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5 10:22: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细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细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由于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所以教材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所以我通过展示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得出细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的结论;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让学生说出细菌的结构。通过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较,突出细菌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生活方式,得出绝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活方式是异养的结论。细菌的生殖我是通过书中的技能训练来让学生来体验,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2、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图片和课件,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2、细菌的生殖方式。

  学习难点:

  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细菌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

  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

  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

  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体会观

  1、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2、评价实验方案

  难点:

  1、学习评价实验方案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课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

  (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

  (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看图讲解:

  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的作用。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而当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的这些有机物正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某条链断了,比如细菌和真菌没有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物遗体将堆积成山;另外,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

  (二)与动植物共生

  介绍奇怪的生物:冬虫夏草。在这个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虫体上,属于哪种营养方式?寄生。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吗?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u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如何互帮互助?

  u 为什么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与动物共生

  在牛羊的肠胃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在我们人体中,有没有共生的一些细菌呢?比如,有些细菌虽然寄生在我们肠胃中,但是它们能制造一些微量的维生素,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帮助。

  共生: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动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体上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数都会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动物患病

  (1)寄生在人体体内,由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腥红热

  (2)寄生在人体体内引起:足癣和甲癣(灰指甲)

  患上这些疾病,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吗?只有保持好个人的卫生,环境的卫生,我们的身体才不受病菌的侵害。

  这是某个大学生宿舍的一角,卫生情况怎么样?你能给住在这个宿舍的同学提一些卫生建议吗?

  (四)本课小节: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从显微镜的作用入手,进而引出显微镜的发明对认识微小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播放一段与细菌有关的录像或引用各种媒体上对细菌的最新报道等,引入新课。

  在学习显微镜的发明和巴斯德实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无法将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画面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为主,要重视学生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出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让学生用显微镜亲自观察身边的细菌,进而了解细菌的特征,理论上,这样会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操作会有较大难度。因此可以让学生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以及细菌形态结构图片。

  细菌的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过程,可以借助课件画面展示,这样可以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细菌的发现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课本58页~59页,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巴斯德实验,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4)小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7)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戏剧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殖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3)小结: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细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词。

  二、 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 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二、 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一、 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 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三、 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一) 识记生字词。

  (二) 理解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三) 梳理课文,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二、 作者介绍:

  郑也夫,当代学者,北京人。学术着作《西方社会学史》,《代价论》、《信任论》;杂文集《走出囚徒困境》、《游戏人生》、《被动吸烟记》等。

  三、 字词检测。(见屏幕)

  四、 学生速读课文,谈谈你读过此文的第一感觉。

  五、 分析课文:

  (一)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地球上的物种有几类,各物种有何作用?

  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动物(消费者);植物(生产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细菌有怎样的性质与特征?

  1、细菌是生物界元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重要作用; 4、细菌有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三)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

  2、寄生是生物世界中最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六、理解作品的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七、拓展延伸: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八、作业: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细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细菌教学反思

2.细菌说课稿

3.【推荐】假如没有细菌作文

4.假如没有细菌作文【推荐】

5.假如没有细菌作文【热门】

6.【精】假如没有细菌作文

7.校徽设计教学设计

8.an教学设计

9.an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