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2)7+(7-6)= 10-(5+3)= 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 (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7-5 77-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7-5) (77-42)÷7 7×7-5 77-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1、76-(12+25)(12-5)×3 48÷(8-2) 34-(28-13) 6×(7+2) (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2×3=6(元)
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生3: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 2×3+7
② 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讲解示范
教学准备:
PPT课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进而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 12+7=19
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为什么先算4×3?
4×3+7
7+(4×3)=7+12 =19=12+7=1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精讲点拨
(一)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7+12=19
4×3+7=12+7=19
问题:
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12÷3=7+4=11
问题:
1.谁来说说这道题应该如何计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为他们交流提供了依据,发现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结合情景来理解运算顺序更自然、深刻。)
四、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20-8÷2 7×5-3 4+4×6 81÷9+2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小动物回家(连一连)
(三)在○里填上“>”“<”或“=” 54÷9÷2 ○ 3 3×6÷2 ○ 13+56÷7
3×7-16 ○ 27 45-9×3 ○ 5×8-18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小结、作业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4
课题名称
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同级混合运算
重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掌握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同级运算的两步式算式的运算顺序的脱式计算”和“初步体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两方面的内容,重在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脱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懂得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最简单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还不是非常的清楚和了解,很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乱的问题。
教学方法
利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法、发现、讨论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映东风小学图书馆的动画,吸引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学生设问题。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规则。
1.尝试解题,感受规则。
(1)分析解题思路,初步感受规则。
①出示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来了38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
②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独立解答。解答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口述,板书:53-24=29(人),29+38=67(人)
学生口述,板书:53-24+38=67(人)
这一种综合算式是怎么想的呢?可以这样列式吗?
(2)认识混合运算
请学生观察左边的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求出中午剩下的人数,再去加下午来的人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减法,一个加法;而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既含有减法又含有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
(3)学习书写规范,应用运算规则。
示范:刚才这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
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了便于第二行的算式和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边说明边板书)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和上面对齐,再写出得数(板书)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谈话:对于混合运算,你能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计算的顺序,先算了什么,再算的什么。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精力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再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运用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在昨天的'卫生中,由于大家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所以教室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小组的力量多大,只要我们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我们小组就会越来越强大,想不想让自己的小组成为最棒的小组,一个优秀的小组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只有每个人在纪律、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的小组才会越来越好,每个组都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小组,接下来就看你的表现了!上课!
(出示练习题)读题,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组6号回答,答对加1分。
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棒,而且精神饱满,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1)自学课本
今天我们请了两位手艺高处的厨师为大家做美食,看,(出示例题情境图)原来他们带来了美味面包,先别急,请同学们看书P53,仔细观察这幅图,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把你知道的完整地说出来。(教师板书:知道了什么?)(1分钟)如果看明白了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一会儿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几号加几分。
(2)小组交流答案,抽组号,几号加几分。
2.(1)自学课本
下面问题变多了,难度也变大了,敢不敢挑战?继续出示课件呈现问题:
1、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一个其它的数学问题吗?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3、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么想的?请仔细看书P53“怎样解答”部分,思考这三个问题。
(2)小组交流答案,每组选三名代表共同汇报,每人回答完整得全分,不完整的小组帮助补充的得一半分,不正确不得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二部分(板书:怎样解答?)
3.(1)自学课本
解答完,还有一步是什么?(板书:解答正确吗?)请你自己看书P54检验正不正确?看书中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2)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1分)把问题当作已知条件,把第一个已知条件当做问题,由问题推出已知条件,和原题相符,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三、教师讲解
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出示线段图)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这道题我们解决了,下面这道题更有难度,你们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出示做一做要求)
2.P55 4题
各组统计分数,评出优胜小组。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板书课题:5.混合运算)
二、复习旧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看大屏幕(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谁能用自己的理解形象的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理解的很透彻。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其实,数学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从旧知识中发现并学到许多新知识,不信,你们看这道题(板书:7+4×3),观察一下,与上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1)做一做
那么,当他们遇到一起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试着做一做。
2)读一读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吗?(想)请打开书48页,对照48页的脱式计算,看一看自己做的对不对。做对的同学就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以示鼓励。做错的同学,认真观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在旁边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看书并更正)
3)说一说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请做对的同学说说正确
的计算顺序)
4)做一做
我们知道了当加和乘遇到一起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那么,当减法和除法遇到一起的时候呢?请同学们再试着做一做这道题。(课件显示:15-10÷5)
(学生试做)
5)说一说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请做对的同学说说正确的计算顺序)
6)议一议
同学们知道了当乘加在一起时,先算乘后算加;当减除在一起时先算除后算减,那么这些算式你们知道他们的运算顺序吗?
(课件显示10道不同级的混合运算算式,请同学们说运算顺序)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算式的运算顺序,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7)读一读
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读两遍,齐读两遍)
8)讲一讲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们下次再遇到这样的算式,该怎么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加法),那么,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先算什么?(4×3=12),再算(7+12=19)(同时提醒注意事项)
9)练一练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学会了)老师现在要考一考你们,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课件显示)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数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你们看(课件显示)我们把昨天学的知识稍微变动一下,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如果老师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再添加一个小括号,它的计算顺序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你们说,神不神奇?(神奇)其实,数学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待着你们去研究和探索呢?加油吧!同学们。老师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下课!
板书设计:
5.混合运算
7+4×3先算乘、除法
=7+12后算加、减法
=19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概括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小朋友们喜欢玩积木吗?你是怎么玩的?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除了能体验玩积木的快乐,还能探究数学的奥秘。
二、你说我讲
1、连乘计算
课件出示积木图1。
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2个一组,一行有4组,摆了3行。
生2:我发现2个一组,一排有3组,摆了4排。
师:观察得真仔细!你能算出一共摆了多少个积木吗?
师:请小朋友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答题卡1上。
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
生1:我先算的是一行有几个,这是4个2,2×4=8(个),再算3行有几个,3个8,8×3=24(个)
生2:我的算式是2×4×3=24(个),先求1行有多少个,再求3行一共有多少个。
师:真聪明,你列了一个综合算式。老师把这个算式记在黑板上。(2×4×3=24)
师:咦,你为什么把2×4写在前面?
生:我先算的是一行有多少个积木,是4个2,所以2×4=8.(师在2×4的下面板书8),再算3行,8×3=24。
板书:2×4 ×3=24(个)
8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都是先求一行有多少个积木,哪个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的`算式是2×3×4=24(个),先求一排有几个,2×3=6(个),再算4排有多少个,6×4=24(个)
师:这位同学也用了一个综合算式来算,(板书:2×3×4=24(个))你为什么把2×3写在前面?
生:我是先算一排有多少个积木,2×3=6,再算4排有多少个积木,6×4=24。
板书:2×3×4=24
6
师:说得很有条理,看来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回想刚才的计算过程,这两道题你会算吗?试试看。
2×3×5= 3×3×2=
师: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2、连除计算
师:学会了连乘的计算顺序,你会计算36÷6÷2吗?
生尝试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生:先算36÷6=6,再用6÷2=3.
师:这种算式叫什么名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它叫连除,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板书课题:连除)
师:你学会了吗?那老师就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
24÷6÷2= 32÷4÷2=
3、乘除混合计算
师:课件出示积木图2.
从图中你可以读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行摆8个,摆了2行。
师:如果摆4行,每行摆几个?你能算出来吗?生尝试解决。
师:谁来说你的算法和理由?
生:我的算式是2×8÷4=4,2×8先求一共有16个积木,然后摆4行,除以4,算出每行是4个。
师:说得真好。
(板书:2×8÷4=4(个))
16
师:你会计算15÷3×5吗?
生独立计算。
师:这两道算式是乘除混合计算,(板书课题:乘除混合)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也是从左往右计算。
师: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怎样的?
生: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2.3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德育教育:爱是什么?(爱可以是一个拥抱;可以是一次感动;爱也可以是一件礼物;一声问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真真实实的爱,最看得见,摸得着的爱,爱还可以事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学情预设】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坐跷跷板的比没坐跷跷板的多多少人?
预设3:没坐跷跷板的比坐跷跷板的少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先求坐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跷跷板的人数和没坐跷跷板的人数加起来。
师:请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收集。
【学情预设】
预设1:3×4=12(人)12+7=19(人)
预设2:3×4+7=19(人)
预设3:7+3×4=19(人)
预设4:7+(3×4)=19(人)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尝试用递等式来计算上面的综合算式吗?
指名学生板演。
在集体评析计算过程中,教师用下划线和箭头进一步标注运算顺序。
【学情预设】
脱离情境后会有学生仅仅看算式,出现不同的答案的情况。作为错误案例,教师正好可以引用,追问:“这个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们解题的要求吗?”……从而引出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师:不同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都要先算“坐跷跷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不管乘法算式写在哪里,和加法在一起的时候,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没有规定这样的顺序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情预设】一道题就有两种结果。
师:是的,这样就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了,这不符合我们数学运算的要求。
师:观察7+4×3和7+(4×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运算顺序相同,结果相同,但后一个算式给乘法加了小括号。
师:这样还有必要加小括号吗?
【学情预设】没有,不加小括号更简洁。
师:所以,我们要注意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学生在该阶段会用综合算式,但习惯用脱式的会比较少。从情境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确在有加法、乘法的综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个位置都应该先算乘法。
3.结合已有经验,归纳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学情预设】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现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级的综合运算,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情预设】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也就是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引导学生说出)
师: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熟悉脱式计算的格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析。
教师组织学生从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计算是否正确等方面评析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谁能说一说,刚刚的`脱式计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学情预设】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尽量做到数与数对齐,计算符号与计算符号对齐。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综合算式的答案,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
(3)指名学生汇报各题是怎样算的,集体核对。2.完成教科书P51“练习十一”第6题。
师:比较上面的树形图与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运算顺序,再从左往右观察书写顺序。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学质疑
1、说出下列每题计算的第一步。(出示幻灯片)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学释疑
1、探索混合运算的顺序。
(1)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
小组交流:是先算7+3还是先算3×4?
7+3×4
=7+12
=19
师:请大家回过头来想想“跷跷板乐园里面一共有多少人?”可以用这个综合算式计算吗?为什么?
比较:4×3+7的运算顺序和7+3×4,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综合算式里有乘加时,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完成“做一做”
请说说是什么样的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应该先圈哪一步?
三、测学提升
1、根据刚才的混合运算顺序,想一想,它们都是遵循什么运算法则呢?
齐读幻灯片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
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
两级运算
7+3×4
=7+12
=19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
1、计算58-(14+6)
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加法?
2、用递等式计算
7×(7-5) (77-42)÷7
(1)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按格式计算上面两题。
(3)说说7×(7-5)与7×7-5一样吗?
(77-42)÷7与77-42÷7一样吗?
3、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注意每组中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计算顺序。
4、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第1题
①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②乘法的积在减法算式中做被减数还是减数?
③如何列综合算式?
65-5×6 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
注意综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④这题这样列综合算式:5×6-65,对吗?为什么?
(2)同法做第2 题,让学生明白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在需要改变计算顺序时要用到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
注意正解使用小括号。
2、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8题。
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表一。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你们已经知道怎样准确计算万以内的两个数的加减法,说一说怎样笔算万以内两个数的加减法。
同学们,你们通过回家问爸爸、妈妈,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小红去了姥姥家。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一条裤子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鞋子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裤子比姥爷的.鞋子贵多少钱?
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
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创设“买礼物”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渗透尊敬老人的品德教育。]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一) 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
师:把前5个问题放进问题口袋,先解决第6个问题。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 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 103
215
215
+ 88
303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二)活动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 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
结论:没有括号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3、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 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 103
215
215
+ 88
303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四)活动四: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五: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 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
结论:没有括号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猜一猜:连减应该怎样计算呢?
3、试一试:690-327-209= (一生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买礼物”的情境中,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然后组织织学生思考三个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再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实践运用 发展能力
(一)以自主练习题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
1、第一关:变魔术。
小红来到姥姥家,跟哥哥小强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看, 我有三张魔术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道题。 分组做,每组两道。姥爷说,这些题,哪个小组做对了,就奖励那个组每人一个优胜小星。赶紧做吧。
2、第二关:助人为乐。
一位邮递员叔叔也想请我们帮忙。走哪条路近?请帮他算一算。
(二)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教师以评为主。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把闯关活动的动画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
58-(14+6)
=58-20
=38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6
教学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72÷(18-9)=65-8×5=20+7×5=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小兔采了20个蘑菇,送给小猴8个,小兔又采了10个蘑菇,小兔现在有多少个蘑菇?
(2)小明剪了37颗星星,小红剪了45颗星,他们送给幼儿园50颗星,现在还剩多少颗星?
指生列式计算,然后订正。看来简单的混合运算都会了,那今天我们学习比较难的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出示例题:面包师傅要烤面包,一个师傅说: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了。另一个师傅说:每次能烤9个。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90-36=54(个)54÷9=6(次)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0-36)÷9=54÷9=6(次)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40÷8=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题.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45÷5=9(米)
3.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第三题.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18÷9=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小结: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五、课堂作业:
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
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了展示每一步的运算过程,你会脱式计算吗?请你们在练习纸上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指名板演)
反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写的对吗?2是怎么来的?14是怎么来的?噢这个同学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们和他写的一样吗?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写一遍(一般来说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数和符号也照抄在前面。)
2、读法:这个算式我们已经会算了,那你会读吗? 预设1:学生都会读 他们刚才都把这里读成7减5的差,怎么想的? (因为括号里面7减5算出来的得数叫差,所以……)你们读得真好 预设2:一个对、一个错 他们读得一样吗?哪种读法更好?我们要读出添了小括号的区别 预设3:都错 这样读跟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点儿区别都没有,合适吗? 听老师来读一次:7乘7减5的差;(学生跟一次) 3.对比领悟
(1)7×7-5 和7×(7-5)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
(3)运算顺序不一样?是谁的原因呢?看来小括号真神奇,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读吗?黑板出示:(77-42)÷7,师:咦,这道题里有减法和除法,应该先算除法?那应该先算什么?
生:
师:噢,原来算式里有小括号,就一定先算——括号里面的。
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反馈: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5.比较提升:
(1)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号,师:像这样,含有两级的带小括号的算式计算时都要先算什么?(括号里面的)
师:你们看小括号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结:你们真会观察,但是不管小括号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师: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看来啊,这个小括号确实很神奇,一起,大声的把这个神奇的发现读一遍。(师板书)
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练习】练习运用:
1.(活动二:百果品尝会)
同学们真聪明,不光顺利摘到了草莓,还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了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百果园里正在举办一场有趣的水果品尝会,你们想参加吗?
请看活动要求(说一说每题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结:这些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小括号。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这组算式中每题都先算什么?
(2)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我们 赶快来验证一下。(生口答)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3)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结果不同?(小组讨论)
生:小括号,它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师 :(77—18)÷9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没有小括号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结:这个小括号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小括号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吗?
2.:(活动三:摘苹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摘过瘾,老师带大家去摘苹果怎么样?
出示要求:根据运算顺序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口答每图的运算顺序
(2)根据运算顺序独立列综合算式
反馈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师:这三种不同的列法,你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评价
(3)想一想:什么时候才需要添小括号,同桌轻轻地讨论一下?(必须得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时侯)
(4)一起来了解一下括号的使用说明:
为了尽可能少用括号,数学家对运算顺序做了规定:
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需要改变以上两种运算顺序时,才用到括号。
四、谈收获
不知不觉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玩的高兴吗?在美丽的果园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8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达到熟练。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中间问题,解决两部计算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中间问题,解决两部计算的实际问题。
媒体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完成练习四,比一比谁审题最认真,计算最细心。全部做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
二、练习
P22、23页 1、连线。 先用直线画出第一步,再计算、连线。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使学生逐步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7题。 提示:认真审题,画批,先写出中间问题,再列式解答。 按提示、要求自主完成。 巡视判,有问题的个别辅导。
注意:解答可以用两种方法,对于小括号的使用不做要求,但对于一些好的学生使用综合算式解题的同学,一定要提醒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由发言。
注意:第5题和第6题是变式练习,要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引导和提示。 2题、 第7题完成以后,要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两道题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你是怎样进行思考的?
预设:第一题的问题变成了第二题的已知条件,第一题的已知条件变成了第二题的问题。在思考时,要注意找准中间问题。
【设计意图】总结好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练习四
五、作业设计
基础:课上没有做完的练习题,做在作业本上。
拓展:有4只小兔,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7倍,小猴和小兔一共有多少只?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4-17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27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4-17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8-17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01-20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4-15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6-04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7-11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5-18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