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10 16:18: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1、师:这一课继续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课题课前板书)

  2、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整个的故事是由哪一个事物引起的?(围绕哪一个事物展开的)

  板书: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句子:__________给予是快乐的。

  提问:不看课文,你能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吗?(鼓励学生灵活答题,如“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小男孩使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等。)

  2.出示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是快乐的。

  提问:你能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吗?(让学生为这句话加上表示时间的词。)

  3.过渡:圣诞节前夜,保罗和一个小男孩偶然相遇。起初,他并没有在意那个孩子,以至多次误解了他。我们一起来快速读读课文,找找保罗错了几次?错哪儿了呢?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语句。

  4.讨论后,针对重点语句加以分析。

  (一)“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集体评议。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哪几个词读得好;哪几个词没读到位。)

  ⑵抓住重点词“当然”“这样的”“也”再读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当然”一词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这样的”指送他小汽车。)

  ⑶齐读这句话,提醒学生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⑷提问:事实是这样的吗?小男孩的希望到底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领会原句中隐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样为弟弟买一辆新车。)

  ⑸读这部分课文中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⑹指导学生读出吃惊的语气。

  ⑺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也十分吃惊。谁会读有关的句子。

  ⑻想一想,保罗为什么吃惊?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不过,保罗又错了。

  ⑴读有关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炫耀”。

  ⑵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呢?

  (学生自由作答,体会小男孩是要弟弟相信,他长大后一定能得到一辆新车。

  ⑶小男孩说的那一番充满爱心的话真让人感动,谁会念这一段话?(指导朗读)

  ⑷进行拓展练习:你觉得小男孩向弟弟描述的新车是怎样的?他会将怎样美好的希望种进弟弟的心里?

  (同桌间相互练说,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⑸相信小男孩能实现愿望的同学请举手。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给予才是真正的快乐,从而概括出本文的中心。)

  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和小男孩一样的经历,无私的援助有没有给你带来快乐。

  ⑺小结:老师相信你们是一群充满爱心的好孩子,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小男孩说的话。

  三、围绕最后2节读、议、写。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13节。

  师问:从这两节里,你能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吗?

  引导:“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2、四人小组讨论。

  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

  (小弟弟也许是第一次这样欢度圣诞之夜而“难忘”;小男孩则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的“难忘”是由于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体会到了“给予”带来的欢乐。)

  3、集体交流。

  4、写话训练(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

  出示: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作业:

  将同学们刚才写的一句感想收集、整理,每个同学都当评委,投票选出“十句”表达最精彩的话语,刊登在班级黑板报上。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一辆新车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又错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板书:

  保罗、小男孩

  二、学习课文1~5小节

  过渡:保罗与小男孩在他的新轿车旁相遇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

  (教学伊始遵循文本的特点,从整体入手,自然过段,注意了文章情节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之间的关系,大处着眼,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1、讲读小男孩说的话:

  ⑴ 自由读小男孩说的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 学生交流。

  ⑶ 随机练读。

  2、体会保罗的惊讶:

  过渡: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有什么感受?

  ⑴ 读有关句子。

  ⑵ 谈谈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当然”一词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这样的”指送他小汽车的哥哥。)

  ⑶ 随机练读。

  4、小结:

  真没想到,小男孩居然不是希望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成为这样一个哥哥;不是想获取,而是想给予。这使保罗十分惊讶。(同时板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1~5小节。

  (教学中紧紧抓住人物的对话展开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高,体现了平时教学的扎实有效。)

  三、学习课文6~11小节

  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使保罗非常惊讶,他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引读到课文第9小节。)

  1、自由读课文6~11小节,思考:

  为什么保罗又错了。

  2、交流:

  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回答。

  (保罗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指着新车对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

  3、品读欣赏:

  ⑴ 再读课文6~11小节,想一想这一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

  ⑵ 组织交流,并相机练读。

  4、小结:

  小男孩对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也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多么了不起的小男孩啊!

  5、指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现在讲“返朴归真”,但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因文而异,正确把握理解和感悟的“度”。这段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解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对我们很有启发。)

  四、学习课文12、13小节

  过渡:保罗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听着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保罗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他要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

  1、听配乐朗读。

  2、想象练说: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看着这一切,保罗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难忘圣诞之夜啊,也许保罗为此取消了一个重要的约会,也许他错过了一场精彩的球赛,但是,凝望着兄弟俩如花朵般绽放的笑脸,保罗觉得……从兄弟俩幸福的脸庞上,保罗真正懂得了……

  (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使整个课堂与课文特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情由境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全文

  1、难忘这一夜的仅仅是保罗吗?为什么?

  2、读着这个故事,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地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也感动于保罗的思想升华。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给予是快乐的。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寻找身边能体现“给予是快乐的”的故事。

  (董老师的课较好地体现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训练扎实,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既有“温度”,也有“深度”。)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教学反思】

  在区教研室专家领导的指点下,《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顺利完成,课后,心情比较激动,反思这次教学的过程,我收获颇多:

  课前精心充分的预设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造就了课堂细节的精彩。课前,我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了精心设计,每一个过渡、小结,每一个问题的呈现,每一次板书……都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并且设想了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老师的应对。课上,我则放开教学设计,充分地关注学生,灵活调整,努力使每一个环节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细节都成为规范的语文训练。

  1、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我顺着故事的情节,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后,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学生透过字词感受语言,品味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质,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因而,课堂教学的展开比较顺畅。

  2、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的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如学习课文6~11小节时,我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课文:引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再自由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内容“保罗为什么想错了”;默读课文,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3、音乐渲染,使学生、教师、文本紧紧相连,使情由境生:

  在保罗亲眼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亲耳听到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时,保罗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这时,我播放一曲马斯奈的《沉思曲》,那沉静而又悠远、舒缓又不失激昂的旋律伴着老师的深情朗读,无需更多的语言,学生的思绪已跟随着保罗的心理一起在升华。这时,再让学生说说“保罗会想写什么”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那段节奏明快、愉悦的曲子似乎正诉说着保罗在那个难忘的圣诞之夜的心情,同时也正把这“给予的快乐”轻轻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