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配乐导入。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一下图片、录象或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浏览,对于理解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讨论这个环节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读中获取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三、再读课文 。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有关句子,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师生合作读句子,把老师放在了学习的合作者的位置上,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点突破,精讲赏读。
1、(过渡)如此恶劣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支队伍有没有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队伍在继续前进,展现在将军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CAI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网页“自学天地”中“自学向导”“词语导航”的帮助进行自学,最后还可以选一段你认为最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读。
3、学生自由学习,自主浏览网页。
4、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和疑难。
5、交流反馈。
6、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为这段选择了什么样的音乐?
(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全班模仿读)
7、面对着这样的感人画面,将军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有关句子。
8、学生进入“自学天地”自由复制粘贴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并思考将军为什么发怒?
9、(广播教学)根据学生回答,调用学生机。[]
10、师:将军指导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吗?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段。
11、师问:将军由发怒到现在愣住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12、师:将军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个动作:敬了一个军礼。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两个自然段的借助网页自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环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动情地去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感情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小组学习,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体现了师生、生生、人机的多项互动。]
五、理解感悟。
1、(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时课件出示插图)
同学们,你们见过碑吗?碑是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纪念物的石头。军需处长是一个人,为什么这时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同座位互相讨论。
3、交流反馈。
4、师:、同学们,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高矗立着,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让我们把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成我们笔端的文字,请同学们打开网页中“童心飞扬”,在这儿有一座我们为军需处长建立的纪念碑,请你们为这座丰碑配上简短的题词。
(教师电脑监控学生,调用学生留言。)
5、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一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师:对,我们的军队中有这样关心战士的将军,有这样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有这样勇于克服困难的战士们,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呢?
[学生通过近一节课的学习、体会,对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充满了敬意,对于理解“丰碑”的含义自然是水到渠成。让他们书写题词,也使他们积淀的感情得以宣泄,同时也将写的练习落到了实处;交流题词,则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现在让我们进入“网海采撷”,去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2、生浏览网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3、总结:(再次出示插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给学生们进入教师提供的网站自由浏览的时间,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并且习惯使用这种工具。]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上课时间:1999/12/30
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 lie xi yi
丰( ) 恶( ) ( )击 ( )靠
bao run fu
( )子 ( )湿 ( )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环境 ( )的战斗
( )的考验 ( )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B:自己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37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手段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从汉代张差事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类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传播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四、布置作业
分组收集材料,探究、讨论加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练习阅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剧本,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认识剧中人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观点来评析剧中的人物。
4、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体会虚荣者的愚蠢和虚伪,懂得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不虚荣的人。
5、表演课本剧,初步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1、能复述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认识剧中人物的主要特点,能用自己的观点来评析剧中的人物。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剧本,认识剧中人物的主要特点,用自己的观点来评析剧中的人物。
教学切入点:“任何愚蠢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切入点:为什么皇帝、老大臣、官员都说自己看得见衣服?
板书设计:19、皇帝的新装
愚蠢虚伪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皇帝的新装》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是根据安徒生同名童话作品改编的一个三幕剧,写人一个皇帝赤身参加_大典的滑稽故事。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交流剧本知识:请大家打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你了解哪些有关剧本的知识,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学生交流。
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⑶、说说你了解这个剧本的哪些内容。你所用“这是一个()的皇帝”来概括主角。
四、学习第一场。
1、指名分角色朗读。
2、指名评价:他们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3、请用几个词概括这几个人物的特点。
五、师小结。
骗子的荒.唐胡说,正中了这位昏庸荒政的皇帝的下怀一个贪慕虚荣不理朝政,愚蠢昏庸的皇帝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场内容;排演课本剧。
二、学习第二场:
⒈自由朗读第二场,
思考:第二场在什么地方?主要任务是谁?讲的是什么?
⒉交流讨论:
你试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概括老大臣和官员的.性格特点吗?
⒊分叫色朗读第三场。
三、学习第三场。
⒈学法同第二场。
师:谁揭露了谎言?
为什么安徒生要安排一个无知无畏的孩子来揭露谎言?
⒉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一)⒈你最想演哪个角,他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⒉一句“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就把一过人骗的团团转。虽然这句话在问中只出现了一次,但由这句话所引起的发应却很多,请你找一找,体会一下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⒊你认为那些大臣和官员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不认为这样一群人会组成一个怎样的国家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你从这些人身上的饿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⒋你想对其中哪个人物说些什么呢?
(二)自由分组排练课本剧。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同学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身感动的故事。
课时布置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衰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身的小朋友──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只俺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只有许多感动的故事,俺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俺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俺们善良,所以俺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身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同学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xx”竞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同学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
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身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又看见你们和同桌快乐地分享各自听到、看到、亲身经历那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真羡慕!有句啤酒广告词:“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吧!可是俺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的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拿起笔来,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你可以给文章加个有趣、新颖、恰当的标题。写完后,再对照讲述故事的具体要求,认真改一改。
2.生练习,教师巡视。
二、指导写作
1.交流写作:请同学把自身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三、完成习作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视指导。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
1.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身感动的事。假如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很多同学上节课作文中都出现了波浪线,愿意把你写得精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写得好,还要读得好,那才棒!自身先练习读一读。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
(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同学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三、优秀赏析,渗透评改
导语:欣赏了全班每位同学感动、难忘的故事,其中有些文章的描写让老师仿佛也亲身经历这件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考虑。
(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改,不时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导语:每一个人生长的足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千秋。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身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它写清楚,写具体。
自身动笔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身的感受。
五、回顾过程,总结全课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同学:你有什么胜利的经验?
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时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六、作业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希望与胜利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6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一共八小节,向我们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梦想:它想象了自己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体验,告诉我们种子生长的艰难过程以及它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种子如儿童,作者借此来告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坎坷,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克服,只要有梦想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表达了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对美好的追求。
学情分析:
儿童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裁。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向我们阐明,文字质朴、亲切,但含义深刻,学生领悟有一定难度。要抓住诗中难点,借助多种渠道体味感知,进而突破。最好能与学生自身经历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褐色、积攒、絮语、盟誓、酿造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把种子的生长过程与儿童的成长历程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录制课文录音;任意植物的种子;种子生长过程的;音乐。
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繁衍;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出示任意一粒植物种子)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种子)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交流课前掌握的植物生长信息)
2、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是有生命的,听,它在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梦呢。(板书:梦)(播放学生录制的课文录音)
[点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以孩子的童音读出课文内容,拉进了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没有发芽的种子的一种稚嫩。]
3、说说看,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学生谈)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梦》。(板书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以孩子的感兴趣的视角切入主题,用孩子富有童趣的声音作为引导,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集中在:种子的梦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做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2、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预习:
交流作者资料。
检查生字新词。
[点评:这一环节将会利用多媒体出示文中需要学生认识记忆的生字词,在出示过程中,用红色突出易错笔划,引起学生注意。]
4、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5、全班齐读。
[点评:学问,学问,有问才会学,质疑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三)深入学习,提升认识:
1、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过之后,你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吗?(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种子梦想自己从播种到发芽,到开花结实,再到最后不断繁衍。)
2、种子梦想了自己最终能够开花结实继续繁衍的生长过程,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再来读一读文章。
3、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第1-3小节讲述了埋在土中正在生长的种子;在具备一切生长条件下(第4小节),种子发芽(第5小节)。随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第6-7小节),最终结实繁衍再生长(第8小节)。
4、出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5、刚才我们看到了一粒小小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什么感觉?
[点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谈感受,是为了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形象画面,初步体会种子生长的艰难。]
6、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起感受一下种子生长的历程。
7、有了梦想就要去一步步的实现它。种子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默读课文。
8、交流。(学生谈出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即可。)
9、既然有努力也有帮助,那我们就来找找看,种子都做出哪些努力?都获得了哪些帮助?
10、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将找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互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深层含义。
11、全班交流:
(1)努力:
A、对困难的克服。
找出描写种子生长过程中代表困难的词句。(冰冷冰冷、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忌)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自己的付出。
交流相关词句。(根须吮吸、冲破、积攒力气、伸展、挤碎、倾心交付)谈谈你的体会。
结合两部分的努力,说说你的感受。
(2)帮助:
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你找到了哪些?(水分、阳光、蜜蜂、大地)
12、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这么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那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只要有了这些,它就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
1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配乐)
14、这也是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发芽开花结实繁衍,过程中要有自己努力,还要有其他事物的帮助。虽然会遇到坎坷,但对于美好梦想的追求不变。
15、有没有同学也要来谈谈你的体会?
[点评:教师小结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他们会结合学过的《枫叶如丹》,将植物的生长与人的成长相连。自然抓住文章的难点。在此谈出体会,不仅仅是对文章中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更多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
16、小结。
(四)拓展延伸:
1、一粒种子竟会有如此远大的梦想,那你呢?你的梦又是什么呢?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写下自己的梦。
[点评:作者借种子的梦告诉我们要有追求、有梦想,虽然会遇到困难坎坷,但要勇于面对,尽力克服。学生在理解后,将思想内化,说说自己的梦,从而拓展思维,锻炼表达,也为练笔做了准备。]
附:
[柯岩简介]
柯岩,女,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广东南海县人,满族。
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先后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专职编剧,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柯岩从事多种文学样式的写作,三十多年来出版过《最美的画册》《相亲记》《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奇异的书简》、《癌症≠死亡》《寻找回来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等30部。
由于柯岩在文学上的成就,她被推选进多种协会、学会,担任过许多社会职务。如: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全委;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副会长及诸多刊物恶毒编委及顾问,并被应聘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大学等多所高等学院的教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7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五年级教案:月光曲。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贝多芬的《月光曲》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介绍贝多芬。
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实在而充足的时间去预习,一般花整节课时间让学生去预习。)
自 学 要 求
一、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要求识记生字,理解部分新词。(可参考 运用工具书,如字典、辞典等)
二、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提出你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学生在自学卡提出的问题,本人给予了归纳统计,在附页。)
二、课堂检测,小组讨论,初解问题。
(一) 预习检测
1、生字新词的检测
A、词语
幽静 清秀 陌生 纯熟 清幽 琴键
霎时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 抽生读
● 说说你最理解哪个词语
B、生字、多音字
chuán( ) tán( )
券:( ) 传 弹
zhuàn( ) dàn( )
● 请学生组词识记
2、课文朗读检测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防止读破句。
3、对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检测
课文讲了一个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美丽动人的传说。请大家打开书本,再读读课文,读过之后,看谁能把这个传说说给大家听听。
A、学生自由读全文。
B、课文读好了,你们把这个传说记住了吗?在讲这个传说之前,我有个小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只把这个传说的大概意思讲出来就可以,这就叫概括地讲,这可比具体讲要难。请你们先同桌准备一下,思考该怎么讲,想过了,自己可以小声练习练习。(学生思考,各自练习。)
C、抽生说(多说几个),教师随时请学生点评,要求说出优点和问题。
(二)小组讨论,初解问题。
课文的大概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但是,课文里边还有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大家对课文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来讨论你们不懂的问题,看看凭四人的智慧是否能解决掉一部分难题。
● 小组进行热烈地讨论。
● 教师随时巡回点拨,参加讨论。
● 小组内整理出剩余的问题(经过这一环,那些粗浅的表面的问题就解决 掉了。)
三、集体反馈,自读课文,疏理问题。
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把小组内剩下的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进行板书,并同时进行问题的归纳与疏理。
疏理后可能还留有的问题:
● 为什么叫它为《月光曲》?
● 《月光曲》真的那么迷人吗?
● 贝多芬为什么要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 盲姑娘为什么会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以上部分是关于《月光曲》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 贝多芬为什么要为那位盲姑娘弹钢琴曲?
● 为什么他弹完一首后,又弹了一首?
● 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不回答?
△ 这一部分的问题是关于贝多芬内心情感变化而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在疏理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这一小组不能回答,其他小组能回答的就随机解决掉,教师抓住一些重点问题设疑。)
四、再读课文,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对于黑板上疏理后的问题,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你认为哪些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深入研究。
(这一回答可能不是一致的,有些人认为第一部分内容,有些人则会认为第二部分内容。)
五、合作探索,以读为本,解决问题。
1、第一部分内容的探索
A、请学生细读第9小节,思考这小节讲了什么?(《月光曲》的内容)
B、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月光曲》,听完让其谈感受: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学生对这里的回答可能不是文中兄妹俩听时的感受,教师也都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感受,这就解决了《月光曲》真那么迷人?的问题。)
C、盲姑娘和她的哥哥听了贝多芬的弹奏,他们似乎看到了哪些景象?
(学生对这里的回答都是文中第9小节的内容,即月亮从海边升起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这就解决了为什么叫《月光曲》的问题。)
小结:这么美的景象把盲姑娘兄妹俩陶醉了,连贝多芬也是激动万分,所以没等他们醒来,就飞奔回客店记录刚才的曲子。
D、课文把《月光曲》写得这么美,我们想办法把第9小节也背出来。
2、第二部分内容的探索
A、请学生浏览课文2~7小节,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时心情
● 贝多芬弹完第一首后听了盲姑娘的话,心情
B、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学生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第二部分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小结:贝多芬从感动到激动,正是怀着这种激动万分的心情才创作出了这么优美的《月光曲》。
六、检测目标,拓展延伸,开放问题。
1、抽生背第9小节。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2、出示句子:
A、同学们
小结:这是由月光引起的联想。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再加上适当的联想,文章的内容会更充实,更深刻,更感动人。
请再读读第9小节,看看哪些地方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联想。
C、学生边读边划,然后指名读出联想部分的句子。
3、如果丢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有实实在在的事物,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不信请看: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
A、请同学们读一读,觉得还美吗?
B、小结: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4、下面有篇短文,请大家把联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下。
大公鸡的头通红通红的,就像醉汉的脸,高高耸立的红鸡冠就像用红宝石制作的皇冠。脸下面两片鲜红的肉,红得透亮。眼睛圆圆的炯炯有神。身上的羽毛有金黄色的,有红色的,有墨绿色的,闪闪发亮。两只金黄色的粗壮的腿,托住它那肥大的身躯,走起路来像个威武的将军。尾巴弯弯的,高高翘起。它每天按时打鸣,唱起那令人振奋的《早起歌》:天明了,快起床!一遍又一遍。每当听到它的歌声,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年级学过的《美丽的公鸡》那篇课文。是呀!它不光外表美,还能帮助人们做事,多可爱呀!
A、如果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会怎么样?(生:公鸡就不那么可爱了。……)
B、小结:阅读时分辨出事物和联想,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了。
5、下面,有篇短文,写得不错,我想如果能适当加点联想,文章就会更美。
荷花多美的荷花啊!碧绿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叶后面,一只蜻蜓在上边飞来飞去。
A、学生修改,教师巡视。
B、交流反馈。
(这些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从文中练习拓展到文外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环游、航行”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4.说说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跳水视频。
同学们,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我们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为他们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
2.解题导入。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谁?为什么跳水?在哪里跳水?怎么跳水?
接下来,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第17课《跳水》。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桅杆(wéi gān)、吓唬(xià hu)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艘、肆、帽、桅”,并在黑板上示范。
(“艘”是左右结构,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捺。
“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镸”,“镸”的笔顺是横、竖、横、横、横、撇折、点。
“帽”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由“”和“目”组成的。
“桅”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右边是“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时所提的问题,自行找到相关答案。课文讲述了船长的儿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最终得救的故事。)
2.通读全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并将帽子挂到桅杆顶端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结果: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拓展交流。
1.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有什么话想跟船长的儿子说?你有什么话想跟水手说?(言之有理即可)
2.如果你是船长的儿子,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说?(言之有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遇事应沉着冷静,多思考。)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跳水的起因、经过、结果。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跳水》。
3.《跳水》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我们都知道,跳水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那么,请同学们画出有关描写水手的语句。
(1)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人们的笑使得猴子放肆,它有多放肆呢?→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为什么水手笑,而孩子却哭笑不得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为何水手们笑得更欢,孩子气得脸都红了?→猴子不但不理孩子,反而撕得更凶了,且爬上了桅杆的顶端。
(4)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怎么此时水手们突然吓呆了?→孩子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5)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为什么会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在横木上的危险程度之深。
(6)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水手们能直观地看到猴子与孩子的动作与神态,他们的表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点拨总结:在整个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声中恼羞成怒,失去理智。
②渲染气氛。开始水手们都“笑起来”,气氛轻松。后来“全都吓呆了”与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烘托了紧张的氛围。
③反衬主人公的品质。水手们平时训练有素,但在关键时刻却不知所措,与船长的审时度势、机智果断形成对比,突出了船长的临危不乱。
2.感悟孩子的处境。(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哪里可以看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稍快,声调稍高,突出重点词语。你们朗读的技巧掌握得越来越好了!
3.“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4.“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所以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5.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1)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2)当时天气风平浪静,孩子跳到海里不至于被大浪冲走,而且与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进海里是最安全的办法了。
(3)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后水手们能第一时间把他救起。
(4)因为孩子的两条腿已经发起抖来,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而且在这么高的位置,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所以船长拿起手里的枪,逼迫孩子第一时间跳海。
综上可知,在当时的危险情况下,快速跳海是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
6.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具体。这种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和学习的。
2.学习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在这种危急时刻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如拉棉被让孩子跳下甲板、水手们手挽手接孩子等。指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下落位置不定,不容易接到,冲击力大,容易受伤。船长的儿子水性应该还不错,水有浮力不会摔伤,又有水手的帮忙。指出船长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很安全,突出船长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遇事沉着。)
4.这篇课文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要沉着冷静,要多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教学反思
1.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始料未及的事,面对这些事件,我们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静,多分析,多思考。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神态和动作,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青霉素发现的经过及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弗莱明热爱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3.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 揭示课题
(出示居里夫人、牛顿等学生已经了解的科学家的图片,简单议论后出示弗莱明的图片,告诉学生他也是一位值得世人为之骄傲的人物,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青霉素的发现》。(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弗莱明、认真、严谨)
2.默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青霉素发现的经过?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 读中感悟
1.小组合作读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体现弗莱明认真钻研的精神,画出来,读一读。(板书:重做试验、马上试验、动物实验)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师生共同评议。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借助书中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弗莱明那种热爱科学的精神,然后说一说。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4.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疗哪些疾病?(课前搜集的资料)
5.你此时最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板书:伟大)
6.多媒体出示: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郭沫若(中国)
指名读郭沫若的名言。
7.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四、拓展延伸 丰富知识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交流科学家的发现、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板书设计:
重做试验
青霉素的发现 马上试验 认真严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能够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银杏树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读通顺
2、自读课文,找出文章的总写句。
3、再读课文,说说银杏树一年四季的'特点。
三、理解课文
1、理解内容
银杏树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什么?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2、理解写法
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是什么?
明确:总分的结构形式。
写作的顺序
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段落:抓住事物的重点或特点。
词句:有许多好词佳句
四、积累内化
1、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认识了哪些词语
2、把自己积累写来的东西写在摘抄本上。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1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首先让学生以旧促新,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
二、学习两次赛马的段落
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学习方式采用填表格、摆学具、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分角色朗读。(各小组分工合作)
2、请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
(1)填表格的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并解说;
(2)请摆学具的小组派两名同学汇报并解说;
(3)请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的小组来汇报;
(4)请分角色朗读的小组来汇报;
汇报学习结果我采取从易到难,首先是画表格,接着是摆学具,然后是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最后是分角色朗读。因为赛马情节生动、文字浅显,所以教师没有必要讲解,没有提问,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读书的基础上讨论,动手操作,最后以学生解说的方式把前后赛马的过程读懂,我在这几个环节中,真正起到的是组织者的作用,也真正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在朗读评价时,引导学生抓住神态的词,调整自己的音调、神态,领悟孙膑的冷静、胸有成竹,田忌的不解、疑惑到坚定信心,齐威王从得意到目瞪口呆。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议取胜的原因,并讨论取胜的条件
1、过渡: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是一败一胜,原因何在?
2、出示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提问:“出场顺序”是怎样调换的?如果用其它方式还可以转败为胜吗?六匹马一起跑,结果会怎样呢?
3、孙膑他会怎样想?
到此,学生对课文已很熟悉,这时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出取胜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四、谈对三个人物的情感评判
在这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过:“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自由释放各自的情感,然后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撞击中达成理解。
五、师生互动
课文学习到了这里,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再一次分角色朗读,要注意抓住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在这个环节中,我想跟同学一起来读课文,这不仅体现了师生互动和平等,我也想用我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我们真正达到共鸣。
六、总结课文
1、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课文提到了善于观察、足智多谋、认真分析的孙膑,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做事情,勤动脑筋,打破常规,换个角度想,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在这个环节中,我对这篇课文作了总结,让学生学习孙膑的好品质。
七、课后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从智取胜的小故事,举办故事会或办一个“智慧之花”专栏;
2、以臣子、朋友的身份《给齐威王写信》帮他分析一下第二次失败的原因,再帮他设计一下第三场该如何比?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也不忘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无论是第1题还是第2题,都是课文的延伸,能够帖附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上。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教师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摆出对阵形势图并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探究。用简笔画图片摆对阵形势图,弄清马的出场顺序及其根据,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
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三)疑点
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办法看起来十分简单,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
(四)解决办法
重点可结合课件演示和学生动手摆出两次赛马时的对阵图来解决。
难点可结合看课件的演示以及对“思考·练习”第二题的句子的分析、比较来解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操作、表演、讨论、集体议答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由表达,小组间相互补充,以求最佳理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古代的赛马吗?你知道赛马不仅体现了马的实力,还体现了人的智慧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田忌为什么赛马?田忌跟谁赛马?田忌赛马的结果怎样?)
2.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听录音并思考: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田忌和齐威王赛了几次马?结果怎样?
3.交流回答并板书:
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胜利
田忌:
齐威王:
4.简介赛马的原因及规则。
(三)熟读课文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教师指导。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结果怎样?
(二)深入探究课文
1.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们每人用自己的简笔画图片摆出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势图,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讲解一下两次赛马的情况,根据演示让学生自己板书:
第一次失败
田 忌:上中下
齐威王:上中下
第二次胜利
田 忌:下上中
齐威王:上中下
2.小结:同样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分析这个句子的意思,得出这个结果是孙膑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而得出的。)
5.总结板书: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6.假如“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强很多,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田忌能反败为胜吗?为什么?
(l)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根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了。
7.通过以上分析,你看出孙膑是怎样一个人?
(三)角色表演
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一下课文内容,老师可以选出一组表演好的给全班同学表演。
教师提示学生:要揣摸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等,要表现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表演时,可依据课本,进行合理的想像设计。
(四)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后,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创新
小组讨论完成:除了文中出现的两种对阵方式外,还可以有哪些对阵形势?田忌还有取胜的可能吗?将其他对阵简图画出来。
(将学生设计的对阵简图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同学)
(六)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八、布置作业
课后围绕“怎样成为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3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2、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
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
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
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
(研读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
(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
选择读书的方法。
(自由读,做旁注读,圈圈画画读。)
四、教学第一段画面
1、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⑴ 第一句:
① 生读第一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② 教师点拨:
A、句子中色彩的美。深蓝金黄碧绿。
B、环境的空旷美。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诵句子。)
⑵ 第二句教学:
① 生读第二、三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点拨:
闰土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② 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③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这一节。
(试背诵句子。)
⑷ 看图,试背诵这一段。
五、学习闰土的外貌
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辅助理解:
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画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纯朴、活泼的孩子。)
再请同学们用铅笔将“紫色的”一词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腊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3、抓住重点词,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句话。
六、仿写外貌
1、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
注意:
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2、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3、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4、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5、生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检查目标的达成。)
七、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4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关于能源方面知识的说明文。课文的题目提示了说明的对象和重点(能源)。全文按照能源分类安排说明的顺序。能源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目前,因为环境污染和一些能源的不可再生,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和发明更加环保、更加安全的新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使用新能源了。
设计理念:
文章结构清楚,内容浅显,语言准确,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文章。教学时遵循“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学习、语言感悟与表达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模拟介绍等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文章内容,了解作者使用的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4、认识“翱、铀、汐”等5个生字,会写“遨、廉、啸”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各种交通工具及工业生产中车床高速运转状态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飞机在蓝天上翱翔、火车在原野里奔驰、轮船在大海里遨游等等,它们依靠什么作动力你们知道吗?
学生交流预设:汽油、煤……
像煤炭、油、天然气等能产生能量的物质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能源。(板书:能源)
你还知道哪些能源?
学生:……
谁能说说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
学生交流预设: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能源被人们所开发和利用,进入21世纪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21世纪的能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并借助词典或同学、老师的帮助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用途和当今主要使用的能源,以及21世纪一些新的能源将得到开发和利用。)
详细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简要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
(学生说老师板书:原子能太阳能地热)
三、精读课文,了解能源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3~5自然段,出示以下思考问题
(1)在书中画出描写新能源特点的相关语句。
(2)选取其中最感兴趣的一种能源仔细阅读,看看书中是用哪些说明方法详细介绍的,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批注。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学习成果。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学习成果,了解能源特点。
(1)原子能。
学生汇报预设:原子能的特点是威力大。1吨铀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100万吨煤。一座功率1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一天要烧掉上千吨煤,如果改用铀,只要0.5千克就够了。有了原子能,一些从前办不到的事,都将变成现实。比如潜艇可以长期在深海里潜行,十几年不用加燃料。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使用原子能做动力的巨型船舰出现在海洋上。据推测,21世纪原子能发电量将占世界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
①课文在介绍原子能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汇报预设: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②谁能结合书中的语句具体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1吨铀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100万吨煤;上千吨煤相当于0.5千克的铀。
潜艇可以长期在深海里潜行,十几年不用加燃料;地球上的少量的铀足够人类用上两千年。
③(出示列相关数据的句子)通过以上几组数字的对比,你发现了原子能的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预设:原子能不但威力大而且用量小。
④列数字和作比较是非常常见的说明方法,会让读者清楚的知道不曾了解的事物,这就是恰当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让我们亲眼看一看原子弹爆炸时的巨大威力。(播放多媒体课件)
过渡:原子能的威力很大,可是核废料的处理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如果控制不好,造成了核泄露,那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资料,了解核泄露的危害。
(2)太阳能。
学生汇报预设:太阳能的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无污染。据估计,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能量的总和,比目前全世界各种能源产生的能量总和要大1万倍。人类将建设许多太阳能发电站。为了解决夜晚没有太阳照射,太阳能发电站无法发电这个问题,人们将太阳能收集器送到离地面23000千米高的固定轨道上,这样,收集器在一天中就可以有23个小时沐浴在阳光之中,不断地接收太阳能,再用微波氢能量输送到地面上。太阳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冷冻机等等。
①课文在讲述太阳能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列数字和举例子。列数字:像23000千米高、23个小时等;举例子如: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冷冻机等。
②“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而且又不会带来污染。”这句话怎样理解?
学生汇报预设: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播放太阳能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媒体课件)太阳能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它还将更为深入地造福于人类。
(3)地热。
学生汇报预设:地热的特点是便宜。地热可以用来供热取暖。
①课文在讲述地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距地面5千米深处的温度可达摄氏300度以上。”
②“地热也可以用来供热取暖。”通过查阅资料谁能介绍一下地热最主要应用于哪些地方?
学生汇报预设:一些高寒的西方国家。例如冰岛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现今这一供热系统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时可以从地下抽取7740吨80摄氏度的热水,供全市11万居民使用。由于没有高耸的烟囱,冰岛首都已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无烟的城市”。(学生叙述时播放关于介绍冰岛的多媒体课件)
3、理解能源特点,模拟自我介绍。
(1)刚才我们细致阅读了课文中详细介绍的三种新能源的特点及它们的用途。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能源,把自己当成是这种能源向大家自我介绍。要说清楚这种能源的特点及优势,尽量让所有不了解它的人都能认识它、了解它,尽量使用书中语句,当然也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资料。比一比哪个小组介绍得清楚生动。
(2)分组练习说话后指名介绍。
4、交流能源种类,汇报收集的资料。
你还知道21世纪的哪些新能源,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四、揣摩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说学习感受)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文章似乎没有结尾。我们人类刚刚跨进21世纪,未来还有很多新的能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所以作者留出空间让我们想象。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的发展变化一定会日新月异!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能源方面的知识?
二、指导识写,夯实基础知识
1、认读词语:翱翔、铀矿、低廉、潮汐、海啸、遨游、煤炭、船舰、枯竭、轨道。
2、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难繁字。
“遨”在书写的时候注意“敖”的左边是上下结构,上边的竖和下边的撇不是一笔写成的。
“啸、廉”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笔顺。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三、积累内化,强化语言训练
1、当今的能源主要是、、。
2、21世纪的主要新能源有,特点是;有,特点是;有,特点是;还有。
四、课外延伸,提高语文素养
1、你还了解哪些未来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2、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能源写一写,运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它的特点和优势。
五、语文实践,回归现实生活
结束语: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21世纪能源的种类及特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课下请同学们分组收集有关手机、电视等科技产品的资料,了解它们的发展过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
知识与能力: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④读后说话训练: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4。课堂交流。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02-07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02-07
五年级语文小学教案04-07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12-05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01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教案02-28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案03-20
小学五年级语文《天窗》教案01-26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教案02-28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