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30 16:04: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天平游戏中,让学生发现天平平衡的规律,从中悟出等式的性质并学会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天平游戏活动,发现规律,探索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运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什么叫方程?生回答,PPT出示,师标注重点词。

  2、判断一下几道题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3、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方程的新知识——等式的性质。

  二、知识新授

  (一)学习“等式的性质1”

  1、出示天平实物,简介天平。

  2、老师在天平右边放入一件物品,取名为x。

  老师在天平左边放入一件物品,取名为y。放了两个所以是2y。

  让学生看清x、y,师板书x、2y。

  现在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什么样的?

  生回答:现在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现在我在天平右边放入20g砝码,天平怎么样了?

  要想使天平左右平衡,应该怎么办?哪位同学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生摆砝码)谁能有式子表示?师板书x+20=2y+20。

  3、我在左边放入30g砝码,如何让天平平衡?

  (生摆砝码),用式子怎么表示?x+50=2y+50。(注意50的由来。)

  4、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拿走左边或右边任意一个小砝码,天平又不平衡了,怎么办?谁来解决?(学生再来拿砝码),用式子怎样表示?同时板书。你们还可以怎样去掉砝码,而天平还可以保持平衡,(一个学生操作),谁能用式子来表示?(生板书)

  5、让生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导出“等式的性质1”(师注意用上肢体动作)

  PPT出示“等式的性质1”,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填空读。

  (二)学习“等式的性质2”

  1、我们学习过四则运算,知道有加法,减法,还有?(生说乘、除法)

  2、老师想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加减法等式的性质”推理出“乘除法等式的性质”,请每组的组长拿出学具。

  (师利用PPT,先让学生看一下如何摆放,通过让生观察,知道一个文具盒的重量等于两个墨水瓶的重量。)

  3、现在请组内分工,两人分别摆一摆,注意要体现出“扩大”和“缩小”的概念,另外两人请根据所摆的过程列式,然后,全组合力试着写出“乘除法等式的性质”,哪组完成了就请以标准的坐姿示意我,现在开始。(师走到组内交流必要时师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学生,尤其是除法这部分)。

  4、汇报交流

  (1)哪组想跟大家交流?

  (2)一组到黑板前,一个摆过程,一个解说,解说后一个列式,最后一个说性质。

  (3)他们说的是乘法(除法)等式的性质,哪组有不同的摆法和想法?(过程同2)

  5、刚才老师发现其他组也是类似的摆法及列式,谁能完整地说出“乘、除法等式的性质”,指名说,(要其他两组说,两名即可)

  6、A如果学生说得很完美,就PPT出示:“等式的性质2”,感谢同学们帮助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B如果落了“除数不能为0”,师简单引导“除数不能为0”。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真厉害,让我们趁热打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几道题,有信心吗?

  1、判断哪个式子是正确的,哪个式子又是错误的,指出错误并改正。

  2、小考官: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一个方程,并将等号左边在原来基础上加以变换,看哪位同学能将等式右边写出来,使等式仍成立。

  3、小伙伴:已知2x=3y,找8位同学每人拿一张卡片,看哪两张卡片上的式子是相等的,那哪两个人就是好朋友。找到后要依次说为什么这两个式子相等。

  四、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等式的性质)

  2、等式有什么性质?

  3、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正确使用“等式的性质”完美地解决相应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初步会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情景问题抽象等式规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探究的目标。

  ⑴出示天平图,增加感性认识。

  出示天平图。

  让学生说说对天平的认识;

  ⑵明确探究的目标。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们明确探究的话题——等式中存在的规律;出示图片情境。

  二、自主探究规律。

  ⑴自主看图填空。

  学生自主完成第3页的看图填空。

  ⑵同桌交流。

  交流填写的内容,辨析答案的正确性;交流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规律。

  ⑶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正确性。

  班级举例;同桌举例验证。

  ⑷适当推理。

  由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进行适当的推理。

  希望推理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三、规律的引用。

  ⑴出示方程,引发学生的求未知数的兴趣。

  出示上节课学生列出的部分方程x+50=150和2x=200,谈话:你知道x表示多少,介绍你的想法。

  ⑵引用规律解方程。

  在学生的介绍中,张扬用等式解方程的数学根据。

  ⑶规范解方程的格式。

  x+50=150

  解:x+50-50=150-50

  x=100

  ⑷学习验证答案的方法。

  方法:代入法。

  格式:把x=100代入原方程,100+50=150,x=100是正确的。

  ⑸练一练。

  解方程x-30=80。

  ⑹全课小结,完成作业。

  小结: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第4页练一练1~2。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等式性质里除法的推导及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昨天学了什么知识?什么叫方程?举例说明。

  2.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

  3.昨天我们借助什么研究方程?天平在什么条件下才会保持平衡?

  4.看这幅图(出示图1),

  (1)你知道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描述。

  (2)告诉你这些物品的质量,列出式子。(200 =100 100)为什么用等号?(用等式表示平衡的状态)

  (3)如果质量用字母表示,你会列式吗?(a =b b)

  5.天平不仅可以称一些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相关的数学知识。今天继续利用这个小助手做游戏,探究和等式有关的知识。

  二、探究等式两边用加法和乘法的性质。

  (一)1.如果要在天平两边放上一些物品,天平仍然要保持平衡,可以放些什么?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生可能回答:两边同时放上一个杯子。

  (1)师:随意的杯子吗?杯子有要求吗?对,要相同的杯子。看图,请用算式表示出来。(200 100=100 100 100)

  (2)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左边等于300,右边也等于300,所以这个等式成立。

  (3)用字母如何表示?(a b =b b b)

  (4)我可以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吗?那这个式子又该如何写?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用字母表示是……

  3.生可能回答:两边同时放上一个茶壶。同上。

  4.由此可得出什么结果?平衡的天平两边加上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再看看这些等式,你有什么话想说?(师评价:我听到他说了一个词,同一个数,说到关键了)

  5.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等式两边加上 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注意空格)

  (二)1.刚才有同学说到,在天平左边加上一个茶壶,右边加上2个茶杯,这样也能平衡吗?为什么?能只放1个茶杯吗?不行,必须把2个茶杯看做一个整体,必须2个2个地放。

  2.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200 200=100 100 100 100)

  3.如果天平左边加上2一个茶壶,右边要加上多少个茶杯?加上3个茶壶呢?用式子表示你觉得怎样?(太麻烦了)数学有时候可以偷懒的。想想有什么办法?

  4.为什么用乘法?左边茶壶的数量多1个,我们也可以说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的茶杯的数量也要扩大到原来的2倍。写成算式是:200×2=(100 100)×2。为什么加小括号?刚才说过了,把2个茶杯看做一个整体,必须2个2个地放。

  4.如果两边的数量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5倍,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5.那在等式上又怎么表示?(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探究等式两边用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1.学到这里,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乘同一个数的情况研究完了,接着还想继续研究吗?研究什么?(减法和除法)那你猜猜,结论是什么?

  2.你们猜对了吗?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说话。看图(出示例题图二、图四),选择一幅图,研究等式两边用减法和除法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合作学习。

  3.反馈。

  4.平衡的天平两边减去同样的物品,天平也保持平衡。用式子说明则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在加法后加上“或减去”)

  5.除法: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左右两边同时除以2,各去掉1份,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为:(300 300)÷2=600÷2。

  6.除以任何数都可以吗?应该是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板书:在乘法的后面加上“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7.通过天平,我们又学习了等式的这些知识,这就是等式的性质。读一读。

  四、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

  2.x+20=40

  x+20-10 =40○( )

  x+20 10=40○( )

  x+20○( )=40○( )

  x÷20=40

  x÷20×40 =40 ○( )

  x÷20÷20=40○ ( )

  x÷20○( )=40○( )

  提问:如果左边最后只留下X的话,等式两边该写什么?

  3.练习十四第5题。

  4.天平左边放3个同样重的苹果,右边放9个同样重的梨,天平平衡。一个苹果和()个梨同样重。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

  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1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n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

  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再追问: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再演示这一过程,并明确:两边仍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式子:a+b=2b+b(师板书)

  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同样的一把茶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a+2b=2b+2b a+a=2b+a

  2.出示教材第64页图2的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是什么样的?(平衡)

  追问:如果用a表示一个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个花瓶的重量,怎样用等式来表示这幅图呢?生尝试写出:a+b=4b

  再问:如果把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先让学生猜一猜,再演示。

  学生回答:平衡。让学生尝试用等式表示:a+b-b=4b-b

  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出示教材第64页图2第二个天平图)

  (1个花盆和3个花瓶同样重。)

  3.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小结:平衡的天平两边加上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平衡的天平两边减去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量,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引导学生通过假设具体的数进行比较验证。如:假设一个花瓶1千克,那么4个花瓶共4千克;一个花盆3千克,再加一个花瓶也是4千克。把两边同时减去一个花瓶也就是减去1千克,那么两边都剩下3千克。

  5.猜猜:除了这样的变化,天平仍保持平衡外,还可以怎么做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让学生猜测。这里对学生可能有些难度,有些学生的猜测脱离不了等式的性质1。

  如:学生猜测天平的两边同时放2个、3个杯子;同时减去一把茶壶等。这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强调:这都是把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并提示学生如果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O除外),会怎么样呢?

  6.出示教材第65页图1的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明。

  (一瓶墨水的重量=一盒铅笔盒的重量)

  引导学生用a表示墨水的重量,用6表示铅笔盒的重量,写出等式:a=b。

  猜一猜:左边墨水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铅笔盒的数量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学生猜测后,教师进行实际天平操作,验证学生的猜测。

  多媒体演示变化过程,并引导学生用等式表示:2a=2b。

  如果把天平的两边物品的数量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呢?(仍然保持平衡)

  7.出示教材第65页图2的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知道了什么。

  (2个排球的质量=6个皮球的质量)

  引导学生用a表示排球的重量,用6表示皮球的重量,写出等式:2a=6b。

  质疑:如果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各去掉一份,天平还能平衡吗?

  学生猜测:平衡。

  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用等式a=3b表示。

  8.通过刚才的试验,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天平仍然平衡。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都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归纳小结: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9.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O?学生交流,汇报:O不能做除数。

  三、巩固拓展

  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

  1.如果2x -5=9,那么2x =9+( )

  2.如果5=10+x ,那么5x -( )=10

  3.如果3x =7,那么6x =( )

  4.如果5x =15,那么x =( )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自主完成填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等式的性质)

  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4、5题。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5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⑴、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⑵、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⑶、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师巡视。

  ⑶、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三题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3~5页例3、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之一,初步学会运用这一性质解只含有加、减关系的一步方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等式与方程;在此之后,学生还将学习等式的另一条基本性质。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方程特点的认识,体会初步的方程思想。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二是对解方程的步骤及规范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设计教学时,教材一方面注意通过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以及变化前后天平两边的状态,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等式性质;另一方面则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在用不同方法求未知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便捷,并掌握相应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这一性质解相关的方程。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例子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知道“方程的解”是一个结果,“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3.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方程思想,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性质解相关的方程。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归纳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先扶后放,探究等式性质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与等式和方程有关的知识。

  2.出示例3第一幅天平图,提问: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20。

  引导: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在天平的一边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天平的另一边也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幅天平图。

  提出要求:现在天平平衡吗?你能再用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板书:20+10=20+10。

  启发:请同学们比较这里的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和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这样的变化中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例3第二组天平图,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的两幅天平图,说一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要求: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交流后板书:x=50,x+20=50+20。

  启发:比较这里的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设计说明:第一组天平图分步出示,第二组天平图整体出示,有利于学生了解观察活动的意图,把握观察和比较的重点,也有利于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步发现规律,并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4.启发猜想:如果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结果会怎样呢?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分小组讨论讨论。

  出示例3第三组和第四组天平图,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中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用等式分别表示每个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与变化后的关系。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板书相应的等式:

  70=70,70-20=70-20

  x+20=70,x+20-20=70-20。

  启发:请同学们比较这里的两组天平图和相应的两组等式,它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提出要求: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把这两个结论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后揭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6.做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的依据。

  【设计说明:有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结论,通常不难联想到“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先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再引导他们想办法验证猜想,既留出了充分探索的空间,又体现了探索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探索后的观察、比较,以及相应的抽象、概括,既是对此前猜想的进一步验证,又是对相关等式性质的进一步感知,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及时应用等式性质进行填空练习,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学习解方程做些铺垫。】

  二、师生合作,学习解方程

  1.出示例4的天平图,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10=50。

  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你打算怎么做?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重点突出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2.介绍并示范解方程的过程: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书写这一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引导: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提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呢?(说明答案是错误的)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试着检验一下。(随学生的回答扼要板书检验过程)

  3.引导小结:像x=40这样,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进一步要求:请同学们回忆刚才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强调三点:正确应用等式性质、注意书写规范、主动进行检验。

  4.指导完成“试一试”:解方程x-30=80。

  揭示: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组织反馈时,注意提醒学生规范地书写解方程的过程。

  5.做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题。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要求: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求出每道方程的解,并进行检验。

  交流时让学生再说一说解每道方程时第一步分别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检验的。要求他们今后解方程时,都要进行检验,但检验的过程可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

  【设计说明: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后,先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求未知数x值的方法,再通过师生对话、示范板书,重点介绍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既有利于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有利于突出等式性质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出示选择题:

  (1)x+22=78(x=100,x=56)

  (2)x-2.5=2.5(x=0,x=5)

  说明:在每题的括号中有两个备选答案,其中一个是左边方程的解,另一个不是。

  提出要求:你能在方程的解下面画上横线吗?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并相机明确:做出选择时,可以先把左边的方程解出来,也可以把两个备选答案分别代入原方程从而确定哪个答案是方程的解。

  2.做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方程中,要使左边只剩下x,应该怎样做?

  3.做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解方程时分别应用了等式的什么性质。

  4.做练习一第6题。

  先指名说说图意,再组织学生交流推理过程。提醒学生:可以先在天平两边去掉相同个数的梨或橘子。

  【设计说明:通过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又使他们进一步体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的实际意义,同时也突出解方程这一重点。】

  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难点: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温故知新:实验一:天平一边放重300克的一本书,另一边放50克的砝码多少各个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准备天平,让学生边做边观察边思考

  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一: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天平平衡后,两边分别同时放上两个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试一试。问题二: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试一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后再用字母表示先合作、交流,后找多名学生归纳规律,在学生都理解后教师出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设x=y,则:X+c=y+cx-c=y-c(c为一个代数式)问题三: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小组进行实验,总结规律。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设x=y,则:cx=cyx/c=y/c(c为一个不为零的数)

  活动(三)拓展运用:例1解下列方程:(1)X+2=5(2)3=X-5第一题教师领学生完成,给出解方程的完整步骤,逐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第二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锻炼学生组织语言能力。例2解下列方程:(1)-3X=15(2)-N/3-2=10学生独立完成(两生黑板练习),后两生给与评价。

  活动(四):议一议:通过对以上两个方程的求解,请你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你的解对不对?合作交流并回答

  活动(五):练一练:课本随堂练习。

  活动(六):小结反思: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另外你有什么感触?活动(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推荐作业: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x=20)

  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2x=20×2)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小组中互相说想法,汇报。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20×3=20×3)

  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可以吗?

  (3)出示第二组图。

  左边的`图能看懂吗?用等式怎样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

  这又说明了什么?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结果还是等式吗?

  尝试练习,汇报。

  有什么发现?两边同时除以0呢?为什么?

  指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归纳。

  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填写。

  X÷6×6和0.7x÷0.7化简后应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么?

  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你怎样想到方程两边都除以40的呢?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检验:40×24=960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如何检验?

  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

  (2)完成试一试。

  要使左边只剩下x,应该怎么办?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说每题应该怎样解,独立解答。

  汇报解题过程,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每题中解方程时分别省略了什么?

  指出:我们在解答时,也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得到的知识?

  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检验:40×24=960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9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会用移项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内容分析

  从本节课开始系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变形过程。其目的是将方程最终变为x=a的形式;其根据是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其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成1。

  x=a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1)没有分母;

  (2)没有括号;

  (3)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

  (4)没有同类项;

  (5)未知数的系数是1。

  在讲方程的解法时,要把所给方程与x=a的形式加以比较,针对它们的不同点,采取步骤加以变形。

  根据方程的特点,以x=a的形式为目标对原方程进行变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

  解方程的第一节课告诉学生解方程就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原方程逐步变形为x=a的形式就可以了。重点在于引进移项这一变形并用它来解方程。

  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与用移项解方程,效果是一样的。但移项用起来更方便一些。

  如解方程 7x-2=6x-4

  时,用移项可直接得到 7x-6x=4+2。

  而用等式性质1,一般要用两次:

  (1)两边都减去6x;

  (2)两边都加上2。

  因为一下子确定两边都加上(-6x+2)不太容易。因此要引进移项,用移项来解方程。移项实际上也是用等式的性质,在引进过程中,要结合教科书第192页及第193页的图强调移项要变号。移项解方程后的检验,可以验证移项解方程的正确性。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性质。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新课讲解:

  1.利用等式性质1可以解一些方程。例如,方程 x-7=5

  的两边都加上7,就可以得到 x=5+7,

  x=12。

  又如方程 7x=6x-4

  的两边都减去6x,就可以得到 7x-6x=-4,

  x=-4。

  然后问学生如何用等式性质1解下列方程 3x-2=2x+1。

  2.当学生感觉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3x-2=2x+1比较困难时,转而分析解方程x-7=5,7x=6z-4的过程。解这两个方程道首先把它们变形成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的形式,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换。

  2、体会“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3、感受等式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等式性质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故事:王财主家有一黄一灰两头懒驴。这天,他把每种货物都平均分装在袋子里,让俩驴驮运。因为俩驴谁都不肯多驮一点,所以它俩只能驮得一样重。黄驴说:“我挑一袋大米。”灰驴就说:“我挑两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质量正好等于两袋土豆的质量。

  为了方便,在课堂上用红球代替大米,一个a克;用绿球代替土豆,一个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块m克;用胶带代替黄豆,一个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货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猜想: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块橡皮)

  此时它俩所挑物品的质量相比第一轮发生了什么变化?

  (都增加m克)

  分别变成了多么克?

  (黄驴变为a+m克,灰驴变为2b+m克。)

  验证:俩驴所挑物品质量真的还一样重吗?在天平上摆摆看。

  (天平平衡)

  结论:都加挑一块橡皮,俩驴所挑物品质量仍然一样重。

  ……

  观察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变换得来的,你能对这5个等式变换进行分类吗?

  (前三个都是在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后两个都是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2条规律: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小组内的其它猜测,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规律的说出所运用的规律,不合规律的在天平上摆摆看。

  2、探索“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一个红球和一块橡皮,右边两个绿球和一块橡皮,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都拿走一块橡皮,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的由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a+m=2b+m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m)

  ……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两边送去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3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总结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提示课题: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等式的性质”。

  3、探索“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2个红球,右边4个绿球,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的数量变为二分之一时,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地有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2a=4b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除以2)

  ……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的两边除以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4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为什么强调不为0?

  (因为0不能作除数)

  总结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

  1、第66页第5题

  2、对等式6x=8变换

  3、平衡天平上的变化。

  4、方程的变换。

  四、课堂反思

  1、等式的性质回顾

  2、本节课的感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故事导入,生动有趣,但讲故事又不仅仅只是导入新课的作用。学生围绕故事中的问题”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展开猜测交流,从而引出对等式变换的猜测,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在教学”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时“采用了”猜想——验证“这一获知模式。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一模式。在教学”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间,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动脑、动手,得出结论,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说理能力。

【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08-14

人教版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01-11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03-01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11-05

《等式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11-17

《等式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08-28

有关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07-02

数学《不等式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6-07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通用8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