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7 08:44: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蜗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蜗牛》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与收藏。

《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1

  教材说明:

  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

  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

  (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

  抬头的

  向前爬的

  向后爬的

  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

  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教师: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 上:天空上有什么?(乌云)是什么颜色?

  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蜗牛》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不思进取就会落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启发明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复习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谁能猜出这个谜底是只什么动物呢?(说出谜面学生猜)

  2、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内容,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蜗牛以前是什么样子的?(显示蜗牛图片)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可用自豪的语气来读。

  二、合作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飞行比赛图)看,大森林里多热闹,看到这些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谁获得了冠军?)

  (2)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指名回答问题,并讨论:①省略号省略了哪些昆虫?②哪些词可以说明蜗牛能得冠军?(相机指导朗读“遥遥领先”“甩”“所有”等词语)

  (4)齐读第二自然段

  (5)如果你是这只获胜的蜗牛,你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模拟采访:①今天,你获得冠军心情怎样?②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文中的蜗牛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蜗牛图)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蜗牛什么呢?

  (3)(出示句子)“它成天……偷了去”。

  ①谁来读读这句话?

  ②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③这真是一只骄傲的蜗牛,那谁砖把它那种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的样子读出来?

  ④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文中的“唯恐”和“生怕”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4)(出示蜗牛背奖杯图)你看,蜗牛背着奖杯,还能飞吗?为什么?请你读一读。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读出蜗牛得意洋洋的样子和背着奖杯沉重的语气。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蜗牛最终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汇报。

  三、朗读全文,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1、齐读课文

  2、小朋友,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7蜗牛的奖杯

  骄傲自大

  自由地飞翔 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不思进取

《蜗牛》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每组四只蜗牛,四个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一张塑料片。

  2、教师准备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食物(香蕉、苹果、菜叶、面包、洋葱、大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原来观察过蜗牛吗?这节课中,让这些蜗牛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来了解和观察一下蜗牛吧。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对于蜗牛的身体,我们可以观察什么呢?

  ☆头、腹、尾、壳。投影出示:放大的蜗牛图,认识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怎样观察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顺序、放大镜)

  3、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巡视。4、投影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三、蜗牛壳的观察。

  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比较硬。

  ☆壳上有弯曲的线。师:这是一条怎样的线?(螺线)

  ☆跟田螺、螺蛳的壳差不多。

  2、对于壳上的螺线,我们还可以观察什么?

  ☆螺线旋了几圈?

  3、讨论:我们怎样数?请学生上台数出一圈。学生数螺线的圈数。

  ☆螺线的展开方向。

  4、螺线的方向是这样的。(做动作、图画、语言)师板书:像这样顺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右旋,逆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左旋。

  5、你的蜗牛是左旋的还是右旋的?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和现象有螺线出现?出示螺线图。

  6、我们一起来画一只蜗牛。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经常给蜗牛喂食物,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事物呢?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那我们怎样来证实蜗牛喜欢吃这些食物呢,怎样喂这些食物呢?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察:蜗牛是怎样发现食物?蜗牛选择怎样的食物?蜗牛怎样吃食物?

  3、各组领取食物,学生观察蜗牛吃食物。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

  五、饲养蜗牛。

  1、出示一瓶蜗牛,想不想要,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2、说一说瓶里的蜗牛是怎样饲养的。

  3、饲养自己的蜗牛朋友,还想观察研究蜗牛的什么?

  教学建议: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可以选用人工饲养的个体较大的白玉蜗牛、褐云玛瑙螺等作观察研究材料。

  2、观察时,如果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可以把蜗牛放到水里稍微浸一会儿。

  3、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应先让蜗牛饿一天左右,这样蜗牛才会有食欲,便于在课堂上较短的时间里观察蜗牛选择食物的情况。

《蜗牛》教学设计 4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歉受益”的道理。

  ⒊续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教学准备:

  写作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㈠检复

  ⒈板书:“蜗牛” 指名学生读词 “奖杯” 指名读·

  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蜗牛与奖杯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说

  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全课题) 齐读课题

  ㈡学文

  ⒈蜗牛是怎样得到奖杯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⒉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段交流:说原来蜗牛的样子——(贴图)——课文当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你能把蜗牛的自在和翅膀的有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第二段交流:指名说(贴奖杯)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遥遥领先” 所有的对手(师生接说)有……有……有……

  蜗牛飞得可真快呀!你能把蜗牛的快给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表演第二段 老师是小白兔记者,想采访一下获奖的冠军。

  ①祝贺你蜗牛!今天,你获得了飞行冠军,你的心情怎样?

  ②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吗?

  ③啦啦队,小动物们,你们有没有话对小蜗牛说?

  ⒊以前的蜗牛是(有翅膀、还得过飞行冠军的蜗牛)现在的蜗牛是(指名学生说说现在蜗牛的样子)教师适当小结(贴图)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蜗牛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潘老师的心中有一个大大的“?”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自己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交流:①读到这,你觉得这只蜗牛怎样?(自以为是)课文是通过哪些语言表现出来的?

  指导读:从此,它得意洋洋。

  ②继续交流(出示二、三句)

  a问: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指名说

  此时,这只蜗牛心里会想些什么?

  b这句话谁能把它读好?

  自由试读——指名读——评价——师赛读 理解“惟恐”和“生怕” 师再读——齐读

  ③(指现在的蜗牛图)你看,蜗牛背着奖杯,还能飞吗?为什么?指名说

  是呀,这么大,这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多累呀!指导朗读

  ④渡:这沉重的奖杯到底是怎样变成坚硬的外壳的?指名说

  “天长日久”说明什么? (擦问号)

  ㈢小结延伸:

  ⒈(指板书)在飞行比赛中,蜗牛得了奖杯,从此,得意洋洋,整天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他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的爬行。

  ⒉看到蜗牛的下场,原来和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会对它说什么?

  听了小动物的话,蜗牛又会怎么想?

  ⒊是呀,可是等蜗牛认识到这一点,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第二届森林飞行比赛又开始了,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到草地上来观看比赛。看着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蜻蜓、蝴蝶、蜜蜂……叹了口气。这时,小蜗牛爬过来,好奇的问:“妈妈,你怎么了?为什么叹气呀?”此时,老蜗牛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说 指名说 写下来

  ㈣板书设计:

  (蜗牛原样图)

  (蜗牛现样图)蜗牛的奖杯(奖杯图)

《蜗牛》教学设计 5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朗读)

  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视频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吴老师?帮忙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学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师:蜗牛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上去住,看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文是这么写的吗?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师:对,决定了,下定了决心。(指板书)开始打定了主意,最后却始终没有搬(指板书),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师:(板书“犹豫”)开始是打定主意搬,现在又犹豫了,能不能告诉我“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师:不错,比起刚才有很大的进步!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无论如何”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换成另外的词?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本文,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是呀,说得太好了。太阳真的会把它晒坏吗?它就一定经不住风沙吹打的呢?小山丘的斜坡是不是真的就爬不上去呢?不去试一试,作一次努力,你怎么知道呢?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张望)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懂不懂?(师用手虚指远处)小山丘在那里,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蜗牛的“张望”和“叹息”?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师:大家现在来看看你们眼前的这只蜗牛啊,这只只会叹息不知行动的蜗牛!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师:如果你是这只小蜗牛,你有什么话说吗?你会对曾经想帮你的喜鹊、燕子、蛤蟆说什么吗?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质朴简约、一气呵成”,全无粉饰雕琢的作秀之态,这就是吴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教者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学情的了解,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出来的课时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将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呈现”出来!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叙述顺序,以“寻果索因”作为课堂中轴线,带领学生感悟学习,真所谓“去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明了!接着,教师从对“因”与“果”的了解中,找到质疑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主题——“它开始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水到渠成!

  其二,教学预设中,吴老师充分考虑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考虑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始终没搬、打定主意、犹豫、张望叹息”为立足点,品味蜗牛先“信心十足”,进而“犹豫不决”,最后“望洋兴叹”的心理历程。集中而有力!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教者对低年级

  语文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堂课是可以完全预设的,除非教者毫不顾及学者的学习体验,只把“学堂”当作“学案”的复制品。而吴老师呢?她“审时度势”“以学促教”,使学堂成为学案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实践场所。

  1、善于调整,少了刻板,多了“灵动”。开课伊始,“意外”出现!课文朗读中断!怎么办?教者从容不迫,说道:“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谁来帮帮吴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妙!一次“课堂意外”倒“无意间”营造了一个检验学生听的质量,师生合作进而一生独立诉说故事情节的机会。课堂因此而更显示出动态美!

  2、善于倾听,少了说教,多了“关怀”。为什么纯粹的“媒体远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师生对面的近距离教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是“人”,他们即时即刻的表现,需要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为突破教学难点,吴老师循学生所好,鼓励学生而且自己也认真地倾听,其自主选读的“蜗牛为没搬成家而找的三个借口”,并发挥课堂上的合作效益,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全方位地评述学生的朗读效果!“读得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来?”“说教”没有了,就在这看似“即兴式”的点拨下,学生头脑中那只“轻言放弃,害怕困难,不敢尝试”的蜗牛形象逐渐凸显,呼之欲出!同时,教者还不失时机地“捕捉”听来的信息,不断出现新的“生成”,随机地强化大声朗读的习惯、彰显学习的“榜样”提示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的评价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缚,多了“个性”。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课层层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畅。当学生思维需要梳理之时,教者构筑起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发现”的渠道。先评说“蜗牛的话有道理吗?”,继而联系旧知《蜘蛛织网》,进行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这一“评”一“比”中,孩子们用最简短、最朴素的,又具有一定个性的语言——“不能放弃”、“要勇往直前”、“说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谛!

  此课,在平和亲切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落实了从“学案的设计”到“学堂的呈现”,从“学案的预设”到“学堂的发展、完善”

《蜗牛》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2.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1.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2.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3.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1.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2.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3.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五、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六、小结。

  小结(略)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我们还能搞些什么活动?

《蜗牛》教学设计 7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学过的词语,齐读,开火车度。(学生读的过程中注重纠正读错的词语)

  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2、多音字复习:强。

  二、新授。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大屏幕,来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的蜗牛

  2、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来看大屏幕,看蜗牛以前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对大翅膀)

  3、小蜗牛为什么能自由的飞翔呢?(因为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

  4、指导读课文。

  5、蜗牛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的飞翔,这样的蜗牛又是什么样的蜗牛呢?请你再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的蜗牛。

  6、这个善于飞行的蜗牛参加了一次飞行比赛,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蝴蝶、蜜蜂、蜻蜓)在这次比赛中,蜗牛获得了冠军。

  ①、我们来看大屏幕,指名读,其他孩子边听边想,哪些词告诉我们蜗牛得了冠军?(遥遥领先、甩下、所有)

  ②一起读好课文

  7、如果你是这只获胜的蜗牛,你的心情会怎样?

  8、同学们说的真好,可是课文中的蜗牛可没这么想,我们来看大屏幕,看这只蜗牛什么样的表情?那么这时候的蜗牛又是一只什么样的蜗牛呢?我们再来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的蜗牛

  9、是呀,蜗牛得了冠军以后,从此,蜗牛得意洋洋,我们一起来看这只得意忘形的蜗牛在以后的日子里是怎么做的?出示大屏幕,填写完整,学生读。

  10、真是一只骄傲的蜗牛,我们再来读好它。

  11、蜗牛背着这只奖杯,还能飞吗?为什么?

  12、是呀!这么大这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多累呀!让我们来把第三自然段整体的读一读,独处蜗牛得意洋洋的样子,和背着奖杯沉重的语气。

  14、想不想看看蜗牛最终变成了什么样子?大屏幕出示,读课文。

  15看到蜗牛现在的下场,跟他一起比赛的小动物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16、请你在你的学习小组内排练课本剧。一会找学生上台演一演。

  17一起来听一首歌轻松一下。

  三、总结

  蜗牛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此再也飞不起来了,所以老师搜集了一些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以此来勉励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板书设计:

  蜗牛的奖杯

  从前 现在

  有力的翅膀 坚硬的外壳

  自由地飞翔 慢慢地爬行

《蜗牛》教学设计 8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激趣引导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同学们是否读准字词了?

  自由读→组内指名读→—小组开火车读→齐读。读中随时纠错、指导。

  (2)小组内自读课文→分段指名朗读,并适时评价、指导、鼓励。

  (3)上节课留给大家的谜语猜着了吗?“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师相机板书:蜗牛)

  2、谁见过蜗牛,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蜗牛?(指生说,相机板贴:蜗牛爬行图)

  3、师设悬念:蜗牛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儿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4、学生小组交流、指生汇报(指生说,相机板贴:蜗牛飞行图)

  5、指导朗读一自然段。(突出“有力”“自由”)

  6、启发:读到这儿,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想法呀?

  (预设:生说内容)

  蜗牛的翅膀怎么变成了一个硬壳?

  蜗牛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翅膀怎么没了,硬壳哪里来的?

  7、蜗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学们都想知道,我们一起走进《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就会明白的。(相机板书:的奖杯)

  8、齐读读题

  [设计意图]:认识生字,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处于模糊状态,教师应大胆的处理教材,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以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引发学生形成新旧认知矛盾的冲突,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

  4、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读音、前后鼻韵、轻声、朗读的语气。

  5、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6、展示交流(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奖杯,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生怕被别人夺了去,晚上睡都睡在奖杯里,天长日久,蜗牛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对开始产生的疑问逐步明白。在“我要读”这一动机的导引下,学生的朗读是高效率的,唯有在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更深入的对话。

  (三)精读课文 读中见悟

  过渡:蜗牛的硬壳原来是奖杯变的呀!让我们一齐好好读读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a、品读故事

  1、学习二自然段

  ①指读二自然段、齐读

  ②假如你就是这只蜗牛,手棒着冠军奖杯你会怎么想?(多媒体显示比赛场面。生练习说话:自由说→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相机感悟“遥遥领先”“甩”“所有”“……”这些词、标点的内涵。

  师渲染:蜗牛凭着自己有力的翅膀,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飞行本领,捧到了冠军奖杯。此刻,它有激动、有兴奋、有得意、有自豪。你能读出这些感情吗?

  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三自然段

  蜗牛是怎样对待这来之不易的奖杯的呢?

  ①自由朗读三自然段。

  ②交流,多媒体相机显示: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别人偷了去。

  “得意洋洋”怎么理解。谁来表演一下,得意洋洋是什么样子?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多个学生交流(抓住“得意洋洋”、 “惟恐”、“生怕”、“成天”等词品味感悟)

  a、相机品悟“惟恐”“生怕”这一组近义词能否调换位置(让学生找出来比较)

  b、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四自然段

  ①师:更糟糕的还在后面呢!(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生边听边想:此时的小蜗牛是只怎么样的蜗牛?(生交流)

  ②师:天长日久,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同学们想想,课文最后小节该怎么读?(理解“天长日久”,给予方法点拨)

  a、试读→指读,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b、有感情地朗读。

  ③师:曾经的“飞行冠军”如今只能“慢慢爬行” 这就是因为“骄傲”所致。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出发,认知需求出发,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抓住重点词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语感。

《蜗牛》教学设计 9

  教材:

  《蜗牛的奖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故事告诉人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的进步。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想认识吗?(出示蜗牛图)快打个招呼吧!

  2.师:蜗牛说:“小朋友们好,背着这重重的壳,我好累噢!”是呀,这么大的壳背在身上是很累,快请它坐下来吧!小朋友,蜗牛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它以前是什么样子呢?学了课文《蜗牛的奖杯》你就知道了。(板书并齐读课题。)

  3.课题中的“奖”字你在哪里见过?(奖状的奖。)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读课文;同桌互读生字;出示拼音指名读出生字。

  2.真棒!没有拼音还会读吗?(抽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3.认识新的部首“支”,指导书写“翅”(支一捺要长,托住羽字。)

  4.练习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老师把词放在句子里,还会读吗?(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和难读的句子。)

  6.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能读通顺,相信其他段落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他读得好,就用你的方式夸夸他,他读的过程中有问题,就请你帮帮他。

  7.指名读全文。

  三、精读感悟

  (一)体会“从前的蜗牛”的样子。

  1.很久很久以前,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呢?请默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把描写蜗牛样子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句子: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同时出示长着翅膀的蜗牛图。板书并理解: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4.多么可爱的蜗牛啊!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5.用“……长着……能……”练习说话。

  (二)体会“现在的蜗牛”的样子。

  1.现在的蜗牛又是什么样子呢?请你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波纹线把描写蜗牛现在样子的句子画下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板书:沉重的奖杯 慢慢地爬行)

  3.“勉强”是什么意思?你能比一比蜗牛勉强爬行的样子吗?(学生比动作,体会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勉强地伸出头来慢慢地爬行的样子。)

  4.你能通过朗读,把蜗牛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三)对比前后两种蜗牛。

  1.你喜欢哪种蜗牛?请用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练习朗读。)

  2.学生自由表演读。

  3.指名表演读。

  4.用“原来的蜗牛有……能……而现在的蜗牛有……只能……”练习说话。

  (四)感悟蜗牛变化的原因。

  1.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请你读课文第3~4自然段。

  2.出示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别人把奖杯偷了去。”

  (1)指名读这段话。

  (2)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3)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4)比较“唯恐”和“生怕”,你认为这两个词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3.看着这背着重重的壳再也飞不起来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分组练习表演《蜗牛的奖杯》课本剧。

  2.说一说: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阅读其他童话故事。

  五、析字练写

  将生字按结构分类;指导书写。

《蜗牛》教学设计 10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有意义的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生词。

  二、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一)品读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现在与以前蜗牛的图片对比,引出第一自然段。品读“有力的翅膀”“自由的飞翔”。体会自由飞翔时的心情,读出快乐。

  2、蜗牛的飞行本领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得到了证实,指生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体会蜗牛飞行本领高?抓住重点词语“遥遥领先、甩”以及加省略号体会蜗牛的飞行本领高。

  再来读“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

  3、模拟采访:小蜗牛,今天,你获得冠军心情怎样?(体会小蜗牛当时的心情,再读第二自然段)

  4、谈话导入,品读第三自然段。

  文中的小蜗牛它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和同桌一起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抓住重点词语“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体会蜗牛的骄傲以及对荣誉的重视。可通过换词,设置情境,等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相机指导朗读。

  5、品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蜗牛前后图片对比,说说蜗牛的变化。进而理解“退化”。

  从“只能、勉强、慢慢”这些词语感受此时的蜗牛心情如何,指导朗读。

  三、总结明理、深化体验。

  1、从小蜗牛的变化你明白了什么?

  2、你得过那些让你引以为豪的荣誉,你怎么对待这些荣誉?

  四、拓展延伸,对比震撼

  小练笔:

  多媒体显示画面,师述: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蜗牛老了,有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丛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一抬头,空中飞来了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正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呢!(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蜓、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在眼里,悔在心头啊,它对小蜗牛叹了口气,说:“哎!……”它接着会对小蜗牛说些什么?小蜗牛又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蜗牛的奖杯

  (得意洋洋)

  有力地翅膀 坚硬的外壳

  骄傲使人落后

  教材解读: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小语二年级下册第7课课文,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二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地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段写蜗牛因不再练习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言的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天长日久”等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把荣誉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蜗牛》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蜗牛得奖前后身体与心情的变化。

  2、吸取蜗牛的教训,懂得要正确对待荣誉,应当把荣誉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不能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趣生疑

  1、出示谜语,猜谜激趣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出示蜗牛爬行图片)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3、大家谈得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双有力的翅膀呢!瞧,(出示长着翅膀的蜗牛图)多神气的蜗牛!

  4、看到这两幅图,你什么疑问吗?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蜗牛的奖杯》。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指正。

  3、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轻声,前后鼻音的读法。

  4、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5、交流。

  三、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板贴蜗牛飞行图)我们一起来看,这就是蜗牛很久很久以前的样子,那时,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飞起来可带劲啦!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出示)引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有力”。

  ②标出“自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什么时候感觉到非常自由?

  ③以前,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心情一定很—————!口头填空:这时,它是一只()的蜗牛。

  ④谁愿意做这只快乐的蜗牛,读好这句。

  ⑤配上动作和表情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过渡:有一次,动物王国举行飞行比赛,很多小动物都参加了,小蜗牛也去了,它们比赛结果怎样?大声读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有很多发现。(生读第二自然段。)

  ②读了这段,你发现了什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③板贴会意,理解“遥遥领先”:假如这里是当时飞行比赛的现场,蜜蜂、蜻蜓、蝴蝶分别飞在这里(板贴),小蜗牛该飞在哪儿?谁来给小蜗牛摆摆位置。

  小蜗牛超过别人很多,没有人能赶上它,这就叫“遥遥领先”。指导读词。

  ④小蜗牛战胜了哪些对手呢?它的对手仅仅是蜻蜓、蜜蜂和蝴蝶吗?还会有哪些对手?

  (引导生体会“……”在此处的用意。)

  ⑤口头填空:这时,它是一只()的蜗牛。

  ⑥小蜗牛凭借着有力的翅膀,显示了出色的飞行本领,捧到了冠军奖杯,此时此刻,它的心情怎样?

  ⑦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分享一下蜗牛此时的激动与自豪吧!

  ⑧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只获胜的蜗牛,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蜗牛得奖后有怎样的表现呢?和同桌一块读读第三自然段,从中找一个词来形容蜗牛的表现。

  交流、板书:得意洋洋。谁来读这个词?把它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②引读第一、二、三句话,老师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什么?现在你就是这只蜗牛,背着金灿灿的在奖杯,想到哪里去?对别人说些什么?(生戴上头包饰表演)

  ③听了蜗牛的话,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蜗牛?

《蜗牛》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美观的书写四个生字:奖、蜻、蜓、蜂。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蜗牛飞行本领的高强。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环节:

  1、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品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4、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师:瞧,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昆虫,它们是?(课件出示或老师把提前画好的小昆虫拿出展示)

  生:回答:蜻蜓、蝴蝶、蜜蜂,

  师:然后拿出带翅膀的蜗牛问学生,这是……

  生:蜗牛

  师:这是蜗牛(怀疑的语气),好,看老师写这两个字(师板书:蜗牛 写上蜗牛,然后把生字注音)然后指名让学生读,后齐读,好,你们见过的蜗牛是这个样子吗?说说看,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我见过的蜗牛没有翅膀,它长着一对触角,后面还长着螺旋形的壳子。

  师:你真了解蜗牛说得真好,请坐。

  生2:我见过的蜗牛中间部分肚子是看不见的。它的背上有一个坚硬的壳子。(教师引领学生着重“壳子”)

  师:指着黑板上的蜗牛问:它们是这个样子吧?

  学生回答:不是。

  师:你们看到黑板上那个的蜗牛你们有什么想法?指名让学生来回答。

  生1:为什么老师出示的蜗牛会飞,见到的蜗牛为什么不会飞?

  生2:为什么以前的蜗牛很高兴,现在的蜗牛却愁眉苦脸的。

  生3:为什么现在的蜗牛没有翅膀,以前的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呢?

  师评价后说,这些问题,我们学过课文第七课,蜗牛的奖杯之后就全明白了。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的奖杯,奖字注音)

  师:然后说明奖是个生字,谁来读?

  生1:奖杯,

  师:很好,还有谁来读一下。

  生2:奖杯,

  师:好,咱们大家一块读一下。

  生齐读

  师:试着连起来读课题。生1、生2、后生齐读,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童话世界吧。

  (课件出示:小昆虫比赛的场面,配乐情景朗读)

  故事读完了,有趣吗?故事听完了,下面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出示目标及要求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后让学生读目标及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美观的书写四个生字:奖、蜻、蜓、蜂。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蜗牛飞行本领的高强。

《蜗牛》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天长日久”、“退化”等词语的意思,并获得积累。

  2、 凭借重点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这篇寓言故事,通过蜗牛今昔样子的对比,获得情感熏陶,思考感悟交流中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第三自然段:蜗牛获得飞行冠军后,对待“奖杯”的神态、心态显露出它的炫耀、高傲、自大、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激疑导入

  奖杯、蜗牛奖杯和蜗牛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节课,好好读读故事——齐读课题。

  二、词文复习

  1、 开火车的形式认读词语。

  2、 分自然段朗读全篇。

  三、品读课文

  (一) 第一自然段

  1、“很久很久以前”蜗牛是什么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

  3、指导抓住“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朗读体会(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森林王国要举行昆虫飞行比赛啦,谁来参加比赛啦?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生说,师贴图。

  还会有谁参加呀? (理解省略号)

  3、比赛中,如果蜻蜓、蜜蜂、蝴蝶飞到这了,那蜗牛飞到哪了?(生摆图理解“遥遥领先”) 再看其他的小昆虫,它们被蜗牛——甩开了,这就是——“甩下”。生齐读词语。

  对话:这时的蜗牛飞得真是——指词“遥遥领先”,齐读。

  4、一起读“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

  5、渲染:虽然选手们你追我赶,不断地拼命向前飞行,但,结果是——蜗牛捧走了冠军的奖杯。想不想看看这奖杯? 这奖杯怎么样?

  对话蜗牛:嗯,这成绩好呀,蜗牛夺冠了!我想采访采访飞行冠军蜗牛。获得冠军了?祝贺你。请问你现在的心情?拿到这金光闪闪的奖杯后,你会怎么做?

  (三)第三自然段

  1、 (指导看图)故事中的这只蜗牛啊,得了冠军奖杯后,从此—— 得意洋洋

  2、 小朋友们拿出直尺和铅笔,第三自然段,画出蜗牛得意洋洋地做了些什么?

  3、 交流。 “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⑴这是两句话。 ⑵(分别显示句)

  把“成天”换个词?它整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有个词,点“唯恐”。它唯恐什么?“怕!”请女同学读这个句子。它这么做是想干什么?这时的小蜗牛太——

  ② 点词“生怕”,它这又是——“很怕”!它心里会想?

  会不会连做梦都在想,千万别把我的奖杯偷去呀。 男生读。

  它把这 一次的成绩看得太重太重了,这仅仅是一次成绩一次荣誉而已呀。

  ⑶这两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生找。

  这两个词,都是在说怕。小朋友们,那这两个,它更怕的是哪个?很怕很怕,点击“生怕”。 再读这两句。

  4、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⑴这奖杯——很大很重(描红)蜗牛背上的,“很大很重”的,只是奖杯吗?

  ⑵请齐读。

  (四)第四自然段

  1、 过渡:这样的背着奖杯,这样的睡在奖杯里,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很长日子,文中说—— “天长日久生齐读。

  2、 捧起课本,天长日久,接着读。

  3、 天长日久,一对翅膀渐渐变小,到最后没有了,这就是—— “退化”。

  4、 沉重的奖杯变成了——

  奖杯没有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

  5、 蜗牛只能勉强地——

  自由飞翔的蜗牛没有了,蜗牛只能——(贴图)

  四、升华明理

  1、 看板图:小朋友们请看,这只背着沉重坚硬的外壳,只能勉强伸出头来爬行的蜗牛,看到了天空中仍然在自由飞翔的蜻蜓、蜜蜂、蝴蝶,它会想?

  2、 小蜜蜂看到了正在慢慢爬行的蜗牛,想想它以前飞的那么好,可现在……再也不能飞上天了,它多想告诉它,说——

  3、花园里,一只老蜗牛和一只小蜗牛,它们看着在它们头顶上飞翔的小昆虫,老蜗牛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唉~~~,小蜗牛,小蜗牛——

  4、小朋友们,生活中,你们也有可能会参加比赛,通过努力,你也可能会获得冠军,取得好的'成绩,那么你会——

  4、(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中毁灭了自己。

  五、指导写字

  1、 小朋友,刚才我们读故事的时候,你们已经把故事读得很好了。

  2、 来看两个比较难写的字宝宝。出示:翅、蜜

  3、 生说说字形、结构、写法。点:支字旁。

  4、 师边讲解,边板书,小朋友们书空。

  5、 习字册上练写。

  教学反思:《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故事。教学中,笔者试图通过品读指导,读好故事,使学生能够自我感悟出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实现“浅入深出”的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

  纵观整篇文章,结构上有蜗牛夺得奖杯前高强的飞行本领和夺得奖杯后把奖杯变成包袱,变成负担,以致翅膀退化,在地上爬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课本上的两幅插图也很好的再现了这一点。再说蜗牛,夺得奖杯后那神态和心态的表现,更加揭示出它变异的根因。纵横交错的两股文脉,交点就在文眼“奖杯”上。以奖杯“提领而顿”,品评赏读,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对比感受中懂得事理,获得启迪。

  一、点击心理,对话人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它形成了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网状关系,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和谐统一,是富于灵性和生命性的课堂景观。本文字里行间所折射出的心理刻画,正是需要教者的点击,学生在一次次的对话文本,对话人物形象,对话同学,对话老师中,获得情感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

  二、品读词句,对比感悟

  低年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本课教学中,教者抓住重点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展开想象,通过对语言的朗读、玩味与感悟,获得对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实现语文学科的本位。

  1、运用图画展示的直观形象品读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让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

  文中的两幅插图生动、形象。第一幅插图描绘了蜗牛“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和“在飞行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第二幅插图描绘了背着坚硬的外壳在地上慢慢爬行的两只蜗牛。前后两幅插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品读课文时,结合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看着“有力的大翅膀”,想象有了翅膀后想飞哪就飞哪的自如,读出“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身体轻巧、飞行自如的形象。第二幅插图无疑是深化学生学习感悟的好帮手。教学时,抓住“得意洋洋”、 “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带领学生展开朗读,体会蜗牛在获得冠军奖杯后骄傲自大,炫耀自己、不思进取的神情和把奖杯,这么一次的成绩、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以至于“天长日久,一对翅膀退化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最后“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和第一幅图比较,挖掘第二幅插图蕴藏的生趣,进行对话训练,展现出学生个性的理解与感触,从而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学中,笔者也通过构造一幅图文绘本的板书形式深化蜗牛得奖前后的不同形象,以求更好的诠释文章的寓意。

  2、运用声情并茂的情境创设品读

  情境的创设贯穿整篇。蜗牛在飞行比赛中“遥遥领先”、“甩下”所有的对手时,在对话创设的情境中想象,学生们入情入境了,自然能充分地感受到“很久很久以前”蜗牛飞行本领的高强。再朗读这句话时,教材中的文字变为学生生动的语言,变为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学习兴趣也就随之增强了。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得意洋洋”的做法,语言、对话、图片的共同气氛营造下,理解寓意,突破难点就会顺理成章。同时,“很大很重”的双层涵义,也需要气氛营造下的品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面对奖杯蜗牛不思进取、自满自足的后果,教者创设了氛围,渲染了气氛,让学生领悟词语“天长日久”“退化”的意思,并在悔恨、后悔的心情中,通过“粘在”、“退化”、“变成”、“只能”、“勉强”、“慢慢”、“爬行”等词语的品读,深化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有效教学,对教师来说,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而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站在这样理念之上,通观本节课的阅读课堂教学,依托文本和课标,注重课文结构的特点,进行点击心理,对比品读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蜗牛》教学设计 14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蜗牛》教学设计 15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带翅膀的蜗牛)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客人,是谁?这是蜗牛,同学们可能奇怪了:这怎么能是蜗牛呢?可是,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就是这个样子,至于后来为什么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蜗牛的奖杯》,大家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读中悟理。

  1、自由读课文: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赶紧读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练习着一边想象故事发生的情境一边读。

  3、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幻灯片出示)蜗牛奖杯惟恐甩下勉强冠军

  翅膀蜻蜓坚硬生怕蜜蜂

  ⑴带拼音读。⑵去掉拼音读。

  ⑶抽字卡读:蜗奖甩翅膀蜻蜓坚硬怕蜜蜂

  ⑷自主识记:蜗惟恐冠强甩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最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5、学习第一段:读了几遍课文,你已经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谁愿意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评议。

  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或者齐读)第一节。

  6、学习第二节。

  森林中还有许多有翅膀的小动物,他们要举办飞行比赛,参加飞行比赛的选手有哪些呢?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自读。现在知道了吗?

  板画大树若干,出示贴有蜗牛、蜜蜂、蜻蜓、蝴蝶、知了、小鸟、瓢虫、等会飞的小动物的贴板:谁来帮帮忙把选手贴上去?指名贴图。其他同学认真看,出现异议陈述理由。

  这么热闹的场面你们能贴出来,那么能读出来吗?把第二段读给同位听听,让同位评一评你读得怎么样?

  7、过渡:假如你是这次飞行比赛的冠军,你愿意接受采访吗?

  蜗牛先生,你这次比赛取得了冠军,心情怎样?你以后打算怎么办?8学习第三段。可是,课本上这只蜗牛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三段,找出蜗牛的表现读出来。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蜗牛此时的行为?练习读,指读。

  9、现在蜗牛还能飞上天吗?为什么?

  奖杯很大压得它飞不起来,只是暂时的,造成她现在这个样子还有个根本原因,你看看能从后面的段落中找到读一读吗?

  10、通读全文。

  11、看到再也飞不起来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12、质疑:学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三、过渡: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是些积极上进的孩子,来,我们这节课再来增加点儿收获,学习几个生字的写法。

  四、自主探究,识写结合。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

  2、自主识记,同桌交流方法。

  3、这节课学习:奖、翅膀。

  4、描红感受如何写更漂亮。

  5、范写翅。临写习字册。

【《蜗牛》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1.《小蜗牛》教学反思

2.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教学反思

3.校徽设计教学设计

4.an教学设计

5.an教学设计

6.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蜗牛》

7.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8.蜗牛歌词

9.《故宫》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