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05 13:16: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蚂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蚂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2.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生字卡片,蚂蚁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想想它是什么。

  “小小的个子,黑黑的衣裳,细细的手脚,大大的力量。

  大树见它怕,大堤见它哭,它比大象有力气,天天爬来又爬去。”

  对了,它就是蚂蚁。

  2.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你见过的蚂蚁。

  (1)学生介绍收集来的蚂蚁的图片或资料。

  (2)互相交流所见所闻和资料。

  (3)老师出示蚂蚁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蚂蚁有初步了解。

  (4)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蚂蚁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仰:读yǎng,不要读为yáng。

  信:读xìn,不要读为xìng。

  3.把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3个)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巨人怕高不敢爬树,而蚂蚁不怕树高,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故事。)

  3.读课文时,应用怎样的语气读蚂蚁和巨人所说的话?(读巨人的话要用胆怯的.口气,看不起的口气。读蚂蚁的话要用自信的口气,敬仰的口气。)

  4.文章是怎样运用对比描写突出中心的?

  巨人虽然身材魁伟,但是当他看到树很高,爬上去很困难时,就放弃了,连连告退,跑掉了。

  蚂蚁尽管很小很小,但是它对爬上天充满自信。它一步一步不停地往上爬。

  5.指导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注意要读出各自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上天的小蚂蚁吗?为什么?

  2、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较大的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3、你有什么梦想?你想怎样去实现?

  五、小结。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坚持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时,教师要将落脚点放在“读”和“说”这两点上。

  第一个落脚点“读”。因为童话中出现了老爷爷、巨人、小蚂蚁三者的对话,我们可以从三者对话的语气和动作中体会到老爷爷的慈爱和对巨人、小蚂蚁的关爱;巨人的胆怯、害怕和不自信;小蚂蚁的坚强勇敢、自信努力。学习时,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三者的对话,老爷爷的话要读得浑厚粗哑,并带有关爱的情感;读巨人的话要流露出不自信和胆怯;而读小蚂蚁的话时,语气和巨人的恰恰相反,要读得自信、坚定而有力量。

  第二个落脚点“说”,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带头饰配乐分角色表演。在表演前,对学生的动作和语言作指导。之后请学生上台用自己的语言看图讲这个故事,加强学生读和说两项基本功的训练。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感受。、

  2、这篇文章没有结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文章加一个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2.指名复述课文,看谁讲得好。

  二 自主识字

  1.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常:上下结构。上边是“尚”字的变形,下边是“巾”。

  抬:左右结构。左边是“扌”,右边是“台”,不要写成“合”。

  试:左右结构。左边是“讠”,右边是“式”,不要写成“ ”。

  充:上下结构。上边是“ ”,不要漏写最后一笔“、”,写成“亡”。

  信,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言”。

  2.扩词练习。

  学生充分说。

  常:常常 常绿 经常 通常 人之常情 习以为常 冬夏常青

  抬:抬举 抬头 抬爱 高抬贵手

  试:试用 试卷 考试 尝试 试验田 跃跃欲试

  充:充分 充当 冒充 以次充好 充耳不闻

  信:信心 信念 回信 信不过 真实可信 信口开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时,教师要遵循下面的过程:教师讲童话——学生读童话学生字——续童话。先是配乐讲童话,讲完后提问“童话中出现了丁几个事物”,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后面学生看图讲童声埋下伏笔。接下来是指导学生读童话、学生字、续童话。这是本课的闪光点和侧重点。可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读课文,感受小蚂蚁持之以恒的精神,懂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最后续童话环节,把重点放在了小蚂蚁上天后看到了什么。指导声生应紧紧围绕童话中出现的小蚂蚁、巨人、老爷爷来续写,更好揭示童话的寓意。

蚂蚁教学设计2

  一、教学背景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描述了勤劳的蚂蚁夏天搬粮食,冬天躺在窝里享受;懒惰的蝈蝈夏天乘凉,冬天饿死在雪地里。让孩子们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故事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理解规律。在初读全文,学完生字词以后,怎样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情景,理解并体会课文内容,就成了本节阅读课的关键性环节。

  二、关键性教学片段设计

  如如(一)第一节

  1.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这时你最想干什么?

  (出示:夏天真热。)是呀!谁来读?

  2.看!谁来了?(出示蚂蚁图贴)

  3.它们在干什么?指名朗读第一节。

  (1)它们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生:吃力、辛苦。)

  (2)从哪看出?(板贴: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满头大汗”怎样理解?

  (3)现在,你就是其中的一只,你会搬粮食吗?指名朗读。

  评读:这只小蚂蚁干活怎么样?

  (4)有没有同学能想象出小蚂蚁干活时辛苦的样子?

  加上动作朗读。(师为生佩带头饰)

  (5)仅仅只有一只蚂蚁这样辛苦吗?(是一群)

  (6)引读:它们有的(背),有的(拉)没有一个偷懒,个个(满头大汗)。现在大家一定都想来做小蚂蚁,好!请你去找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演一演:蚂蚁在搬粮食。(学生自由组合)

  4.小结:刚才,大家把自己当成小蚂蚁,一边读一边想象,还加上了动作,很好地体会出蚂蚁搬粮食时的辛苦,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点评:“扶着学生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一边表演一边朗读,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理解蝈蝈做好铺垫。)

  (二)第二节

  1.几只蝈蝈看到了,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小声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蝈蝈笑蚂蚁是傻瓜)

  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自在)

  3.怎么个自在法呢?(出示: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

  4.真是些悠闲的蝈蝈,看,忙碌的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引读前句。谁能像读好蚂蚁那样读好蝈蝈?

  (三)第三节

  1.蚂蚁们满头大汗地忙碌着,蝈蝈们却舒服地躺在大树下乘凉,日子过得可真快!转眼,冬天来了。(改变板贴)看!天气怎么样?仿说句:夏天真热。冬天(怎样)。(冬天真冷!

  2.蚂蚁和蝈蝈各自又是怎么过冬的呢?我们去它们家看看吧。(揭示板贴图:蚂蚁的家、蝈蝈的家)请你仔细地瞧瞧。

  3.全班交流:在它们家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看!这只张着嘴在大哭的蝈蝈,他一边哭一边在说什么?

  还有一只耷拉着脑袋,它会想些什么?

  这只有气无力地趴在地上,这是怎么了?

  (点评:让学生看着图说一说,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后反思

  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生动有趣的文章,我通过音乐、图画、多媒体等手段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环境、一种气氛,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把孩子们较快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在本片段的教学中,孩子们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自主学习的热情被激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本设计中,富有情趣的环境布置、形象的头饰、角色的参与、分组的讨论这些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课堂“活”起来了!

  (二)积极阅读的欲望被发挥

  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其中,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者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看着喷火的大太阳,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亲身体验一回小蚂蚁搬粮食,他们终于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分别走进蚂蚁和蝈蝈的“家”,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劳动与懒惰的差异已不言而喻。生动有趣的环境布置将孩子成功地引领到情境中去,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氛围。

  (三)正确表达的氛围被创设

  教者用正确的句式规范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结合想象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地说、准确地说、流利地说、生动地说,使语言积累与知识巩固、情感体验相得益彰。

  这里没有刻板的教学,没有死记硬背,有的只是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这样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

蚂蚁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蚂蚁》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物》中的第五课。蚂蚁是本单元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学生对蚂蚁很熟悉,也非常喜爱它,但它的个头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对蚂蚁的观察,一是自然下的观察,另一个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本课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是交流发现,进一步的观察蚂蚁,做好课后延伸的准备。

  【学生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小动物进行过观察,有的很熟悉,这时老师要耐心讲解,带领他们进行观察并且有合作意识,了解小动物的生存需要、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让他们细心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对生命的珍爱和科学知识的探究。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少许面包、白糖和死掉的昆虫,一个放大镜。

  教师准备:小盆子、白纸、装在瓶子里的蚂蚁、小瓶盖、石块、放大镜、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自然环境下和课堂内的观察蚂蚁。

  2.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3.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的观察。

  教学难点

  细心、小心的观察,观察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起兴趣,观察蚂蚁

  1.老师先讲了《蚂蚁报恩》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很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记得鸽子的恩情,鸽子有危险时不忘报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学《蚂蚁》,板书:蚂蚁。

  2师:.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大家都见到过蚂蚁排队伍行进的情形吧。那让我们一起观察蚂蚁吧,我们要到室外观察蚂蚁,带上我们的面包屑、白糖、放大镜、死掉的昆虫。同学们认真观察。

  3.师:用食物把蚂蚁引出来,各小组静静地观察,别碰到蚂蚁的身体。

  4.师:蚂蚁的身体都有什么啊?

  5.生:头、脚、胸、腹、触角。(学生争论不休,争的回答问题)

  师:你们回答的很好。再看看蚂蚁的生活习性,喜欢吃什么?需要哪些生存条件?(蚂蚁学生很熟悉,便于观察)

  生:喜欢吃面包、糖、昆虫,住在洞穴里。

  师:蚂蚁在爬动不好观察,带到室内观察。

  6.室内观察,蚂蚁放在透明的瓶子里和放在瓶盖子上,再放到水里,这样蚂蚁就容易观察。详细地讲解蚂蚁的身体结构有几部分,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6只脚。

  7.观察结束,请把小蚂蚁送回家。

  (二)、在纸上画一画小蚂蚁,我们观察的结果。

  1.同学们比赛,看谁画得好。身体是怎样的?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都长着什么?

  2.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蚂蚁的身体几部分画准确。

  3.交流我们的图画。

  (三)、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新发现?

  1.蚂蚁是怎么交流信息的?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2.教师让学生看教材35页内容和图片。

  3.引导学生汇报蚂蚁是怎样寻食、搬运、排队等活动?

  (四)、总结

  1.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观察习惯。

  2.掌握蚂蚁的身体结构。

  (五)、课外延伸

  1.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

  2.通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的小动物,找到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蚂蚁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阅读中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热爱劳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感悟寓意。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从分发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指导。围绕重点语句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做到充分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来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说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制作了一些课件。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1、符合教学内容的需求。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首先我出示几幅寓言故事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导入《蜻蜓和蚂蚁》第二课时教学。出示蜻蜓和蚂蚁的头饰,告诉学生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过关形式,谁表现的好,谁就得到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复习生字,扫清障碍。

  主要是检查第一课时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认读词语,加强对词语的理解,也为下一环节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认读词语结束后,出示其中的词语“逛来逛去”理解词义,说一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并借机导入下一环节,课文中说的是谁在逛来逛去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

  (三)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主要是分以下几步来完成:

  第一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蜻蜓在夏日里逛来逛去都在干什么,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到它当时的悠闲。然后理解词语“转瞬|”让学生体会时间稍纵即逝,蜻蜓的这种好日子很快就会过去,当冬天来临时,纵情享乐的蜻蜓姑娘周围的处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由此导入第二步,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蜻蜓周围的环境,用一个词语概括(荒凉)学生理解词语,教师出示荒凉的图片,目的是为喧染蜻蜓所处的恶劣环境,找出这一段的重点句子进行理解,“是啊,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学生反复朗读,了解到当时的蜻蜓真是饥寒交迫,接着让学生想象此时他内心是怎样的?可以用难过、悲伤、痛苦等词语来形容,然后让学生找找书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找到(愁眉苦脸、嘀嘀咕咕)激发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想象蜻蜓嘀嘀咕咕说些什么呢?这样设计更加形象体现冬夏两个季节的不同,给蜻蜓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

  第三步学习3---7自然段,教师首先出示课文插图,问学生:处在饥寒交迫中的蜻蜓来到谁的面前,他会说些什么?学生看图说话,不仅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看完图以后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里是怎样写的呢。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蜻蜓和蚂蚁的对话,是揭示寓意的重要部分,所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朗读上,并且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平台,教师做好朗读指导,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如蜻蜓为了求生是怎样对蚂蚁说的,应读出恳求的语气,蚂蚁是怎样回答的,他的回答主要是为了教育蜻蜓,所以应该读出蚂蚁真诚告诫的语气。学生掌握朗读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同桌互换角色读,小组之间互换角色,男生和女生互换角色,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总之,通过多重方法朗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且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重点句子。先出示句子“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刻钟接着一刻钟的,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劳动呀?”理解词语“软绵绵”把“哪有工夫想到劳动呀”这句换改为陈述句,用“因为--所以”一组关联词连接起来,体会蜻蜓此时明白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不劳动者不得食,在美妙的夏季,一心纵情享乐的她,只有在寒风呼啸,饥饿难耐的冬天才能明白这个道理。组织学生讨论:蚂蚁在冬天为什么生活的这么好?通过结合上下文讨论得出,因为蚂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会衣食无忧,过着充实安定的生活。以上几个问题弄懂之后,老师阶级总结:人也是一样,不能只贪图享受,幻想不劳而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不播种也就没有收获。教师板书,并揭示寓意。蜻蜓此时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打算怎样做?读一读他说的话,那么它能做到吗?课文没有说明 ,但是发挥想象结合寓意说一说,也就是第五个环节。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大优点:

  1、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词语意思,积累好词佳句,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这也是本课教学力求体现的重点。认真而扎实地教学生字和词语,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为避免生硬呆板的解释,我采用抓住重点词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的方法教学。在提倡感悟体验的同时又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积累了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例如积累叠词“嘀嘀咕咕”,ABAC式词“逛来逛去”,ABB式词“软绵绵”,及“愁眉苦脸”等好词。积累句式“哪有……呀?”,“难道……吗?”教学中围绕重点语句,训练词语的.掌握与理解,重点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改变学生词语贫乏的现象,为三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2、抓住对话,读懂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在读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情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再读中感悟寓意。

  课文的三到七自然段主要是蜻蜓和蚂蚁的对话,是揭示寓意的重要部分,所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朗读上,并且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平台,教师做好朗读指导,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回文朗读,在情境中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角色扮演读文,升华情感。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小蜻蜓和小蚂蚁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去想象当时的情境,去体会小蜻蜓的心想,理解小蚂蚁的话的寓意,让孩子们在边听边想中品赏课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分角色朗读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品味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阅读的乐趣。

  4、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应当成为儿童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保护,创造力需要培养,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本课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想象小蜻蜓从夏天到冬天的变化画面,体会小蜻蜓的心情,为读文和理解寓意做铺垫。续编故事,第二年,小蜻蜓会怎样?又会遇到谁发生什么事?让学生大胆想象,训练想象说话能力。最后送给文中两个角色小蜻蜓和小蚂蚁一句话,是对寓意的深化。这一开放性问题,再一次拨动了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设计情境,理解感悟。

  在此我设计了两项内容:

  第一项是小组内说一说蜻蜓姑娘打算明年也要为冬天的日子学会劳动了。他打算怎样做,学生说一说表达自己的愿望。

  第二项进行课本剧表演,再现课文内容。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愉悦的表演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做到读中学,眼中悟,更加深刻理解劳动的重要性。

  (五)总结评价,升华主题。

  让学生说一说你喜欢故事中的那个人物?你明白了什么?你打算以后怎样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出示几条劳动格言,让学生朗读,一是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二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因为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劳动的技能就等于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享用一生,在此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六、板书设计

  蜻蜓和蚂蚁

  蜻蜓图片 蚂蚁图片

  夏天 逛来逛去 辛勤劳动

  冬天 愁眉苦脸 享受安乐

  劳动才有收获

蚂蚁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 ,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 (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 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 ,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文章 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教学步骤: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文章 抄正、上交。

蚂蚁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只在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弄清引用语是谁说的。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一些容易写错,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对小蚂蚁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问题,应鼓励学生从“努力”这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多种形式读字、组词。

  4、指导书写:“试、鼓励”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蚂蚁能否上天?

  2、哪些话是蚂蚁、白胡子爷爷、巨人说的?分别用“—”“﹏”“=”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会写8个生字。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读词。

  2、回顾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课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蚂蚁能爬上天吗?白胡了爷爷为什么说:“你能行吗?”

  2、小组交流,汇报。分角色朗读。

  3、你看到一只怎样的蚂蚁?

  4、介绍“愚公移山”故事。

  三、读了全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蚂蚁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冷”“冬”,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生字词:

  1. 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二十课《蚂蚁和蝈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生字词。

  (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过冬、呼呼、洞里、又冷又饿、乘凉、刮风、躺在、装满、神气)

  2. 齐读生字词

  3. 指词抽读

  4. 开火车抽读

  二、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掉字)

  三、精读课文

  1 师:小朋友,夏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热,太阳很大,夏天可以游泳……

  师:(出示句子“夏天真热。”)你会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生:夏天真热!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他把“真”字读重了,把夏天的热读出来了。

  师:你来读一读,

  生:夏天真热

  师:真热,全班一起来。

  生:夏天真热

  2 师:是啊,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课文里的小主人蚂蚁们在干什么呀?请小朋友自读第一自然段,把蚂蚁怎样搬粮食的句子画出来。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把他画的句子读一读。

  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读得真棒,多用力啊。谁能加上动作来读这句话?四人小组演一演,等一下请小朋友展示。

  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展示两个孩子的对比表演)

  师:他们两个谁表演得好一些?为什么?

  生:×××表演得好,因为他气喘嘘嘘的,很累。

  师:来,我们向这只勤劳的蚂蚁学习,一起来搬粮食。预备,读。(带动作)小蚂蚁,小蚂蚁,天气这么热,快停下来休息一下吧。(走到“蚂蚁”面前,让“蚂蚁”休息)

  生:不行,不行,我们要搬粮食,要不冬天会挨饿的。……

  师:(指着学生)这只蚂蚁满头大汗,那只蚂蚁也满头大汗,所以书上说个个满头大汗。你们真是一群勤劳的蚂蚁,老师被你们的勤劳感动了,老师要跟你们一块搬粮食。(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3 师:小朋友看图,蝈蝈们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己想象一下, 你就是一只蝈蝈,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同桌讨论)

  生:如果我是一只蝈蝈,我会说这么热的天气,小蚂蚁不要搬了,快来乘凉吧……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什么说的,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闷都明白这段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想考你们,什么是自由自在?

  师:蝈蝈们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叫自由自在。来,一起把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读出来。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4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寒冷的冬天到了。冬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和我们 学过的寒字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两点,这两点都表示冰),真能干,折文旁呢?(表示脚趾),对呀,脚踩在冰上当然是冬天来了。谁能给冬字组个词?(冬天,冬季,……)小朋友看老师写冬字,上下结构折文旁,撇捺要写得舒展,就像小朋友伸开双手深呼吸一样,很舒服。描红。

  师:冬天到了,听着呼呼的北风,你想到了那些词语?

  生:寒冷、冰天雪地、……

  师:是啊,这样冷的冬天,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这么冷的冬天蚂蚁和蝈蝈是怎样度过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课文第一第二段用“有的……有的'……个个……”把夏天里的蚂蚁和蝈蝈写得多形象,多生动呀。小朋友看图,我们也用这样的句子来说说冬天里的蚂蚁和蝈蝈吧。

  生:冬天到了,蚂蚁们有的……,有的……,个个……。……(说得多好啊,会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了。)

  师:对呀,蚂蚁在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得多舒服啊,洞里到处堆满了粮食,可温暖了请你舒舒服服的读给大家听。

  生: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冬天到了,蝈蝈们有的……有的……个个……。

  师:对呀,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又冷又饿”是什么意思?,(不仅冷,而且饿)是啊,冷得直哆嗦,我们一起来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生: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冷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生字,小朋友看看和刚才学的冬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有两点,表示冰,以前学的寒字也有两点。

  师:真棒,分析一下冷字是什么结构什么旁的(左右结构,两点水,右边是个命令的令字)谁来给冷字组个词语(寒冷,冰冷……)真棒,认识的词语真多!来看老师写冷字,左右结构写得左窄右宽,同样的,撇捺要舒展一些。描红。

  师:像又冷又饿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见到,比如说老鹰的爪子不仅尖,而且很利,怎么说?(又尖有利)这块蛋糕不仅香而且甜,怎么说?(又香又甜),下面老师不举例子了,你自己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

  生:他又高又大,西瓜又大又圆……

  师:真棒,能说出这么多词语,说明大家在生活;中也注意积累词语了。

  师:蝈蝈真可怜,又冷又饿,让我们带着表情来把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一次,把蚂蚁舒服的过冬、蝈蝈又冷又饿的感受读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这是怎样的一群蚂蚁,怎样的一群蝈蝈)

  生,懒惰,勤劳

  师: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是啊,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多么有趣的故事啊,让我们把课文读熟,把动作想好,一起来把课文演一演。

  生:表

  师:是啊,蝈蝈在这件事情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们非常想知道第二年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想一想,下一节课我们一起讨论。

蚂蚁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知道威尔教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2、理解蚂蚁是靠什么来找路的,又是谁在指挥蚂蚁搬运食物的。

  3、 培养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知道威尔教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2、理解蚂蚁是靠什么来找路的,又是谁指挥蚂蚁搬远食物的。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2、知道威尔教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蚂蚁搬食物吗?很远很远的地方,一只小蚂蚁找到了一块食物,它匆匆忙忙地跑回去,一会儿就带来了浩浩荡荡的一大队蚂蚁。蚂蚁是靠什么来找路的呢?

  一、板书课题,初步感知

  1、说说自己见过的蚂蚁是什么样的。

  2、再让学生说说见过的蚂蚁队伍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说说你的发现。

  “蚂、蚁、运”都是熟字添上偏旁后形成的。“食”字既是一个偏旁,又是一个字,作偏旁时可写成“饣”。“勺”与“匆”都有“勹”旁,区别在里同,一个是“丶”一个是“”。

  2、指导学生边读边写生字。

  较难写的.字指导:“匆”不要忘了中间的点。“搬”的右边是“般”,笔画较复较。“威”特别要注意两个地方。一是“女”字上的一横;二是不要忘了写“戈”部的一点。

  3、用多种方法读词。

  三、认读生字

  1、出示认读字。

  Bān huī shòu mí lí táng yán héng zhì dǎo

  搬挥授谜离糖沿横秩导

  2、“开火车”式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

  四、自由读文,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做到流利、有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蚂蚁是靠气味找路的。

  3、学习威尔教授细心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复习旧知

  1、出示上节课生字,指名认读。

  2、听写必须记住的8个生字。

  二、教授新课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课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质疑。

  3、找出课文共有多少自然段,归纳分为几个部分写。

  4、以疑助读,理解内容。

  (1)教学第1自然段。

  (2)讨论交流:

  ①你看到“蚂蚁搬家”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

  ②威尔教授的想法又如何?

  (3)第3至5自然段的教学:分组学习,展开计论。

  ①威尔教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蚂蚁们有些什么表现?威尔教授从中发现了什么?

  ③借助图画,反复朗读,再现当时情境,了解威尔教授是怎样观察思考的。理解威尔教授“划横沟”“放石头”都是为了什么?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4)教学第6自然段。

  ①自读结尾段。

  ②那个蚂蚁兵是靠什么来引导蚂蚁们前进的呢?

  三、词语解释

  匆匆忙忙:急急忙忙。指挥:发令调度。侦察兵:本课是指出外寻找食物的蚂蚁。乱作一团:混乱,没有次序。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四、学生质疑

  1、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师生共议。

  2、老师指导难点。

  五、知识简介

  六、体会感悟

  1、威尔教授为什么要揭开蚂蚁“搬兵”之谜?

  2、我们该学习威尔教授的什么?

  七、课后延伸

  1、课余时间去观察蚂蚁的活动,看能不能像威尔教授那样有什么新的发现。

  2、还可以收集有关蚂蚁的知识,同学之间交流,以激发探求生物奥秘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本课的生字。

  练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看拼音写词语。

  mǎ yǐ cōng máng yùn dòng shí wù

  ( ) ( ) ( ) ( )

  二、连一连。

  寻找前进

  侦察食物

  排好路队

  引导队伍

  三、给下面的句子标上标点。

  时谁在指挥蚂蚁们呢

  蚂蚁侦察兵靠什么来引导伙伴们前进呢

  四、词语接龙。

  例:威风→风趣→趣味→味道

  搬运→( ) →( ) →( )

  食物→( ) →( ) →( )

  汤勺→( ) →( ) →( )

  五、比一比,再组词。

  马( ) 义( ) 匆( ) 威( )

  蚂( ) 蚁( ) 勺( ) 成( )

蚂蚁教学设计9

  本节课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屈膝爬行,发展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通过体育游戏,增强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蚂蚁胸饰、小背篓(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小球若干、大球四个、红黄蓝绿四色卡通地垫各十六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跟妈妈出去玩玩好吗?幼儿随音乐做“蚂蚁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练习爬的动作

  教师:孩子们,看那边有几座彩色的小桥,你们想不行过去玩玩?(想)请红蚂蚁站在红色小桥后面,黄蚂蚁站在黄色小桥后面……

  2、游戏“蚂蚁搬豆”

  (1)幼儿合作将小桥架在自己家门口。

  教师:孩子们,刚才爬的可快了,妈妈心里很高兴。前面草地上有许多豆豆,你们想不想吃呀?先把小桥搬回自己家,架架好,看那组架的又快又好。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孩子们,我们一起把豆豆运回家吧!请你们一个一个爬过小桥,拿一个豆豆放进后面的篓子里,跑回来放进家里。比一比,看谁运得快。”

  (3)幼儿游戏3—4次,能够互相帮助取放“豆子”。

  (4)集体合作搬大豆子。

  教师:“孩子们,你们真能干,运了这么多的豆子。哎呀!还有四个这么大的豆子,请第一个小蚂蚁过来,把它搬回家。”

  每组幼儿合作将大豆子搬回家。

  三、结束部分

  教师:豆豆全部搬回来了,你们高兴吗?和妈妈跳个“欢乐舞”吧!放松活动“欢乐舞”,幼儿跟着教师走一些放松活动。

蚂蚁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夏天一群蚂蚁在搬粮食。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话蚂蚁是傻瓜,躲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乘凉。第三自然段讲冬天到了,蚂蚁安然过冬,蝈蝈却又冷又饿,神气不起来了。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在脑海中展现课文情景,去感受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两种小动物,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学习兴趣比较大。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认读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设计理念

  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将自己当成蚂蚁和蝈蝈,来读出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感受和心情。

  2、读的形式与层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3、确地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学会并理解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蚂蚁和蝈蝈在夏季的`不同表现,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指导学生体会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通过冬季,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结果,让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五、教学反思

  1、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以至于没有更好的带领学生去把握文章的主旨。

  2、对重点词句的指导不够深入,如:可以对“有的....有德.....”深入理解,指导学生想象他们还会怎样,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3、缺乏对生字的书写指导。

蚂蚁教学设计11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非常简短浓缩的微型童话,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书本里的字也学着小蚂蚁走动,这本旧书变成了一本新书。

  选编这篇作品,主要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体会文中:小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是教学的重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蕊、陈”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趴、喂、碎”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开拓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

  策略与方法: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动物的童话。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动物的童话。

  2、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关于生活在书本中的小蚂蚁的童话,怎么样?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学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对话、读懂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解疑。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

  ①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②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呢?

  ③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4、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喂”、“碎”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回家找一些王一梅的其他童话来读一读。

蚂蚁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童话故事确实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理解童话故事的深刻含义,教学中我将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智慧阅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现在老师让大家听一首歌,听完之后告诉大家这首歌里唱的是谁?(学生听后回答)你们对蚂蚁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就与小蚂蚁有关系,题目就是《蚂蚁和蝈蝈》(师生同写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啊?(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完之后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好好的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争取背下来,好吗?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4、指名检读。(自我评价——指名评价)

  三、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夏天”和“冬天”)

  2、夏天,你们有什么感觉?(重点指导朗读“夏天真热。”)这么热的天气,小蚂蚁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搬粮食呢?(指导朗读第一段、板书“勤劳”)

  3、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4、正当小蚂蚁在辛辛苦苦地搬粮食的'时候,被谁看到了?指导学生理解“自由自在”。(指导朗读第二段、板书“懒惰”)

  5、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一转眼冬天到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冬天刮这么大的西北风,你是什么感觉?这么冷的天气,小蚂蚁和蝈蝈它们又分别在做什么啊?(指导朗读第三段,板书“幸福”和“痛苦”)

  6、通读全文,做到声情并茂。

  四、 动画配音、指导背诵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蚂蚁和蝈蝈》的动画片,可是没有声音。同学们,你们愿意当一个配音演员,给这部动画片配音吗?(教师指导学生边看动画片,边配音。利用配音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五、 师生小结、发散思维

  1、课文学完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都学会了什么?都懂得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板书总结课文)

  2、你们喜欢蚂蚁,还是喜欢蝈蝈?这时,你想对这些蝈蝈说点什么?如果你们是这些蝈蝈,到了第二年的夏天,你们会怎么做?

  3、是啊,幸福的生活是靠我们的双手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得来的。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从小爱劳动,因为劳动最光荣。现在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劳动最光荣》。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教师演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蚂蚁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泡沫塑料、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准备】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学时可选用个体较大、生活在山上的大黑蚁作为观察材料。

  2.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切不可代替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教师不时巡回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由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蚂蚁教学设计14

  活动准备

  《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的故事。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关心身边的人。

  感受互帮互助,体验助人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师生共同讨论:

  1.教师: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2.教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你?你得到别人帮助高兴不高兴?

  3.教师:你帮助过别人吗? 你帮助别人后心里感觉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表演互相帮助的场景。

  教师:你能把互相帮助的场景表演一下吗?

  四、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关操作内容。

  教师: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学他们这样做吗?

  使用彩色贴纸中的小红花,引导幼儿学习判断对错。

  五、教师小结

  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的身边才能到处充满爱。

  活动建议

  鼓励幼儿用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幼儿之间互相帮助。

  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在小河的对岸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蚂蚁。一天,小蚂蚁们爬到树叶小船上玩。一阵大风吹过来,把树叶小船吹到了河中。树叶小船载着小蚂蚁们漂来漂去,他们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

  野地里长着一棵蒲公英,翠绿的叶子,淡黄的'花朵,美丽极了。夜里,她听到附近传来哭声,仔细一看,是十几只又冷又饿的小蚂蚁。蒲公英召唤小蚂蚁来到身边,她用叶子为他们搭起小房子,用奶一般的叶汁喂饱他们,哄他们睡觉。天亮了,小蚂蚁们快活地喊:"谢谢您救了我们,蒲公英妈妈。"蒲公英妈妈笑盈盈地说:"我会想办法送你们回家的。"他们在蒲公英的叶子下高兴地生活着。

  一天,小蚂蚁们听到了蒲公英妈妈的叫声,他们看到有条大青虫正在咬她的叶子呢。小蚂蚁们向大青虫发起进攻。大青虫又痒又疼,掉下来死去了。蒲公英妈妈感动极了。

  蒲公英妈妈的黄花谢了,长出了洁白的绒球。她告诉小蚂蚁们:这就是我的娃娃们。你们赶快爬上绒球,一人抱住一把小伞。小蚂蚁们急忙爬了上去。这时一阵大风刮来,小伞带着小蚂蚁飞呀飞呀,又飞到了小河对面,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

  小伞在小蚂蚁的家园里生根发芽,这下小蚂蚁和蒲公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蚂蚁教学设计15

  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师生一起寻访了小动物,观察了蜗牛,蚯蚓后的又一次观察活动。本着‘科学探究始于细致的观察’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注重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本课教学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讨论、交流,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材分析

  《蚂蚁》是义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教学是指导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然后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同时,老师在教学中渗透“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的教育。

  3、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外界总是充满好奇,对很多的东西都感兴趣,但他们的观察方法还十分有限。他们的观察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指导、帮助。学生在前面观察植物的时候已经被一些动物所吸引,植物单元的学习也为动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观察学习蜗牛,蚯蚓时也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

  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5、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6、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7、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8、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要求:在校园内找蚂蚁,不捉蚂蚁,不惊扰蚂蚁,最好找到蚂蚁的窝。 关注:学生是否按老师的要求找蚂蚁。对没有按要求做的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方法。

  二、 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学生互说有关蚂蚁的一些认识经验和知识,讨论在室外观察蚂蚁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解决。(用食物---如:面包渣、糖、苹

  果等把蚂蚁引出来,用放大镜观察。)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打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对室外观察的有效补充):怎样让蚂蚁不到处乱跑?要求选用合理的方法限制蚂蚁的活动又不能伤害蚂蚁以便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结束后,送蚂蚁回家。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 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适时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四、课题总结:今天这节课你观察了什么小动物,你有什么了现?你学会了哪些观察方法?把你观察到的用笔记录下来(或画下来)。

  五、蚂蚁相关知识介绍

  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明确的劳动分工(蚂蚁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目前已知的蚂蚁约有1700种,我国境内确定的有600多种。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蚂蚁一般都会在地下筑巢,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它有着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50多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1--10年。蚂蚁发育为完全变异形态。蚂蚁是动物界的小动物,可是它有很大的力气,它能举起超过它的体重差不多有100倍的重量。蚂蚁不会迷路,在行进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9、 板书设计

  蚂蚁

  蚂蚁身体特点:六只脚,头上两条触角,分头 胸 腹三部分用脚爬行,眼睛很小,用触角打招呼。

  10、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是否能按要求认真细致的观察蚂蚁,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之间能否做到合作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增长自己见识。学生能否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学生评价:能按要求认真细致的观察蚂蚁,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同学之间能否做到合作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增长自己见识。能否独立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参考资料: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材、教学参考,科学课程标准等。

【蚂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蚂蚁》教学设计03-23

《蚂蚁》 教学设计04-29

蚂蚁教学设计04-03

蚂蚁教学设计02-05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02-15

《小蚂蚁》教学设计02-15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11-06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06-13

《小蚂蚁》教学设计06-12

有关《蚂蚁》的教学设计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