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30 16:52: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思维训练

  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9<515-()>6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且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7+5=125+7=128+7=157+8=15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P87页《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理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1、看图说一说

  (1)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25+2125+27

  (两位数加两位数)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

  (2)小猴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65-2265-29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

  2、统计问题和条形统计图。

  这一周以什么天气为主,适合干什么?

  3、购物中的数学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1)买羽毛球拍和排球用多少元,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2)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3)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我们的成长足迹。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介绍给同伴,说明理由。

  (2)找最有趣的一道数学题讲给同伴听,说一说自己的解答过程。

  (3)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把这堂课的主要收获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4)把以上提到的`作业、有趣的数学题和印象最深的课堂记录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中。

  三、课堂作业。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四、数学游戏:

  在小组中进行,每人转三次转盘,按钱数三次购物,最后看谁购的物品总钱数多谁赢。

  五、实践活动:

  图中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塑料袋,每天记录涂色。在做题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3

  P26页第1-4题,第6题,完成练习七1、2、6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类意识。

  复习重点:

  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以上几道题都是分数乘整数,想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口算75×=×=×=36×=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二、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4、P26第1题。

  板书:

  让学生看教材第26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三、复习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及简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5、P27页第4题。

  6、复习倒数:整理和复习第6题。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页第4题及27页第7题。

  四、练习

  1、口算,完成练习七第1题。

  2、完成练习七第2题、第6题。

  五、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3/1、2、3、

  选做作业本P13/4、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6-P27/1、2、3、

  选做课时特训P27/4、5、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一个数乘以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

  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四、教学难点:

  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五、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

  六、教学过程

  略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取商的近似值。

  3、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

  4、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归类与整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

  四人为小组交流上节课的作业: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知识图。

  二、分类练习

  1、复习小数除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两列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43.5÷2928.6÷1.1

  18.9÷2720.04÷0.24

  1.35÷153.6÷1.08

  (2)独立完成,做完后想一想你是怎么想?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4)总结:①小数除法中,都是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在计算过程中要做到: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需要扩大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复习循环小数。

  (1)观察最后一题的商,你发现了什么?

  除了循环小数,我们还学了哪几种小数?怎么样的小数是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你能举个例子吗?

  (2)算一算,这些版式的.商分别是什么小数?如果是循环小数,请用简便记法表示。

  5.7÷97÷86.64÷3.3

  (3)把下列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表示,再按要求取近似值。

  1.02929…=()≈()0.018383…=()≈()

  0.33333…=()≈()9.675675…=()≈()

  3、复习用计算器求商和探索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

  48÷2.37.09÷0.52(保留一位小数)

  1.3÷0.036.509÷0.27(精确到0.01)

  45.5÷3826.37÷3.1(精确到千分位)

  (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4÷8=

  2244÷68=

  222444÷668=

  22224444÷6668=

  ()÷()=()

  说说找到了什么规律。

  4、复习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1)书36页第2题。

  (2)练习七第4题。

  先读题,独立解题。

  全班汇报流,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5、拓展:练习七第6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不仅可以把所学知识通过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温故知新的效果。

  四、作业:练习七第1、2、3、5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6

  教学过程:

  一、边练习边复习

  学生在课本上自己完成,并根据题目体会:

  1、分段对数据整理的方法

  2、怎样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3、求平均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统计的步骤是什么?对应的方法是什么?

  2、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思路是什么?(分什么;按什么分)

  三、课堂实践

  练习四的1~3题。

  四、课外实践

  练习四的第4题。

  课后反思:

  学生习惯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用多样化的方法方式进行探索。

  1、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并能比较熟练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进一步掌握分数和小数和互化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什么是单位“1”?一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什么是分数单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带分数、整数和假分数怎样互化?

  二、基本练习

  1、口答P110、1,2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P111、3

  3、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P111、4,5

  4、应用题P111、6

  三、小结

  课题二: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②初步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清因数和质因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回答: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

  2、填空:1~12的质数有,合数有。

  3、观察:2、3、5、7、11……等质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4、6、8、9、10、12……合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

  二、揭示课题

  下面我们学习每个合数能否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

  (1)把6、28、60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6=2×328=4×760=6×1060=2×3060=4×15…

  (2)写出的两个数中如果还是合数的,再用上面的方法继续写下去。

  6=2×3

  28=2×2×7

  60=2×2×3×5

  (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来?

  师生归纳: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学生口答。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如把6、28、60分解质因数右以写成:

  6=2×3

  28=2×2×7

  60=2×2×3×5

  书写格式说明: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的右边。质因数按从小往大的顺序排列。

  2、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介绍短除法。

  它是笔算除法的简化“”叫做短除号。

  除数…26…被除数

  3…商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28260

  214230

  7315

  5

  28=2×2×760=2×2×3×5

  (3)学生小结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后看教材第62页的结语。

  (4)再让学生讨论一下:分解质因数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让学生说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P83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2.这一单元的知识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咱们进行一次“学力大比拼”来检测一下。以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最好!

  二、回顾梳理构建网络

  (一)组内回顾唤醒旧知

  提出要求:在“学力大比拼”之前,老师给每个组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自己梳理的本单元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要求:

  (1)清楚地说给大家听;

  (2)认真倾听,适当补充;

  (3)人人都要发言。

  (教师行间巡视,适时指导。)

  (二)暴露思维组织研讨

  问题:1.刚才我们以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复习,这个单元到底有哪些知识点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交流的结果?

  (三)、集体交流拾遗补漏

  问题: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或应该注意的.地方?

  1、平方。

  2、省略乘号。

  3、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乘1时1可省略。

  4、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方程两边要同加同减同乘同除以相同的数,乘上和除以的数不能是0。

  5、解方程后别忘了检验。

  6、要从题目中的关键句中找准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基础练习排查漏洞

  (一)用字母表示数

  PPT出示练习题

  提出要求:认真审题,独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教师行间巡视,记录学生的错误点及学生名单。

  (二)解简易方程

  出示练习:

  6x+8=23 ( ) 8x-5=15×5 ( )

  30a+5b ( ) 7x-8<36 ( )

  10x=y ( )(2.4+a)÷2.4=5 ( )

  1÷8=0.125 ( ) 6x+8=9x-13 ( )

  问题:

  1、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样判断的?用“√”表示。

  2、你会解这些方程吗?选择一个解一解。

  3、反馈,指名讲解解方程的过程。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提出要求:任选一题,用方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集体交流。)

  四、总结质疑反思评价

  问题: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一单元结束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结:老师建议大家建立一个“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下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困惑和平日的错题,这样就可以使今后的总复习更有

  针对性,而且省时高效。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84页练习十八,第4题。

  第85页练习十八,第6题、第7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8

  一、复习导入

  口算:20×3=200×3=27×5=270×5=

  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是如何口算的?(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写相同个数的0)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读书节活动,学校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每套280元

  1、你能提出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

  2、估一估,大约共要多少元?正确的得数又是多少呢?试着算一算

  3、学生尝试

  280280

  ×3×3

  4、讨论交流,两种方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呢?(出示谈论题)媒体出示

  谈论:1、列竖式时一位数怎样对齐?

  2、一位数怎样相乘?

  3、乘完后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尝试

  2800×32800×5

  比较这两题有何异同?2800×5的积的末尾为什么有3个0?

  (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已有1个0,再加因数末尾的两个0,就是3个0)

  今天学的与以往有何不同?揭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怎样笔算呢?得出法则: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一位数与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注意:一位数要和0前面的数对齐;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要添写相同个数的0。

  四、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

  150350320

  ×4×6×5

  602101600

  五、巩固练习:你能笔算吗?37×525×4370×525×40

  你能把算式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一定扩大相同的倍数

  六、实践应用:

  140×5()150×5

  24×30()24×30

  25×4()25×3

  380×4()38×4

  七:解决问题:

  1、旅行团乘飞机去香港,一架飞机可以坐1200人,现在有4000人想要参加,那么这样的3架飞机够吗?

  2、玩具店店计划一个星期卖1150个玩具,实际前6天每天卖了150个,那么最后一天要卖出多少个才能完成计划呢?

  八、全课小结

  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七第3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难点:利用百分数的意义灵活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105页第1题,课本105页第4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整体反思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它为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教科书出现的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可以出大九九口诀表。用表格的形式将全部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表,简明、清晰、逻辑性强。从左往右横着看,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如,关于4的乘法,口诀就有4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就有9句,所以表中乘法口诀共有45句(1+2+3+…+9)。这样编排,一方面便于学生将全部乘法口诀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另一方面也向学生揭示了系统整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由于2~6的乘法口诀已经整理过一次,所以这次让学生自己整理1~9的乘法口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自主探索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地用口诀计算试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回忆旧知,引入课题

  ↓ ↓

  复习整理→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知识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提问: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几句?

  指名说一说。

  2.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五八( ) 七九( )

  三七( )四六( )

  ()()二十七()()七十二

  ()()五十四()()二十四

  三八( )九九( )

  二六( )六七( )

  ()()三十五三四( )

  ()()四十二

  【复习整理】

  1.整理乘法口诀

  (1)方法迁移准备。

  教师引导: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呢?

  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堆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2)小组合作整理。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整理的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好,并贴在一个大纸板上,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

  ②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对有结构、摆放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

  ③动态显示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种整理方法:先出示“一一得一”,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地排在“一一得一”的下面,再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这样的排列方式排列出来,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④提问:请你们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句乘法口诀?

  让学生算一算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是怎样算出来的,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

  (3)探索乘法口诀规律。

  ①教师引导:请你们观察这张表,说一说你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②引导学生集中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或特征)。

  ③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总结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

  ④让学生结合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在小组内互相背诵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课件显示水上芭蕾图,每幅图里有8个人,共有3幅这样的图。

  让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8×3=24或3×8=24口诀:三八二十四)

  提问:从这两道题的算式和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

  (2)教师任意挑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巩固应用】

  1.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组,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个学生将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并算出结果,直到算出的结果是一位数或一个数位上是0为止。如一个学生说:“63”,另一个学生则口算6×3=18→1×8=8。一个学生说:“56”,另一个学生则口算5×6=30。一个学生报了2个数以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进行。

  2.送信。

  教师出示写有数字(24、32、72、56、48等)的邮箱,贴在黑板上。

  教师说明:我们来玩玩送信游戏,好吗?请你们将手中信封上的算式算出得数后,贴在相应的邮箱下面。

  组织学生活动,最后还剩几封“信”没有送到邮箱。

  提问:你们手中的信为什么没有送出去?

  让学生明白这几道算式的积信箱上没有。

  3.( )里最大的数能填几。

  教师出示下面的题:

  ( )×4<29 34>5×( )

  7×( )<30( )×8<55

  60>( )×9( )×6<38

  教师分步引导学生:先思考在( )里能填哪几个数?再让学生思考:所填的这些数中,谁最大就写在( )里。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写出乘法口诀并整理。

  2.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3.乘法口诀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复习第5~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预习作业:

  1、把课本34页第5——7题在作业本上写一下。

  2、把课本35页第8、9题自己动手做一做。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半径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径1米,高2米

  底面周长6.28分米,高3分米

  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半径3分米,高是底面半径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5----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3、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第8、9题,学生讨论。

  三、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第68页的内容和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这么短的时间却能作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1)一个字一个字的数。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再数共有多少行。用每行的字数22乘行数13得到算式22×13,22≈20,20×13=260。所以这篇文章大约有260个字。

  (3)22×13≈200。

  (4)可以用笔算,22×13=286。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板书: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练习

  42×1839×1157×2842×12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学生回答

  3、小企鹅想回家。(练习十七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七第3、4题

  第3题:

  第4题: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再去做。

  四、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5页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教学反思:

  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整理的能力还比较差,讲得很零乱,东一点、西一点,没有系统性,以后还需要慢慢地进行培养。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有5道题。第1题是笔算后再连线,学生完成得很好。第2、3题与前面的时间有稍许联系,有些条件是暗藏,如七月份可运多少垃圾?已告诉每天运18吨,七月份是31天。又如每月用水17吨,一年共用水多少吨?一年是12个月。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指点。第5题是带星号的题目,理解力好的学生做得比较好。尤其是第2个小问题,剩余的票按每张18元全部卖出,可以再收多少元?剩余是584-370是三位数,好多学生能根据二位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答案。但小部分的学生还有困难,但对他们不作要求。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3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在本册教科书的第四、六单元中,也已经学习过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了约分、通分和把假分数与整数进行互化的方法。本单元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准备。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时,三年级借助直观图初步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也将为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年级上册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但当时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学习,没有引导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本册第四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本小节系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利用类推,让学生自主把握计算的关键——通分,填出通分后的两个分数,并算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结果。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方式:同桌交流、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观察能说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任务2:通过练习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五单元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相互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整理的结果。

  学生大概会出现不同样式的网络结构图。

  如:树状整理图,表格整理图,大括号整理图,编号整理图等。

  内容包括: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3)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异分母分数加法(2)异分母分数减法

  (3)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a、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b、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学生交流时,采用边展示边补充的合作方式。下边的同学可以随时向台上的同学提问,质疑。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

  师: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部分同学整理得都非常的全面,有条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现,既突出了知识体系,又有自己的个性。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回顾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回顾)

  指名交流: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总结完毕,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对于回答特别好的小组或学生,要加以表扬。)

  四、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组测试题,看看大家能否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

  1、解方程

  x+2/5=9/10x-(1/4+1/5)=7/10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8+1/5+5/82/5+3/5—5/7

  5/12—1/6—5/6+7/122—2/7—5/7

  4/7+(17/24—4/7)12/13—(12/13—2/3)+1/3

  3、一段红布,做红领巾用去了3/10米,做小红旗用去了3/20米,还剩下7/20米,这段红布原来长多少米?

  (二)评价完善

  学生做完后,全班订正,教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课堂总结

  1、谈收获: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自我评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加减法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5

  复习内容: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整理和复习第1---3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写法。

  2、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下面表格。

  小数

  0.16

  分数

  百分数

  24.5%

  0.9%

  2、只列式,不计算。

  (1)40占50的几分之几? (2)50是40的百分之几?

  (3)5比8少百分之几? (4)8比5多百分之几?

  二、知识梳理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写法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甲数是200,乙数是150。

  (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2)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3)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4)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三、深化练习:

  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其中合格率是95%,这里的95%表示什么?

  2、一条水渠已修的比未修的长25%,这里的25%表示什么?未修的比已修的短百分之几?

  四、布置作业:

  整理和复习(二)

  复习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 (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 (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一、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09-02

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07-04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06-24

《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设计06-22

整理和复习课程教学设计06-12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07-05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2篇)10-26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08-23

整理复习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