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1 10:21:40 炜亮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陌上桑》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陌上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陌上桑》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陌上桑》教学设计 1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坚拒太守调戏的故事。学习这首年代久远的古代民歌,要注意把握句子的层次和节奏,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就连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去收集诗歌呢!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解题

  1.汉乐府: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

  2.本诗出处:《宋书·乐志》收载本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载本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属《相如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要求:

  (1)标画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讨论,交流后明确。

  1.注意以下生字词:

  隅敷襦捋髭峭姝骊踟蹰

  2.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较多,其中主要刻画了罗敷的'形象,使君的形象也着墨较多。

  四、学生品读课文

  要求: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2.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3)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诗歌中,罗敷是怎样拒绝使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⑤诗歌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形象的?

  五、交流、讨论,明确

  1.罗敷的身份:

  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2.诗篇叙述的事件:

  (罗敷)采桑。

  (罗敷)拒诱。

  3.“使君”的形象:

  一个无耻的封建官僚。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4.罗敷拒绝使君:

  罗敷面对使君,痛斥其无耻要求:“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

  罗敷通过夸说自己的“夫婿”压倒使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不慕权势、无畏威逼、善于斗争的高尚精神。

  5.罗敷形象的刻画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语言描写。

  六、学生诵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七、布置作业

  《陌上桑》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体会不同作品的社会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系统地对作品进行对比并发现作品不同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设想:

  主问题设计:

  本文和《鲁秋洁妇》两个故事的异同有哪些?

  人物形象的区别

  情节的不同所体现的不同阶级的诉求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用快速的方法诵读课文。

  2、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请尽量多的说说本文和《鲁秋洁妇》两个故事有哪些异同。

  (2)作者是如何展现罗敷非凡的美的?课文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你能感受到她的美吗?——“五马立踟蹰”中“立”的理解。

  (3)两个故事中的男性在文中的价值。

  (4)两个故事的不同社会价值。

  明确:

  问题(1)设计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问题(2)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这是展现罗敷外表美和人格美的地方,教学的重点在于对罗敷美的展现的描写角度上。

  问题(3)和(4)的设计连同上面的两个问题是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尝试,是本堂设计中的最难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能有部分学生会对使君这个人物一票否决,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他对罗敷的美的展现也起到衬托作用。

  六、作业设计

  1、对文章根据刚才的理解,从内容、主题、写法特点及语言等角度出发,进行发现探究,用“这是一首……的诗”的句式说话。

  如:这是一首叙述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的诗。

  2、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请试着说说罗敷、秋胡子妻、木兰、刘兰芝这几位女性的不同之处。

  3、拓展练习: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人。可表现一个人的惹人喜爱,表现一个人的外表的某个特点,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或展示一个人的身世等。

  八、板书设计:

  《陌上桑》与《鲁秋洁妇》

  陌上桑鲁秋洁妇

  人物:外貌美——直接、间接描写;男性在文中的作用

  桑女受辱故事:结局——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思想情感:不同阶层的不同诉求、不同作品的价值

  《陌上桑》教学设计 3

  学习重点:

  1、侧面描写刻画人物

  2、背诵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汉乐府及《陌上桑》

  “乐府”原是汉代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乐”指音乐,“府”指官署。它的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的诗歌。由此得以流传的乐章、歌词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罗敷女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反抗的精神,带有喜剧色彩。

  陌上桑:田间采桑。陌,指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

  二、范读此诗

  三、学生朗读此诗

  四、就生僻字的读音及含义、艰难字词句进行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诗文内容点拨

  “日出城南……自名为罗敷”四句交代了:

  时间:早晨,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人物:罗敷

  地点:秦家楼房

  “罗敷……城南隅”写出罗敷的身分:采桑养蚕;一个“善”突出了罗敷以劳动为乐的农家女子本质。

  “青丝……笼钩”是一种修饰说法,取其香洁之意。

  “头上……上襦”四句来写罗敷之美,为后文写罗敷的心灵美作铺垫。

  “行者……髭须”烘托之一;“少年……帩头”烘托之二;“耕者……其锄”烘托之三。“来归……罗敷”用侧面烘托的虚写作辅助,以弥补正面描写的`不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以上为第一章,极力描写罗敷的美丽动人。

  “使君……家姝”四句写太守被罗敷的美丽吸引住了,派随从去询问,开始写使君与罗敷的矛盾冲突。

  “秦氏……有余”是写太守与小吏的对话,又借小吏之口进一步叙述了罗敷的情况。

  “使君……载不”写出太守的无耻企图。

  以上第二章,写太守的卑劣行径。

  “罗敷……自有夫”表现出罗敷蔑视权贵,坚贞不届。

  “东方……上头”此乃夸张之一——夫婿地位高;

  “何用……千万金”此乃夸张之二——夫婿钱财多;

  “十五……城居”此乃夸张之三——夫婿资历深。

  罗敷夸耀丈夫为官,完全出于无奈,为摆脱太守纠缠的困境不得已而为之。

  “为人……府中趋”四句,正面写丈夫的仪态,气度不凡。

  “坐中……夫婿殊”两句,通过众人的赞誉写罗敷丈夫人才出众。

  以上六句乃夸张之四:丈夫相貌风度美。夸张给使君以有力的回击:官位显赫,使其不敢妄为;相貌堂堂,使其自惭形秽。以罗敷夸夫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以上第三章,描写罗敷机智夸耀自己的丈夫,借以摆脱太守的纠缠。

  二、艺术特色

  诗中大量运用烘托、夸张手法,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效果。作者运用夸张手法,从外表、服饰上来美化罗敷,再由侧面: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感受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超凡,对人物的容颜没有一句正面着笔,全系间接描绘,而罗敷的光彩夺目的美丽形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成功塑造了罗敷这位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的劳动妇女形象。第二章对话形式给人以亲切逼真之感。第三章运用了许多夸张语言让罗敷在太守面前尽情夸耀自己的丈夫,虽没有一句直接冒犯的话,但意在言外,夸耀丈夫,正是对太守的无情的讽刺和嘲笑,这种明显的寓对比于褒贬的描写,令人读之感到形象鲜明,痛快淋漓。

  《陌上桑》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

  教学时间: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尤其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精神需求高度膨胀的今天,人们对美的欣赏与追求更是趋之若骛。大家会经常听说超男、超女、香港小姐亚洲小姐、世界小姐,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知道美的标准是什么吗?”今天,就请你们当一回评委,拿出美的标尺来评一评谁更美?当然,咱们同学也要一比高下,不过,今天的参赛选手来自《乐府诗集》,1号选手是《陌上桑》中的秦罗敷,2号选手是《木兰诗》中的花木兰。

  评委们评说要有依据呦,请大家做好准备:

  1.熟读相关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等材料,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2.掌握《乐府诗集》

  3.思考并归纳以下问题:

  (1)秦罗敷美在哪里?怎么体现的?花木兰美在哪里?怎么体现的?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当时的社会视角评价谁更美?

  (2)使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3)现在人们美的标准是什么?

  (4)搜集“美”,共同欣赏。

  同学们知己知彼方可取胜,充分利用网络或图书等各种学习手段吧,让真正的美在你手中绽放。

  二、活动过程

  1.合作交流,依次讨论分析思考题,大胆探究:

  首先,各小组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讨论分析疑难问题,整和学习资源,形成本组的观点和依据。

  其次,各组代表发言阐述观点,论述依据。本组可补充,异组可反驳。

  最后,师生点评。

  2. 诵读诗歌,感受美丽。

  三、活动小结

  1.对文章根据刚才的理解,从内容、主题、写法特点及语言等角度出发,进行发现探究,用“这是一首……的诗”的句式说话。

  如:这是一首叙述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的诗。

  这是一首歌颂(赞美)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机智、勇敢的'性格的诗。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官僚荒淫无耻的生活及卑鄙龌龊的精神世界的诗。

  这是一首以记叙为主,融以描写、抒情的叙事诗。

  2.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了美丽动人的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速读课文一遍,理解罗敷这个形象,用“罗敷是一个……”的句式说话。

  如:罗敷是一个以采桑养蚕为业的年轻美貌的农家女。

  罗敷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

  罗敷是一个美丽、坚贞、纯洁的农家女子。

  罗敷是一个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妇女尊严的具有无穷人格魅力的形象。

  罗敷是一个集仪表美、内心美于一体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3.写法和主题小结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作者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同时还运用了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无耻,赞美了女主人公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善于斗争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拓展练习: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人。可表现一个人的惹人喜爱,表现一个人的外表的某个特点,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或展示一个人的身世等。

  板书设计

  课文 参赛选手 事迹 外貌(外在) 性格品质(内在) 乐府小姐

  《陌上桑》 秦罗敷

  《木兰诗》 花木兰

  《陌上桑》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一)熟悉诗歌内容,能复述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人物表现手法。

  (三)探讨诗歌主题,欣赏罗敷机智善辩、不慕权贵的古代妇女形象。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智勇双全、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对,她就是《乐府诗集》中的木兰。今天,我将介绍给大家另一名女中豪杰——秦罗敷,她同样来自《乐府诗集》,诗歌《陌上桑》将为我们揭开这名女子神秘的面纱。(板书课题《陌上桑》)

  (二)教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能复述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人物表现手法。

  3、探讨诗歌主题,欣赏罗敷机智善辩、不慕权贵的古代妇女形象。

  (三)简介作品

  《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篇喜剧性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乐府,古代音乐官署,采集民间诗歌乐曲。后将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称为乐府。

  (四)通读全诗,熟悉内容,复述故事

  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读音、诗歌的节奏与情感)

  2、熟悉诗歌内容,同桌互相复述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五)分组活动,自读诗歌,讨论问题

  一类(思考题):

  ①作者是如何充分展现罗敷非同寻常的美丽的?

  二类(活动题):

  ②请模仿旁观者的动作、神态,并揣摩其中少年动作的意图。

  三类(自主题):

  ③请评价诗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罗敷、使君。

  ④作者是如何表现罗敷的机智的?

  ⑤探讨诗歌的主题。

  四类(开放题):

  ⑥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罗敷的自述有破绽吗?

  明确:

  1、作者在首段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言罗敷之美。诗中第一段先采用正面描写,铺陈罗敷的装饰美,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作者接着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通过描写旁观者见了罗敷以后的种种失态来间接表现。作者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有机结合起来,把罗敷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2、年轻的男子见了她,就脱下帽子露出系头发的纱巾故意吸引罗敷的注意。

  3、罗敷:美丽非凡、机智善辩、不慕权贵

  使君:荒淫无耻、巧取豪夺、自取其辱

  (对人物的评价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可算对。如:使君欣赏美、追求美并非过错,只是追求的方式不当。)

  4、罗敷的机智主要表现在她拒绝使君求爱的方法的巧妙上。第3段中罗敷从丈夫的.打扮之豪华讲到身份之高贵,从相貌之英俊讲到风度之翩翩,极尽夸张之能事。罗敷说得高兴,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可以想象一心以为艳遇将至的使君听到罗敷“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的严词拒绝,以及罗敷的夫婿在财产、地位、容貌、风度等各方面都胜过他时,该是如何的狼狈!

  5、这是一篇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通过民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在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里,展示出地主官僚的荒淫无耻,以及罗敷的美貌和她坚贞的品质。(本诗的主题并不是惟一的,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使其有所碰撞,有所收益。)

  6、破绽一:罗敷何以能一眼便看出“使君自有妇”?

  破绽二:“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的才貌双全、不慕权贵的奇女子何以早早嫁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专城居”的官员?

  破绽三:既然身为高官之妻,为何还要抛头露面“采桑城南隅”呢?这似乎有失贵妇的身份。

  破绽四:从罗敷对丈夫的种种描述看来,她引以为豪的夫婿倒更像她所喜爱的蚕。“罗敷自有夫”也许只不过是她拒绝使君的一个巧妙的借口而已。

  (六)教师总结全诗

  采桑的罗敷,竟然不畏危险,向恶势力作了坚强的反抗,态度严正,精神强毅。在被恶势力包围的时代里,有这样优良品质、反抗精神的女性,自然值得人们歌颂。

  (七)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八)诗歌同步欣赏

  上邪

  《乐府诗集》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热恋中的情人对于爱情的誓言。它语言质朴、参差不齐、全无修饰,却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诗中主人公连用了五种绝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表示爱对方一直要爱到世界的末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特色。)

  (九)作业:课后推荐阅读(材料印发)

  羽林郎

  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翠盖空踟躇。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板书设计

  陌上桑

  《乐府诗集》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美丽非凡

  罗敷巧拒使君机智善辩

  不慕权贵

  使君荒淫无耻巧取豪夺自取其辱

  《陌上桑》教学设计 6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课的教学可采用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做到在课堂上基本熟读成诵。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描写刻画,特别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可以结合第一题的答案适当讲讲描写人物的知识,从中学习一些描写方法。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诗。如:

  1、课文是怎样刻画罗敷形象的?

  2、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3、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

  4、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5、罗敷的故事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现实?

  6、罗敷的形象体现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7、你对汉乐府有哪些了解?你还能背几首汉乐府?

  指点迷津: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主人公罗敷反抗强暴的形象。

  (二)重点难点突破

  1、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刻画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2、难点理解罗敷究竟是什么身分的妇女

  罗敷作为一个经常要采桑养蚕的劳动妇女,她当然不会穿上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华丽珍贵的服饰,写她的服饰是为了衬托她的美丽动人。同样,罗敷盛夸她的丈夫,也只是为了表现她机智聪明善于斗争的性格。同时,这也和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分不开。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一)掌握字词

  1、注音

  敷fū倭wō髻jì缃xiāng绮qǐ驹jū冉rán陌mò

  2、词句补释

  日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东南隅,指东方,东南,偏义复词,偏在“东”(东方),“南”字无实义。隅,角落。

  自名为罗敷:自称是罗敷。为,是。

  善蚕桑:擅长养蚕采桑。善,擅长。蚕,桑,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作养蚕、采桑。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丝线编成篮子上的络绳。为,做。笼:篮子。系,络绳,绳子。

  头上倭堕髻:头上梳的是蓬松下坠的发髻。倭堕髻,歪倒在头的一侧,似堕非堕的发髻。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明月生辉的珠子耳环。明月珠,相似是出于西域大秦国的一种宝珠。明月,形容珠子的圆润和光泽。珠,珠耳环。

  缃绮为不裙:下身穿的是杏黄色花绸裙子。缃,杏黄色。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紫绮为上襦:上身穿的是紫色花绸短袄。襦,短袄。

  捋髭须:抚摩着胡须。捋(lǚ),用手指顺着抹。髭,嘴上边的胡子。

  著头:(只)戴着包头发的纱巾。著,戴,(qiào)头,包头发的纱巾。

  但坐观罗敷:只是因为看见罗敷那么美丽的'缘故。但,只,只是。坐,因为,由于。

  谢罗敷:请问罗敷。谢,这里作“敬问”、“请问”解。

  宁可共载不:愿不愿跟他一同坐车回去?宁可,这里当“愿意”讲。共载,一同坐车。

  一何愚:怎么这样傻!一何,何等,怎么这样。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识夫婿: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何用,用何、凭什么。

  专城居: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专:独占。专城居:独占一城作官。

  3、辨音

  ①著zhù著名zhuó著头

  ②不bù不当fǒu宁可共载不

  ③骑qí骑马jì东方千余骑

  4、辨形

  ①髻倭堕髻髭捋髭须

  ②襦紫绮为上襦懦懦弱

  (二)作品简介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三)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四)了解本诗的写作特色

  写作上,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描写,又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还运用了夸张、排比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情韵,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五)体会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全诗详溢着乐观气息,结尾带有喜剧色彩。

  (六)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七)分析罗敷的形象

  罗敷是一位古代的劳动妇女,她美丽勤劳,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以自己的智慧维护妇女的尊严,是个心灵纯美、品德高尚的人。

  (八)疑难解析及思路范例

  1、“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说明什么?

  罗敷勤劳,善劳动。

  2、“善蚕桑”的普通劳动妇女为什么竟提着那样珍贵的“笼”(篮子)

  《陌上桑》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了解一点汉乐府诗歌的知识

  2、理解罗敷的智慧和品德及人物形象

  3、理解本文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

  罗敷美丽动人的形象、机智勇敢、坚贞不阿的品德。侧面描写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几个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作用,对本文罗敷与使君的一段对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预习:

  1、阅读课文和课下注解

  2、查字典,解释下面字词的.含义

  陌:田间的路;名:名词用作动词,叫做青:黑色湘:杏黄色著:通“着”戴但:只几何:多(大)颇:副词,稍微东方:方位名词用作省略了的动词“来”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向,从东方致(词):表达骊:纯黑的马趋:小步快走坐:通“座”,座位盈盈:轻轻地冉冉:从容地宁可:何可,“宁”即“何”,同义复用,意思是“是不是可以”

  3、思考

  ①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罗敷的美丽形象的?

  ②诗中是怎样描写使君的可耻行为的?

  ③诗中有哪些夸张描写?这些描写对刻画罗敷形象有何作用?

  4、试译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1、本文又名《艳歌罗敷行》,是一篇叙事诗,东汉时的一首著名乐府民歌。

  2、“乐府”本为汉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后人把这个机关采集的诗歌统称为“乐府”。

  3、《乐府诗集》,乐府歌辞总集名,宋朝郭茂倩编。

  4、陌上:泛指田野,桑,名作动词,即采桑之意

  二、学生朗读全诗

  三、指导学生阅读注释并口译课文

  四、引导赏析课文

  以“问题”领起,重点训练以读促理解。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前提出自读目标:

  ①侧面描写的方法,

  ②理解人物形象罗敷的机智、勇敢和坚贞。

  (一)引导学习本文侧面描写的方法

  1、提问:什么是侧面描写呢?(这是文学文学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一,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2、学生齐读“行者见罗敷……但坐观罗敷”

  3、怎见得这是侧面描写呢?请朗读第一段,然后思考:

  A、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罗敷的貌美)

  B、你怎么知道她美呢?(从行者、少年、耕者的反应可看出。他们因为罗敷的美貌,看得忘了做活儿)

  小结:这就是侧面描写之法:通过对文章中主要人物、景物之外的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写、借以渲染气氛,烘托主要人物,使之更突出、更丰满。

  4、那么,什么地方是具体描写她的美的?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二)人物形象的理解

  1、罗敷的美貌还引起了谁的注意?身份如何?

  2、他是怎么表现的?找出能表现他心思的句子

  “五马立踟蹰”“宁可共载不?”(揭露了使君荒淫无耻的嘴脸)

  3、作为一名劳动妇女,罗敷是如何摆脱位高权重的使君的纠缠的?

  朗读第三段,认真体会

  ①义正辞严地抗辩——“使君一何愚”

  ②夸夫(以权相抗)使君:位高权重—————————以权相逼,夸夫官高位显气势,罗敷夸夫升迁快以“权”相抗,仪表虚拟,夸张

  罗敷:机智、勇敢、不畏权势

  小结:罗敷是中国古代一位美貌且不畏权势、机智、勇敢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三)布置作业

  1、课外了解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感人事迹。

  2、背诵课文。

  《陌上桑》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有两个成语:“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丽无比的。

  2、古人写美女的手法:烘云托月法,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二、解题。

  《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是东汉时代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朗读全诗,注意字音和节奏。

  ……

  四、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弄清大意。

  1、重点字词。

  宁可:何可,“宁”就是“何”,,同义复用,意思是”是不是可以。 公府、府中:都指太守府。 冉冉:从容地。 盈盈:轻轻地。 坐:通“座”,座位。 趋:小步快走。致:表达。 骊:纯黑的马。东方:方位名词用作省略了的动词“来”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从东方。 颇:副词,稍微。几何:多(大)。著:通“着”,戴。但:只。 缃:杏黄色。 系:动词用作名词,络绳。 青:黑色。名:名词用作动词,叫做。

  2、翻译课文。

  五、作业。

  背诵课文。

  《陌上桑》教学设计 9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

  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

  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

  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陌上桑》教学设计 10

  教学本文在于让学生认识诗中主要人物罗敫的外貌美、人品美以及重描写、善夸张、巧设细节的艺术美,刚健清新的语言风格美。而这种认识必须通过朗读、熟读、背诵来达到,教学时应以教师引导为主。

  [教法学法]

  运用整体感知的导读法,用形象、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匠心;体会侧面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理解本诗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就一系列思考题展开讨论并归纳。

  [教学流程]

  (一)导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收集诗歌。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一首。

  (二)解题

  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汉乐府是汉武帝时开设的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内容有描述征人思乡的,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诗、七言诗兼而有之,其中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简练、文辞自然。

  (三)教师范读全诗

  要求学生:

  (1)标画出生字词;

  (2)品味老师读的节奏及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四)学生品读课文

  学生齐读,注意语言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请学生翻译全文。

  思考以下问题,交流讨论并归纳。

  [问题一]:

  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拟看出来了

  (要点提示:罗敫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女性。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敫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问题二]:

  作品前半部分是如何写罗敷的'美貌的?

  (要点提示:写罗敷出场的环境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渲染烘托了罗敷之美;0写罗敷采桑工具精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陪衬了罗敷之美;写罗敷服饰的华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借服饰写罗敷的外貌美;写众人被罗敷容貌所倾倒,借助他人反应,从侧面衬托罗敷之美)

  [问题三]:

  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儿件事?

  (要点提示:罗敫采桑、罗敫拒诱两件事,重点是后者)

  [问题四]:

  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点提示: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问题五]:

  罗敷是怎样拒绝使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什么样的性格?

  (要点提示:罗敷面对使君,痛斥其无耻要求: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罗敷通过夸说自己"夫婿"压倒使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不慕权势、无畏威逼、善于斗争的高尚精神)

  [问题六]:

  罗敷是如何夸耀自己夫婿的?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要点提示:0夸耀其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0夸耀其赫赫威势:"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0夸耀其雍容富贵:"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Q夸耀其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0夸耀其风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0众多官员盛赞夫婿:"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问题七]: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要点提示:本诗叙述了一个采桑女严词拒绝使君戏诱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颂女主人公忠贞、机智和反抗强暴的精神)

  [问题八]:

  本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要点提示:0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罗敷热爱劳动,对爱情忠贞不二,这是罗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实可信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但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盛夸是理想化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使罗敷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从而突出了中心。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写,写罗敷美貌基本上用侧面烘托的方法,以虚衬实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五)学生诵读课文

  (六)总结

  罗敷是一个年轻貌美、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采桑女子。这苜民歌通过叙述罗敷严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歌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腐朽的丑恶灵魂。

  (七)作业

  请根据《陌上桑》第1段内容,想像罗敷美貌,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教学探讨]

  初一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故采用多读的形式来感受、理解文章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主体内容。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合作、探讨、归纳,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人物的形象。同时教师在导学过程中,着重范读、品读、诵读这三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听读来感知乐府诗的音律美,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陌上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陌上桑》教案02-12

陌上桑说课稿05-30

陌上桑作文12-11

陌上桑原文翻译09-24

陌上桑翻译原文09-24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09-24

陌上桑全文及翻译09-12

《陌上桑》 原文翻译06-08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