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3 15:46: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模板(20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竖、瞅、顽、插、跷、属、挺;:3个多音字:溜、哄、喝;会正确、美观书写3个生字。

  2、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会正确使用。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马戏的精彩,同时了解这些精彩的马戏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勤训练的结果。,并能通过感情地朗读加以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1、 简介马戏

  2、 自由说自己见过的马戏。

  二、初读课文(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

  2、反馈板书马戏节目

  三、教师引领细读某一自然段(8分钟)

  1、看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3、按照“首先读文找出谁表演的什么-----怎样表演的(圈出重点的词语)-----观众的表现,然后感情朗读”的顺序学习一个精彩的节目。

  四、自主探究学习(8分钟)

  1、学生照此方法独立学习课文另外两个精彩的`马戏节目。

  2、反馈:指名板书,指名朗读

  五、识字写字(10分钟)

  1、出示词语:倒竖、瞅着、顽皮、插着、跷跷板、金属、挺有趣,圆溜溜、哄笑、喝彩

  2、说说发现,学习多音字“溜,哄,喝”

  3、识记“竖、瞅、顽、插、跷、属、挺”字形,学习书写三个生字。

  六、扩展延伸:(5分钟)

  1、小动物们为什么能够表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呢?(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苦训练的结果)

  2、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作者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写,其他的节目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也从小狗做算术、马钻火圈、猴子骑车这三个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像小作者一样,也来写写小动物们是怎样表演的。 好吗?

  七、课时小结(2分钟)

  1、出示课时目标

  2、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2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课文围绕一天,通过对具体的事例的描述,展示了人们珍惜时间,在一天里做出的成绩,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的关爱。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读文体会: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检查,读勾画出的生字、新词,相互帮助。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情况。绿荫如盖 佩佳 羞愧 馋涎欲滴 翻耕砌墙游 手好闲 麦茬地。

  4、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准确、更流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精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二)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

  1、“游手好闲”

  ①、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②、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 坐 吃 嬉戏

  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④、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二、拓展升华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吗?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课后利用资料办一期班报。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一)文章题目:养花

  (二)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三)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2、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笔,写一种你喜爱的花草。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资料提供者:

  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

  2、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知道诚守信用是为社会所称许的行为,在班级、校园、社区倡导诚信之风。

  教学重点:

  1、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知道诚实、守信是社会所称许的行为。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与诚信有关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一篇学生的.诚信家风作文,与学生交流谈话,引入课题。

  二.新授

  活动一 演一演 角色扮演:“买票”

  1、由学生扮演“买票”中的各个角色,再现买票的情景。

  2、小组讨论:你觉得父亲和售票员谁说得对?为什么?

  3、小结:

  活动二 讲一讲 诚信故事大家讲

  1、看林海燕事迹的诚信资料和海尔集团的诚信资料,并说说主要讲什么?

  2、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林海燕,你会怎样?你赞成海尔总裁的做法吗?

  3、同学交流自己生活中的诚信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结:

  活动三 议一议 我该怎么办?

  1、教材第19页中的漫画呈现四个两难情境,请学生思考、讨论:遇到这些事情,我该怎么办?

  2、小结:

  活动四? 评一评班级诚信小天使

  1、小组讨论: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诚信之星?

  2、评选班级诚信之星,并说感言。

  3、一起设计班级的诚信宣言。

  活动五 说一说 我该怎么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布置作业:办一份诚信手抄报

  板书设计 :

  三.我和诚信交朋友

  诚实守信

  不说谎话

  知错就改

  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

  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2.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注意问题: 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二、课题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

  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明确:第1节: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现形式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注意: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质疑,师生交流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八、板书

  由诗而歌,走进诗人 相信未来个性高尚

  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 健康

  C:颈——银项圈 活泼

  D:怕见人 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

  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抄写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从福勒的崇高体育道德风范中受到感染教育。

  4.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场面。

  重点难点:有关福勒放弃射门内容的理解和谈出对福勒做法的个人见解。

  教学准备: 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或看电视转播。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虽千方百计要把球蹋人对方球门,可是,课文中却写了一位运动员在场上放弃射门的机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

  板书:放弃射门

  二、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检查生字读音:庸,捅,刁。

  三、检查字词。

  易错字:庸、捅、刁、释、抑。

  理解词语:禁区、足球、国际足联。

  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权这件事的。

  1.利物浦队对阿森纳队的这场比赛关系到争夺冠军,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比赛。

  2.在即将进球的关键时刻,利物浦队的福勒为了避免对手受伤,果断地放弃了射门。

  3.福勒的高尚的体育风范受到人们的称赞。

  五、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六、朗读课文,在不懂之处作上记号。

  一、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讨论: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场比赛的.重要性。

  二、找出描写福勒和西曼在赛场上表现的句子

  1.反复读这些句子。

  2.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点拨:①福勒踢球技术高超,动作蛔熟,讲战术。“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将球向右前方轻轻一拨,想让射门的角度刁一些。”

  ②福勒品质优秀,宁可放弃射门,也不伤对方。“福勒猛地将脚收了回来。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土裁判判罚后,“福勒却向裁判解释,西曼并没有碰着他,他是自己倒下的。”“主罚时显得漫不经心,故意将球正正地踢向西曼胸前”,给了个“温柔”的点球。

  ③西曼舍身扑球。“守门员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西曼明知后果,却还是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

  3.讨论:福勒为什么放弃射门?体会当时他在那刷那间的心理;后来他为什么又漫不经心地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

  三、联系课文内容,发表白己的见解。

  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

  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他第一次放弃了射门,后来又为什么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对错误的见解,不指责,做适当指导。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一项体育比赛的场面。

  1.找出课文中描写比赛激烈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2.想一想,再说一说自己要写的比寒场面。

  3.指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师生评议,指出哪些地方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

  5.学生自己动笔写比赛场面。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没有记住的生字词再抄写几遍。

  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字。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再现熟字,引出课题

  1、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称”“赞”两个字,认读“称赞”这个词。

  2、用换词法理解“称赞”的意思,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理清文章线索:

  (1)读了课文,你认识了几个小动物?

  学生回答后贴“刺猬”“獾”的图片和词语卡片,认读这三个生字,强调“猬”字单独念应读第四声,在“刺猬”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2)课文中讲谁称赞了谁?

  (3)创设情境,认读“火车”上的生字词,重点指导“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读音。

  三、朗读课文,理解词句

  1、学习1-4自然段

  (1)出示图1,指名学生读第1-4自然段。

  (2)小獾做了三个什么样的`板凳?引导学生理解“粗糙”的意思。

  (3)读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

  (4)板凳做得很粗糙,为什么小刺猬还称赞他“能干”、做得“好”呢?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2、学习5-7自然段

  (1)听了称赞,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出示图2)到了傍晚,他还做出了什么?

  (2)为什么一句称赞的话会让小獾有这么大的变化?默读5-7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3)理解“泄气”和“自信”,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引导学生像小刺猬那样称赞别人。

  3、学习8-10自然段

  (1)借助图3和图4,引读8-10自然段。

  (2)重点指导学生读出“高兴极了”的语气。

  4、回归整体,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1)课文还有哪一段写到“高兴极了”?

  (2)抓住“两次‘高兴极了’是因为什么”这一问题,体会称赞的作用。

  四、学写上下结构的字

  1、看图猜字,教师范写“采”字,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背”在文中的两种读音和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分角色表演和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2、学写其余的七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读读写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指名学生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并组词。

  2、听写“采”“背”两个字,指导学生用这两个字口头组词造句。

  二、分角色表演

  1、指名三人分角色表演读,集体评议。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表演读。

  三、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读读写写”。

  四、学写六个左右结构的字

  1、认读“板”“椅”“但”“傍”“清”“消”等六个字并组词。

  2、按部首把六个字分成三组,观察每组字在结构布局上的共同点。

  3、指名学生上黑板书写,集体评议。

  4、全班练写生字。

  五、作业

  选择一个同学,在友情卡上写一句称赞的话送给他。

  板书设计:

  称赞

  刺猬獾

  疲劳泄气

  消除自信

  教学设计10

  一、概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

  3、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采用演示、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玩具风车、飞镖各一个,方格纸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由“游乐场游戏引入。

  教师先说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滑梯、推积木、小猴表演),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

  回想我们刚才做的几个动作,你感觉它们的运动特点一样吗?其实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读书资料上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在看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书要求。

  [设计意图:从猜词游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先看读书要求,这样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和任务看书,使学生有思考的内容,同时对以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8个物体运动的画面。

  (风扇的叶片转动、升旗、、推窗等)。(课件出示)

  生随着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把看到的现象表现出来。

  (2)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你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3)4人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4)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用符号表示。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和旋转。

  刚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平移和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有变?(形状和大小)

  2、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

  想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吗?欢欢想请大家试着做一做旋转和平移的动作。听口令用身体活动来表现这两种运动。

  3、判断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课件出示)边演示学生边答,注意语言表达完整性。

  (三)、深入感知,探究平移。

  1、出示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

  生观察,思考,按要求寻找福娃兄弟。

  2、引导生认识平移的方法:看整图(板书)。

  3、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呢?出示:三角形图。

  (1)你能看出三角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上)你是怎么看的?(箭头)

  (2)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请生拿出▲和方格纸来移一移,说一说。

  小组讨论三角形怎么数平移了几个格子?引导生认识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你还可以从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看出三角形也向上平移了3格?引导生认识对应边。板书:对应边

  小结:在物体平移前后的位置上,任意选一组对应点,再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平移了几格。

  4、巩固深化:

  (1)课本P19试一试中间的三角形图,请生任意找一组对应点,用铅笔点出来,再数数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格?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请你在蜡烛图和小鱼图上点一点,数一数,再把空填写完整。

  指名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注意纠错。

  5、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你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图形吗?

  (1)试画 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2)展示交流。

  (四)、欣赏与拓展。

  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 课件展示图片)

  体会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创造的美,了解平移和旋转的作用。

  (五)、小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表现,设(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八、帮助和总结

  随时深入课堂,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对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新知识。

  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故事吧。同学一定要认真看,看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微视频,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

  (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你发现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动:先了解自己同桌的体重,在背一背,说一说感受

  (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2、谈收获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调查生活中“吨”的影子,多少个什么东西合起来大约是一吨。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字母表示:1 t=1000 kg。

  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天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幻灯“我会读”读生字词。

  二、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2、师: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3、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4、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三、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1)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2)小组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3、交流

  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幻灯随答出示好下出句子: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四、总结: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五、练习

  这个故事真神奇,我要讲讲这个故事。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讲故事。

  六、课外作业:

  读读童话故事,准备开个童话故事会。

  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

  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

  2、放录音:

  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看图。

  2、学生自由读: 画出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3、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⑴ 指名读。

  ⑵ 开火车读。

  ⑶ 打乱顺序分组读。

  ⑷ 齐读。

  4、记忆生字: 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流利。

  2、师范读课文: 生体会,评议。

  3、指名读课文: 同学互议,纠正错误。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巩固发音。

  2、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3、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4、教师范写: 生描写,说笔顺。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五、巩固生字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

  1、我们一起玩吧!

  2、你写作业了吗?

  3、今天天气很好。

  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一吨有多重》 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的教学。对于单位“吨”,平时学生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对于“1吨有多重“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实际地感受并认识。

  学情分析:

  《一吨有多重》这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方面来看:已经有克与千克的认识作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数学两年多了,他们喜欢上了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想敢说,愿意发表自己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一袋面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谁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说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情境图)。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学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头牛还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师: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们认为合适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质量单位。) 师:真会动脑筋!确实用千克、克有点不合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

  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时,要用“吨”作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个要用磅秤才能称出来,但我们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可以把1吨分成小的.单位来计量。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现在请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站出来,(正好有8位同学:王源,慕子恒,慕翻燕,王保,薛佳艺,王娜,杰张,王雪曼)

  师:这样,如果以这8个同学为一组,请大家算一算,他们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出:25×8的结果是200千克,)

  师:如果有这样5组的同学,他们的体重又有多重?

  (学生计算:200×5的结果是1000千克。)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知道像这样5组同学的体重为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吨”作单位,即:1000千克的质量的物体,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2、感知1吨

  师:1吨到底有多重,同学们?

  ( 背一背)请一个平时认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体重是25千克的一个学生,背2个学生(非常吃力),然后想像一下刚才8个学生的体重,5 组这样同学的体重,即1吨的重量。

  (提一提)1袋面粉质量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

  师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3、找一找,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吨大约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见到过“吨”?

  (大桥的承重是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知道了1吨=1000千克,再通过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说一说,充分让学生感知吨,并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回归生活,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 kg

  18t=()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第三关:开放题:(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检查员

  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1)、张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3)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

  (4)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智勇大冲关,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与吨的关系。 师小结:其实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现在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

  教学设计16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读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江南)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后教:

  1、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圈出生字,教师抽查。

  2、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出示句子: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反复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5、理解“田田”的意思。

  (1)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2)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6、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共有几行?(七行)由几句组成?(三句)

  7、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模仿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书写

  1、认识笔画竖弯钩和竖弯,指导书写“可、西”

  (1)教师用课件演示笔画竖弯钩和竖弯

  (2)学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顺序。(3)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笔画竖弯钩和竖弯,学生书空。(4)学生描红,临写

  (5)组内评议,写的'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出示目标

  三、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叶”说话。

  2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3规范表达,并理解诗的意思。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4、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5、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引导学生在读嬉戏玩耍的。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6、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7、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8、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四、拓展阅读,积累知识

  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五、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教学设计1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诵读课文。

  2.能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的结构。

  3.理解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人物形象。

  4.体会作品简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出有“狼”字的词语,这些词语中,你对狼的印象是什么?

  有天晚上,一个屠户卖完肉回家,却遇到了两只狼,结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先生一篇短篇小说〈狼〉。

  二、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这篇课文。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大家看看哪些地方读得不错,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出示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一是句内节奏,二是读出层次。

  3、把握语气语调。

  4、结合注释,读懂文意。(注意难句)

  难句指导、

  1.投以骨

  2.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

  4.其一犬坐于前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教师示范。学生自读。

  三、理情节。从不同的角度理清课文的情节。

  从屠户的角度,教师指导示例第一段,学生自己完成其他段落。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笑狼

  从狼的角度去理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四、评形象。

  1.抓住描写的方法分析。

  狼的神态描写:眈眈、目似瞑、意暇

  屠户的.动作描写:投、顾、奔、倚、弛、持、劈

  屠户的心理描写:惧、窘、恐、悟(让学生揣测屠户的心理变化)

  教师归纳板书:战胜

  狼:狡猾、狠毒、贪婪←屠户:勇敢、机智

  抓住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2.本文是以屠户为主还是以狼为主?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吗?

  让学生研究阅读,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五、小结本文的主旨。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指导学生分别站在狼和屠户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小结:

  本文中的狼狡猾、狠毒、贪婪,可在自然中的狼又是咋样的呢?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自然中的狼,聪明、强悍、团结、生命力强,狼也是懂得感恩的动物,我们应与狼共处,我们这星球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设计18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丰富细腻的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环境下对星空的不同感受。

  [布置预习]

  1、结合工具书,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预习本上抄写生字词,每个两遍。

  2、了解文学常识: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在预习本上整理一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散文《繁星》。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说出课本24页注释1的内容。

  2、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听读,把读错的字词做上记号。

  (2)学生纠错,说说还有哪些容易读错容易写错。如有不足教师补充。

  (3)齐读课文。

  3、教师小结。

  三、示标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在不同环境下对星空的不同感受。

  (达成目标的方法:反复朗读)

  (目标展示方式:小黑板或电教媒体)

  四、朗读理解课文

  (一)学前指导

  1、布置自学任务

  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文中的相关词语。据此文章怎样划分段落?(提示:注意每一节开头的词句)

  (2)作者在家乡、在南京、在上海分别看到怎样的星空景象?产生哪些不同的感受,分别对夜晚的观感、对星天的认知是怎样的?

  (3)细读第三小节,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思考这节文字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小节最后“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这句话中“沉睡”和“觉得”是否矛盾?

  (4)以第三节为例,分别找出写眼前实景和写联想想象的`景物的句子,从中可以感悟出作者的什么感受。

  2、方法指导

  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思考题随文圈点,然后同学间讨论,解答思考题。如还有困难,举手问老师。

  3、明确自学要求

  自学时间10分钟,通过自学能明确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读适时要求多朗读体会。

  (三)讨论点拨

  1、第一题点拨:注意每一节的开头,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课文先后写了什么,怎样分段。学生答对既可。

  2、第二题: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后,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感受。、

  3、第三题:抓住“我”的一些动词,能找对“仰望—眼睛模糊—沉睡”这一顺序就可以了。关于“沉睡”和“觉得”应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考虑,搞清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原因,因此并不矛盾。

  (四)归纳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在不同时间地点,作者观看星空的情景及感受,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遥望星空时的亲密、温馨的感觉。

  五、测标

  1、朗读比赛:先自由朗读第三小节,读出亲密、温馨的语气,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比赛。

  2、在课堂作业本上认真抄写第三小节,用浪线划出你最欣赏的语句。看谁抄得又快又好。

  六、作业

  1、当堂完成《自主学习》9到10页的练习

  2、课后:

  1)预习《石榴》。

  教学设计19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关于中国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生答)

  师: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其中有著名的著有《孙子兵法》的孙武,他所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著名战略,至今仍是兵家克敌制胜的法宝。美国西点军校也用《孙子兵法》作为教材。其后代孙膑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著有《孙膑兵法》,已成为全世界都在研究的兵法宝典!

  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给他作的人物传记,了解文章记述了孙膑的哪些故事,从中我们来领略其谋略的精妙所在。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孙膑谋略思想的精妙所在,获得有益人生启示。

  三、秀出风采,落实基础

  1.指名生逐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先组内交流预习问题,再指名生展示预习成果

  (1)字词:重点字音、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2)课文内容(略讲)

  3.质疑问难:

  有没有难理解的字词或句子?

  4.考考自己:一词多义、翻译句子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孙膑和庞涓各是怎样的人?

  (1)课文大意: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为魏将后加害孙膑,后孙膑将齐,设计打败庞涓。课文通过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

  (2)孙膑和庞涓的人物形象

  孙膑: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庞涓:心胸狭窄,残忍,骄傲自大。

  五、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思考:本文讲述了哪些故事,你对那个故事感受最深,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1)故事:孙膑受刑 田忌赛马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2)启示

  A.田忌赛马:劣势中找到优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舍小保大,牺牲局部保全全局。

  B.围魏救赵:分析形势,抓主要矛盾,避实就虚。

  C.马陵之战:洞悉对方弱点,诱敌就范。

  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善用计谋,正确分析形势。

  重点分析马陵之战:

  1、马陵之战的发生背景。

  田忌围魏救韩,庞涓狂追已过魏境的齐军。

  2、马陵的地形如何?对谁有利?说说理由。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对孙膑有利。

  理由:

  其一是此地利于齐军设埋伏,且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处,利于全歼魏军。

  其二是齐军可养精蓄锐,守株待兔,等追得精疲力尽的魏军进入包围圈。

  3、找出导致庞涓失败的原因的语句。

  “悍勇而轻齐”和“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4、孙膑针对庞涓的什么致命弱点,采用了什么策略,造成魏军大败,庞涓自刭?

  孙膑针对庞涓盲目轻敌的致命弱点,采用减灶的欺骗手段骗庞涓上钩。

  5、作者写孙膑的同时,为何还要写庞涓?

  写孙膑的同时写庞涓,则是为了用的比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文中用庞涓的钻火、烛读、自刭来反衬孙膑的智谋过人。

  六、提升拓展、迁移训练

  有人认为,司马迁对孙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其作传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依据文本,联系学过的《报任安书》,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

  ⑴经历相似

  孙膑受膑刑后积极展现自己,著述《兵法》。司马迁忍受奇耻大辱发奋著《史记》。

  “昔文王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愤之所为作也。”

  ⑵都有抱负

  司马迁歌颂孙膑的本领才干,高度评价他们的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赞颂了一种不怕挫折、忍辱奋斗、终于报仇雪耻、功成名遂的英雄气概,一种重建自己高尚人格的大义行为。

  七、课下作业

  1.熟读全文,梳理文言知识,笔译全文。

  2.写一写你学习本文后的感悟或人生启示。

  教学设计20

  设计说明: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白杨》这篇文章既写了孩子的天真,又写了父亲的深情;既写了高大挺秀的戈壁卫士白杨,又写了无私奉献的边疆卫士建设者。学生难于理解作者对爸爸神情的多处描写和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及当年建设大军开发荒原的情形。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二、训练设计的特色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提前搜集整理阅读有关新疆以前和现在的资料,尽量对新疆有较多的认识。观看时事新闻系列节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使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有所收获。

  对文章主旨的.挖掘则是采用层层剥笋法。从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点—白杨的品格—白杨的象征意义,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逻辑引导,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既和学生一起深入挖掘课文的深层主题,又不是以得到这个主题为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现这种挖掘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训练机会、多样的形式,充分确立其主体地位。

  (l)拓展训练:想象戈壁滩的环境,用一词概括,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想象训练。学生直观感受白杨的形象特点高、直。教师请学生从文中再找一个词把两方面的特点概括:高大挺秀。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闭目想象、品味理解白杨的品格:生命力强、坚强。

  (3)朗读训练。关键性的句子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体会。

  (4)质疑训练。重点段要学生质疑,梳理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5)情感训练。感受人物品质,受到情感熏陶。

  总之,能使学生轻松、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从中学到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的宗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白杨》。(齐读课题)

  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一列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爸爸与两个孩子谈论白杨的事。

  二、师:爸爸和两个孩子谈论白杨,那你能从他们的谈话中能体会出白杨有什么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生读书

  三、交流,析句悟情

  (一)白杨特点。

  1、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课文,谁起来说一下白杨有什么特点?生:高、大、直,能不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高大挺秀。 (板书)

  2、白杨还有什么特点?从哪能看出来?生读爸爸的话?(出示小黑板)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你还从哪句话或哪个词语能体会出什么?

  第二句:生命力强、适应力强、服从需要,板书。文中哪儿指的是?(大戈壁)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倾听心灵》教学设计06-1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的教学设计11-14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09-27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02-02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03-01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校徽设计教学设计11-16

《校徽设计》教学设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