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设想】
结合《劝学》总结文言文的基本学法:读通(搬字音、查字音),读懂(搬词义、问老师),耐心(要勇于研究注释),决心(树立学好文言文的决心)。本课拟采用目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既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也让学生便于总结他们掌握了什么。作为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要力求把它当作现代文来上,把重点词义的解释放在理解课文中去进行。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放在背诵前进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牵引学生进入文本采用问读法进行。
【教学过程】
一、预习安排
利用词典和课下的注释,把课文读通,读畅。并且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课堂进程
1、老师介绍文学常识。抓住如下中心词介绍:
韩愈、古文运动、写作背景、解题。
2、老师出示案例,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入文章。
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老师的宽泛定义,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
3、齐读文章,学生活动:你能大致地说一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吗?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陋习。
4、学习第一段:
⑴ 朗读:点读第一段──老师纠音,并指明朗读中的缺陷──学生齐读。
⑵ 老师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进入文本,利用课下注释理解文本,然后参与三个问题的讨论。理解与翻译中要注意下列词的用法与意义:必、受、师(6个)、是故。
① 老师是干什么的?
② 人为什么需要老师?
③ 选择老师需不需要考虑他的年龄大小?
⑶ 各自背诵第一段──点背──齐背。
⑷ 老师总结: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接着指出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总之,这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们从师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并阐明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5、学习第二段:
⑴ 朗读:点读──师正音──齐读。
⑵ 理解文本: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弄懂这一段所写的内容,参与下面问题的讨论,并且在理解与翻译的过程中掌握下列几个词的意义:出、下、耻师、句读、不、族、相若。
①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在从师学习的态度上有何区别?为什么圣益圣,愚益愚?
② 今之众人对自己和对孩子在从师的态度上有何区别?
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④ 本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是?(抨击了耻学于师的陋习。)
⑤ 本段文字论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对比。)
⑶ 熟读──背诵──齐背。
⑷ 老师总结:本段运用了三个对比,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陋习,这是结合当时的现象从反面进行批判。文段上是首尾照应的,前面提出师道之不传,欲人之无惑的现实,然后通过三个对比来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尾两句与首句照应,再次说明了师道之不复的原因。
5、学习第三段:
⑴ 朗读:点读──齐读。
⑵ 理解文本: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内容,掌握重点词语有:常、师、之徒、专攻。讨论下列问题:
① 作者列举孔子拜师一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 孔子为什么我们要拜这些人为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⑶ 各自背──齐背。
⑷ 老师总结:这一段,举当时备受尊崇的大圣人、大学者孔子的例子,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且还为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佐证,一石三鸟,事例选得非常精当。
6、学习第四段:
⑴ 朗读:点读──齐读。
⑵ 理解文本:
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内容,应掌握的重点词语有:传、拘、嘉、贻。并参与讨论一个问题:
作者写《师说》这篇文章的直接动因是什么?
⑶ 各自背──齐背。
⑷ 老师总结:这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但作者并没有把它作为附记来写,而是围绕中心论点来写:他赞扬李蟠不拘于时(与上层士大夫之族相反),学于余(从师学习),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就是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论点。
7、理解全文结构:
(这是为学生背诵课文作准备。)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并形成如下板书:
段意
论点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分论点:圣人无常师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结论:向后学号召。
1、不拘于时;
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
8、背诵全文:
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写作的结构之后,要求学生快速地背下全文。
9、课后拓展:
⑴ 学了本文你思想上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⑵ 现在我们还需不需要老师?请谈谈你的见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教学过程: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2.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冬天大雪场景图片、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彩色笔。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会读并记住生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兴趣;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谈论冬天:
导语:冬天到了,漫天飘起了雪花,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
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多美的一幅画呀!谁来和老师一起说说冬天?
(引导学生从看到过的场景、儿歌、歌舞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来谈论冬天。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用语言、歌声、舞蹈来抒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全都白了。早晨天晴了,一群群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得多高兴呀!这时候,又来了几个新朋友,也想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在干什么?引出《雪地里的小画家》并板书。
3、出示冬天雪后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图片。一边放音乐,一边说出自己看到的事物。(让学生能从不同侧面了解冬天,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请学生自己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查生字表、问同学、猜一猜等。
2、同桌俩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想一想: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参加这次美丽的画展,他们都画了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参加?
5、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多美的一幅画呀!赶紧再读课文,找找可爱的青蛙在干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冬眠动物?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读课文,师生共同交流信息。
四人小组内认字,看哪个小组记的方法多、方法好:
(1)4人一组。由四人小组长负责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读;
(2)当小老师教读;
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开小火车抽读接读。
(三)赏读课文,扩展想象:
下雪了,大地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参加《雪地里的小画家》
评比活动,他们都画出了非常美丽的图画,一起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
学生边说,老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
1、为什么称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2、让学生自主赏读喜欢的地方。
3、小动物们是小画家,你们也是小画家,快快拿出自己的画笔,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用画笔展现给大家。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挥笔作画。
(四)作业:
完成图画,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场中进行自主言说,自主表达。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
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课件: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
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
课件: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面,你彷佛听到了什么?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让我们想象着当时的画面一起来读读这句。
(师生读)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同学们读海鸥的表现,看我们能不能也这么默契呢?
⑵ 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注意像亲人一样怎么读。
同学们,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会立刻──(生:生动起来。)那在这生动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呢?读一读。
课件: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
谁读出来了?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包含着什么呢?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在这个省略号里,老人还想说什么呢?
⑶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个企盼就读出了这种亲人般的情义。谁来读一读?
用心来读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文看一看,在老人这企盼的眼神里,你读出了什么?老人在企盼什么?就把你们的理解通过这句话,通过老人企盼的眼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图片)
四、读思感悟,学习14至19自然段
1、认真地读读第二部分,看哪些情景让你意想不到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一下。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 学习第15自然段:
海鸥们围着遗像的表现让你意想不到。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自己来读一读,看看当海鸥见到老人遗像时,如果它们能够说话,在这连声鸣叫里,它们想说些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段话该怎样来读呢?大不一样怎么读?
⑵ 学习第16自然段:
想不想看看海鸥为老人守灵那一幕?这只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张开双翅,深深地埋着头,好像在说什么呢。(课件:图片)
指导读第16自然段。
课件: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 学习第17自然段:
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的心也再次为之震撼。你们还从哪儿感受到意想不到?从白色的漩涡中他理解到海鸥的心情,还有一个词也能体现出来。(炸了营、扑过来。)
指导朗读。
⑷ (第18自然段)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作者会在这里省略什么呢?省略号的点点彷佛化着了什么?
五、拓展升华,激情薄发
1、这样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呢?用心思考一下。我们来交流交流。
2、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昆明的每一个人,人们在翠湖边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课件:图片)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把它写下来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使用教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设计思路]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商店购物、寄贺卡、义卖等三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采取分组活动教学,6-8个同学分为一组,分为6组。
[教学准备]
1. 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面装着人民币;
2. 每个组准备一个存钱罐,每个里面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几张外币;
3.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套;
4. 每个学生准备好3元钱,用信封装好;
5. 货架及价格分别为2元1角和5角5分的物品各4种;
6. 表格,每个学生两张(表1,表2);
7. 动画mtv《一分钱》;
8. 义卖活动记录表,每个参加义卖的小组两张,文具店表格如下,其他店可自定,格式一样(表3);
9. 根据3个义卖点义卖的内容准备物品,每个点准备8种,用塑料篮装好,8张工作牌及3个义卖店的店牌;
10. flash课件,视频展示台,电脑,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 在分类中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出示一个盒子),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生1:糖。
生2:纸斤。
师:到底是什么呢?请个小朋友来摸摸看。这是什么?
生1:钱。
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看来你们对钱还是挺熟悉的。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把纸币放在一起,把硬币放在一起。
生2:我们把所有是1的钱放在一起,把不是1的放在一起。
生3:我们把见过的钱分成一类,把不认识的钱的钱分成一类。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组同学分的,他们把我们平时常用的钱分到了一类,把没有见过的钱分到了一类。分地非常好。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做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呢?(出示课件:所有面值的人民币,见图一)
生1:我认识100元的,10元的,5元的,和1元的。
生2:我认识1角和5角的;
生3:我认识2角和1分的。
生4:我认识5分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今天我们先研究小面值的,大面值的我们下节课再研究。(出示课件,小面值人民币,见图二)
二、 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
师:我们看到屏幕上有这么多人民币,那么你们会不会区别它们呢?会不会把10元的当成1元来用呢?请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区分的,交流完以后,老师要考考你们。
(分组讨论)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人民币了。你们看看这张是多少面值的?(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
生:1元。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因为上面有阿拉伯数字1,还有汉字圆。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1.关于识字最佳期说
有关理论研究表明:五岁时的儿童脑重已达到成年人的90%,已具备了接受教育的能力。儿童发育过程存在着关键期现象,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儿童的智力与心理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儿童的学习能力要比成年人强。认汉字的最佳期在三到五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认字效率将逐渐降低,如果错过了这个认字的关键期,将会影响儿童的发展。
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早慧儿童,出现一些少年大学生,研究其发展规律可以发现,大都进行过早期大量识字,并尽早地进入大量阅读。
2.关于儿童认知规律说
儿童的认知有其一定的规律,儿童识字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如果用成年人的认识过程去教儿童肯定不会取得理解效果。有关研究认为:儿童的思考过程与成年人相反,是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因此,要使儿童取得最佳识字效果,就必须实行整体输入的学习方式。
启蒙韵语识字,正是遵循儿童整体认知规律编写教材,设计教法的。它是将最常用字先组成最常用词,然后根据儿童特点,以趣味性为核心,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和一定的故事情节,编成大密度生字的韵文,使这些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易于理解,短小精练,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易于记忆。儿童学习时,通过读一读,讲一讲,唱一唱,画一画,玩一玩等形式,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不仅能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具体语言而有信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而且又能把庞杂繁多的汉字变得集中精练,情趣盎然,使儿童在浓厚的兴趣中,通过游戏,轻松愉快地在短期内认识大量的常用汉字,进而尽早进入阅读。
3.关于高频字说
所谓高频字,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汉字中有些不经常用的,如果先学了这些字,将影响尽早阅读。并且因为不常用,学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科学的识字,就是要先识高频字,因为高频字的使用效率高。识汉字一定要讲究使用效率。
启蒙韵语识字,所学的是用电脑从常用字中筛选出近1500个高频字。经过实践验证,认400个左右高频字时即可进入初步的阅读。认1000个高频字可读懂一般书报90%以上的内容,认1500个高频字,就可读懂一般书报96%以上的内容,也就是说已经不影响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了。这是识字的一个捷径。因此,单纯追求识字量的多少是不科学的,也没有必要,关键是能尽早进入阅读。
4.关于快速记忆说
识字依靠记忆,要快识字,就必须实行快速记忆。
一般的识字方法,大都是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入手,而启蒙韵语识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快速记忆入手,研究如何快速记忆大量的汉字。快速记忆依靠定位联想和奇特联想。而启蒙韵语识字正是运用快速记忆的原理来编写韵文的。儿童们把韵文当做有趣的歌谣,随时都可背上几段,这样,在有意无意中自然而然的通过定位联想,使生字在大脑中多次浮现,促进思维,便于记忆,从而使识字的速度快、效果好。
5.关于启蒙韵语识字的操作
一般地,教者可按韵文的内容讲故事,然后出现韵文并让儿童读熟;在初步理解大意后再熟练地背诵下来;再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多次出现,利用定位联想,达到能熟练地读准字音即可。千万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一定坚持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把全篇都背熟后,再辨认单个生字。不要过细地讲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韵文内容后即熟读、背诵。然后利用定位联想按顺序读字、便序读字、变换形式运用多种方法认单字,直至熟练。但不必要必须把一篇韵文中所有生字全部熟练后再学下一篇,要及往下学。
学习时不要过于强调看图,尽可能将儿童的注意力引到韵文和生字中去。也不要提出数量要求,尽可能教,会多少,算多少。更不要写,读准字音即可。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坚持在玩在学,学中玩。重要的是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经以鼓励为主,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
在认识400字左右时,应及时引导进入阅读。通过范读、领读、听录音等形式,教会朗读,并激励其阅读的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然后坚持识一批字,读一批文。识字与阅读相结合,通过识字促进阅读,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扩大识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效果好。
为了培养儿童独立识字能力,满足不同需要,书中最后编入了汉语拼音单元。根据各自需要,也可先学汉语拼音。但不要花费更多时间,否则会影响儿童尽早阅读,抑制其主动发展。
拼音教学也采取韵语的形式,也要进入整体输入。教学过程与识字基本相同。
启蒙韵语识字教学的基本程序:
(1)看图讲故事(2)领读韵文(3)指读韵文(4)讲解韵文的意思(5)初步理解词语意思(6)背诵韵文(7)去掉熟字,按序指读生字(8)变序指读生字(9)运用字卡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10)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生字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听写生字,生词
二、讲解新课
(一)走进画面,品读感悟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过渡:乡下人家,如诗如画。最独特迷人的地方在哪儿?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1、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默读1、2自然段,先自学再同桌交流:
令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处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
(2)精读风景之一——“屋前小瓜”
1、学生汇报。
2、感悟对比写法。
3、小组内竞赛读。
(3)精读风景之二——“门前鲜花”
1、学生汇报。
2、积累描写花开景象的词语。
(4)精读风景之三——“屋后竹笋”
1、学生汇报。
2、读中想象:抓住“探”字,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3、激趣引读:
a:你看,一个,两个,五个,十个……笋芽儿的小脑袋探出来了!读——
b:啊,鲜嫩的笋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了!读——
c:成群的春笋迫不及待地要和竹子妈妈比高呢!咱们一起为它们加油吧——
总结,这一部分,描写的全是春天的植物,那么,那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往下读吧!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小组学习,精读3-6自然段。
2、集体交流。
3、紧扣第7自然段,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4、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
三、指导背诵
1、闭目养神,抛弃杂念
在老师的带领下,心游百花园。吐纳呼吸,气沉丹田。
2、学生自读,
3、教师出示课件(一)
4、教师出示课件(二)
四、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自主认识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壁、墙、蚊、咬、断、您、拨、甩、赶、房、傻、转”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捉、条、爬、姐、您、草、房”7个汉字。
3、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有什么用处,明白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
4、 通过了解科学常识,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了解各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 师生交流谈话:生说说自己平时都向别人借过哪些东西。
2、 师过渡:你们听说过向别人借尾巴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只向别人借尾巴的'小壁虎。
3、 师板书课题,指名生认读,相机出示壁虎图片,引导生观察并交流有关壁虎的资料。
二、 初读故事,识字学词
1、 师过渡:这篇课文和上一篇课文一样,只有一小部分汉字有注音,如果你们再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汉字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和词语来猜一猜汉字的读音和意思。)
2、 生自主阅读课文,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
3、 检查生的学习情况,识字学词。
(1) 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在这一段中猜出了哪些字的读音,是怎么猜出来的,师予以鼓励和指导。相机出示词语卡片:墙角、捉蚊子、咬住、挣断,指名生认读并正音:“捉”是翘舌音,“挣”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读第四声“zhèng”,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2) 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难看、一条尾巴,指名生认读,强调“难”是鼻音。
② 鼓励生说说除了“一条尾巴”,还可以说一条什么(如:一条鱼、一条毛巾、一条小河)。
③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思考的感觉。
(3) 指名生朗读第3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爬呀爬、姐姐、您、拨水,指名生认读,强调“姐姐”的第二个字读轻声,“您”是前鼻音,“拨”不能读成了“bá”。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 理解“您”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在哪些情况下会说到“您”,理解“您”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③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强调读好小壁虎和小鱼之间的对话。
(4) 指名生朗读第4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甩着、吃草、赶蝇子,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蝇”是后鼻音,明确“蝇子”就是“苍蝇”。
② 引导学生区别“甩”和“用”这一组形近字。
(5) 指名生朗读第5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房檐、阿姨、掌握,指名生认读。
②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5自然段,指导读好小壁虎和燕子阿姨的对话。
(6) 指名生朗读第6、7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爬呀爬、傻孩子、转过身子,指名生认读,注意正音:“傻”是翘舌音,“转”在这里读第三声。
②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7自然段,读好壁虎妈妈和小壁虎的话。
4、 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师提醒学生重点读好人物的对话。
5、 巩固识字。
(1) 师随机出示本课的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认读成果。
(2) 单独出示本课的12个生字,指名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3) 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生字识记方法。师指导学生借助汉字的偏旁来理解意思,如“壁、墙、蚊、咬、您、拨”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加以记忆。“甩”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就好像是老牛的尾巴。
三、 再读故事,把握内容
1、 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了尾巴以及结果怎么样了吗?请你们再次捧起课本,读一读这个故事,从故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2、 生自主读书,在读中思考,抓住关键信息。
3、 指名生交流,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小结。(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他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课时都没有借到,最后小壁虎发现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
4、 鼓励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抓住重点的内容,语言表达尽量简洁。
四、 指导生字书写
1、 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
2、 再次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词语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3、 生自主观察汉字的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4、 师适当指导:“捉、姐”是左右结构的汉字,书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爬”的第四笔捺画略长,要托住上方的“巴”;“房”是左上包围结构的汉字,下方的“方”要写得半藏半露。
5、 师范写,生观察书空。
6、 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进行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五、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汉字,还认识了一只断尾巴的小壁虎,他到处去借尾巴,最终他借到尾巴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世界的探究兴趣。
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表演呢。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故事,创设情境。
1、 师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指名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生交流的过程中师适时出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并张贴在黑板上。
2、 师创设情境: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只断尾巴的小壁虎,一起踏上他的借尾巴之旅,在他借尾巴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吧!
二、 学习故事,了解知识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指名生朗读第1、2自然段,指名生交流小壁虎尾巴断掉的原因(被蛇咬住尾巴后使劲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2) 体会小壁虎的心理活动:出示“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这句话,指名生朗读,抓住“多难看哪”体会小壁虎的心情。师相机出示有尾巴的壁虎和没有尾巴的壁虎的图片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难看”。
(3) 指导朗读:再次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读好“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这个问句。
2、 学习第3-5自然段。
(1) 师出示学习要求:结合课文插图,自主朗读第3-5自然段,看看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是怎么说的,结果怎么样。
(2) 生自主朗读第3-5自然段,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 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可是都没有借到,因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拨水,老牛的尾巴要用来赶蝇子,燕子的尾巴要用来掌握方向。
(4) 在生交流的过程中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① 引导学生观察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是怎么动的,画出“摇尾巴”“甩尾巴”“摆着尾巴”,鼓励生说说为什么同样是晃动尾巴,动作和作用也不同,同时,师适时出示这三种动物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体会。
② 引导学生关注小壁虎的问话,从“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的称呼、“您”“行吗”这些词语中体会小壁虎的文明礼貌,同时适当进行品德教育。
③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名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小壁虎和三种动物的对话,指导读好小壁虎的文明有礼和三种动物委婉拒绝的口气。
3、 学习第6、7自然段。
(1) 指名生朗读第6自然段,鼓励生拓展想象小壁虎“难过”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2) 练习转述。
① 出示“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小壁虎,想想回怎么对妈妈吗说。
② 指名生进行表述,师适当指导指导学生要把自己当成小壁虎,说清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并注意人称代词的转换。(示例:“妈妈,我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我向小鱼姐姐借尾巴,她不借给我,因为她的尾巴要用来拨水;我又向老牛伯伯借尾巴,他也不借给我,因为他的尾巴要用来赶蝇子;最后我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燕子阿姨也不借给我,说她的尾巴要用来掌握方向。我没有了尾巴,好难看啊!”)
(3) 指名生朗读小壁虎妈妈和小壁虎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小壁虎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小壁虎是傻孩子”。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行师适当小结:壁虎妈妈在知道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之后,很心疼他,觉得小壁虎“傻”得可爱,这里的傻不是真的傻,而是一种疼爱的口气。
(4) 再次指名生分角色朗读壁虎妈妈和小壁虎的对话,指导读出壁虎妈妈对小壁虎的疼爱之情和小壁虎的欣喜之情。
4、 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 生交流学了这篇课文后收获了哪些知识?
(2) 鼓励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出示相关图片,拓展学生的科学常识,激发学生对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
三、 熟读故事,情境表演
1、 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人物的对话语气。
2、 五人一组,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小壁虎妈妈,在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3、 指名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4、 鼓励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请留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五名同学扮演小动物,另一生旁白),师生共同评议,在此过程中,师适当进行指导:表演中要根据情节配上一定的表情和动作,人物的对话要自然,不一定要和书上的句子一模一样,只要意思表达对即可。
5、 再次指名六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
四、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虽然样子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看来,动物世界真是充满了无穷的奥秘。课下,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搜集更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制作成资料卡,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板书设计
向小鱼借:用尾巴拨水
21.小壁虎借尾巴?? 向老牛借:用尾巴赶蝇子? 自己长出了新尾巴
向燕子借:用尾巴掌握方向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