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阅读答案(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郑板桥阅读答案 1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阅读后问题: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郑板桥》阅读答案: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1>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2>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郑板桥阅读答案 2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郑板桥》阅读题目:
26.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阅读答案:
26.B
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
【郑板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郑板桥阅读答案11-01
《郑板桥》阅读答案10-29
《郑板桥》阅读答案12-18
《郑板桥》阅读答案「精选」09-10
郑板桥阅读答案11-23
《郑板桥》的阅读答案09-02
《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07-11
《郑板桥教子》阅读答案10-17
郑板桥人物阅读答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