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和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2 1.4×7 5÷0.01 85÷0.5
12+0.1 0.12+0.6 10-0.1 9.1-1
(2)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或倍数
9的因数: 12的因数: 36的因数:
3的倍数: 7的倍数: 11的倍数(50以内):
二、探究新知
1、写出2的倍数(20以内):
讨论找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引出: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练习:书本17页的做一做。
2、出示1——100的数字表,在表中找出5的倍数 。
讨论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练习:下面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又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讨论找出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3、回顾知识点:说出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什么叫做奇数偶数。
三、练习
1、举例(每题3个)2的倍数、5的倍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奇数、偶数
2、书本练习20页1、2、3题
四、全课总结1、阅读书本17、18页。
2、自由读特征、概念2遍。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2,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偶数与奇数的概念。我想这些知识内容与旧知识很密切,并且每个比较明确,所以我设计了通过练习、讨论、列举等方法放手让学生总结每个概念,出乎意料的是:本来是通过2的倍数导入偶数与奇数的概念,可是学生在讨论2的倍数的特征就把偶数与奇数的概念说出来了,并且2的倍数的特征及偶数与奇数特点与关系都说得很准确,那我就把内容随机变化而引导授课,这样的效果也比较好。通过上这节课,使我重新认识到,放手让学生学习数学,老师轻松,学生又快乐。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综合练习还不够,还要不断的学习改进。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2和5倍数的特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内容将为以后学习3的倍数特征奠定了基础。它也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
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验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三、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四、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数字卡片
五、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已有的找倍数的方法和对
2、5倍数的特征的初步认识来概括出
2、5的倍数的特征。
2、重点环节的处理水到渠成。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放到了练习的环节,使得练习不在单纯的是练习,利用判断题出示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也能不断的学习新知,避免将一节课很程式化地分成几大板块,呈现出练中学,学中练的的融合模式。
3、从整体上考虑,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可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改变集合圈的位置,让学生来想有哪些数字是要变化的,怎么变化,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生感知这一特点。
六、设计思路
教材一开始就安排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概括2的倍数的特征,难度非常大。因为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而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相对容易的多,因为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上课时适当地调整顺序,先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再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就能说出: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再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可以水到渠成;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一种本领:你随便说出一个数,我就能马上判断出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想不想试一下呢?学生说完后教师马上判断出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教师的判断。
提问:你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能判断得那么快吗?奥秘藏在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教师展示本领,引发学生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谈话: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无数个,怎么像老师一样很快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让我们一起来研究5的倍数到底有哪些特征。打开书74页,找到百数表。在这张百数表中,你能从小到大找出5的所有的倍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出来吗?(教师示范在5、10上画“△”)学生独立画一画。
(2)提问:观察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同时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3)练一练:(很快地说出几个5的倍数,再听老师说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785、363、180、905、147、465。)(学生口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找出5的倍数,初步感知5的倍数的特征。在学生总结出5的倍数的特征以后,紧接着练习有利于新知的巩固。)
2、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1)谈话:2的倍数是不是也像5的倍数一样有一定的特征呢?在百数表上找出2的所有的倍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出来。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2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
(2)猜数游戏:一个学生说数,其他学生判断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
(设计意图:此处没有按照书上的设计让学生把2和5的倍数一起标出来,降低了学生找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猜数游戏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奇数、偶数的认识
(1)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认识过双数和单数,还记得吗?谁能从小到大说出几个双数,再说出几个单数?(指名回答)你们看看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双数都是2的倍数,单数都不是2的倍数)这些双数和单数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自学数74页偶数和奇数的定义。汇报时板书(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要看什么?(看它是否是2的倍数)(3)我们班的同学都知道自己的学号吗?那么我们做一个游戏。全体起立,学号是奇数的同学向左转,学号是偶数的同学向右转。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双数和单数引出偶数和奇数,使得本来难懂的定义不再难懂,学生容易接受。)
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书74页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2、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按要求在小组里摆一摆,说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谈话: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前面学习找规律,怎样把符合要求的数都写出来,看谁能有条理地思考,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学生独立写数,汇报写的结果。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指名回答。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小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小结和反思的良好习惯,使课堂上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得到更深一个层次的提炼。)
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上第2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3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了倍数,谁能说几个2的倍数?(只要是对,学生们随便说)谁能说几个5的倍数呢?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如果随机给你一个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呢?有,如果这节课认真听,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号,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我安排了“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左手”、“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右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6-20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11-02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范文02-18
2.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07-04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02-25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08-18
2,5的倍数的教学反思06-14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06-22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范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