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时间:2022-02-06 18:08:13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八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情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 笼罩 薄雾 犹如 霎时 余波 恢复 涨高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的聚焦于北京。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爱北京、以北京为豪。在学习时我打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北京了解了哪些,在放幻灯片,让学生对北京古老而现代的景观有所了解,再进入本文的学习。生字的学习还是发挥小组的作用,有小组长带领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再通过读短文检查。课文的朗读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读通、读顺、读的有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天安门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⑴ 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⑵ 课件出示词语:

  中央 城市 旁边 花坛 祖国 庄严 图案 立交桥

  风景优美 绿树成阴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自读;

  ② 小老师领读;

  ③ 开火车读。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⑷ 给生字找朋友。

  三、朗读欣赏,悟情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读想想说说:哪些地方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想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和他说与说你为什么想读。

  4、你觉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实践活动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丽,让我们动手把它画下来,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一幅想象画,并配上一、两句赞美的话。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复习巩固

  1、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画的想象画。

  2、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⑴ 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⑵ 同桌互相读一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开火车朗读。

  3、拼词游戏。

  4、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二、我会写

  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字:

  央 市 优 坛 国 交 旁 阴 城 图

  1、读准这些字的音。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仔细观察,并书空练习。

  4、描红仿写。

  三、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背给小组长听

  四、拓展活动

  说说知道的北京新变化。

  【教学后记】

  学生对北京非常向往,课件展示了北京的名胜古迹、新风貌等风景,学生一看就激发了自豪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读出课文。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想象力,这种练习须继续加强训练。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课时建议: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卡通片《宝莲灯》的影视音像资料、图片等。

  2、绘画、手工制作的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

  神话故事《宝莲灯》讲述了一个勇敢的男孩沉香为救出母亲,同邪恶的舅舅二郎神不屈斗争的故事。

  活动一:

  1、通过观看卡通片《宝莲灯》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卡通表现方法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卡通形象的直观感受。

  2、观察分析宝莲灯中角色的不同形象特征,选择不同绘画的表现方法加以表现。

  3、引导学生集体创作《宝莲灯》连环画(每人完成一个情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4、欣赏《宝莲灯》的主题音乐,随着音乐哼唱主题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讲述神话故事《宝莲灯》。

  活动二:

  1、播放卡通片《宝莲灯》的主题音乐或歌曲,以小队活动的形式,请学生讲述一个《宝莲灯》的小故事,谈一谈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人,为什么?

  2、播放肢体歌曲爱就一个字,学生运用听觉器官,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节奏律动练习,并伴随着音乐进行哼唱练习。

  3、结合已有的形象认识和记忆,自行选择身边的工具、材料,制作一个《宝莲灯》,平面、立体均可。

  4、师生以制作完成的《宝莲灯》道具创编小话剧《陈香与妈妈》。

  活动三:

  教师展示准备的中国卡通经典图片,让学生说出它都属于哪部作品。教师最后将图片定格在《宝莲灯》作品上来引出本课课题,教师随机介绍神话故事《宝莲灯》。

  1、欣赏《宝莲灯》的主题音乐和歌曲。如果让你来演《宝莲灯》,你最喜欢那个角色?学生自由谈。

  2、学做《宝莲灯》相关的道具,为演出做准备。

  3、表演歌舞童话剧《小小宝莲灯》。

  教学评价建议:

  1、对积极参加本课学习,大胆进行制作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

  2、欢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本课中来。

  3、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相互配合、研讨协作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提倡。

  教学思路拓展:

  1、尝试借助卡通手段表现文学作品。

  2、结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宝莲灯》并学唱主题歌、画《宝莲灯》故事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宝莲灯》中卡通形象的欣赏,了解卡通艺术的基本特点。借助绘画、表演、学唱等形式,丰富学生对古典神话故事《宝莲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表现能力。

  课型:欣赏课

  教学准备:

  1、卡通片《宝莲灯》的影视音像资料、图片等。

  2、绘画、手工制作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

  2、导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有关卡通的歌曲。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卡通片和卡通形象,那么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

  3、新授:

  听一听 讲一讲:

  欣赏《宝莲灯》的主题音乐,随着音乐哼唱主题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讲述神话故事《宝莲灯》。神话故事《宝莲灯》讲述了一个勇敢的男孩沉香为救出母亲,同邪恶的舅舅二郎神不屈斗争的故事。

  看一看 画一画:

  1、通过观看卡通片《宝莲灯》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卡通表现方法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卡通形象的直观感受。

  2、引导学生集体创作《宝莲灯》连环画(每人完成一个情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观察分析宝莲灯中角色的不同形象特征,选择不同绘画的表现方法加以表现。

  演一演:

  教学思路拓展:

  1、学生和教师份角色表演歌舞童话剧《小小宝莲灯》。

  2、尝试借助卡通手段表现文学作品。

  3、结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以陈香勇敢无畏的精神为主线,创编《宝莲灯》。

  教学评价建议:

  1、对积极参加本课学习,大胆进行制作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

  2、欢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本课中来。

  3、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相互配合、研讨协作的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提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制作宝莲灯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宝莲灯》中卡通形象的欣赏,了解卡通艺术的基本特点。借助绘画、表演、学唱等形式,丰富学生对古典神话故事《宝莲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1、动画片《宝莲灯》的影视音像资料、图片等。

  2、绘画、手工制作的工具材料。

  课型:手工制作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

  2、导课:

  今天,我们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歌曲。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卡通片,对于卡通形象也知道的很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形象都是进行过夸张的,你们能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吗?

  3、复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并利用已经了解的资料,进行手工制作。播放歌曲《爱就一个字》,学生运用听觉器官,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节奏律动练习,并伴随着音乐进行哼唱练习。

  4、新授:

  看一看:

  教师展示准备的中国卡通经典图片,让学生说出它都属于哪部作品。教师最后将图片定格在《宝莲灯》作品上来引出本课课题,教师随机介绍神话故事《宝莲灯》。

  谈一谈:

  欣赏《宝莲灯》的主题音乐和歌曲。以小队活动的形式,请学生讲述一个《宝莲灯》的小故事。如果让你来演《宝莲灯》,你最喜欢那个角色?为什么?学生自由谈。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宝莲灯”的形状、色彩和结构,特别是立体的制作中更加需要研究它的制作工序和方法。

  做一做 :

  结合已有的形象认识和记忆,自行选择身边的工具、材料,制作一个“宝莲灯”道具,平面、立体均可,为演出做准备。

  手工制作过程当中,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们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互相帮忙,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作品完成,体会到手工制作中的快乐、成就感。

  演一演:

  师生以制作完成的“宝莲灯”道具创编小话剧《陈香与妈妈》。

  课后拓展:用制作的“宝莲灯”道具表演给家人《陈香与妈妈》。

  此环节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表演激情,让整堂课更加活跃,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大展示: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特别是一些制作精美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到制作过程的不易和作品完成时的欢喜。

  教学思路拓展:

  1、学生和教师份角色表演歌舞童话剧。

  2、尝试借助卡通手段表现文学作品。

  3、结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以陈香勇敢无畏的精神为主线,创编《宝莲灯》。

  教学评价建议:

  1、对积极参加本课学习,大胆进行制作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

  2、欢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本课中来。

  3、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相互配合、研讨协作的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提倡。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

  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马诗)

  二、简介作者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

  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

  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

  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四、品味古诗

  (一)学习第一、二句。

  1.朗读第一、二句诗,小组讨论: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结合注释,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空旷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

  4.“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的?(触觉:冰凉的;颜色:白色。)

  5.为什么沙会是如雪的白色?(因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洁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空旷寂寥,清冷荒凉)

  7.师补充:“钩”在古诗中一般指吴钩,是春秋时的一种兵器。“月似钩”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是一种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1.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写马受到重用,实际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阵杀敌。)

  2.诗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什么?(“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写出了马驰骋的样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达出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

  3.那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从哪里看出来?(“何当”说明没有实现。)

  五、理解情感,学习写法

  1.再读本诗,作者通过写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

  2.这与“马”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托物言志)

  4.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领略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古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贺一样,不忘初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2.指名背诵《马诗》。

  3.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

  1.认识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2.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

  (二)学习《石灰吟》。

  1.逐句理解诗意。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这里形容开采矿石非常艰难。等闲:平常。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头,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这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学习《竹石》。

  1.逐句理解诗意。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岩之中。)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让它屈服。)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读古诗,感悟感情

  1.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石灰烧制时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朗读,读出石灰面对各种考验时的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高大挺拔,经受各种磨难仍永不屈服。(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学生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再读古诗,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清白”到底指什么。(“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颜色,隐指高尚的节操。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教师小结:这种寄意于物的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

  (2)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举手说)

  ①《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两节课学的三首古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托物言志)

  2.在学古诗时,我们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理解古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 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师进行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异彩独放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发现。请大家下课以后,就行动起来,去搜集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点击>>> 点击>>> 点击>>>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二、教材说明

  课文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理解重点语句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两个头饰,“棵、穿”的猜字图。

  2、要求学生观察校园、路边、生活小区的树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情。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生字中,注意读准“穿、伞、暖、冷”的字音。要认识的10个生字多为单音节词,适宜随课文分散认字。从字形上看形声字居多,本课要随生字认识“父、刂、冫、人、灬”5个偏旁。根据生字的特点,也可从偏旁入手,相对集中认字。如,先复习“、日、纟、”4个偏旁,再认本课5个新偏旁,并适当说明“冫、灬、刂、父”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到生字表里找找9个偏旁分别藏在什么字里,借助拼音,看看课文,想想怎样记住它。在学生议论中会发现有的用熟字换部件,有的用事物的样子(伞)就可以记住字形。教师在讨论中可提示学生:

  (1)看图猜字。“棵”(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穿”(上面一个洞口,下面一排牙齿)。(2)记个大概印象。对难字如“暖、热”可以不一步到位,先记个大概,随着阅读、复现,逐渐巩固。为了精确辨认生字,可安排两项练习。(1)选偏旁、部件卡片组成字读一读。

  (2)比一比,组词:爷——爸、棵——课、穿——窗。

  2、写字

  本课要认识笔画“”,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教学时重点指导两个字:“四、五”。

  四:第一笔“竖”在左半格,行笔向下略向右斜;第二笔“横折钩”起笔处和“竖”的顶部相连,横行至右上格折转向下,略向左斜至右下格向左略微钩出。第三笔“短撇”和第四笔“竖弯”,都从横上起笔在框内均匀分布。写“竖弯”时,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最后一笔“横”与第一、第二笔的收笔处相连。

  五:第一笔“短横”在上半格;第二笔“竖”从“横”中点起笔,行笔略向左斜;第三笔“横折”起笔超过“短横”,向右行笔至右半格与“短横”上下对齐处折笔向下,收笔与“竖”对齐;第四笔“长横”托连第二、三笔,起笔、收笔处超过第三笔。

  (三)词句

  本课要求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的是什么。教学中可运用插图让学生明白:“暖和的衣裳”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绿色的小伞”指枝叶茂密的树冠。还要联系上下文,从它们的作用:预防小树被冻坏、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文中有一对反义词:冷——热,可在阅读中点一点。

  本课首次出现自然段,可先从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这样的行文方式上让学生感知,再通过一段一段地读,逐步知道一个自然段说一个意思。

  (四)朗读

  朗读时要提示学生,读完一个自然段要停顿一会,停顿的时间比句号长一些。

  本课重点指导第二、三自然段。句中要适当停顿,如: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语气中要表达出互相关心的喜悦之情。

  (五)实践活动

  1、课后“读读说说”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练习时可先读读左边的部分,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再仿照说说。指导的重点是扩大积累,运用恰当。可先同座或四人小组练说,再用四张填空卡片变换顺序开火车口头填空,比比哪一组说得恰当而不重复。

  2、演课本剧。加上爷爷与小树的动作、对话把第二、三段的内容演一演。这是第一次演,如学生有困难,就教师帮助编,由两个同学演给大家看,意在激发兴趣。经常演演,学生也就会自编自演了。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入

  1、启发谈话: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2、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爷爷为小树做了什么、

  (三)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认识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认识其中的7个生字;

  2、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回忆第二段的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第三段。

  1、认识其中的3个生字;

  2、理解“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先读第三段,再读全文。

  (六)巩固练习

  1、认记生字(选部件拼字)。

  2、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七)指导写字

  (八)扩展活动

  演课本剧。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

  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

  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认真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

  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3、认一认: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

  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读一读:

  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

  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

  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

  她使庄稼茁壮成长,

  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

  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

  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4、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⑴ 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⑵ 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5、议一议:

  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八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10篇02-04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7篇02-04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5篇02-03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六篇01-31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八篇12-11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10篇12-05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8篇12-03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12-03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九篇12-01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