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20 18:43: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前思考】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曾经用无数个句子想解读我们的语文,诠释我们的语文,但总不如一句话来得贴切,那就是: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曾扎扎实实地训练,我们正如火如荼地感悟,这好像两阵风,把我们吹得有点迷糊。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前是训练太多,现在则觉得感悟太多,如果这样一味地感悟下去,那么不知若干年之后,我们拿什么来感悟?

  其实,课程标准一开始就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这样一个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和谐地统一?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燕子专列》的课堂的。

  【学习目标】

  在品词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在相关句式的训练中提升情感,深刻体会瑞士人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从而激发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预设过程】

  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深入研读,训练感悟

  1、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燕子飞到瑞士时,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此时的燕子由于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已经濒临死亡。此刻,你觉得这些燕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同学们,轰轰烈烈的救护燕子的行动已经开始了。请你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瑞士人民的哪些举动令你感动,请你把相关的词语用笔圈出来。

  2、交流。随机出示: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指名读,评价:是呀,小小的燕子竟然惊动了政府,谁能再读这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瑞士政府在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吗?评价:瑞士的人民已经准备行动了,谁能让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指名读!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冒着、顶着、踏着:(当学生说出冒着、顶着、踏着时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个动词随机变色。)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处寻找:其他同学有没有从不同的词中受到了感动?你看到人们到哪里去寻找了?

  居民们:师:同学们,在料峭的春寒中,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在冻得坚硬的山路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救护燕子的人,这其中也许会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师出示句子并读:听到消息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出了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在这人群中,肯定还有其他人,请你想一想,你又看到谁走出了家门?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填进去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交流,评价:谁来了,还有谁也来了?

  3、(前面学生已提到贝蒂)导语:对呀,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小贝蒂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前面学生没有提到贝蒂)导语:同学们,在这救护燕子的人群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4、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你能说说你的体会吗?老师想和同学合作来读这个句子。对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能说说贝蒂只在乎什么吗?出示:

  句式: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

  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出示: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齐读。

  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

  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四、各抒己见,提升情感

  1、师:同学们,此刻,你觉得燕子专列上装的是什么?

  2、结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作为本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课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红嘴鸥的故事。读过本文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本文语言明白晓畅,行文脉络清晰。在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教学本课时还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后续三篇课文做好学法铺垫和情感的蓄势。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胜似亲人般的真情厚意。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单元导语,明确主题。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这一单元,我们要与动物朋友亲密接触,了解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人与动物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走近《老人与海鸥》的故事,(画海鸥简笔画)了解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受那份别样的.“人鸟情”。

  【意图】进入一个新的主题单元的学习,不能错失“单元导语”这一学习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能力主题,然后在双主题的烛照之下进行单元学习,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切实可行之举。

  简笔画的引入主要是唤起学生曾经有过的关于海鸥的认知,与课文的学习相互作用,使学生的心空永远有“海鸥飞翔”,让“人鸟情”美丽每个学生的生命。二是加强板书的美感,强化文本对海鸥这种动物具有的惊人灵性的礼赞,力图让海鸥的形象和精神永远根植学生的心田,从而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课后问题往往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学生浏览课后题目,出示课后第二题。

  ◇2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阅读的较高境界是把一句话可以读成一个词,上边这个思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词语,找到他,就找到了我们学习课文的敲门砖。今天,我们就围绕课后第二题中的一个词语“意想不到”开始我们的学习。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寻找哪些事情让你最意想不到?可以勾勾划划,可以写写简单的感受。(投影片:提示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都是深入理解语言的好方法。)

  【意图】本课的学习采用倒叙法,因果而溯源。只因本文首先让人震惊的是海鸥的异常之举,当然也是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点所在。因而,深入学习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刨根问底,顺着文本的情感线索一步步走进文本的内涵。打乱原有的教材顺序不是否定教材,而是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同时更加清晰地了

  解教材的叙述方法的深层次意图。在课尾还要由“乱”而“治”,明了作者组织材料的手法之精到,从读学写,受到写作的启迪。

  语文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第一位的,只有把方法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渐渐地,学生才会由“要我学”,慢慢成长转化为“我要学”“我会学”,成为终身受用的能力。本篇课文的学习以课文后的思考题目切入,引导学生与编者的意图相契合,在单元主题目标的引领之下,找到便捷的学习路径,从而提高学习效度。

  学生课堂之上的自己静思默想是语文学习的必需。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自由读书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享受自由阅读的乐趣。读书交流中,他们快乐地与同学分享着自己的收获,同时也快乐的分享同学的收获。

  三、汇报交流。

  1.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见到久别的老人,海鸥们表现异常令人意想不到:①叫声:连声,不住声,急切地。从这急切地叫声中你听出了海鸥的——激动、热切、疑惑、凄厉、悲怆??②姿势:上下翻飞,久久地盘旋,海鸥一定在想——今天老人为什么静立不动呢?为什么看不到他撮起嘴,听不到他亲昵的呼唤了呢?他给我们带来的美餐呢?不是发生了不测吧???

  把我们的感悟化作深情地朗读。

  【意图】紧扣意想不到,深入语言文字之中,反复把玩品味,走进海鸥的内心,唤起情感共鸣,再把咀嚼出来的语言滋味用深情地朗读加以再现,亲历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味十中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2. 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抓住海鸥的动作,体会海鸥的情感。

  ①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是想——再细细地看老人最后一眼;瞻仰老人如父亲般慈祥的遗容;向老人最后表示自己的感激与怀念??

  ②纷纷落地,在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这是海鸥们在——对老人表示哀悼;向老人诀别;是海鸥对老人深深地思念才使他们像是有谁无声地指挥,收起了翱翔的双翼,出人意料地自动站成两行,为亲如父亲的老人守灵,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尽管海鸥不会说人的语言,但他们分明用人类想象不到的动作告诉我们:老人生前待他们如儿女,如今老人去世,他们要做老人的“儿女”,送老人最后一程啊!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就让我们满怀深情读读这段带着灵性的语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传统观念的转变和思想认识的升华。当年十四岁的“我”和现在十四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母亲病逝后,父亲遵照他们生前的约定,将母亲的角膜捐赠给医院,并深深地教育了“我”。

  第二部分(4——5自然段):写父亲患重病时,仍为自己去世后可以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而感到愉快,他的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的女儿温迪。(第四自然段父亲说的话,从三个角度说明了捐赠的快乐: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家属的角度,从自己亲人的角度。)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我”遵从父亲的遗嘱,捐赠了他的眼睛的角膜,温迪为此感到骄傲,并准备效仿外公捐赠角膜。

  第四部分(7——9自然段):写温迪在意外车祸中丧生,“我”再一次捐赠了亲人的眼睛角膜。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一个课时要完成本课的教学,必须将阅读的任务向课前进行适当的延伸,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与能力。在课内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教师给予适当的“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更为有效的阅读对话,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

  教师出示(或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病”“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见“教学用书”中“五、参考资料——有关角膜的资料”。

  【让学生认识眼睛角膜,了解角膜捐赠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教师揭题:18?永生的眼睛

  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

  3、请一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后,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词语教学。

  a、给(jǐ)予 捐赠

  b、温迪 酷爱 栩(xǔ)栩如生 才华横溢 热泪盈眶 捐赠

  c、突如其来 与世长辞

  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正确认读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读了“a”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感受精神的高尚。)

  ②读“b”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象。)

  ③读“c”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充分唤醒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生命,引导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人物联系起来,读出词语在语境中的丰富内涵,打破传统教学中就词读词的现象。】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

  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读课文,(自由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认真读读、想想、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学生读,圈画,批注。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当好主人的角色。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良好的习惯。】

  (2)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等语句中,引导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3、齐读课文。

  4、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喜欢的文中的人。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酷爱、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推荐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六年级下册)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母亲的眼睛》两篇文章。

  板书设计:

  18? 永生的眼睛

  母 亲

  父 亲 →

  温 迪

  补充建议: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体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读一读,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

  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课前或课后可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正确认识器官捐献。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所特有的,让不少人羡慕不已、让不少人向往心仪!款款走来。静坐于小桥流水人家中,绵长的情调,幽远的诗韵,不经意间便浮上心头。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江南小镇的早晨,你觉的小镇的早晨怎样?

  江南是我们的家乡,生活在这诗梦般的小镇上,怎能不让我们有别样的情怀?(边出示图片边过渡)你最喜欢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再细细地读读你找出的这一段话,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里不懂的?做好记号(出示)

  交流体会品位,感受小镇早晨的美

  (一)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出示一些句子

  思考:⑴想想这一段写出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划出总起句。

  ⑵结合插图想想,课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用“△△”标出。

  2、交流讨论得出:恬静:河水、小船

  结合理解“恬静”

  交流喜欢的句子

  3、重点研读“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标出表现小镇早晨恬静的词语,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交流,指导朗读,(用上插图)

  (1)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

  (你感觉怎样:)

  (2)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你见过这样的吗,你想说什么?)

  (3)小河上横跨……摇过

  (在这样清澈的如玉带般的河面上不时有小船从……,你感觉怎样?)

  5、感情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小河、石桥、小船组成的图画,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齐读,试背)

  6、归纳阅读步骤:

  (1)找出总起句,想想小镇早晨有什么特点;

  (2)想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3)读有关词句,体会课文怎样具体体现小镇早晨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从你们的读中,的确感受到了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恬静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种美。

  我们在作者的笔下,似乎看到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早晨又是怎样的?

  (区分)唤醒惊醒

  a.一声惊叫声把我从睡梦中()。

  b.清晨,妈妈用亲切的声音()我。免得我上学迟到。

  哪些句子你能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自读找出后小组交流

  出示一些佳句

  (三)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紧张的,

  学生自读后向大家介绍小镇早晨的紧张,体会紧张之美

  (四)练习

  把“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合并成一句话

  小结导入 最后一小节。练读最后一小节。

  小桥流水,很多个夜晚,幽幽的湖水伴我入梦,盈盈笑意中仿佛一段娓娓婉约的古老故事,就在青石板铺成的街头向我走来。是啊,我爱我的小镇,那么,你呢?生活在这样的小镇,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识字、写字;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

  三、教学特色:

  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本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同时,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识字教学上采用先读书,再识字的倒置法。

  四、教学方法: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桥的知识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两种神奇的桥的主要特点。

  3、了解比喻句的用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看到过桥吗?你走过或认识哪些桥?(学生个别回答)

  2、(出示兰兰图片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叫兰兰,课文讲的就是兰兰过桥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爷爷带着兰兰一起去郊游,他将带着兰兰走过两座非同一般的桥,想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桥吗?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你将会知道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你知道兰兰过的是什么桥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3、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潜水桥和塑料桥非同一般?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并填好调查表。(表中加粗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因学生写字量有限,也可口头反馈,教师板书)

  潜水桥塑料桥

  造桥地点水里小河上

  造桥材料特别坚实的玻璃又薄又结实的塑料

  最大的优点不仅方便交通,还可参观海底世界轻巧,体积小,携带方便

  三、学习生字:

  1、兰兰的爷爷可真有本领,设计了这么好的桥。同学们你们长大想干什么?(自由发言)

  2、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过,不论是当桥梁工程师还是当飞行员首先得学会动脑筋,学好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今天要求我们认识12个生字,大家就可以动动脑子,想一些又简单又容易记住的方法来认识它们,来,试试看吧,比比谁是最聪明的。(出示生字,交流记忆方法)

  3、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记住这些字了,老师来考考大家。(将生字组成词语,不注拼音,请学生认读)

  兰花、桥梁、工程师、波浪、书架、特别、砖石、划船、采花、轻巧、又轻又薄、又平又稳

  五、结束:

  同学们真能干。相信大家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本领,长大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作业:

  收集各种桥梁的资料,举办“桥梁知识展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14个生字,学会写6个字。

  2、启发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并自己动手设计的未来的桥。

  一、生字复习:

  游戏《藏头露尾》:学生自制生字卡片一套。教师课前准备一些较大的生字卡片并用不透明的纸盖住字的四分之三,只露出一小部分,请学生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被盖住的字,以此来巩固学生对字形的识记。

  二、师生互动,启发想象。

  1、兰兰的爷爷太神奇了,老师今天特别想当一回爷爷,带着兰兰去走一走这两座神奇的桥,你们愿意当一次小兰兰和爷爷一起去吗?(教师范读旁白和爷爷的话,学生读兰兰说的话并根据课文描述自由地做兰兰的一些动作,比如:吓得闭上眼睛等)

  2、当读到:“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时,师问:从这句话中看出,潜水桥大不大?你觉得还可以说潜水桥像什么?(启发学生想象并学说比喻句)

  3、读完第4自然段,师问:课文中的兰兰在桥里面看到了这些,现在你们都是小兰兰了,你们在桥里面看到了什么?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4、读完课文,师问:刚才我们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工程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桥?(学生想象说话)

  三、桥知识展览会。

  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的图片或

  文字材料。

  2、每2上小组推选较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全班交流。

  3、将所收集的材料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中,供学生课后参观。

  四、小小桥梁工程师。

  每生自己设计一座心目中的桥,可图文结合,也可纯图片,还可以制作桥梁模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6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

  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特别一—(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水桶

  ( )的地方 (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 ) 重——( ) 后——( )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 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 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 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 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会夏夜之美;体验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3、学写生字“时、让”。

  【课前准备】

  1、结合美术课或手工课,老师学生一齐动手,制作“睡莲叶、睡莲花、蜻蜓、小蚂蚁、萤火虫、草丛、星星、月儿……”。

  2、每个学生在蜻蜓、小蚂蚁、萤火虫、青蛙、小鱼……选一个最喜爱的动物制作一个饰物。

  3、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响起(音量放小)《仲夏小夜曲》。

  一、激趣导入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画画、帖图吗?那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装扮这个美丽的夏夜,好吗?

  二、创设情境

  1、师生一起贴图。

  2、完成贴图后,引发进入情境啊:

  多美的夏夜呀?我真想变成朵朵美丽的睡莲,变成水里的小鱼儿……你们想吗?你们想变成──

  (学生不受约束、自由说,一边说一边带上头饰)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吧。

  3、欣赏夏夜之美:

  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夏夜。独白: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这美丽的夜晚,在池塘里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伙儿打开课本。

  三、朗读感悟

  1、进入情境:

  ⑴ 情境中导读:

  师扮演睡莲姑姑。

  夜深了,公园里静悄悄的。

  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传来“呜呜”的哭声)。

  师:呀,谁在哭呢?

  ──是小蚂蚁哭了。

  师:“小蚂蚁,你怎么啦?”

  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说话时,声音沙哑,带有哭腔。

  ⑵ 情境中表演读:

  请两对扮演“睡莲”和“小蚂蚁”表演读。

  2、体会情感:

  (紧接着)师:“快上来吧!”

  (小蚂蚁顺势爬了上来。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这只小蚂蚁表演得怎样,哪只小蚂蚁也来试试。

  再走到另一只小蚂蚁前说:“小蚂蚁,快上来吧!”

  (激起学生的情感,能站起来,紧握睡莲姑姑的手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紧接着──“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小蚂蚁摇摇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小组练习:

  分角色读。

  (注意“非常感激”、“连声”从动作、表情上表现出来。)

  四人小组再互相指导读。

  所有扮演“睡莲”和“小蚂蚁”站起来读。

  (师独白)师给孩子鼓鼓劲,评一评。

  3、讨论领悟:

  师:是啊,小蚂蚁回不了家,爸爸妈妈会着急,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和睡莲的对话谁听见了?

  ──蜻蜓(面对一只蜻蜓,示意他站起来。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不行不行,天很黑,蜻蜓看不见路的,怎么能送小蚂蚁回家呢?”)

  师:是呀,天这么黑,你能行吗?这时候,谁来帮助他们呢?

  ──萤火虫,萤火虫可以带路,他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那,萤火虫为什么能给他们照亮呢?)

  因为在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能分泌出荧光素,在光酶和氧的作用下,就能发出光来了。

  你怎么知道?

  (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

  出示“萤火虫”模型(尾部发出光来)──贴上黑板。

  4、体验练说:

  演示课件:

  师过渡:有萤火虫的照亮,小蚂蚁可以回家啦,他多么高兴啊!小伙伴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睡莲:小蚂蚁,路上小心,欢迎你再来玩啊!)

  (鱼儿:小蚂蚁,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一定载着你欣赏池塘的风光。)

  (青蛙:“呱,呱,呱,小蚂蚁再—见!”)

  (蟋蟀:“小蚂蚁,欢迎你带你们一家来听我的演奏会。再见!)

  (荷叶:“小蚂蚁,下次来玩时,别忘了上我这个大摇篮呀,一定保证你的安全。”)

  ……这时候,小蚂蚁想对大伙儿说什么?

  (“再见了,伙伴们,我要回家啦!”)

  (“谢谢您,睡莲姑姑,再见了!”)

  (“睡莲姑姑,您的救命之恩我永远难忘,再见!”)

  (“噢,我可以回家啦,回家啦,美丽的池塘,再见!”)

  (“睡莲姑姑,这里的夜色真美,回去后,我和爸爸妈妈说一声,明天再来欣赏欣赏。”)

  ……

  5、真切感悟:

  音乐响起课件演示。

  师引读:小蚂蚁告别了小伙伴们,他爬上了“飞机”。

  ──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音乐声渐小。

  师边领读边表演: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这里学生可以跟读并和老师一起表演,跑上台来也行)

  ──“耶”──小蚂蚁到家啦!到家啦!”

  (齐欢呼音乐声渐大)

  师:是啊,夏夜多美呀,你们看(青青的)假山,还可以(青青的)什么?(绿绿的)草坪,还可以(绿绿的)什么?看,小路是弯弯的,多美啊!弯弯的( )。

  师:夏夜这么美谁来读读呢?

  (指导朗读:高兴的、像是在讲童话故事)一边播放课件学生一边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可表演)

  师生共同评议。

  师: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

  (你们知道吗?星星为什么高兴呢?)

  ──板书:睡莲、蜻蜓、萤火虫(贴图)。

  星星看见了这个动人的情景,他在赞美、赞美──夏夜多美。

  赞美──睡莲、赞美──蜻蜓、赞美──萤火虫。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

  (板书:最美)

  师:是啊,这夏夜太美了,让我们来赞美夏夜吧!

  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说说夏夜美)

  1、各小组准备:

  师:请大伙儿仔细观察这两个画面,说说夏夜美在哪里呢?

  注意:说话时要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者以“啊,夏夜多美呀!”结尾。

  先在四人小组说,汇报时,四个人都上台指着画面说。哪一组说得最美,就能得到“星星奖”。

  师:各小组开始活动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2、小组汇报:

  (夏夜,天格外的蓝,弯弯的月儿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高兴地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像一个个淘气的娃娃。啊,夏夜多美!)

  ──(啊,夏夜多美!池塘里,一朵朵粉红粉红的睡莲真美,花坛里的花儿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美极了,她们为夏夜增添了光彩。)

  ──(夏夜多美啊,那蓝蓝的夜空、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小路、圆圆的睡莲叶、清清的池水,你们说美吗?)

  ──(夏夜多美啊,池塘边传来了蟋蟀美妙的琴声、还有青蛙的演唱呢!──呱,呱,呱。)

  ──(夏夜多美啊,瞧,小蜻蜓立在碧绿的睡莲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就要起飞了,正要送小蚂蚁回家呢!正在这时候,萤火虫打着灯笼来帮忙。睡莲、蜻蜓、萤火虫最美,因为他们一起帮助小蚂蚁回家。)

  歌曲《小星星》响起。

  师:是呀,夏夜真美啊!我们应该把“星星奖”给谁?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大家唱起来跳起来。

  师颁奖──挂上“小星星”。(掌声)

  五、指导书写

  师:你们把夏夜说得真美,我们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来比一比,写字会是谁最美呢?

  出示──时、让(注意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师:来,先看睡莲姑姑写一个“时”,“哎呀!”谁能告诉我,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日字旁要写得瘦、矮,寸字要写得胖一点高一点。)

  师范写“时”。

  (学生认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随时纠正坐姿)

  师:嗬,大伙儿“时”字写得真美啊!请小朋友们再接着写一个“让”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师:请大家停一停。我看了几个小朋友写的言字旁写得不够好,请看看睡莲姑姑怎么写。

  (示范书写)

  写好言字旁关键是:言字旁上的“点”要和横折提的“折”对齐,折笔要写直。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

  六、课堂延伸

  师:你们真行啊,笔下的字写得美,你们把夏夜说得更美。回家后把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的听,去打动他们的心,让他们在一个满天星星的夜里同你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绿绿的草坪、金黄的沙滩……那时,你们再告诉我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好吗?

  【教学设计意图】

  《夏夜多美》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前播放音乐《小夜曲》渲染,让学生聆听美的音乐;以鸟叫声、蟋蟀声引入,用大幅背景图展示夏夜公园池塘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演示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童话里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美,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课文教学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以求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通过导语的激趣引入,通过师生动手共同创设的童话般的世界──“美丽的夏夜”,教学伊始,就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对夏夜的美好感觉,进入课文《夏夜多美》所构筑的情感世界。──创造美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使每一个学生能进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夏夜池塘边发生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主要用语感联结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品味美

  三、借助课件,真切感悟

  对“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过程”部分的教学,播放课件,以音乐烘托,以画面渲染,配以表演,促使学生沉醉在夏夜美的意境中。──赞赏美

  四、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课文学完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啊,夏夜多美”结尾说话。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中,对夏夜之美的认识得以升华。不仅感受到夏夜池塘的美丽景色,而且体验到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讨论美

  教学设计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课文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平常小事,处理却不同寻常的做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的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学生分析】

  这是本学期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在学习前篇略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我要知道:为什么路人赞叹修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

  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

  ⑴ 把语句读流利;

  ⑵ 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

  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⑴ 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⑵ 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⑶ 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

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