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观察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身边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有趣的观察》(板书课题,齐读)。学习了生字 词,我们先来复习下。(PPT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再来回顾下课文的大概内容,完成填空题。(PPT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题)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师:课文中的“我”常听大人说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关于这个有趣的话题,我起先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我”前后想法和态度的句子。
学生默读。
指名回答,师板书:我不相信 终于相信
师:“我”前后态度有什么不一样?我起先不相信是为什么?后来终于相信了又是因为什么?是什么改变了我的看法?
指名回答,师总结:是的,是“我”一步步的仔细观察,看到了现象后自己得出了结论。师板书:仔细观察
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圈出表示“我”认真观察的词语。指名回答,师板书:特意 紧盯
比较句子,PPT出示句子:a 我看着它。b 我紧盯着它。
指名读句子。
三、课堂练习
师:课文中写了“我”几次观察?是哪一次最终改变了“我”的看法?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小组内完成练习纸上的'题。
学生朗读并做题,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仪反馈学生的练习。总结:只有一步步认真观察,才能最后得出结论。 师: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那让我们带着赞扬的语气再次读读课文吧。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师: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总结: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观察豆芽生长过程,写好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一次有趣的观察
特意
↓
我不相信→仔细观察→看到现象→最终相信
↑
紧盯
的观察,思考,把问号拉直变为叹号。)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身边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件出示:一朵朵桃花画面。
生欣赏,师:“这是什么?美吗?”
你们知道桃花一共有多少花瓣吗?导出“观察”一词。
师生共同书写“观察”。
2、你们平时对什么事物进行过仔细的观察吗?
生自由说:
今天,有一位朋友带着我们进行“一次有趣的观察”好吗?板书并补充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
读书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识记生字:蔓、缠、竟
①读生字②交流识记生字
3、理解字词:
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
究竟:结束
偷偷地:悄悄地,不知不觉地
4、解决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接着我们来观察扁豆的生长。
出示课件:扁豆的生长图
5、同学们,你们知道扁豆是怎样长的吗?
文中的“我”听大人说过呢!课文中是哪里讲到的呢?
指名说并读第1自然段。
6、课件出示句子:这是真的吗?
谁来读,读出疑问的的.语气,多让学生读。
师:说明作者一定要自己观察观察
三、学习2——3自然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理解词语:绕、缠、奇怪、决心、抖(生可以演示理解)
2、“我”为了观察扁豆的生长过程,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3、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奇怪,它是怎么从左边转到右边的呢?”
指导读句子“第二天竹竿的右边。”
4、作者明明让蔓儿向左缠,面它偷偷地向右长,你们觉得奇怪吗?让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读句子“我很奇怪究竟。”
5、自由读第3自然段,划出作者的观察过程。
6、指名说说作者的观察过程。师板书
半小时
两个小时
每隔1小时
四小时
7、师小结:扁豆就是通过“蔓儿”的抖动,缠绕“慢”地向上生长。你们明白了“扁豆的生长”吗?你们觉得它的生长怎么样?
有趣,你们喜欢吗?
8、谁能带着喜欢的心情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9、通过小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扁豆的生长过程。谁来说说小作者是怎样知道的呢?
“观察”
10、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我”是怎样观察的。
生说,师板书:
作记号
紧盯着
还注意到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我”观察:仔细。
指导读,生齐读第3自然段。
11、作者通过自己实验、观察,终于明白了什么?
指名说。
出示句子:我终于爬的。
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好观察日记。
板书:
一次有趣的观察
半小时 做记号
生长 两个小时 紧盯着仔细
有趣 每隔1小时 还注意到观察
四小时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学习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理清课文的思路。
3、学习观察的方法,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肯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经验导入,整体感知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到自然中观察的发现(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一定的目的,观察要细心,耐心)。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文章,(师生共同板书:一次有趣的观察。)这篇文章有趣在哪里?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心思考,小作者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先后观察了几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学生交流已经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学习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熟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生生交流读懂的问题和读不懂的问题。
四、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1、我听到了什么问题?
2、我是怎么做的?
3、我看到了一些什么?
4、我观察到的结果是什么?
5、结论: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有许多新发展。
五、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六、课后实践,进行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
同学们在课下可养花种草,并进行观察,培养兴趣。
板书设计:
18一次有趣的实验
观察一:发现小芽长出来。
观察二:故意让豆蔓儿向左绕,结果豆蔓仍然向右绕。
观察三:连续观察,详细观察四个小时,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次有趣的观察教学设计09-29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22
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02-22
有趣教学设计10-30
有趣教学设计12-09
记一次有趣的观察作文04-17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7-05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04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7-20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