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5 18:10: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3、学习抓住重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的朴实与巧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散文,齐读课题。

  二、检查自主学习收获

  1、指导书写生字

  课前同学们已经充分地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老师在翻阅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卡时发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学生出错的情况相机指导。

  2、交流主要内容。

  生字同学们已经写得很漂亮了,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遇到困难了吗?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概括得怎么样。出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卡,大家看看这个同学概括的主要内容合适吗?

  概括要点:时间:作者童年的时候。事件:母亲是怎样对我进行教育的。结果: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3、质疑问难。

  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发现了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家都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相信收获都不小。在预习中很多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在梳理同学们的问题时发现这两个问题比较集中,而且很有价值。出示学生的问题:“母亲不识字,为什么是我的启蒙老师?课文为什么以月光启蒙做题目?”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问题中都有个关键的词语启蒙,那什么是启蒙呢?

  三、理解“启蒙”

  1、启蒙什么意思?(启:开启。蒙:愚昧无知。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

  这是字典中的解释,我们还可以根据蒙这个字来理解。

  蒙字在古代曾经这样写,猜猜看上面的部分像什么?师解释本义是指用草木枝叶遮挡住了头部,这样就看不清,听不见,启是开启的意思,启蒙就是把头上的枝叶全去掉了,耳清目明,什么都明白了。

  2、文中有一句话也告诉我们启蒙的意思,出示:

  母亲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启蒙就是由混沌到豁然开朗。(板书)母亲不识字,为什么是我的启蒙老师呢?

  出示最后一段:

  自由读,放开说,师引导(母亲用这些民歌、民谣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飞向了诗歌的王国。板书:民间文学想象)

  3、理解民间文学。(它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学,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4、母亲是怎样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怎样用智慧启迪我的想象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

  四、品味歌谣的启蒙

  1、出示两首歌谣,指名读。

  2、指导朗读。

  (1)母亲是这样读的吗?文中有一段话提示了我们应该怎样读,你能找出来吗?

  (2)理解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芳香的音韵

  出示课文第四段:如果把这个句子变成这样你还能读好吗?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小院立即飘满了她的音韵。

  “三月的和风”(是什么季节的风?它和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不同?轻轻的、暖暖的、舒服,还有花的芳香,春风拂面)

  小溪的流水听过吗?放视频。(欢快、悦耳、清脆)

  是什么“像三月的和风”那样轻柔、“像小溪的流水”那样悦耳?(母亲的歌声)

  (3)指导朗读。

  这两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声音特别动听,就像闻到了花的香味一样让人陶醉,所以作者感觉是一种芳香的音韵,多美的语言啊!这就是散文的语言魅力,你能把这种令人陶醉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读这段话。

  读得真好啊,我们的礼堂也充满了这种芳香的音韵。

  (4)再读歌谣

  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两首歌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出不同的味道。

  刚才同学们是读出来的,你能用你喜欢的音调唱出来吗?

  这歌谣里包含了一分芳香的母爱,一种芳香的诗情,你喜欢吗?作者就是在母亲的熏陶下喜欢上了民间文学中的歌谣。

  五、童谣、讲故事、猜谜语的启蒙。

  童谣:

  “童谣是属于你们的,你们想怎么读就可以怎么读。我把歌谣给你们,让你们再体验一次童年的无拘无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吧!”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2)指名表演读,体会童谣的幽默风趣,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乐趣。

  谜语:大家猜过谜语吗?猜谜语时要怎样才能猜出来?(要根据谜面内容去联想,可以开发智力)

  讲神话故事:母亲还可能讲哪些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启迪了作者的想象。

  是啊,唱童谣、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不识字的母亲也许并不知道这样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但她满怀对孩子的爱,把勤劳,把想象,把诗情,把智慧通过这些方式传给了我,让我喜欢上了民间文学。那母亲算不算我的启蒙老师呢?

  出示句子: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齐读。

  那你们知道作者长大后取得了哪些成就吗?结合你查阅的资料来谈谈你对孙友田的了解。

  孙友田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那母亲算不算他的启蒙老师呢?

  再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六、感受母爱,理解月光启蒙

  1、课文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呢?

  2、学生回答,师相机指导:

  (1)母亲对我的教育是在月光下进行的。

  (2)月光轻轻的,柔柔的,正象征着母亲那种柔和的母爱。

  (3)月光是明亮的,母亲的启蒙教育多像月光一样为我指明了方向,引领我走向了诗歌的王国。

  3、图文结合,升华主题

  出示课文插图:

  这就是母亲在月光下对我进行启蒙教育的画面,母亲已经和月光融为了一体,为我们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境,你能读出这种美好的意境吗?

  指导朗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此时月光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月光,月光启蒙就是母爱启蒙,让我们再读课题,去体会那份浓浓的母爱。(齐读课题)

  可是同学们知道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身患重病,失去了记忆,作者把他所有的感激与怀念融入了文章中,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这个富有诗意的题目和这幅美好的画面已经永远定格在作者的脑海中,让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母亲吧!

  齐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课下请同学们去阅读一下孙友田的母爱三部曲:《月光母亲》、《迎接母爱》、《母爱似水》。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学情分析】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幻灯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鸟、分别时的动画)。

  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⑴生字中的特殊部首:

  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⑵正音。

  ⑶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

  (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⑴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

  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⑵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

  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

  (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抓重点次与理解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

  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

  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我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孩子:

  出示课件: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

  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答。

  生:我觉得闰土……

  (设计意图:以上节课学习的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来复习导入新课,使学生回顾闰土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认为闰土是个可爱的农村少年,课文中的“我”也很喜欢他,是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学生读课文,指名答:文中的“我”喜欢闰土是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啊?

  生: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中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

  出示课件: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

  什么时间或地点?

  (两个字。)

  干什么事?

  (两个字。)

  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原来学过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向鲁迅介绍了哪几件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

  潮汛看鱼

  2、闰土讲了这四件事,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举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答:有趣。比如:……

  师:还有谁想说说。老师看出来了,大家对闰土的四件事都很感兴趣。这样吧,每个小组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件事来讨论。谁来捕鸟?这组。谁来拾贝壳?你们组,老师在笔记本里还准备了许多贝壳的资料,一会你们可以来查一查。谁来刺猹?这组。谁来看跳鱼儿?好,你们组选择跳鱼儿可真不简单,因为文中对这一部分的描写很少,这件事需要咱们想象力丰富才行。好了,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学习方法,谁来给大家读读。

  课件出示:

  阅读课文中所写的四件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外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小组可选择喜欢的方式来汇报,如: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做实验、表演、画画、唱歌……

  师:好,各小组先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再互相交流感受。

  小组交流,师各组指导。

  3、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好,请坐好。接下来汇报各组学习成果,请组长组织好本小组,准备好。

  你从哪件事中了解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一雪地捕鸟:

  生:我们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

  生:我们组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怎样捕鸟。

  师:这组不错,能动脑筋想出实验的方法来学习捕鸟。请派个代表到前面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生上台演示介绍。

  师:你们组体会得很好,请回。还有哪个小组也学习的是捕鸟这件事呢?你们小组能不能读给大家听。

  抓住哪些词语?

  生读:我们沙地上……

  那么,闰土究竟是怎样捕鸟的呢?下面我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

  师:你瞧,这么容易就捕到那么鸟,让我们也像他们那样读一读。

  师生同读(指导感情):我们沙地上……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聪明能干

  二海边拾贝壳:

  生:我们从“海边拾贝壳”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

  指名汇报。

  师:这组同学多了不起,通过他们的介绍,让我们知道在海边的生活丰富多彩,捡贝壳是件多么有趣的事啊!

  师:闰土的生活多有趣,老师在电脑里面也准备了资料,通过电脑展示给大家。出示课件。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见多识广

  三瓜地刺猹:

  生:我们从“瓜地刺猹”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孩子。

  我们是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来汇报。

  师:这个小组分角色读,合作学习,也值得我们学习,谁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评。

  师:仿佛把我们带到月下刺猹的情境中了,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自己练习读一读,看能不能超过他们。刚才的那一组也要好好的读,看看再读一遍有没有新的感受,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好。

  指名读。

  出示课件,指名来读:

  1、“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

  从这句话中我可以读出闰土很(   )。

  教师指导读。

  2、“它不咬人吗?”

  “有胡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师生评价。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机智勇敢

  这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所以虽然三十年过去了,“我”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这个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课件出示:“看瓜刺猹”动画)让我们也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动画。

  四潮汛看跳鱼:

  生:我们从“潮汛看跳鱼”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

  生:我们是用画画的方式来汇报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的跳鱼儿。

  (一张一张展示学生作品。)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见多识广

  4、师引: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闰土心里的四件希奇的事,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课件: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

  (比如说:……等等。)

  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做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

  课件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真(    )啊!

  5、师引:为什么鲁迅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出示课件:

  闰土在(海边)时,我正在(    ),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师引读,生接读: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来把鲁迅与闰土的生活做比较,加深学生对闰土的见多识广、鲁迅及他的朋友们孤陋寡闻的理解。)

  6、小结:

  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分别时是多么地难舍难分啊!

  课件出示(图)。

  指名感情朗读最后一段(配乐)。

  三、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师引:在这堂课结束前,教师带你们到作业超市里去逛一逛。

  课件出示: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评一评:少年闰土或少年鲁迅。

  2、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见多识广

  瓜地刺猹机智勇敢

  潮汛看鱼见多识广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⑵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⑹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

  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媒体:

  投影、卡片、录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先学:

  1、阅读:作家卡片——高尔基

  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导人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

  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

  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

  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

  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

  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轻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检查:

  ① 卡片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区分下列读音:

  “探、染、欣”是前鼻音, “ 芳”是后鼻音

  补充:

  多音字:假( )期 摇晃( )

  轻声字:儿子( ) 妻子( )

  ② 朗读下列词语:

  瞧 妻子 探望 芳香

  染 休养 欣赏 盛开 姹紫嫣红

  ③还有哪些词语没读懂?

  三、细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读每一个自然段。

  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

  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

  ’愉快……”

  3、听录音,学生体会。

  4、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5、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思考:课文讲述了关于高尔基与他的10岁 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分别是哪

  几个自然段写的?

  讨论,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根据上述板书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

  五、综合训练

  指导写字。

  1、提示:

  “妻、瞧”: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要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

  “染、芳、寄”: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

  “欣”: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

  姿势。

  六、拓展延伸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

  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

  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

  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第 二 课 时

  课前先学:

  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探望 染红 欣赏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 赏 香 紫 红

  3、课文讲述了关于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

  二、细读课文。

  (一)导学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思考:这件事交代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交流 小结

  ②试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

  对比分析: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

  高尔基的儿子10岁了。

  自由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何不同?

  交流、板书:只有 还没有

  (2)引读:来到爸爸身边以后……

  (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3)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

  板书:爱

  (4)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

  (色:姥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随机指点: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5、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

  映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指名朗读。

  高尔基此刻心情怎样?为何高兴?

  认识打比方,说说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

  见高尔基什么样的心情?

  (3)试背诵。

  三、细读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映示:“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这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

  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

  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第6—9自然段。

  四、综合训练

  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春天到了”、“傍晚”、“不

  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理解顺序,边想边背。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

  了愉快;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

  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2)出选择性作业。

  A: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B:读后感,字数不限。

  C搜索类似的故事,演小品。

  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3)据时间给予练笔倾吐机会,写最经典的句段表达自己的感受(配上《

  爱的奉献》背景音乐)。

  六、作业布置

  1、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或《母亲》或《在人间》

  2、阅读:《爱的教育》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

  二、基础知识

  区别字

  贴( )坊( )剑( )

  帖( )防( )箭( )

  多音字:坊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得意之作,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之一。文中的王子和燕子,一个原本快乐、高贵,令人羡慕,一个原本自由自在、快乐高飞;可他们都因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在作家营造的浓浓悲情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极善”,领悟到了一种“大乐”。文章语言平实,讲述性强,字里行间蕴涵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美,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教学重点:

  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

  3.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燕子入手突显王子品质的写作方法。

  4.教学突破点:

  以疑促思,把握情感主线组织教学。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11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我们的记忆里,有美丽的白雪公主,有可怜的灰姑娘,还有丑小鸭和拇指姑娘,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故事里,认识一位善良的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检查读书情况,回答问题

  3.默读课文,边读边理清故事情节。

  4.同桌交流

  5.反馈归纳

  三、学习课文1-4段

  1.自由朗读1-4段:快乐王子给你什么印象?

  2.反馈信息,让学生说出快乐王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指名读第1段并指导学生评读。

  4.出示快乐王子的图像,并请学生配乐朗读第1段。

  5.快乐王子如此漂亮,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快乐,对吗?

  6.请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顺势指导朗读2-3段,要读出王子的悲伤和小燕子的怜悯之情。

  四、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了解课文王子的三次救助,体会快乐王子自我牺牲的精神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次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快乐王子,他(生接: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睛,还有一颗红宝石嵌在剑柄上,灿烂发光),是呀,多么美丽的王子呀,可是,当他看到城市的丑恶与穷苦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于是,他和他的朋友小燕子一起帮助了很多的穷人,大家想知道后边的故事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快乐王子吧。

  (二)精读课文5-19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9自然段,看看王子帮助了哪些穷人,又是怎样帮助的?把你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反馈默读情况,学生说感受。

  3.反馈第一次:救助女裁缝

  (1)出示句子“王子说……凉水。”

  (2)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感受她们的穷困。

  (3)读出自己的感受

  (4)理解“再三求他”,训练说话:你是王子,你怎样求?

  (5)理解“奇怪,天这么冷,我却觉得很暖和。”

  (6)你想对王子和燕子说什么?

  4.反馈第二次:救助写剧本的年轻人

  (1)出示句子:“……可他太冷……他又饿得……”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自己的体会。

  (3)体会燕子矛盾的心情和王子的决心。

  (4)读出自己的感受

  (5)你想对王子和燕子说什么?

  5.指名复述三次救助

  6.回归整体,完成填空

  (三)课后作业

  1.把“快乐王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阅读童话故事《自私的巨人》

  五、板书设计

  快乐王子

  付出所有收获快乐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王尔德是英国作家、戏剧家、诗人。他生于都柏林,毕业于牛津大学。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影响颇广。

  小学五年级语文《快乐王子》教学反思

  《快乐王子》是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整篇童话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借助王子的眼睛展现了人民的苦难生活。他有着一颗悲悯的心,他不忍心看着裁缝的孩子遭受疾病的煎熬;他怜惜有为的年轻人;他担心穷苦孩子的命运于是,快乐王子求小燕子,让小燕子帮他把红宝石、两颗蓝宝石眼睛送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其中王子和燕子“舍身取义”的美好心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执教完这节课,我觉得我这节课的有三大亮点

  1.对人物的取舍

  课文出现了好几个角色:王子、燕子、市长、上帝等等。我在教学中仅取“王子”这一主要人物,舍弃其他。倾全力“一点”上突破。

  2.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取舍

  在故事中涉及到的“丑恶”和“穷苦”、“求助”和“帮助”的教学上,我都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方法。表现“丑恶”和“穷苦”的三个场景重点讲一个,其他二个略讲。“求助”和“帮助”的教学重点放在两次献眼睛的语段上,这样做既简化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以点带面,落实语言训练。

  无论课文有多长,无论有多少教学的“点”可以去选择和利用,但是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不能每个“点”都去作深入挖掘,只能选择一些关键的“点”来教学。本课主要描述了王子看到的反映这个城市丑恶和穷苦的四个场景以及王子求燕子依次帮助这些穷苦人的过程,

  如果一一花时间学习、感悟,必然耗时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选取了两个“点”精讲。一是精讲描述女裁缝的语句,指导学生抓住“瘦”“病”“满”“只有”等关键词感悟女裁缝的穷苦和可怜;二是精讲王子两次“献眼睛”的语段,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动之处,我抓住这两个“点”,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过程中感受王子的真诚和善良。

  本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

  1、配乐读女裁缝一段,忘记放音乐了。

  2、指导朗读不够到位,学生体会不出女裁缝的穷苦和可怜。

  3、评价过于单一。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语言修炼,多用语言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学习会更积极。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绿衣一片云中来,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料和工具书,自学古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诗。(质疑、欣赏)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5、练读-个读-齐读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1、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欣赏图画,在前面联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诗句可以选用。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作诗。

  2、交流创作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3、实物投示学生诗作,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小作者朗读简介。

  4、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5、比较感悟(可小组讨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论,从对仗、压韵、用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激励学生,回归诗作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6、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顺序;知道课文在写鲸的形体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2、能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关于鲸的知识,并对此产生兴趣,有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3、能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可以使用一种方法说明,也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说明。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习性,书面填写课后练习1中的表格,知道课文是怎样说明鲸是很大的。

  教学难点:

  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可以使用一种说明方法,也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说明。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鲸》。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所写的内容。哪位同学来说说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

  二、填写表格,回忆课文内容。

  1、那么鲸在形体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又有哪些生活习性呢?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了解课文内容后填写课后的表格,现在就请大家看着自己填写的表格,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表格里所填的内容。

  2、大家可以根据我们一起总结出的内容来修改自己填写的表格。

  三、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的说明方法。

  1、通过读课文、填写表格,我们了解到鲸是一种形体非常大的动物,那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适当做批注。

  2、一句一句地体会第一自然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A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要用鲸和象进行比较呢?

  (这两句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用鲸和我们熟悉的并且形体也很庞大的象进行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加形象地感知到鲸的形体巨大。)

  B 我们在动物园中见到过象,觉得象是非常大的动物。而鲸比象要“大得多”,你能通过朗读这两句话让我们感觉到鲸的形体非常大吗?

  C 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过渡:文章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

  (2)“最大的鲸有16万多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xx多公斤。”

  (这一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让我们很具体地了解到鲸的形体究竟有多大。)

  “16万多公斤”、“ 20xx多公斤”,如果去掉“多”字,不是更具体吗?再跟原句比一比,你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吗?

  (这种看似模糊的表述其实更准确、更科学、更严谨。)

  过渡:谁来接着说文章中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它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样重。”

  A “4万多公斤”有多重呢?超市里卖的大袋的面粉或大米通常是25公斤一袋,大家估算一下,像这样的大米或面粉多少袋可以达到4万多公斤重呢?(1600多袋)

  “17米”有多长呢?我们一间教室,大概长8、9米,那就是说,我国捕获的这头鲸有几个教室这样长啊?(大概相当于我们2个教室的长度)

  这两个数字,就让我们非常具体地感受到了鲸是一种又大又重的动物。接着作者又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B 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比,有什么好处呢?

  (用鲸的舌头同十几头大肥猪做比较,更让我们非常形象地感受到鲸的身体又大又重。)

  c 这里又用了“4万多公斤”、“十几头”,同样有什么好处啊?

  过渡:大家继续说,在这一段中作者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4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呢?“它要是张开嘴”,或者是“它如果张开嘴”……

  “假设”这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可以让我们想象出一米六几、七几的人站在鲸的嘴里伸手摸不到它的上腭,以及4个人围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宽敞敞的画面和情景。进而可以想到鲸的嘴都着这么大,更不用说整个身体有多么大了。你能想象着这些情景,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鲸的身体很大吗?

  (5)“我国捕获过……”(出示这两句话),这两句话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3、归纳说明方法,整体感受鲸的形体巨大。

  A (出示全段内容)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巨大呢?

  小结:这一段恰当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了鲸是个庞然大物。

  b 再读读这段话,让听者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鲸的确是庞然大物。

  过渡:老师知道大家从课文中除了了解到鲸的形体巨大以外,还了解到了许多其它关于鲸的知识。刚好我听三班老师说她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像你们这么大的小学生在做义务讲解员,我当时就想我们班一定也有不少同学对这个工作充满兴趣,有机会也想尝试尝试,对吗?谁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啊?不过讲解员可不是个简单的工作,它需要你具备多方面的素质,那我们今天就在课堂上来个小小的竞聘,怎么样?看看哪些同学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在竞聘中脱颖而出的同学,老师会发给你一个讲解员的胸卡,让你模拟上岗。大家不用紧张,一会儿要考察的内容都是课文中的知识,现在大家赶快再浏览浏览课文第2—6自然段,争取在一会儿的竞聘中有出色的表现。

  四、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1、考考口才。

  哪位同学能看着图片给大家讲讲鲸的进化过程呢?

  2、考考记忆力。

  “吃食物”这一段,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须鲸主要吃( )和( )。它们在海里游泳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 )连同( )一齐吸进嘴里,然后( ),把水从( )中间( ),把( )吞进肚子里,一次就可以吃( )。

  齿鲸主要吃( )。他们遇到( ),就凶猛地( ),用( )咬住,很快就( )。齿鲸里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 )。有时候,好几十头( )围住一头( )重的( ),( )就把它吃光了。

  3、考考判断力。

  同学们能看着图片判断出鲸的种类吗?

  (1)出示第一组图片(通过是否有牙齿判断鲸的种类)

  过渡:通过看鲸是否有牙齿可以判断出鲸的种类。除此之外,看鲸喷潮时的水柱也能判断出哪个是须鲸,哪个是齿鲸,如何判断呢?

  (2)出示第二组图片(通过喷潮时的水柱判断鲸的种类)

  a 指名判断。

  B 追问:你的这个答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读读书上的句子。

  (3)出示判断题,请大家一起做出判断。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

  鲸总是独自睡觉的。 ( )

  判断对错后说说依据和理由。

  4、加试(机动)大家读书读得都很认真,关于鲸的知识掌握得也很好,水平相当,很难分出上下。我们再来加试一个题目,给大家讲讲你了解的关于鲸的其他知识,好不好?

  5、简单评价评价,发胸卡。

  过渡:许多同学还跃跃欲试,别着急,我们还有机会。想当一名合格的讲解员,还要具备一种能力,那就是利用资料合理创编的能力。面对各个年龄阶段、各种文化层次的参观者,有时需要你把掌握的资料重新编排,很多时候还要加入自己的语言,使你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被参观者接受。比如:我们都知道,鸵鸟是鸟类中形体最大的一种,(出示数字资料)在讲解时除了运用这些数字,你还有什么其它方法没有?回顾一下《鲸》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了说明鲸形体很大,作者用它和大象做比较,假设人在它嘴里活动的情景……你能仿照这些方法,把鸵鸟得形体很大这个特点介绍给参观者吗?

  五、练习仿写。

  1、指名发言。

  2、请一名同学用上几种说明方法,完整地说一段话。

  3、同学们课下可以仿照刚才的练习,使用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一种事物的某一个特点。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写其它内容。注意:无论你使用哪些说明方法,都要围绕着这个事物的特点去写。

  六、作业。

  必做: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

  七、选做。

  1、写倡议书:保护人类的朋友——鲸。

  2、给各种鲸设计名片。

  3、鲸的自述。

  板书设计:

  鲸

  形体 大

  比较、数字

  举例、假设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仿照文中的侦察报告谈鸟受伤害的例子,理解环保主题,受到应保护环境的教育;

  3、进行抓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理解课文的学法指导。

  二、设计理念: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鸟儿朋友给作者发回的四份察报告贯穿全文,控诉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说明了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本文语言平实、浅显,结构巧妙。教学中以四份侦察报告为重点,引导学生读文、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以读促悟;抓住第一份侦察报告渗透学法,其余三份报告由学生在阅读提示的指引下小组合作学习,再进行全班交流,落实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置联系已有知识举例子环节、由文章内容想开去环节,使学生在交流、畅谈过程中,受到主题教育。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谈话:同学们喜欢鸟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谈鸟对我们人类的作用)

  3、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份鸟给我们发回来的侦察报告,它向我们报告了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鸟向我们发回了哪些侦察报告?

  2、读文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字音有必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学生点不到的地方,教师点拨:孵、呜咽、哭泣、烟囱)

  (三)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份侦察报告:

  (1)提问:第一份侦察报告向我们报告了什么?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报告的内容。追问:野鸡妈妈为什么孵不出小野鸡?

  (2)读文:请两位同学来做情景再现:一人读鸟儿朋友的话,一人读野鸡**的话。请其他同学点评这组同学读得怎样?

  (3)教师点拨:如果你是野鸡妈妈,你现在心情如何?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的?“忧郁”什么意思?“重重叹了一口气”说明什么?谈谈读了这份侦察报告你有什么感受?

  (4)再来有感情地读课文。

  2、合作学习后三份报告: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后三篇侦察报告,注意友情提示:

  1、了解侦察报告的内容,产生这一不幸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这份侦察报告。

  3、结合报告中的重点词、句谈谈读了这份侦察报告的感受。

  (2)交流学习第二份侦察报告的结果:

  请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组可进行补充。

  师点拨:怎样解释“呜咽”?“呜咽”与“哭泣”的区别是什么?“已经不是第一回啦?”说明什么?

  有感情朗诵

  过度:小野鸡孵不出来、燕子死了、作为海洋清洁工的海鸥朋友怎么样呢?

  (3)交流学习第三份报告的成果

  请一组汇报

  师点拨:请同学们充当海鸥这一角色,代表海鸥做个自述;记得我们学过的《海鸥》这首歌吗?一起来唱一唱。歌中描绘的情景与我们从侦察报告中了解的情况相对比,你感受到什么?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表达我们的感受。

  过渡:正当作者为小野鸡、燕子、海鸥的不幸遭遇感到不安时,收到了一份加急电报。

  (4)交流学习第四份报告的成果

  请一组同学汇报

  师点拨:鸟儿朋友的心情怎样?作者马上去营救它,结果呢?

  (5)这四份报告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1、课文读到这儿,你能联系平日读到的有关鸟的知识和我们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举出报告中反映的这种鸟受伤害的例子吗?

  2、因为环境污染问题使鸟频频受到伤害,我们想想吃草籽的鸟、吃害虫的鸟、吃鱼的鸟都受到了死的威胁。同学们看课文第16自然段,把文中的“我爱看”、“我爱听”、“我更感谢”都换成“没有”读一读。读完后,你感受到什么?

  3、在此,你想发出什么呼吁?

  (四)总结:

  让我们把这些倡议落实到行动中,并号召全人类都来这样做。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和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太阳的相关资料,用一句话描述太阳。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谜语:一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的情况。

  读生字,读词语。指导重点生字的写法,正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用简短的话概括。

  3、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你能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主要讲什么?(指名回答)板书:特点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指名一学生扮演太阳公公)"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引导提出:"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师进行鼓励,进入下一环节。)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找出每一段的重点句。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4.汇报。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引导理解: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还运用了写传说故事的方法。"

  (2)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

  师用图画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学习"热"的学生汇报: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我们一起动手算一算。

  片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这时有学生强调:是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进行鼓励: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说明太阳“热”的特点还用了什么方法?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里也有一种说明方法,你能试着说出来吗?学生可能会说出比喻,可以适时指出,在说明文中,这应该叫打比方。

  5、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四、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2.小组交流:根据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3.交流汇报。生展示:

  (1)课件出示“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动植物需要太阳)

  “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人类生活需要太阳)

  (2)自然现象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3)“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师总结“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生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五、归纳整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六、课文拓展。

  假如你是太阳你将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让人们都了解你呢?写一篇小短文。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了绿色千岛湖的优美富庶和它人工建造的过程,展示了人类成功改造了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人工湖,解释了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的道理。

  教学目标:

  读准课文的字音,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总结作用。学习举实例的说明方法。了解千岛湖由一片山地成功改造成旅游胜地的奇迹之处,增强环境保护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千岛湖由一片山地成功改造成旅游胜地的奇迹之处,增强环境保护的信心。学习举实例的说明方法。

  教学构想:

  先听配乐朗读,把学生引入佳境。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句、某一段或全文谈出个性化的感受,体会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的道理。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鸟儿的四份侦察报告中了解鸟儿的生活习性和它们受到的*。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从《只有一个地球》中了解到人类无节制的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从《鸟儿的侦察报告》中我们看到青草上沾满农药,海面上漂浮着黑色的石油,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黑烟……。我们的家园不堪忍受如此严重的破坏,我们的家园在呼唤——呼唤环保,呼唤——绿色(板书绿色)

  2、今天,让我们暂时放松一下对生存环境担忧的心情,去千岛湖看看,(板书千岛湖)齐读课题(看到绿色,心情好多了!)

  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

  1、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谁来闯关?

  (下次想闯关成功吗?2个建议,一预习时仔细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赶紧去查字典。二上课时自信的举起你的手,参与我们的闯关活动,这两个建议,接受吗?

  2、课文中的生字自学会了吗?拿出听写本,听写津津有味、富庶、山颠

  这三个记得这么牢,相信其他四个字你也一定有好办法记住他们。

  3、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到哪些内容?

  你知道绿色千岛湖得名的原因了!

  同学们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找找这句话在哪里?(计时,最快的同学用了秒)全班齐读(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不过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更吸引人的原因,让我们细细读书来体会吧!在这留了一个悬念,可别忘了!

  (通过预习同学们就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越来越会读书了!

  你知道绿色千岛湖得名的原因吗?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计时,最快的同学用了秒)全班齐读(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不过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更吸引人的原因,让我们细细读书来体会吧!在这留了一个悬念,可别忘了!

  千岛湖湖面上有——1078个岛屿,要想一个一个了解可要费上一番功夫,看看作者重点推荐了哪几个岛屿?快速阅读开始(最快的用了秒)

  三、学习课文

  1、作者重点介绍了哪几个岛?板书:猴岛、五龙岛、清心岛、桂花岛

  2、自由读读3-6自然段,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岛?

  3、你最喜欢哪个岛?为什么?指导朗读。

  板书:优美

  这些岛屿,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岛屿虽然各有特色,可是环绕着这些岛屿的湖水中却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想了解吗?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的7自然段。

  这样一个优美富庶的地方,其实出现才不到40年,想进一步了解它吗?

  4、默读一遍8-10自然段,看看又了解到什么?

  小组内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提纲。

  交流提纲:

  (课件出示图—)千岛湖,这样一个优美富庶的地方竟然是人工建造的,你惊叹吗?读出惊叹之情

  人类用智慧和双手能建设出这么优美富庶的地方,你自豪吗?读出自豪之情

  你们的心情不再忧心忡忡了?为什么?

  四、总结

  是啊,只要人类和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千岛湖的其他资料。

  3、给千岛湖写一个导游词。

  板书设计:

  水绿岛翠山青

  绿色千岛湖诗奇迹

  优美富庶和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习举实例的说明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说说课题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

  3、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被冠以绿色名称?

  4、你还希望哪些东西被冠以绿色名称?

  二、学习表达方法:

  1、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个绿色奇迹。文章围绕这两方面展开介绍,看看哪些段落介绍了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哪些段落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2、文章的最后一段齐读,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还记得千岛湖为什么叫“千岛湖”吗?

  4、要一一了解这一千多个岛屿可要费上一番功夫,可是作者只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几个岛屿?

  (4个)我们从这些岛屿中就能感受到千岛湖优美、富庶、和谐,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举实例。

  5、想一想写文章什么时候比较适合用举实例的说明方法?

  三、背诵第一自然段

  1、数数有几句话?自己用喜欢的方法背诵。

  2、同位检查

  3、集体检查。

  四、总结

  千岛湖由一片山地成功改造成旅游胜地的奇迹之处,增强环境保护的信心。

  作业设计:

  1、默写第一自然段

  2、预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板书设计:

  绿色千岛湖

  总结式结尾举实例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本课生字重点词语理解并读准“僻””挚”“眸”,的读音。

  2。会写六个字,重点指导书写“镶”“凝”。

  3。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断句。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运用抓重点词句、朗读、背诵、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对蒲公英这种植物有什么了解吗?是啊,它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出示蒲公英图片)这就是蒲公英,种子成长以后就会离开赋予他们生命的妈妈到四处去闯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会飞的蒲公英》。

  二、新授

  1、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字词,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同学掌握得怎么样。同桌间先练习读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采取开火车领读、指名读等方式,认读课文中出现的一类二类字所组成的词语。

  (2)理解二类字字意

  看来字音同学们掌握得都非常好,那么大家看这些红色的字是我们要求会认的字,对于这些字的字意大家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说。

  (教师相机讲解“盈”字的两个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挚”这个词。明确“眸”是眼睛的意思,扩充“回眸一笑”的典故)把这些二类字组成的词语一起读一遍。

  (3)练习写字。

  同学们看这些蓝色的字是我们要会写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想给大家提示一下。(相机指导“镶” “凝”两个字)。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边读,边认真看字形,记住所有字怎么写。

  教师听写几个:杜鹃蹦跳逗留闯荡镶边不仅凝望几个词语。

  2、初读课文。

  字词同学们预习的都非常好,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老师相信这次你们一定能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如果有问题,读完之后可以提出来。(指名读)

  相机指导两个句子的断句

  (1)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

  (2)一年后,我把从林荫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母亲。

  3、概括文章大意

  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填表理清文章脉络

  那么为了帮助所有同学理清课文的脉络,请同学们看后面的表格,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填写书后的表格,因为课文比较长,老师建议大家用跳读法来读。

  时间“妈妈”的礼物“我”的路

  小学绣着蒲公英的书包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

  中学绣着蒲公英的连衣裙学校到山村的大马路

  大学一句话大学的林萌小路

  大学毕业一幅水彩画生活的路

  5、总结文章写作顺序和线索。

  你能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的顺序。同学们找得真好,文章的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成长过程,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提到了蒲公英,蒲公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6、学习课文1—3自然段

  那么在童年时蒲公英带给我哪些憧憬和希望呢,谁能把课文的第(1——3)自然节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想想,你从这部分中读懂了什么。轻声读读前两个自然段,画一画你认为的重点词句,说说你从中都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如下:

  (1)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从中看出蒲公英很美,这么优美的句子应该怎么读?(轻柔的,充满感情的)让我们试着背一背吧。

  (2)我知道蒲公英的特点就是,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喜欢到外边的世界去闯荡。这句怎么读,指名读这句话。

  总结:是啊,同学们,小小的蒲公英已经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了,我也常常梦见自己是一朵蒲公英向着自己的理想飞翔,那么这个美丽的梦想,到底给我带来了哪些神奇的力量呢,下节课由严老师接着带大家学习。

  板书:会飞的蒲公英

  按时间顺序(成长过程)

  以蒲公英为线索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习围绕松鼠的基本特征进行有序说明;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地说明语言。

  3.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以及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重点:

  1、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确定依据:作者抓住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说明它不但讨人喜欢而且很有用,使读者对小松鼠这种动物获得清晰的印象。

  教学难点:

  2、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突破依据: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结合内容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初中教材上第一次学习科学小品文,比较有兴趣,但缺少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缺少学习这样的说明文的方法和经验。教师要注意指导方法,由浅入深逐渐引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熟悉哪些小动物呢?请猜一个谜语,看看你是否见过它?“像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打一动物)

  [学生:是松鼠。老师及时播放几张松树漂亮的生活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布丰的《松鼠》去获取更多关于松鼠的知识吧。

  二、朗读课文,质疑自探

  1.走近作者: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本课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

  2.朗读课文,自探下列问题:

  ①借助工具书批注生字的读音

  ②文中的松鼠有什么特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③课文是在哪些段落从哪些方面分别阐述这些特点的?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学,圈画不出来的同学可以找组长帮忙)

  三、学生展示,整体把握。

  1、读准以下生字:

  驯(xùn)良矫(jiǎo)健帽缨(yīng)榛(zhēn)子

  榉(jǔ)实蛰(zhé)伏编扎(zā)苔藓(táixiǎn)

  2、学生展示自探问题②问题③,教师结合课件上的幻灯片内容引导学生梳理出课文的结构。

  总漂亮驯良乖巧(第1段)

  外形与坐姿——漂亮(第2段)

  生活习性——驯良(第3段)

  分过水与搭窝——乖巧(第4、5段)

  补充:用途(第6段)

  四、合作交流,精讲点拨

  1、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小组里朗读比赛,再推选优秀在班上展示。老师引导学生品味本文准确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也为下一个环节打基础。

  2、合作探究,把握重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请从课文中举例说明;

  2、《辞海》中松鼠的条目是:松鼠亦称灰鼠。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年产1—4窝,每窝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与本文对比一下,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3、“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巴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读到此处时,让人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会在夸奖一番后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所以,课文结尾是全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对于上述观点,你们是怎样看的?

  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后,在班上展示,教师适时点拨,精讲重难点。

  针对第1个问题,课件上准备两个典型句子,学生展示时也找出来的话,老师就势精讲;学生找不出来,教师补充出来。

  例句: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2、“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船”中的“有人说”能删去吗?

  [精讲点拨]对事物作出准确的说明与描写,选取准确有分寸的语言是一个方面,主要的,是要对事物作出细致入微的观察,这就需要具备严谨求实的精神。

  针对第2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生动活泼的说明语言,并借此了解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

  [精讲点拨]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平实说明,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不使用修辞手法;生动说明,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如拟人、比喻、叙述、描写等)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文的语言生动、活泼。作者大量运用了拟人化的说明方法,把松鼠人格化,使松鼠可亲可爱,作者的喜爱之情也融入其间。

  针对第3个问题,老师让学生各小组发表意见后引导:要保护动物,创造和谐家园。播放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幻灯片渲染情感。

  五、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发放课堂检测活页题(针对基础知识当堂检测);

  2、文中写到:松鼠不敢下水。可我们班张艳飞同学读完这课后告诉我,她亲眼看见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播放松鼠在水里游泳的片段。艳飞同学做得很对,学习就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如果有几只哪怕一只松鼠敢游泳,文章中的这个句子就应该改为“大多数松鼠不敢下水”或“松鼠通常是不敢下水的”。课外查查资料,为这个问题寻求科学的答案。还可以对布丰的观察提出别的质疑或补充,但要找到科学依据,并用准确的语言记录下来。

  这也是我们本课的一项作业题。

  六、课堂小结

  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生动,这得力于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选择。作者用文学笔调向我们勾勒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特别是突出了它令人喜爱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

  1、学习了本文后,写一个说明文片断: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动物,抓住它的一两个特点,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调查寻找“拓展运用”题答案。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收益,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寻求阅读视界的敞亮:以文本为基点,进行情感阅读、情境阅读、想象阅读、引导阅读等方法让阅读丰富起来。进而理解从而使阅读多元化。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捕捉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3、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品味法

  【教学准备】

  *教师:《祖父的园子》多媒体

  *学生:预习本课,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话“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导入的学习。

  二、步入园中

  (一)整体感知, 鸟瞰园子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进行学习。

  2.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出示学习建议)

  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二)感悟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1.感悟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引导学生从种类、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进行理解。

  2.感悟园中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园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

  (三)感悟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植物自由】

  1.默读、浏览课文摘录关键词词语,圈出自由之物。

  2.视像化朗读,感受园子里万事万物的自由(阅读策略之二)。

  3.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就”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人自由】

  1.浏览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写了萧红和祖父在园中的哪些事情。

  (出示学习建议)

  ——跳读、扫读,圈画关键词,捕捉重点信息

  (预设: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2.拓展阅读:

  《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萧红童年生命的自由。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四、感悟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1.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师配乐朗诵范读: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2、总结升华

  3.拓展阅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1940年12月20日香港完稿。

  五、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梦中园 光芒四射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五年级语文下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出示提纲,自主预习。

  1、我来读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2、我能正确读写本课10个生字和这些词语。

  褪色 塑料 节奏吉祥 饼干 急速 乐谱 亲昵 啄食 滇池 企盼

  旋涡应声而来翻飞盘旋瞻仰遗容相依相随抑扬顿挫

  3、概括文章主要写的两个场景:_________和_________。最令我感动的是 —————————— 。

  4、搜集资料:(1)海鸥老人吴庆恒。(2)海鸥的生活习性。

  三、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四、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4、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五、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六、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汉字

  sù pǔ yì cuò xiē jí

  ( )料 ( )写 ( )扬顿( ) ( )息 ( )祥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 ),飞成一篇( )。

  我体会到 ( )。

  板书设计 : 9、老人与海鸥

  喂食 说话

  老人 —————————————→ 海鸥

  亲人一样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引入新课。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五、小结全文:

  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出示PPT),师解说: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

  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六、检测反馈

  指出下面各句分别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

  板书设计: 9、老人与海鸥

  翻飞盘旋 瞻仰遗容

  深厚感情

  教学反思:

  我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完《老人与海鸥》时,我的双眼湿润了,这篇文章令我感动,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呢?我想让学生自主阅读,反复、仔细地品读,边读边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是最好的办法,因此教学本课时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自主习,然后学生在组内汇报,最后全班交流,学生们能抓住课文描写的两个场景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道理。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眸,辟.韵.矗.廊.禹.襟7 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旋,分.理解千娇百媚。名副其实,意味深远等词 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感受城市的雕塑给青岛带来的美。

  重点难点:

  1.青岛城市雕塑风光片,本课课件。

  2.收集课文中有关历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演示课件,播放青岛城市雕塑风光片.导入:美丽的青岛如一位新妆的丽人,千娇百媚.而城市中一 尊尊精美的雕塑,就像丽人的明眸,是青岛更加动人。

  板书课题.注意眸的写法。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叫明眸?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多音字和成语.读准矗,旋,分;重点理解词语千娇百媚,名副其实,意味深远等。

  2.结合课文,说说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课文介绍了哪些雕塑园区,介绍得最详细的是哪一个雕塑园?

  教师根据学情,点名学生回答,板书:海涛园。

  三、细读课文,理解问本

  1.指名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

  (1)说说作者看到了哪些雕塑? 学生自主回答,老师适时板书:名人雕像,五月的风。

  (2)课件出示雕塑。

  看到这座雕塑,你会想到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这雕塑表达了青岛人杂发展变化中的气派和雄心这个句 子的?

  引导学生观察,从雕塑火炬般的颜色和旋风般的造型,以及它恢弘的气势去想象和理解.体会青岛人 在改革发展中那种昂扬,向上,进取的精神。

  (3)指导朗读

  2.自由品读课文第 4-8 段,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明白这样的写作方法能使文章详略分明,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内心 的感受。

  作者写了海涛园的哪些雕塑? 指名让学生回答。

  板书:青铜雕,世纪长廊,盲文说明图。

  (2)你喜欢这个园区的什么地方?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A.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喜欢的地方和原因。

  B.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句子 1:她的造型是一双巨足上立着一双巨手,两手之间托着一个圆球,意味深远,气派极了,雄伟极了。

  句子 2:下部的内容则包括了大禹治水......等十二则故事,让人深感世纪长廊的确立意不俗。

  句子 3:给那些看不见壮丽景观的人也装上一双明眸----能够通过触摸感受人间的美丽. 这是课文中一个非常感人的细节描写

  使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体会盲人可以通过盲人图,感受海 涛园的美丽。

  一个小小的 设计,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也充分体现了青岛人浓浓的人文关怀。

  C.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海涛园? 师生评议

  四、整体回归,领会中心

  1.齐读课文第 1 段和最后一段,讨论回答。

  (1)为什么说这些雕塑是城市的明眸?

  (2)怎样理解亮丽与个性这两个词语 。

  2.师生共同小结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07-15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7-15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6-27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12-13

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07-30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1-04

五年级语文《鲸》教学设计04-01

语文五年级《丰碑》教学设计06-23

五年级语文《天马》的教学设计06-25

五年级语文《竹笠》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