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03 03:24: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视图》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视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视图》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 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 “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在这里起到一个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 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但学生的空间 思维还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难发散思考一些个别现象,处理个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 提高,如不可见部分和重叠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

  (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1)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准备积木,利用塑料胶纸和泡沫制作多个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分享—互助提升)”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1、通过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导学,激发学生对“技术语言的种类”进行回顾和复习以及注意在技术活动中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机、立体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投影机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投影方法,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2)掌握三视图的画法规则,能画出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能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空间图形反映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教学方法

  问题探索和启发引导式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多媒体播放手影表演图片,组织学生欣赏)

  1。导入:同学们在感受这些形象逼真的图形时,是否思考一下,这些图形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形成的原理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设计意图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导入新课,同时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意识。

  活动2。多媒体播放演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相关知识。

  1。投影的概念

  ①投影: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光线叫做投影线,屏幕叫做投影面。

  ②中心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③平行投影: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斜投影与正投影。

  讲解原则:配以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思考,抽象或概括出相应定义,教师加以修正。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投影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悟,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加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和用途

  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形成的投影图能非常逼真地反映原来的物体,主要运用于绘画领域。平行投影的投影线相互平行,形成的投影图则能比较精确地反映原来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因此更多应用于工程制图或技术图样。活动3。直观感知形成概念--三视图

  ①欣赏图片;

  图片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②欣赏飞机、轿车的三视图图片;

  设计意图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引入新课,同时与其它学科相联系,拓宽学生思维,发展他们联想、类比能力。

  (二)动手作图掌握技能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下面我们就以长方体为例,结合刚刚学过的投影知识,进一步了解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活动4。观看作图动画

  1。动画演示探究长方体的三视图。

  (1)按你观察的方向,想象一束平行光线正对着物体投射过去,那么会留下什么样子的'影子(正投影);

  (2)请在三视图标出对应长方体的长宽高。

  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认真观察动画,掌握三视图作图要点:

  ①将几何体放置于三维投影面体系中,从前向后正投影,得到正视图;从上向下正投影,得到俯视图;从左向右正投影,得到侧视图。

  ②位置:侧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右方,俯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下方;

  ③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可见部分轮廓线用虚线画出)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三视图的形成,避免学生抽象地去想象。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来寻求三视图中的量的关系,真正实践发现学习理念。介绍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尝试作图形成能力

  活动5。试一试:让学生动手画出以下几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圆柱、圆锥、球、圆台。

  先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画图。

  设计意图:三视图画法是个操作技能,根据教育心理学,操作技能的认知需要教师准确示范,然后学生思考、模仿、展示学生的作品、练习直至熟练。教师重点讲评。

  (四)理论迁移发展思维

  活动6。请根据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设计意图:锻炼学生逆向思维,从三视图到空间几何体,难度较大,从熟悉的几何体入手比较适合。

  (五)探究发现提升能力

  活动7。探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下面物体表示的几何体是一些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你能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吗?

  设计意图: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体,更多的是它们的组合体,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观察,为将来应用社会奠定基础,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六)总结提高加深理解

  1。投影的分类:

  ①中心投影--投影线交于一点

  ②平行投影--投影线平行(又分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

  ①位置:侧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右方,俯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下方。

  ②大小:主、俯视图要“长对正”,主、侧视图要“高平齐”,俯、侧视图要“宽相等”。

  ③能看见的轮廓和棱用实线,不能看见的轮廓和棱用虚线。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及时归纳和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七)布置作业

  训练提高教材习题1.2 A组1、2题;B组第3题;

  (八)板书设计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一、投影:

  1、中心投影:

  2、平行投影:正投影和斜投影

  二、三视图

  1、位置

  2、大小

  3、虚实线

  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3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观察、思考栏目中提出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三、教学难点:

  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讨论:能否熟练画出上节所学习的几何体?工程师如何制作工程设计图纸?

  2. 引入:从不同角度看庐山,有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于我们所学几何体,常用三视图和直观图来画在纸上。

  三视图:观察者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直观图: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 用途:工程建设、机械制造、日常生活。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① 投影法的提出: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就会在地面或墙壁上产生影子。人们将这种自然现象加以的抽象,总结其中的规律,提出了投影的方法。

  ②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其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投影中心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实形.

  ③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分正投影、斜投影。

  讨论:点、线、三角形在平行投影后的结果。

  2. 教学柱、锥、台、球的三视图:

  ①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到下)

  ② 讨论:几何体三视图在形状、大小方面的关系? 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并讨论所反应的长、宽、高的关系,得出结论: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正侧一样高。

  ③ 结合球、圆柱、圆锥的模型,从正面(自前而后)、侧面(自左而右)、上面(自上而下)三个角度,分别观察,画出观察得出的各种结果.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③ 思考:试画出棱柱、棱锥、棱台、圆台的三视图。

  ④ 讨论:三视图,分别反应物体的哪些关系(上下、左右、前后)?哪些数量(长、宽、高)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⑤ 讨论:根据以上的三视图,如何逆向得到几何体的形状。

  (试变化以上的三视图,说出相应几何体的摆放)

  3. 教学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① 画出教材P14图(1)、(2)、(3)、(4)的三视图。

  ② 从教材P14思考中三视图,说出几何体。

  4. 练习:

  ① 画出正四棱锥的三视图。

  ② 画出右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 右图是一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试描述该物体的形状。

  五、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通过学习要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由三视图想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六、课时作业:(教材P20习题1.2A组1)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投影和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一方面它是对上一节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再一次强化,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是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和训练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三视图部分也是新课程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常常结合给出的三视图求给定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设置在选择或填空中。同时,三视图在工程建设、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为学生进入高一层学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完成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再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复杂过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是新课程几何课堂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这节课的设计思路。通过大量的多媒体直观,实物直观使学生获得了对三视图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操作练习,实现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体会在作三视图时应遵循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

  (二)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即: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

  四、学生现实分析

  本节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投影形式,学生具有这方面的'直接经验和基础。投影和三视图虽为高中新增内容,但学生在初中有一定基础,在七年级上册 “从不同方向看”的基础上给出了三视图的概念。到了九年级下册则是在介绍了投影后,用投影的方法给出了三视图的概念,这一概念已基本接近了高中的三视图定义,只是在名字上略有差异。初中叫做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进入高中后特别是再次学习和认识了柱、锥、台等几何体的概念后,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给出了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变化也说明了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差异。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针对本节课知识是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空间思维难度较大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教学法、启导发现法。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启发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同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启发性,解决了教师“口说无凭”的尴尬境地,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法指导

  力争在新课程要求的大背景下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学生的辩证和讨论前提下,发挥教师的概括和引领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摄影作品及汽车设计图纸引出问题

  1、照相、绘画之所以有空间视觉效果,主要处决于线条、明暗和色彩,其中对线条画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几何问题,我们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在建筑、机械等工程中,需要用平面图形反映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在作图技术上这也是一个几何问题,你想知道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吗?

  设计意图:通过摄影作品及汽车设计图纸的展示引出问题1,2,从贴近生活的实例入手,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引出课题:投影与三视图

  知识探究(一):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光是直线传播的,一个不透明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的屏幕上会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的光线叫做投影线,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思考1: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线是有差异的,其中灯泡发出的光线与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有什么不同?

  思考2: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那么用灯泡照射物体和用手电筒照射物体形成的投影分别是哪种投影?

  思考3:用灯泡照射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不透明物体,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与原物体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物体与灯泡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会有什么不同?

  思考4:用手电筒照射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不透明物体,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与原物体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物体与手电筒的距离发生变化化时,影子的大小会有变化吗?

  思考5: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做正投影,否则叫做斜投影、一个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在正投影和斜投影下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思考6:一个与投影面不平行的平面图形,在正投影和斜投影下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讲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让学生了解投影式如何形成的。通过六个思考层层深入,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投影的分类及每种投影的特点。

  知识探究(二):柱、锥、台、球的三视图

  把一个空间几何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可以获得一个平面图形。但只有一个平面图形难以把握几何体的全貌,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投影,这样就能较好地把握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通常选择三种正投影,即正面、侧面和上面。

  从不同的角度看建筑

  问题1:要很好地描绘这幢房子,需要从哪些方向去看?

  问题2:如果要建造房子,你是工程师,需要给施工员提供哪几种图纸?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大楼的图片,提出问题1,2,这种设计更易于让学生接受,说明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给出三视图的含义:

  (1)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

  (2)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侧视图;

  (3)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

  (4)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思考1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哪三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还是空间图形?

  思考2 :如图,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 ,那么其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的高度一样,俯视图和正视图的的长度一样,侧视图和俯视图的宽度一样。

  思考3 :圆柱、圆锥、圆台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思考4 :一般地,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来完成思考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对学生的结论进行验证,大概花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将本节课的重点化解。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活动等使学生掌握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了解三视图的位置、大小关系。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绘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从投影的角度理解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的视图。

  【教学难点】

  画简单组合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 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可看作物体在某个角度下的正投影。为了全面地 反映物体的形状,单一的视图能达到目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说明】设置上述问题,旨在通过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单一视图不能全面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为引出三视图作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通常应从三个方面来观察物体。

  1.三视图

  如图(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 (如墙角处的三面墙壁)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面上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得到的由前到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到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到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

  2.三视图的特征

  (1)三视图的位置有规定,主视图要在左上边,它的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坐落在主视图右边;

  (2)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和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

  (3)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应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且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教学说明】 在探讨三视图的特征时,教师可用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来展示一下(也可借助多媒体来演示),让学生体会出三视图的位 置要求和三视图的大小关系,为后面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作好准备。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说明】本例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可增强学生的绘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画三视图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1.位置摆放;

  2.三视图的大小关系。

  教师巡视,及时点拨指导,纠正学生画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可选取几份优秀作业展示或分小组传阅.

  例2 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的三视图,支架的两个台阶的宽度和高度都是同一长度。

  【分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可看作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故画这个几 何体的三视图时仍应强调构成组合体的各个部分的视图也要注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教学说明】可让学生尝试着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师巡视,最后教师应在黑板上规范地画出它的三视图,学生自查,进一步体验画三视图的方法。

  例3 如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

  【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反映立体图形的特征,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

  因被其它部分遮挡而看不见的轮廓线应画成虚线,但不允许不画出来。

  解如图所示的图形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

  【教学说明】评讲本例时应强调学生注意画三视图时,看得见的轮廓线画成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画成虚线,不能省略不画。如画圆锥的俯视图时,一定要在圆中心画出一个实点,以区别圆柱的俯视图,同时又不能展现圆锥的顶点。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图中的立体图形可以看作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画出它的三视图。

  2.如图是一个六角螺帽的毛坯,底面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8,高为8,内孔直径为12,你能画出这个六角螺帽毛坯的三视图吗?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巡视,适时予以指导。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 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你能说说物体的三视图与投影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画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你在画图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与同伴交流。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顾,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看法后,作必要的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P101103习题29.2中选取。

  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可遵循“画——识——用”的教学流程,使整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全程动手、观察、发现并归纳三视图的基本要点,从而让学生形成解题、研究问题的基本素质。

  《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6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斜二测画法;能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画水平放置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三、教学难点

  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何为三视图?(正视图:自前而后;侧视图:自左而右;俯视图:自上而下)

  2、定义直观图(表示空间图形的平面图)。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图形。把空间图形画在平面内,画得既富有立体感,又能表达出图形各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的图形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画法:

  ①讨论: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感觉?以六边形为例讨论。

  ②出示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

  (师生共练,注意取点、变与不变→小结:画法步骤)

  ③给出斜二测画法规则:

  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已知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OX,OY,建立直角坐标系;

  画出斜坐标系,在画直观图的纸上(平面上)画出对应的O’X’,O’Y’,使XOY=450(或1350),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轴,且长度保持不变;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轴,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擦去辅助线,图画好后,要擦去X轴、Y轴及为画图添加的辅助线(虚线)。

  ④练习: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

  ⑤讨论:水平放置的圆如何画?(正等测画法;椭圆模板)

  2、教学空间图形的斜二测画法:

  ①讨论:如何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图形?

  ②出示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的直观图。

  (师生共练,建系→取点→连线,注意变与不变;小结:画法步骤)

  ③出示例3(教材P18)根据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它的直观图。

  讨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基本数据如何反应?

  师生共练:用斜二测画法画图,注意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的关系

  ④探究:如何由三视图得到直观图?又如何由直观图得到三视图?

  二者有何关系?(探究P19奖杯的三视图到直观图)

  结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有密切联系。三视图从细节上刻画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根据三视图可以得到一个精确的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零件图纸、建筑图纸等)。直观图是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刻画,根据直观图的结构想象实物的形象。

  (三)、巩固练习:

  1、练习:P19—201~5题

  2、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请作出其直观图。

  3、画出一个正四棱台的直观图。尺寸:上、下底面边长2cm、4cm;高3cm

  五、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六、思考题

  已知正三角形ΔABC的边长为a,那么

  ΔA′B′C′的平面直观图的面积为( )(08年皖北联考)若已知ΔABC的平面直观图Δ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

  那么原ΔABC的面积为( )

  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

【《三视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视图》教学反思(精选12篇)03-01

《三视图》说课稿范文02-01

三视图说课稿范文12-20

正投影与三视图评课稿04-22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02-02

《军神》教学设计军神 教学设计05-31

教学教学设计01-27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