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
过程与方法:
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2、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3、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4、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1、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2、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3、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2、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教学步骤: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3、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4、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5、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6、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7、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8、学生动手制作。
9、小车进行比赛。
10、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11、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2、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3、讨论交流。
14、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5、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6、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17、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18、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2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问题,初步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问题,掌握了一些解决百分数的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87~99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的应用,进一步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问题。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单元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五、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正确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在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谁比谁多(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如何用画图的方法体现出“谁比谁多(少)”的数量关系。而对于解答方法上学生也有类似的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都会为他们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扫清障碍。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1997年至今,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提速。有一列火车,原来每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同学们,能自己通过画图,分析题意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独立画图。
(2)展示学生的成果。
(3)教师评价。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80×40%=32(千米)
80+32=112(千米)
办法二:80×(1+40%)
=80×1.4
=112(千米)
答: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12千米。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30×80%=24(元)
30-24=6(元)
办法二:30×(1-80%)
=30×20%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第26页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第26页练一练第3题。
4.教科书第27页练一练第6题
提示:“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方法(一):80×40%=32(千米)方法(二):80×(1+40%)
80+32=112(千米)=80×1.4
=112(千米)
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比的意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而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已经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技能。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主要以商不变性质为主要切入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找准整数比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 设置数学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 正确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这些百分率的意义
三、教学学法、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发现共同点,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爱迪生的名言:“我成功的秘诀就是:一份的灵感加上九十九份汗水”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成功来自不易等等)
从这句名言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例如:把“成功”看着100份,那么“灵感”就占了它的1份,“汗水”就占它的.99份。
(1)“灵感”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2)“汗水”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率的求法。
(二) 范例讲析。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1是那两个量相比?
问题2哪个量是单位“1’?怎样计算?
120÷160=3/4
例2.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1对比两题,什么没有变?问题有何变化?
2,达标率:达标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3如何求达标率?
达标率=达标人数÷总人数×100%
注意:1求百分率必须乘100%。
2.结果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3.便于比较,计算。
120÷160×100%=0.75×100%=75%
答:六年级的达标率是75%。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一般类型的分百应用题,使学生明确这类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准确找出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2、使学生明确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
3、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百分数一般类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和解题规律。
教学难点:
数量关系的分析,弄清谁是单位“1”,谁是比较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1、师:同学们,什么节日快到了?(六一儿童节)
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们学校六年一班组成了一个小合唱队,其中有男生5人,女生4人。(磁力贴出示)
(一)复习分百应用题一类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主要贴以下四条)(1)男生是女生的百(几)分之几?
(2)女生是男生的百(几)分之几?
(3)男生比女生多百(几)分之几?
(4)女生比男生少百(几)分之几?
请同学列式解答。
师:大家看我们今天要复习什么?(分百应用题)
同学们看看这四道题都属于哪类的分百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师:解决这类题的的关键是什么?(找单位“1”)
【预设】1、学生说出找单位“1”
2、学生说不出来,但会说出找关键句,那师应问:找关键句的目的是什么?(确定单位“1”)(板书:找单位“1”)
师:这类题该怎样做?(比较量÷单位“1”)【如果学生说不出此关系式,师可以从四个题中找一个举例,如:男比女多百分之几?是用谁除以谁?】
(二)复习“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1、师:继续刚才的题,我把这四个问题变成了四个已知信息,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编题的小任务:请你从这6个条件里选择两个,提一个数学问题,组成新的题。(学生口答,教师贴条)【一定有意识,已知男求女贴一边;已知女求男贴另一边】
1、男生有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5人,男生是女生的125%,女生有多少人?
3、男生有5人,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
4、男生有5人,女生比男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
5、女生有4人,男生是女生的125%,男生有多少人?
6、女生有4人,女生是男生的80%,男生有多少人?
7、女生有4人,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有多少人?
8、女生有4人,女生比男生多20%,男生有多少人?
师:请你独立完成这8道题,要求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师:我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几道题的。(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要有关系式,教师板书每一题的等量关系式)
如果我要将这8道题进行分类,请你想想能分几类?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其实就是这两种题的区别是什么)
小组汇报展示。(主要呈现已知单位“1”和未知单位“1”的两种情况,板书体现)
第一类:
1、男生有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5人,女生比男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
3、女生有4人,男生是女生的125%,男生有多少人?
4、女生有4人,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有多少人?
第二类:
1、男生有5人,男生是女生的125%,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5人,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
3、女生有4人,女生是男生的80%,男生有多少人?
4、女生有4人,女生比男生多20%,男生有多少人?
(分类后)师:虽然我们把这8道题按已知单位“1”和未知单位“1”分成了两类,但是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是什么呢?(或者我们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呢?)
都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手指左一类,问:这类都是已知单位“1”的(指一道)比如求男生有多少人实际就是求女生的'(1+25%)是多少】
【师手指右一类】这都是未知单位“1”的,(在关系式上标上x)我们就可以用方程来解
师:大家看,我们今天复习的分百应用题,它们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确定单位“1”——找数量关系式——列式或方程
二、当堂训练
师: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我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请看第一题
(一)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1、在一次体育测试中,某班有38人成绩合格,有2人不合格,这个班的合格率是多少?
2、一本书共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50%,第二天看了25%,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
3、小明看一本10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50%,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1/2。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4、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50%,第二天看了25%,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2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三、解决问题
1、某服装店老板将两件不同的衣服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一件赚了25%,另一件赔了25%,有人认为这个老板不赔不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用数据说明。
2、某机械厂两天生产一批零件,用同样的箱子包装。第一天完成总量的,装满3箱还剩90个,第二天生产的零件正好装满5箱。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复习分百应用题的一般类型题,我们掌握了基本解题方法,遇到问题条件比较复杂或隐蔽的题目时,为了把条件具体化,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并找到他们。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及分数的加减乘除预算及混合运算。
2、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重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
5、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毛病、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小黑板:一部分加减乘除计算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是怎样算的,交流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这部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基础,结合具体的例子鼓励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往学习中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和回顾,说说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前整理,课上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错误,并整理出错误类型,最后在全班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和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补充练习:
31.50+160÷40(58+370)÷(64-45)
32.120-144÷18+35
33.347+45×2-4160÷52
34(58+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42420+580-64×21÷28
3、出示课本第4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回顾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于可以直接利用运算意义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本题可以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如: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可以用找单位“1”的方法来分析)
4、出示第6题:鼓励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的应用题和比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包括计算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比的应用。教材只回顾了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不需要背诵所谓的解体过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计算
236+641-0.25312÷35.01-1.81.63+2.31.25×8
38÷43.75÷0.250.72÷0.61/6+3/818×2/316/9÷2/3
师:由于在计算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易错的一道题,在练习本上完成,并相互交流。明确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也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分数和小数中有扩展。
2、做54页2题本题让生先说运算顺序在计算,集体订正。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一批货物,驾车单独运4小时运完,一车单独运5小时运完。两车合运,2小时后,余下的由乙车运,还需多少时间可以运完?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54千米,比乙车速度慢10%。经过3时,两车行了全程的7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有一种衣服现售价是34元,比原来定价便宜15%。现在比原来定价少多少元?
4、粮店运进一批豆油。第一天卖出240千克,第二天卖出320千克,还剩总数的4/9。这批豆油有多少千克?
5、某服装厂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40%,下半月生产服装1800套,正好完成全月计划。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多少套?
6、做55页3、4、5、6、题:要求:(1)读懂题意(2)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3)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计算(4)对答案进行检验
7、做56页7—10题,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
8、做57页11、13、1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出示小黑板。
9、板书设计:
计算与应用
1、展示自己的错误及改正措施
学生1学生2……
2、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五、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材在引领学生回顾这部分内容时,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注重在计算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回顾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4页内容及相应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
2、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分析和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按比分配”中比所对应的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杯果汁是按果汁与水的体积比1:1冲调,另一杯果汁是按果汁与水的体积比1:2冲调,从上面的信息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谈想法
师:其实不平均的比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并广泛应用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题
我们清洁要用到一种清洁剂浓缩液,瓶子上标明了浓缩液与水的体积之比。现在我们需要按1:4的比例制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二)探讨方法
1、分析题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从题目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呢?
师:谁能解释一下5是怎么得来的?4/5和1/5又是什么意思?
2、独立尝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试一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现在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一下。
方法一:总份数:1+4=5(份)
每份是:500÷5=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浓缩液:500×1/1+4=100(mL)
水:500×4/1+4=400(mL)
3、分析两种解法
方法一:用整数除法、乘法来解决问题;方法二: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检验
让学生交流检验的方法,合理正确。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试一试。
四、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对哪个知识点印象深刻?
师: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下课后大家可以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素材并试着解决一下问题吧。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形式:班级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一、教学过程
1、铺垫:在旧知的复习中,为学生主动进行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
准备题(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xx年全世界约有20xx只,我国占其中的1/4,我国约有多少只?
教学过程:
①用线段图表示题意,以10厘米为一段,这条线段一共要画几厘米?(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作图)
②用去是什么意思?(请一个同学上来把它表示出来)③用去多少吨是求线段中的那一部分?谁愿意上来把它画出来?
准备题(2):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60次。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数?
教学过程:
①准备题(1)反映了总量和部分量的关系,作图时只要画一条线段。这一题反映了什么关系?应画几条线段?
②先画什么?为什么?(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作图)
③画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时先画什么?
④60次应画多长?谁愿意上来把它画出来?
⑤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求线段图中的那一部分?
准备题(1)、(2)作图并分析后要求学生用1分钟时间列出两道题目的算术并计算(两人板演),然后讲评并表扬做得全对的同学,同时对个别同学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
2、探求新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例4: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xx年全世界约有20xx只,我国占其中的1/4,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
教学过程:
①例4与准备题(1)相比有何变化?
②线段图应该怎么改?你会改吗?(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改)
③这道题老师不讲你会做吗?(请两个同学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下面做,不会的可以看书。)
④作好的同学可以考虑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试试看。
⑤作好后准备回答下列问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⑥讨论、讲评试做情况,对两种方法全对的同学进行表扬,最后看书并填写书中空白部分。
例5: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数?
教学过程:
①例5和准备题(2)相比有何变化?
②线段图应该怎么改?谁会改请你上来指导老师改?
③全班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a、把谁看作单位“1”?
b、怎样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的'?
c、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d、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吗?
④选两个讨论小组,每组各推选两人,每人各用一种方法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做。讨论、讲评试做情况,对讨论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讨论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希望。
3、深化: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使新知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教学过程:
①引导学生对比每个例题的两种解法,发现在解题思路上不同的是:一种是先求分率,用乘法分配率可以看出两种解法的联系。指出今后两种解法中你认为那一种方便你就用你一种。
②引导学生对比例题和准备题发现今天讲的比过去讲的要复杂一些,讨论复杂在何处。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与准备题比较,找出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板书课题)
2、这样的应用题与前边学习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区别?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是什么?
四。课后作业:
练习十七第1———4题。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比的应用”的练习课,是学生在基本掌握了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后而进行的综合练习,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按比分配问题有不同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份数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现在教材一般用第二种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的课型,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伸。在教学中,一是要注意发挥练习课的检测评价功能,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思维发展的水平;二是要注意发挥练习课激励功能,因为练习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三是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思维训练功能。思维训练离不开数学的学习,而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训练,在训练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笑笑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1:3
问:你能变换一种说法吗?
问:如果笑笑继续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设计意图】
回顾前面的比、分数之间的关系
2、看图说话
盐:
水:
问:通过线段图你读出什么信息?
现要调制这样的盐水140克,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克?
独立思考
归纳:这是一个基本的把两个量的和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应用题,即和比分配
和比分配
140÷(1+6)
一份的量
3、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宽、高的比是3:2:1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小组讨论
120÷4×(3+2+1)
和
一份的量
4、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是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甲、乙两辆车的速度比是9:7.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独立思考
480÷3÷(9+7)
速度和
一份的量
问题:
1、比较2、3题有什么共同点?
2、第1题为什么不用这样做?
归纳:它们都是典型的和比分配应用题
5、小明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95,语文、数学成绩的比是3:2。小明语文、数学的成绩分别是多少?
问题:谁有想法了?
95×2÷(3+2)
和
一份的量
问题:1、这和3、4有什么区别?
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有关比的应用题都是这样的
6、一块长方形的地,长比宽多24米,长与宽的比是5:3,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独立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
差比分配
24÷(5-3)
长与宽的差长与宽相差的份数
一份的量
归纳:典型的差比分配应用题
对应量除以对应的份数就是一份的量
7、五、六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五年级植树120棵,五、六年级植树的棵树比是2:3.六年级植树多少棵?
问题:这和前面的应用题有没有区别?
(已知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部分比
120÷2
一份的量×3
3份的量
问题:谁有不同的想法?
120÷×
(单位1是-------)
120÷
(单位1是-------)
120×
(单位1是-------)
回顾:1、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解题方法?
(先求一份的量,再求几份量)
2、今天讲的应用题你认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3、你有什么收获?
挑战自己:
笑笑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1:3.如果笑笑再读12页,这时读的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1:2.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提示:抓住不变量
板书设计
和比分配差比分配部分比
140÷(1+6)
一份的量
120÷4×(3+2+1)
和
一份的量24÷(5-3)120÷2
长与宽的差长与宽相差的份一份的量×3
480÷3÷(9+7)
速度和
一份的量
95×2÷(3+2)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0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指出下面分率句中谁是单位1(课件一)
①乙是甲的;
②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③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④乙的相当于甲。⑤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倍。
2.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①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②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3.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1.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学生审题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②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思考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把图画出来。
(演示课件)
然后请同学说出思路,讲方法,教师同时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2.做一做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可先让学生一起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请一名中等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③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三、归纳、明理
1.在上述两个题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可把解题思路用语言归纳一下。
①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②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③列式解答
板书为: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2.质疑问难
四、训练、深化
1.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①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等)
②修了全长的
③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2.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①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鸡的孵化期是鸭的,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②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小亮跳的是小强的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3.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49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分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乘除应用题之后安排的,既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按比例分配问题有多种不同解法。现在小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把比转化为分数用分数知识来解答。因为学生对理解比和分数的关系比较了解,对分数应用题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学习起来应该比较容易。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把比的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来解决。何如解决生活中的按比分配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思想,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数学 探索按比分配问题的活动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尝试发现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教学情境
1.听着歌曲《秦岭最美是商洛》,欣赏商州莲湖公园的图片。
2.莲湖公园这么美,那你对莲湖公园了解多少呢?新建的莲湖公园水域面积有多少亩?绿化面积有多少亩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听音乐、赏美景、猜地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发奋学习的激情。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生活,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二、实施教学
1.出示例1.扩建后的莲湖公园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共165亩,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的比是1:2.
(1)从这句话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讨论提示
①绿化与水域总面积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各占几份?
②绿化面积占它们总面积的几分之几?水域面积呢?
(4)展示学生的四种做法
①先算每一份,再按各部分的份数算。
②先算各部分占全部得分率,再按分数乘法应用题算。
③先算全部是各部分的几分之几,再按分数除法应用题算。
④列方程计算。
(5)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较好。
2.展示课题《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这里我用孩子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呈现“按比分配”的知识点,舍弃了教材原有的题材。其次,在呈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再次,是重视了对课堂生成的有效引导和巧妙运用。既重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对算法进行了优化。
3.知识运用:例题变形
扩建后莲湖公园总面积220亩,其中未绿化的陆地面积、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的比是1:1:2.问未绿化的'陆地面积、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各是多少亩?
4.学以致用:医用酒精是用蒸馏水和纯酒精按1:3配制而成。
①若有200ml蒸馏水,需要多少毫升纯酒精恰好能配制成符合要求的医用酒精?
②若有1200ml纯酒精,有足够的蒸馏水能配制成多少毫升符合要求的医用酒精?
【设计意图】重视孩子对知识灵活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
5.我是小法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学校把栽300棵树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三个班,三个班的人数分别是46人、54人和50人。最合理的分配方案是每班栽100棵树。( )
(2)有一些苹果分给幼儿园得小朋友们,大班分得二分之一,中班分得三分之一,小班分得六分之一。大中小班分得苹果的数量之比是3 :2:1( )。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知道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次,为拓展运用清障护航。
6.拓展运用
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7匹马。在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遗嘱上写着:“我把17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幼子得九分之一。不许杀马,不许流血。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嘱。”
温馨提示:三个儿子分得马的数量之比是几比几比几?化成最简整数比结果是几比几比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趣题中折射出的按比分配原理。
三、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1)解决“按比分配”型实际问题的方法
①、求出各部分之间的数量比,由各部分之间的数量比可得出各部分占总体的分率。
②、用分数乘法求出各部分的量分别是多少。
(2)我对新建后的莲湖公园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55第4题;
选做题:课本56页第7题;
思考题: 课本56页 第11题。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6-29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6-12
比应用教学设计04-04
比的应用的教学设计07-05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2-11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5-01
比应用教学设计05-08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07-01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