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⑵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⑶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直接写出得数。
5/8÷5/12= 1÷3/7= 1/8×2= 4/5÷3/5=
11/4×2/11= 4/9÷3/5= 0÷2/3= 12×3/8=
独立完成,矫正答案。
二、提供情境,完成知识迁移。
⑴提供情境,呈现例题。
先出示图片的左面部分,教师示意图片上画的是“中国结”,示意学生理解做一个小的“中国结”要2/5米彩绳,大的“中国结”要3/5米彩绳;再呈现图片的右面部分,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⑵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可能会呈现下面两种解法:
2/5×18+3/5×18 (2/5+3/5)×18
=36/5+54/5 =1×18
=18(米) =18(米)
发现有不同解答方法和不同书写形式的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⑵班级交流,揭示课题。
让学生交流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体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考方法;观察算式,揭示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⑶小组合作,整理运算顺序。
学生介绍计算上面两题的计算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四则运算顺序;交流运算顺序:(板书)
①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②含有二级的运算,先乘除,再加减。
③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⑷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3/14÷15/28×5/8+1/4 2/3+5/9×3/2+3/2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和这样算的理由,再计算,两名学生板演;矫正反馈,注意书写格式,养成即时检查的良好习惯,即做好一步马上检查一遍,然后再做下一步。
⑸两种方法比较,整理运算定律。
比较2/5×18+3/5×18和(2/5+3/5)×18两个算式,理解隐含了乘法分配律,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比较两个算式计算哪个简单,体会适当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运算定律;班级交流,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⑴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计算简便。
6/5×6/7-1/5÷7/6 12/7-(1/3÷7/15+4/5)
独立计算;再介绍可以怎样计算:可以用运算顺序完成计算,也可以运用运算律计算,感受何种方法简便,提醒能简便计算一般要用简便计算。
⑵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观察哪些题目可以简便计算,并说出理由。
⑶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2、4~5。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 第一轮第一次游戏:用三张牌“算24点”。
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 × 10 + 4和4 + 2 × 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 第一轮第二次游戏:教师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
(1) 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2) 4 × 7 - 4的算式中,我们可以先算减法吗?
(3) 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时,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呢?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引入方式可有多种,比如教材中联系实际问题,从具体的情境引入便是其中的一种。可这里似乎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以便从算理上弄清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道理。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到了三步以上的混合运算,如果要嵌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新课的引入,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富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挑战性呢?我想到了“算24点”这个游戏。
理由有三:
一是这个游戏学生玩过,有经验、有兴趣,且不会在游戏规则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
二是游戏的机动性强,三张牌、四张牌都可以玩,而用三张牌玩,刚好对应学生已经掌握的两步混合运算知识,用四张牌则对应了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这使得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成为可能,又使得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变得自然而顺畅;
三是算式被赋予了恰如其分的`“意义”,学生要算得24,在头脑中已经经历了一个“分步列式”的过程,一旦形成综合算式,并不影响头脑中原有的运算顺序,相反,学生正是用头脑中已经确定的运算顺序来阐释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这就使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顺序对应起来,从而体会到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二、新授
1. 第二轮第一次游戏。
引导:我们用四张牌来玩“算24点”游戏,情况会怎样呢?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2、2、5、7。
要求:个人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将意见带到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1) 小组内成员所列的算式都相同吗?
(2) 这些算式运算的顺序和步骤也相同吗?
(3) 比较不同的运算顺序,有区别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呈现:
2×5+2×7 2×5+2×7
=10+2×7=10+14
=10+14=24
=24
2. 引导比较:两种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但哪一种运算过程更简单一些呢?
3. 教师呈现:40 ÷ 4 - 28 ÷ 7,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4. 比较:2 × 5 + 2 × 7和40 ÷ 4 - 28 ÷ 7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 第二轮第二次游戏。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3、6、6、9。
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第二次合作。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6 × 6 - 3 - 9,6 + 6 ÷ 3 × 9,6 + 9 ÷ 3 × 6,6 + 6 × 9 ÷ 3,3 + 6 + 6 + 9……
6. 将上面的算式按运算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类,观察分析后比较:
(1) 哪些算式不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 哪些算式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这些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呢?
7. 小结规律,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学生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其实是经历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我们应努力呈现各种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理的理解。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两轮游戏,其作用分别对应于教材中的“例题”和“试一试”两部分的知识要点。第一部分侧重于体验学习,学生亲历尝试和交流,体会将算式中的乘法同时运算的优越性。第二部分侧重于分类和归纳,在开放的情境中比较同一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区别,进而发现两级运算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我着意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次比较,如简单运算与较复杂运算的比较,同一类运算中不同运算顺序的比较等等,落脚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三、巩固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80 ÷ 2 + 76 ÷ 4 240 ÷ 6 - 2 × 17
45 - 20 × 3 ÷ 4 51 - 36 ÷ 3 + 25
评讲:第一行两道题怎样计算更简便些?第二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 小虎学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很高兴,老师要求完成20 × 5 - 20 × 5和20 × 5 ÷ 20 × 5两题的计算,小虎不一会儿就算好了。同学们,我们也来看一看,小虎做得对吗?
20×5-20×5 20×5÷20×5
=100-100=100÷100
=0=1
设计意图:
小虎做的两题形式上比较相近,但第二题属同一级运算,第一题是两级运算。根据教学的前馈信息,学生常常容易发生混淆,故此处将两题同时呈现出来专门研究,便有了必要性。
3.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加、减、乘或除号,使计算结果正好等于右边的数。
2 2 2 2 = 1
2 2 2 2 = 2
2 2 2 2 = 3
2 2 2 2 = 4
2 2 2 2 = 5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式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一排楼房的图片、连成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建起了许多漂亮的.楼房,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有一个生活小区计划还要新建8栋楼房呢,我们一起看看楼房示意图好吗?学生读文字叙述并观察楼房示意图。
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1.有8栋楼房
2.每栋有五个单元
3.每个单元可住12户居民
4.问题:可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二、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做完后想一想每一步的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只列一个综合算式就解决问题吗?列式的方法可能有:(板书)
(1)12×5=60(户)60×8=480(户)
(2)8×5=40(户)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列式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并说清楚你每一步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内交流列式的方法,其他同学补充算法。小结本组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讨论连乘算式中每步运算的实际意义,认识连乘及运算顺序。板书:连乘算式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做一做
1、一只小燕子孵出以后,一天要吃35只害虫,5只小燕子30天要吃多少只害虫?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7×9×8517-216÷618×(86-27)224+25×28
五、布置作业:教材47页第3、5题
六、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连乘)
(1)12×5=60(户)60×8=480(户)
(2)8×5=40(户)12×40=480(户)
(3)12×5×8=60×8=480(户)
(4)5×8×12=40×12=480(户)答:可以解决480户居民住房问题。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5
一、标准分析
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教学例5时,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过去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不少内容,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总结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能力。请小组合作,讨论整理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三)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只有加、减法混合的运算,从左到右,谁在前先算谁;
第二、只有乘、除法混合的运算,也是从左到右,谁在前先算谁;
第三、加、减、乘、除法混合的运算,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
第四、算式中有括号的,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五)整理总结
我们知道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我反问一句,四则混合运算指的是什么呢?
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四则混合运算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是没有括号的,一种是有括号的。没有括号的算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只有加减混合或只有乘除混合,这样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六)巩固练习
1、P12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进行计算。
(3)汇报计算的结果,评议订正。
2、P12做一做第2题。
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请同学们认真看题,弄清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他们之间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再列式计算。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P14第四题。
下面各题,看谁做得都对。
75+360÷20-572-4×6÷3
75+360÷(20-5)(72-4)×6÷3
(75+360)÷(20-5)(72-4)×(6÷3)
教师巡视纠正。
4、课堂作业
(七)课堂总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习的收获。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9(元)
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教师:想一想,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第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第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第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结谈话:同学们,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大家在过年的时候都喜欢挂上红红的中国结,象征着平安和喜庆,老师这里有两种中国结,大家来看看。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
(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
(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
(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数鸭子》的儿歌吧,播放儿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那些数学数字呀?(1、2、3、4、6、7、8)你们真厉害!
你们能用这些数字组成连加连减的算式吗?(能)
生1: 1+2+3=6、6-3-2=1
生2: 1+2+4=7、7-1-2=4
生3: 1+3+4=8 、8-4-3=1
你们知道是怎么算的吗?
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上3人。
提问: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在班上说一说?指名说,真棒!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吗?学生列算式:7-2+3
(板书:7-2+3)
哪位同学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2、揭示课题。
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2)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7-2+3=8
4、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说。(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小结。
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板书: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表演
(1)你们愿意把刚才看到的上下车情境演一演吗?指名表演。
(2)谁愿意把刚才看到的表演说一说?指名说: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还剩8人。
(3)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列出算式。学生列式计算:7-2+3=8,再说出计算过程。
2、老师也来说一道题,你们一边听一边写出算式,看谁听得最认真: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学生列式计算:5+4-2=7
3、谁也想来说一道?先后让几位学生说说,其他的边听边列式计算,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4、第1、2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列出算式,再说出计算过程。
5、听算。(8道)
(1)老师说出算式,学生边听边写边算。
(2)集体校对。
6、看算。(10道)
老师出示口算题,学生伸出十指,边看边说边屈手指算。
7、唱儿歌。
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会,唱一首《找朋友》的儿歌,好吗?(好)
8、做游戏。(第4题)
除了喜欢唱歌,你们还喜欢做游戏吗?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也是要通过认真计算才能找到好朋友的哦,准备好了吗?请拿出你们手中的小卡片,(答案)老师手中有你们的好朋友,(题目)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同学们都找到了好朋友,高兴吗?
9、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端正,算得最认真。
四、作业。
第3题: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并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混合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混合运算的实例和过程。
练习纸和笔,供学生记录解题过程和进行练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提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同时进行多种运算的情况,你们知道这样的运算叫做什么吗?”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混合运算。”
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具体的混合运算实例,如:“3 + 2 × 4”,让学生尝试计算。
引导学生讨论并发现混合运算的顺序:“为什么我们不能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呢?”
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讲解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如:“(3 + 2) × 4”,让学生理解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
巩固练习
给出几个混合运算的实例,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验证答案。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讲解,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增加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如:“24 ÷ (3 + 1) × 2”,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强调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对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混合运算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含有混合运算的实例,并尝试进行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混合运算的规律,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针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讲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及时改正。
在课堂小结中,要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题目的难度和数量,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严谨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包括有括号和无括号的情况。
难点: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可选)。
多媒体课件:包含混合运算例题、练习题及实际问题的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购物清单、旅游预算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或总预算。
提出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通常会遇到多种运算,这些运算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
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思考如何将这些规则应用到混合运算中。
讲授新课
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通过例题演示混合运算的过程,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强调其重要性。
巩固练习
给出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讲解。
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和复杂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应用拓展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清单、旅游预算等),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总结归纳
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
强调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理解并应用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混合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计算器,供学生验算使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或问题,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讨论这些运算的优先级。
探究新知
展示混合运算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并解释混合运算顺序规则的合理性。
巩固练习
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验算。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训练。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将混合运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合作精神,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作业情况,评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包括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
使学生能够进行较难的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在式题中有两步的二级运算。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小括号进行脱式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和新课学习,使学生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在实际计算中正确应用。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在式题中有两步的.二级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过程中不出现遗漏和不等式。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减少计算错误。
三、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通过口算题目进行复习,回顾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特别是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当一道题目中同时出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时,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如“74+100÷5×3”,让学生观察题目中包含哪几种运算符号,并思考运算顺序。
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示范解题过程:先计算除法“100÷5=20”,再计算乘法“20×3=60”,最后进行加法“74+60=134”。
强调在脱式过程中要按运算顺序划出运算顺序线,并做到“三核对”。
巩固练习:
提供不同难度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归纳:
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强调先乘除后加减和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规则。
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细心、认真,避免计算错误。
四、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设计的接受程度和改进建议。
教学改进方向:
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
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引入更多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混合运算知识。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能够准确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混合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并应用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实物或图片,用于创设问题情境。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分配食物等),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在计算这些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探究新知
(1)展示混合运算的例题,如“3+2×4”,让学生尝试计算。
(2)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类比和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巩固练习
(1)出示一系列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
(3)集体订正答案,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方法和心得。
应用拓展
(1)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如购物打折、计算路程等),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1)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强调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3)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探究新知和巩固练习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值得表扬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及严谨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展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情景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混合运算。
讲授法:结合具体例题,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混合运算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回顾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糖果等)引入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授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 30 + 4 × 5,先算乘法 4 × 5 = 20,再算加法 30 + 20 = 50。
强调运算顺序:明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说明在遇到同级运算时,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或几个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找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和指导。
4.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基础混合运算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订正。
提升练习:设计一些稍复杂的混合运算题目,如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三步混合运算等,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 课堂小结
总结知识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审题、明确运算顺序、认真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
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混合运算的过程。
学生能初步体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情境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情景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
讲授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复习旧知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混合运算的话题。
新知讲授(15分钟):
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结合具体例题进行演示和说明。
强调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以及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规则。
尝试探究(10分钟):
给出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
鼓励学生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课堂练习(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总结归纳(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强调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混合运算的例题、练习题等。
教具:如小黑板、挂图等辅助教学工具。
学具:学生练习本、笔等。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括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题解析、学生练习等内容。
七、教学反思
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得失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4-15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01-20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8-17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6-27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13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13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5-18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1-29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