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免疫》的生物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免疫》的生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免疫》的生物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思路: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来设计这节课。一方面是从我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我所任教的高XX级3个班为年级的中差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不牢,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这节内容概念性知识多,难度较大,所以整个课的复习内容以书本知识为线索,用网络式的表、图等对比,归纳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识,知识点内容罗列得较详细,配合相关高考题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根据高考考纲对这节课内容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题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和层次的体现来设计了此课。
考点分析:
XX年高考大纲《免疫》的考试范围是:(略)。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免疫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每年都有出现。如03年的理综新课程卷、全国卷、江苏卷、上海卷有考查;XX年的全国卷Ⅰ全国卷Ⅲ、全国卷Ⅳ、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广西卷都有考查;XX年的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上海卷、广东卷、江苏卷也有考查。
从历年高考试题及各类复习题中,常见的有关免疫的问题,从试题的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或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从多种角度命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分析、综合、文字及图形的表达能力。此外,有关免疫的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世隔绝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这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重难点:
本部分复习的重点要点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仔细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有关知识理解抗体的’产生和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知识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知道免疫失调引起的疫病。
2、能力目标:利用免疫特别是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原理来解释与免疫有关疾病的特病机制、症状及防治方法等问题。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归纳、综合、总结。
教学反思:
我通过本堂课复习课的教学,收获还是颇多的。
首先我感到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容量大,使复习内容能及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并且通过课件中动画及不同颜色字体的设计来突出相关重点知识。
其次,对这堂课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学习并熟悉了大纲和考纲对这一内容的要求,认真分析了近三年的有关高考题,有争对性地选择了几个高考题用于课堂上的巩固练习。并且在设计的课件中将考纲对这节内容的要求首先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一节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第三,复习中能准确把握重难点知识,通过图形展示、图解归纳,再配合高考题的分析,练习强化,基本上突出并突破了重难点知识。通过练题及时反馈知识。
第四,复习中对前后知识有一定联系,如通过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练习,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生物膜等知识联系起来。
第五,整堂课课堂气氛较活跃,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堂课内容可不必设计这样多,像“免疫类调引起的疫病”就可放在第二节课来复习。虽然复习内容设计细,但像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内容可不必打在幻灯片上,直接让学生回答,再配以实例练习能区别即可。由于将作息时间搞错,使复习中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速度太快,使学生回忆、思考的时间不足,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肯定不足。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整个复习中,由于时间把握不准,练习多采用了集体回答的形式来检查反馈知识,使学生的过手练习不足。如果能单独让学生回答问题,而且能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有关问题,就能更好地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精选出来的练习题最好注明是哪一年的高考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重视,又能让学生清楚高考题的题型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对抗原、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还可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而且与人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在复习中最好设计出与此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如单克隆抗体、禽流感等。这样使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免疫》的生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和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人体的免疫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具体组成、免疫的具体过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等相关知识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免疫过程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要突破的知识难点。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视屏《康熙因痘得福,继位成天花防治专家》
问题:
1.康熙是靠什么战胜天花的?
2.影片中提到的“种痘法”原理是什么?
3.康熙为什么终身再也不会得天花?
认真观看视屏,注意视频中的细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视屏中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欲望。
自主学习
知识初探
一、自主阅读教材35至36页内容,并思考完成如下任务:
1、说出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
2、依次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学生代表发言,发表自己对知识点的初步理解 使学生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有自己的初步理解。
小组探究
加深理解
一、给学生观看“艾滋病”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二、给学生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材36页资料和曲线,思考相关问题,说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三、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不同特点 观看视屏,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小组合作,对资料和曲线进行理解分析;仔细阅读教材,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找出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派小组代表,上讲台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 锻炼学生的资料分析和知识处理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难点突破
一、结合各组的讨论情况,予以点评;
二、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特点和二者的区别;
三、提出二次免疫的概念,结合疫苗注射的实例和相关二次免疫的曲线图,引导学生找出二次免疫的特点:更多、更快、更强。 听取教师讲解,认真做笔记,对不明住处提出疑问 使学生对当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知识巩固
回顾课题导入时的视屏后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应用当堂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疑问。 思考课前导入时留下的疑问,应用当堂知识予以解答。 使对所需知识灵活运用。
【《免疫》的生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物《免疫》教学反思09-08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范文07-30
初二生物人体的免疫防线的教学设计10-13
人体的免疫防线教学设计08-03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05-11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03-23
《昼夜与生物》教学设计05-30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10-27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09-07
《昼夜与生物》教学设计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