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风》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做模拟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的成因,锻炼收集资料、制作模型的技能,为单元总目标“编辑科普小报”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共安排五个环节:1.搜集关于描述风的相关资料;2.提出关于风的问题,填入问题银行;3.选择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4.搜集资料,解释风的成因;5.做空气对流实验,模拟风的形成。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描述出风形成的原因和正确操作验证“风的成因”的实验。
教学重点: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学习目标:
1.能说出5个以上合适的词语来描述不同的风。
2.通过搜集描述风的资料和小组讨论,描述出风形成的成因。
3.能正确操作模拟“风的成因”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
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片段,导入风。风可以帮助船扬帆起航,风还可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2.春天的花娇艳美丽,春天的草绿意盎然,那么春天的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春风拂面。环节二:
风的描述
1.风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所以,我们把它也列入了《气象科普小报》的编辑内内容。你都知道哪些描写风的词语呢?把它记录在你的.科学记录本上,记录时间1分钟。
2.提问:你知道不同季节的风有什么不同吗?能说出5个以上合适的词语来描述不同的风。
环节三:
风的形成
1.友友来到我们的星球上,感受到了风的存在,感到很好奇,一直问个没完。同学们对风肯定也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请把你的问题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吧。
2.聚焦问题:风是怎样形成的?
3.认识风是空气的流动
(1)讨论:要想明白风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先回顾一下刮风时的各种现象。
①刮风时有什么现象?
②你能看见红旗在风中瓢动,炊烟被风吹得倾斜,树叶被风刮跑,你也能感到风的吹拂和力量,可是你看得见风吗?这说明风有什么特点?(看不见,流动的……)
(2)实验:你能利用手头的材料产生风吗?为什么用书扇或者用嘴吹就会有风呢。这说明风是什么?
(3)小结:通过以上事实可以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4.认识风的成因
(1)讲述:自然界的风,也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形成的,那么自然界的空气流动是怎么形成风的呢?让我们通过搜集到的资料来解释。
(2)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风的形成。
(播放视频)
所以,风是在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空气流动而产生的。热空气向上流动,受冷后下降,形成了冷热空气的对流。
(3)通过模型来解释我国冬季北风的形成原因。
①提问:冬季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总是刮北风。你能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对此做出解释吗?
②讲述:用模型解释。
③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以上实验说明,风是在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空气流动而产生的。
④总结:其实,地球上的温差主要与太阳光的照射有关,所以,归根结底,是太阳的热量推动地球的大气流动而形成风的。1.学生能提出问题。能够对风提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
2.能够通过模拟风形成的实验解释风的成因。
环节四:
布置作业1.总结:视频复习本节课。总结。
2.布置作业:
(1)做一个实验模拟风的形成,并解释风的成因。
(2)风是一把双刃剑,风有哪些好处和危害?
就比如风的种类中包含有“龙卷风”,它威力无穷,甚至可以将人卷上天空,把友友和他的朋友一不小心卷上了云端,他们在云端里有什么奇遇呢,下一期,我们一起漫步云端。学会整理本课学习的内容和结论。
《春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及重点句式。
2、掌握《论语》中状态形容词的两种类型: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
3、在对文本进行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讨与研习。
4、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
5、体会四子之志的内涵,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为何“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场著名的对话、这场对话成为了一个永远经典的情境,成为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场景。
二、关注曾点的志向
1、有哪几位学生跟老师进行了这场对话?
子路(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晢(点)和孔子。
2、孔子及其弟子就何话题展开对话?——志向【板书】
——听教师配乐诵读,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提问:曾点是如何出场的?跟谁的出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明确:“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路:直率鲁莽
曾点:从容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2、提问:曾点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A、请一学生翻译
“浴乎沂,风乎舞雩”,课文解释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暮春三月,即使在江南,入水游泳犹冰凉彻骨,怎堪浴后登高吹风?
【明确】这未必是写实,其中有所譬喻。“浴乎沂”既可清洁身体,又可净化心灵,因为水在古人心中是神圣的。《礼记儒行》有“儒有澡身而浴德”之说。
在我国古代哲人眼中,自然不是无生命的存在,同人一样具有思想感情、品格情操。古人面对人格化的山川,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因为曾点的政治抱负是通过春风沂水的描叙而曲折表露出来,所以见仁见智,可以圆通,似不必拘泥于一说。按照这个原则,我这里可以提出另一种根本不同于上述意见的看法,根据是《论衡明雩篇》:
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
王充在这里明白无疑地解释了曾皙所述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就是雩祭的仪式。雩祭,是春天人们求雨的祀礼,所以《礼记》说:“雩祭,祭水旱也。”王充的解释根据亦足。因为鲁国当时通用周历,所以说周之四月,正是夏历二月;天气尚寒,怎么能浴?冠者、童子都是雩祭乐人,他们在祭祀时,须涉沂水;十二、三个人鱼贯而行,象征着龙从水中跃出。“风”,解释为“唱歌”,“归”通“馈”,即“”,都合训诂。“归”通馈,在《论语》中不乏其例。如《阳货篇》“归孔子豚”的“归”即作“馈”讲,是送食、进食的意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蒧(《论语》作“点”)字皙,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集解》徐广曰:“一作馈”,这是古本《论语》“归”作“馈”之证。从文意来说,王充的解释似更符合原意。因为,①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末期,曾点能对古礼作如此具体生动的描绘,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这在孔子看来是十分难得的彼得我心者,因而内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赞叹了。②孔子不满子路,是因为他“非礼”;赞赏曾皙是因为他懂得古礼。礼与非礼乃是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问题。这样解释,全篇上下文意就脉络贯通了。此外,我们知道今本《论语》是《鲁论语》的传本,在汉代时,还有今天已经失传的《古论语》《齐论语》。《论衡》的解释或许是出之于《古论语》吧!
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但却引起了孔子的无限赞叹
B、请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C、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想像具体情景,谈谈你的感受
3、提问:听完曾点所述的志向,孔子怎么评价?
明确:吾与点也!
自读文本再合作探究
曾皙的志向是什么,结合你对孔子的理解,谈谈曾皙之志为何能打动孔子,让孔子喟然长叹“吾与点也”?
1.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大同社会,曾皙描绘的图景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的太平社会的缩影。
2.孔子周游列国受挫,产生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归隐之情,曾皙之志描绘了孔子独善其身之所。
3.孔子认为君子以“修身”为起点,曾皙描绘的仪式能让我们在天人合一之境中给心灵一个安顿。“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礼乐之事的象征,曾皙答话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举止,也充分体现出礼乐修养,所以孔子之“与点”,实质上是因为曾点的答话深中夫子的“礼乐”之道。
……
曾皙是个狂者,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描绘的蓝图既是孔子憧憬的理想社会,也是他潜意识归隐栖身的理想之地。一幅蓝图,既有憧憬理想并实现理想的愿望和志向,又有屡屡遭败、连连受挫的无奈。其景观直入孔子的心灵深处,拨动了他曲肱饮水的快乐,多种情感集于一身,于是他感叹、赞同。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侍坐弗使,不执琴瑟。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礼记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史记》
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1、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
幻灯片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泰伯》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泰伯》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泰伯》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
尧舜都选贤举能,使天下大治。这种“尧舜气象”是孔子极为赞美、向往的,可谓是他的最高的理想境界。他的“博施济众”老安少怀友信,更加具体地说明了其最高理想境界的社会风貌。在此基础上,以后的《礼记礼运》对大同世界作了如下的概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图画。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补充材料】
历代学者的相关言论: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
②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王充《论衡明雩篇》)
③曾点之学,入皆自得,到处受用。其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而乐行忧违,用行舍藏,老安少怀,自有与圣人相印合者。(康有为《论语注》卷十一)
2、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
【问题】如果说曾晳的话表现了出世退隐的想法,那为什么孔子还会赞同他的想法?孔子为什么不是“欣然喜曰”而是“喟然叹曰”呢?
【明确】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幻灯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微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可见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则性的。“求仕”是为了“行道”、“行义”。能“行道”、“行义”.则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义”则去之。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弘扬大道,孔子不动摇,不怨尤,终生积极乐观。他虽叹惋过“莫我知也”。但接着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进可退、唯“义”是存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对照一下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逸游图,其表达的情志和精神世界何其相似!曾皙“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正是孔子退隐传道的生动写照。
【补充材料】
历代学者的相关言论:
1、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而时不我与,方与二三子私相讲授于寂寞之滨,乃忽闻曾皙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故不觉喟然而叹,盖其所感者深矣。(黄震《黄氏日钞》)
2、集解周生烈曰“善点之独知时也。”皇疏:“言我志与点同,善其能乐道知时,逍遥游咏之至也。”邢疏:“吾与点之志,善其独知时,而不求为政也。”(《论语注疏》宋邢昺疏,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
三.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渭然叹日:“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周国平《孔子的洒脱》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此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读。他说,曾皙的理想看起来不过是“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四书集注》),好像他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这就比另外那三个人想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在那个职业上做出成绩要高出一个层次。
这就是孔夫子说过的“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于丹《<论语>心得》
三、比较三子之志
提问:请找出三子的志向。
明确:子路(足兵)冉有(足民)公西华(知礼)曾点(玩乐?)
子路:有抱负,坦诚,却失之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4、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5、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三子言志越来越谦虚
三子对礼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具体化)
三子之志是治国手段
曾点之志是最高境界
五、四读文本,探究孔子“与点”
1、提问:三子之志都是安邦定国的大志,都符合儒家思想中“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的标准,那为何孔子偏偏却赞同欣赏看起来似乎是玩乐之事的曾皙的志向呢?
七、总结归纳,情感提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于丹《<论语>心得》
七、作业:
本文中孔子的四个弟子,你最欣赏谁?再查阅一些资料,制作几张人物短评的小卡片。
《春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体会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感受北国春风的独特魅力。
2、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3、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4、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
介绍作者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指明作者对南北方的气候都有所了解,对南北方不同的春天也是有发言权的。点击第一张PPT上的链接进入作者介绍页
检查生字词1.生字词,找学生到课件上注音。
2.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擦除学生答案并让全班同学齐读.
3.隐藏汉字,让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1.在PPT上注音
2.齐读词语1.翻至第2页,让学生到白板上注音
2.出示正确注音,擦除学生答案。
3.动画隐藏生字,只留注音。分别练习语音和汉字书写。
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对于北京的春天,向来有几种意见?这些意见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公布正确答案:三种意见:春脖子短,有名无实,没有春天
2.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北国的春风是什么样的?
出示答案:暴土扬尘
对比南方春天的`特点:轻柔绵密。
3.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第6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4.听录音7、8、9、10段回答:
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1.学生朗读课文,回答教师提问。
2.学生尝试总结,举手回答。1.出示第3张页面。
2.运用台阶形动画出示三种意见
3.大括号总结出示:暴土扬尘。
4右侧出示南方春天的特点:草长、莺飞、花开,总括特点:轻柔绵密
5.出示课文
6.播放录音形象地展示出三种意见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深入探究
1.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3.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4.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5.再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
6.总结特点,欲扬先抑
采用了对比烘托和先扬后抑的写法,突出了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回答问题
听录音1.在PPT上出示课文,将重点要讲解的词变色处理
2.PPT上总结前后两段的不同内容,总结出欲扬先抑的特点
《春风》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春天的感情。
3、能仿造课文说几句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读准:春、吹、树、种(翘舌音) 风、醒、轻、青、种(后鼻音)。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背诵课文。
仿造课文说几句话(根据学生的能力,一句或几句都可以)。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一定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吧!对!春天。我们已经学了好几篇关于春天的课文了,大家还记得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好吗?这首诗歌在我们语文书的158页。板书课题:春风吹。
(二)初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读两分钟,并数自己一共读了几遍。
检查词语:春风吹、柳树、桃花、燕子、吹醒、青蛙、轻轻地、种树、种花。(先自己准备,碰到不会读的词语到课文中去找。然后指读、齐读。)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怎么知道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一段。
齐读。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板书:柳树 绿
桃花 红
燕子 来
青蛙 醒
“柳树绿了”是什么意思?
“桃花红了”还可以怎么说?
“燕子来了”是什么意思?
“青蛙醒了”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些动物也在春天里醒了呢?
再齐读这一段。
自由背诵这一段两分钟。
试背:同桌互背、男生背、女生背。
春风吹啊吹,吹啊吹,她还会吹到哪些植物身旁?植物们又会怎么了?大家都来当小诗人吧,同学们能不能学着课文的句子,也来作首诗歌赞美春天?四人小组合作,仿造这一段写几句话:
春风吹,
春风吹,
吹 了 ,
吹 了 ,
吹 了 ,
吹 了 。
指几个小组读一读。
(四)课间操: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轻松地学完了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一定也会学得很轻松。
谁来读第二段?谁也想读?想读的一起读。
春天的风和冬天的风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练读“春风轻轻地吹”。
师引读:吹绿了——,吹红了——,吹来了——,吹醒了——。想象说话:假如你就是柳树,你就是桃花,你想对春风说句什么话?(我想对春风说:春风,你多么温柔啊!吹得我们真舒服。)
这一段还告诉我们大家,春天是个种植的好季节呢?赶快找一找是哪一句?
你们有没有去种树或种花?种了什么?除了种树和种花,在春天里,还有好多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呢,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呢?
背诵第二自然段。(准备一到两分钟再试背。)
(六)背诵全文。
分段背:男生背第一段,女生背第二段。交换背。
集体背全文。
(七)拓展题。
学了这首诗歌,你们有什么感受?(春天真是个美丽的世界。)
聪明题:填空
柳(绿)花(红) 桃(红)柳(绿) 鸟(语)花(香)
万(紫)千(红)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小结:小朋友,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许多大人和孩子都写了许许多多的文章来赞美春天。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文章来读一读吧。
《春风吹》教材解读 右手年华
《春风吹》是一篇儿童诗,它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后选读课文。这篇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背,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也深受我的喜爱。这是我选上这篇课文的第一个理由。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春天里代表性植物桃花和柳树的变化,以及代表性动物燕子和青蛙的生活变化。第二自然段写了春风、春雨的特点以及人们在春天里喜欢的.活动。
我选上这篇课文的第二个理由是:孩子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里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喜欢春天里春游、放风筝的活动。对于春天,我想他们一定有很多感受。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首先要读准前鼻音跟后鼻音的字以及翘舌音的字,它们是:春、吹、树、种(翘舌音) 风、醒、轻、青、种(后鼻音)。其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三、知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感受春天的美好。四、能仿造课文写几句话。
学习诗的第一节,可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再想一想这一节讲了春天哪些景物,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然后结合诗句和观看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绿、红、来、醒”的意思。“绿”是指柳树发芽,长出了绿叶。“红”是指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来”是说燕子在南方度过了冬天,又飞回来了。“醒”是说青蛙经过冬眠又醒过来了。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看到的事物,说说在春天里还有哪些变化,以加深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并给学生设计了一道聪明题:根据这一段的内容,结合学过的知识来说几个四字词语,如:柳(绿)花(红)、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第二节可以启发学生比较“春风吹”和“春风轻轻地吹”有什么不同;“春雨下”和“春雨细细地下”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春风、春雨都是什么样的,并且和冬天的风,夏天的雨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春风轻柔,春雨细微的特点。这里也给学生设计了一道聪明题:说一个学过的四字词语:(和)风(细)雨。第二节的第二句“大家快来种树,大家快来种花”,其中的“快”,表明春天是种植的大好时机,时不待人,应当赶快行动起来,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春天种得及时,秋天才能有收获,教育学生珍惜春光。
最后,让学生仿造课文说一句或几句话。
《春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创造条件开展种植活动,为班级、学校,祖国做贡献。
3.学习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4.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课文。
5.以春游看到的景物为内容,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教育学生,珍惜春天大好时光,开展种植活动,为集体,为祖国做贡献。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课文。
5.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
1.抓住突出春天特点的词,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春天的特征。
2.说话训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指导生看懂图意,从图中找到春天。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本课插图,画面较大,内容较多,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插图,从图上找到春天。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引入:同学们,本册第一课《春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小草都绿了,花儿都开了,你还想知道春天更多的特征吗?那就学习《春风吹》一课。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解课题,“春风”,春天刮的风称为春风,春风的特点是轻、暖。本课是说春风吹来,万物复苏,人们进行耕种。
3.交待学习任务。
本课是一首诗歌,我们要学会本诗歌中的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看懂图意,看图上都画了什么,从图上找到春天,能熟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春天带来什么变化?
2.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
指导学生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看图上画的都是什么,怎么样。
(三)学习生字、生词。
1.看课后生字表,在诗句中画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柳(柳树)燕(燕子)醒(吹醒)
蛙(青蛙)轻(轻轻)细(细细地下)
快(快来)葵(葵花)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然后再结合生词和诗句的意思想一想字义。
(1)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的能力。
(2)自己想一想,理解字词的意思,学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学习方法,把生字放在词中,放在句中去理解。
(3)检查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的情况。利用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抽读。
3.在读准生字生词字音的情况下,读读诗句,要求读通顺。
要注意指导学生,“了”和“地”要读轻声。
4.记住生字的字形,进一步利用一词多组,用词说话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讨论情况。
①左右结构的字。
利用熟字加偏旁,或者是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柳:木字旁,右边5笔:。右边较难,指导学生跟着老师书写,并数着笔画,来书空。
醒:左边两字旁,不要丢掉里面的一横,右边是星字。睡醒,一觉醒来。
轻:左边车字旁,车字旁的最后一笔写成提,右上是“横撇,点”,不要写成“又”,右下是工人的“工”,不要写成“土”。
蛙:左边虫字旁,右边是上下两个“土”,桂花的“桂”字,木字旁换成虫字旁。
细:左边绞丝旁,右边“田”,或者用“红”字右边去掉“工”,换成“田”的方法来记忆。细和粗是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下怎样的雨称为是“细细地下”。
快:左边竖心旁,右边笔顺:,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快和慢是意思相反的词。
②上中下结构的字:
燕:上边不是草字头,笔顺是:,中间是“北”字中间加个“口”字,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下面是四点底。
葵: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左边(横撇、点),右边(撇、撇、捺),下面是“夭”,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①让学生描田格中的生字。
②边描边想一想,哪些字书写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善于动脑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能力。
③根据学生说的情况,老师做补充,强化写一些难繁字应注意的问题。
④学生抄写字头,老师注意巡视学生抄写情况。不仅要写正确,而且要写规范、美观。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读诗句,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二)使学生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创造条件开展种植活动,为班级,为学校,为祖国作贡献。
(三)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特征。
(二)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突出春天特征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春天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读下面词语。
柳树,燕子,葵花,青蛙,轻轻地吹,细细地下,快来,吹醒。
(二)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
春天来了,什么有什么变化?
2.小声读课文,回答上面问题。
(三)逐段学习课文。
本课是诗歌,分上下两节。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边听边想:共有几句话?
(2)小声自由读第一节,边读边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是从哪方面来描写春天的?
(3)指名读诗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在谈的过程中,老师重点点拨。
①从第一句(前四行)话中要引导大家理解到:
A.连着两个“春风吹”说明春天来了。
B.理解“绿”,“红”的意思,“绿”说明柳树发芽了,“红”说明桃树开花了。培养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诗文内容,抓重点词了解春天的特征的能力。
C.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从植物方面介绍春天特征的。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春天来了,还有哪些植物有什么特征性的变化?
②指导学生朗读。
读出什么植物,春天有什么特征。“绿”,“红”,“柳”,“桃”要重读。
③学习第二句(后两行)时要让学生理解到:
A.让学生抓住“来”,“醒”两个词理解,“来”是因为燕子是候鸟,冬天到南方过冬,春天暖了,燕子才从南方飞回来。“醒”是因为青蛙是冬眠动物,就是冬天,青蛙藏在田间的地洞里,不吃不喝地睡觉,春天暖了,青蛙从冬眠中醒来,从地洞里钻出来,捉害虫。
B.引导学生知道,这两行是从动物方面的变化来介绍春天特征的。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突出春天特征的词。如“来”,“醒”和表示什么的词,如“燕子”,“青蛙”。
⑤指导学生再看图,找到“柳树”,“桃花”,“燕子”,“青蛙”。
(4)指导学生读第一节。
①注意读出语气,读出春天的美和春天的特征。
同学们,春天来了,春风吹拂着大地,柳树绿了,桃花红了,再加上飞来的燕子和醒来的青蛙,这是多么美的一幅图画呀,请你读出这种春天的美和春天的特征。
学生试读,适当范读,指名读。
②在整体理解和反复朗读的情况下,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按诗句的意思)春天的特征。
(柳树绿了,桃花红了,燕子来了,青蛙醒了。)
(5)指导学生背诵这节。
①让学生按照先写植物特征,后写动物特征的层次,抓重点词,(绿——柳树,红——桃花,来——燕子,醒——青蛙),来自己试背课文。
②让学生看黑板上的板书练习背诵课文。
③指名背诵。
2.学习第二节。(小组学习)
同学们,学习第一节的时候,我们是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然后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从哪方面来描写春天特征的,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去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采用自学加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第二节课文。
(1)学生自学,引导边学边看图,边思考。
(2)小组讨论。
(3)学生代表汇报: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到:
①“轻轻地吹”,“细细地下”是指春天风一般是微风,雨下得不是那么急而大,没有夏天的那种疾风暴雨。第一句是从自然现象方面介绍春天特征的。
②抓重点词“快来种”反复理解。要引导学生理解:
A.从“种”字知道了春天是播种、种植的季节,只有春天的播种,才有秋天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有很多一年生花草,是春天种植,夏天开花。一些农作物,比如:玉米,豆类,蔬菜,棉花,都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B.“快来种”中“快来”的意思是,要人们珍惜这春天的大好时光,赶快种植,只有辛勤地种植,才有秋天丰硕地收获,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C.让学生理解春天是种植的季节,号召小朋友们参加种植,为祖国做出贡献。
D.理解什么是“葵花”:俗称向日葵,葵花子可以吃,可以榨油,这方面学生见得多不难理解。“蓖麻”是一种草本植物,种子外壳有刺。叫蓖麻籽,可以榨油,主要用于工业上做润滑油。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可能见过,对城里孩子来说理解上有难度,老师给以讲解。
(4)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
①要让学生在学习第一节的基础上,自己体会应当怎样读,才能读出春天的特征,并有号召力让大家赶快参加春天的种植活动,为祖国做出贡献。
②对学生试读的情况,老师要加以评议和指导。
(5)读全段课文,边读边看插图,进一步理解诗句意思。
从图中小朋友们拿着劳动工具,他们的面部表情,可看出他们珍惜春天大好时光,植树种花,为祖国作贡献的快乐。
(6)指导学生背诵。指导方法同第一节。
(四)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做课后作业第二题。
1.用投影出示题目。
2.让学生自己试着口头填空。
3.指名口头回答。
4.落实到笔头,填在书上。
(五)让学生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看板书背全文。
2.看插图背全文。
(六)谈一谈,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说一说春游都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指导学生以春游为题,把看到的一处景物说给大家听,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渗透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用通顺的语句,有顺序地把自己看到的一处景物口述出来。
三、教学难点
说话有顺序,句子通顺。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说话的内容和要求。
1.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说话的要求。
2.指名读题目要求;想一想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3.让学生说一说题目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说话的内容和要求。
(1)公园的景色。
(2)郊外的景色。
(3)把看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
(二)小组内互相谈。
1.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在哪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老师带领去的或家长带你去的都可以。)
2.把你看到的景物说给组内的同学听。说的时候,要按照你看到的顺序,先看到什么,又看到什么,“什么”什么样子的,说清楚。
3.组内同学认真听,谁说的哪处景物最好,一会推荐到全体同学面前说一说。
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的时候,老师要参加到组内去听,发现好的,并且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讲解。
(三)各小组推荐同学,把他看到的景物说给大家听。
要求:
(1)先说你去的是什么地方。
(2)再说你看到了什么。
(3)然后介绍你看到的东西怎么样。
(4)最后再说一说你的心情如何。
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要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便做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说话有序。
(四)评谁说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评出说话练习小标兵。
《春风》教学设计6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
2、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基础知识
1、我会拼读我会写
着重( ) 刮折( ) 嘎( )地一声 冰碴( ) 吹号( ) 冰砚( ) 乍( )暖还寒 粗犷( ) 冰溜( ) 褒贬( ) 飘拂( ) 塞外( )
2、解释词语我在行
乍暖还寒:
将息:
鼓苞:
褒贬:
二、资料助读
走近作者:林斤澜,1923年生人,浙江温州人。中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后调到北京文联工作,专门从事剧本创作。一生有许多作品。如《春雷》《山里红》《林斤澜小说选》等。曾与汪曾祺并称为“文坛双璧”。20xx年4月11日16时46分,被称为“短篇圣手”
三、课文阅读指导
1、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
这篇散文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导学案
学习目标:1.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3、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4、学习文中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方春风的赞美之情。
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深入文本
1、读1、2段: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北国的春风的热爱和歌颂吗?
2、读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江南的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
3、齐读7、8、9、10段
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②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③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
4、第10、11段,作者为什么再次写到江南的春风?
小结:这篇文章,作者抓住江南春风的怡人轻柔和北国春风的豪迈粗犷,用江南的春风同北国的春风作对比,对北方的春风先抑后扬,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歌颂了北国春风,表达了对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赞美之情。
《春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认识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认识偏旁“几”(几字头儿)、折文儿;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春天景象的图片或动画情景。
学生:搜集春天的图片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现在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哪个季节,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2.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 自读儿歌,感知大意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三、 自主识字,学习生字词语
1. 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提醒要读准的`字音。
2. 全班交流,提醒同学难读的字音。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导认读。
3. 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巩固对生字字音的掌握。
四、 朗读课文,学习儿歌
1. 抽学生朗读儿歌,说说儿歌讲了什么。
2. 把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要读好儿歌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表示春天特征的词语。
五、 诵读儿歌,练习背诵
采取教师引读,学生自读、互读的形式练习背诵。
六、 拓展学习,仿写儿歌
1. 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校园里的春天。
2. 交流搜集的春景图片资料,说说春天还有什么特点。
3. 教师出示课文,如:(1)春风给柳树梳头发,梳出条条绿芽芽。(2)春风给风筝梳头发,梳出……(3)春风……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作品。组内同学合作,可以采取作诗、绘画、朗诵等形式完成。
七、 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 抽读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
2. 自主择字组词语。
3.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字形。
4. 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这些应注意写好的笔画。
教师可重点指导书写:朵、条、给。
《春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全文主旨。
2、品析文中精彩语段,领悟品味语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江南春风轻柔、温暖的特色,体会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怀念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主旨,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品析文中精彩语段,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多角度地品析语言。
教学构想:
《春风》一文作者采用欲扬先抑和对比衬托的手法,以江南春风的柔媚、婉约、滋润映衬北国春风的强劲、痛快、豪爽,表达了作者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喜爱。行文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我打算有效利用学生对这类文章的阅读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多层次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用词、修辞,句式的角度品析语言,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先由学生的笑脸带给人的感受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听课文录音,标出生字词的拼音,勾画出文中描写春风的`语句或段落。
听后思考:文章写了哪里的春风?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中描写春风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春风的特点。
北国的春风:风季短促、起风刮土、气势凶猛、
强劲有力、惊醒冬眠、催生万物
江南的春风:温柔体贴、滋润万物、乍暖还寒、最难将息
学情预测:学生大多能零碎散乱地说出一些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发言中有价值的词句进行概括并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理清作者的情感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
4、师生小结:这篇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气势凶猛、强劲有力、催生万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怀念赞美之情。
三、赏读文章,品析精彩语段。
这样别具特色的春风,让我也想要一睹它的风采。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想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对文中的语言进行细致深入的品析了。如何品析语言呢?可供选择的角度很多,我们今天仅从用词、修辞、句式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1、教师对以上三个角度的品析方法做简要的介绍。
2、出示文中直接描绘北国春风的语句,指导学生从用词、修辞,句式的角度进行品析,请四名学生分别从用词和修辞这两个方面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写。从句式的角度分析可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从用词的角度:叠词、拟声词、动词
从修辞的角度:排比、拟人、比喻
从句式的角度:短句、排比句
学情预测:学生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语言品析训练,不可能回答得很全面,教师要调动全班学生共同修改,逐步完善。
(设计意图:语言品析是初中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本环节的设计旨在以一段文字为例,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析语言,并通过动笔书写,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
3、景由情生,这么强劲有力的春风,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设计意图:将语言品析与全文主旨联系起来。)
四、总结学法,布置课后作业。
1、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明确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思路。
2、课后作业:
片段写作:从用词、修辞,句式等多个角度描写你最喜欢的某个季节的风的特点。
板书:
春风
北国江南
风季短促、起风刮土
(欲扬先抑)温柔体贴、滋润万物
(起初怀念)
气势凶猛、强劲有力
惊醒冬眠、催生万物
(别样体会)乍暖还寒、最难将息
(对比烘托)
能不怀念
【《春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风》教学设计04-18
精选春风的教学设计09-04
《春风》教学设计07-13
《春风吹》教学设计09-12
春风吹的教学设计06-11
春风拂面教学设计06-23
关于春风的教学设计09-24
课文《春风吹》优秀教学设计05-31
语言课《春风吹》教学设计06-21
《春风》教案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