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案

时间:2025-02-19 09:19:55 雪桃 教案 我要投稿

《燕子》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燕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燕子》教案(通用13篇)

  《燕子》教案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领悟第一段,感受燕子外形的可爱。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疑惑之处做上记号。查一查:俊俏 烂漫 赶集 生趣 偶尔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掠过,以至于想写它们的时候印象又很模糊,无从下笔。燕子是春天常见的一种动物(出示燕子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振铎爷爷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且看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给我们以什么启发。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燕子的尾巴。书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在笔记本上书写4遍)。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2.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

  (2)自由朗读课文,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词,注意边音“掠”,前鼻音“晕”、“杆”、“痕”。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随机点评,并说说下列词意:俊俏 烂漫 赶集 生趣 偶尔。

  4、指导朗读下列句子:

  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6、齐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板书:外形 飞行 栖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外形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燕子的外形的?(羽毛、翅膀、尾巴)

  3.出示,观察燕子的外形图。边观察边填空:

  ( )的羽毛,( )的翅膀,( )的尾巴,这就是( )的'小燕子。

  4.教师点拨:

  (1)“一身乌黑光亮”:着重看图。

  (2)“一对俊俏轻快”:

  A、着重理解“俊俏轻快”;B、指导朗读;C、范读;D、齐读;E、代入句子读。

  (3)“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点图指出。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前半句,并引读出后半句: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6.小结:这一段从羽毛、翅膀和尾巴这三个方面写出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

  板书:活泼机灵

  7.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疑:至少燕子飞行与栖息的乐趣,我们放到下一课学习。

  四、指导书写生字:俊 拢 翼 偶

  1.观察字形,提出注意点。

  2.在习字册上描1临1。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新词。

  注意“聚”、“痕”的写法。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 燕 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齐读课题),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再次来欣赏小燕子可爱的外形。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一只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描写小燕子的句子来。

  2.组织交流: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3.紧扣中心句,学生轻声读描写“春光”的句子。

  4.比较句子:

  原文(略)

  二三月间,风吹着柳,雨下着,柳树展开叶子,草、芽、花聚拢来,形成春天。

  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种写法?你认为原文好在哪里?

  5.反复朗读体会好的词语,指导朗读。

  6.指名读,齐读。

  过渡: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生趣。(板书:增添生趣)它增添了哪些生趣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出示在空中掠过的燕子。

  (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的燕子?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这幅画面的?

  (2)哪些词语写出了小燕子给春光带来生趣?

  学生回答后板书:掠

  (3)指导朗读佳词佳句。(出示描句子,在佳词佳句的下面加注着重号)。

  (4)同桌对练读(读出精炼的词语来)。

  (5)指名读,集体读。

  3.小结:这是写在空中掠过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过渡:那湖面上飞行的燕子又是怎样写的呢?

  4.投影出示湖面上飞行的燕子。迁移学法。

  (1)小小组照上述学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自学描写湖面上飞行的燕子的内容。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读,朗读时可加上模仿的动作与姿势。

  板书:沾

  (3)指名学生读,齐读。(适当点评)

  5.小结:这两幅画面描写的是飞行的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加深理解。

  7、分角色朗读:女生读,男生默读;反之。

  8、集体看图自由背,指名背,集体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它飞呀飞呀,飞倦了,落在那横着的电线上,远远看去像什么呀?

  板书:落

  1.指名学生说。要求能讲把__比作__。结合出示“五线谱”图案。

  2.书上也是这样写的。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1)看图,重点指导朗读比喻句。

  (2)通过朗读体会画面景象。

  3.比较句子:

  出示: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根细线……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文中的“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出示难理解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1)一支什么样的歌?(赞美春天的歌)

  (2)赞美春天什么?(学生联系课文发挥想象,自由纷说)

  5.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4,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

  六、作业:

  1.根据课文填空,再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所填词语的意思。(见课后习题4)。

  2.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3 燕子

  外形 活泼机灵

  飞行 掠 沾

  栖息 落 增添生趣

  《燕子》教案 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选自郑振铎的《海燕》,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燕子活泼机灵的形态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优美姿态。正因为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的春天降临大地,才招来燕子。而燕子时而轻掠、时而戏水,时而停歇在电线杆上组成正待演奏的乐谱,都使春色更添生趣,将燕子和春天融合起来描写,燕子在春天里活动,春天借燕子而添色,两者相得益彰,让读者获得优美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并用此法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3、交给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会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

  4、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培养语感,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春天里美的意境,感悟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学习抓住特点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曲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听一听,不知这美妙的音乐是否会让你想起曾经那首动听的儿歌《小燕子》。(幻灯片播放《小燕子》的前奏,同时让学生欣赏图片)。歌声记录下了小燕子的美丽,老师用相机也记录下了春天的美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春天吧!(播放春天美景图,共两个幻灯片8张图)。同学们,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事物的特征,今天咱们就通过《燕子》(出示燕子叫声图幻灯)这篇课文来体会一下抓住时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板书:燕子)

  二、初读课文体会

  1、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

  (1)教师示范读第一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时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3)指名找同学读。

  (4)听读全文。

  师:谁能来说一说各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写小燕子的外形活泼可爱。

  第2自然段:写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第3自然段:写小燕子飞舞时轻快灵巧。

  第4自然段:写小燕子在电线上停歇时姿态优美。

  师:同学们对段意的概括非常准确。我们可以把各段的段意分别概括成四种美:外形美、春天美、飞行美、停歇美。(板书四种美) 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表现手法,去体现他心中的美。

  三、精读课文谈体会

  1、学习第一段 全体同学齐读,思考。

  2、(1)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燕子,起到什么作用?

  从“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燕子的形、色、态,使人对燕子产生出深深的喜爱之情。

  (2)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目的就是为了表现燕子的形态美,同时时句子变得更加的形象生动)

  (3)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去表现燕子的外形美呢?(生:生动准确的语言。教师板书)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写燕子时怎么没写眼睛、嘴,是作者疏忽了吗?(是作者抓住了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写的`)(板书:主要特征)

  2、学习第二段。 女生齐读,共同思考。

  (1)看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勾画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各色鲜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作者通过对几个方面的描写,最终要变现什么的美丽呢?(春天)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说它是从多角度表现法。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哪些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拟人。)

  找一找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这一段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师:用上修辞的手法去表现事物,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法。 ①“微风吹拂”的“拂”可以体会出什么?

  ②“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毛毛细雨""洒落")加上一个"细",一

  3 个"洒落"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③柔柳怎样了嫩叶?“展开了”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

  (3)教师小结:这样的情景,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

  (4)课文是讲燕子的,作者这里为什么要用一大段写春天的美?(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美引来了燕子,燕子又为春天增色。(理解生趣) 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5)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让小燕子高兴极了,你看我要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呢。(幻灯春景图)

  春天的美景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有很多文人雅客笔下的春天出神入化,谁来说说你积累到的他们赞美春天的诗句?

  3、学习第3自然段。

  ( 1)谈话:在美丽的春光里,小燕子们是如何显示他们的活力的呢?哪些

  4 语句中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灵巧?

  ( 2)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引导:a.燕子飞得快。(板书:快)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

  师板书:“斜、掠过、唧”,引导学生感受飞行时的快和优美的姿态。)“斜着身子”,“掠过”,“唧唧地叫着”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幻灯燕子斜飞) b.燕子飞得轻。(板书:轻) (引导从用剪尾或翼尖沾水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抓住“偶尔、沾、小圆晕”等词来感受) (3)这一段描写的情景让我们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白板出示:“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让学生朗读体会。)(见杜甫《水槛道心二首》)

  4、学习第4自然段。

  ( 1)谈话:小燕子们飞累了,该歇一歇了,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相关段落。 (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汇报

  重点引导学习打比方的句子。画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3)比较句子。

  白板出示: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根细线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5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从“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春天的景致美,美在早春二月的拂堤杨柳,美在春花的绚丽多姿,可是若没有燕子,那要少多少灵气,如独独只有燕子,而没有春天的布景,即使有电线杆给它谱曲,也绝奏不出如此美妙的歌。

  (5)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魔术师的赞美,来再现燕子休息时的美。

  四、回读品悟

  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都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仿照作者描写小燕子外形的写法,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3、文中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请同学们想象这会是怎样的一首歌,写出歌词。

  4、推荐阅读。(分发阅读资料《燕子》全文《海燕》)。读一读,文中的燕子给你带来什么新的印象。

  《燕子》教案 3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途经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发现这一险情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的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本文体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营造起来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学习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语。

  (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小姑娘贝蒂的心里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认识燕子遭遇的险境:恶劣气候导致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2)通过研读重点句子、课堂拓展训练让、演练法让学生感受人们关爱燕子的真挚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

  感悟恶劣气候与环境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人类给予动物的爱,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2、使用朗读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火车鸣汽笛的声音,指名说说自己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给予肯定:在欧洲瑞士这列漂亮的火车正准备出发。(出示外形漂亮的列车动画图片。)

  师:春暖花开的季节,小燕子总喜欢从南方赶回北方,为春光增添色彩,可是这一年春天,小燕子却在瑞士遇到了麻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

  3、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满车厢的燕子),齐读课题、解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完美结局。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

  3、自由朗读第一段,完成练习。这是一列怎样的火车?装载着怎样的乘客?尝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课件出示练习题):

  三、品读重点词句,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1、第一段在文章开头作者运用倒叙的写作方法告诉了我们整件事情的结果,到底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学生阅读勾画,并找一生朗读)

  2、指名回答。

  A、师引导细化:这一处讲了许多原因,大家再读一读,想一想,用几个字概括燕子遇到的麻烦。

  (预设:冷、饿、累、死)

  B看到燕子遭受这么多的苦难,你在想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课件随机出示第二段的四个句子,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体验理解“骤降”。

  3、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这意外的天气变化,导致 ,也就是说,燕子失去了食物,加上长途飞行,劳累艰辛,用课文的词语来形容,是经过 ,疲劳加上天气 ,这批成千上万只的燕子 ,濒临 。你能把“濒临”换个词语来说吗?(用换词法理解词语“濒临”)

  4、成千上万只燕子遇上了即将死亡的厄运,多让人焦急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的前三句话,读出燕子的焦急、绝望。

  5、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瑞士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用“﹏﹏﹏”把这个决定画下来,读一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这个决定怎样?为什么?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读中感悟,了解人们对燕子无私的帮助。

  1、作出了这个伟大的决定后,政府、居民们、小姑娘贝蒂是怎样做的?自由读第3、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勾画出相关的词或句子,然后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2、理解政府救助

  出示重点句子

  (1)“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决定难能可贵,因为在众多国家大事中,这件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2)、“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他们

  《燕子》教案 4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 )的羽毛,一对( )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这一节描写了--、---、---、---、---

  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出示:在( )中,在( )中,燕子( )在天空里( ),唧唧地叫着,有的( ),( )飞到了( );有的( ),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纹( )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燕子》教案 5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倾听音乐,尝试感受音乐的段落,并用A--B--A的乐曲结构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提高幼儿表达表现美的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小燕子》图谱;小燕子活动教具一份,幼儿没人一份纸和笔,没人自己制作的“鸟衣”。

  3.电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猜小燕子谜语。

  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二、学习歌曲《小燕子》

  1.欣赏歌曲

  (1)引导幼儿思考:整首乐曲可以分成几段?你为什么这样分?

  (2)幼儿一起讨论对三段乐曲的感受。

  (3)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不同,并用自己的“符号”感受画下来。

  2.展示幼儿的图谱及教师的图谱共同分享,并学唱歌曲《小燕子》

  三、根据乐曲师幼共同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

  四、幼儿穿上“鸟衣”,听音乐和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这两周我进行了歌曲《小燕子》的教学,现把教学情况做一下总结。

  第一周我先进行了歌词和歌曲节拍的教学。对于智障孩子来说,歌词的.记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如果歌词记不住的话,唱歌就无从说起了。歌词很长的歌曲,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确实是有点难度的。《小燕子》这首歌,是一首经典儿歌,他歌词,旋律都很优美,我们的学生也很喜欢这首歌。因为学生以前也经常听到的这首儿歌,所以学生能唱出歌曲的一部分,第一段歌词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经过说唱歌词,跟唱,学生们基本都掌握了。但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问题出现了,他们在唱时,唱起第一句后,总是不自觉的拐到了第一段上,而且第二段的歌词经过一周的学习还是记不住,总是混淆。这可能与学生的智力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在学习了演唱歌曲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节拍的训练。训练节拍也很麻烦,有韵律、节奏感的孩子训练起来比较省事,带着学生打上几遍节拍,学生就掌握的很好。但有些学生,节奏感很差,演唱歌曲基本上是不合拍,反复训练后,效果一般,这还需要以后的教学中,坚持长期的训练。

  《燕子》教案 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6、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

  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拢、掠是边音;俊、晕是前鼻音;横是后鼻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1)学生说该怎样背?

  (2)看板书练习背诵。

  6、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还有一个()的尾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

  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

  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4)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读好最后一句话。

  5、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2)指名读,评议。

  (3)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

  (1)请学生说说怎样来背。

  (2)学生试背

  (3)齐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6、朗读有关句子。

  7、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偶而、沾、小圆晕)

  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

  相机理解偶尔并用偶尔造句。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8、朗读有关句子。

  9、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10、指导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学生质疑。

  3、理解词句:五线谱、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背诵课文。

  外形

  活泼机灵

  板书:

  燕子

  赶来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燕子》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教学中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

  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

  读书指导法启发引导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

  一、谈话引入——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引入语(边播放音乐边切换图片):在这风和日丽的季节里,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小草含青,百花争艳,田野、山川、河流处处呈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此时,可用课件放出小燕子清脆的鸣叫声及歌曲《小燕子》的旋律。)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不是小燕子在欢快地歌唱吗?让我们听着这熟悉的音乐,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去迎接为春天喝彩的小燕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燕子》

  板书课题:燕子(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春景美、燕子美的感受与欣赏

  1.描绘春景,展开联想,感受春天景色的美。

  师:下面,于让我们置身于春天广阔的田野,去课文中寻找春天的影子吧。你找到了吗?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出来。(播放课件: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师:_____同学把你找到的读出来。

  (生个别读)评价:把掌声送给这位小伙子,他用读书声为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师:德国有位大诗人名叫歌德,他告诉我们:经验丰富的人读书

  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师:谁能告诉我们春姑娘为大自然带来了哪些礼物?(提示预设:春姑娘带来了蒙蒙的细雨,轻轻吹拂的微风,

  千万条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要吗?只要大家坐姿正、用心看、仔细想,这个礼物你一定会受到的。

  教学问题预设:从“各色鲜艳的花”中你能想到春天有哪些鲜艳的花?

  问题回答预设:

  生1:金灿灿的油菜花

  生2:粉红粉红的桃花:连起来好像天边的一抹晚霞

  生3:雪白雪白的梨花

  生4:香味扑鼻的丁香花

  生5:杜鹃花、水仙花、玉兰花

  生6:颜色各异的牡丹花,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芳香扑鼻。

  教学问题预设:春姑娘把大自然打扮得这样美丽,让我们感

  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

  问题回答预设

  生: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生机勃勃、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欣欣向荣

  师:是的`,满眼的新绿加上各色鲜艳的花,光彩夺目,绚丽

  多彩。书上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一起告诉我。生:烂漫无比。板书:烂漫无比

  师:这的确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在这个季节里,人们都穿上了美丽的春装,到田野里去呼吸那浓郁的花香,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在习习的微风中放飞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风筝,多么令人向往啊!让我们用自己甜美的声音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吧!

  (生自由读,指名读。)真不简单,读书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是最宝贵的。他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春天清新的空气和甜美的花香。把掌声送给这些用心读书的孩子。老师也想像他们一样用心地读一读。好吗?

  (播放课件中的视频)老师配乐范读

  师: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陶醉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打扰大家,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段话吧。(生齐读。)

  2、展示图片,熟读成诵,认识燕子的外形美。师生活动预设:

  师:这美丽的春景不光把我们迷住了,还把一个个远方的客人也吸引来了。(引读)谁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师播放燕子的叫声。)

  生读: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师:小燕子是一身什么打扮?作者抓住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来写?

  生:抓住了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和剪刀似的尾巴来写。

  师:这句话勾勒出了燕子怎样的美?

  生:外形美。

  师:(板书:外形美)谁能把这幅燕子的图片组合在一起?大家能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吗?

  生上白板演示拼图燕子,其他孩子背诵句子

  3、播放视频,自读体会,欣赏燕子的动态美。

  师:这些外形俊俏的小燕子不仅是来观赏春景的游客,它们还是一群技艺超群的演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视频)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四人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燕子的飞行特点有哪些?勾画出有关语句,你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按要求自学,展开讨论。老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指导。)

  交流回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第三段)

  生1:我通过“掠”这个词可以体会到燕子飞得很快师:掠过,在词典中怎么解释呢?

  生2:轻轻地擦过(查字典也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方法)师:那你能用手做一下这个动作吗?大家一起来,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燕子》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二、设计理念

  这节课第三、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所以教学时,读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都让学生边读边想,燕子是怎样为春光增添生趣的。学习第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议一议燕子的动作“斜着身子”、“掠过”、“横掠”、“沾”等,领悟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活,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晕”的意思,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欣赏。第四自然段图文结合,以读代讲,在读中想象燕子与春天的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理解“五线谱”、“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的比喻意义,领悟课文“意”、“像”结合的恰当与巧妙。

  三、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教材资料PPT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燕子这一课,让我们回一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燕子的特点。

  2、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

  词语。

  (2)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第三自然段

  (1)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2)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探究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四)拓展阅读

  《春天的联想》 《荷塘》 《打翻了》

  《春水》

  (五)快乐阅读

  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写成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美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春光美

  细雨微风拂柳丝

  青草绿叶衬鲜花

  飞行美——

  轻快敏捷停歇美——春天的赞歌

  《燕子》教学反思

  3月5日下午,我们小语低段的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我顺利地上完了三年级语文上册1《燕子》这一课,下面就这一课,谈一下我的课后感想。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读句子生动、形象的描述令我和学生们赞叹不已。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贴)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贴”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演示、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课件,观察图片,再闭上眼想象,然后用换词(把“痕”换成“条”或“根”)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一课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个别过渡衔接不够流畅。

  第二自然段句子理解不够透彻。提问题过于散、碎。

  如:春天都有哪些景物聚拢在一起了?

  燕子飞行都有哪些特点?这样一问,孩子们就很容易地抓住这些特点来回答问题了。

  《燕子》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文中的长句,并初步掌握阅读长句的基本方法。能使用“添加”、“偶尔”造句。

  2、学习本课的11个新单词;理解“帅、吹、伸、炫、绽放、闪闪”这几个字。

  3、能够带着感情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段。

  4、通过对文中美好词语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和春天的美,体会春天带给人们的快乐心情和蓬勃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在单元提示中使用读长句的方法,并能正确理解长句的意思。引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复杂结构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阅读课文。

  2、词:帅,吹,伸,巧。

  第一课时

  课程目标:

  1、第一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

  2、学习本课生词,并能熟练阅读课文。能使用“添加”、“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阅读长句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导入和暴露话题。

  1、老师朗诵儿歌《春天多美》:小燕子,好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剪柳条,摇柳条。剪了一张图,春天的景色太美了。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来。你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燕子》。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

  二,初读课文的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准确读出拼音中的生词,在由生词组成的.生词下面划线,用手指在桌子上仔细写几遍你认为难写的单词。

  (2)自由阅读课文,注意重读错句,直至通读完毕。

  2、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展示生词,按名称朗读,并在课堂上朗读。

  (2)理解单词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第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真的很美。仔细阅读第一段,说出你心目中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

  2、说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话。

  3、老师:这个自然段是长句。怎样才能读懂一个长句子?我们先来看“单元学习小技巧”。

  4、读长句有哪些步骤?第一……然后……,用线画。

  5、接下来,我们将使用“单元学习技巧”中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落,然后阅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说的是燕子的哪一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和尾巴是什么样的?

  7、在句子中使用“黑、顺、帅、剪刀样”有什么作用?

  8、总结学习这个长句的方法。

  9、引导感情大声朗读这一段,总结段落意思。

  第四,进行“画与说”训练,深入了解。

  1、能不能画出郑振铎写的《燕子》?让我的一个同学读第一段,我们一起画,怎么样?但是,慢慢读。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他们的燕子?

  4、你注意到了吗?作者为什么不写眼睛和嘴巴?是疏忽吗?

  5、这就告诉我们,在描写风景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来写。

  6、大声朗读第一个自然段落。

  第五、引导使用“加”、“偶”造句。

  1、理解词义——谈“加”、“偶尔”的同义词。

  2、用名字造句。评论。

  3、练习写作造句。

  第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问题1、2、3、4和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然段落2、3、4,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阅读长句;背诵第四段。

  2、带着情感阅读全文的指南。

  教学过程:

  首先,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个词。他们在写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给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气。

  2、我们先学第二句,一起读。

  (1)这个句子很长。使用学习技巧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色眉眼”是什么意思呢?(再读一遍“黄绿眉眼”这句话,指的是柳芽)

  (3)为什么作者把柳芽比作“黄绿色的眉眼”?为什么不直接说嫩芽?

  (柳睡了一冬,蓓蕾似睁眼)

  3、学习第三句。

  (1)让我们看看第三句写的是什么?按名字读句子。

  (2)要求学生理解长句。

  (3)说出你同学的名字,告诉他们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长句的。

  老师:是什么造就了耀眼的春天?是如何形成的?其他单词的作用是什么?

  (4)什么是“公平”?

  老师:你买的东西,和你卖的东西,都叫集市——请给我们讲讲集市,然后想一想集市和春天草、树叶、花生的生长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云:“红杏枝头春喧闹。”春天,百花齐放,真的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

  (5)一起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在这样一个活泼美好的春天,我们离不开燕子。请大声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2)“添加”是什么意思?“活泼”是什么意思?

  (3)老师:学生,画家画不出春燕,诗人写不出春燕,歌手唱不出春燕。可以说,没有了燕子,春天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丽。让我们带着赞美读完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再读一遍第三段。从这一段你知道什么?

  (燕子飞,燕子飞得又快又轻)

  2、你看到了哪些陈述?再读一遍第三段的第一句。

  (板书:斜、撇、抽)

  3、师:一个“斜”字写出了燕子飞翔的特点,给人以轻快的感觉,也写出了燕子飞翔的优美姿态。“略读”这个词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到了什么?读单词所在的句子,感受它。

  5、从“好吃”这个词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6、你还能在哪里看到燕子“轻快地”飞翔?

  7、让我们大声朗读第三段,看谁读出来让人觉得燕子轻快地飞起来,姿势很美。(学生练习阅读)

  8、老师:“小晕圈圈圈荡漾开去。”慢慢读,留有想象的空间。谁来再读一遍这句话?

  老师:什么是“小光环”?你想过吗?

  师:为什么作者不说“小圆”而说“小圆晕”和“晕”是什么意思?你想过吗?

  老师:“晕”是阳光或月光透过云层反射出来的彩色圆圈。你见过日晕或月晕吗?多美的七彩光圈啊!在作者眼里,燕子的水引起的波浪就像日晕和月晕。不仅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个小圆圈也美!让我们再读一遍这句话,欣赏它的美。

  第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完第三段,我们知道燕子飞起来轻快,姿态优美。让我们读第四段,看看写了什么,谁读了,谁说了。

  2、说出它的名字。

  《燕子》教案 10

  教学要求: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名、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海上日出》。

  二、出示燕子的挂图,观察说话。

  三、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观察图画,简单口述图意。

  1、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2、观察近处在空中飞翔的燕子。

  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四、检查预习。

  默读课文,说说小燕子是什么样儿的,飞行特点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读课文。

  评点,读准字音。

  六、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特点。

  1、外形特点。

  2、透过外形,了解燕子性情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5、看图,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

  七、图文对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感受春天的气息。

  2、结合“微风吹拂着……柳丝”一句,体会春天柳树的特点。

  3、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凭借图画,发挥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关系。

  5、理解“生机”。

  6、朗读,在头脑中浮现“光彩夺目的春天”。

  7、自由读,注意句与句的联系。

  8、试背第二段。

  八、联系图画中飞行的燕子和落在电线上的燕子,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飞行的燕子,听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听读第四段,看作者怎样描写停在电线上的燕子的。

  5、“五线谱”“音符”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停着的燕子“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6、自由读第三四段,浮现画面。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读全文。

  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思考:

  每个自然段分别讲的是什么?

  三、思考、交流。

  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述燕子的?

  分别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燕子形象的活泼可爱;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燕子停歇时的静态美;为春光增色,使春光充满勃勃生机。)

  四、巩固练习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识记“俊俏”,背诵课文。

  2、自读第二自然段,背诵。

  3、自读第三自然段,背诵。

  4、自读第四自然段,背诵。

  五、字词练习。

  1、交流是如何识记生字的。

  2、练写生字词。

  3、自己尝试默写。

  六、自由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古诗三首》。

  《燕子》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汉字,会写12个字,掌握多音字“散、圈、杆”,积累“偶尔、纤细”等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3、通过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汉字,会写12个字,掌握多音字“散、圈、杆”,积累“偶尔、纤细”等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图片出示燕子。

  2、猜谜语:白衬衣,黑外套,尾巴尖尖像剪刀,从早到晚忙不停,捉来虫子喂宝宝。

  学生自由表达。预设:小燕子

  3、走进作者:

  郑振铎: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4、齐读课题《燕子》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标注自然段号。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朗读要求: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有些还比较复杂,你能够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伶、俐、掠、翼、沾、圈、漾、倦、闲、散、纤、杆、痕。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倦、杆、伶、俐、闲(多种形式识记:猜谜语、合成识记)。

  4、学习多音字:圈、散、杆。

  5、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剪刀似的尾巴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

  旷亮无比的天空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冒出来了,杨柳绿了,桃花红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看一看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预设:

  (1)朗读文章对小燕子外形的描写,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燕子。

  出示: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朗读时语调轻快,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2、朗读文章对小燕子飞行的描写。

  出示句子:

  (1)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朗读时语调轻快,读出小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

  (2)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朗读时语调轻快,读出小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

  3、朗读第5自然段,读一读燕子休憩时的情景。

  出示句子: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朗读时语调要轻松,读出燕子休憩时候的有趣。)

  4、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春日美景。

  出示句子:

  (1)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要读得优美一些,读出春日里的灿烂。)

  (2)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要读得稍快一些,读出小燕子在春日里的伶俐可爱。)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先把坐姿规范一下。请拿起你的钢笔跟老师一起写字吧!

  强调执笔姿势和坐姿规范:

  拿笔姿势:

  一抵二压三衬托,

  指实掌虚腕灵活。

  角度适宜方向正,

  笔画轻重细琢磨。

  正确坐姿:

  小小手,握一寸,

  看到书本离一尺,

  胸离桌子要一拳。

  正确姿势需牢记。

  1、出示生字“拂、聚”等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小组合作,研究书写这些生字的注意事项。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观察结构要认真,

  书写结构要正确。

  正确占格很重要,

  笔画正确不能少。

  重点指导:拂、偶、尔、聚。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六、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燕子》”,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你都记住了吗?让我们来看拼音写汉字吧。写得正确还不够哦,一定要写得端正、美观哦!

  (1)出示拼音,学生写词语。

  (2)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3)进行同音字的练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进行形近字的练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读课文内容赏析课文。

  二、赏析课文

  1、深入感受文章对小燕子的描写。

  预设:外形美飞行美休憩美

  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预设:请说说燕子的外形美

  出示句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提出问题:燕子的外形美在哪里?

  预设:漂亮可爱活泼伶俐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燕子的外形美的?

  预设:翅膀尾巴羽毛

  2、感受一下飞行中的动态美。

  出示句子: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提出问题:

  (1)飞行中的燕子是怎样的姿态呢?

  预设:斜飞

  (2)朗读文章对小燕子飞行的描写。

  预设:出示句子: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3)出示词组:波光粼粼的湖面,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预设:得意洋洋的表情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4)飞行中的小燕子是一种动态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呢?

  预设:“斜飞、横掠”等。

  知识盘点:

  动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5)出示句子: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

  知识盘点:

  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3、感受燕子休憩美。

  朗读第5自然段,读一读燕子休憩时的`情景。出示句子: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提问:

  (1)休憩中的燕子是怎样的姿态?

  (2)休憩中的小燕子是一种静态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呢?

  预设:闲散停着

  (3)知识盘点:

  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

  4、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春日美景。

  出示句子: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提出问题:

  (1)春天里的景物有哪些?都有哪些特点呢?

  预设:结合课文逐一进行分析。

  出示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2)春天图画里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呢?

  预设:抓住小燕子的特点进行分析。

  三、课堂展示

  1、你喜欢小燕子吗?如果喜欢,说一说你的理由吧。

  2、出示句子分析:

  花、草、叶,形成了春天。

  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比较一下两个句子的区别,说一说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3、出示句子说知识:

  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说一说这段的描写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预设:形容性的词语使句子生动。

  4、找出来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试着仿写一下。

  出示句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5、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注意使用形容性词语。)

  四、作业布置

  1、观察一种植物或者小动物,然后把观察到的写清楚。

  2、注意认真观察,组织好语言。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燕子》”,一起来闯关吧!

  《燕子》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燕子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

  三、 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 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同学们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出示自学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检查自学:

  1、 分段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相机用小黑板出示易读错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的方式。如圆晕 、翼尖、横掠、似的等。

  2、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自然段留给你深刻的印象?

  学生交流: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并板书:外形、飞行、休息

  3、课文主要讲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六、 讲读课文。

  第一节.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观察后学生口述。

  2、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学生读一读。

  3、指名朗读第一节。

  4、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5、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6、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起轻轻地读课文。

  7、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8、 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9、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乌黑光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10、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1、另外,这一节两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两个?(一身一对)

  12、 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1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燕子》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读文,理解词语“赶集”的含义。

  2.知道描写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

  3.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借助小燕子赞颂美好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画燕子

  指板画引背描写外形的句子。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师:如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入了春天这美丽的画卷中,自然令春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趣味盎然。那么,小燕子究竟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呢?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燕子在飞行时,也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1)添画、想象。

  随学生的回答,师在燕子之间画上细线。

  你看,这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读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2)师引读这一小节。

  师:电线像曲谱,小燕子像跳跃的音符。为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谈感受,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

  板书:伶俐可爱

  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春天的使者

  总结:

  1.全文朗读。

  读好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迁移写作。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春天。

  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

  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或想象,部分学生对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燕子》教案(通用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燕子》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燕子教案燕子教案模板05-25

燕子教案 燕子教案详案04-11

教案燕子05-21

燕子教案09-27

燕子专列教案03-29

燕子专列教案06-02

《燕子》精品教案08-21

燕子教案说明09-26

《燕子》教案示例09-02

《燕子》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燕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燕子》教案(通用13篇)

  《燕子》教案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领悟第一段,感受燕子外形的可爱。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疑惑之处做上记号。查一查:俊俏 烂漫 赶集 生趣 偶尔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掠过,以至于想写它们的时候印象又很模糊,无从下笔。燕子是春天常见的一种动物(出示燕子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振铎爷爷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且看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给我们以什么启发。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燕子的尾巴。书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在笔记本上书写4遍)。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2.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

  (2)自由朗读课文,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词,注意边音“掠”,前鼻音“晕”、“杆”、“痕”。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随机点评,并说说下列词意:俊俏 烂漫 赶集 生趣 偶尔。

  4、指导朗读下列句子:

  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6、齐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板书:外形 飞行 栖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外形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燕子的外形的?(羽毛、翅膀、尾巴)

  3.出示,观察燕子的外形图。边观察边填空:

  ( )的羽毛,( )的翅膀,( )的尾巴,这就是( )的'小燕子。

  4.教师点拨:

  (1)“一身乌黑光亮”:着重看图。

  (2)“一对俊俏轻快”:

  A、着重理解“俊俏轻快”;B、指导朗读;C、范读;D、齐读;E、代入句子读。

  (3)“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点图指出。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前半句,并引读出后半句: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6.小结:这一段从羽毛、翅膀和尾巴这三个方面写出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

  板书:活泼机灵

  7.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疑:至少燕子飞行与栖息的乐趣,我们放到下一课学习。

  四、指导书写生字:俊 拢 翼 偶

  1.观察字形,提出注意点。

  2.在习字册上描1临1。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新词。

  注意“聚”、“痕”的写法。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 燕 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齐读课题),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再次来欣赏小燕子可爱的外形。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一只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描写小燕子的句子来。

  2.组织交流: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3.紧扣中心句,学生轻声读描写“春光”的句子。

  4.比较句子:

  原文(略)

  二三月间,风吹着柳,雨下着,柳树展开叶子,草、芽、花聚拢来,形成春天。

  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种写法?你认为原文好在哪里?

  5.反复朗读体会好的词语,指导朗读。

  6.指名读,齐读。

  过渡: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生趣。(板书:增添生趣)它增添了哪些生趣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出示在空中掠过的燕子。

  (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的燕子?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这幅画面的?

  (2)哪些词语写出了小燕子给春光带来生趣?

  学生回答后板书:掠

  (3)指导朗读佳词佳句。(出示描句子,在佳词佳句的下面加注着重号)。

  (4)同桌对练读(读出精炼的词语来)。

  (5)指名读,集体读。

  3.小结:这是写在空中掠过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过渡:那湖面上飞行的燕子又是怎样写的呢?

  4.投影出示湖面上飞行的燕子。迁移学法。

  (1)小小组照上述学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自学描写湖面上飞行的燕子的内容。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读,朗读时可加上模仿的动作与姿势。

  板书:沾

  (3)指名学生读,齐读。(适当点评)

  5.小结:这两幅画面描写的是飞行的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加深理解。

  7、分角色朗读:女生读,男生默读;反之。

  8、集体看图自由背,指名背,集体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它飞呀飞呀,飞倦了,落在那横着的电线上,远远看去像什么呀?

  板书:落

  1.指名学生说。要求能讲把__比作__。结合出示“五线谱”图案。

  2.书上也是这样写的。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1)看图,重点指导朗读比喻句。

  (2)通过朗读体会画面景象。

  3.比较句子:

  出示: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根细线……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文中的“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出示难理解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1)一支什么样的歌?(赞美春天的歌)

  (2)赞美春天什么?(学生联系课文发挥想象,自由纷说)

  5.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4,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

  六、作业:

  1.根据课文填空,再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所填词语的意思。(见课后习题4)。

  2.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3 燕子

  外形 活泼机灵

  飞行 掠 沾

  栖息 落 增添生趣

  《燕子》教案 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选自郑振铎的《海燕》,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燕子活泼机灵的形态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优美姿态。正因为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的春天降临大地,才招来燕子。而燕子时而轻掠、时而戏水,时而停歇在电线杆上组成正待演奏的乐谱,都使春色更添生趣,将燕子和春天融合起来描写,燕子在春天里活动,春天借燕子而添色,两者相得益彰,让读者获得优美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并用此法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3、交给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会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

  4、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培养语感,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春天里美的意境,感悟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学习抓住特点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曲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听一听,不知这美妙的音乐是否会让你想起曾经那首动听的儿歌《小燕子》。(幻灯片播放《小燕子》的前奏,同时让学生欣赏图片)。歌声记录下了小燕子的美丽,老师用相机也记录下了春天的美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春天吧!(播放春天美景图,共两个幻灯片8张图)。同学们,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事物的特征,今天咱们就通过《燕子》(出示燕子叫声图幻灯)这篇课文来体会一下抓住时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板书:燕子)

  二、初读课文体会

  1、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

  (1)教师示范读第一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时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3)指名找同学读。

  (4)听读全文。

  师:谁能来说一说各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写小燕子的外形活泼可爱。

  第2自然段:写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第3自然段:写小燕子飞舞时轻快灵巧。

  第4自然段:写小燕子在电线上停歇时姿态优美。

  师:同学们对段意的概括非常准确。我们可以把各段的段意分别概括成四种美:外形美、春天美、飞行美、停歇美。(板书四种美) 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表现手法,去体现他心中的美。

  三、精读课文谈体会

  1、学习第一段 全体同学齐读,思考。

  2、(1)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燕子,起到什么作用?

  从“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燕子的形、色、态,使人对燕子产生出深深的喜爱之情。

  (2)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目的就是为了表现燕子的形态美,同时时句子变得更加的形象生动)

  (3)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去表现燕子的外形美呢?(生:生动准确的语言。教师板书)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写燕子时怎么没写眼睛、嘴,是作者疏忽了吗?(是作者抓住了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写的`)(板书:主要特征)

  2、学习第二段。 女生齐读,共同思考。

  (1)看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勾画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各色鲜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作者通过对几个方面的描写,最终要变现什么的美丽呢?(春天)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说它是从多角度表现法。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哪些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拟人。)

  找一找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这一段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师:用上修辞的手法去表现事物,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法。 ①“微风吹拂”的“拂”可以体会出什么?

  ②“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毛毛细雨""洒落")加上一个"细",一

  3 个"洒落"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③柔柳怎样了嫩叶?“展开了”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

  (3)教师小结:这样的情景,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

  (4)课文是讲燕子的,作者这里为什么要用一大段写春天的美?(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美引来了燕子,燕子又为春天增色。(理解生趣) 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5)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让小燕子高兴极了,你看我要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呢。(幻灯春景图)

  春天的美景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有很多文人雅客笔下的春天出神入化,谁来说说你积累到的他们赞美春天的诗句?

  3、学习第3自然段。

  ( 1)谈话:在美丽的春光里,小燕子们是如何显示他们的活力的呢?哪些

  4 语句中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灵巧?

  ( 2)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引导:a.燕子飞得快。(板书:快)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

  师板书:“斜、掠过、唧”,引导学生感受飞行时的快和优美的姿态。)“斜着身子”,“掠过”,“唧唧地叫着”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幻灯燕子斜飞) b.燕子飞得轻。(板书:轻) (引导从用剪尾或翼尖沾水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抓住“偶尔、沾、小圆晕”等词来感受) (3)这一段描写的情景让我们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白板出示:“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让学生朗读体会。)(见杜甫《水槛道心二首》)

  4、学习第4自然段。

  ( 1)谈话:小燕子们飞累了,该歇一歇了,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相关段落。 (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汇报

  重点引导学习打比方的句子。画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3)比较句子。

  白板出示: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根细线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5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从“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春天的景致美,美在早春二月的拂堤杨柳,美在春花的绚丽多姿,可是若没有燕子,那要少多少灵气,如独独只有燕子,而没有春天的布景,即使有电线杆给它谱曲,也绝奏不出如此美妙的歌。

  (5)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魔术师的赞美,来再现燕子休息时的美。

  四、回读品悟

  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都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仿照作者描写小燕子外形的写法,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3、文中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请同学们想象这会是怎样的一首歌,写出歌词。

  4、推荐阅读。(分发阅读资料《燕子》全文《海燕》)。读一读,文中的燕子给你带来什么新的印象。

  《燕子》教案 3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途经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发现这一险情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的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本文体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营造起来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学习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语。

  (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小姑娘贝蒂的心里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认识燕子遭遇的险境:恶劣气候导致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2)通过研读重点句子、课堂拓展训练让、演练法让学生感受人们关爱燕子的真挚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

  感悟恶劣气候与环境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人类给予动物的爱,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2、使用朗读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火车鸣汽笛的声音,指名说说自己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给予肯定:在欧洲瑞士这列漂亮的火车正准备出发。(出示外形漂亮的列车动画图片。)

  师:春暖花开的季节,小燕子总喜欢从南方赶回北方,为春光增添色彩,可是这一年春天,小燕子却在瑞士遇到了麻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

  3、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满车厢的燕子),齐读课题、解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完美结局。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

  3、自由朗读第一段,完成练习。这是一列怎样的火车?装载着怎样的乘客?尝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课件出示练习题):

  三、品读重点词句,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1、第一段在文章开头作者运用倒叙的写作方法告诉了我们整件事情的结果,到底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学生阅读勾画,并找一生朗读)

  2、指名回答。

  A、师引导细化:这一处讲了许多原因,大家再读一读,想一想,用几个字概括燕子遇到的麻烦。

  (预设:冷、饿、累、死)

  B看到燕子遭受这么多的苦难,你在想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课件随机出示第二段的四个句子,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体验理解“骤降”。

  3、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这意外的天气变化,导致 ,也就是说,燕子失去了食物,加上长途飞行,劳累艰辛,用课文的词语来形容,是经过 ,疲劳加上天气 ,这批成千上万只的燕子 ,濒临 。你能把“濒临”换个词语来说吗?(用换词法理解词语“濒临”)

  4、成千上万只燕子遇上了即将死亡的厄运,多让人焦急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的前三句话,读出燕子的焦急、绝望。

  5、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瑞士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用“﹏﹏﹏”把这个决定画下来,读一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这个决定怎样?为什么?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读中感悟,了解人们对燕子无私的帮助。

  1、作出了这个伟大的决定后,政府、居民们、小姑娘贝蒂是怎样做的?自由读第3、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勾画出相关的词或句子,然后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2、理解政府救助

  出示重点句子

  (1)“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决定难能可贵,因为在众多国家大事中,这件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2)、“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他们

  《燕子》教案 4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 )的羽毛,一对( )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这一节描写了--、---、---、---、---

  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出示:在( )中,在( )中,燕子( )在天空里( ),唧唧地叫着,有的( ),( )飞到了( );有的( ),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纹( )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燕子》教案 5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倾听音乐,尝试感受音乐的段落,并用A--B--A的乐曲结构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提高幼儿表达表现美的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小燕子》图谱;小燕子活动教具一份,幼儿没人一份纸和笔,没人自己制作的“鸟衣”。

  3.电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猜小燕子谜语。

  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二、学习歌曲《小燕子》

  1.欣赏歌曲

  (1)引导幼儿思考:整首乐曲可以分成几段?你为什么这样分?

  (2)幼儿一起讨论对三段乐曲的感受。

  (3)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不同,并用自己的“符号”感受画下来。

  2.展示幼儿的图谱及教师的图谱共同分享,并学唱歌曲《小燕子》

  三、根据乐曲师幼共同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

  四、幼儿穿上“鸟衣”,听音乐和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这两周我进行了歌曲《小燕子》的教学,现把教学情况做一下总结。

  第一周我先进行了歌词和歌曲节拍的教学。对于智障孩子来说,歌词的.记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如果歌词记不住的话,唱歌就无从说起了。歌词很长的歌曲,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确实是有点难度的。《小燕子》这首歌,是一首经典儿歌,他歌词,旋律都很优美,我们的学生也很喜欢这首歌。因为学生以前也经常听到的这首儿歌,所以学生能唱出歌曲的一部分,第一段歌词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经过说唱歌词,跟唱,学生们基本都掌握了。但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问题出现了,他们在唱时,唱起第一句后,总是不自觉的拐到了第一段上,而且第二段的歌词经过一周的学习还是记不住,总是混淆。这可能与学生的智力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在学习了演唱歌曲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节拍的训练。训练节拍也很麻烦,有韵律、节奏感的孩子训练起来比较省事,带着学生打上几遍节拍,学生就掌握的很好。但有些学生,节奏感很差,演唱歌曲基本上是不合拍,反复训练后,效果一般,这还需要以后的教学中,坚持长期的训练。

  《燕子》教案 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6、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

  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拢、掠是边音;俊、晕是前鼻音;横是后鼻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1)学生说该怎样背?

  (2)看板书练习背诵。

  6、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还有一个()的尾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

  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

  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4)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读好最后一句话。

  5、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2)指名读,评议。

  (3)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

  (1)请学生说说怎样来背。

  (2)学生试背

  (3)齐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6、朗读有关句子。

  7、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偶而、沾、小圆晕)

  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

  相机理解偶尔并用偶尔造句。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8、朗读有关句子。

  9、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10、指导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学生质疑。

  3、理解词句:五线谱、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背诵课文。

  外形

  活泼机灵

  板书:

  燕子

  赶来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燕子》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教学中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

  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

  读书指导法启发引导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

  一、谈话引入——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引入语(边播放音乐边切换图片):在这风和日丽的季节里,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小草含青,百花争艳,田野、山川、河流处处呈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此时,可用课件放出小燕子清脆的鸣叫声及歌曲《小燕子》的旋律。)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不是小燕子在欢快地歌唱吗?让我们听着这熟悉的音乐,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去迎接为春天喝彩的小燕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燕子》

  板书课题:燕子(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春景美、燕子美的感受与欣赏

  1.描绘春景,展开联想,感受春天景色的美。

  师:下面,于让我们置身于春天广阔的田野,去课文中寻找春天的影子吧。你找到了吗?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出来。(播放课件: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师:_____同学把你找到的读出来。

  (生个别读)评价:把掌声送给这位小伙子,他用读书声为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师:德国有位大诗人名叫歌德,他告诉我们:经验丰富的人读书

  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师:谁能告诉我们春姑娘为大自然带来了哪些礼物?(提示预设:春姑娘带来了蒙蒙的细雨,轻轻吹拂的微风,

  千万条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要吗?只要大家坐姿正、用心看、仔细想,这个礼物你一定会受到的。

  教学问题预设:从“各色鲜艳的花”中你能想到春天有哪些鲜艳的花?

  问题回答预设:

  生1:金灿灿的油菜花

  生2:粉红粉红的桃花:连起来好像天边的一抹晚霞

  生3:雪白雪白的梨花

  生4:香味扑鼻的丁香花

  生5:杜鹃花、水仙花、玉兰花

  生6:颜色各异的牡丹花,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芳香扑鼻。

  教学问题预设:春姑娘把大自然打扮得这样美丽,让我们感

  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

  问题回答预设

  生: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生机勃勃、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欣欣向荣

  师:是的`,满眼的新绿加上各色鲜艳的花,光彩夺目,绚丽

  多彩。书上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一起告诉我。生:烂漫无比。板书:烂漫无比

  师:这的确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在这个季节里,人们都穿上了美丽的春装,到田野里去呼吸那浓郁的花香,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在习习的微风中放飞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风筝,多么令人向往啊!让我们用自己甜美的声音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吧!

  (生自由读,指名读。)真不简单,读书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是最宝贵的。他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春天清新的空气和甜美的花香。把掌声送给这些用心读书的孩子。老师也想像他们一样用心地读一读。好吗?

  (播放课件中的视频)老师配乐范读

  师: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陶醉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打扰大家,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段话吧。(生齐读。)

  2、展示图片,熟读成诵,认识燕子的外形美。师生活动预设:

  师:这美丽的春景不光把我们迷住了,还把一个个远方的客人也吸引来了。(引读)谁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师播放燕子的叫声。)

  生读: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师:小燕子是一身什么打扮?作者抓住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来写?

  生:抓住了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和剪刀似的尾巴来写。

  师:这句话勾勒出了燕子怎样的美?

  生:外形美。

  师:(板书:外形美)谁能把这幅燕子的图片组合在一起?大家能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吗?

  生上白板演示拼图燕子,其他孩子背诵句子

  3、播放视频,自读体会,欣赏燕子的动态美。

  师:这些外形俊俏的小燕子不仅是来观赏春景的游客,它们还是一群技艺超群的演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视频)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四人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燕子的飞行特点有哪些?勾画出有关语句,你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按要求自学,展开讨论。老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指导。)

  交流回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第三段)

  生1:我通过“掠”这个词可以体会到燕子飞得很快师:掠过,在词典中怎么解释呢?

  生2:轻轻地擦过(查字典也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方法)师:那你能用手做一下这个动作吗?大家一起来,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燕子》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二、设计理念

  这节课第三、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所以教学时,读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都让学生边读边想,燕子是怎样为春光增添生趣的。学习第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议一议燕子的动作“斜着身子”、“掠过”、“横掠”、“沾”等,领悟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活,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晕”的意思,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欣赏。第四自然段图文结合,以读代讲,在读中想象燕子与春天的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理解“五线谱”、“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的比喻意义,领悟课文“意”、“像”结合的恰当与巧妙。

  三、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教材资料PPT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燕子这一课,让我们回一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燕子的特点。

  2、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

  词语。

  (2)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第三自然段

  (1)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2)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探究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四)拓展阅读

  《春天的联想》 《荷塘》 《打翻了》

  《春水》

  (五)快乐阅读

  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写成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美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春光美

  细雨微风拂柳丝

  青草绿叶衬鲜花

  飞行美——

  轻快敏捷停歇美——春天的赞歌

  《燕子》教学反思

  3月5日下午,我们小语低段的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我顺利地上完了三年级语文上册1《燕子》这一课,下面就这一课,谈一下我的课后感想。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读句子生动、形象的描述令我和学生们赞叹不已。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贴)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贴”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演示、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课件,观察图片,再闭上眼想象,然后用换词(把“痕”换成“条”或“根”)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一课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个别过渡衔接不够流畅。

  第二自然段句子理解不够透彻。提问题过于散、碎。

  如:春天都有哪些景物聚拢在一起了?

  燕子飞行都有哪些特点?这样一问,孩子们就很容易地抓住这些特点来回答问题了。

  《燕子》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文中的长句,并初步掌握阅读长句的基本方法。能使用“添加”、“偶尔”造句。

  2、学习本课的11个新单词;理解“帅、吹、伸、炫、绽放、闪闪”这几个字。

  3、能够带着感情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段。

  4、通过对文中美好词语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和春天的美,体会春天带给人们的快乐心情和蓬勃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在单元提示中使用读长句的方法,并能正确理解长句的意思。引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复杂结构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阅读课文。

  2、词:帅,吹,伸,巧。

  第一课时

  课程目标:

  1、第一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

  2、学习本课生词,并能熟练阅读课文。能使用“添加”、“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阅读长句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导入和暴露话题。

  1、老师朗诵儿歌《春天多美》:小燕子,好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剪柳条,摇柳条。剪了一张图,春天的景色太美了。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来。你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燕子》。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

  二,初读课文的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准确读出拼音中的生词,在由生词组成的.生词下面划线,用手指在桌子上仔细写几遍你认为难写的单词。

  (2)自由阅读课文,注意重读错句,直至通读完毕。

  2、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展示生词,按名称朗读,并在课堂上朗读。

  (2)理解单词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第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真的很美。仔细阅读第一段,说出你心目中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

  2、说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话。

  3、老师:这个自然段是长句。怎样才能读懂一个长句子?我们先来看“单元学习小技巧”。

  4、读长句有哪些步骤?第一……然后……,用线画。

  5、接下来,我们将使用“单元学习技巧”中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落,然后阅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说的是燕子的哪一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和尾巴是什么样的?

  7、在句子中使用“黑、顺、帅、剪刀样”有什么作用?

  8、总结学习这个长句的方法。

  9、引导感情大声朗读这一段,总结段落意思。

  第四,进行“画与说”训练,深入了解。

  1、能不能画出郑振铎写的《燕子》?让我的一个同学读第一段,我们一起画,怎么样?但是,慢慢读。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他们的燕子?

  4、你注意到了吗?作者为什么不写眼睛和嘴巴?是疏忽吗?

  5、这就告诉我们,在描写风景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来写。

  6、大声朗读第一个自然段落。

  第五、引导使用“加”、“偶”造句。

  1、理解词义——谈“加”、“偶尔”的同义词。

  2、用名字造句。评论。

  3、练习写作造句。

  第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问题1、2、3、4和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然段落2、3、4,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阅读长句;背诵第四段。

  2、带着情感阅读全文的指南。

  教学过程:

  首先,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个词。他们在写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给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气。

  2、我们先学第二句,一起读。

  (1)这个句子很长。使用学习技巧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色眉眼”是什么意思呢?(再读一遍“黄绿眉眼”这句话,指的是柳芽)

  (3)为什么作者把柳芽比作“黄绿色的眉眼”?为什么不直接说嫩芽?

  (柳睡了一冬,蓓蕾似睁眼)

  3、学习第三句。

  (1)让我们看看第三句写的是什么?按名字读句子。

  (2)要求学生理解长句。

  (3)说出你同学的名字,告诉他们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长句的。

  老师:是什么造就了耀眼的春天?是如何形成的?其他单词的作用是什么?

  (4)什么是“公平”?

  老师:你买的东西,和你卖的东西,都叫集市——请给我们讲讲集市,然后想一想集市和春天草、树叶、花生的生长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云:“红杏枝头春喧闹。”春天,百花齐放,真的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

  (5)一起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在这样一个活泼美好的春天,我们离不开燕子。请大声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2)“添加”是什么意思?“活泼”是什么意思?

  (3)老师:学生,画家画不出春燕,诗人写不出春燕,歌手唱不出春燕。可以说,没有了燕子,春天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丽。让我们带着赞美读完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再读一遍第三段。从这一段你知道什么?

  (燕子飞,燕子飞得又快又轻)

  2、你看到了哪些陈述?再读一遍第三段的第一句。

  (板书:斜、撇、抽)

  3、师:一个“斜”字写出了燕子飞翔的特点,给人以轻快的感觉,也写出了燕子飞翔的优美姿态。“略读”这个词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到了什么?读单词所在的句子,感受它。

  5、从“好吃”这个词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6、你还能在哪里看到燕子“轻快地”飞翔?

  7、让我们大声朗读第三段,看谁读出来让人觉得燕子轻快地飞起来,姿势很美。(学生练习阅读)

  8、老师:“小晕圈圈圈荡漾开去。”慢慢读,留有想象的空间。谁来再读一遍这句话?

  老师:什么是“小光环”?你想过吗?

  师:为什么作者不说“小圆”而说“小圆晕”和“晕”是什么意思?你想过吗?

  老师:“晕”是阳光或月光透过云层反射出来的彩色圆圈。你见过日晕或月晕吗?多美的七彩光圈啊!在作者眼里,燕子的水引起的波浪就像日晕和月晕。不仅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个小圆圈也美!让我们再读一遍这句话,欣赏它的美。

  第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完第三段,我们知道燕子飞起来轻快,姿态优美。让我们读第四段,看看写了什么,谁读了,谁说了。

  2、说出它的名字。

  《燕子》教案 10

  教学要求: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名、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海上日出》。

  二、出示燕子的挂图,观察说话。

  三、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观察图画,简单口述图意。

  1、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2、观察近处在空中飞翔的燕子。

  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四、检查预习。

  默读课文,说说小燕子是什么样儿的,飞行特点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读课文。

  评点,读准字音。

  六、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特点。

  1、外形特点。

  2、透过外形,了解燕子性情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5、看图,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

  七、图文对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感受春天的气息。

  2、结合“微风吹拂着……柳丝”一句,体会春天柳树的特点。

  3、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凭借图画,发挥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关系。

  5、理解“生机”。

  6、朗读,在头脑中浮现“光彩夺目的春天”。

  7、自由读,注意句与句的联系。

  8、试背第二段。

  八、联系图画中飞行的燕子和落在电线上的燕子,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飞行的燕子,听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听读第四段,看作者怎样描写停在电线上的燕子的。

  5、“五线谱”“音符”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停着的燕子“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6、自由读第三四段,浮现画面。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读全文。

  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思考:

  每个自然段分别讲的是什么?

  三、思考、交流。

  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述燕子的?

  分别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燕子形象的活泼可爱;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燕子停歇时的静态美;为春光增色,使春光充满勃勃生机。)

  四、巩固练习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识记“俊俏”,背诵课文。

  2、自读第二自然段,背诵。

  3、自读第三自然段,背诵。

  4、自读第四自然段,背诵。

  五、字词练习。

  1、交流是如何识记生字的。

  2、练写生字词。

  3、自己尝试默写。

  六、自由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古诗三首》。

  《燕子》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汉字,会写12个字,掌握多音字“散、圈、杆”,积累“偶尔、纤细”等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3、通过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汉字,会写12个字,掌握多音字“散、圈、杆”,积累“偶尔、纤细”等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图片出示燕子。

  2、猜谜语:白衬衣,黑外套,尾巴尖尖像剪刀,从早到晚忙不停,捉来虫子喂宝宝。

  学生自由表达。预设:小燕子

  3、走进作者:

  郑振铎: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4、齐读课题《燕子》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标注自然段号。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朗读要求: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有些还比较复杂,你能够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伶、俐、掠、翼、沾、圈、漾、倦、闲、散、纤、杆、痕。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倦、杆、伶、俐、闲(多种形式识记:猜谜语、合成识记)。

  4、学习多音字:圈、散、杆。

  5、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剪刀似的尾巴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

  旷亮无比的天空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冒出来了,杨柳绿了,桃花红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看一看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预设:

  (1)朗读文章对小燕子外形的描写,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燕子。

  出示: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朗读时语调轻快,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2、朗读文章对小燕子飞行的描写。

  出示句子:

  (1)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朗读时语调轻快,读出小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

  (2)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朗读时语调轻快,读出小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

  3、朗读第5自然段,读一读燕子休憩时的情景。

  出示句子: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朗读时语调要轻松,读出燕子休憩时候的有趣。)

  4、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春日美景。

  出示句子:

  (1)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要读得优美一些,读出春日里的灿烂。)

  (2)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要读得稍快一些,读出小燕子在春日里的伶俐可爱。)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先把坐姿规范一下。请拿起你的钢笔跟老师一起写字吧!

  强调执笔姿势和坐姿规范:

  拿笔姿势:

  一抵二压三衬托,

  指实掌虚腕灵活。

  角度适宜方向正,

  笔画轻重细琢磨。

  正确坐姿:

  小小手,握一寸,

  看到书本离一尺,

  胸离桌子要一拳。

  正确姿势需牢记。

  1、出示生字“拂、聚”等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小组合作,研究书写这些生字的注意事项。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观察结构要认真,

  书写结构要正确。

  正确占格很重要,

  笔画正确不能少。

  重点指导:拂、偶、尔、聚。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六、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燕子》”,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你都记住了吗?让我们来看拼音写汉字吧。写得正确还不够哦,一定要写得端正、美观哦!

  (1)出示拼音,学生写词语。

  (2)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3)进行同音字的练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进行形近字的练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读课文内容赏析课文。

  二、赏析课文

  1、深入感受文章对小燕子的描写。

  预设:外形美飞行美休憩美

  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预设:请说说燕子的外形美

  出示句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提出问题:燕子的外形美在哪里?

  预设:漂亮可爱活泼伶俐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燕子的外形美的?

  预设:翅膀尾巴羽毛

  2、感受一下飞行中的动态美。

  出示句子: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提出问题:

  (1)飞行中的燕子是怎样的姿态呢?

  预设:斜飞

  (2)朗读文章对小燕子飞行的描写。

  预设:出示句子: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3)出示词组:波光粼粼的湖面,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预设:得意洋洋的表情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4)飞行中的小燕子是一种动态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呢?

  预设:“斜飞、横掠”等。

  知识盘点:

  动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5)出示句子: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

  知识盘点:

  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3、感受燕子休憩美。

  朗读第5自然段,读一读燕子休憩时的`情景。出示句子: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提问:

  (1)休憩中的燕子是怎样的姿态?

  (2)休憩中的小燕子是一种静态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呢?

  预设:闲散停着

  (3)知识盘点:

  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

  4、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春日美景。

  出示句子: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提出问题:

  (1)春天里的景物有哪些?都有哪些特点呢?

  预设:结合课文逐一进行分析。

  出示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2)春天图画里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呢?

  预设:抓住小燕子的特点进行分析。

  三、课堂展示

  1、你喜欢小燕子吗?如果喜欢,说一说你的理由吧。

  2、出示句子分析:

  花、草、叶,形成了春天。

  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比较一下两个句子的区别,说一说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3、出示句子说知识:

  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说一说这段的描写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预设:形容性的词语使句子生动。

  4、找出来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试着仿写一下。

  出示句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5、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注意使用形容性词语。)

  四、作业布置

  1、观察一种植物或者小动物,然后把观察到的写清楚。

  2、注意认真观察,组织好语言。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燕子》”,一起来闯关吧!

  《燕子》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燕子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

  三、 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 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同学们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出示自学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检查自学:

  1、 分段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相机用小黑板出示易读错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的方式。如圆晕 、翼尖、横掠、似的等。

  2、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自然段留给你深刻的印象?

  学生交流: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并板书:外形、飞行、休息

  3、课文主要讲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六、 讲读课文。

  第一节.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观察后学生口述。

  2、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学生读一读。

  3、指名朗读第一节。

  4、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5、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6、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起轻轻地读课文。

  7、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8、 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9、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乌黑光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10、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1、另外,这一节两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两个?(一身一对)

  12、 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1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燕子》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读文,理解词语“赶集”的含义。

  2.知道描写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

  3.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借助小燕子赞颂美好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画燕子

  指板画引背描写外形的句子。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师:如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入了春天这美丽的画卷中,自然令春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趣味盎然。那么,小燕子究竟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呢?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燕子在飞行时,也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1)添画、想象。

  随学生的回答,师在燕子之间画上细线。

  你看,这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读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2)师引读这一小节。

  师:电线像曲谱,小燕子像跳跃的音符。为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谈感受,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

  板书:伶俐可爱

  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春天的使者

  总结:

  1.全文朗读。

  读好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迁移写作。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春天。

  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

  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或想象,部分学生对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