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出示PPT),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其实今天,还有一位朋友跟我一起来到了课堂上,它就是小鸟波比。波比想请大家去它居住的森林里看看。咦,怎么出现了一些词语宝宝?只有打败了它们,我们才能继续赶路。
(1) 出示带拼音生词,小老师领读
蓬松 活跃 鸟巢 崭新 木牌
扑棱棱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扑棱棱 “棱”单独读一声,组成词语是变成了轻声。(放在什么地方?)
扑棱棱,小鸟在做什么?(它在挥动翅膀呢)请学生做动作体会。
扑棱棱,你能再说说这种形式的词语吗?(ABB)
词语宝宝一看大家读得这么好,一下就把帽子摘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 去掉拼音自读,排火车读
现在只剩下了生字,大家加油啊!
(3) 去掉拼音读生字:同位互读 齐读
大家识字这么棒,一定都有自己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4) 交流识字方法
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给大家出一道看图猜字
出“鸟窝”图—古文“巢”——巢
我们的祖先用类似图画的符号记录自己的生活,这种字就是象形字。演变到现在就是“巢”
我们终于赶上了波比,快跟它走吧。
三、学习课文
这里就是波比生活的森林。(视频,小鸟在林中)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小鸟,会有什么感觉?(快乐)
教师随机板书:小鸟 快乐
那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大家都注意到了,第一句是问句,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请大家再读一下第一句让我欣赏好吗?我学会了,下面老师问,大家答,合作读第一小节。
找同学读第一小节
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小鸟就在我眼前,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谁还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来造个句子。
3学习第二小节(出示第二小节)
其实,清晨的林中,小鸟不光快乐,它们还最(指着活跃)
教师随机板书:活跃
请同位互读第二小节。
它们在忙什么?(捉害虫)
你都知道哪些益鸟是捉害虫的?(生答)
大家知道的益鸟真不少.咱们一起来看看。
小鸟们棒不棒?有了它们,小树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谁能再读读第二小节,夸夸这些小鸟呢。男生女生互问答。
有了你们的夸奖,小鸟捉害虫就更起劲了!
1学习第三小节(出示第三小节图)(这里需要多读一边课文吗?放在哪里?)
师问:翠绿的树林中,小鸟一边捉害虫,一边唱歌,它们在赞美谁呢?(红领巾)
红领巾指的是谁?(少先队员)
原来加了引号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呀! 板书:少先队员
自读第三小节,回答。
少先队员来做什么?(“放鸟巢”) 还做什么?(放木牌)
(出示空木牌)你认为这块木牌上会写些什么呢? (小组互相讨论,指名说)
2“红领巾”为小鸟做了这么多好事,小鸟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让我们带着感谢的心情来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吧。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红领巾”一样爱护小鸟们。(图片)
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所以,我们要做到(PPT)
当堂检测:照样子写词语。 AABB 来去
3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跃“)仔细观察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
(2) 仔细观察“跃”你觉得在写这个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一个
四、扩展阅读
小鸟活泼可爱,不仅少先队员喜欢它们,爱护他们,古人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出示古诗,齐读)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板书: 26红领巾真好
放鸟巢 快乐 晨
少先队员 小鸟
立木牌 活跃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谁来说说。
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太阳》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接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1、 读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描写太阳特点的部分中,你认为哪些句子用得好?
2、在你读出的这些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举列子等说明方法)
3、用你的朗读来再现一下太阳的特点吧!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差、抵、氏、庄、稼、繁、殖”,认读。
2、 看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 互相评价。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2.感受课文的特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讲这个故事,老师借助媒件演示,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你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1.学生说心情有什么变化,并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老师适时地 板书词语: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
2.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读那部分。(重点学习4、5段)
①先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②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
A.出示这段话,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B.指名读,然后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好?
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抓孩子的动作。)
C.自由读——再指名读。
D.再读读人们的变化和孩子的变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读一读这一段。),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②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说说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课题为什么叫《跳水》?再浏览全文,思考。
2.总结
板书:沉着冷静 机智果断
师:这就是大作家写法的特殊之处,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3.作业
课文仿佛缺少个结果,请同学们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 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重难点,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讨论和交流来突破重难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通过理解课文,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探究活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请想一想,写下来。
2.当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跳水》由 “跳水”所激起的……
说实在的,《跳水》一文教了不下六七遍了。今天该上最后一课时,我清楚地记得备课笔记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课文以“跳水”作为题目,好在哪里?
最近,我总喜欢在铃声响起之前,进入教室,和同学随便聊聊。走到学生碧红身边,她正在看书,见我走近,忙叫住我:“老师,这篇课文干嘛要以‘跳水’作为题目?”听这语调,言下之意,“跳水”一题并不合适。我俯下身子,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不好?”她正要答时,铃声响起。
看来,这最后一个问题得改一改了。“同学们,《跳水》一课已经上完了。你们认为课文以‘跳水’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碧红第一个举手:“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因为一开始我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写某个跳水运动员,像伏明霞、田亮之类的,谁知写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容易产生歧义,不是很好。”话说得理直气壮,很快得到一些同学的附议。
“那如果你是作者或编者,会取个什么题目呢?”
“‘孩子遇险的时候’!”
“‘一个帽子’!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帽子’而展开的。上学期,我们曾学过课文《一个苹果》,我看用‘一个帽子’做题目,挺合适。”李丹同学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看就叫‘孩子追猴子’,孩子要不是去追猴子,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
话音未落,又一同学笑着说:“这哪像个题目,倒像个绕口令。”
“我看也不好。这太直露。课文的题目‘跳水’就不错。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办法又是船长想出来的。体现了船长的机智果断。整个故事,跳水这个环节也最精彩,最扣人心弦。”
“课文中的孩子,跳的是海!我看干脆就叫‘跳海’!”
“跳海?那不成了去海边自杀么?这样的题目怎么行?”马上又招来另一位同学的反驳。
……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望着同学们争得红通通的脸,我也异常激动:“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很有道理,也很有意义。《跳水》一文的题目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给一篇文章取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个角度的。同学们不唯师,不唯书,善于动脑,敢于向教材挑战,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很好。这样的学生才是有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我希望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不断涌现。”
此时,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我想,《跳水》一文上完了,但由跳水所激起的,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许,它也会留存在学生的心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案点评: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板书课题。
解题。学生试说“咏”的意思。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bì chuí sī cái sì jiǎn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碧,bì,上下结构,注意写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
垂,chuí,读准翘舌音,8笔,注意写好中间的部分。
丝,sī,5笔,要读准平舌音,注意上面的写法。
裁,cái,12笔,读准平舌音,注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别开。
似,sì,6笔,读准平舌音。
剪,jiǎn,11笔,上下结构。
4.巩固练习(做游戏)。
(1)做找朋友游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 / 妆成 // 一树 / 高,万条 / 垂下 // 绿 / 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 / 细叶 // 谁 / 裁出,二月 / 春风 // 似 /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读全诗。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实景,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虽然是对静物客观的描写,但是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诗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风吹拂之中的柳树想象为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这种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这首诗赞美柳树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凭借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四、课堂练习
1.写一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生写话
1.启发学生说说在户外看到的柳树。同桌互说。
2.小组推选代表说,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
例:春天来到了,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一片片长长的绿叶,近看好像绿色不是很深,但是当你远远地望去的时候,整棵柳树就被一层绿色的雾包围着。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风摇摆,就像在欢迎我们似的。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观察春天的柳树,或者其它景物,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
本节课,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参与广泛、积极,有较好的达成度。
一、感悟积累,综合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其实就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别人讲给我们的,不是从电视中的图像声音中获得的,而是以一个个的文字、词语、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质是蕴涵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等词语,学生能够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通过抓“遗憾”,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文语言朴实但蕴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揣摩、咀嚼,在比较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情景,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遗憾心情,两个人物都感到“遗憾”,但这绝不仅仅是相同的心情。透过这一对相同的词语,能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弃木雕的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少年”的不能卖掉木雕、不能让“我”这个中国朋友如愿以偿的惋惜与失望。相同的词语,学生通过比较,深入人物去体会,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儿。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还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熏陶。
二、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每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完送木雕部分,配乐、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补充资料,深刻理解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文字材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使资料与课文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四、渗透写法,掌握技能
在现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等不足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缺少作文表达的技巧。小学生写的作文,一般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写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这类文章的方法。
《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到了卖木雕少年的品质,这样,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获取了写作的知识与技能。最后,我对写作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归纳,便于学生记忆。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文画风教案07-14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06-08
【荐】小学语文课文教案10-14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推荐】08-03
【推荐】小学语文课文教案08-29
【热门】小学语文课文教案09-13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荐】06-24
【精】小学语文课文教案09-18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热门】06-21
小学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