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时间:2024-08-14 23:15:08 教案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通用1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通用19篇)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

  2、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3、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4、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5、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

  2、了解发生在社区里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1、采访自己所在社区的一位劳动者,观察、了解他的工作,并拍下他的照片。

  2、搜集辩论资料。

  3、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专访和调查,完成调查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

  2、认识社区干部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3、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社区早晨的资料,教师导语:社区的一天开始了……待学生看完,老师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想说什么呀?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社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老人们在晨练,大人们去上班,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去学。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社区就是我们的大“家”。这儿居住着许多人,还有很多人在为社工作,他们都是——可爱的社区人(揭示课题)。

  二、认识干部,了解职责

  1、在我们的社区里,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有许多人在默默为社区工作他们辛勤地劳动着……

  2、猜一猜:出示照片《忙碌的身影》,他们是社区什么干部呢?结合照片播放录音绍,并出示文字。

  3、观看录像《采访社区干部》,教师提问:我们的社区里,除了这些干部,你知道有哪些干部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社区需要这么多社区干部啊!

  三、故事交流,感受情怀

  1、故事屋: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学生自由读。

  2、全班交流: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我们生活的社区也有很多许多这样的好干部,请你也来夸一夸!

  4、教师小结。

  四、组织辩论,深化认识

  1、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工作。当前,我们小学生午间和下午放学后家里常常没人照看,都是由学校来承担的,那么,这些管理工作是否也可以由社区来承担呢?(出示辩题)

  2、组织学生按观点分成两队。两队围绕自己的观点自由讨论,组织相关材料。两队各派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以为自己一方补充,并阐述理由。

  3、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社区里民警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

  一、感受辛勤,学会尊重

  1、社区里,除了社区干部,还有许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社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播放社区清洁工工作的视频)。

  2、请学生说说感受。

  3、前段时间,同学们采访了不少社区劳动者,请你来介绍一下他每天要做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并谈谈你的感受。

  4、小组讨论:在社区里,有了这些社区劳动者,给我们的社区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呢?

  5、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尊重社区劳动者的劳动呢?学生自由说。

  6、记一记,让我们记住这些普通的社区劳动者吧!出示“领奖台”,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在《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声中)

  二、模拟社区,激发情感

  1、教师先让同学自由组合,扮演社区普通劳动者,在班级这个模拟社区里为大家服务,让其余学生去体验他们的服务,感受他们的辛勤劳动。

  2、学生小记者适时对参加扮演社区普通劳动者的同学进行采访,让他们说说当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感受。

  三、采访体验,保护环境

  1、咨询环境保护专家(或上网查找资料):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2、请你来说说,你从社区主任那里了解到他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所在社区内的垃圾分类回收?

  3、请你来谈谈你所在社区的垃圾处理现状。

  4、说一说,你对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建议?

  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呢!

  四、课后延伸,提高认识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展开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班队活动,并组织对外宣传活动。

  附板书:

  2、可爱的社区人

  治保调节委员

  环境卫生委员

  社区成员社会保障委员

  计划生育委员

  文化教育委员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发展变化、校风校训等。

  2、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着为学校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校园新貌。

  2、师:看了片子,你想说点什么,问点什么?家乡的学校以前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二、交流见闻

  师:这么大,这么美的学校以前是什么样的呢?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前同学们分组开展了“家乡学校变化大”的调查活动,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吧。同学们,你们调查了哪些学校?

  学生回答,教师贴彩纸。

  1、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视。

  2、小组推选几个代表上台介绍交流的情况,展示新旧照片、过去与现在的师生人数、教学设施等资料,然后贴在彩纸上。

  3、师: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感受到家乡学校的变化:规模变得更大、环境变得更美、设施更富有现代化的气息。其实,家乡学校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学校过去和现在的不同面貌上,它的`家族里还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呢!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看看都有哪些类型的学校出现呢?

  三、解决疑问、激发情感、指导行动

  1、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问道,家乡的学校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课前,同学们当了小记者,采访了老师、领导以及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就请同学们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家乡的学校越变越美丽,是因为全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同学们,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为了学校的明天更美好,你有什么样的设想和建议呢?你能为学校做点什么呢?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当“小小设计师”。

  (1)小组讨论讨论。

  (2)全班交流各组的设想和建议?

  (3)采访学校的校长,请他谈谈感受,发表看法。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3

  主题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学校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2、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重点:

  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

  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彩笔、铅笔、纸、相机、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活动课时:

  2课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学校,喜欢学校;

  2、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3、学习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问题。

  活动重点:

  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彩笔、铅笔、纸、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学校的哪些情况呢?

  2、师:刚才我们和自己的学校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在参观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合作完成。

  3、“我的发现”汇报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2)、高年级的同学挑战小朋友,让小朋友回答问题。

  4、设计展示

  (1)、让学生自己将作品贴在“我的展示台”上

  (2)、学生互相观看交流,并评议。

  5、活动延伸:

  (1)、将学生各种形式的汇报展示出来,办一个墙报或编成一个册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封面、装订等。(2)、开展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的画展、作品展等。(3)、与美工课、语文课以及其它班级活动结合进行。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

  2、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3、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重点:

  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教学难点:

  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电视栏目片头)。

  师:平时你们都喜欢看哪些栏目?为什么?

  二、看电视的风波

  师:我有一个小侄子,他也跟你们一样,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蓝猫淘气3000问》,可爸爸不让看,怕影响学习,只有周末才让看。他因此很苦恼,你能帮他想办法吗?

  师:你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一定转告他。

  师:你们也有类似的苦恼吗?

  生1:爸爸怕我眼睛近视,不让我看。

  生2:奶奶叫我离电视三尺远。

  生3:他说得不对,应该是三米远。

  师:对,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注童保护眼睛,不要离电视太近,也不要看得太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了解一下大人对我们看电视有哪些不同的意见。

  (师生共同看课本,教师在大屏幕上指导)

  师:看了他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人的哪些意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板书:控制时间、内容健康、合理安排时间)

  师:看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好处?

  师:你看电视时和家长争执过吗?怎么解决的?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能针对看电视的话题去询问哪些问题?

  师:我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好多问题要问,请你们帮他问一问。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采访活动

  采访要求:3--5人自由组合,从电视内容、看电视时间和怎样合理安排三个方面选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注意填写好采访时间、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

  汇报采访结果:

  第1组:我们采访的是看电视的时间要求,结论是40分钟以内。

  第2组:我们采访的是电视内容的选择,知道了只看适合小朋友看的一些栏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动画,也不看方言剧,因为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影响。

  第3组:我们采访的`是允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话题,答案是支持、限制。

  第4组:我们采访的是合理安排时间的话题,答案是在课余时间看。

  四、拟订协议

  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生活还真离不开!如果你们和家人有什么争执,可以拟一份协议。(多媒体展示一份阅读课外书的协议样本,学生草拟。)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拟订的协议。老师随机抽取典型的协议,师生共同评析。

  展示协议:

  (1)甲方与乙方看电视的时间规定;

  (2)甲方和乙方看电视时把一个节目看完才能换;

  (3)甲方可选择哪几天晚上看电视;

  (4)电视内容必须对自己有益;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拟订的协议真不错,希望你们回家以后同父母共同协商后再履行。除了看电视以外,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

  生:网络、广播、报刊、杂志……

  师:说得好!那你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1: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因为网络里有暴力等不好的内容。

  生2:要控制时间,注意用眼卫生。

  生3:要合理安排时间,课余再去阅读。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们知道了要尊重父母,学会了选择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师:祝你们健康快乐成长!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_。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国宝)

  (设计意图:意识到祖国文化遗产之多,从而进一步产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探究兴趣和向往。)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平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板书:长城智慧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大足石刻)

  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触?古遗迹的毁坏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患意识。)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及判断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和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人。

  “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身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同学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同学:“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同学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依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存—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需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干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阅读课文。

  教师引导同学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身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局部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

  教师引导同学讨沦: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身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身的家长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5.总结。

  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准备:

  1、《少先队队章》

  2、多媒体

  3、直尺列表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怎样选干部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红旗飘飘下成长的少年,在学校的阳光下,我们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组织。我们的小队,中队每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离不开队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那么,少先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话题——怎样选干部。

  二、探究学习

  1、多媒体出示插图,指导观察。

  2、学生自学交流。

  3、师小结:选举的一般程序:

  个人自荐——队员推荐——队员无记名投票——兼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

  4、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师自己指定?

  出示队章的有关内容,看看少先队章是怎样规定的?

  5、我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讨论: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1)结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把你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写在黑板上。

  选干部的标准 对的打√,错的打Х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体会人们再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人们再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用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讲灾难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学生看图,看看人们在灾难面前是如何做的?

  2、再仔细读书,看看还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发生?

  3、过渡:像这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场面,这种先人后己,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情景还有很多。看到这些场景,听到这些故事,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想,请同学们在空白处填写出来。

  二、学生主动探索

  1、在灾难面前,灾区人民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国家和社会给予灾区什么样的帮助?

  2、指导学生看图。

  3、我们能为灾区的人民做点什么吗?

  三、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看图,灾后,在各方人们的努力下,灾区变成了什么模样?

  2、学生汇报。

  3、揭示主题:这就教灾害无情人有情

  四、举办“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图片、照片展。

  五、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并和他们交上“手拉手”的好朋友。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

  能力:能主动观察社会现象,了解并思考交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知识: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知道汽车的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和节能的基础上。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交通问题对自身的影响这方面的认识有一定基础,如交通安全,对于交通问题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考虑得不多,需要一定的素材,他们才能有所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交通问题在交通高度发达的地区显现更明显,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交通处于发展期,对交通带来的问题不会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们仅仅关注交通给自己带来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四年级小学生受生活经验所限,对交通标志、标线认识不多,接受交通规则教育比较少,因此还没有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更意识不到交通中潜在的危险。另外对于交通在其他方面的问题直接经验比较少,容易造成认识不深刻。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看交通”,侧重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通过“从汽车污染看交通问题”,重点了解汽车污染的严重性,知道汽车的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和节能的基础上,感受交通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了解磁悬浮列车等现代交通技术知识,引导学生立志于创造更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常有的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规则。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标志、标线及相关规定;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问题,如交通安全、能源、交通堵塞等,重点搜集有关汽车污染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交通警示线”“关注交通问题”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交通问题

  1.[播放视频:城市交通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及课前调查的身边的交通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交通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板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2.[播放视频:道路交通设施]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课前你了解到的交通设施有哪些?这些交通设施起什么作用?生活中如何规避交通事故对自己的伤害?并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板书:交通问题)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交通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交通事故,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学习,增强自护能力,进行警示教育。

  活动二“从汽车污染说起”

  1.[播放课件:汽车尾气、噪声的危害及能源危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汽车污染是交通的一大问题,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图片:无车日]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无车日有什么意义?人们能解决汽车污染问题吗?

  设计意图:知道汽车污染的危害,认识到人们正在不断寻求着解决汽车污染的方法,并为此努力着、实践着。

  活动三思考:磁悬浮列车

  [播放视频:磁悬浮列车]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感受,帮助学生了解发展绿色交通,关键在于发展交通之利,减少交通之弊。(板书:发展绿色交通)

  :综合治理汽车尾气污染,采用先进的排放限值,加速淘汰老旧破车,实现新型能源交通工具;加强地铁和轻轨等绿色交通的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抑制汽车过猛增长……人们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正在不懈地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会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交通的未来在于我们的努力与创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交通工具发展的状况,将来能有志于创造出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0

  教材分析:

  《美丽的生命》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编写思路是从“欣赏”生命、“感知”生命的美丽入手,唤起心中对生命个体的爱与尊重,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本课的设计主旨是通过呈现大自然各种生命共生共存的美丽图画,让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命,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命,感受身边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带来的美丽,领悟“世界因生命而美丽”,引发学生对生灵万物的情感,为本单元后两篇课文做铺垫。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在家受到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甚至以摧残其他生命体特别是身边的花草树木等为荣,这种现象说到底是道德的缺失,而这种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对生命教育的轻视。因此,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其生命需求,感受生命的丰富与意义,让他们在交流中受到触动并给予其生命的关爱与尊重,使“关爱”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设计思路:

  本课从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谈起,丰富多彩的生命使世界变得生动、精彩,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值得珍爱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主动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感受到生命为世界带来的生机、活力;从而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以达到教学的高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最后将“热爱生命”的意识从小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

  3、行为与习惯目标:懂得关爱、善待身边的动植物,学会和它们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善待动植物。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每一个生命。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在这广阔的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星球,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其中的一颗,你知道地球与其他星球有什么不同吗?(生答:地球是有生命的。)师边播放图片边讲述生命起源的传说?提问:你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吗?

  板书:美丽的生命

  二、探究新知

  1、欣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欣赏有关大自然的生命视频)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早在30亿年前,地球上就有了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现在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共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和40多万种植物呢。地球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有生命的地方。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才如此多彩。

  提问:

  ①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在这幅图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

  ③通过欣赏,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师:小草在风中飞舞,鲜花在竞相开放,小鸟在树林里歌唱,松鼠在枝头跳跃,鱼儿在水中玩耍,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它生生不息,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五彩斑斓,正是由于它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世界才因此而变得美丽。

  2、交流:我看到的生命

  (1)、通过学习,大家想一想在你们身边,你知道的生命还有哪些?说说它,并上一幅画。

  (2)、说到这里你是怎么对待身边的生命的呢?

  (3)、请在记录卡上把你的做法写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师:大家说的很好,任何一个生命都需要人们的呵护和关照才能健康的成长,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3、体验:没有生命气息的世界

  (1)师:如果当这些生命都不存在了,我们的生活会变的怎样?整个世界又会怎样?播放凄凉的音乐,让学生想像在没有生命的世界里将会看到什么?(生答)

  (2)观看无生命的图片(课件出示《干涸的土地》),提问: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感受师小结)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只有黄沙、只有恐惧、只有荒凉而毫无生命气息的世界。回想刚才那个美丽的世界,看看现在这个世界,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学生探究交流)

  (3)师:通过大家的探究交流,我们发现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的如此生动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我们应珍爱我们的世界。

  三、拓展提升

  回忆校园、田地、村庄、小河里都有哪些生命,并完成下面表格

  有声生命无声生命

  会飞的生命

  会游泳的生命

  爬行的生命

  四、小结

  整个世界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大自然的生机就是生命的体现,生命没有了,世界也就没有了!下面,就让我们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节课内容。(配乐朗诵)

  生命如此美丽,

  她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

  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

  让我们

  珍爱自己的生命,

  也珍爱一切生命!

  五、板书设计

  美丽的生命

  生命如此美丽

  她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六、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渠道之一,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起着奠基作用。

  我认为生命的原则不应当仅仅适用于人类,而应当适用一切生命。人类应当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一切的所有的生命。我还认为道德教育应以珍爱生命为出发点,教育我们的学生对所有的生命应保持最基本的善意,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避免伤害生命并救助生命;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当教育学生以向珍爱自己生命那样对待一切生命,让学生在体验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同时体验到所有的生命的存在。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为了“激活”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的生命意识,提前一周我让学生在校园里、在家里以及社会上寻找有生命的动植物,让他们认识到动物、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生命。他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课上我让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命。并每生画一幅有关生命的想像画,在班上介绍自己的画,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

  整节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了生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我们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

  不足之处:

  1、课后没有及时和学生进行反思。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结束时,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让反思成为下一次课取得成功,进步的前奏。

  2、课堂内学生动的还不够。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1

  一、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三、活动准备

  写有活动内容的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开展“我来做一回…..”的社会体验活动

  1布置任务。

  2根据所抽的`任务结组。

  3小组讨论:在公共场合开展体验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4分小组课开展体验活动。

  (二)活动汇报

  1分组汇报内容和形式。

  2班级汇报,全班评价。

  3评选“文明使者”。

  (三)举办“文明使者”的经验墙报。

  1.总结“文明使者”的经验。

  2.选取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品刊登出来,并组织学生学习,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交通方式的不断更新,体会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能力:调查了解本地区的交通方式,能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使用本地区交通运输设施。

  知识:通过调查,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及其特点,了解本地区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自我发展相对比较独立,相比城市孩子显得更懂事更自立一些,他们很多都开始独立面对现实生活的具体任务,包括很多家务劳动,家庭副业生产等。在进行这些劳动与活动中,他们都会具体接触到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如公路、水运等,感受到这些交通方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他们也对现代生活中出现的更多新的交通方式充满好奇与向往,期待能使用这些交通方式,开阔视野,接触外面的世界,不断改善现实生活。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交通方式多跟他们生活地区实际交通状况有关,比如骡马运输、公路运输、船只运输等。那些生活在铁路边的学生,能感受到铁路运输的快捷高效。尽管他们出远门的机会不多,缺乏乘坐火车、轮船、飞机、城市地铁等一些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体验,但通过电视、络等大众媒体,农村学生多少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感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更新,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运输设施。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就要从活动中入手。通过观看“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通过了解这些交通设施的用途与不同特点,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通过了解“交通运输的集散地”,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交通方式不断为人们的生活着方便。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感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更新、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运输设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调查表,火车站、码头、飞机场结构示意图及各种功能示意牌。

  学生准备: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设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交通运输的集散地”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1.[播放视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哪些运输方式?在这些交通工具中,同学们熟悉哪些交通工具?我们这里有没有具有本地特色的交通运输方式?(板书: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2.[播放课件:管道运输]、[播放视频: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和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交通运输十分发达,除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外,还有管道运输。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各种地形限制,因此,在一些地区,传统的运输方式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设计意图: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并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传统的运输方式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动二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播放动画:该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

  根据情境让学生按照上述表格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一下,看看合理的选择有哪些,重点说明思考过程。

  汽车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适合运输量不大的短距离运输;火车运量大,适合较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船舶的运量也很大,运费便宜,但速度较慢,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飞机的运输速度最快,但运量小,运费高,适合较长距离的客运以及贵重、鲜活品的运输。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根据这四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所需运输货物的特点,以及发送、接收货物的地点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

  2.[播放动画:如何选择交通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两个人在选择交通方式时考虑了哪些因素?使学生感受到正因为有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人们才可以从不堵车、时间灵活、便宜、省时这些方面进行选择,考虑自己的出行方式。

  3.[出示图片:春运图文数据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和比较,你从图表中发现了什么?帮助学生发现共同的规律,了解目前人们最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

  设计意图:知道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提高学生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 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1.[出示图片:火车站设施]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火车站的作用以及它的主要设施有哪些?使学生知道交通运输不仅需要有交通线路,还需要有交通站点,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港口……它们连接着不同的交通运输线,集散着旅客和货物。

  2.[播放视频: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你还知道哪些交通设施?它们能给我们哪些服务呢?(板书: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3.模拟活动:学生分别扮演某一交通运输站点中的不同服务设施中的角色,开展模拟活动。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站点内各种设施和工作人员是如何为人们服务的。在活动中不但学会一些乘车、坐船、乘机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们工作的艰辛,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们。

  设计意图:了解火车站所起的作用以及它的主要设施,并感受这些设施是怎样为人们方便的。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激发同学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

  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和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绚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

  2、说一说自身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同学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的家乡是滨海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身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身的家乡吗?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身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身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5、补充资料,深化感知。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身收集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身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那就让电脑做我们的导游,一块儿去欣赏我们家乡的优美风光吧。

  (1)滨海公园风景如画;

  (2)县政府办公中心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协助同学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安排小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了解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吗?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二、教学互动一

  1.阅读课本67页杨柳青小学六(2)班同学对全球和我国自然资源的整体状况进行的调查。

  对照插图,说说你认为矿石、风力、土地这些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2.将小调查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互相交流。

  3.展开想象:假如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继续加剧,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4.阅读《节水新概念》。

  以“加入世界没有了水”为主题,展开讨论。

  有人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组朗读课文69页“自然资源紧急求救”中森林资源告急、矿产资源告急的段落。

  自身仿写“土地资源告急”。

  三、教学互动二

  1.阅读《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

  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是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71页许强、黄春雨、任丽的话。

  你想说什么?请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下来。

  3.阅读《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

  在这部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中,提到了一些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具体措施,你觉得这些措施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祖先怎样的观念?

  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假如今天再次制定,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

  4.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你知道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各地举行了哪些活动吗?

  5.请同学朗读课本第72页王大同同学的话。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同学交流,老师补充。

  假如家乡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它们?

  四、作业

  就维护自然资源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写下来。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5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分五个单元、17个主题。每个主题都不在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从开放的特点讲,教科书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教学之本或罗列知识的'清单,而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它要成为引发学生学习的‘引子’。从情感角度说。为加强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本教材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境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形式活泼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体例特点是教科书每单元下设3-5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或称为活动内容)。各单元体列结构又分主题文字、提示语、旁边、情境对话、照片、图标、学生作品、空白框等。

  二、学生分析

  面对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基础特点,对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教育方法要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懂得家庭责任感,之间应相互沟通、平等相待、正化解矛盾。

  3、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真实的友谊,学会理解他人、尊重。关心他人。

  4、感受身边的劳动者带给自己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5、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共建祖国大业。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五、教学措施

  1、以教科书为内容适当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2、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映衬学生的心灵世界。

  3、侧重学生的社会调查、社会观察、社会实录等教学环节。

  六、教学安排

  每周一个主题,穿插复习。每周大约三课时。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简单了解熟悉的邻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3、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活动准备:

  学生进行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总体设计思路:

  1、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课程标准)。”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品德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邻居和邻里关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发展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在提高培养中生活。通过播放几段录象,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情境,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友好地与邻居相处。

  2、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调查、查找等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主题的设计中,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的任务,并进行简单指导。我设想教师能尽可能参与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3、适当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我最后设计了三项拓展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也感受共享的快乐。

  四、教学活动过程:

  (一)调查访问、了解邻居

  1、教师活动:

  课前提出调查的要求,指导调查的方法,可以单独一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

  2、学生活动:

  课前调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一两个邻居进行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要使学生了解邻居,才能亲近邻居,帮助邻居。

  (二)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

  1、教师活动:

  今天,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可以说说他的名字、年龄,在哪儿读书(工作),最好能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进行展示。

  2、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你有怎样的邻居?并进行简单介绍。

  2)“这是我的邻居”通过照片、采访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所得。

  3、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邻居,夸夸我的好邻居,使学生感受到邻里和睦相处的意义,并愿意与邻居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三)设置情境、指导行为

  1、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播放录象:

  1)小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当她到阳台去拿晒在外面的裙子时,发现裙子被楼上邻居家空调水管里滴下的水淋湿了。

  2)小方和小黄是邻居。一天,俩人在院子里玩,小方不小心将小黄撞倒在地,头上还流了血。小黄的妈妈不明真相,说小方欺负小黄。

  3)李x和王两家的大人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点矛盾,如果你是李x或王宏见到对方的家长时该怎样做?

  2、学生活动:

  如果我是录象中的主人公,我会这样做……

  3、设计意图: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录象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交流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分享快乐、帮助邻居

  1、教师活动:

  讨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邻居,你能说说当邻居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吗?当你得到他们的帮助时,你是怎样想的?当你有困难时,你的邻居又是怎样帮助你的?

  2、学生活动:

  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起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回忆。

  3、设计意图:

  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与邻居相处要做到一个“助”字,当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心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五、课外拓展活动

  (译)教师活动:

  1、总结,出示谚语。

  2、选择一两项自己能为邻居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并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3、向居委会和社区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方便周围的邻居。

  4、开个家庭会,专门汇总一下近些年来邻居帮助自家的情况,想一想怎样回报好邻居。

  *二)学生活动:

  读一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

  “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和向社区提建议的活动可以一人行动,也可以几个家较近的学生一起行动。

  (三)设计意图:

  了解一些谚语及其含义。通过开展“邻里文明使者”将此活动持续下去,成为儿童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本课内容从生活中来,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7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要肯于动脑筋,不怕困难,把握克制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

  2、情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制困难取得胜利的愉悦。

  3、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

  肯动脑筋,不怕困难,把握克制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并体会克制困难取得胜利的愉悦。

  四、教学关键点

  结合自己的学习阅历,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集中精力学习。

  五、课前预备

  1、教学课件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苦恼,并分析其缘由,以便有的方矢地进展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

  1、播放故事《龟兔赛跑》

  2、问:听了故事后,你觉得龟为什么能跑赢兔呢?作为小学生,我们应当怎样抓紧时间学习呢?

  板题:做学习的仆人

  (二)学文明理

  1、沟通学习阅历

  (1)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应怎样做?

  以“冬冬的苦恼“为内容争论

  假设你是冬冬,你会怎么做?假设你是冬冬的同学,你会对冬冬说些什么?

  (2)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中遇到过的困难和苦恼,再分分类。

  (3)争论:

  ①对不熟悉的生字,看不懂的`文章应当怎么办?

  ②对自己不爱学习又必需学习的课程应怎么办?

  ③学习做某件事,总是做不好,怎么办?

  (4)用图形式加以说明、延长。

  (5)小结:

  我们在学习中也遇到过苦恼,但是只要动脑筋、想方法,总会克制困难的。

  (三)抓紧分秒,做时间的小仆人

  1、争分夺秒。

  ①抄写生字,5分钟后检查学生所写的字数。

  ②抄写课文,5分钟后检查,让学生说一说,比照一下与所抄生字有什么不同?

  ③让学生分析消失不同结果的缘由。

  2、分组争论并说说自己在学习,做事时通常会消失的低效率问题,大家一起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是什么?

  3、对比图片,说说有什么方法使小丽做事更快些?

  4、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只有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效率。

  (四)教学延长

  1、出示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想一想,该怎么合理安排时间呢?

  (1)、星期六,小军需要做以下的几件事:

  画画儿、做作业、看电视、买文具、看课外书、踢球

  (2)、王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必需完成以下家务,-、需要分钟,故此,对他如何进展复习有肯定的影响,请大家帮帮他。

  扫地5分钟,淘米3分钟,烧开水9分钟

  煮饭10分钟,喂鸡5分钟,洗茶壶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给小军出办法。

  各组相互沟通,并说说各自的理由。

  (五)深化导行

  1、小小辩论会

  小芳放学回家,感到有些疲乏。但是,她想起妈妈常说的。回家后先要做作业,于是她翻开了作业本,可是,写了一会儿,有些写不下去。

  她有两种做法:

  (1)、坚持写下去;

  (2)、先休息一会儿再写。

  你同意哪种做法?

  2、小小故事会

  (1)、事先让每个学生找一找有关学习方面的故事。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开个小小故事会。

  (3)、小组选出其中一个大家都喜爱的故事,编成小节目,在班上沟通。

  (六)稳固练习

  图时间老人的礼物

  (1)、钟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2)、假如这样下去他俩各会怎样?让我们不故事续下去。

  (七)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一下自己今后如何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方发与过程: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学生:

  收集和社会行为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方案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参与讨论一起归纳总结讨论结果。

  2、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引导学生思考:分工的社会意义,雌蚁的庞大体形对种族延续的意义。

  3、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分析。

  一同观看图片找出等级。(提示:群体中按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力量强弱划分)

  1、观察社会生活的动物的录像片,讨论社会行为的特征。

  2、讨论、表达交流: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以实例说明。

  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质疑: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3、阅读教材产生疑问:羊群走路靠头羊,为什么?

  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找出哪一个是首领。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传递的趣味性,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意义。

  引出其他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人类在防治虫害方面的举措。

  听一段录音,猜猜这是谁?体验人类传递方式多样而高等,其他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阅读教材中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说出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

  (四)小结l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们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总结、质疑,引出探究课题讨论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

  (五)探究蚂蚁的通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

  和学生一起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鼓励学生根据常识大胆猜测并进行科学的分析。

  3、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探究提示:

  1)如何捕捉饲养蚂蚁;

  2)怎样难使现象明显;

  3)把纸片换成其他物体可以吗?

  4)注意组内的分工合作;

  客观的评价,鼓励探究精神,对新的创意给予肯定。

  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与互评。

  4、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1、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蚂蚁的一系列行为,列出探究问题:

  1)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

  2)如何识别群体成员;

  3)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

  4)蚂蚁最喜欢甜食吗?根据本组的兴趣确定探究主题。

  2、对所选问题作出认为合理的假设。

  3、阅读教材并结合教师的探究提示初步拟定探究计划,完善计划,成员分工,自主探究。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研究。

  (一星期时间)

  (查阅资料,实验)

  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完善探究报告。

  4、回顾探究中遇到的问题。

  方案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准备一些《动物世界》中群居生活的影像资料及有关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

  (2)面包、鱼缸、蚂蚁(一窝)、28张正方形白纸片、28片杨树叶

  2.学生准备:课下收集各种动物群居的资料及有关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查资料、讨论、总结。

  学生可能会将如下动物写在黑板上。

  1.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等。

  2.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对学生的总结加以补充,并归纳出以下两点:

  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2、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世界》剪辑录像

  1)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2)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3)一群蜜蜂

  4)一群鸡(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

  5)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头羊)

  请学生分析这些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并总结出共同特点。

  1、分析这些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总结如下:

  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2、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如:分析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军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分析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分工的。

  1)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2)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3)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

  分析鸡群和羊群

  在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

  1)鸡群中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为首领。

  2)羊群中是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是群体的领导者。

  2)享有取食、选择配偶的优先权。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陈述: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包括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分组讨论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并依序无重复地列举出来,可以把电视、网络、课外资料的新信息告诉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小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150多万种动物就是靠形形色色的不同语言来交流传递信息,维持着种族的生存和延续,如果我们人类能掌握动物的语言,对于我们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防治和消灭有害动物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举例,小结如下:

  1)动作传递信息。

  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可以告诉伙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

  如:雄黑鹳是从频频地点头来招呼雌黑鹳的,雄白鹳则是以上、下喙发出啪啪的响声来表示“欢迎”雌白鹳占巢的。

  2)声音传递信息。如:母鸡有多种不同的鸣声,而每一种鸣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的,有的叫声表示找到了食物,有的叫声表示敌害即将来临。

  3)有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如: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线,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所在地。

  4)蝙蝠、海豚是用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的。

  (四)探究蚂蚁的通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陈述:上节课我已安排第一组利用课外时间完成39页探究实验,把研究蚂蚁通讯的方式的实验过程和结论现在向全班同学汇报。

  听取学生汇报,对不足之处加以提问。

  2、许多种动物营群体生活,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就需要通讯。例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腺体分泌能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有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再看一下熊猫、长尾猴、蜜蜂各自的种群内又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

  教师播放录像一:一只发情的雌熊猫爬到树上发出一种声音,闻声两只雄熊猫跑过来为夺取权打斗起来,最后战败一方逃走,胜方与雌熊猫……

  录像二:一只黑长尾猴发现雄鹰在天空盘旋时,发出一种叫声,仍在大树外侧或站在草地上容易受到袭击的猴立即聚集到树林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入密密的灌木丛中。另一只长尾猴发现地面有一条蛇,发出第二种声音,其他猴子闻声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

  录像三:蜜蜂发现蜜源后,返回巢跳起舞蹈(8形舞、圆形舞、抬头、低头、摆尾,各有不同的含义,代表着不同的信息),其他工蜂得到信息到蜜源处采蜜……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请同学们讨论:如何利用害虫的通讯方式消灭害虫?

  1、参照下列层序进行汇报:

  1)探究课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本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

  3)探究计划及行动:

  (1)用大些的鱼缸(透明、便于观察)饲养一整窝蚂蚁(在野外找)。

  (2)在距蚁穴稍远的地方放一些面包,看蚁群派出的侦察蚁如何侦察?(报告看到的现象的每一个细节)

  (3)侦察蚁返回去后,见到其他工蚁有何细微的行动?

  (4)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蚂蚁的行动。

  (5)蚂蚁在纸上留下气味了吗?如何证明?

  (6)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蚂蚁要走的路径。当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圆形等。并将食物放在圆心处,蚂蚁的行动有无变化?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7)补充说明。你们用什么饲养蚂蚁?做实验用什么食物较好?把纸片换成杨树叶可否?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

  2、了解动物不同的通讯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

  ②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联系,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位置,从而不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五)总结: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因为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板书设计社会行为

  五、练习题:

  1.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蜜蜂④狒狒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答案:D

  3.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答案:C

  4.一个白蚁的社群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的是

  A.雄蚁B.雌蚁

  C.工蚁D.兵蚁

  答案:C

  5.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蜥蜴遇到敌害,断掉尾巴

  答案:D

  6、判断:

  (1)因为一窝蜜蜂中蜜蜂的数目很多,所以人们说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2)动物的通讯行为是维持群体生活的必要条件。()

  (3)猴群体中最占优势的“首领”雄猴,能够起到指挥和保卫群体的作用。()

  (4)虽然蚂蚁和白蚁是不同种的动物,但是它们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信息。()

  7、材料分析昆虫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利用灵敏的嗅觉器官识别一些信息化合物。昆虫利用气味传递信息的方式,叫做“化学语言”。雌蛾用腹端腺分泌的性引诱外激素气味作为呼唤配偶的“甜言蜜语”,能被距离数百米以外甚至千米左右的雄蛾所感知。蜜蜂习惯过“大家庭”生活,其“家庭成员间的通讯联系”,甚至各种级别的分化和形成,不少与“化学语言”有关。请回答:什么是昆虫的“化学语言”?雌蛾能释放什么物质来作为“化学语言”?

  答案昆虫利用气味传递信息的方式,叫做“化学语言”。雌蛾用腹端腺分泌的性引诱外激素气味作为呼唤配偶的“甜言蜜语”,能被距离数百米以外甚至千米左右的雄蛾所感知。

  8、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良用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你知道张良用什么方法让蚂蚁排成字吗?

  答案:张良事先用糖浆写好“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一只蚂蚁嗅到糖香,立刻用触角将这个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其他蚂蚁嗅着这只蚂蚁一路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从而在糖浆上聚成蚁字。张良利用了蚂蚁爱吃糖及有“语言”传递信息的特性。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19

  教学内容:

  祖国走向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辉煌的成就” 主要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迈向小康社会” 主要围绕“小康社会”的讨论,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祖国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的辉煌成就,激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2、明确祖国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树立建设祖国的`宏伟志向。

  活动准备:

  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资料。教师制作与活动有关的课件和图片数张。

  学情分析: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在教学这一部分是,老师可以补充一些生动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并通过图片或音像资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一:农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变化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调查、讨论、采访等研究型的学习方法,了解我国农业的巨大变化。

  活动准备:学生课下调查资料

  活动过程:

  1、确立研究主题。结合前面的学习,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从喝不到牛奶到天天喝牛奶的原因,买菜场所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2、确定研究主题后,分组以调查、采访、查找资料、阅读教材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探寻结论,交流、讨论。

  (1)观察第64页统计图,谈谈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知道,现在由于城镇开发,耕地总面积虽然减少,但2006年粮食总产量却大约是1949年你粮食总产量的五倍,从而进一步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小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肉、禽、水产品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在本课前一周布置)

  ①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粮食产品。

  ②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蔬菜、水果。调查蔬菜原产月份和现在能买到的月份。

  ③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

  蔬菜品名 西红柿 芸豆南瓜苹果桃子……

  原产月份

  现在能买到的月份

  ④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肉、蛋、禽、水产品。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

  (1)粮食(水稻类、小麦类、玉米类、豆类、薯类、高粱类、小米类等)。

  教师介绍袁隆平对提高水稻产量做出的巨大贡献。

  (2)蔬菜和水果(黄瓜、西红柿、芸豆、苹果、桃子等)。

  (3)学生介绍肉、蛋、禽、水产品,出示鱼类生产基地、禽类生产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等图片。

  让学生谈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

  4、教师小结。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总结的实际情况,适当导入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了解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5、作业。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比童年

  活动二、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探究中国工业的发展

  活动目的: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活动准备:师生一起搜集相关工业发展的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找找家中的中国造。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5、总结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小学品德教案08-25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02-28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01-18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03-21

《品德与社会》教案03-15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15篇03-01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15篇)03-0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03-13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04-27

品德与社会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