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无相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11 16:10: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老子有无相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子有无相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子有无相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Ⅰ

  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第一

  一、导入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二、老子及《道德经》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老子出生

  老子既是神灵,他的降生也不同于一般的凡人。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序》:老子“当周时李氏女妊之八十一,部左腋而生”。(敦煌本《玄言新纪明老部》引)

  葛玄《老子序诀》说:“周时复托神李母,部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

  《列仙传》说:“老子母扶李树而生老子。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姓”。(《事类赋》卷26引)

  葛洪《神仙传老子》说:“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孕,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老子的形貌及其世系。老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历史上只说他是个寿者,具体的面貌形像,后代人也是无从知道的。但在葛洪《神仙传老子传》里说:

  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说文》:“聃,耳曼也”。就是耳长而大,这是寿者像。古人名字相应,所以名耳字聃。李耳高寿,故以“老”称之。

  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令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编《老子出关》,还与别人打了一点笔墨仗。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帝王之家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你看生个孩子如果紫气满室,古人认为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于是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先民还认为,哪个地方有宝物,哪个地方就会在上空出现紫气。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这青牛还被老子家乡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说老子当初出关是乘这青牛飞过去的,并且又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今天在老子的家乡河南省鹿邑县城内的东北角上还有一处高约13米的高台,叫“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台上有座老子庙。庙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铁柱子,称为“赶山鞭”。相传老子50多岁时曾在这里讲学,此地离自己家有好多路,来来往往都要经过一座山叫“隐阳山”。这座山很高,遮天蔽日,山北见不到太阳,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又烈日当空,庄稼枯死,老百姓受尽了苦难。老子目睹这一切,虽想解救百姓,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骑青牛飞过了函谷关,知道自己已经成仙,青牛也会说人话了,于是又要青牛一起飞回家乡去治理那座山。到了家乡,老子挥鞭打山,山顶削去了,并且飞到了山东,成了泰山。再一鞭子打去,把山腰打到了河南,成了平顶山。这时鞭梢甩断,甩断的鞭子飞到了山西。老子一看手中的鞭子只剩下一个杆子,就顺手插在地上,这就是这个铁拄子的来历。老子又乘青牛飞走了,而那鞭子杆就永远留在了那儿。百姓感谢老子前来赶走山,因为从这以后老子家乡就过起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了。百姓就把老子挥鞭赶走山时站立的'土台叫“升仙台”,将地上的铁柱子称“赶山鞭”。唐高祖李渊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又把这个台称为“老君台”,还修了庙,进行祭祀。——这是老百姓何等瑰丽的想象啊!读了老子家乡的这一则传说,更感到老子又是有血有肉地活在老百姓中间!老子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中国的深厚博大的文化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衍生出来,又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

  2.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春秋时,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师常枞病重了。老子前去看望他,问道:“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弟子吗?”常枞说:“就是你不问,我也要说了。” 他对老子说:“经过故乡要下车,你记住了吗?”老子回答:“经过故乡下车,就是要我们不忘旧。”常枞说:“对呀。”又说:“看到乔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吗?”老子说:“看到乔木迎上去,就是让我们要够老。”常枞说:“是这样的。” 然后,他又张开嘴给老子看了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牙齿的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刚硬的吗?” 常枞说:“好啊!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尽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告诉你的呢?”

  那么老子的《道德经》中到底有怎样的智慧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些内容,看看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你能准确朗读全文吗?

  指导学生朗读。

  2.你了解本文的标题和主要内容吗?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及注释,明确标题是编者加的,原本并没有标题。

  文中的核心是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3.学生自学问题反馈。

  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确定):

  Ⅲ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

  三、你能自主翻译全文,并积累重点实虚词吗?

  (一)指名学生口头翻译下面句子,教师点评,强调掌握重点知识: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现)

  死而不亡者寿(妄)

  其脆易泮(判)

  起于累土(蔂)

  2.词类活用

  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形作名)

  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

  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慎终如始(形作动,慎重对待)

  3.古今异义

  埏埴以为器(来做)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走不远;不能明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做事;差不多成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软;僵硬)

  4.文言句式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千里之行(宾语前置)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

  四、作业

  熟读并背诵你认为最精彩的内容。

【《老子有无相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祝福》课时教学设计11-24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6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4

江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2-06

zhchshr(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2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1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16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16

背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1-19

《背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