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平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习习惯特别好,学习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习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成人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数学书76页例2。
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0×9= 9×9= 19×19=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5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乘法进位的方法。思考:
1.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
2.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最后算什么?如果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a、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b、板演练习,请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65页“做一做”的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啊,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a、进位的数字有无写错。b、进位的数字要写到前一位的右下角。C、要小一些。(如果学生写的不合格,要指出并更正)d、有无加到前一位上去。
②师:这个学生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打“√”或“×”。
师:认为第2小题第一步对的请举手?(方法同第小题的第一步)
④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各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2)讨论几道题的第二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不同答案)
②师: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十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十位满几十,仍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6)拓展练习
数学课本第66页第3、4题。
六、全课小结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①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
②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③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④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要加几。
⑤再把两次乘法得的积相加。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3
一、教材: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计算方面学习的重要转折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想: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献爱心活动为研究题材,贴合学生实际,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老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老师有意识提问:你想怎样学习新知识?让他们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将难点转化,以旧知解决新问题,从而渗透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1、渗透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
2、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到优化。计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通过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多种方式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出现3种情况,情况一:28×6×2;情况二:28×4×3;情况三:28×10+28×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去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通过比较认识到笔算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一起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3、注重沟通,理解算理。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分成三个部分,前面两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但着重让学生明确第二次计算的书写,第三部分,将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竖式计算的算理与学生前面的方法是一致的,教师要注重沟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4、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叙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要求学生根据对算理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讲就行了,教师简要的板书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有效练习,巩固延伸
第一组安排的4题不同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而进行独立的计算过程,第1题明确得数数字相同意义却是不同的,3、4两题的计算都有向前一位进位的问题,拓展了例题的教学。
第2题纠错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第3题解决问题部分的设计,是为了增加数学计算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4题是开放性练习,也是提高了计算难度,有基础练习、有提高性的进位练习,自己出题时还有可能两次相乘都有进位。
练习中的习题从不进位到进位,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顺序方法都是一样的,进位的问题也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学过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问题,但会感觉有点困难。当然,计算要达到一定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必须要相当的练习量。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口算:
16×4 230×4 19×3 180×4 140×72、笔算:
145×2= 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145×12=(板书:145×12=)
(2)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3)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
2、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1)、数位对齐;(2)先算2×145(3)再算1×145(10×144);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
(4)、讨论:⑴、290和145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⑵、为什么145与290不用数位对齐?
小练习:用竖式计算。
142×23 214×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任务二: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1、任务呈现: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小组汇报。
三、检测导结
1、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1时,要先算(),再算(),最后算()。
2、笔算竞技: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快又准。
134×12 25×116
241×23 217×42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设计意图:四位数乘两位数表面看只是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一次拓展,但实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法则的.一次检测,是对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再次训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回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整个过程,自己收获很多。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于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老师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时,我觉得竖式的书写很重要,在课上就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我在教学板书时做到以身作则;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大部分学生没有按我的要求写,所以错误还是很多。4、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教材4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使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四、教具: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师:国庆节要到了,如果有机会同爸爸妈妈一同去旅游,你最想去哪?打算怎么去?
师:同学们的打算都不错,老师全家也打算国庆节好好去玩一玩。据调查我国T字打头的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普快列车时速为75千米/时。老师设计了两个出游方案(多媒体出示)
方案一:乘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唐山北(丰润火车站)→哈尔滨 行程7小时
方案二:乘普快列车时速为75千米/时,唐山北(丰润火车站)→大连 行程11小时
请你帮老师算一算每个方案的行程都是多少千米?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每个方案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求出结果。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又应该如何计算?(学生说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1、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用我们原来学过关于乘法的计算方法帮老师解决了三个方案,老师谢谢大家。李叔叔是哈尔滨人,国庆节也要去北京,他选择了T17特快列车,同学们愿不愿帮帮他?那就请同学们帮李叔叔算算他的行程有多远吧。出示从哈尔滨到北京特快列车时刻表
师:要求哈尔滨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你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生:需要用到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和运行时间12小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145×12 12×145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教师手指黑板上第一环节的三个算式75×2 75×11 145×7与新列算式进行比较
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今天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请你先估一估大约有多远?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2、师: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能想出这么多的估算方法,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板书:笔算)大家拿笔来算算吧。
①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 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板书:145 x 12=_(千米)
1 4 5
× 1 2
______
2 9 0
1 4 5
______
1 7 4 0
应该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师:根据估算结果你认为你算对了吗?
生1:我估算结果应比1800少一些,1740比1800少点,我觉得计算正确。
生2:我估算结果比1450多一些,1740符合估算范围。
生3:我估算结果接近1500,1740符合估算范围。
师: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应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是不是?你打算怎么办?
生:再算一遍…,用计算器验算。
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帮李叔叔也解决了问题。那老师想问一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你们是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说给老师和全体同学听听好吗?
学生同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注意搜集不同的.想法,而后组织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相同,只不过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我们应用原来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3、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完成课本P49下面的做一做
2.我来当老师:
完成课本P51页第7题,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口算。
20×60 12×40 50×11
18×30 21×30 30×60
2、计算
24×2 13×3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师:那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呢?
1、请你先帮王老师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1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谁能来帮帮王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1、请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用计算。(生写)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汇报:14×12=?(或12×14)
师: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求12个14本连加的'和)
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2、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算一算吧。提示: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解决呢?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师写竖式
1 4
× 1 2(1、2用不同颜色)
(1)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2)请做得好的学生到黑板前汇报。
(3)师引导学生说说如何进行笔算乘法的,并用电脑演示。
师:在笔算时先写什么?1 4,再写“×”,12写在24的下面并对齐它。
师:写好后先算什么?
生:先用第二个数的个位“2”去乘“14”:2×4=8,8写在个位。2×10=20,2写在十位上。
师:算完个位,再算什么呢?
生:再用第二个数的十位“1”去乘“14”的“4”:十位的“1”表示10,10×4=40
师:所以1×4=4的4写在哪一位上?
生:写在十位上。个位上都是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可省略不写。
师:然后再用十位“1”去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多少乘多少?
生:10×10=100
师:所以1×1=1的“1”写在哪一位?生:写在百位上,表示100。
师:说得对极了。
师:最后还要把两次乘得的积怎样?
生:加起来。
师:得多少?
生:168本。
师:也就是说王老师买的这些书一共有168本。我们不要忘记把算得的结果写到等式的后面。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师:大树生病了,我们化身森林小医生帮它治治病吧。在练习本上把错题改正过来。
1、帮助小鱼,鲤鱼跃龙门
23×13=33×31=
41×21=32×12=
2、森林小医生。(计算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略
改正:
大树爷爷病好了,它要组织大家开展读书活动,可是它遇到了个数学问题,你能帮帮它吗?
2、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重点明确: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先从个位乘起,当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时,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
练习教材P47第3、4两题。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习、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先请同学们观察,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x48
二、探究新知: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a、估算:48≈5037≈4050x40=xxxx(盒)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xxxx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37x48,这时可以提出用竖式进行计算。
让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37x48的`结果吗?请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x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竖式计算要重点讲清楚计算应注意什么。
1、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也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竖式计算
三、自主探究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新知巩固:
巩固练习。
24x4122x7444x5915x2153x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1、16251824x16x13x17x1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五、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x1938x976x9912x1111x4738x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初步了解了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本课教学进位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其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学情分析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用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枝。
2.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进行互评。
学生可能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时就可以沿着这个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果没有,教师也参加活动,提出问题。
比如:10盒一共多少枝?20盒呢?学生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导入例题,猜测得数。
再问:如果买了12盒呢?学生独立猜测,并记录结果。
二、主动探索,验证结果。
怎么验证你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应该计算出结果)
1. 教学24×12的算法。
(1)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2)明晰计算思路,汇报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的算法)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它小组要认真听,及时补充。(学生的方法里可能有用竖式的方法,如果没有,还需要老师继续引导。)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比如,讨论大头蛙提出的问题: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看竖式)
明确:因数12十位上的“1”乘24个位上的“4”得4个十,所以4要写在积的十位上。
(6)练习:如果买了23盒呢? 请一名学生 板演,其它在本上做。
(7)师生共同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反馈练习,巩固知识。第39页练一练的第2小题。练习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 识应用,扩展思维。
1. 第39页练一练的第1、3小题。
2. 趣味练习。11x11 12x12 13x13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嘛?和同学说说吧!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开心吃水果。
31×2= 18×3=200×3=19×5≈21×7≈398×2≈
2、算一算
24×12=
3、观察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24×12与241×12有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从银川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银川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出算式。
(2)学生小组内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写出算式:145×12=
1、估算。
师:怎样计算呢?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结果。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同学们想一想,两位数乘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前四道。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判断正误,找出错因。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用心计算(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
复习
24×12=540
2 4
× 1 2
4 8
2 41 4 52 8 81 7 4 0
例1145×12=1740(千米)1 4 5 × 1 2 2 9 0 ……2乘145的积……10乘145的积答:从银川到北京有1740千米。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38 、 39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动物学校的同学们很快也开学了,看,这是谁?兔博士来了,它要奖励假期作业出色的同学,正为它们购买奖品呢。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例1呢?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怎样计算12盒彩笔多少枝呢?
2、自主探索。
小组同学合作研讨: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在小组里交流。
3、交流算法。
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算法,并说清算理。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算法
实物投影展示不同算法。
刚才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今天我们重点要学习竖式计算的方法,我刚才就看到有些同学用竖式计算的,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竖式计算
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重点解决大头蛙提出地问题。使学生明确:乘数12十位上的“1”乘24个位上的“4”得4
个十,所以4要写在积的十位上。
多找几位学生说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三、尝试应用
兔博士还买了些东西,请同学们帮忙算算每种商品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帮忙吗?
出示表格。(课件)
四、综合运用
1、练一练第1题。兔博士买好了奖品,准备召开表彰会了。
学生表彰会在学校礼堂召开,每排22个座位,有23排。500位同学够吗?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
2、表彰会快开始了,可是还有3位同学没到,原来它们被难题难住了,同学们快帮帮它们。
3、刚才大家表现都很出色,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人类得好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出示益鸟图片。同学们手中有它们吃害虫的资料,请你帮忙算一算,它们21天能吃多少害虫?
五、布置作业
聪明屋:用11去乘两位数,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规律?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引入新知识得学习,贴近学生生活。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交流讨论,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明确算理,使学生计算时能掌握住方法。
通过对练习的精心
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两盒彩笔多少枝?
十盒彩笔多少枝?
12盒彩笔多少枝?
24×12
⑴24×10=240(枝 )
24×2=48(枝)
240+48=288(枝)
⑵20×12=240(枝)
4×12=48(枝)
240+48=288(枝)
⑶有的用竖式计算。
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呢 ?
杜鹃每天吃14只松毛虫;
猫头鹰每天吃12只田鼠;
燕子每天吃24只害虫;
啄木鸟每天吃23只害虫;
喜鹊每天吃11只害虫;
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机会,丰富课程资源。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0×11= 18×30= 12×40= 21×30= 50×11= 30×60= 2.笔算
24×2= 78×8= 123×4
二、导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课外书啊?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很爱学习的好孩子,一天王老师去新华书店购买一些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
2.回顾旧知:
过渡语: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投影出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师:她告诉我们什么?问题一:一共买了多少本?14 ×12= 3.引出新知:
这里的因数是几位数?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算法探究
1.自主探索:
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24×12的得数吗?想想看,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想好了写在小白板上。开始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注意点:A、学生中都出现了哪些算法?B、哪几位同学出现了典型算法?)
2.小组交流:
你刚才是怎样算的?能不能让你小组的同学也明白你的算法?请互相说一说。(学生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方法?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连加:14+14+14+ …… +14=168 12+12+12+…… +12=168
(2)连乘:14×2×6=168 14×3×4=168 12×2×7=168
(3)拆数:14×10+14×2=168 10×12+4×12=168
(4)竖式:
4 ×
2 ―――――
8 1 4 ――――― 1 6 8 5.研究竖式:
若出现了竖式法,则14×12 XX同学能用竖式直接计算,可真是了不起。可是老师这里有一点不明白:“下面这一个14是谁和谁相乘算出来的?为什么不和28对齐啊?若没出现竖式法,则教师引导:分步计算需要三步,是不是可以在一道式子上完成呢?接着引出竖式,并且教学竖式的写法。
你们知道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吗?能说出竖式的计算方法吗?4 × 1 2 2 8 …… 14 × 2的积4 0 ……14 × 10的积(个位的0不写)1 6 8 …… 2次相乘的积相加
(1)师:我们来看看1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2)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一步竖式的意义。
(3)问: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a.要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从低位开始计算。b.算的时候应该注意数位。)
师:现在你们明白14×12的竖式计算方法吗?6.下面我们来算一算、说一说吧22 ×23= 2 2先用个位上的()乘22得()。
再用十位上的()乘22得()。
×23
把()和()加起来得()。———— 7.练一练
23×13= 33×31= 41×21= 32×12= 8.小马虎体检中心
32 ×31 × 12 ———— ———— 33 64 99 32 ——----———— 132 3264
四、巩固练习
课本P46做一做;P47练习。
让做得快的学生上前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然后让下面的同学说明每一步的意思。
五、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第47、48页练习。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例1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出示彩球)
30×80 88×10 900×10 60×70 13×3 32×2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14×2 231×3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彩球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和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巩固了旧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二、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1、情景导入
出示新华书店的图片,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到新华书店去买书,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2.自主探究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想到其它分成的方法,这时提出把12分成10和2是比较好计算。如果遇到数字比较大的数字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列竖式该怎样算呢?谁愿意来黑板上试算一下。找两个同学在黑板上试算,其它同学在本上试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14×12,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用竖式怎么计算,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3.点拨归纳
学生做完后,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再找几名学生说计算方法。
最后教师总结。
从个位乘起:2在个位,表示2个1,个位上的2乘个位上的4得8,是8个什么?写在什么位?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
(讲解算法并板书)
再把两次所乘的积加起来。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设计意图】教师强调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加强运用明确算理
第一关小车开到哪儿停(主要考察第二因数的十位合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以后得得积和谁对齐)。
13×12= 23×21= 43×22=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23 33 43
×13 ×31 ×12
第三关啄木鸟治病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设计意图】利用闯关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练习的题型分层次,有梯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巩固算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4×12=
口算:14×4=56 14×10=140
56×3=168 14×2=28
140+28=168
笔算:
1 4
× 1 2
2套书的本数← 2 8……14×2的积
10套书的本数←1 4 0……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1 6 8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通过口算和笔算的对比,体现用笔算的解决问题的优化性。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15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12×20=24×10=50×20=70×2=
21×10=11×30=60×40=30×5=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请看自学提示。(指名读)
看第63页的情景图,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信息?把这些信息完整地叙述下来。(独立思考解决)
(2)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方法。(4人一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
三、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名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板书:妈妈买了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24×12=(元)
师:同学们,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得数吗?
生:(能)可以把12本分成2本和10本两个部分,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12=2+1024×2=48(元)24×10=240(元)240+48=288(元)】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生:……(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用竖式进行计算。请看(屏幕出示:)
242448
×2×10+240
48240288
(1)师:刚才求妈妈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我们共同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来,看着我们的计算过程。刚才的第一步我们是先算什么的?怎样计算?(先算2本多少钱,用24乘2。)
○1计算24乘2先算什么呢?再算什么?(先算2乘个位上的4表示8个一;再算2乘十位上的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
○2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
(2)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的东西,并问第二步要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24乘10得240。)
○1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就是用10去乘24;先用1个十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写“0”;再用10乘2得20,但是这个2表示2个十,所以10乘2得到的20也表示20个十,也就是200,这个“2”要写在百位上。因此求得的积是240。
○2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3师:这次求得的积个位上的“0”应该如何处理呢?
生:“个位的0不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小括号里提示我们的。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大家应该向他学习。想想个0为什么可以不写呢?
生:因为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得到的24就表示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在这里个位上的0不写。
(3)第三步要算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与240加起来,得288。)
3.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生:先用2乘24得48,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1乘24得24,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展示讲评、内化提升。
出示例1的竖式,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然后各组派代表说。
2.竖式中48和24比较,哪个数大,为什么?()
3.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05-1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09-03
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17篇04-1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范文04-25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03-08
乘法的教学设计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