含有___mol质子 ( 1个C~ 6个质子)

  5、1mol Na+ 含有___mol电子, 10mol Na+ 含有___个电子(1个Na+ ~ 10个电子)

  (提高难度,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总结出由已知微粒的物质的量到与之相关联的微粒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小结]: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转换:物质的量 微粒数 NA

  [随堂检测]:

  A、1mol HCl 含____个HCl 分子,1.806X1024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mol。(考查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B、0.5mol H2SO4 含有____mol H , ____mol S, ____mol O, 共_____mol原子。(考查由物质的量向所含原子数的运算方法)

  C、3.01X1023个Cl— 的物质的量是___mol,含___个电子,含____mol电子,含_____个质子,含______mol 质子。

  (考查给出离子的微粒个数,如何算出离子及所含质子、电子的物质的量)

  [讨论]:1摩尔的任何物质的质量是多少?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物质的量和物质质量间的关系)

  五、板书

  1、定义:表示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 单位:摩尔--简称:摩 符号表示:mol

  (1)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2) 阿伏加德罗常数(NA):12g C-12所含碳原子数 NA =6.02X1023 mol-1

  3、注意:

  (1)物质的量是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摩尔。

  (2)研究对象: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

  团或特定组合)。

  (3)使用时必须指明微粒名称。

  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篇8

  “物质的量”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是高一化学的重难点,贯穿着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作为一个工具,“物质的量”是连接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新教材把它放在高一化学开始,当学生带着兴奋、好奇、期待、畏惧等诸多复杂情绪踏入高中化学世界时,他们的第一个较量对手就是“物质的量”,这一回合较量的成败对他们树立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信心至关重要。

  “物质的量”的教学,从往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今年我对“物质的量”一节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并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3、学会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掌握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教学效果总结

  1、教学目标中的(1)中涉及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关系不能理顺;

  2、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十分困难;

  3、用“摩尔”来计数离子、电子尤其困难。

  4、初学“摩尔”时的困难挫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期中考后的调查中,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感到化学学习困难,成为高一学生在化学上的首个拦路虎之一,而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一遇到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相当一部分同学视之为难题。

  三、学情分析

  1、了解学情。

  为什么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这么困难?为什么一接触到电子、离子的计算学生都傻了眼?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下面来分析高一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由于“摩尔”计量的对象是微粒,我们来回顾一下初中化学课标对微粒观的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道”是教学中最低层次的要求,初中课标对初中学生“微粒观”的要求仅仅是能知道微粒的客观存在的直观的层面上,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要求会看,不要求会画,1至18号元素不要求背诵。对于电子,初中学生仅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

  所以在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中,要求学生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时,学生无法建构化学反应与物质得失电子的关系,当题目要求计数微粒的电子数时,学生更一头雾水,再结合摩尔的计算,太困难了。因此初中“微粒观”的过低要求是导致摩尔计算失败的客观原因之一,另外,初中化学计算的单一性也是是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失败的更直接的客观原因,初中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质量的计算。”由于中考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求是低的,所以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后进生通过大量的机械的训练也能对这类简单的计算熟练掌握,同时也形成思维定势,养成思维依赖。当一个化学方程式中要求计算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微粒数这些物理量时,很多学生往往先求质量,再通过公式转化为各个物理量,把非常简单的计算过程变成繁琐无比。综上所述,我认为,初中课标对微粒及计算的要求是偏低的,它导致初高中教材的脱节。

  2、了解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化学教材中关于“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运用编排如下:在“物质的量”一节的结尾部分“物质的量浓度”的内容后面,有一句话: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后,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例如,2H2+O2=2H2O可以理解为2molH2与1molO2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接着安排了用一个交流研讨题。显然,鲁教版的思路是“建立方法”,利用研讨题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新的计算体系。但是教材中没有相应的标题来突出这部分计算的重要性,没有例题供学生自学,教参中也没有安排相应的课时,以至我们往往用很短的时间来处理这部分内容,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是失败的,最后还必修补充讲解。

  四、教学策略

  在高一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下,如何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体系呢?我提出如下建议:

  (1)开学初至少安排几节初高中衔接课。最需要补充的知识点之一包括:按原子序数的顺序背诵1至18号元素,会画1至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会懂得一些典型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在衔接课里打破初中单一的计算体系,让学生学习各种计算技巧,比如守恒法、量差法等,提高计算能力。

  (2)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在初中是不做要求的。那么,在高一教授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时必须把它做为一个新的知识点,用几个实例建立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当学生感受到“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时,较容易建构“1摩尔碳和1摩尔氧气生成1摩尔二氧化碳”的认识。

  (3)教授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至少用两节课的时间,带着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新的计算体系,在计算中要求学生分别以“质量”为核心和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进行对比,让学生体验到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带来的便捷感、舒适感和成就感。

  反思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它贯穿始终,在每一个环节中老师都应进行反思。新课程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较高,这就需要老师要不断反思教学、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

【人教版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通用8篇)】相关文章:

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精选5篇)05-31

《人教版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12-30

《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12-04

物质的量公式及介绍10-12

人教版化学初三教学设计(通用6篇)05-20

望海潮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2-06

人教版《乡愁》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12-22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03-01

高一语文必修1《雨巷》教学设计12-04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