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18 14:09: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通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通用7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法国作家都德给我们带来的一篇小说。

  师:既然是小说,找个同学回答一下什么是小说?

  生: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师:我们已经看到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认识一下文中的人物。

  二、学目标

  师:在听故事前先请同学们了解下我们的学目标

  屏显:

  1、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2、激发爱国情感,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三、原来的小弗郎士

  师:故事的开头是最这样的

  屏显:

  在一个暖和又晴朗的早晨

  我们故事的小主人公小弗郎士

  由于上学很晚怕老师韩麦尔先生骂自己

  又担心老师提问分词,

  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就想不上学了,到野外玩玩。

  此时此刻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在小弗郎士的眼里比分词语法有趣多了;可是小弗郎士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师:从故事的开头看出小弗郎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贪玩;不爱学;幼稚不懂事;有一定的自制力

  四、今天的异乎寻常

  师:正因为这点意志力,小弗郎士还是战胜了自己,选择了去上学。可是,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却发现今天的情况却异乎寻常,请同学们自读一下7----10段,找出今天异乎寻常的地方。

  屏显: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

  (提示:从气氛、学生以及老师等角度思考)

  生:气氛安安静静

  学生安静、今天来上课的人特别多

  老师穿戴正式、对小弗郎士的态度不同与往常

  师:看到这异乎寻常的景象小弗郎士的惊讶可想而知,是谁给小弗郎士解开了疑团?

  生:韩麦尔先生

  师:答案在课文的第几段?

  生:11段

  师:让我们设置一个小情境,更加深刻地体会一下此时此刻韩麦尔先生的心情。

  (情境:老师扮演小弗郎士;一学生扮演韩麦尔先生

  师(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这么异乎寻常。

  师:疑问解开了,原来这是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所有人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屏显:最后一课

  生:深情朗读11段)

  五、写作背景

  师:为什么这成为最后一堂法语课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

  屏显:《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六、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课”

  师:当听到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时候,小弗郎士有何表现?他的“最后一课”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对小弗郎士的描写并说出从中看出了什么?

  (生在文中找出对小弗郎士的所有描写并说出作用)

  师:当得知这是最后一课的噩耗后,小弗郎士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分析的内容,以:““小弗郎士过去;今天”的句式说句话。(四人一组讨论后回答)

  例如:小弗郎士过去逃学,不专心听讲;今天表现出色,作业完成认真,全都听懂了。

  (生讨论并回答)

  生:过去讨厌课本;今天不舍得与它分开。

  生:过去不珍惜学时间;今天觉得这几节法语课过得太快。

  生:过去对自己的学毫不在意;今天懊悔自己的过失。

  生:过去对普鲁士兵的操练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今天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愤恨。

  生:过去厌恶法语;今天喜爱法语,认为它是世上最美的语言。

  生:过去幼稚不懂事;今天有了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过去厌恶学法语;今天暗下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学好它。

  生:过去在课前与同学在一起吵闹;今天迟到后安静地溜到座位上。

  生:过去害怕老师;今天同情、理解、热爱老师。

  师:从前后的对比,我们看出小弗郎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屏显:从天真贪玩到认真学、热爱法语

  从害怕老师到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从无忧无虑的幼稚到懂事、热爱祖国

  师:小弗郎士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生: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

  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感染。

  七、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课”

  师:在小弗郎士的变化过程中,韩麦尔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韩麦尔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在文中找出对韩麦尔先生的所有描写‘

  并用“从这段描写中;我看出韩麦尔生的句式概括出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生讨论,跳读课文并概括)

  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

  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

  ③是一个严厉的人

  ④是一个普通的人

  ⑤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

  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⑦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人

  ⑧是一个爱国的人

  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师:故事讲到这里,难道只有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热爱自己的祖国么?

  生:还有镇上所有的人。

  生:还有所有的法国人。

  八、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故事,我们见证了法国的普通人民对于自己祖国语言的热爱,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而我们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倾听一下以下两个小故事:

  屏显:金晶舍身救火炬的故事;胡达拜地依明22个春秋坚持每天升国旗的故事。

  师:通过以上故事可以看出爱国并不难

  作为一名火炬手,舍身守护手中的火炬是爱国

  作为一名普通老人,22载每天让国旗冉冉升起是爱国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此时此刻也明白了倾尽自己所能教书育人就是爱国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你,怎么算是爱国呢?

  生:好好学是爱国

  生:维护班级的秩序是爱国

  生:保持好学校卫生是爱国......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对国家的热爱,也看出了你们报效祖国的决心,最后我们就全体起立,高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向所有的人呼喊出我们的决心与勇气。

  全体学生起立高声朗读《少年中国说》

  附: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2

  【课文解读】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教学设想及依据】

  1、文献法:指导学生根据预提示搜集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了解作家,完成材料积累。

  2、诵读法:要求学生默读,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展目标:学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教学资源】中国教育网站《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

  【教学方略】

  教学内容:

  1、了解小说的背景

  2、领会本文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创新写作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板书:《最后一课》)

  (2)课文预提示中提及本文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小说。这说明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本文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学生读预提示第一自然段: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板书:小说)

  (3)本文作者是谁?

  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板书作者:都德)

  (4)出示投影仪,检查课前预读情况

  注音:哽()赚()踱()捂()惩罚()

  祈祷()诧异()宛转()

  解释:宛转懊悔祈祷哽咽诧异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去了解。

  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结合课后练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上“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

  a、课前、课上和下课

  b、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

  c、上课前,上课时

  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一)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第二题,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a、从贪玩、不爱学到热爱语法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动作心理)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听读和品读,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同时,使我们了解了学小说必须认真阅读,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

  作业布置:

  参看课后练第三题,思考各段文字后括号里的问题。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继续第二教学板块)

  (二)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第三题,集中讨论、学生评析、教师小结归纳。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a、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b、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c、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

  1、激活思想

  (1)小结全文: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提问:同学们学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学生明确: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2、创新写作

  续写提示:

  ①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②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补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③结构要完整。

  【教学后记】

  本课是篇教读课文,依据“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方案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本教案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发展的本体地位,努力实现积累、运用、实践、创新的实验目标,用三个教学板块强调了读写说的综合教学。

  第一个教学板块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议,在听读中理清思路,注重了学生的读与说。如其中的“讨论与交流、小结”这两个教学中学生必须要说,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第二个教学板块,注重把学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轻易掌握了阅读分析的方法,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而第三个教学板块中“激活思想”这一教学环节,注重了学生情感的引导与培养,使教材的思想性得以充分体现。“创新写作”则将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置于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开启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真正突出了“写”的重要性。根据本教案教学,发现学生能大胆表述,勇于思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附: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3

  《最后一课》学案

  设计:庞吉芬 审核:李因娥

  教师寄语:位卑未敢忘国忧。

  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认真学,准备将来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学重难点:

  1. 分析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

  学过程

  一、积累运用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 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é( )持 ào( )悔 chà( )异 qí( )祷

  哽( )咽 郝( )叟 惩( )罚 钥( )匙

  3.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征发:

  ②祈祷:

  ③诧异:

  ④喧闹:

  ⑤懊悔: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③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二、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5.诵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6.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三、合作释疑 研读文本

  7.体会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①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②“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③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④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有什么作用?

  ⑤ 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8.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

  ②神态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语言描写:

  9. 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10.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四、拓展延伸

  11. 当韩麦尔先生说完放学以后,假如教室里只剩下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俩会做些或说些什么?

  五、课堂小结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是一位线索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展开情节,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达标测试

  12.都德是 国著名小说家,该文以 为背景。

  1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赫叟(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 懊悔(ào) 挟(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

  D.紫藤(téng) 钥匙(yào shi) 赚(zhuàn)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祈祷 督学 B.思量 墙璧

  C.惨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答:( )

  A. 喧嚷扰乱 B. 声音大而杂 C. 喧哗沸腾 D. 喧哗热闹

  (2)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答:( )

  A. 惊叹 B. 惊奇 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

  (3)“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答:( )

  A. 批评指责 B. 处罚 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

  16.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

  (塞进、装进、送进 )我们的脑子里去。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 (敬意、敬佩、敬仰)。

  17.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8.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19.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2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21.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22.“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2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D、表现时间短。

  2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参考答案与提示:

  1. 法 都德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2. 挟 懊 诧 祈 gěng hǎo chéng yào

  3.①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②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③觉得十分奇怪。 ④喧哗热闹。⑤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4.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反复

  5.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段)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段)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段)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 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段)高潮和结局。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6.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7.①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③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④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⑤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8. ①外貌描写: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③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④语言描写:“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难以言状的痛苦。

  9. 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10.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的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主旨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11.略

  12.法国;普法战争

  13.A

  14.B

  15.1)D 2.)B 3)A

  16.1) 喧闹 2) 塞进 3) 敬意

  17.B

  18.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19.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20.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

  21.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22.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23.B

  24.D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4

  教与学目标:

  1、学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与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了解此文的背景和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教与学方法:

  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要点:

  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世博会成功举办激发学生强烈民族自豪感,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

  二、学新课

  (一)简介背景及作者。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以反映普法战争为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字音

  祈祷 哽咽 郝叟 懊悔 喧闹 惨白

  2、小说常识介绍

  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B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C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解题:

  ——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和一名小学生小弗郎士。

  4、本文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5、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结构。(练一)

  一、(1-6)上学路上(开端)表现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表现小弗郎士的吃惊,诧异,到恍然大悟,心里万分难受,感情发生变化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师生心相通,忠于祖国,绝不屈服。

  (三)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分析第一部分:朗读、划出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2、分析第二部分:对课堂气氛的描写的作用。

  课堂气氛与往日的不同

  课堂气氛:(往日)喧闹——(今日)偏安安静静的老师态度:骂——态度温和

  老师衣着:穿礼服,衣着隆重。人们:神色忧虑,少见的人也都来了。

  ——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

  三、作业:

  将本文缩写成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四、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法国都德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故事情节:

  一(1-6)上学路上(开端)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

  小说环境:

  自然环境:风和日丽

  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沦陷课堂气氛:严肃、庄严、悲愤

  人物形象: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等

  五、学后记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与学要点:

  1、分析小弗郎士,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述基本情节,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胳。

  二、学新课

  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阅读前10段,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的稚气性格,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突出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来稚气,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学生、压抑的感觉。

  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大林、洛林人民学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装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

  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3、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面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这些坏家伙”。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4、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不达意,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面产生了高度的学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不会,而感到难受,说明有了羞耻感。学文法易懂,说明学态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

  5、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了。他由字帖想到国旗,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三、拓展延伸:

  1、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总结)

  提示:1.小弗郎士本质不坏。2.受到老师的影响。3.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2、假如你是小弗郎士,面对正在上课的韩麦尔先生,你想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要从文章中找根据。

  五、板书设计

  小弗郎士

  贪玩、不爱学→→热爱学,认真听课,懊悔过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

  六、学后记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与学要点: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总括本文写作的方法和特点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简述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二、学新课

  (一)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思考: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们法语教师,更是一们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爱国志士,请找出具体表现。

  教师引导:

  1、韩麦尔先生穿上礼服上课,体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纪念,来表现他对将要失去国土的敬意。

  2、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了教训: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失去民族尊严。

  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忍受着离开服务了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斯大林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

  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2、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3、划出能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

  4、“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收尾,深化了主题,同时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三)、小结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三、课堂练:处理课后题

  四、教师总结

  本文不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3)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4)注意场景描写

  五、布置作业

  课文是以小弗郎士的角度来写的,请你转换一下文章的叙述角度,以韩麦尔先生的口吻来叙述最后一课的全过程

  六、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法国都德

  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热爱学,认真听课,懊悔过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热爱母语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热爱祖国

  韩麦尔先生:循循善诱、受人尊敬,关心祖国命运,有崇高的爱国感情。

  (穿礼服,批评自责、赞美法语、必胜信念、悲愤散学)

  (抓住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七、学后记

  教后记

  作业答案参考: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领会小说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及原因。

  【教学设想】

  1、注重阅读产生的语感程度。

  2、联系生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初步理解“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背景影片──

  同学们,这段影片描绘的是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前时的情景。当时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那时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共同感受小弗郎士的心灵震撼──

  二、在预提示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默读课文,想一想,是哪些事情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3、你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对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看法。

  2、分组讨论:

  ⑴上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经历了“最后一课”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

  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描写,比如:写赫叟老头儿读书“声音发抖”而又“古怪”。一方面写出赫叟老头儿激动、悲愤,对“最后一课”的珍重,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我”的天真──“想笑”,心灵的波动──“难过”,思想的震撼──“真永远忘不了”。试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品味其作用。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可自由发表小组综合见解。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

  2、回忆中国近代史,不乏有中华民族被外寇入侵的历史事件,更不乏有“华人如狗,不准进入”,“东亚病夫”的含泪屈辱史。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多少中华好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抛头颅,洒鲜血──今天,我们能平静地坐在教室里读书──来之不易啊!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和启发?

  3、如果小弗郎士真有其人,而小萝卜头还活着并读到这篇课文,请你以小萝卜头的口吻给小弗郎士写一封信,以安慰和鼓励他。

  五、体验反思

  当你到烈士陵园凭吊并聆听园长讲革命英雄事迹时,当你观看世锦赛中国乒乓球队艰难迎战外国名将时,当你看到中国的体育健儿刘翔取得110米跨栏冠军及我国国旗伴着国歌徐徐升起时,你心情怎样?你的心情为何会这样呢?你这是爱国表现吗?

  六、知识应用

  1、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运用“感情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写法。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

  〖教学设计〗

  一、普法战争介绍和作者介绍

  二、让学生认真细致默读课文一遍

  不受任何限制没有压力的自由阅读,能产生鲜活丰富的感受。

  三、漫谈阅读感受

  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结合个人的经验阅历阐发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四、整理归纳

  1、就小说的阅读方法给予一些指导,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情节的三要素。

  2、分析小说从情节入手,于是梳理情节的三部分。

  3、人物分析可采用课前课后比较的方法。如小弗郎士先前由稚气贪玩不爱学,但最后一课使他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产生亡国的痛苦,敬爱老师,憎恨侵略者,爱国情感得以升华。

  4、小说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他们谁是小说主人公?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余味无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语言、服饰、表情、行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事情的写法。

  2、质疑探究,品味小说重要词句。

  3、比较阅读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

  一、在第一课时初读基础上来深入品读,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1、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为什么今天穿上了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

  2、划出关于韩麦尔先生深情的语言,悲愤的心情、神态、无畏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并细品味。

  3、结合练三,通过改变视角的方式丰富对这一人物的理解。

  4、讨论谁是主人公的问题,照应第一课时。

  二、探究品味小说语言和细节描写

  1、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写出了动荡时代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了将要发生一件大事。

  2、“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

  3、韩麦尔为什么发给学生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新字帖?

  4、作品中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鸽子咕咕叫等细节都有庄严的意义,要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去品析。

  三、延伸与提高

  1、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再比较发现两文的不同点。如,人称不同,一个从孩子视角观察描写;一个从大学教师的视角描写。

  《最后一课》题目相同但“课”的时间长短不一,概念不同。一个是语法课、字课、历史课、拼读课四节课的集合,从早晨到中午“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共半天时间。

  而郑振铎的“课”一堂课不到,因为“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立即停课”。

  四、总结全文并表情朗读

  五、作业

  1、练二,三。

  2、小练笔: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新认识。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通用7篇)】相关文章:

1.最后一课优秀课件

2.关于最后一课课件

3.《最后一课》教案15篇

4.最后一课老舍阅读答案

5.生存训练最后一课作文

6.背影一课时教学设计

7.《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都德

8.最后一课老舍的阅读答案

9.最后一课阅读训练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