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光》教学设计1
备课组 一 年级组 下 册 执教人:
共案部分
课题:《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自主预习:通过读书
提练主线: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教学过程: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1、谈话:
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思路: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
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思路: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一、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思路: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思路: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要教小孩子遇事要机智沉着应对,但到底会教给学生怎样的“素质”,也实在很有疑问。课文说,一个小朋友掉进缸里后,“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而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把缸砸了。我想,砸缸固然机智沉着,但吓哭了也是正常反应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当做法,有的砸缸,有的去叫大人,并没有矛盾,何况如果司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会如何呢?
许多专门讲给孩子们听的励志故事,都是这样不知所云。比如用功的人一边读书一边吃饭,把馒头醮着墨汁吃下去了啦,读书时为了不打瞌睡把头发系一根绳子吊在梁上,大腿上扎一把锥子啦,分明有读书强迫症的迹象,比“恶补症”还要病态三分,却拿来作为教孩子刻苦努力的素材。努力的人就要不去睡觉,不怕失火,吃墨汁,这样的素材,与其放到现在来让孩子们学习其“精神”,不如交到哪个人手里去编写《儒林外史》之类的小说。
“素质”教育,总要选取非常之事、非常之人、非常之行来进行,并且在其中明里暗里夹带着对正常行为的嘲弄和鄙薄,这种把孩子不当正常人来教育的素质教育,是否足以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的正常理解,是否足以使学生获得正常的学习趣味与生活趣味,实在不能让人乐观。
《司马光》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等6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目标1、2 识字与写字: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目标3、4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表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教材特点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3、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文中司马光的行为会深深的感动小朋友,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字形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课堂组织字卡游戏及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突破重点。
2、课堂上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生字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4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预案】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古代的伟人,相机出示挂图。他是谁?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
例如 加一加:别、慌、瞎、救
换一换:虾—吓 破—坡 叫—收
注意词语:使劲、砸破。 多音字:假
4、拿出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五、指导书写“别、到、那、都”两个生字。
1、自主观察,说一说写好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1)“别、到”左宽右窄,“那、都”左右宽窄差不多。
(2)右耳朵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熟读课文
师: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比一比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1、同桌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也不读错字。
2、点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错误请你给他指正。
3、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认会了那么多生字,还读会了课文,了解课这个故事,收获真大!
【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2、抄写生字, 并听写
3、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孩子?
【板书设计】
生字卡片
田字格中的生字
别 到 那 都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听写词语
别人 那个 都是 来到
2、教师写字学生注音
司 缸 慌 使 破 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吓、叫”2个字。
3、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教学活动预案】
一、复习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
二、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五、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吓、叫
1、自主观察,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掉进缸里 没慌 得救了
司马光———————举 砸 (几下子)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目标达成检测】
1、抽读课文。
2、听写词语 吓人 大叫
《司马光》教学设计3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
(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⑶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⑵ 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⑶ 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⑷ 你准备怎么读?
⑸ 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⑵ 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 小组内练渎。
⑷ 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⑸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⑵ 试着做司马光砸缸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⑶ 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⑷ 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⑸ 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 聪明勇敢的孩子)
⑹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 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播放故事,学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司”。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复姓)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你自己也想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里我们很久远,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谁来把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大家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
3、看图说一说:别的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水缸里是怎么做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子。)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书上是怎么说的?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石头。
b、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c、司马光砸那口缸。
d、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从这两个句子我们看出来,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就能使句子更具体、清楚、明白。)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5、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么?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复习生字
学写生字:(别、到)
1、读字
2、分析
3、观察
4、临摹
5、书写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休,设计了抽读生字词,个别朗读自然段,讲故事的活动,激发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大胆猜想、大胆表现,体现了小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
在本堂课中,我感到设计得较好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循善诱,学习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先引导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再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范读。整体感知,认识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司马光在这篇课文里遇到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司马光和伙伴在花园里玩……掉进了水缸)我又接着问:其他伙伴遇到这件突发事件,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时学生根据思路,争先恐后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举起石头砸缸。)这里为了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加深感知。量后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课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你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说,再和司马光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在这节课里,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不能很好的导入课文,组织教学不够理想。(如: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课等。)学生自己读,个别读的机会少,没有把本课的重点词语引导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这里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熟悉的字说说,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司马光》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图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落,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三、发散思维训练
如果你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出小孩吗?
四、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
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语: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板书课题,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出示司马光图片,学生简介)。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朗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4.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师小结:观察图画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注重详略得当。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相机学习词语:
古时候(轻声)一口水缸一不小心举起使劲砸破得救假山
对学生掌握不熟练的词,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4)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试着用这个词语说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师总结学法: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课文读好。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别的孩子是怎么表现的?(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表演读这句话。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想自己曾经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害怕的感觉?试着读出来。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敬佩、赞叹的语气)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先同桌互相说说)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3.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司马光》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识字:这些小朋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能认汉字4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通过上学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会意字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到汉字构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数笔画”、“熟字减部首”、“换部首”等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识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这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以及寒假时学生自主识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600-700字,还有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
写字:在上学期的写字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书写上都进行了非常严格指导和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姿势能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老师们也利用儿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乖乖低下头。抬抬头,踢踢腿,点点头,摆摆尾;小小笔杆卧虎口。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指引和强化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能听完别人的讲述才举手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认真听的好习惯。
说:普通话是九洲基小学的校园用语,课堂讲普通话,课间课后老师们自觉说普通话,学生和老师了用普通话交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绝大部分能表达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说简单的故事,能看懂简单的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能说两三句完整连贯的话。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 教师采访学生:你姓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落实好一个生字的教学,既是解题的需要,同时也结合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故事。
1 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 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 ,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游戏巩固。
1、去拼音开火车读。
2、摘桃子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接受知识最喜欢的方式,在玩中学习,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分段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朗读接力又开始了,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读?
2、前面同学读完,由学生自愿请另外一位学生读,直到课文读完,每位学生读完都请另外一位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五、指导写字。
1、观察两个“口”字旁的字,说说发现什么?
2、怎样把两个字写漂亮?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司马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三、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教学难点 从司马光救友的故事中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简单介绍文言文的知识。板书课题 29.古文两篇
板书“司马光救友”,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准确、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背诵课文。
第一关:朗读课文关
闯关提示: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可以吗?)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后学生读书,相互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二、语速适中,停顿恰当。(2分钟)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老师范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生齐读。
第二关:理解文意关
闯关宝典:
一、先自己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5分钟可以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按要求,先怎么,然后怎么,注意组长的作用。 对刚才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交流,生问生答,教师相机点拨。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生回答,生板书。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据故事的情节,选择恰当的语气、语速。教师再次相机指导朗读。
二、展开想象,在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注意加上动作和表
情。(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讲一讲。)
提醒不要受书上的文字限制。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急中生智)
第三关:背诵课文关
过关要求:
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赛背,小组合作背等)
(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指名背诵,齐诵。
表扬学生,送一首儿歌《司马光砸缸》给他们。
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一句话。
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四、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小结:
同学们,文言文的学习一点也不难,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 今后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游文言文的海洋,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中国传统文化美丽的浪花。
课堂检测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岁, ,一儿登瓮, ,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2、司马光小时候遇事 、 、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在事态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用成语 ( )来概括。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二、任选一个完成:
(一)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写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长辈听,然后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9.古文两篇
司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与群儿戏于庭
经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附】《司马光救友》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分组讨论。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二、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三、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今天,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好。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当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暂停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给以鼓励,从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生字卡片出现生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行评价,然后由帮其正音的同学带读他帮忙纠正读音的,并对帮忙纠正读音的学生给以鼓励。如果这个学生都能读准确,就由其带读一次。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办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老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办法。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认识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认识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后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后剩下几个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如: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司机、上司、司马光。假: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缸,部首: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慌张、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笔画来教。劲: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砸,猜字谜: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组词: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来轻松一下吧?(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老师就奖励他一朵红花。(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大概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游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刚才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相同,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该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简单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灵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篇课文学完,大家回去再仔细读读课文,聪明机灵的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师备)多媒体课件。
2.(生备)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与生一起空写"光"。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看课件(动画),注意听、注意观察。
3、再听读,自己可小声跟读。特别要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5、(课年展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看课件,齐读第四段)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看课件)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四、练习(课件出示)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
①把小朋友拽出来;
②在缸里,拉他出来;
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
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1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司马光(齐读)(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学习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小节。1、司马光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大屏幕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哪个小朋友能读好这句话吗?
2、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很漂亮,小朋友看。大屏幕出示:(大水缸和假山的图片。)
3、说一说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生1:假山。生2:有一口大水缸。
4、看看水缸在什么地方?生:水缸在假山的下面。
5、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缸里装满了水。
你能读出水缸的大,水的多吗?
大屏幕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先指名读再分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的水缸大,谁的水缸装的水多)
学习“园”字。
齐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三小节。
Z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小朋友在花园里干什么?(捉迷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练习。一个小朋友_____大水缸里。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1)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分析字形)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小节。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小节。同桌对读第、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四、看图配乐,齐读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附板书:22司马光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z(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在花园里玩得可开心了!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一句话。
Z大屏幕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2、谁来读读这句话。“一不小心”就是这个小朋友没注意、没留神,突然发生了意外。“一不小心”要读得稍微快点,要有突然的感觉。
3、a谁再来读一读。B学着他的样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掉进缸里的孩子画面。
4、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生:因为缸很大,水很多。
5、缸里的小朋友在水里挣扎着,处境很危险,遇到突来的情况,他的小伙伴们有什么反应呢?大屏幕出示:(孩子们慌的画面。)
6、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慌了)
7、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
8、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叫两个学生
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9、A有的`哭了,想像一下是怎么哭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B有的喊,会喊些什么?谁来表演一下
10、是呀!他们害怕极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在大声喊救命,有的急忙跑去找大人来救人。
11、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这些小朋友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找的大人还没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再不及时救上来,可能就会被淹死了。得快点有人救他,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砸缸救人为千古佳话。,大家想听吗?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是重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效果还不错。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哭喊跑”展开想象,体会小朋友惊慌害怕的心理。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先让学生找找写司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司马光的勇敢、机智?抓住“没有慌”(没有慌张)明白司马光遇事沉着、勇敢,有救人的好方法。从“举、砸”俩动词明白司马光机智、果断。(“砸”是什么意思?怎样砸:举双手,对准了,要用力。砸: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文中:司马光用大石头撞击水缸。使劲==用力怎么砸?——使劲,用了全身的力气。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砸破了这口大水缸。你能找出表示时间很短的一个词语吗?—几下子:没用多少次,表示很短的时间。)
《司马光》教学设计13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根据文本我定下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本课的重难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设计理念: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让古代的司马光超越时空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今天,并准备了司马光自我介绍的录音,来拉近古今间的距离,使其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听司马光自我介绍录音,其实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学会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在“复姓“这一陌生的姓氏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化难为简,设计了让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来看懂图片,然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这个故事主要讲谁?哪个是司马光?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学生图文结合,主动地会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直奔重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以此来打开,清理阅读的思路。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让他们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举”、“砸”、”使劲”“几下子”等词的意思。在小朋友“砸”得不亦乐乎时,我又设计了:“这么漂亮的一口大缸司马光为何要把它砸破?”来引出故事的原因,指导学生读出别的小朋友焦急,慌张的语气,让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别的小朋友会怎样叫喊,学一学,喊一喊。体会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我让学生讨论:这些表现对解决问题有用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光遇到这件事是如何做的,与别的小朋友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感知司马光的表现之后,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当时你在场,会想什么办法来救人?学生有的说:“把水缸扳倒过来, 让水流出来,让小朋友爬出来。”有的说:“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给拉出来。”我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都不如司马光的办法好。从而使学生再次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教到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脱险后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说些感谢之类的话,我再问:“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这是就会想到说些夸奖之类的话,我再发问:“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就会说出一些感谢兼夸奖的话。这样层层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
最后通过朗读来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在教学中我把朗读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并从中认识生字“司”)跟新朋友打打招呼,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2.光知道名字还不行,我们还是听听司马光的自我介绍吧!放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好几百年呢!
(1) 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当学生说司马光姓“司马”时,随机问:那你们姓什么?你呢?他呢?大家都是一个字的姓,而司马光他是两个字的姓叫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教师补充几个如:皇甫、使徒、东方、欧阳。让学生认读。)
(2)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打开书找找课文哪句话也是介绍司马光的。(出示第一段读一读)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在读第一段时,小眼睛忍不住看书上的插图,这样吧,老师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大家可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不过,老师讲完了,要考考你们听的能力。
1.教师范读。
2.大家听得那么认真,那么你知道故事主要讲谁?(学生回答)
3.插图中,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节:这是一个益智小故事,让我们来读懂它好吗?
5.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6.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7、快速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4)这么漂亮的一口缸司马光这样用力把它砸破,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快来人啊!救命啊!有人掉进水缸里了!)
③学着喊一喊,感受事情的紧急。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小朋友慌张的样子来。小组讨论:这些表现能解决问题吗?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求异思维)
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落水小朋友的父母,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课文,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勇敢。
四、延伸走进人物,教师讲解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五、指导写字:
《司马光》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
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
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
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
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
(1)“群儿戏于庭”(标红)
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
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
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师学习,又该怎么说?在教室里学习。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都会学古人说话了。
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
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
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
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
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
(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书:众弃去
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
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
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
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
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
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三)借助注释讲故事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
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
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
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
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
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指导书写:庭、跌。
《司马光》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感受人物优秀品质为主题展开,同时《司马光》也是统编教材小学阶段编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仅以33字就讲清楚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为大家刻画出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制勇敢的男孩形象。
教学目标:
1.会认“司、跌”等五个生字,会写“跌”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3.借助多种方法读懂文言文,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多种方法读懂文言文,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提问法
学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导入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吧。(出示图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你们平时一定很善于积累,这些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儿童故事,其中司马光的故事最早被记录在距今将近700年的《宋史 司马光传》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看看古人是如何用文言文来记载这一段故事的。
2.师板题、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文言文。
出示阅读提示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轻翻课本到102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注音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用坐姿示意老师。
三、读通课文、渗透方法
1.指导朗读第一句。
(1)带拼音读准字音(指读正音、师领读词语)
(2)去拼音读通句子(指读、领读)
(3)师范读按停顿读出节奏(生练习、指读、男女赛读)
2.学习句子,渗透方法
(1)找出第一句中表示人物的词语,理解意思。(群儿、一儿)
(2)学习方法:看注释
师:这一群小孩儿在干什么?在哪里做游戏?(庭院)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
师:看注释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板书:看注释)
(3)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想一想这群孩子会在庭院里玩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交流)
(4)学习方法:观插图
师:他们玩的正开心,其中一儿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交流)一儿被淹没水中(板书:没)用文中话说就是“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你们知道瓮是什么样子?(交流)你掌握了看注释的学习方法。
师:除了注释,还能在课本哪儿看到瓮的样子。(看插图)没错,观插图也可以更加直观的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板书:观插图)这样口小肚大的`陶器就叫做瓮,古时候装酒的就叫酒瓮,文中这样装水的就叫水瓮,古时候用水不方便,常常会用很大的瓮来装水,有的瓮比人还要高。
(5)指导书写“跌”
生观察跌的字形、师范写指导、生练习
3.引导学生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四、运用方法,读懂文言文。
1.按节奏读通第二句。
(1)师教读。
(2)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3)抽读,齐读
2.默读句子,理解句意。
师:通过第一句我们学习了“看注释”“观插图”两种方法,用一用这两种方法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出示阅读提示)提醒:默读时贵在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完成之后示意老师。
(1)找出第二句表示人物的字词。
(2)练习说话
师:一儿跌落水瓮,生死攸关,众是什么反应?(板书:弃)他们为什么会跑掉?(害怕)看来他们真的很害怕,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他们当时的反应。
用有的孩子(),有的孩子(),有的孩子( ) 练习说话。
3.感受司马光的冷静与聪明
师:读完句子谁来说说司马光想到了什么办法?(引导学生说句意)
师:通过光与众的对比,你认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图片对比)
4.齐读全文
师:这个孩子最终得救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读第二句,感受司马光的聪慧过人吧。
五、试讲故事、对比文体
1.师:这篇文言文大家已经理解,现在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讲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1)同桌互讲、抽生讲
(2)想象画面齐声诵读全文
2.文体对比
师:这么生动的故事,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写清楚了,这样看来,文言文和我们的现代文有什么区别?(生交流、师总结)
师:文言文句子虽短,意思却很丰富,一言概之“言简义丰”
六、背诵古文。
1.试着背诵文言文。
师: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光要读出韵味,如果能够背诵下来就更好了。
看提示背诵。老师读提示你们补充。(抽生挑战按提示背诵)
2.合书观图片背诵。
七、作业布置
师总结:这节课虽然快要结束了,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才刚刚开始,课后老师给你们再推荐一篇同样的古代儿童故事,文言文版的《曹冲称象》,下去大家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设计07-22
《司马光》教学设计01-31
司马光的教学设计06-14
《司马光》教学设计08-22
《司马光》教学设计06-17
司马光教学设计02-02
《司马光》的教学设计范文06-29
关于《司马光》的教学设计06-27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07-02
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