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1 16:05: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测量温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继《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之后,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如何使用温度计。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本课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学习使用水温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通过多次测量基本掌握用温度计测定物体温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的能力。同时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还期望学生能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为后续学习(例如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第一环节教师讲解、介绍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在教师的讲解及学生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条操作规定的意义。然后教师安排了两个活动——测量不同水的温度、测量水在不同时间的温度。通过两个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多次测量水温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小组同学间的互相提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值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水温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的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教学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四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测量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水温变化记录表。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二、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

  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接着就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时,可让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特别要让学生反思,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同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技能学习主要是以模仿为主的。

  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

  这部分的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下一步连续测量10分钟内的水温作铺垫。

  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

  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据此,引导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作怎样的变化?最后怎样?引出科学概念: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最后作一项推测: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需要怎样做?教师要引导并带领学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冻箱内,为下节课《水结冰了》的教学和学习做准备。

  三、学情分析:

  《测量水的温度》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也是继前一课《温度和温度计》学习的延续。本课我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实际练习测量物体温度和识读摄氏温标。学生在这一课将分别测量凉、温、热、烫4杯水的温度,并每隔2分钟连续测量10分钟内每杯水的温度。本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定的意义,并掌握每一步骤的操作规程,以保证后续测量数据的相对准确。为后续学习(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

  四、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2、注重研究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

  五、学法分析:

  本次探究活动由于材料容易获取,实验现象直观,所以课前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演示操作,之后的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研究方法方面作适当的点拔,通过实验操作和合作研究,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到极至。

  六、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八、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各类温度计、烧杯等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1号杯自来水,2号杯温水,3号杯烫手的热水,4号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烫水),4支相同的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水温测量记录表、干毛巾、(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时钟,冰柜。

  九、教学过程: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3

  对于家庭中的暖气,我们都想知道其正常的供热的温度。因为我们家里如果暖气不热的时候,很可能就是由于供水的温度不足导致的。所以很多朋友在判定暖气是否达到要求的时候,也是采取的测量供回水的温度。那么这种方法到底可不可行呢?家居杂坛以下面的问题为例来给大家解答供热测量供水和回水温度的问题。

  供热标准采用测试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是否可行?

  供热的标准采用测量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是否可行,家居杂坛给出到个人观点就是供热标准如果采取测量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是完全可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常规测量的是室内的温度,而室内温度一般是由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的情况所决定。所以个人认为是可行的。具体原因如以下四点。

  ①:室内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室内散发热量的多少。其实从另一个方面就是说,室内温度的高低也取决于我们供回水温度的温度差。例如,我们家里的供水的温度是45℃,回水温度达到了38甚至40℃。那么这时候的温差就比较小了,在10℃以内,说明它的供回水的温差是符合要求的,散热量基本上合格。

  ②:暖气系统在设计的时候都是依据一定的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而进行设计的。对于暖气系统的设计,我们首先要计算的是室内所需要的热负荷。而热负荷计算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取决于供回水的温差,也就是供水温度减去回水温度,这之间的差就是温度差。温度差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室内的散热量,所以我们这样测量也是有依据的。

  ③:因为现阶段的商品房都是按照标准要求设计和建造的。目前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节能的措施,所谓的节能措施就是指商品房的墙体按照节能要求做保温,门窗全部选择节能的门窗,这样就可以基本上锁定了我们墙体以及门窗的导热系数,也基本上确定了其散热量。

  ④:测量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可以轻易的实现。例如,我们要购买一把简单的红外测温枪,把测温枪对着供水的管道进行测量,就可以测出供水的温度。这时在测温枪上就会明确地显示供水的温度,对于测量回水,同样也可以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

  ①、测量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来判定供热的标准,必须是我们的房屋是按照节能的要求进行建造的。也就是墙体以及门窗的保温隔热是符合要求的。

  ②、我们室内的地暖的设计和安装同样也要符合要求。也就是根据供水和回水温度来确定的是内地暖或者是暖气片的数量。

  ③、室内的暖气系统是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安装的。这里主要就包含了供回水的管道的管径,以及暖气片的数量,或者是地采暖盘管的间距以及回路的数量等等。

  供回水温度正常时,室温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我们在测量时发现家里的供回水温度都是符合要求的。例如,设计的供回水温度分别是55℃,45℃。而此时我们测出来的温度是供水温度达到了接近55℃,回水温度达到了45℃以上,那么说明供回水温度都没有问题。那么此时如果室内温度还是上不去,那么问题应该就出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室内的暖气系统设计或安装不符合要求。这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供回水的管径过小或者是室内的暖气片数量不足。如果是地采暖的话,就可能是地采暖的盘管的间距过大或者是地盘管的回路数过少。这些都会导致散热量不够。

  ②:室内在装修的时候,地面铺装层严重影响了地采暖的散热,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家里安装的地暖而言的。因为地暖是铺在地面以下,通过地面向上散发热量的。如果我们在地面上铺的瓷砖结合层很厚,就可能会导致散热量不足。所以地面装饰层一般要控制在50毫米以内,这里要包含瓷砖的厚度。

  ③:房子的保温不符合要求。这点主要是对于一些自建房而言,对于商品房现在都是基本符合要求的。这里最主要是关注我们墙体的保温措施,还有就是门窗的保温措施。如果我们室内墙体和门窗保温不合格,那么即使供回水温度是符合要求的`,那么此时散发的热量也是不够的。因为很多的热量通过墙体或者是门窗散发到室外失去了,导致室内温度一直上不去。

  结束语

  关于现阶段测量室内供暖是否达标的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测量室内的温度,因为测量室内的温度是最直观,最可靠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就是保证室内温度符合要求。但是如果我们去测量供暖的供水和回水的温度,其实也是可行的。但是大家一定要保证三点,就是我们的保温要符合要求,室内暖气系统的安装也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而且在装修的时候不应该不允许影响散热情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实现室内的升温。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水热实验的温度和要求。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能够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烧杯、热水、温度计、铁架台、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老师的讲桌上有一杯热水,在放置的过程中,它会有什么变化?(变凉板书)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可能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充分讨论)

  现在我提一个问题:如果每隔2分钟测量一下它的温度,间隔相等的时间,温度下降的规律将是怎样的?(学生充分讨论)

  (板书1、先快后慢2、先慢后快3、均匀下降)

  现在有三种答案,你觉得因该是哪一种呢?

  二、学习新课

  刚才同学们经过充分的讨论,大胆的猜想,要想证明我们的猜想,你觉得因该怎样做呢?(做实验)

  下面我们要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实验中,老师对各小组提几点要求:

  (1)、小组成员做好分工合作。(哪位同学拿温度计,哪位同学看手表,哪位同学看温度计的读数,哪位同学作记录。)

  (2)、观察过程不要把温度计拿出水面。

  (3)、每两分钟读一次数据。(读五次数据)

  (4)、每小组成员做好记录。(15分钟时间)

  学生根据老师所提的要求进行实验——每隔两分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教师巡视指导。

  (时间到,要求学生坐好,并要求学生把温度计挂在铁架台上,不要从水中拿出来。教师用码表做好第二个10分钟的记时。)

  学生汇报测量数据,教师根据学生的数据将其标在统计图上,用尺将各点连接起来成一条曲线。

  这是一条曲线,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实验记录表做好数据的处理,根据每两分钟之间的温差填写好统计图表。(教师指导怎样填写,待各组画好,教到前面来,教师一一粘贴在黑板上。)

  看看各组画的统计图是不是都是一样的规律,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各级的数据是不一样的,水的多少,倒水时间的.早晚都不一样,但温度下降的规律是不是一样的?对照我刚才画的统计图,你们发现什么问题?

  你发现这13个组的统计图有什么规律?(都是一条曲线都是先快后慢)

  (第二个10分钟时间到,教师提醒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下面请同学们将第一个10分钟的温差与第二个10分钟的温差相比较,你觉得有什么规律?(先快后慢)

  最后你觉得会怎样?是不是一直这样下去?(最后达到平衡)

  三、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呢?

  现在我又有一个问题了,如果这杯是凉水,可以测出凉水的温度,如果给凉水加热,温度会升高,那么温度升高有什么规律呢?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

  两种不同的意见。这又是一次假设、估计、猜想,然后再实验,再验证。以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先快后慢

  2、先慢后快

  3、均匀下降

  最后达到平衡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和不同地点的温度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气温的关注,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教学难点:使用温度计测量沙子的温度。

  三、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干沙、湿沙及相应盛器,棒式温度计,挂壁式气温计,自制地温计。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一包方便面,用热水瓶泡面,结果没泡软。提问:这是这么回事?

  2、谈话:请大家估算一下,这热水瓶里的水的温度是多少?

  3、学生推测回答。

  4、揭示课题:那么,这杯水的温度到底是多少,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让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板书课题)测量物体的温度

  (二)、测量水的温度。

  1、怎样测量水的温度?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

  3、师归纳,并示范测量方法。特别提醒: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学生测量水的温度。

  (1)出示表格,让学生测量并记录。(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水温的测量记录热水瓶里的热水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自来水的温度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了:

  (2)汇报交流。

  (三)、测量空气的温度。

  1、提问:不同地点的空气温度一样吗?

  2、学生分组,按照表格进行测量记录。

  不同地点空气温度的测量记录教室窗门口阳光下(高度——脚背处)教室角落里阳光下(高度——膝盖处)室外走廊里阳光下(高度——腰部处)室外树荫下阳光下(高度——头顶处)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了:

  3、不同地方的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温度。

  4、学生讨论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5、地点不同,空气的'温度不尽相同,我们平时所说的气温应该怎样测量呢?

  (四)、测量沙子的温度。

  1、沙子与液体的水、气体的空气不同。怎样测量沙子的温度呢?

  2、学生测量沙子的温度

  (五)、总结。

  学生描述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六)、课堂延伸

  如果隔相同的时间(2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测量物体的温度》教学设计范文01-28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反思06-13

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反思06-29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反思09-21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反思03-25

温度教学设计09-08

《温度》教学设计03-25

温度-教学设计09-02

温度教学设计09-08

《温度》教学设计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