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同学跑步的线路是(A-D-C-A),另一位(A-B-C-A)出示:
他们俩每天早晨跑步谁的路线长呢?
师总结:他们所走的路线就围成了一个平面图(板书:平面图)他们所走的路线就是平面图的周长(板书:周长)。
问: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问:甲、乙两块草坪,哪块大呢?(生回答出问题后)什么叫平面图形的面积呢?(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简析:由学生平时的跑步,引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贴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学习任务,自主确定目标,复习才能更有效,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梳理,引导建构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
1、问:周长和面积怎么算呢?
2、想想议议: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同桌选拿手的互相说一说。(同桌合作,发现规律。)
3、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并用动画演示.
[简析:多媒体一其特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地演示了每个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图形的剪拼、移动,通过声音的评判、鼓励,体现了CAI的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交互性,达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每人自己摆"网络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
3、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简析: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复习,从自主回忆概念和计算公式入手,紧紧抓住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
四、应用,提高能力
1、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十九第1题,102页)
2、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第103页8)
3、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1)把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一拉,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与周长都没改变。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 )
4、填空: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3厘米,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比是,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比是
5、挑战题:
[简析: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趣的标题,学生乐于参与这样人文化、趣味性的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总结,注重体验
再次出现知识网络图。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确的地方?
六、作业,留有回味。
开放题:下边的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条长2厘米,下面一条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据这两条线段,想象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能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
[简析:开放题的设计可谓别巨匠心,既和本课复习的内容联系紧密,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人回味,锦上添花。也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学生"吃得饱吃得香",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周长教学设计2
一、单元设计理念:
1.素材的选取
素材的选取典型而独特,可以说做到了“两个特别”。
特别熟悉。有关周长的问题,在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什么,是校园。所以校园里面的周长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
特别典型。看到“美化校园”这个主题,如果你是一个学过周长的人,那么你会想,这里面一定有周长的问题。对于一个没学过周长的人来说,那么它要美化校园,首先遇到的便是有关周长的问题。这样的素材,我们称之为结构性素材。
2.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窗1:需要多长的护栏;窗2:安装不同种类的护栏需要多少钱。
二、单元内容:
1.知识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教材地位
在整个小学教材中,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很多,而周长的公式,《课标》只要求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而本单元是学习他们的唯一机会,同时周长的学习也是今后学习面积与体积的基础,所以,本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核心知识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4.知识构成
本单元的知识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
(1)周长的意义。这里是指广义的周长,是周长的概念理解,即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泛指一切平面图形,包括圆形、不规则图形等。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五、单元教材解读
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1.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呈现的是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花坛,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扇形的、圆形的。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给花坛安上护栏”的建议,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欣赏花坛引到了探索这些花坛周长上,从而转入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和研究这一数学问题上。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有1个例题,即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周长。
(3)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现场参观是最好的方式。尽管教材中的花坛很漂亮,也很美,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没有真情实感。所以,如果学校里有花坛或空地的话,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看他们的形状,考察他们的一周。
层次间的转化与沟通至关重要。层次的变化意味着对周长的理解逐步深入,所以对学生的思考与研究要及时地进行迁移,只有这样,周长的理解才能到位。如:由护栏的长——花坛一周的长——就是周长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在没有得到计算方法和公式之前,如何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那只有去一条边一条边地量,或用绳子围着量等,而在课堂上,只要教师大胆的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多样化的策略自然会出现。同时,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他们会增长才智,会发现规律,也会逐步总结方法。
找周长是理解周长的必要环节。周长概念揭示后,要让学生到生活中找物体或图形的周长,如:菜地的周长、水塘的周长、黑板的周长等,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2.信息窗2的解读
(1)信息窗的解读。
情景图呈现的是同学们在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的活动情形。旁边有一信息牌,上面显示同学们所了解到的两种护栏的价格。有了边长的数据,有了护栏的价格,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启动便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2)例题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例题,一个红点,一个绿点。
红点:给长方形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 学习长方形的周长。
绿点:给正方形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 学习正方形的周长。
(3)教学策略
及时进行问题间的转化。这两道例题都是求安护栏需要多少钱,而根据现有的条件不能直接求出来,因为不知道护栏的长,而护栏的长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所以,例题表面上是求钱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转化,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周长的求法应体现多样化。周长怎样求,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自行来解决,教材上也呈现了不同的方法,而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远远不止教材中的几种。教师此时要放手,一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解决,二是放手让学生去积极汇报和阐释自己的做法与想法,三是放手组织学生展开研讨,分析各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能评判和优选。
用好电脑提示。教材中小电脑的提示:“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呢?”意图是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对周长的再次反思,直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至于书中为什么没出公式,我们主要考虑:想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来完成比直接告知更合适。此处没有给出计算公式,并不代表公示不需要总结,公式不重要。
周长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等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设了一条可操作的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平移的思维,转换的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思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法、归纳法、实践验证法
学法指导:
观察质疑、实验操作、小组合作
课前游戏:
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猜字游戏,
1、师:同学们玩过猜字游戏吗?今天张老师准备了一些字谜,请你作答。
看哪些同学抢答正确,回答迅速。
二、益智故事
导入:同学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要打破原先的思维定式---转换自己的思维角度—才能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今天我们就根据这种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你们准备好了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巧求周长》
1、齐读一遍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什么是周长?学过了哪些图形的周长?
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字,那就是“巧”,问什么是“巧”?
“巧”:指的是灵敏、灵巧、巧思。
师:不错,这节课我们不只是学会求周长,更要学会如何“巧”求周长。
二、理解平移,进行转化:
1、出示图例:
师:请同学猜一猜哪条路线近一点呢?
生:两条路一样近,因为把竖着的两条线段往右平移,转化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宽,横着的两条线段往上平移,这样便得到一个长方形,A路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350米,B路线也是一条长和一条宽,也是350米,所以这两路线是一样长的。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吗?
师: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师操作课件)
刚刚这位同学说了一个词,叫“平移”。
师:能将这个图形通过平移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进行比较,这真是一个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平移---转化---长方形
师:我们就用平移的方法一起进行巧求周长的研究。
三、实践操作,深入理解
1、出示“凹”型图形
师: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
师:我们能否利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平移法,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上台演示。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求出它的周长啊?请你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请学生展示汇报。
(20+10)×2+3×2=66(米)
生:我是用平移法,先把这条线段往上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先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在加上多余的两个线段的长,就是这个“凹”型花圃的周长。
(针对做错的学生,要及时纠错。)
2、小结:多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呢?
先用平移法---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再加上多出来的周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巧”求周长。(在巧字的下面画重点符号。)
3、出示:下图是由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读题。
(2)这个图形还是有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如何计算它的周长呢?
(3)学生独立完成,上台汇报。
(1×4+1×2)×2+1×2=14(厘米)
生:用平移法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是4,宽是2,周长是14厘米。
师:同学们其实这道题还有另外一种思考方法,请你仔细观察。
1×14=14(厘米)
小结:做题时,我们要打破原先的思维方式,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才能做到巧求周长。
3、出示:下图是由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2)学生汇报。
生1:平移转化成长方形,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再加上多余的边长。周长12厘米。
生2:平移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周长是12厘米
小结: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解答问题时,我们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转换思维角度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四、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3、用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汇报。
分为四种情况:
排成一排,围成的长方形长是24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24+1)×2=50(厘米)
排成两排,每排12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12+2)×2=28(厘米)
排成三排,每排8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3厘米,周长(8+3)×2=22(厘米)
排成四排,每排6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周长(6+4)×2=20(厘米)
(3)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把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不管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没有变化,只是周长发生了变化。
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和你们一块度过了紧张而又快乐的一节课,张老师谢谢你们,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骄傲,用掌声为自己鼓励。
五、总结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我们不光学会了巧求周长,还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式,用转换思维角度的数学思想解决关于实际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从各种具体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课件)
二、感受周长
1、感受实物的周长
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不同,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边线周长
过渡:树叶有周长,那么天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数学书,(偏板书:课桌、数学书)它们的周长又是指哪部分呢?
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
2、感受图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
()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
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
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直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刚才所描的四个图形当中,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三条边的长度之和)正方形呢?圆形呢?花形呢?
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
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算)
剩下的两个图形()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自由说)
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滚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
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四、练习
1、判断:课件
2、口算周长。课件。
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
(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
小结:都看清楚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
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
这里还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经过裁剪,变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的样子,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看一看,议一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
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
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
板书:
周长
曲化曲为直
圆滚
边线周长
直各边长之和
直量
周长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听说常熟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昨天,老师去了一个地方,是哪儿呢?一起看大屏幕。(播放虞山公园视频。)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虞山景区图。
3、设疑:吴老师去了虞山公园,想知道我的游览路线吗?(显示游览路线)
从虞山门城楼出发,绕了景区一周,还回到虞山门城楼。那这一周红色边线的长是这个景区的什么呢?你知道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一周边线的长,在数学中就叫做这个景区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边线”的理解。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游览虞山公园这一情境引入,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通过景区平面图上对游览路线的介绍,自然引出边线的概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二、探索体验,认识周长
(一)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
认识游泳池口的周长
1、谈话:游泳池口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出示游泳池画面),
2、指名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3、交流:
①他是从哪儿开始的?他指的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
②一定要从这点开始指吗?
③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池口边上的任意一点开始,绕一圈,只要还回到这一点,那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显示游泳池口一周边线行进过程)
认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出示数学书的封面)
1、提出要求: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拿着你的数学书,指着说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学生汇报。
3、启发学生辨别:他从这里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里。指的对吗?回到这里行不行?(没到一圈)回到这里呢?(过了一圈)这两种情况下指的都不是周长。
4、学生跟着电脑一起指一指!
5、小结: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在教室里找一找周长的例子,指一指,说一说。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游泳池口的周长,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图画板书)在这个教室里,你还能找一找周长的例子吗?
2、学生交流。
3、全班一起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表面的周长。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小朋友,刚才你们指的说的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显示之前的游泳池
图和数学书封面图)其实,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相应平面图形的周长。像游泳池
口和数学书封面就可以看做这样的两个平面图形。(显示实物的涂色平面图)
2、独立探究: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呢?请你拿出桌上的作业纸,用红色水彩笔描一描。(出示数学书62页第二题)
3、展示展示学生作业,启发交流: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4、小结:我们所描出的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描出的它的四条边的总长!(图例板书)
【设计说明:我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并通过“指一指”“描一描”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思考、感受。然后在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的'长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学生们从“看”到“指”从“指”到“描”……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探索多边形的周长(出示教材61页三角形和四边形)
1、谈话:这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周长你会指一指吗?他们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2、学生独立探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图形,尝试独立解决。
3、分别交流求得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的办法:
4、提问:像这两个用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我们都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周长的?
5、小结:用尺量出每一条边的长,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得到了它们的周长。
6、试一试:它的周长是多少?(出示给出四边长度的平行四边形):
7、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3+4,3+3+4+4,3×2+4×2……)
8、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求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求的都是围成这个图形的四条边的和。
【设计说明:通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描出的该图形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知道了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组成,那么这里就可以利用测量出三角形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周长,四边形则类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深化,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实物表面的周长
1、探究树叶表面的周长
①谈话:瞧,一片绿叶飘来了,你能说一说绿叶的周长是什么吗?(电脑显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叶一周边线行进的图。这片绿叶的周长究竟有多长呢?你知道吗?
②启发交流:要想知道这片绿叶表面的周长可以怎么办?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一段绳子,软尺。
④学生活动:测量绿叶和神奇宝贝卡表面的周长。
活动要求:(播放录音)
1、同桌合作,测量出信封内物体的周长。
2、先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
3、将测量结果记在表格里。
4、音乐声结束,马上要停止活动哦!
⑤学生活动时,老师用相机抓拍学生用不同方法求得周长的照片(围、拉、软尺)
(将学生活动照片放到电脑里,利用图片中的“放大镜”放大画面,让学生可以清晰看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⑥交流求得绿叶表面周长的方法(用线围,再量一量)
表扬: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想办法把弯曲的边线变成直直的边线,这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⑦交流测量神奇宝贝卡表面周长的方法。(多媒体演示其中一种:在神奇宝贝卡上任意找一点,将这一点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滚动一周,读出这时点对着的刻度。)
【设计说明: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周长概念已经建立和探索出得到多边形周长的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神奇宝贝卡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又发散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嵌入了“相机抓拍学生操作的照片”的细节,把学生的现实活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得交流变得更立体更有趣。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成功和快乐。】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知道了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我们还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不同的办法球出了一些实物和平面图形的周长。今天学习的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一起去生活中看看吧!
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资料】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
【教材分析】
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透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好处,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透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明白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这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样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这天这节课,我们一齐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当前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设计两者进行赛跑时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利用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地展示并便于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设计意图:本环节淡化了对圆周长概念的讲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三个车轮为研究的对象,在滚动的过程中具体理解圆周长的含义。并借助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初步感知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那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剩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③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样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精心做好实验准备。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前让学生准备了软尺,因为软尺既具备了线的特点又兼有尺子的功能,不仅仅能提高实验的速度,而且也能减少实验误差。对学生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最后抛出的一个问题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新方法的欲望。)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教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带给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操作前明确操作要求、操作方法以及操作的注意点,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提示出圆周率的概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体验。)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期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设计意图:那里向学生介绍了人类探索圆周率的过程,拓宽了他们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礼貌的发展,体验到人类不断探索的脚步。透过介绍祖冲之,使学生了解到祖冲之令人神往的成就,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起到了必须的激励作用。)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样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样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当学生发现了已知直径求圆周长的方法后,让学生思考还能够已知什么条件来求圆周长,这样透过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的结论印象更深刻。)
三、刷新应用潜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透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喷水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有层次的巩固练习,从计算直观的图形的周长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透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感受数学价值,增强学习和发展的自信心。)
2.谈话:此刻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样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透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能够帮忙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
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新知去解决课前矛盾,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拓展题的创设使得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延续。】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资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明白,《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也有必须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用心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带给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思考、有选取、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提高动手实践潜力,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必须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资料,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那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具准备:
1元硬币、直尺、线绳、三角板、彩笔、计算器、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观察画面,看看聪聪一家的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
2、聪聪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
师介绍: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
3、学生说说哪是1元硬币的周长,准备的圆片的周长。
4、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情境图,看看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同桌合作利用直尺、线绳等工具测1元硬币的周长与直径。
学生汇报时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估计1元硬币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
3、小组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各是多少,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
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4、师介绍:任何圆的周长总是他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与圆周率的关系。
5、课件播放兔博士网站资料。
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6、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
今后要求圆的周长,你要找什么?
三、巩固发展
1、出示第84页例题
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选用哪个周长公式,为什么?
2、出示第84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自己解答
四、交流收获
周长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9-91页《圆的周长》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获得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长度,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知识技能基础。在教法上,以“铺垫孕状——新知探究——新知运用”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全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自学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教学目的
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实践,自计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直尺、纸剪的圆、系有小球的绳子两具啤酒瓶、绳子。
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机器人轿车和跑车在两个赛道上比赛,轿车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跑车沿着圆形路线跑。
2、想一想
(1)要求轿车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了它的什么就可以?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2)要求跑车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3、从图上可以看出,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谁来说说什么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圆的周长,归纳圆的周长的意义,突出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为后继教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作学习策略上的铺垫。】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1、感知、测量:用手摸圆的一周<纸剪的圆>
(1)师演示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怎样?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圆的的周长呢?
(2)利用学具操作,用不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3)想一想:用这些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2、合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猜一猜:(老师拿出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并不停地转动形成一个“圆”),你们还能利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可能与它们有关?
(2)比一比:同桌合作,用绕圆一周的彩带跟学具的圆的直径比一比,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3)算一算: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学情预设:由于测量有些误差,其结果有所不同,可让学生通过争辩来统一认识】
(4)、议一议:计算结果有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5)、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本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关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个固定不变的数,称之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表示。
指导读写
(2)指导阅读第90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介绍近代大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
4、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方式
(1)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d,学生任意挑选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2)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r
(3)问:转动木条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4)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
【设计意图:本设计通过学习自主的“探究—发现”,进一步理解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圆的周长公式就推导而出。】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辨析、判断<课件>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 )
(2)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 )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 ( )
2、教学例1 <课件>
(1)在生读题后,问:求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反馈评价。
3、完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的判断,加深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直径间关系深刻认识,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桌面周长的计算,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业务,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四、全课总结、
1、请学生说说收获。
2、回放两车比赛的课件;算一算,哪辆车跑的路程长?
3、生活中的数学
师演示;把两个啤酒瓶捆扎在一起。啤酒瓶的直径是T厘米,如果只扎一圈,至少要多少厘米绳子?(接头处不算)
设计思路
着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本设计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
一、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
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二、在探究中发现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操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三、在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中,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看守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作者简介:
郑蓉,现任教于浦城县新华小学,1971年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担任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县学科带头人。
周长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龟兔赛跑路线图。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师问:a.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b.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并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跟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动手操作
(1)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实践,1人拿学具、1人测量、1人记录、1人用计算机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拿出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大家相互配合测量它的周长与直径,然后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看哪一组配合好,速度快,较精确。开始!
(2)整理并填写表格。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汇报小结。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整理的表格。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π≈3.14
2.介绍祖冲之
(四)归纳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若我们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由于d=2r 则:c=2πr
师板书:c=2πr
师问: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三、巩固应用,强化新知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二)判断题
1.π=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
(三)选择题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四)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五)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多大?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喜欢运动么?小明也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他每天都会去公园绕花坛骑行几圈。同学们想知道小明骑行一圈有多远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圆形)对,是圆形。我们要想知道小明骑行一圈有多远,就必须知道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看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同学们都有哪些疑问呢?(学生回答:什么是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棒,这些都是研究圆的周长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个圆,那位同学能上台指一指它的周长呢?(学生指)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定义一下圆的.周长?(学生答,老师及时补充纠正,得出圆的周长的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请同学们把圆的周长的概念默记两遍吧。
请同学们拿出你手边的圆,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周长吧。
三、合作探究
老师看到同学们做的都很棒。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那么该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利用手边的学具,想办法测一测圆的周长吧!
好,时间到。老师发现这组同学的方法很好,请你们到前面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你的表达能力可真强呀,请回。(结合课件展示绕线法)请看大屏幕,用一根长线紧贴圆绕一周后,剪去多余部分,把线拉直,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绕线法,可以化曲为直。
老师还发现这组同学的方法也很好,请你们也到前面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你的表达的真清楚呀,请回。(结合课件展示绕线法)请看大屏幕,先在圆上确定一点,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滚动法。
四、找出关联
同学们可真聪明,自己就能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呢?(学生回答:不能)请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摩天轮)对,是摩天轮,摩天轮的周长能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测量么?对,不能,因为摩天轮太大了。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出一个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了。
我们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那么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直径、半径)同学们猜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来半径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再看这张图,看来直径越大,圆的周长也越来越大。同学们猜得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找出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吧,同学们有信心么?
五、合作解疑
请看大屏幕,(读要求),老师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自己动手测量,填一填这张表吧。
好,时间到,老师看到同学们计算的非常认真,合作的也很默契,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来帮我填一填这张表吧。(学生填)
好,四位同学填了四组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四组数据中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哦,你发现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你的观察可真是敏锐呀,凡是算出周长是直径3倍多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呀,看来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有规律的。由于我们在测量时存在误差,我们算出的比值也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数叫圆周率,通常用字母∏表示。也就是说周长总是直径的∏倍。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这个字母吧。同学们能用等式表示周长、直径和∏之间的关系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六、知识渗透
说的真好,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数学家早就做了研究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吧。(课件展示)我们前人刻苦研究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呀。看来∏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我们在计算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3.14。
七、公式推导
既然“周长÷直径=∏”,那么周长等于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直径,圆的周长该如何用公式表示?(学生答,板书:C=∏d)看来我们知道直径,就可以用公式C=∏d来求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应该用哪个公式来求?(学生答,板书:C=2∏r)回答的真好,你前面的知识学的真扎实。看来我们知道了半径也能求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公式吧。现在我们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求圆的周长了?(学生回答)对,老是重复。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明绕花坛一周有多远吧。
八、解决问题
1、请看第一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该如何解答。请问你用的那个公式?很好请坐。
2、请看第二问,请同学们思考后告诉老师解答方法。(学生回答)
这位同学思考问题可真细心呀,同学们在计算时也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先看清楚单位是否统一。
3、我们再来看摩天轮,请同学们思考后在练习本上解答。这位同学算的最快了,你来说答案吧。你用的那个公式?同学们都算对了么?
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堂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这天,我们还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边讲述边课件演示)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两只小狗都从同一点出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狗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师: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师: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晴:“想像”,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圆形橡筋,并剪断,看看成什么?
学生齐答:也是一条线段。
3.动手体会: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课堂活动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一)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下面,老师要请各学习小组利用手中的测量工具,互相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测量完后,相互交流一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动手测量)
2、反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老师进行演示)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的?同学们请看(老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构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构成一个圆,又比如(老师演示摩天轮),你能用绳测、滚动的方法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吗?
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首先应思考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二)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要探讨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关系?先探讨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个表格)
正方形
周长
边长
周长:边长
1、
1cm
2、
2cm
3、
3cm
我的发现: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比值是()。即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倍。(多媒体显示)。
(三)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长短有关)
提问:你们是怎样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小结: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这说明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2、学生测量出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着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小组分工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填好报告单,第四栏可用计算器。
《圆的周长》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3张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剪刀、计算器。
测量的物品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
比值(C/d)
圆形纸片1
圆形纸片2
圆形纸片3
我们的发现:
(学生测量、计算、填表,在展示台出示结果)
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表格,师询问: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结论: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板书)
师: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板书
师根据课件演示介绍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率
课堂活动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师:表扬全班同学。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那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1)多媒体课件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早在20xx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的说法,意思是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和天文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此刻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我们确实就应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之后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板书::∏).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2)谈感想,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1:我要向祖冲之爷爷一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生2:我们组刚才测量时不够细心,今后我们要向祖冲之爷爷学习,做一个细心的人。
课堂活动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刚才我们透过实验可知:圆周率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根据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π是一个固定的值
2、由此我们可知,如果明白直径如何求周长呢?
教师板书: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3、圆的周长还能够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4、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课堂活动五:课堂反馈
一、决定.
1.Π=3.14()
2.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倍。()
3.圆的直径越大,它的圆周率就越大。()
4.只要明白圆的半径或直径,就能够求圆的周长。()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三、实践操作
2.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如果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群众订正)
问题2: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打开课本64页例1对照,反思自己的解答过程)
(注:评析问题2时,能够推荐学生用估算来解答。)
3.解答开始的问题
这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此刻我们来帮忙小黄狗和小灰狗算一下它们跑的路线,看看小灰狗为什么会赢,小黄狗为什么会输。
小黄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小灰狗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动手算一算,谁跑的距离远?
10米
四、拓展延伸
看,小黄狗和小灰狗又要比赛了,这一次小灰狗沿大圆跑一圈,小黄狗沿两个小圆“∞”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呢?好好想一想。
课堂活动六:全课总结,反思评价
1、同学们,这天我们一齐研究了圆的周长,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本节的收获。
2、评价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如何。
课外活动:家庭作业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第1、2题。
2、提高练习:完成课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2、3题。
3、操作练习: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
板书设计:
利用了生动的课件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两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地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透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感知动作同人的心理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动作记忆保留的时间更长久。小学生在其数学思维活动中,视觉映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透过活动强化问题解决前的感知动作思维,有利使记忆以动作效果来储存。透过让学生把圆形橡筋剪断,使学生感知化曲为直的概念。为下面探索圆的周长做好铺垫。
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归纳出圆的周长的方法,不失时机地表扬小组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抓住时机,甩动绳子系的小球,构成一个圆,演示摩天轮,让学生感受到用绳测、滚动的方法并不能测量出所有圆的周长,就应找到一种既简单有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透过填写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为下面的探讨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因为学生在记忆正方形的周长时,只是记正方形的周长是4个a相加的和,很少说是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上表的填写对于中下生的小组合作起了一样板的作用。
透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比值,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并透过课件演示验证了结果。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由知识的理解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不仅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那里引出故事,在帮忙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自然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一往情深的志趣。
本环节的设计,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物化到内化,理解计算公式。透过转化,从而完成新知的生成。
透过辨析让学生巩固圆周率是常数的认识,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操作练习设计紧扣课题,从解决基本练习到解决主题图中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对新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巩固新知,发展了潜力。
透过解答课前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体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更能促进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智力、潜力。
在解决了开始的问题后,紧跟着变化题目的图,让学生能感知当大圆的直径等于另外两个小圆的直径和时,大圆的周长等于这两个小圆的周长和。是对圆周长公式的综合应用。
让学生谈收获,能够自我认识、总结课堂的表现与认识掌握程度,最后回忆新知、巩固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外作业题目体现层次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圆的周长
(实物测量方法)
转化
圆周率
字母表示π≈3.14
曲直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π是一个固定的值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字母表示:C=πd
C=2πr
周长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68~~7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比较、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周长,初步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对“圆直径、周长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究,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派发给同桌同学表格一张,每个学生准备线条、直尺、计算器,分组准备几个直径分别为2、3、4、5、6、7、8、9、10厘米的圆形硬纸板(每个圆上都画有一条带箭头的直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识圆的周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两只蚂蚁在草地上跑步,白蚂蚁沿着正方形路线跑,黑蚂蚁沿着圆形路线跑。它们每跑一圈的路程各是多少?
(二)迁移类推,认识圆的周长。
1、要求白蚂蚁每跑一圈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可见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2、要求黑蚂蚁每跑一圈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什么叫圆的周长?通常用什么字母表示?(板书:C)
(三)实际感知,触摸圆的周长。
1、师拿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长?
2、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自己的圆片的周长就是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一)测量圆的周长。
1、怎样能测量出圆的周长?请用你想到的.方法跟同桌合作动手测一测你们的一个圆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师巡视指导)
2、生边汇报方法边演示,接着媒体演示(分别为绳测法和滚动法),引导学生发现测量时的操作要点及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
3、生再尝试与同桌合作测一测刚才测过的一个圆的周长,以加深认识。
4、小结: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发现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吗?是什么?同桌交流后汇报。(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线段,然后通过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板书:化曲为直)
5、指名一生上台测量刚才小灰狗所跑圆的周长,让学生发现刚才的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去探究出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引导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探讨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1)设疑启发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跟它的什么有关呢?猜猜看。
(2)媒体演示: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这三个圆的周长。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后汇报。(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是否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
(2)动手测量计算。
明确要求: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用新学的方法测量出自己手中两个不同圆的直径和周长,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相应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师巡视指导)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直径=
1
12
23
34
(3)指名小组汇报相关数据,师依次填写在黑板表格中。
(4)观察这些数据,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汇报。
(5)媒体演示:屏幕上大小不同的三个圆,用每个圆直径分别去量度它的周长。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大小不同的三个圆,每个圆的周长还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小结: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吗?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3、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能用式子来表示吗?请试一试。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2)介绍圆周率的表示字母π及其读写法。
(3)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的数值及小学阶段计算时所取的近似值π≈3.14。
(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C=πd)
2、现在你能计算出刚才小灰狗每跑一圈的路程吗?只要测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师报出其直径数据让学生尝试计算。
3、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半径长度,会计算它的周长吗?试试看。汇报订正后小结出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公式。
(板书:C=2πr)
三、回顾课堂,谈收获:
(一)请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
(二)引导质疑,视机释疑。
(三)看书69页内容,内化新知。
四、初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一)出示100页例1、一块圆形铝片的直径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共同订正。
(二)改例1中的“直径”为“半径”再练习。
(三)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3、π=3.14()
(四)完成101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
(五)课后要求:
1、复习本节所学知识点。
2、想办法计算出自己家中自行车的周长。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C)
测量:滚动法绳测法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化曲为直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周长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结合具体的图形或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初步学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对具体图形进行观察、度量、计算,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参与到认识“周长”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已的感性体验,获得对“周长”的理解与掌握;感知图形或事物感知、认识、理解击长的意义,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掌握测量周长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米尺、细绳、树叶、平面图形、软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一)剪一剪
师:请你把最喜欢的卡通头像图片沿着边剪出来。
生:我剪的头像图形好似圆形。
生:我剪的头像图形好似是正方形。
生:我剪的头像图形好似是长方形。
师:请你用左手的母指和食指夹住图像的边线中的一点处,再用右手的食指沿着图像边线画一圈。
(二)说一说:
师:同学们刚才说画一圈之外还可以用别的词语吗?
生:画一周。
师:同学们从这一点处形始画,再画一周回到这一点,这个过程封闭吗?
生:封闭了。
二、认识周长:
(一)画一画。
师:用刚才的方法,请同学们画一画你喜欢的图形或物品。
生:我画了一本数学书的面
生:我画了一张桌子的面。
生:我画了一个笔盒的面。
师:请同学们留意这位同学画的过程(没画完的长方形)
生:老师这个同学还有一部分没画出来,不完整。
师:总结:从一点开始,最后回到这里结束,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没有。
(二)指一指
师:桌面、篮球场、书面等等是什么形状。
生:都是长方形。
师:在长方形的图片上指一指周长。
生:我从这一点开始画,沿着长方形的边车一击回到这一点的长度。
(三)摸一摸。
师:示范摸书本一周的边线(强调一周)
生:摸桌面、数学书面、笔盒面、黑板面。
(四)量一量。
师:指导用皮尺任选你喜欢的物品、图片量一量周长。
生:量腰围、量树叶、量桌面。
(五)算一算
师:说出你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生: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①5+5+6 ②3+3+3 ③4+3+4+3
师为沿边画一画周长
生:①1+1+1+1 ②2+1+2+1 ③2+2+2+2
三、课学时总结
师: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周长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掌握测量的技巧与方法,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图片、水彩笔、直尺、线绳、软皮尺、学习单、实践活动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体育比赛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动物跑步比赛。比赛规则是:先跑完赛场一圈的选手获胜,谁会取得比赛的胜利呢?我们试目以待。
课件播放比赛场景。
师:哪只小动物赢了这场比赛?你怎么知道小猴获胜?
生:因为小猴先跑完一圈,所以小猴获胜。
师:谁观察到了小猴从哪里开始跑的,跑到那里结束的?
生:从起点开始跑,又回到了起点。
师:小熊跑够一圈了吗?
生:没有,因为没有回到起点。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描图片的边线
师:小猴沿着赛场的边线跑了一周获得了跑步比赛的胜利,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课前同学们准备了各种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用彩笔描出这些图片的边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图片,在学习单上描出它的边线。
指名三学生上黑板试画小熊图片、飞机图片和长方形的边线。
展示学生作品:
师:猜一猜这位同学画的是什么图片的边线?(小熊)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是沿着图片的边画了一圈。
师:从哪里开始,画到哪里结束?
生:从这个点开始,画了一周,又回到这里。
师:通常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起点。这两位同学也都是从起点开始沿着各自图形的边线画了一周又回到起点,描出了图片的边线。这里,王老师还收集了两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看来描的时候一定要沿着边线不能有空隙,注意从哪里开始还要回到哪里。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物体,摸一摸物体表面的边线吗?
生反馈: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面的边线、黑版面的边线
2、小蚂蚁画树叶边线,揭示周长概念
师:咱们班同学真的很善于观察,指出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的边线。(板:物体表面)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小蚂蚁也迫不及待的也想来试试身手,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蚂蚁沿树叶边线爬一周)边看边思考:小蚂蚁是怎样画的?是从哪里开始,到那里结束的?
生: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画,又回到了起点。
师:小蚂蚁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画,又回到了起点,就是画了树叶的一周。(板:一周)
师:我们把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板:周长
师:谁愿意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呢?
生:“周”指的是一周,“长”指的是长度。板:长度
3、巩固周长概念。
师:什么是小熊图片的周长?
生:小熊图片一周的长度就是小熊图片的周长。
师:什么是飞机图片的周长?
生:飞机图片一周的长度就是飞机图片的周长。
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4、周长概念辨析,加深理解。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图形并补充这句话)老师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请看大屏幕!判断:红色部分是不是下列平面图形的周长?
生反馈。
(三)在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1、出示两个周长不明显的赛场
师:(KJ)两只小蚂蚁因“哪个赛场的周长比较长?”展开的激烈争论。聪聪说:①赛场周长长。明明说:才不对呢,②赛场周长长。
师:它们谁说的对呢?
生1:①赛场周长长。
生2:②赛场周长长。
生3:看不出来谁画的长。需要用直尺量一量。
师:看不出来,怎么办?这就需要准确测量。课前,老师给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装有线绳、软皮尺、直尺等几种工具。下面我们就试着量一量这两个赛场的周长。请1、2大组负责测量①赛场的周长,3、4大组负责测量②赛场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活动要求。
师:下面我们先请××这组同桌来汇报。
生汇报
师:关于①赛场周长周长的测量方法谁还有补充?
师:像这样的不规则图形我们无法用直尺测量它的周长,大家想到用绳子沿着图形的边线围一周,再拉直量出绳子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化曲为直思想。
师:接下来请××这组同桌来汇报。
生汇报。
师:谁还有补充。
师:像这样规则图形可以用直尺量出边的长度,再计算周长。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研究。
(四)闯关练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1、先看第一关(出示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有多长呢?大家一起伸出手指描一描它的边线。(生描)
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数一数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生展示自己的数法①从某一个点开始依次数出整个图形的周长,注意标记起点的位置②通过平移,先把水平方向的边线移到一起,再把竖直方向的边线移到一起,分别数出同类边线的长度,再求和)
请同学们再用第二种方法数一数,感受这种方法的简洁性。
2.师:下面我们来继续闯第二关。黄蚂蚁和红蚂蚁要进行跑步比赛,下面是它们的赛场。你觉得这样设计公平吗?这两个赛场的周长一样吗?
生1:这两个赛场的周长不相同。
生2:这两个赛场的周长相同。
师:有争议,答案不统一。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周长?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孩子都很善于观察、爱动脑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物体表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那你们可知道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它的周长有多长呢?今天回家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明天上课我们继续交流。
周长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本节课始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体现了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
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4、本人在这节课教学中,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中,学生喜欢用4条边的和求周长,不习惯用(长+宽)×2=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听课老师也认为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我也不十分强调采用这公式,这就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周长教学设计09-19
《圆周长》教学设计05-04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22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07-23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09-10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5-10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06-0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22
学习周长的教学设计10-07
人教版《周长》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