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2 22:30: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读熟课文,初步感知。学习课文1——4自然段。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听两方面欣赏青花之美。

  2.师: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后的“学习链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花瓷的资料,认识青花。

  4.教师小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围绕“青花”,从欣赏图片到朗读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结合评议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全文,选择自己读得最满意的段落加强练习。

  2.采用学生互相推荐的方法,读通全文。

  3.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以求得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前因后果。)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1.学习课文,了解“我”为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所付出的努力,从中体会“我”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

  2.了解父亲的“心机”,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导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文字背景为青花瓷图片)

  (指名朗读,教师引读)

  2.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究竟是怎样的人?父亲要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寻求答案。

  二、学习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神情和语言的语句,体会父亲的心理。

  2.反馈交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父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①在父亲眼中,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呢?

  ②带着父亲对制作青花事业的`热爱齐读。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呢?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③带着对“我”的企盼齐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象补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②带着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齐读。

  3.小结:父亲是那样热爱青花,为了让青花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对“我”满怀企盼,他知道言语的表达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还不能理解,就想方设法引导“我”从实践上去领悟。

  三、深入学习,寻找“我”的心路历程

  1.父亲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联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就是让“我”明白: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5——16自然段,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师随机板书:寻找、复制、创作)

  4.再自由读5——16自然段,思考:这一路寻找,我都经历了哪些迷惘和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3)有问题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5.指名反馈,体会父亲的引领以及“我”的执著,并随机指导朗读。(师随机板书:不满意、冷眼、笑容)

  我的心理活动:

  ①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③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父亲神态的变化:

  ①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②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白眼。

  ③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6.用下面的句式,结合我的行动、心理活动和父亲的神态变化,说一说我寻找的经历。

  课件出示:

  当我……时,父亲……,我……

  当我……时,父亲却……,我……

  当我……时,父亲终于……,我也终于……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

  7.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的,是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青花瓷艺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这么完美的青花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象他们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美好的事物,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师生共同举例,如:戏曲演员、书法家、画家等等)

  2.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跟大家交流。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其中,青花瓷堪称“人间瑰宝”,这种瓷器是在洁白的瓷体上辅以蓝色的纹饰,蓝白相映,素雅清新,怡然成趣。本课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花瓷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青花瓷的文化有所了解,感受青花瓷的造型与纹饰之美,提高审美修养。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侧重于赏析青花瓷,第二部分侧重于技法表现,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对青花瓷纹饰进行临摹创作,了解青花瓷器型、纹饰特点,领悟其文化内涵。学习活动一的学习内容是利用硬卡纸剪青花瓷外形,并临摹青花瓷器纹饰。此活动力求让学生加强对青花瓷器型的认识,通过对折剪形的方式掌握对称形裁剪技巧,了解瓶型特点,然后,将纹饰装饰在剪好的瓶型上,使作业有一定的呈现效果。

  教学目标:

  1、 了解与认识青花瓷的悠久历史与工艺的高度成就,多角度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和人文美,提高视觉审美能力。

  2、 了解青花瓷器型与纹样的特点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尝试绘制纹样。

  3、 热爱中国青花瓷艺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青花瓷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青花瓷与中华艺术的内涵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蓝色画笔、白色卡纸、剪好的辅纹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课前放松,播放歌曲《青花瓷》,学生倾听。

  2、 导入:一曲周杰伦的《青花瓷》欣赏完了,这首歌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那么青花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对青花瓷有多少了解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青花瓷,了解青花瓷,并尝试绘制青花纹样。板书课题:青花瓷

  二、 民主导学

  (课前收集关于青花瓷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一) 任务一:走近青花瓷,了解青花瓷。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小组汇报

  1、 小组互相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 小组汇报

  请同学用概括性的语言简单交流你对青花瓷的认识

  (从青花瓷的历史发展、器型、花纹、艺术价值等方面)

  3、教师总结:

  1、 认识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故得名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2、青花瓷的历史发展

  青花瓷器最早出现在唐代, 而标准青花诞生于元代 ,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3、 青花瓷的器型

  青花瓷来源于生活,自然服务于生活。日用青花瓷的器型可分为罐、碗、瓶、壶、杯、盆、洗、盒等,造型丰富,形式多样,除日常生活用碗、盘、碟、盏之外,还有酒具、茶具、文房用具、卫生用具、照明用具等。

  4、 青花瓷的纹饰

  青花瓷的花纹多为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书画、吉祥图文等。(欣赏不同题材的青花瓷品)。什么是吉祥图文呢?就是通过象征、比拟、谐音等手法表达吉祥、美好的意思。

  (二) 任务二,发现青花瓷的艺术美

  学习方法:欣赏 观察 总结

  1、教师:通过刚才小组的交流,我想大家对青花瓷都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发现青花瓷的艺术之美。世人喜欢青花瓷,它的艺术之美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一些青花瓷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美、花纹美、色彩美,(板书)

  2、教师讲解:青花瓷的的造型特别的丰富,以青花瓷瓶为例,青花瓷瓶的种类就尤其繁多,课件出示多种类型的瓷瓶剪影,让学生猜一猜,分别叫什么瓶。(课件)

  教师:整体像葫芦形状的葫芦瓶,瓶口处像凤尾的凤尾瓶,有像蒜头形状的蒜头瓶,还有玉壶春瓶、抱月瓶、琮式瓶等等。

  3、欣赏青花瓷的纹饰

  青花瓷瓶不仅造型丰富,青花瓷器上面的纹饰也非常有讲究,我们以这个青花缠枝莲大罐为例,来分析它分层布局的方法,一个罐子分了五个层次,不同位置的装饰花纹都有所不同,中间最大的这块花纹我们把它叫做主纹,一般情况下主纹画在瓶子的腹部,这个主纹也是体现了这个罐子所要表现的主题含义。其余的边缘地方的花纹我们把它叫做辅纹。而辅纹所使用的花纹一般使用的是连续纹样,就是把一种图案左右重复的排列,(课件)我们用连续纹样来装饰瓷瓶的颈部、肩部、底部等,就像给瓶子带上了花环、项链、穿上漂亮的鞋子一样。

  4、欣赏青花瓷的色彩

  青花瓷的造型美,花纹美,而最重要的还有她清新淡雅的色彩。在洁白的瓷体上辅以蓝色的花纹,蓝白相映、千年如新,永不褪色,所以成为历年历代收藏爱好者的至爱。所以也就有了我国艺术品在世界拍卖会上的最高纪录。(课件)这件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三、 检测导结

  (一) 布置作业

  同学们,赏完青花瓷,是不是为我们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手艺所折服。今天我们也向他们学习,尝试用手中简单的工具来制作青花瓷器外形,并试着临摹青花纹饰。请看学习活动(课件)请用你的白色卡纸对折后画出你喜欢的瓶子的外形,剪下来后展开,再选择你喜欢的花纹临摹到合适的位置上。作业要求:纹样要适合瓶子的外形特征。画花纹的时候用笔要肯定,线条要流畅,颜色可以有深浅变化。

  (二)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 作业评价

  我们来当小小鉴宝师,评一评谁的瓶子最好看。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四)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课件)同学们,大家看看,传统的青花元素现在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现代生活用品中,手机、服饰、钱包等都将青花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出来。

  一种颜色、几笔花纹,成就了青花瓷的传世美名,也让我们惊叹古人这流传千年的艺术。下课以后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寻找青花瓷器不同朝代的图案特点,并做好记录,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美丽的青花瓷。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篇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配乐播放青花瓷图片。

  教师诵读解说词:

  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最美丽的精品,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景德镇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成熟的青花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大量景德镇瓷器,促进中国陶瓷运销海外,扩大中国陶瓷声誉。

  2、导入新课: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围绕“青花”,从欣赏图片到朗读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2.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师:在课文第几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承上写了什么?(承上讲的是父亲对我的一份企盼。)板书:企盼。启下就是——(作者对青花的寻觅。)板书:寻觅。

  三、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企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课件出示: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⑴学生读。

  ⑵师;父亲企盼什么?父亲想说些什么?

  (父亲企盼“我”通过努力找到秘方。)

  ⑶小结:两鬓班白的父亲年事已高,而“我们”家又是制瓷世家,世代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父亲多么希望“我”能在超越中传承青花的制作工艺,创作出更完美的青花。他想向“我”表达他的期望,但当时“我”还小,父亲知道“我”还不能理解,于是最终还是沉默。由此可见,父亲对青花制作事业的热爱,对“我”充满企盼。

  4.课件出示: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⑴生读。

  ⑵师:父亲的配方是什么?

  (二)研读“苦苦寻觅”

  1.小结过渡:父亲企盼“我”通过努力找到秘方,“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充满企盼的目光,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5——16小节,思考:

  课件出示: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这一路寻找,一路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2.反馈交流。

  ①修复 不满意

  ②复制 冷眼

  ③创作 笑容

  ● 父亲用无声的语言引领“我”不断深入地思考与实践。

  ①在梦中,……我还看到了父亲严厉的脸,我知道,那眼神里满是企盼,可是,父亲,你要说什么呢?

  ②“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③“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冷眼。”

  ● 我怀着找寻完美青花的梦想,带着得到祖传配方的渴望,执著努力,坚持不懈。

  ①“我苦苦寻觅”“我如饥似渴地翻阅”“锲而不舍地翻寻”“小心地粘合修复青花”。

  ②“我陷入痛苦的沉思”“决心复制”“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③“我梦想青花,满眼迷惘”“我灵光一闪,我的青花应该来自我自己这里”“我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3.师:作者寻觅祖传秘方的结果在哪儿呢?(指名读)。

  ①课件出示: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我没再问父亲,我想:这也许就是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吧。

  ②全班齐读。

  ③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ⅰ.小组讨论。

  ⅱ.交流。

  生:我认为,仅仅是复制和修复,作者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修复和复制与创新有什么不同?

  生:修复和复制都是仅仅和前人的一样,没有自己的创意,只能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止步不前。创新是在掌握前人技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加入自己的想法。

  生:我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的,我的发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

  师:“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你是怎么理解的? (课件出示)

  生:......

  师:也就是不能单纯的克隆,应该创新。这个句子理解得太好了。

  生: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ⅲ.教师小结: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最美丽、最完美的!才能把青花这项事业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作者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种自信、那种愉悦,那种快乐,让我们读出来吧!(齐读这段话)。

  四、小结巩固。

  1、师:父亲的默默企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因为“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青花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青花》教学设计08-11

《青花》教学设计09-02

青花教学设计09-03

《青花》教学设计08-29

青花教学设计09-02

《青花》教学设计03-02

文章青花教学设计10-23

美术《青花瓷》教学设计(精选12篇)09-29

青花教学反思05-21

《青花》教学反思04-04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读熟课文,初步感知。学习课文1——4自然段。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听两方面欣赏青花之美。

  2.师: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后的“学习链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花瓷的资料,认识青花。

  4.教师小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围绕“青花”,从欣赏图片到朗读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结合评议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全文,选择自己读得最满意的段落加强练习。

  2.采用学生互相推荐的方法,读通全文。

  3.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以求得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前因后果。)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1.学习课文,了解“我”为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所付出的努力,从中体会“我”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

  2.了解父亲的“心机”,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导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文字背景为青花瓷图片)

  (指名朗读,教师引读)

  2.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究竟是怎样的人?父亲要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寻求答案。

  二、学习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神情和语言的语句,体会父亲的心理。

  2.反馈交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父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①在父亲眼中,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呢?

  ②带着父亲对制作青花事业的`热爱齐读。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呢?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③带着对“我”的企盼齐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象补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②带着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齐读。

  3.小结:父亲是那样热爱青花,为了让青花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对“我”满怀企盼,他知道言语的表达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还不能理解,就想方设法引导“我”从实践上去领悟。

  三、深入学习,寻找“我”的心路历程

  1.父亲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联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就是让“我”明白: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5——16自然段,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师随机板书:寻找、复制、创作)

  4.再自由读5——16自然段,思考:这一路寻找,我都经历了哪些迷惘和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3)有问题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5.指名反馈,体会父亲的引领以及“我”的执著,并随机指导朗读。(师随机板书:不满意、冷眼、笑容)

  我的心理活动:

  ①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③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父亲神态的变化:

  ①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②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白眼。

  ③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6.用下面的句式,结合我的行动、心理活动和父亲的神态变化,说一说我寻找的经历。

  课件出示:

  当我……时,父亲……,我……

  当我……时,父亲却……,我……

  当我……时,父亲终于……,我也终于……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

  7.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的,是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青花瓷艺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这么完美的青花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象他们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美好的事物,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师生共同举例,如:戏曲演员、书法家、画家等等)

  2.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跟大家交流。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其中,青花瓷堪称“人间瑰宝”,这种瓷器是在洁白的瓷体上辅以蓝色的纹饰,蓝白相映,素雅清新,怡然成趣。本课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花瓷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青花瓷的文化有所了解,感受青花瓷的造型与纹饰之美,提高审美修养。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侧重于赏析青花瓷,第二部分侧重于技法表现,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对青花瓷纹饰进行临摹创作,了解青花瓷器型、纹饰特点,领悟其文化内涵。学习活动一的学习内容是利用硬卡纸剪青花瓷外形,并临摹青花瓷器纹饰。此活动力求让学生加强对青花瓷器型的认识,通过对折剪形的方式掌握对称形裁剪技巧,了解瓶型特点,然后,将纹饰装饰在剪好的瓶型上,使作业有一定的呈现效果。

  教学目标:

  1、 了解与认识青花瓷的悠久历史与工艺的高度成就,多角度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和人文美,提高视觉审美能力。

  2、 了解青花瓷器型与纹样的特点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尝试绘制纹样。

  3、 热爱中国青花瓷艺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青花瓷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青花瓷与中华艺术的内涵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蓝色画笔、白色卡纸、剪好的辅纹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课前放松,播放歌曲《青花瓷》,学生倾听。

  2、 导入:一曲周杰伦的《青花瓷》欣赏完了,这首歌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那么青花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对青花瓷有多少了解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青花瓷,了解青花瓷,并尝试绘制青花纹样。板书课题:青花瓷

  二、 民主导学

  (课前收集关于青花瓷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一) 任务一:走近青花瓷,了解青花瓷。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小组汇报

  1、 小组互相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 小组汇报

  请同学用概括性的语言简单交流你对青花瓷的认识

  (从青花瓷的历史发展、器型、花纹、艺术价值等方面)

  3、教师总结:

  1、 认识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故得名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2、青花瓷的历史发展

  青花瓷器最早出现在唐代, 而标准青花诞生于元代 ,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3、 青花瓷的器型

  青花瓷来源于生活,自然服务于生活。日用青花瓷的器型可分为罐、碗、瓶、壶、杯、盆、洗、盒等,造型丰富,形式多样,除日常生活用碗、盘、碟、盏之外,还有酒具、茶具、文房用具、卫生用具、照明用具等。

  4、 青花瓷的纹饰

  青花瓷的花纹多为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书画、吉祥图文等。(欣赏不同题材的青花瓷品)。什么是吉祥图文呢?就是通过象征、比拟、谐音等手法表达吉祥、美好的意思。

  (二) 任务二,发现青花瓷的艺术美

  学习方法:欣赏 观察 总结

  1、教师:通过刚才小组的交流,我想大家对青花瓷都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发现青花瓷的艺术之美。世人喜欢青花瓷,它的艺术之美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一些青花瓷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美、花纹美、色彩美,(板书)

  2、教师讲解:青花瓷的的造型特别的丰富,以青花瓷瓶为例,青花瓷瓶的种类就尤其繁多,课件出示多种类型的瓷瓶剪影,让学生猜一猜,分别叫什么瓶。(课件)

  教师:整体像葫芦形状的葫芦瓶,瓶口处像凤尾的凤尾瓶,有像蒜头形状的蒜头瓶,还有玉壶春瓶、抱月瓶、琮式瓶等等。

  3、欣赏青花瓷的纹饰

  青花瓷瓶不仅造型丰富,青花瓷器上面的纹饰也非常有讲究,我们以这个青花缠枝莲大罐为例,来分析它分层布局的方法,一个罐子分了五个层次,不同位置的装饰花纹都有所不同,中间最大的这块花纹我们把它叫做主纹,一般情况下主纹画在瓶子的腹部,这个主纹也是体现了这个罐子所要表现的主题含义。其余的边缘地方的花纹我们把它叫做辅纹。而辅纹所使用的花纹一般使用的是连续纹样,就是把一种图案左右重复的排列,(课件)我们用连续纹样来装饰瓷瓶的颈部、肩部、底部等,就像给瓶子带上了花环、项链、穿上漂亮的鞋子一样。

  4、欣赏青花瓷的色彩

  青花瓷的造型美,花纹美,而最重要的还有她清新淡雅的色彩。在洁白的瓷体上辅以蓝色的花纹,蓝白相映、千年如新,永不褪色,所以成为历年历代收藏爱好者的至爱。所以也就有了我国艺术品在世界拍卖会上的最高纪录。(课件)这件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三、 检测导结

  (一) 布置作业

  同学们,赏完青花瓷,是不是为我们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手艺所折服。今天我们也向他们学习,尝试用手中简单的工具来制作青花瓷器外形,并试着临摹青花纹饰。请看学习活动(课件)请用你的白色卡纸对折后画出你喜欢的瓶子的外形,剪下来后展开,再选择你喜欢的花纹临摹到合适的位置上。作业要求:纹样要适合瓶子的外形特征。画花纹的时候用笔要肯定,线条要流畅,颜色可以有深浅变化。

  (二)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 作业评价

  我们来当小小鉴宝师,评一评谁的瓶子最好看。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四)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课件)同学们,大家看看,传统的青花元素现在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现代生活用品中,手机、服饰、钱包等都将青花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出来。

  一种颜色、几笔花纹,成就了青花瓷的传世美名,也让我们惊叹古人这流传千年的艺术。下课以后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寻找青花瓷器不同朝代的图案特点,并做好记录,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美丽的青花瓷。

  关于青花的教学设计篇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配乐播放青花瓷图片。

  教师诵读解说词:

  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最美丽的精品,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景德镇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成熟的青花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大量景德镇瓷器,促进中国陶瓷运销海外,扩大中国陶瓷声誉。

  2、导入新课: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围绕“青花”,从欣赏图片到朗读文字,感受青花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2.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师:在课文第几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承上写了什么?(承上讲的是父亲对我的一份企盼。)板书:企盼。启下就是——(作者对青花的寻觅。)板书:寻觅。

  三、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企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课件出示: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⑴学生读。

  ⑵师;父亲企盼什么?父亲想说些什么?

  (父亲企盼“我”通过努力找到秘方。)

  ⑶小结:两鬓班白的父亲年事已高,而“我们”家又是制瓷世家,世代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父亲多么希望“我”能在超越中传承青花的制作工艺,创作出更完美的青花。他想向“我”表达他的期望,但当时“我”还小,父亲知道“我”还不能理解,于是最终还是沉默。由此可见,父亲对青花制作事业的热爱,对“我”充满企盼。

  4.课件出示: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⑴生读。

  ⑵师:父亲的配方是什么?

  (二)研读“苦苦寻觅”

  1.小结过渡:父亲企盼“我”通过努力找到秘方,“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充满企盼的目光,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5——16小节,思考:

  课件出示: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这一路寻找,一路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2.反馈交流。

  ①修复 不满意

  ②复制 冷眼

  ③创作 笑容

  ● 父亲用无声的语言引领“我”不断深入地思考与实践。

  ①在梦中,……我还看到了父亲严厉的脸,我知道,那眼神里满是企盼,可是,父亲,你要说什么呢?

  ②“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③“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冷眼。”

  ● 我怀着找寻完美青花的梦想,带着得到祖传配方的渴望,执著努力,坚持不懈。

  ①“我苦苦寻觅”“我如饥似渴地翻阅”“锲而不舍地翻寻”“小心地粘合修复青花”。

  ②“我陷入痛苦的沉思”“决心复制”“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③“我梦想青花,满眼迷惘”“我灵光一闪,我的青花应该来自我自己这里”“我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3.师:作者寻觅祖传秘方的结果在哪儿呢?(指名读)。

  ①课件出示: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我没再问父亲,我想:这也许就是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吧。

  ②全班齐读。

  ③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ⅰ.小组讨论。

  ⅱ.交流。

  生:我认为,仅仅是复制和修复,作者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修复和复制与创新有什么不同?

  生:修复和复制都是仅仅和前人的一样,没有自己的创意,只能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止步不前。创新是在掌握前人技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加入自己的想法。

  生:我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的,我的发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

  师:“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你是怎么理解的? (课件出示)

  生:......

  师:也就是不能单纯的克隆,应该创新。这个句子理解得太好了。

  生: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ⅲ.教师小结: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最美丽、最完美的!才能把青花这项事业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作者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种自信、那种愉悦,那种快乐,让我们读出来吧!(齐读这段话)。

  四、小结巩固。

  1、师:父亲的默默企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因为“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