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钠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钠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钠的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建立钠原子结构决定金属钠的性质的思想。
4.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
整合由氯化钠制取氯气、溴和碘的制取线索,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钠,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现象,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介绍钠的用途的基础上,简单介绍钠的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由溴、碘和氯气的制取,推出它们和氯化钠之间的关系,再由电解熔融氯化钠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金属钠。
[板书] 2NaCl 2Na+Cl2↑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对比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推测金属钠可能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煤油大、0.97g/cm3。
二、钠的化学性质
1.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4Na+O2=2Na2O
白色
[观察与思考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板书]
2Na+O2 Na2O2
过氧化钠,淡黄色
[叙述]同样是钠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与思考3]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向其中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烧杯上,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熔点低,97.8℃。
二、钠的化学性质
2.可与水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
[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讨论,能解决下列问题:
1. 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2.为何有些保存在煤油中的钠表面不是银白色的?
3.解释产生钠与水反应时现象的具体原因。
4.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什么?
5.在所学知识中搜索有关反应的例子,要求因为反应条件不同而导致产物不同。(学生可能举例炭和氧气的反应等)
[过渡]钠作为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我们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机会不大,那这种金属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钠的用途
1.做还原剂:用以将钛、锆、铌、钽等在国防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金属从其熔融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TiCl4+4Na Ti+4NaCl
四氯化钛 钛
2.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3.制造合金:钠钾合金用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和热交换剂。
4.做化工原料。
[过渡]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钠的一种氧化物――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
四、氧化钠
1.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Na2O+H2O=2NaOH
2.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练习]
1.金属钠应保存在( )
A.空气中 B.水中 C.煤油中 D.密闭容器中
答案:C。
2.钠应用于电光源是因为( )
A.钠很软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C.是一种强还原剂 D.那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答案:B。
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沉在水底; ③钠熔化成小球; ④钠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⑤发出嘶嘶的声音; 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D。
4.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考虑水的挥发)( )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 ,小于4% D.不能确定
答案:B。
5.将1克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锌 B.铁 C.铝 D.钠
答案:C。
6.关于Na原子和钠离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相差1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的半径比钠离子大 D.它们核内的质子数相同
答案:B。
7.一块表面已被氧化的钠,质量为10.8g,将其放入100mL水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6%。
高中钠的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
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化学美
二、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品
学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演示用品:钠、酚酞、玻璃钠柱、锥形瓶、漏斗、导管(带尖嘴)、大头针、小灯泡、导线、电源、电极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
[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第一节钠
[学生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细观察新切面的颜色(把切下的一小块钠留在玻片上)。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钠的哪些性质?(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用刀切,说明钠的硬度小)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熔点密度导电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演示]钠的导电性实验。把电极两端插入瓶里的金属钠中,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电极,灯泡熄灭。(说明钠的导电性很强)
[学生实验]观察留在玻片上钠新切面颜色的变化(钠表面变暗,失去光泽。)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纯净的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
[教师]请大家写出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体)
[思考]一块钠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下面我们改变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同上。
[学生实验]切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请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其他同学补充](钠首先融化成球状,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现象分析]钠融化成球状说明什么?(钠的熔点低)生成淡黄色固体说明在加热时钠与氧气生成了一种与氧化钠不同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过氧化钠(Na2O2)。
2Na+O2=△===Na2O2(淡黄色固体)
[思考]根据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条件,分析比较Na2O与Na2O2的稳定性。
[结论]Na2O2比Na2O稳定。
[讲解]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生成了不同的产物。
[设问]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讲解]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过渡]钠在空气里很容易燃烧,如果钠着火,能否用水来灭火?
[实验]向你们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只要绿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浮、熔、游、红)。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是水?
[学生讨论及回答]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及讨论结果,请大家归纳出钠的性质。
[板书]2.钠与水反应
[讲解]由Na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可知,Na与H2O反应生成了碱,那么,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满水和带有大头针、漏斗和导管的胶塞做Na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教师]由实验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了H2。
[板书]2Na+2H2O====2NaOH+H2↑
[投影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及分析,你觉得钠的化学活性怎样?并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结论]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一致。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设问]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讨论,并参阅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有哪些用途?
[板书]二、钠的存在及用途
[学生回答,投影并板书]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质中,由于钠的性质活泼,所以须密闭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用途
a.制过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制稀有金属如Ti、Ta、Ni等
d.制高压钠灯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布置作业]1.钠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出理由。
2.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火?
3.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及现象。
高中钠的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 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 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能力目标:
1. 学习前人在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2. 培养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它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根据元素周期律,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象排日历一样,将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成一个表,叫元素周期表。
[板书]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对学好中学化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元素周期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展示《元素周期表》挂图,指出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国外不一定用这种,指导学生归纳编排原则:
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将最外层电子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似)的元素按电子层的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具在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板书]1。周期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填下表:
归纳:7个横即7个周期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每一周期都是以碱金属元素开始到卤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
周
期
1
H~He
2
1
2
3
长
周
期
4
5
6
不完全周期
7
Fr~112
[介绍]第6周期中,57号元素到71号元素,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到103号元素,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思考]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同学数一数周期表中有多少个纵行。
[板书]2。族
(1) 概念:周期表中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字母表示。
(2) 分类:
类别
主族
副族
第Ⅷ族
0族
定
义
由 和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由 元素组成的族。
-
-
原子
结构
最外电子
数 至 个
最外层电子
数 至 个
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或 个
表示
纵行数
注意:(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2)主族的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数
[板书]3。过渡元素
介绍过渡元素。
动手:指导同学们画出元素同期瑶框架图。
讨论: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则与其同周期的Ⅲ的原子序数可能为多少?
[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一定的性质。因此,可以根据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它的原子结构和某些性质。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讨论: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板书]结论: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判断:①硒酸与高溴酸的酸性强弱
②H 2 Te与HI的稳定性
③LiOH与Be(OH) 2 的碱性。
讨论: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例讨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元素性质将如何递变?
[板书]结论: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判断:①H 2 SO 4 和H 3 AsO 4 的酸性
②HCl和 H 2 Se的稳定性
③Ca(OH) 2 和Al(OH) 3 的碱性
周期
族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0
1
2
3
4
5
6
7
元素周期表中什么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什么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为什么?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与最外电子层中电子的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板书]2。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对于主族元素:最高正价 = 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 + ∣最低负价∣ = 8
作业:P111一1。2。3。4。5。6。7
P113。三 1。2。3
第二课时
思考:现已发现118种元素,是不是等于118种原子?
问:什么叫元素?
[板书]三、核素、同位素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 1 H(氕、H)、 2 H(氘、D)、 3 H(氚、T) (D和T不稳定、易裂变)
[板书]1。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上述 1 H、 2 H、 2 H就各为一种核素。人们又把质子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如: 1 H、 2 H、 2 H三种核素均是氢的同位素。
注意:(1)两同:同质子、同元素;两不同:不同中子、不同原子。
(2)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3)核电荷数相同的不同核素,虽然它们的中子数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种元素。
(4)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的原子。
(5) 17 8 O是一种核素,而不是一种同位素, 16 8 O、 17 8 O、 18 8 O是氧元素的三种核,互为同位素。
[板书]2。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右图:
3.同位素:
元素
(1)同元素的不同核素和其它原子形成不同分子
核素
核素
D 2 O 重水 T 2 O超重水
氢有三种核素,氯有两种核素,求HCl有 种。
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性:
①同种元素的核素的化学性质一致。
②同种元素的各种核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个数比)。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原子百分含量相加)
(4)近似原子量=各核素的原子的质量数乘以其原子百分含量相加。
[板书]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学生阅读后归纳:
1. 元素周期表的提出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2. 意义:
(1) 预测新元素
讨论:今后发现的第120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几周期和第几族?应与哪些元素的性质相似?
(2) 寻找原料
① 农药——氟、氯、硫、磷、砷附近
② 半导体——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
③ 催化剂——过渡元素
④ 耐高温、耐腐蚀性的合金——过渡元素。
作业:P112一、8 二 三4。5。6 四
高中钠的教案4
本节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以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采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讨论”及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通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有关知识。
2.通过实验演示验证过氧化钠、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彩色气球、铁架台、镊子、带导管的塞子(双孔和单孔)
Na2O2、NaHCO3、Na2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教学过程
[导入]实验室钠着火时,用泡末灭火器可以灭火吗?
[生]可以。
[师]错!这样不仅会灭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不信?我就用水和CO2来点火给大家看。
[演示实验2—6]用棉花包住约0.2 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
[生]观察记录现象:棉花燃烧起来。
[补充演示]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现象:脱脂棉剧烈燃烧。并惊讶:水和二氧化碳真能点火!
[师]棉花燃烧果真是水和二氧化碳将其点着的吗?不是,这一切都和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的性质有关,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钠的重要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师]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也多,用途也广。初中我们已学过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本节课主要学习和讨论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过氧化钠。
[板书]一、过氧化钠(Na2O2)
[实物展示]放在无色试剂瓶中的过氧化钠
[学生活动]观察过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淡黄色的固体粉末。
[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过氧化钠可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
[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管口检验。
[问]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说明有什么生成?
[生]有氧气生成。
[问]反应得到的溶液是什么呢?让我们用酚酞溶液来检验一下。
[补充实验]在上述Na2O2和水反应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学生活动]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
[师]对!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生]练习书写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由一名学生板演于[板书]一的下面:2Na2O2+2H2O====4NaOH+O2↑
[师]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也生成了氧气,从而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碳酸钠。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解释和提示,练习书写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由一名学生板演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之后。
2Na2O2+2CO2====2Na2CO3+O2
[设疑]尽管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均生成了氧气,可我们并没有将其点燃,那么为什么脱脂棉就能燃烧起来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脱脂棉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氧气,这在反应的产物中有氧气生成;二是要达到着火点,这需要较高的温度,实验时并没有进行点燃,那只能说明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师]很好,下面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补充演示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生]观察现象: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颜色先变红,后褪色。
[问]如何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呢?
[生]思考、分析后回答:生成的无色气体那是氧气,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的氢氧化钠,变红后又褪色,说明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
[师]确实如此,由于过氧化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从而具有一定的漂白性,那么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有何用途呢?
[生]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问]过氧化钠还有什么重要用途?运用了什么原理?
[生]过氧化钠还可以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供氧剂。因为人进行呼吸时,需要呼出二氧化碳,呼进氧气,而二氧化碳正好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以保证人进行正常呼吸。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根据过氧化钠的性质,说出过氧化钠应该怎样保存?为什么?
[生]因为过氧化钠既能和水反应,又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保存时应隔绝空气和水,即需要密闭保存。
[问题探究](主要由学生讨论分析得出)
[投影显示]问题1:在过氧化钠(Na2O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价?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根据化合价规律,钠元素由于其最外层电子只有1个,故其为+1价,而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应等于零,两个钠离子为+2价,故两个氧离子每一个应该为-1价。
[投影显示]问题2:过氧化钠与水以及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话,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看该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的变化。在过氧化钠和水以及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的
-1价的氧发生了变价,一部分降低为-2价,另一部分升高为0价,故这两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由于只有过氧化钠中-1价的氧变价,故在这两个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过渡]当我们用小刀切开钠之后,表面很快变暗,失去了金属光泽,这是因为钠和氧气生成了另一种钠的化合物——氧化钠。
[板书]二、氧化钠(Na2O)
[师]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的固体,也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提示书写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并由一名同学将其板演于板书二的下边。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师]请大家根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填写下表。
[投影显示]Na2O与Na2O2性质的比较
[上表画有“▲”者为所要填写内容,此表格也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而直接向学生展示。]
[讨论]Na、NaOH、Na2O、Na2O2在空气中放置,最后产物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均变成Na2CO3。
[师]Na2CO3往往含有结晶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苏打,它还有个弟弟——小苏打,它们的性质既相似又不同,下面我们就学习它们的性质。
[板书]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2CO3、NaHCO3)
[学生活动]观察所展示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状态,并通过自学教材了解二者的俗名、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
[师]请大家完成表中的①②③④项内容。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填写]
[问]碳酸钠与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是否为同一物质?
[生]不是。
[讲解]碳酸钠和碳酸钠晶体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易发生风化而变成粉末。
[问]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检验某一种物质是否含有碳酸根(CO ),用什么试剂?根据什么现象判断?
[生]回忆,并用口诀的形式回答:碳酸根,加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将其通入石灰水,溶液浑浊有沉淀。
[师]如此看来,在碳酸钠中滴加稀盐酸,必定有气体生成,那么,在碳酸氢钠中滴加稀盐酸,现象又如何呢?是否会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一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2—7]Na2CO3与Na2HCO3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
[师]根据实验现象完成表中内容⑤。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产生气体速度比NaHCO3慢 产生气体速度较快
CO +2H-====CO2↑+H2O HCO +H+====CO2↑+H2O
[问]那么,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物质中是否就一定含有碳酸根呢?
[生]不一定,还可能含有碳酸氢根。
[问]怎样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呢?
让我们来做一下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实验。
[补充实验]在Na2CO3和NaHCO3 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
[师]现在我们根据实验现象来完成表中内容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现象
Ba2++CO ====BaCO3↓
[讲解]碳酸盐的正盐除钠盐、钾盐、铵盐外,多数是不溶于水的,而碳酸盐中的酸式盐却都溶于水。因此,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时我们常用氯化钡或氯化钙做试剂来进行鉴别。
[过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另一个不同点是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
[演示实验]用下图装置演示Na2CO3与NaHCO3的分解。
[师]碳酸氢钠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加热无明显现象,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固体时,我们常用此方法。
[与学生共同完成表中内容⑦]
[板书]稳定 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讨论]如何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三种固体物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
方案1:取三种固体少许,分别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者为氯化钠,有气体产生且速度快者为NaHCO3,另一种为Na2CO3。
方案2:取三种物质少许配成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有沉淀者为Na2CO3。在剩下的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者为NaHCO3。
……
[师]在所有的检验方案中,应尽可能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操作要较简单,其次现象要明显,可操作性要强。
[设疑]根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各自不同的性质,二者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并参看图2—10“Na2CO3和NaHCO3的主要用途”总结归纳二者的主要用途,并将其填入表中内容⑧处。
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发酵粉、药剂
[问题探究]
[投影显示]问题1: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溶液和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当把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时,CO 会和相当多的H+发生如下反应CO +2H+====H2O+CO2,从而很快就有气体生成;而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此时H+浓度低,CO 浓度高,首先发生的反应是CO +H+====HCO ,因此开始没有气体生成,只有CO 全部转化为HCO 后,才会因为发生反应HCO +H+====H2O+CO2而产生气体。兼于此,尽管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其加入方式的不同将会有不同的现象。
[投影显示]问题2: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分析: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前边刚学过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当然指的是同温条件下,而且反应中还要用掉一部分水,所以生成的溶解度较低的NaHCO3就会从溶液中析出,因此发生的现象应是有晶体析出,也可以说成是沉淀。
[师](补充说明)实际上引起晶体析出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溶质的质量经过反应后还增多了,即每有106 g Na2CO3反应,将生成168 g NaHCO3。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介绍了过氧化钠、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时应重点放在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上。
[作业]P34一、二、三、四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过氧化钠(Na2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二、氧化钠(Na2O)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Na2CO3 NaHCO3)
●教学说明
本节课采取了实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旨在利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参与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并通过思维活动把从实验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过程遵循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层层设疑,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析疑、释疑,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练习
1.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因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
A.钠 B. Na2O C. Na2O2 D. NaHCO3
解析:Na2O在空气中吸收H2O和CO2最后变为Na2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而NaHCO3在空气中放置不易变质。
答案:B
2.CO2与O2的混合气体多次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后,体积减小到原来的 (条件相同时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体积比为( )
A.4:1 B. 3:2 C. 1:1 D. 2:3
答案:D
3.估计下列溶液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4.6 g Na投入45.5 g水中
B.6.2 g Na2O投入43.8 g水中
C.7.8 g Na2O2投入42.2 g水中
D.D.8 g NaOH投入42 g水中
解析:每组均产生8 g NaOH,而溶液质量的大小各不相同,A产生H2,C产生O2,从溶液中逸出使溶液质量减轻。所以C正确。
答案:C
4.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生成白色沉淀
B.生成红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
答案:BC
高中钠的教案5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如何合理设计、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程序,使之成为一堂学生想学、爱学的好课,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就是教师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筹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我以《钠》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在新课改中,是如何贯彻新课改的思想,进行有效教学的。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活动,使学生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归纳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教学策略:
钠这节课因为有实验和奇妙的现象,说实话老教师新教师都能上的生动,而仅仅停留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新奇上,这还只是停留在新课改的浅层面上。而真正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的去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并切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和严谨态度,却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深入探究的。这节课围绕神秘“钠水雷”惊现珠江一事,展开对钠的性质的研究,探讨,并最终解决“水雷” 带来的危险,让学生也过了一把“消防队员”和“科研人员”的瘾,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确实达到了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课堂设计:
【教师质疑】如果你是消防员,一般物质失火怎样灭火?(学生答:用水,用泡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用沙隔绝空气)现在是同学们都不熟悉的钠,在采取消除危险措施之前首先应该作什么?
【学生抢答】甲:观察、分析现场具体情况!
乙:快速调查爆炸物——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根据其性质研究对“水雷”处理对策。
【教师引导】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做一次消防员,来研究钠的性质,并试着解决钠“水雷”造成的危险。
【交代任务】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实验桌面上都有相应的试剂、仪器。
试剂:钠、蒸馏水、酚酞试液、过氧化钠粉末
仪器:镊子、滤纸、玻璃片、小刀、烧杯、小试管若干、试管夹、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长玻璃导管、脱脂棉、铝箔、尖嘴导管,塞子、木条
【教师引导】通过预习教材,我们了解到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哪些方法?(生答:观察、实验、分类、比较)请大家参照课本第9到第10页的“观察·思考”内容1及关于钠的简介,打开每个实验台上的试剂瓶,探究钠这种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实验小组】立即热烈讨论开来。
有的在小组内还当起了小老师:以前老师讲过,研究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电导热性等方面来考虑。
有的开始反驳:颜色、状态、气味都好解决,可是熔点、沸点我们怎么能测出来?
我在旁边笑到:查资料啊。同学们恍然大悟。
【小组总结】分析讨论与实验观察后,归纳总结钠的物理性质(略)。
【教师质疑】在观察钠的物理性质,你认为钠和我们初中学过的铁、铜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实验小组】学生甲:密度小、熔点也低、硬度小。
学生乙:除了物理性质外,我认为钠比铁、铜的化学性质要活泼,因为刚刚切开的钠有光泽,几秒钟后就变暗了;还有钠不象铁、铜可以露置在空气中,而是保存在煤油中的。
学生丙:还有刚才的录象上我看到钠“水雷”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我推测钠可能会与水反应!
【教师提示】那大家就用实验来验证验证这个推测。如果能和水反应,要验证产物是什么。注意要切割黄豆粒大小的钠,不可太大。
【实验小组】每组同学紧张有序的进行实验。有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有专门监督操作是否正确的,还有专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
【小组汇报】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原因并进行归纳总结(略)。
【教师引导】在实验现象中小球四处游动,大家解释说是反应生产的气体产生的推动力,那么你认为这种气体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
【实验小组】学生甲:我觉得生成的是氧气,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金属钠将氧气置换出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学生乙:不,我认为是氢气。因为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中能听到嘶嘶的响声,有可能是这种可燃性气体的轻微爆炸。我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并盖上一个带尖嘴管的塞子,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用干燥的小烧杯罩住来检验。
学生丙:我同意乙的结论。但我想讲收集到的气体直接移近酒精灯检验看是不是发出噗噗的声音来验证是氢气就可以了。
【教师引导】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我们让事实说话。大家都要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气体,但要考虑一下钠在水里可不是静止不动的,在收集时需要将其固定;还有钠与水反应速率很快,要想收集到得减慢反应速率。大家可以借助实验桌面上已经扎好小空的铝箔。
【实验小组】进行验证性实验。
【小组汇报】陆续有小组汇报验证结果:该气体就是氢气。学生乙的推测完全正确!
【类比过渡】钠与铁都属于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没有类似之处呢?
【实验小组】铁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难熔物。钠这么活泼,可能在空气中就能和氧气反应。
【教师引导】大家结合课本第11页的活动·探究来实验钠在空气中能否燃烧。
【教师巡视】有的同学看到燃烧时产生的黄色火焰,高兴的叫了起来。说和刚才看的录像上的颜色一样!
【小组汇报】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学习,归纳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并指出产物是氧化钠。
【实验小组】学生甲:我认为产物不应该是氧化钠,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没有气体产生。可是刚才我不小心滴了一滴水,淡黄色固体上立即产生了大量气泡,这与氧化钠的性质不符啊。
【教师引导】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自己的错误操作,也不放过。当年我国化学家黄鸣龙也是因为自己操作错误,但没有立即否定实验结果,从而发现了制备同一物质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引起当时化学界的注意。大家可以回忆,刚切开的钠是银白色的,几秒钟后就变暗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物是什么?
【讨论结论】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两者中氧的价态不同。
高中钠的教案6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常见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体会科学规律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4.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设计思路
由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产生的相同现象引入对其反应实质的研究,在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强电解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实质,学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到碳酸钠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都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且都没有其他的反应现象,那么这两个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活动与探究]P53活动与探究。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验现象感受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探讨灯泡明暗不同的原因。
[设问]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盐酸是强酸,而醋酸是弱酸呢?为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而一水合氨是弱碱呢?
[叙述]因为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而醋酸只有少量的电离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大部分仍以醋酸分子的形式存在;同样的,氢氧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一水合氨只有少量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大部分仍以一水合氨分子的形式存在。
像氯化氢和氢氧化钠这样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都属于强电解质。像醋酸和一水合氨这样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弱酸和弱碱都是弱电解质。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板书]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
HCl=H++Cl-
NaOH=Na++OH-
HAc H++Ac-
NH3H2O NH4++OH-
H2O H++OH-
[练习]书写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总结] 电离与溶解的关系,强弱电解质和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关系。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为例探讨两种强电解质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体验中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活动]NaCl+AgNO3=AgCl↓+NaNO3
Na++Cl-+Ag++NO3-=AgCl↓+Na++NO3-
Cl-+Ag+=AgCl↓
[叙述]检查一下这个式子,左右两边元素种类是否守恒,原子个数是否守恒,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否守恒。用这样的式子表示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这种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我们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方程式中的物质,他们属于哪一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板书]CO2- 3 +Ca2+=CaCO3↓
[练习]现在请大家模仿这个方法,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Na2CO3+CaCl2=CaCO3↓+2NaCl
2Na++CO2- 3 +Ca2++2Cl-=CaCO3↓+2Na++2Cl-
CO2- 3 +Ca2+=CaCO3↓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发现,碳酸钠虽然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在反应中实际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因为它们的反应实质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再举出一些符合CO2- 3 +Ca2+=CaCO3↓的化学反应。
[练习]请大家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钾,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发现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的实质就是H++OH-=H2O。
[练习]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盐酸与氨水反应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
二、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g溶剂)如下表,这几种化合物在两溶剂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向分别是 和 。
溶剂 溶 质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答案:
(1)在水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Cl2+2AgNO3═2AgCl↓+Ba(NO3)2
(2) 在液氨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NO3)2+2AgCl═2AgNO3+BaCl2↓
高中钠的教案7
【问题导读】
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
【主干知识】
一、钠的性质
物性: 色,质地 ,密度____(其中, 的密度小于 g/mL),熔沸点_____,导电导热性____。
[思]:检验煤油中是否有微量水,通常用什么试剂?
金属钠很软,用刀切开可以看到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还小;而且熔点(97.8℃)、沸点(882.9℃)都较低。
化性: (1)跟氧气反应:
Na+O2 ── (切面很快变___,Na2O加热时不稳定易转化成____)
Na+O2 ── (_____火焰,大量烟,生成__________固体)
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 (稳定或不稳定)。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 (现象: )
(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Na+S---
(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
① 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②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熔点低。③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④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与水反应生成NaOH。
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钠与酸反应: 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6)钠与醇的反应 试描述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_
(7)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FeCl3溶液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与碳酸氢钙溶液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钠的存放和取用
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大量的金属钠则存人在铁筒中用石蜡密封。取用时一般先用镊子把钠从煤油中夹出来,并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然后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再做有关实验。
【精彩例题】
[例1]将4.6g钠与1.6g硫粉迅速混合起来,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
A.黄色固体混合物 B.硫粉与硫化钠 C.过氧化钠与硫化钠 D.氧化钠与硫化钠
[例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干冰 B.黄沙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例3]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法;2NaNO2 + 6Na = 4Na20 + N2↑。试说明为什么不采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制取Na2O的原因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课堂反馈
1.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
A. BaCl2 溶液 B . K2SO4溶液 C. FeCl3溶液 D . NH4NO3溶液
2.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后剩余少量钠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
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3. 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 )
A . 水 B. 湿抹布 C . 泡沫灭火器 D.干沙
4. 某淡黄色粉末常用作潜水员的供氧剂,在该供氧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的质量比为
A . 1 :1 B . 2 :1 C . 3 :1 D. 3 :2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 过氧化钠
色、态
化学式
电子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
稳定性
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与CO2反应的方程式
氧化性、漂白性
用途
三.碳酸钠的性质
碳酸钠俗名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状;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里碳酸钠晶体很容易_____________,并逐渐碎裂成粉末.
【实验探究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按图组装仪器,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4】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0.5molL-1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块油污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碳酸钠被称为“纯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 下列物质热稳定性最好的.是
A.石灰石 B.小苏打 C.纯碱 D.碳铵
2. 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的是
A.Na2O2(Na2O) B.NaHCO3(Na2CO3)
C.Na2O(NaOH) D.NaOH(Na2CO3)
3. 下列物质的俗名所对应的化学式(括号内)错误的是:
A.火碱(NaOH) B.纯碱(Na2CO3)
C.苏打(NaHCO3) D.食盐(NaCl
4. 等质量的Na2CO3 和NaHCO3 固体分别与足量的0.100 mol/L的盐酸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CO3 产生的气体多 B.Na2CO3 产生的气体速率快
C.Na2CO3 产生的气体多 D.NaHCO3 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多
5. 一般情况下,将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Na2CO310H2O B.NaOH C.Na2CO3 D.Na2O
6. 关于NaHCO3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酸反应放出等量的CO2所消耗的酸比Na2CO3少
B.相同温度下溶解度比NaCO3要大
C.热稳定性比Na2CO3小
D.NaHCO3只能和酸作用不能和碱作用
7. 质量相等的NaHCO3和Na2CO3混合物共有a克,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b克,当NaHCO3完全分解时,b值为
A.53a/168 B.137a/168 C.53a/84 D.159a/190
8. 在甲,乙两坩埚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NaHCO3固体,将甲坩埚充分加热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盐酸,乙不经加热也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完全后,甲,乙两坩埚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比为
A.1∶1.5 B.1∶1 C.1∶2 D.2∶1
9. 可用于判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的实验方法是
A.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0. 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少量的Na2CO3杂质,最易选用加入的物质是( )
A.干冰 B.盐酸 C.碳酸氢钙 D.氢氧化钙
11. 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灼烧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12. 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靜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
A.等于1.06g B.等于2.86g C.大于1.06g而小于2.86g D.大于2.86g
13. 通常用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来除去混杂在CO2中的HCl气体,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不允许采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 ,也不允许采用饱和Na2CO3溶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14. 把A g 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变为B g。求:
(1)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和生成的Na2CO3的质量。
(2)当B为多少时,表明NaHCO3完全分解。
15. 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0.442g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2g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1)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6. 在含有29.6 g Na2CO3 和NaHCO3 的溶液中,加入1.00 mol/L盐酸600 mL,反应完全后可以生成6.72 L CO2(标准状况下)。问:
(1)其中 ____________ 过剩; (2)溶液中Na2CO3有_________ g;
(3)若在上述原溶液中加入1.00 mol/L盐酸400 mL,反应完全后,在标准状况下可生成CO2 ___________ L。
【高中钠的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钠》说课稿07-26
《钠的性质》教案设计10-28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说课稿09-27
《钠》说课稿08-27
《钠》说课稿07-05
《钠》说课稿08-12
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教案06-24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教案钠的化合物12-28
高中化学《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