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1 00:47: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6篇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3.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学情分析

  本课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着食物的消化,对消化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了解;陌生的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仔细的去探究过人体的整个消化器官,不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等。因此,本课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对食物的消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师: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做出假设:在口腔中,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了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实验探究:

  1.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2.如果以上假设正确,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化成了这种糖?

  (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 搅拌还是唾液的'作用。)

  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以上问题。

  背景资料: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变蓝。

  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提供的实验用品:(每组6人)

  试管4个 试管架1个 滴管2个 玻璃棒1个 烧杯1个

  馒头块 馒头碎屑 蒸馏水 唾液 碘液

  探究方案:

  请填表说明以下问题:每支试管内各加入了什么物质?是否充分搅拌?是否进行37 ℃ 的水浴?水浴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鉴别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种类?并预测检验结果。

  (注意: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以免捅破试管)

  试管 馒头大小 加入物质 碘液检查 实验结果记录 1 2 3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回答问题:

  师: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能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你从哪个试管得出的此结论。

  生:能。

  师:在口腔中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生: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师:你认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4.想一想为什么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促进淀粉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

  实验反思:

  (1)你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结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分析原因。

  (2)本小组的探究方案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通过这个探究,你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

  师:总结实验结果,及时评价。

  师:我们已经知道吃的馒头、米饭越嚼越甜。可我们吃进的食物,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这是为什么?消化道的其他器官也可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就是消化。

  [讲授新课]

  师:请学生回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并得到实验结论: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而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的作用。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多种消化酶。请同学们边观看课件边按照下列的程序进行:

  消化器官→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

  口腔→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

  ......(展示挂图)

  生:观看资料,并认真记录总结。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认真,你们发现什么问题?

  生:胆汁也是消化液 ,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那么,胆汁对于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

  师:问得非常好,下面我们观看演示实验。(演示胆汁的乳化作用实验)

  第一种方法:

  ①取两个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然后各注入2 mL的清水。

  ②向1、2号试管内分别滴入清水和植物油。

  向1号试管里滴入清水2滴,向2号试管滴入植物油2滴,然后振荡试管。

  ③向1、2号试管内分别加入胆汁2 mL,振荡。

  ④观察现象。

  第二种方法:

  ①向1、2号试管分别注入1 mL植物油。

  ②向1号试管注入1 mL清水,2号试管注入1 mL胆汁,分别振荡。

  ③观察现象。

  师:通过观察,发现胆汁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这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生: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师: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是在消化道的哪一部分被吸收的?请同学们分析下列曲线:

  师:(1)A、B、C分别是哪种物质消化曲线?

  (2)三种物质经消化后含量最多的是哪一种?

  (3)没有消化作用的是哪一段?

  (4)三种物质必须到达哪一段才能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

  (5)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是哪一段?

  生:小组讨论回答。

  (1)A为淀粉;B为蛋白质;C为脂肪。

  (2)三种物质经消化后含量最多的是淀粉。

  (3)没有消化作用的一段是大肠。

  (4)三种物质必须到达小肠那一段才能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

  (5)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是小肠。

  生: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消化道内不经过消化被直接吸收的。

  师: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请同学们讲一讲这颗种子的历险记,并设计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生: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得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生:积极讨论回答。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1.在下列器官中,基本没有消化功能的是( )

  A.小肠 B.口腔 C.胃 D.大肠

  答案:D

  2.下列食物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A.鱼肝油 B.矿泉水 C.面包 D.食盐

  答案:C

  3.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 )

  A.唾液分泌过少 B.胆汁分泌过少

  C.胃液分泌过少 D.肠液分泌过少

  答案:B

  4.用下列两张纸做小肠壁结构的模型,__________作小肠外壁;__________作小肠内壁。

  A.4厘米、30厘米 B.4厘米、10厘米

  答案:B A

  5.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主要由__________系统完成,此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答案:消化 消化道 消化腺

  活动4【活动】课后延伸

  ●活动与探究

  撰写一篇小种子在人体消化道中历险记的科普小文章。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教学重点:

  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组成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教学方法:

  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检测:《苹果种子历险记》

  洲洲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洲洲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得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在洲洲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洲洲。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

  4、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5、你知道苹果种子这一天经过了人体哪些消化器官吗?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学生答案,提出质疑?

  学生自主探究:

  请大家仔细阅读26、28、29页,每个小组设计两个表格(或知识网络图):一个是依次列出消化道各结构的`名称,以及这些结构的功能;另一个是依次列出各个消化腺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功能。小组长进行分工协调,完成后相互检查交流。

  合作小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幻灯片),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反思课前知识检测内容。

  知识过渡:苹果种子历经艰险,最后终于全身而出!如果是一小块馒头(淀粉)从口腔进入最后还能够全身而出吗?它在人体内会经历怎样的变化呢?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合作探究:

  1、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3、D中含有哪些消化酶?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评价。

  师生一起归纳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知识拓展:

  1、吃饭细嚼慢咽好?还是狼吞虎咽好?为什么

  2、在我们周围有的人吃的很少却长的很胖,有的人吃的很多却长的很瘦,为什么?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过程,锻炼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通过整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发现过程,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初步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flash动画《馒头历险记》,让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总结出馒头从被人们吃下去一直到被人体消化吸收直到排出体外分别经历了哪些部位,学生回答消化道及消化腺各部分的名称;教师进一步提问馒头在经过以上各部分的时候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生无法回答,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消化与吸收》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利用导入中视频所呈现的食物从摄取到被细胞吸收的画面,引导学生总结出消化的定义: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二、教师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构成,消化腺是由胰,肝唾液腺等构成。并且让学生指出每个结构对应于身体的什么部位。

  三、通过实际生活,带领学生回忆馒头嚼的时间久了会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引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他们各是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2、作出假设: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3、材料用具:新鲜的馒头,唾液,试管,碘液。

  4、方法步骤: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4)5-10分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现象及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

  四、让学生自主学习书中消化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的相关知识,四个人为一组,谈论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小组派代表来回答。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大家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展现食物消化的全过程。并派一组同学来讲台进行展示演出。

  环节四:小结作业

  让学生总结消化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并在课下画出消化系统的简单示意图。

  四、板书设计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4

  第一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本部分1课时)

  1.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了解消化道的组成。以及各种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4.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准备

  几类食物(大米、麦粉、瘦肉、鱼、花牛仁、豆油)的图片(或投影片)或消化器官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略,下同。)

  人虽然能从事各项活动,但食物是人的命根子。这是因为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如生长发育、组织细胞更新等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是由食物供给的,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完成的。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消化和吸收)

  2、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联系旧知识,引了六类营养物质)

  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六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水、无机盐。

  (观察几类食物,分别讲述蛋白质、糖类、脂肪的知识。)

  (教师出示挂图,观察、提问)观察画面上的6种食物,哪几种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哪几种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哪几种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3、对三类营养物质的功能作介绍:这三类营养物质,蛋白质以供给人体组织细胞的原料为主,糖类以供给能量为主,脂肪以贮能备用为主。

  第二板块----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1、从能被直接吸收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

  能直接吸收的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不能被直接吸收的有:蛋白质、糖类、脂肪

  2、引出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第三板块-----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要对这些物质进行消化和吸收,必定需要相应的消化吸收的器官。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一些消化器官。(学生自由发言)达成对

  2、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

  A、展示完整的消化系统及感受各部分器官的大致形态结构和位置。

  B、活动让学生摸一摸各器官的大致位置且能用左右上下腹部来描述。

  C、对器官进行分类:消化道和消化腺。

  D、游戏:找朋友。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一一对应。

  准备两组头套,一组写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另一组写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十名同学分两组分别让消化腺和消化液找到自己的朋友。通过游戏表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使知识掌握更轻松更深刻,做到寓教于乐。

  第1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第2课时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引出了人体是如何将食物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的。在学习了生殖系统后进一步向学生巩固系统的概念,并逐步让学生理解系统中的器官是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某一功能的问题。是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基础。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在上学期接触过系统的概念,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对系统概念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讲解消化系统时应对学生明确系统的概念。学生刚刚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可以在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时进一步巩固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2.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中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学生不易区分,容易将二者搞混,所以教师在教学应给予简单明确的分析。

  3.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心理上,学生对生物课有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课的科学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明确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掌握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2.能力目标:

  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和预防与吸收有关的疾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教学难点:明确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

  3.消化主要场所在哪里?

  二·推进新课

  1、学习任务一: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小肠的结构

  (2)学生观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教师搭建平台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展示多媒体对讨论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小结梳理展示知识体系

  2、学习任务二: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1)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学生观察。

  (2)讨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

  (3)教师搭建平台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展示多媒体对讨论结果该出恰当的评价

  (4)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梳理展示知识体系。

  三.自觉练学 巩固新知

  多媒体展示题目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为下节课做铺垫)

  多媒体展示图片、题目

  1.为什么我吃那么少却还是长了这么胖呢?如此多的肥肉,唉!!

  2.怎么我使劲地吃,却还是这么瘦啊?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P13页16题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二课时

  1.小肠适合吸收的结构特点

  2.吸收的定义

  3.消化道吸收部位吸收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新课程理念,利用多媒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体验、去感知,使学生感受到小肠的重要,感受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明白病从口入的道理。

  成功之处: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自主获取知识,达成共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足之处:

  第一,最大的失误还是备学生不足。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备课时,没有“吃透学生”,没有正确估计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困难。探究式教与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要从学生“所在位置”出发,了解他们困难所在。事实上,由于自己不是专业教师,在备这一课时,为了先弄清楚消化系统结构及其功能,已经是翻阅了许多资料,花费了许多时间才算是做了胸有成竹。但在教学设计中,却高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接受能力,错误估计了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以为只要通过一个简单的观察,学生便能轻而易举的理解小肠的功能。因此,当要学生复述小肠的功能时,就成了有些生拉硬拽的感觉了。

  其次,探究教学过程略显僵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仍不够紧密。

  探究式教学要使学生的学习基于他们自己的亲身在经验并发展他们好奇求知的天性。在这一课教学时所设计的故事情节虽然学生也容易理解,并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本质基本上还是“要我探究”,没能充分体现“我要探究”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才激发教师们不断地反思、改进,在课堂教学中一步步成长。也以此勉励自己在反思中进步。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道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2、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新课教学

  第一板块-----

  口腔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这时候食物中的淀粉就开始进行消化。

  讨论: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

  ▲牙齿的结构与功能及牙齿的卫生保健

  多媒体展示:牙齿的结构(特别要弄清楚牙本质和牙骨质的位置以及釉质和牙龈的位置,这是学生经常容易混淆的地方。)

  ▲唾液腺对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学生实验

  请大家取1克干淀粉放在烧杯里,加清水100毫升,调和均匀,置于三脚架上,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冷却后待用。

  提问:为什么制成的淀粉浆糊要冷却后才能使用?

  教师回答:因为如果浆糊没有冷却,那么加入唾液后会使唾液中的酶不起作用。

  用凉开水漱口后,略微张开口,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下方,约3分钟后,将下唇搁在另一个小烧杯口上,唾液就会沿着下唇流入杯中。取两个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然后各注入2毫升浆糊,之后,向1号试管里滴入清水2毫升,向2号试管里滴入已准备好的唾液2毫升。振荡这两个试管。

  提问:为什么要振荡这两个试管?

  回答:使试管中的浆糊与后加的水或唾液充分混合。

  同时把这两个试管放在盛有37?℃温水的烧杯里恒温。约过10分钟后,同时取出这两个试管,冷却。

  提问:为什么要将这两个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

  答: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不起作用;温度过低,则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实验的效果。

  向冷却后的这两个试管里,各滴入两滴碘液。观察这两个试管里浆糊的颜色发生的变化。

  提问:这两个试管里的浆糊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回答:1号试管里的浆糊变成了蓝色;2号试管里的浆糊没有变成蓝色。

  解答:对。因为淀粉具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1号试管里的浆糊经过实验没有发生变化,仍是淀粉,所以它遇到碘就变成了蓝色。而在2号试管里,由于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已经将淀粉分解成了麦牙糖,所以它遇碘没有变成蓝色。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的作用,也就是说,淀粉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的。

  第二板块------胃内的消化

  ▲通过观察消化系统挂图,大家已经知道,胃位于左上腹肌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现在请大家看胃及胃壁结构挂图,然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提问:从图上看,胃壁的结构分为几层?

  回答:分成四层。

  讲述:对。由内向外依次是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胃壁内有由粘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胃腺。胃腺开口于胃壁的内表面,可以分泌胃液。

  提问: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讲述:胃的主要功能除了暂时贮存食物外,还使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

  ▲讨论:食物进入胃内,淀粉是否还能继续消化?

  淀粉不再被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里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食团进入胃后,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胄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然后进入小肠。

  思维拓展:生物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为什么胃液中的盐酸和蛋白酶,不会破坏胃壁本身的细胞呢?

  课后作业:调查报告-----龋齿的发生与预防

  讨论:(1)班级同学的龋齿发生率

  (2)龋齿发生的原因(展示龋齿发生的过程)

  (3)预防龋齿和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第一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新课

  第一板块----小肠的结构与其功能

  A、大家观察消化系统挂图,你们认为从形上看小肠有什么特点?

  回答: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讲述:对,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它盘曲产腹腔里,长约5米~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

  小肠壁的结构与胃壁相似,也分为四层。请看课本中“小肠内表面的皱疑和小肠绒毛示意图”,在小肠粘膜的表面,有很多环形的皱壁。在,我们可以通下面的实验来研究环形皱、壁表面上的结构。

  B、实验:大家从实验桌上的培养皿中取一段小肠,然后剪开,再将其内表面向上放在盛水的培养皿里。

  ???特别提醒:观察小肠绒毛实验成败的关键有4条:①小肠必须新鲜。②小肠内壁必须洗干净。③放大镜的倍数要大一些。④把小肠内外表面都放在清水中。

  提问:大家有没有看到小肠的内表面有一层绒毛状的结构?用手指在轴膜表面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

  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小肠绒毛是怎样吸收营养物质的?

  小结:由于小肠在消化道中是最长的一段,其内表面有皱壁和小肠绒毛,就使其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增大;小肠绒毛、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壁薄,又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它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C、提问:请大家再观察消化系统挂图,想一想大肠在外形上有何特点?

  回答:大肠比小肠短,但比小肠粗。

  讲述:对。大肠的起始部分叫盲肠,在腹腔的右下部。盲肠上连着一条细小的盲管,叫做阑尾。食物经消化后留下的残渣,进入大肠后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第二板块-------关于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A、食物的两种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是指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伴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在消化过程中,这两种消化方式是密切配合,同时进行的。

  B、关于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三种有机物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目的----达成下列认识: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开始于口腔,当淀粉和麦牙糖到达小肠后,由于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消化它们的消化酶,因此,它们又进一步被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里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自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小肠液中也含有能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消化酶的作用下,进入小肠的蛋白质又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且主要在小肠内进行,由于只有小肠内的胰液和小肠液中含有能消化脂肪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这同样也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上述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C、多媒体展示: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表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

  第三板块-----巩固

  1、用下列食物中三大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曲线,请学生分别分析三种有机物的消化。

  ①A、B、C分别是哪种消化曲线?

  ②三种物质经消化后含量最多的是哪一种?

  ③没有消化作用的是哪一段?

  ④三种物质必须到达哪一段才能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

  ⑤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是哪一段?

  通过曲线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食物的消化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后作业:

  以“西瓜子历险记”为题写一篇消化系统的科普文章,请注意收集素材。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04-24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15

新人教版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05-31

消化和吸收教学反思04-16

消化和吸收教学反思(通用13篇)07-17

《消化和吸收》评课稿05-29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反思01-13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学反思(通用10篇)05-08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