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教案

时间:2022-12-22 10:23:0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口算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6..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知道把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就能明白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2、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节日大街的绚丽和欢乐。

  3、教学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查字典据词定义,查出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

  三、课前准备

  1、查出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想象节日大街的繁华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的欢乐心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谈话:新年刚过,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同学们心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谁能说说你的节日是怎样的呢?(节日是——————)该怎样把这种热闹欢乐的气氛写出来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节日的大街》,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写景的——写大街的景象——写节日的大街景象)

  2、学习多义字的据词定义。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就像春节时自己在大街上看到的景象一样。一边说一边矫正学生的发音。

  重点是“摩托车、气氛、糖葫芦”的读音,喜气洋洋、高楼大厦、精心布置等词语要连读。

  3)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如果碰到不理解的词和字,该怎么办?(查字典)但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意思,该怎样选择呢?读单元提示,根据学生不懂的词语,一部分一起查,一部分单独查。

  (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老花镜、随风飘动、变幻、人来人往、娱乐、应有尽有)

  学生查字典——交流——把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堂练习3、4

  3、再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读后说一说节日的大街是怎样的?为什么?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齐读第一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是全文的总起,二、三两段围绕它写的。

  它是一个比喻句,揭示了“节日大街”的特点——彩色的、欢乐的。用欢乐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小学二年级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信封、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一片碧绿的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

  (课件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图中都有什么?(蝴蝶、枫叶、喜字、京剧脸谱)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四个物体虽然不是同一类型的,但它们四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个共同点吗?(同位讨论)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是)那么怎样验证它们两边完全一样大呢?

  (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说明左右一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一折验证一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蝴蝶)重合了吗?(完全重合了)你发现它是不是对称图形?(蝴蝶是一个对称图形)

  师:谁和他折的不同?(学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剧脸谱)

  3.一个图形,它既可以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这样斜着对称,注意:只要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样,我们就可以叫它是对称图形。

  4.师:刚才咱们再对这时出现了一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一般用虚线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

  (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

  5.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字母a√ 1 ×

  梳子×五角星√月亮√

  (二)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一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一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一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三)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1.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2条)

  2.正方形(4条)

  3.圆形(无数条)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一条,有的是几条,有的是无数条。

  (四)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你们观察一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展示对称的现象)

  教师讲解: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仅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保持平衡;我国劳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用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一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比如,我国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现象,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比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眼睛、耳朵、嘴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察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保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装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起来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三殿、后三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更加牢固、结实。下面请学们欣赏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些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五)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一些物品,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展示:

  (1)用涂料的学生讲方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再对折,这样涂料就印到纸的另一半,就画成一个对称图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学讲方法。(略)

  (3)用钉子板围的同学讲方法。(略)

  (4)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方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一边,然后比着一边的样子画另一边,左边占几格右边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六)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很美,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小学二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时间的宝贵。

  2、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前几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家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现在大家将收集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2、生展示句子并大声朗读。

  3、师: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小朋友要学会珍惜时间。

  4、板书课题。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5、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长和乐都是多音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个字,但在这五十个字里初次和大家见面的生字可不少,而且有几个是老师平时也很少见到的。大家自己先读一读,找找哪些生字最难读准。

  2、投影出示生字,请学生正音。

  指名读、学生带读、开火车读。

  重点强调朝(多音字)字的读音和衰字念古音。

  3、投影出示诗中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园中葵德泽光辉伤悲

  4、学生自由读全诗,师巡视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5、那么多的生字娃娃全被你们读准了,真不错!现在大家再看看大屏幕上的生字,找找看哪些字你在什么地方曾经见过。

  提醒学生德字在《品德与生活》一书的封面见过。

  华字在许多招牌中、电视广告中见过。

  6、选择自己见或者听到过的字组词。

  葵(向日葵)华(中华)复(复习)

  悲(悲伤)辉(光辉)泽(光泽)

  7、说说你分别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会认字的字形。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识字。)

  交流识字方法:

  德: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双立人,一条心,十四岁,当标兵)

  葵:用字谜帮助记忆(头戴小草帽,双辫左右翘;脸儿仰向天,朝着太阳笑。)

  泽:比较记忆(日照水面现光泽,把手伸出在选择。)

  复:会意字,人们(表示上面的人字头)每天(指中间的日字)抬脚(指下面的折文儿)走出耕作,日落又用脚走回来休息。

  8、慧眼大考验。

  为了考考同学们的眼力,老师把这些生字的上边或下边,左边或右边分别蒙住了一小部分,你们能猜出来吗?

  指名让学生猜。

  三、朗读全诗,读通读顺。

  1、自由练读古诗。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师生合作朗读。

  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你们欢迎吗?

  4、生生合作朗读。

  咱们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请同桌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一读这首诗。

  5、齐读全诗。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投影出示6个要求会写字,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字最难写。

  2、学生交流,老师适时重点指导。

  华:笔画虽少,但要安排好上下两部分的位置,使比例适中。

  德:右边笔画较多,左松右紧。

  努:下面的力字要字得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3、生自由练习书写。

  4、反馈纠正,集体评议。

  5、学生在写字本上写两个。

  6、展示作业。

  寻找自己的书法小老师,向他请教。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古诗意思。

  1、请读一读全诗,有哪些词比较难理解?

  投影出示:

  葵指一种蔬菜。

  华叶草木。

  衰枯萎。

  2、理解第一、二句。

  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来说出一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几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的蔬菜一颗颗长得绿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着太阳来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世间的生命,这一草一木。也正是无私的太阳让世界有了如此美丽的光辉。大家猜猜老师描述的是哪一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这眼前的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呢?

  生自由读。

  指名读,学生点评。

  3、理解第三、四句。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到大海里,而从来不会向西又回到它们的起点一样。猜猜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猜

  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为什么?

  指名读。师生评议。

  4、理解最后一句。

  二、体会古诗感情。

  1、师:时间从诗人身边一天天过去,看着花儿即将枯萎,春天也将过去,诗人多想留住这美好的时间,可时间能回头吗?

  2、你有没有特别想抓住时间的时候呢?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体验来谈,如:学生们总是觉得快乐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如果昨天的没完成的事不及时完成,今天来做又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3、是呀,时间总是无情而又不等人的。大家和诗人想到一块去了,一个人只有好好利用时间,珍惜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小时候不努力而等到长大了再来白白地伤心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4、现在请大家说说你此时心中的感受。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呢?

  三、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大家刚才在理解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看图找诗句的游戏。

  2、课件播放画面:春天百花盛开、阳光灿烂;秋天草木枯萎,河水向东奔腾;一个小小孩在家中埋头苦读的画面。请你为每一个画面配上相应的诗句朗诵。

  3、你读大家评。

  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出自己的体会到的感情,其他同学点评他读得好不好。

  指名读,集体评议。

  4、古诗学到这儿,你们能背诵了吗?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5、学生自由背诵,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6、学生展示背诵情况。

  四、作业。

  从你课前准备的名人名言中挑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送给你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教案5

  《蓝鲸》(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蓝鲸的形体特征及行动,呼吸、吃食等方面的生活习性。文章运用了列举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四步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二、三自然段重点写了蓝鲸的形体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说明。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先读书,圈出描写鲸很大的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1)蓝鲸的体长可达( )多米,体重有( )多吨,相当于( )头黄牛的重量。鲸须有 ( )米多长。它每天要吃( )吨饭,每顿竞能吃下( )吨鱼虾。(列举数据)

  这些数据说明蓝鲸很___________。

  (2)蓝鲸的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 )千米。蓝鲸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 )米左右的水柱。(列举数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蓝鲸很_________。

  通过读、圈、填,让学生体会初步认识举数据这种说明方法,更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体会到蓝鲸确实很大。

  二、比一比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不仅介绍了蓝鲸大,还介绍了蓝鲸行动、呼吸等生活习性。在列举数据的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这些语句,再读一读,比一比,切实体会蓝鲸行动、呼吸、拉力等方面的特点。

  具体的句子有:

  1、蓝鲸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作比较)

  2、一头蓝鲸相当于300头黄牛的重量。(作比较)

  3、一头蓝鲸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作比较)

  4、3米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打比方)

  5、远远望去,水柱宛如一股喷泉。(打比方)

  怎么体会呢?就是抓住比较的事物,将两者深入地比一比。如第一句可设计如下比法:

  a、这句话拿( )和( )作比较。

  b、估算一下十几个成年人睡觉得要多大的地方?

  c、闭起眼睛,想像一下蓝鲸的嘴巴就有多少大。

  d、这一句话说明蓝鲸__________。

  e、再读一读句子,要读出这种感觉,这种特点。

  剩下几句可在上述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比较体会。在比一比中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获得感性的体验。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三、演一演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了蓝鲸吃食的特点,即鲸吞。这一段内容较长,鲸的吃食有一连串的动作: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等,如何理解这段话,体会这些词?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蓝鲸,并用自己的嘴巴演示鲸吞的过程: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我还让同桌两人一个

  演示,一个解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四、拓一拓

  学完了二、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再回到课题上。让学生看着课题说一说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关于蓝鲸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把刚才学得的知识,进行内化整理成块,并通过学生自主发言练习说话能力。

  通过总结,学生储备了关于蓝鲸的一定的知识,但不能让学生满足于这些,还要拓一拓:读了课文后,你对蓝鲸感兴趣吗?你还想了解蓝鲸的什么呢?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发言: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睡觉的?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生?

小学二年级教案6

  课题:添画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10、布置、展示作品。

  六、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大量的范画作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大胆添画。巧妙运用图片上的内容,让画面新奇有趣,效果好。

小学二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

  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

  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小学二年级教案8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三角板,师出示准备好的三角板:老师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现在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指直角),把这个角描下来,请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师是怎么描的?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再来看小猫找来的角,(不对)为什么不对呀?谁来说说?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吗?(学生上来动手使两条边碰在一起,形成顶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对吗?(对)

  再看小狗找来的对吗?(不对)说说理由(两条边不是直的)。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一生上来动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猫和小狗改正了错误,下面请小朋友快速用手势表示,这些图形是角吗?

  4.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请小朋友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分别藏着几个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5.刚才小朋友很快帮老师找出扇面和棋盘上藏着的角,相信下面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116页看第2题,这些图形中又藏着几个角呢?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1.课前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2个纸条、1个图钉和橡皮头,猜猜看,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吗?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3.老师也做了个角,你能变一个比周老师手里的这个角大些的角吗?变一个小一些的角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五、总结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自由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六、游戏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2.我们再来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拿出一张彩纸,看看这张纸上有几个角?动手摸一摸。现在我们在纸上剪一刀,看看纸上还留下几个角?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2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3根小棒呢?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摆?请几人上黑板摆,有和黑板上的摆法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上来摆,说说你摆的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小学二年级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老师范读,生圈字。

  2、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

  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后来葫芦的叶子上(),这个人不去(),最后葫芦都()。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教学反思: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这两种教学法,在只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农村小学特别适用。观察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面说说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范读法。

  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小学二年级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相似性组合大小、疏密的变化等基本知识。

  2、能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提高视觉感受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相似性组合大小、疏密的变化等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能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准备:

  彩色笔、油画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迁移旧知 设疑导入

  1、教师点评一幅上节课画蝌蚪旅行的优秀作品。

  2、提问:适合用点状来表现的物体还有哪些呢?学生畅谈。

  3、教师小结:生活中适合用点状来表现的物体有很多很多。如: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他随意形等。

  二、欣赏感受 体验尝试

  1、欣赏画家作品:《清廉有鱼》(局部)《春至》(局部)《枝头繁鹊》。

  (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欣赏感受。

  (2)小结:在绘画中相似的形通过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群体图案。

  (3)提问:画中相似形物体的外形与平常我们所画的物体外形比较,有什么特点?

  (4)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5)小结:都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

  (6)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

  2、以“鱼”排列组合为例,启发学生学习新知。

  (1)欣赏图片。

  (2)小结:相同的物体可以组合成许多不同的有趣画面。

  3、以豆苗为题材,指导学生尝试进行排列组合的小训练。

  (1)学生进行组合练习,教师巡视,点评典型优秀与需要调整的作业。

  (2)说说自己认为有趣、生动的组合。

  (3)归纳基本方法:

  不同方向反复;

  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

  平行排列;

  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

  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排列。

  三、拓展思维 自主创作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启发学生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用一组或几组相似形描绘一幅充满情趣的画,并把你的话编成小故事和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

  四、展示作业 交流评价

  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相似形组合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及画面是否有情趣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学二年级教案1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了解内容,教育学生要学习佳子孝敬老人,关心家人,心中充满爱。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通过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阳光的可爱。学习佳子孝敬老人。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奶奶的话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一、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

  (1)导入。教师板书课题,问学生:“你们喜欢阳光吗?为什么。这篇课文中所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阳光?由此引出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2)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请同学们小声读1———3自然段,体会佳子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第三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大自然的?请同学再读课文。

  3、看本课插图,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1)请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大家看图听读。

  (2)练习把句子说具体。看图真空。

  (1)练想象练语言。

  说说图上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4、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佳子是怎么想到要把阳光送给奶奶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4、5、6自然段,用线画出来。

  (2)再请一个同学读第5、6自然段。

  5、总结全文。

  6、拓展延伸。

  7、作业。

小学二年级教案12

  认知目标:

  1. 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体会大陆和台湾的儿童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二、教法学法

  德国教育家蒂多惠斯说过,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我结合远程教育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而在“学法”上,我一直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固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教学理念

  1、本节课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2、打破传统农村教师一只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远教资源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悦地学习。

  3、本节课突出远程教育的特点。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声情并茂的教学形式,即开阔了学生视野,又丰富了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教学过程

  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新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不同的季节展示着不同的美。今天,就让我们去欣赏那美丽的雪景吧!”然后,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欣赏雪景,感受雪中的美及乐趣,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通过老师充满激情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图、文、声的结合,使学生沉浸在美丽的雪景中,欣赏之后,孩子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教师伺机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及时设疑:宝鸟台湾孩子只能在商店里看到雪景,这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欲望得到提升。

  教学的第二步:初步感知,情感体验

  1、初读课文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图,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最后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技巧。

  2、检查生字

  出示课件,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并借助农远资源纠正学生的读音。通过教师小结,教会学生识记生字的技巧,落实了训练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充分合理利用农远资源,让孩子们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第三步:融入情感,愉快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前进。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我会说”“我会问”“我会答”三种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谈一谈对课文的认识,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主创造,既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张扬了个性,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想象力。接着让学生再次欣赏雪景图,感受雪美的同时,体会台湾儿童看不到雪的那种心情,并分组讨论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最后通过师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完成本课的能力目标。

  第四步,总结升华,憧憬向往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所以在这里,我大胆质疑:小朋友们,学了本课,你们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小学二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老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老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老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老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剪一剪 ,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老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老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老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老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小学二年级教案14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教案15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第一课 问声好

  教学目标: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2、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将学生分成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走边唱。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上一朵大红花。

  第二课时

  一、聆听《森林水车》

  1、教师不加以任何指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向学生简介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让学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表演《小麻雀》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听录音边拍节拍,用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着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第二课 时间的歌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长《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聆听《调皮的小闹钟》可先讲一个小故事: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听音乐,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时间到了。

  4、再次复听时,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第二课时

  一、表演《时间像马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哪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

  4、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现。

  二、表演《这是什么》

  1、静静地听歌曲录音。

  2、听教师范唱,素者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5、分小组表演歌曲。

  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听一听是否与同学的歌声融洽在一起很好听。

  第三课 童话故事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松活泼的饿情绪。

  二、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能按正确的姿势、按字母谱准确吹奏口风琴。

  三、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听前可结合画片,用生动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格式,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提问: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2、复听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4、在适当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将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表演《小红帽》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2、在学生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可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学生编创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作刀道具配合表演。

  二、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的读歌词,填唱歌词。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第四课 跳起舞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族歌声中高亢嘹亮和欢乐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二、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映与控制能力。

  三、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为歌曲伴奏。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结合介绍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饿声音延长歌曲,尤其是衬词“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踏步和三步一靠。

  4、选编两个动作,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第二课时

  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a、做游戏前,教师应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或讲清区分的办法。

  b、学生听教师的鼓声走或跑,鼓声响起之前,教师要给速度,如;一二一起。鼓声停,学生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响声去做走或跑。

  c、学生可在作为过道进行,可一组一圈,也可以形成例外两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养学生的自控,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例外圈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

  d、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第三课时

  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结合地理知识简单介绍日喀则。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演唱时情绪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学会歌曲后,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想一想:三种乐器怎样敲击声音与唱歌合起来效果最好?)

  4、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聆听《雪莲献北京》

  1、初听歌曲(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第五课 愉快的劳动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劳动歌》

  1、初听前,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聆听《海娃的歌》

  1、初听前提示;是否去过还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2、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3、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4、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不再麻烦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长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为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地最好。

  二、表演《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另外注意“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连续的饿两个附点不要忽略;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3、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还可以建议学生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尝试效果。

  第六课 小动物的歌

  教学目标:

  一、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科主题“可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通过创编动作、歌词,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我的小绵羊》

  1、用听唱法唱会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2、在表演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的字要唱得有力,并提示学生句尾两个音不同,不要唱错了(“12”与“54”),唱会歌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3、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看哪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楚。

  4、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可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二、编创与活动

  1、学生发现树丛里各种各样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2、学会歌曲后,将这些动物编创成新的歌词。

  三、创编与活动:摘果子

  1、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上几个果子?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口袋上。

  第二课时

  一、聆听《袋鼠》

  1、指导学生讨论有关袋鼠的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2、初听乐曲,说一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感受。

  3、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小学二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教案12-09

小学二年级教案11-06

小学二年级教案10-19

小学二年级教案08-29

小学音乐二年级的教案11-18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01-14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11-09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11-09

小学二年级的复习教案11-23

《秋天》小学二年级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