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7 19:44: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台阶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台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台阶教学设计14篇

  台阶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1、揭示课题

  2、呈现李森祥创作谈:“《台阶》是我的第三篇文学作品。那是1988年我在嘉兴的一个老房子里写的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请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感受说说自己的理解。

  3、每篇文章都有重点,有它的学习目标,请学生读两遍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课文复述,进一步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通过自读,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凹凼()尴尬()撬()烦躁()并解释词语。

  2、学生自由速读全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a、这篇小说以台阶为题目,那么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开展小组讨论,尝试用几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b、你能感知这篇小说的叙事视角吗?以谁为故事叙述者呢?采用第几人称呢?

  c、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怎样做到材料的详略安排?

  d、你认为文章的关键句是哪句?说说你的看法?

  10分钟后,看谁能到台上准确地回答问题?

  3、自学指导(二)

  请独立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10分钟后交流,比谁踊跃、比谁正确、比谁理解独到,比谁分析有道理。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明确:

  (1)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3)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4)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5)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7)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4、课堂练习:

  a、以“台阶是父亲的————”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从文中找到依据。

  b、本文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物?

  c、运用视角转换进行练习。

  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学生探讨,发言后,教师引导:XX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四、课后练习

  1、请你以《父亲我想对你说》或者《我和父亲》为题,写一篇随笔抒发你对父亲的爱。

  2、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在这一天,让父亲休息一天,给父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给父亲送上一个深深的祝福!

  台阶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父亲的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父亲的双重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感受中国典型的农民形象。

  三、教学方法 :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勾画圈点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每个人都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感受一个农民父亲的情怀。

  预习检测

  1、字词的音形义

  凼( ) 涎( )水 烦躁( )

  砌( )墙 倔强( )

  神色、态度不自然( )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

  人多的公开场合。( )

  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

  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自学检测。

  (要求:先自己带着问题速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父亲的句子,感知父亲的形象,回答下面问题)

  1、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找出文中的依据。

  2、一句话概括小说的内容。

  提示: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梳理小说的情节

  为了建一个象征着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新屋,父亲坚持不懈奋斗了大半辈子,这是一个勤劳的、吃苦耐劳的父亲?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文本,文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塑造父亲这个形象?

  三、捕捉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1、那么怎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呢?(播放微课助学)

  2、小组合作,用微课中提到的方法分析父亲人物形象

  学生找出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并归纳人物特点。小组交流后,确定发言人,以“这一节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一个——的父亲,表现了父亲的——,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情”的句式汇报。

  四、读懂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把握主旨。

  1、为了地位和尊严,父亲付出了(岁月、青春、健康、意志力),儿子理解父亲吗?

  请用““我”——父亲,依据是——”的句式回答。

  儿子理解了父亲,这是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理解。

  2、仅仅是父亲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吗?用文中的句子做依据。

  师:1980年,四川美院院长罗立中的油画《父亲》,让许多中国人都受到深深震撼,踏上台阶,我们又了解了一位父亲——这些典型的中国农民,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虽然贫穷,但依旧艰苦创业,影响他们的孩子改变命运,拼搏向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是我们人生的台阶,父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

  五、拓展迁移,朗诵诗歌,再次体味父亲形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再次体味父亲形象。(课件出示,音乐响起,师生齐读诗)

  父亲

  我的父亲

  你喜欢坐在台阶上远望

  你喜欢把那烟枪在青石板上敲得嘎嘎作响

  我的父亲啊

  摇来摇去的柳树枝总也摇不散你那专注的目光

  我的父亲

  你那古铜色的脸

  你那黄几几的脚板

  我的父亲啊

  你把你的胸膛挺高一些吧

  我的父亲

  你挺直的腰板为什么担不起一担水

  你倔强的头颅为什么埋在膝盖里

  我的父亲啊

  你满挂着的笑容为什么在九级台阶筑起的鞭炮声中尴尬

  我的父亲

  我知道你的梦想

  三级的台阶到了九级

  我的父亲啊

  怎么了——你老了

  我的父亲,

  还有我呢

  有人曾说,小时候,父亲的面子就是孩子面子,长大了,孩子的面子就是父母的面子。老师衷心地希望好好学习,有所建树,我想,那可能就是你对在地里辛勤劳作的父母最好的报答!

  六、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形象: 自尊要强 勤劳节俭 老实厚道 质朴谦卑

  思想感情:崇敬 怜惜

  七:作业布置

  父亲或母亲有哪些令你感动的细节,用一个片段把它描述出来。

  台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

  2、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篇小说,讲诉一位父亲建新屋,修高台阶的故事。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二、整体阅读,把握情节

  提示语:人物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要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就必须先弄清小说的情节。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

  3、新屋建好了,父亲怎么样?

  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集中讨论,分析形象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学生提出要求:就自己的认识加以说明,要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归纳)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父亲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拨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父亲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特点,当九级台阶建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问题研究,把握主题

  提示语:这里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普普通通的农民,这样的农民在我国农村非常之多。其实,仅就其性格而言,即便是在城市中也不乏这样的人物。同学们,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看看自己的父亲,看看同学的父亲,看看周围父亲,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这个父亲的“影子”?

  学生交流,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交流情况顺势引出下面的问题——

  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

  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五、深入品读,体会写法

  1、小说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其材料是如何组织的?

  提示语:小说情节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虚构,但要立足于生活。读小说的时候,要揣摩作者的意图,深入理解作者的.构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再读这篇小说,回答上面的问题。

  台阶由三级变成九级,这个过程居然耗尽了父亲的一生。作者以台阶命题立意,切入口很小,却表现了父亲艰难而又自强的一生。这样就使造物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同时,借这个父亲为代表,突出了天下所有平凡父亲的平凡而朴素的社会追求。

  2、小说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试举例加以说明。

  提示语: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既从正面入手,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也从侧面烘托、反面烘托;既概括介绍,也细节描写。这是一般小说刻画人物常用技法。

  作者把握住“父亲”要强能干而又老实厚道的性格特征,重点从正面描写父亲的动作、神态,通过细节表现其形象。

  如对父亲的一段描写:“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其中父亲的神情写得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但父亲只是一个具有普通劳动者忠厚朴质特点的人,一辈子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如何去炫耀自己的成就。作者抓住这一细节,写出他左不是,右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这正是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农民的神情,非常有个性。

  3、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本文中关于父亲语言、动作、行为、神态描写的句子并朗读,说说它们的作用。

  小结: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4、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六、整理收获,体验学法

  谈谈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故事背景

  2、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并根据故事情节及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小说主题

  4、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台阶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我们学完《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人,但在她的身上我们感受到善良、淳朴与爱心。任何一个地位卑微的事物都有闪光点,如小草、蚂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身份同样卑微的父亲,感受一下他的身上有何闪光之处。

  二、检查预习:

  识记字词:

  凹(āo)凼(dàng)门槛(kǎn)涎(xián)水揩(kāi)嘎(gā)

  筹(chóu)划黏(nián)尴尬(gāngà)撬(qiào)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三、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①概括文章大意

  ②父亲为什么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③为建新台阶父亲都做了哪些准备?父亲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④新台阶建成之后父亲是何种感觉?为什么?

  感知课文内容。

  提示:文章写了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台阶是就地位的标志。人家住的是十几级的台阶,而父亲住的仅是三级台阶,父亲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父亲觉得台阶低。

  b、每天捡一块砖、一片瓦、鹅卵石,每天往瓦罐里放角票。

  父亲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c、不对劲。

  长期生活中在没有地位的环境中,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住上九级台阶,这种心理一下子没有转变过来,所以不对劲。

  四、分析人物形象:

  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同时带出人物形象:

  自尊要强、坚忍不拔、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吃苦耐劳、为人厚道、为人谦卑。

  五、点出主题思想:

  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六、教师小结

  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台阶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跨了。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落后状况的心声,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

  教学设想: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要抓住“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个文眼去把握情节,探究“父亲”形象的意蕴,理解“台阶”的内涵。制作课件时,选取了三幅图片,有些神似或相关的农民图像,引导学生感悟或对比父亲形象,加深对“父亲”的理解。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教学中更不能忽视的是“人文性”,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加深理解。当然,教师“情”的投入也相当重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感召力,与学生的互动才能更有成效,效果才会更好。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3、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4、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导入激趣:钢琴曲《雨的印记》下,教师朗诵《写给父亲》导入:都说风/能让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惟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千磨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

  (这是一首赞美父亲的诗,诠释了父亲任劳任怨的一生。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2、检查预习,辨音识义。

  凹凼(āo dàng)涎水(xián)淌汗(t?ng)揩汗(kāi)嘎嘎(gā)

  黏性(nián)掺水(chān)蹿上(cuān)胯骨(kuà)舀米(y?o)

  尴尬(gān’gà)聊天(liáo)撬石板(qiào)硌(gè)了一下

  3、生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①生速读课文,复述故事。

  阅读要点: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成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②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人物呢?(板书:线索——台阶、人物——父亲)

  我们可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故事情节:叹台阶——造台阶——坐台阶

  ③追问:建新屋,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详细,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台阶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台阶》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李森祥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经年累月,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身体垮了,人也衰老了。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亲那辈的农民,为了获得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者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状况的心声。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情节。

  2、分析父亲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关爱父亲,感受父辈一生艰辛却不知累的伤感。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上课之前,大家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音乐视频 筷子兄弟的《父亲》)

  父亲默默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是家中的顶梁柱,经年累月的辛苦压弯了他的腰板…

  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感受父亲的“台阶”。

  二、自学导引:(独立自学,找出疑惑!)

  (一)通读文本——感知课文情节

  1、为什么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因为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台阶是地位的标志,台阶高地位就高,台阶低地位就低。

  2、父亲为了筑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3、新屋造好后,父亲有什么表现?

  不自在,父亲老了。

  三、合作探究(你争我辩,收获甚多!)

  (二)品读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从中分析人物形象。)

  句式:“父亲是一个 的`人,表现在 ”。 (可以在文找出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并加以适当的分析)

  四、展示点拨(积极展示,战胜自我!)

  (三)探究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1、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作者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开动脑筋,大胆的说出你的观点。各抒己见哦!)

  五、拓展延伸(目标实现,快乐无限!)

  (四)拓展延伸——倾诉心中真情

  下面的问题,任选其一。

  1、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你出人头地了,请以作者的身份给逝去的父亲写一封信。

  2、看到文中的父亲,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你想对此时正在辛勤劳作的父亲说些什么呢?请给你的父亲发一条微信。

  教师送上一首小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深深的皱纹爬满额头!

  看今朝,老骥伏枥,累,奔走的身影何时作了?

  坚强的信念,支撑着无力的双脚。

  无悔的一生,播撒在无际的田郊。

  重温经典,让我们经典中介绍这节课。

  播放背景音乐龚玥的《父亲》,及歌词。

  台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2.明白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深入了解、认识、热爱父亲,理解、尊重父亲的感情。

  2.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重点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设想】

  1.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2.复述法。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意蕴。

  【人教八上】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音乐《愚公移山》)歌曲或flash动画。寓言《愚公移山》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今天我们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台阶》展现的是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2.李森祥(1956—),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3.本文是一篇小说,注意回顾小说的有关常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投影出示,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凹凼门槛涎水筹划黏尴尬撬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那一句?——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父亲人也老了,身体也跨了。

  3.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不同写法)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着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4.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或象征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5.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他希望对过改建房屋、砌高台阶来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

  6.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父亲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砍柴买钱等,准备了大半辈子。表现了父亲有着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的品格,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7.“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2.父亲的性格: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3、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父亲的形象意义:

  “阴阳八卦”的传统文化角度:一、三、五、七、九是阴中的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再如云南大学的台阶有97个,这表明是云南省的最高学俯。从这我们可看出:父亲作为传统的中国农民,为什么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父亲他要求台阶高,其实就是追求人生的地位。

  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有五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看:

  4.既然父亲一生的'愿望就是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什么文章不就造新屋来详写,而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上用了那么多笔墨做文章,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挑水时闪了腰,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青石板上跳上跳下,表明当时“我”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造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也是写台阶之低。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来决定的,文章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可以详细的写。

  6.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脚板心中泥沙和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吗?

  不能,这一段可以看出父亲长年累月干农活,为了造台阶工作很辛苦。

  (提示:a、节约、俭朴;b、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c、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四、体验反思:

  1.你希望有这样一位父亲吗?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开放性题目,不求答案统一。)

  2.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3.与朱自清的《背影》比较阅读。说说两文表现出来的父亲性格有何异同。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深切的感受到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它的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要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之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够挖掘出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其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五、课堂小结

  1.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同时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2.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如按揭买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台阶教学设计 篇8

  教材依据: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设计思路: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单元导语对单元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教改探索(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诱思探究法。)

  教材分析:

  《台阶》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台阶》前接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朱自清的《背影》,后接杨绛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与《背影》一样,《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

  从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的编写看,《台阶》一文,上承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和同册第五单元“感受亲情”的主题,后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悟人生中的关爱与温情”的主题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关注人类”的主题以及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体味人生”的主题,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人文意识和情怀,他们是想启示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就有无穷写作素材,开阔学生作文取材的视野,回归写作本源。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问题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只是给学生揣摩的时间要充分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写“父亲”的过程中增添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感怀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点: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写自己父亲的一个侧面。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诱思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父亲、台阶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刘和刚的歌曲《父亲》导入。

  导语: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不仅有许多的歌曲赞美他们,还有许多的文学作品也赞美他们。当代小说家李森祥在一篇获奖小说《台阶》中塑造了一位父亲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李森祥老师的小说《台阶》,一起感受一位农家父亲的内心世界。(2)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10)

  三、合作探究。(21)

  1、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屏幕投影):(1+7)

  ⑴、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⑵、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品质?

  ⑶、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2、引导回答上列问题(屏幕投影):(11)

  ⑴、明确:在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我”家的台阶只有三级,容易进水,也表明在家乡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亲”渴望自己的家在乡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性格:要强(有志气,有理想,有追求)。(3)

  ⑵、明确:捡砖、拾瓦、砍柴、存角票、编草鞋、踏黄泥。

  性格:勤劳(吃苦耐劳)(3)

  ⑶、明确:他感到不自在,不对劲。

  性格:谦卑(5)

  3、小结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一位很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2)

  四、拓展延伸,实践演练。

  过渡语:文中“父亲”是一位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他和我们许许多多的父亲一样,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断的追求着,他坚韧顽强的品质怎能不让我们感动?他怎能不使我们想起家里的父亲?现在就让我们提起笔来,也来写写我们自己的父亲吧!

  1、提示(屏幕投影):最难忘的是父亲???的时候,他。面对父亲,我要说:“________________。”(6)

  2、组织全班交流。(5)

  五、小结: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教育着我们。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于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以至于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可在我们跌倒时,父亲教会我们怎样站立;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鼓励我们勇敢的去面对。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关注我们平凡的父亲,也关注那些与父亲一样平凡的人们。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完成了从内容到人物形象的分析。尤其是拓展延伸,实战演练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完成的最好。根据提示语:“最难忘的是父亲的时候,他。面对父亲,我要说:________________。”当一个学生说到了自己的父亲声音哽咽,泪流满面。可见,这位学生是触景生情,将自己的真情融入其中,真正体会到了“父爱”。我认为这是教学效果中一个“质”的提升。

  台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3、抓住全文线索,学习如何选材。

  教育重点:

  揣摩全文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策略和方法:

  教师导读,学生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梗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本单元讲述都是小人物平凡的经历与感受。鲁迅笔下的阿长、朱自清回忆中的慈父、杨绛文中老王……他们虽然平凡,但是我们却恰恰被他们的那份平凡中的不平凡感动着,思考着。其实,现实世界的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同卑微的你我他,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爱体会,或许都会对蕴含在彼此身上的那份平庸与伟大又一种新的认识与体会,就如浙江作家李森祥笔下的那平凡的父亲……

  *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讲述故事梗概,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故事梗概:

  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总是对人家的高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为此却付出了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

  [问题组]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为什么?

  4、你如何认识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教师点评指导。

  [明确]

  1、因为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我”的家乡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正因为如此,父亲认为自家的台阶只有三级,怕被人小看,所以,想通过盖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来改变自身的地位。

  (教师出示投影片,补充“马斯罗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本文,父亲觉得台阶低,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2、父亲通过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方式积累建造新屋的材料,通过往瓦罐里塞角票的方式积累建造新屋的资金。父亲就这样积累了大半辈子,“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了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3、父亲反而觉得不自在了。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的低下,父亲由此形成的自卑心理是长期存在的,一下子难以消除的,所以,当“我”家的台阶真的高了的时候,父亲反而无法改变原先的自卑心理,感到处处不习惯,不对劲。

  4、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自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上去坐了。

  *思考品味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揭示父亲造屋原因的关键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2、品味下列语句,谈出你的感受:

  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3、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4、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展现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明确]

  1、“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是全文的关键句,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台阶是地位的标志,台阶高,地位就高,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台阶低,经济地位就低下,就会受到别人的歧视。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2、①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因为全文使用的是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只能以形写神。

  ②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可是,父亲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已经成为了习惯,因此高兴的方式也有点与众不同,感觉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3、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4、学生自主品读课文,交流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拓展延伸

  1、全文的`中心事件是讲述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故事,但文中却夹杂了一些看似与中心事件无关的内容,你能找出来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宏愿劳苦了一生,但是,当新屋真的建成了,父亲却付出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吗?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与课文中的父亲进行比较,谈出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确。

  [明确]

  1、关于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这段看似多余的内容交待了如下信息:

  1)交待台阶的来历,强调父亲的体壮如牛(与后文父亲闪了腰形成强烈对比。)

  2)交待台阶粗糙,强调“我”家经济条件差,交待父亲建造高台阶房屋的心理原因。

  3)描写“我”跳上跳下,强调“我”的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时间之长。

  4)描写父亲在台阶上洗脚的情景,说明父亲终年辛劳,暗示“我”的家庭穷困。

  这段内容,看似多余,实则与后面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感人故事,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文章的魅力决不仅仅在于赞美父亲的美好品质,其感人之处更在于文章深蕴的那种淡淡的凄楚与辛酸。我们在探究本文的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应关注一下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我们应将亿万农民的希望铭记在心,发愤图强才是!

  台阶教学设计 篇10

  父亲大半辈子艰苦劳作,苦心孤诣建造高台阶,台阶建好之后,却发现父亲老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往往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这样的使命,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力量和信念,成了他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这样的父亲是可敬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心酸。

  教学创意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品味父亲的语言和动作,探究父亲衰老的根本原因。

  教学流程:

  1、浏览全文,思考文章围绕台阶从时间的角度分别写哪些内容?

  明确:父亲渴望建台阶 父亲准备造台阶 父亲竭力筑台阶 父亲不适应新台阶

  2、说说我眼中的“父亲”

  细读准备造台阶和竭力筑台阶部分,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对父亲的认识:“我的——的父亲,你——”

  明确:勤劳、力大无比、健康强壮、有理想、朴实、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3、父亲穷其大半辈子的努力在造台阶,台阶造好后,父亲没有我们想象中应该有的激动和开心,文章结尾说: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品读文章对造好台阶后父亲的描写,找出“父亲老了”的依据。

  明确:父亲身体老了,父亲心境老了,父亲精神老了。

  4、细读父亲渴望造台阶部分,小组合作探讨:衰老本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什么那么力大无比,健康强壮的父亲,在造好台阶后立刻走向了“衰老”?

  明确:我们家的台阶低,这是父亲的感叹,因此,渴望通过造高台阶来改变低下地位的强大信念给了父亲坚持奋斗竭尽全力筑台阶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强大的信念和美好的憧憬让父亲的精神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当台阶造好后,憧憬成为了现实,强大的信念也消失了,精神动力也不存在了,人一旦失去了信念和精神的`支柱,也就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希望,衰老成了必然。

  5、“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再读以上两句话,思考:成为父亲强大精神支柱的只是“造台阶”吗?

  明确:“我们家”是父亲言语的关键词,更是父亲为之努力的全部动力!

  6、再读课文结尾两句话,试着对文中的父亲说几句话表达你内心的情感。

  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台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3、掌握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用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分析人物。

  3、采用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去关心中国农民的生活壮态。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爱心、爱护儿子的慈父的身影,今天我们大家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李森祥简介:浙江衢县人。1975年18岁时参军入伍,1987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发表以《小学教师》、《台阶》为代表的一批短篇小说作品。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三、积累字词

  凹凼尴尬烦躁涎水门槛撬开大庭广众微不足道

  四、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准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学生活动: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内容,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

  2、思考下列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3、讨论,明确

  (1)“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3)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却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即体现父亲的什么特点)。

  分组讨论,明确: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要强、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总结父亲的形象特点

  父亲是中国农民父亲的典型形象,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敬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2、理解作者情感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点拨: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3、掌握写作特点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写得详细?

  点拨:详略是由文章的中心而定的。本文以“台阶”为线索来塑造父亲的形象,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教后反思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亲,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就是支撑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同时,这篇小说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但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像文中这位父亲生活的艰难,根源在于农村经济落后。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台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自读文本的过程中了解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主要内容;并提出疑问,确定教学目标。

  2.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品析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细节,把握父亲的性格特点。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体会作者对父亲形象的感情。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品析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细节,把握父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体会作者对父亲形象的感情。

  一、导入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二、预习反馈,确定教学目标

  1、预习反馈

  师:通过导学案的学习,老师发现大家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各位组长经过筛选整合,更是慧眼独到地选取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PPT呈现)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叙述父亲的故事的?

  师:本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3个问题。

  三、初探“台阶”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我们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回答?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划一下,再一起来读一遍。

  四、细读“台阶”

  1、父亲是怎么造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先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故事情节。

  生:父亲用大半辈子的时间造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老了,累垮了。

  师:语言很流畅,概括性很强。

  2、父亲具体是怎么造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让我们去文中找找具体的细节。

  在学《背影》一文时我们已经学会如何抓住细节品味人物形象了,请同学回顾一下( 找片断位置——读课文内容——扣字词分析——探内心世界 )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品读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父亲的性格特点。

  学生品读圈画,做好批注。

  4人小组讨论交流 。

  ④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总结升华

  过渡:同学们的解读都很精彩,最后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在作者精雕细琢的细节描写中,你读到了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生总结,师以台阶形式板书父亲的品质)

  五、深入“台阶”

  1、通过父亲造台阶的过程,我们看到了父亲用他的勤劳、执着……一步一步踏上了他人生的高台阶(画出台阶形状)那么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叙述父亲的故事的?

  生:对父亲的热爱。

  生:对父亲的崇敬。

  师:对,还悟出其他情感吗?

  2、重点朗读文章的最后两段,思考,如果叫我们同学来写,你们会用什么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句号深处的感情。)

  生:……

  师:对,看来我们同学都很有经验。但是我们文章中为什么用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句号呢?(课件出示材料)

  师:任何创作都源于生活,中国农民的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父亲的命运也只能如此,所以作者用了一个句号,那么在这个语气中,你还能读出什么情感?

  生:悲痛、惋惜、无奈之情。

  师:还有什么能比清醒地无能为力的面对困境更让人惋惜悲痛呢?小说中的父亲是如此,无数中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3.再读最后一段,读出无奈、悲痛之情。(指导朗读)

  4.师总结:这最后似乎是不经意的一声感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

  六、作业布置

  凝望这座台阶,我们看到了李森祥对父辈的理解;

  回首这这座台阶,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父亲说?

  课后,请以“父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台阶教学设计 篇13

  一、说教材

  1、探究教材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2、探究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初三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 激情导入: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设计意图: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谁能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成为今天讲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在复述过程重要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品味赏析:

  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同时课件演示父亲重修台阶的情景,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理解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设计意图: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五)拓展迁移: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

  (设计意图: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师生小结: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设置:

  摘抄赞颂父亲的文学作品,推荐阅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八)板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篇14

  目的要求: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课文复述,进一步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 型:新授。

  方 法:自学指导。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二、检查预习

  识记字词:

  凹(āo) 凼(dàng) 门槛(kǎn) 涎(xián)水 揩(kai) 嘎(gā) 筹(chou)

  划黏(nián) 尴尬(gān gà) 撬(qiào)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三、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四、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问题,整体感知。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五、情节复述,体会情感。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六、小结。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第 二 课 时

  课 型:新授。

  方 法:自学指导。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答: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其实,这和第一问是一道题。只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很好的运用联想思维。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二、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

  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1)、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

  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再如云南大学的台阶有97个,这表明是云南省的最高学俯。从这我们可看出:父亲为什么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2)、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有五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这篇小说着眼于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尊重的需要。父亲为了赢得尊重,耗尽了他的毕生精力,奋斗了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是怎样的人呢?

  (板书: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移公移山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小结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 好意思坐上去。

  设置问题情景二: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设置问题情景三: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三、语言品味,把握主题。

  1、语言品味:

  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

  例: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2、把握主题:

  设问: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3、体会写法:

  请同学们整理收获,体验学法。

  讨论归纳: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要注意详略得当。

  要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

  把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四、走进“父亲”,互动释疑。

  1、走进“父亲”:

  “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同时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2、课外延伸:

  ①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1、 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提示:A、节约、俭朴;B、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C、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2、 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提示: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别人的高台阶,他羡慕、向往,谋划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好台阶,也让人羡慕的神态。)

  3、 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提示: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4、 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提示: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5、 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提示:父亲干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创造;劳动有了收获,才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说“若有所失”)

  6、 第30段的含义?

  (提示: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六、作业。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心愿 准备 建造 熬不住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要强 尊重 坚韧 谦卑

【台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台阶教学设计05-01

《台阶》 教学设计04-30

台阶教学设计12-07

《台阶》教学设计04-23

《台阶》 教学设计04-29

台阶教学设计08-23

《台阶》优秀教学设计12-22

《台阶》优秀的教学设计04-19

台阶的优秀教学设计06-27

台阶教学设计模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