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1 08:16: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早》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早》教学设计(14篇)

  《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板书:江陵学习“陵”字:带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说一说。(板书: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与同桌讨论一下: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帝——啼)

  7、厉害!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两岸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镇压,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皇帝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6、小结: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早》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导入

  1、师:上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三味书屋,谁能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三味书屋的陈设?

  2、师:作者还没进入“三味书屋”,就闻到了一阵花香?这是一种怎么的香味呢?

  3、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迈进后院,去欣赏那带来阵阵清香的蜡梅花吧!

  二、赏花

  1、师:打开课本,细细品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三味书屋后院的蜡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2数量多(迈进后院,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A、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B、 哪里最能看出多呢?

  C、 谁能让这满满的一树梅花开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出示图片)

  3颜色漂亮(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

  A、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B、 那里最能体现出梅花的美?

  C、 找找这段话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品一品,到底美在哪里?

  D、 谁能向我们描述一下这琥珀和玉石有什么特点啊?

  E、 课文中用到了哪个词语?(润泽透明)

  F、 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发现梅花的什么特点吗?(冰清玉洁)

  G、 板书:冰清玉洁

  冰清玉洁就是像冰那样透明同,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看来,作者把梅花当成了人一样看待。

  听了你们的介绍,教师忍不住想去看看那梅花究竟有多美,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让我们用朗读来赞一赞它。

  5特点早(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着春天的到来。二十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板书:开得最早

  A、 从哪里能看出梅花的这个特点呢?

  B、 对于这句话,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花信风:花开时吹来的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而,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

  C、 一候:一年有二十四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2、让我们捧起书本,让这最早开放的梅花盛开在我们五(1)班的教室里。

  三、悟早

  1、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你们最喜欢的是梅花的哪一个特点呢?

  2、我们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也有着梅花这令人敬佩的品质,让我们读读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鲁迅

  师:读读鲁迅的`故事,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一会可以把你的体会和同学们一分享。

  2、学生交流

  出示:从那以后,鲁迅上学以后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鲁迅为什么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鲁迅有没有解释迟到的原因?

  抓住“一面……一面……”“天天奔走于”等关键词体会鲁迅迟到是迫不得已的。

  鲁迅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呢?

  扣住“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轻轻地刻”“从那以后”等词语体会:鲁迅从小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但他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为此奋斗了一生,我们也要像他一样。

  相机板书: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

  3、课件出示:要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课件出示我们要学 ,要 。

  4、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学生自由发言,(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相机板书: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

  以花喻人

  5、作者参观三味书屋,想到了鲁迅小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要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写梅花呢?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早”字不仅写出了梅花的品质,也写出了鲁迅“时时早,事事虽,奋斗一生”的坚定信念。突出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朋友,他满腔热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老师推荐你们读读《朝花夕拾》这本文集。

  四、作业设计

  2、推荐阅读《朝花夕拾》

  《早》教学设计 篇3

  《早发白帝城》是二年级第四册《远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辞、陵、猿、帝、啼五个生字,能够根据词义选择“还、重、朝”三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根据已有积累书写“舟”、学写“朝”交流“帝(啼)岸。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古诗、当堂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能够根据诗句想象三峡的景象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自学生字词,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一、引入(单元整合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板书:远行

  在以前的课上我们学过了《远行靠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交通工具去远行呢?(复习旧知)(2名,注意声音洪亮、表达完整)

  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他也去远行,他是谁呢?(出示画像)

  谁来介绍介绍他(孩子们简单说说自己了解的李白)(出示李白的资料)(背诵两首关于李白的诗)(复习旧知)

  李白这次远行,他是靠什么交通工具去的?(检查预习)你从哪里知道?

  出诗句。勾画“轻舟”一词,于是我们明白了“舟”就是小船,所以除了轻舟我们还可以说(小舟),舟可以做部首,我们一看到舟就知道(与船有关)那你能说出哪些带有舟的字呢?怎么才能把舟字写在田字格中间(写舟)

  二、指导自学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跟着诗人乘着小舟,去远行,(齐读课题)

  你读懂了什么(时间早地点白帝城发出发)(课文里还有一个字跟他很像,说说怎么区别呢?写帝、啼)(写两字)

  (课件)

  1、自由读课文,把你觉得难的字多读两遍

  2、回忆认字四法

  3、把诗文读通顺读流利。

  读诗文的时候,你有哪些字词觉得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呢?

  抽生读全诗大家评价是否读准确了

  读准三个多音字“朝、还、重”(区别读音,说说你怎么知道课文中读这个音?(引导孩子通过了解字义来选择正确的读音)

  读准“陵、猿”等词语。

  4、再读全文(读准字音)

  5、读、出节奏

  三、发挥想象,理解诗文,感受作者的心境

  出ppt师讲述(了解背景)

  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范读诗文,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彩云间——这是什么时候的彩云呢(早上,板书朝霞,你们见过朝霞吗?什么样的?彩云间的白帝城是什么样的?看图片,读出白帝城的美)在这样一个彩霞满天的早上,诗人静静地站在白帝城前,他要做什么?(理解辞字)

  离开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他的.心情怎么样,你们从哪句话体会到的?(抽生读)把哪个词读慢一点就更能突出这种心情呢?(再次强调“还”就是(要回家了)引读(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江陵)真的有一千里吗这里说明了路(很远)(读)

  一千里并不是真的一千里,李白写诗常常有这样非常夸张的手法,你还记得他的那首诗里还这样写到(生背诗)

  《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那么我们这首诗里还有这样的写法吗?(万重山,读,你有什么感受)

  对比读千里江陵一日还和轻舟已过万重山你有什么感受

  (轻舟能换成小舟)(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小舟顺江而下,一日千里,两岸的山上传来了(猿猴的啼叫)(你听过猴子叫吗,在哪里听到的)这里的猿猴叫声又是怎样的?来看看(出示水经注,老师读,找出描写猿猴叫声的句子,说说感受)

  猿猴声声啼叫,连绵不绝,声音如此的悲惨,可是诗人心情却(非常高兴),因为(引读)他马上就要(回家了)

  出门行千里,终必把家还,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李白告别彩云中的白帝城,回到家里去吧

  (配乐、读诵)

  背诵全诗

  四、认读词语,巩固新知

  李白远去了,诗歌却留下了,里面有好多词宝宝和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再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读词语)

  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两岸)

  老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新的诗句中,你们会读吗?(出示诗句:)。

  五、写字

  《早》教学设计 篇4

  文本解读:

  《早》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课桌上的“早”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课文有两个部分写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对腊梅花的刻画。由闻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由腊梅花的清香纯净,开的最早,引出鲁迅桌上“早”的来历,进而讲到“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腊梅清纯的特点与鲁迅高洁的人格品质,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选好切入点,紧抓主线,通过朗诵、对比,体悟鲁迅的高洁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梅花的“早”与鲁迅“早”的相似之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能够理解并学习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早》,板书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

  3、你知道文章写了谁的“早”?

  (板书:梅花 鲁迅)

  4、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呢?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回忆、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安排达到三个目的:回顾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切入点,从而直接抓住主线,直奔主题展开研究。

  二、精读课文,体悟“早”的含义

  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发言。

  (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

  (4)联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深冬 酿雪的天气)

  在这样的季节,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却开得这么盛、这么美、这么香、这么早,

  难怪成为诗人赞颂的对象。

  出示: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学生朗诵,交流,体会梅花品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后放手让学生诵读,感悟,选择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交流,读得多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便能发现潜藏在文本中的细节,从而体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后,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出示诗歌让学生反复诵读,拓宽了文本,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梅花品质的了解,丰富了主题。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

  (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

  (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

  (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

  因为 ,所以 。(鲁迅迟到的原因)

  虽然 ,但是 。(替鲁迅辩解)

  即使 ,鲁迅也 。(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

  (提示:通过“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体会鲁迅因为父亲生病的忙碌。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思考:如果你是鲁迅的老师,听了这样的解释会原谅鲁迅吗?鲁迅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呢?进一步理解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设计意图】鲁迅因为照顾父亲而迟到应该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然而鲁迅没有辩解。这里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充分挖掘这些细节,才能够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组关联词语,一面寻找鲁迅可以说服老师的理由,一面思索鲁迅沉默的原因,在矛盾冲突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让学生形成共鸣,从而领悟到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5)鲁迅是因为父亲生病才迟到的,如果像老师解释是能得到老师原谅的。然而鲁迅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同学们,鲁迅刻这个“早”时心情怎样?他在提醒自己什么?

  (6)是啊,这个“早”难道仅仅刻在鲁迅的书桌上吗?

  【设计意图】一个反问句将学生由文本引入更深的思考中,由表及里,从而更深地挖掘文本内涵。

  (7)刻下了这个“早”之后,鲁迅迟到过吗?齐读“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出示填空:

  从那以后,鲁迅依然在当铺和药铺之间奔波,然而他 。因为他知道 ,所以他只有 。

  再读这段话,体会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

  简介鲁迅成就。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有毅力的支撑,是需要有恒心的。对鲁迅的简介让学生明白正是有着这种恒心毅力,正是鲁迅要求“时时早事事早”才能取得那些辉煌的`成就。

  3、思考:作者写鲁迅的“早”为什么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为什么以“早”为题目?(抓住“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时时早,事事早”理解鲁迅的“早”的含义,从而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寻找依据。

  因为梅花 ,鲁迅 。所以 。

  【设计意图】借助关联词语填空将课文主题揭示出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小结

  鲁迅与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质,写梅花的“早”就是为了衬托鲁迅的“早”,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感悟。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设计围绕重点,紧抓主线,循序渐进。诵读环节,既注意整体效果又能兼顾个体的个性朗读;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既有关联词语对课文的概括训练,又有鲁迅刻下“早”之后的想象训练,在教学中遵循先扶后放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一、一线串珠,直奔主题。

  在执教伊始我紧抓课题“早”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找到课文叙述的重点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然后直奔重点段落深入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这样贯穿全课,一珠串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二、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个过程的,在引导学生。在研读梅花的“早”时我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梅花形态,再出示文章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对照图片,结合课文文字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补充梅花的诗句,加深认识,逐步深入。

  三、语言训练,挖掘文本深意

  在本课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语言训练,在梅花环节,通过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梅花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创作的过程,通过自己眼中的梅花与文章中的梅花相对应,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研读鲁迅“早”的故事时,我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相机出示三组关联词语要求学生按要求填空,让学生在辩与不辨中寻找思想碰撞的火花,深挖鲁迅辩与不辨背后的深意,从而理解鲁迅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接着出示鲁迅的成就介绍,让学生明白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恒心毅力,要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格。

  在学习了梅花的“早”与鲁迅的“早”之后,我抛出文章为什么要写他们的“早”,引导学生寻找相似之处,从而理解作者用意,升华文章主题,水到渠成。

  当然,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过渡与教师语言的精炼上还要继续努力。

  《早》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

  2、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三、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早》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爱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城(今天贵州东部)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湖北江陵县),那儿地势险要,水流很急,当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庆白帝山)时,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无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兴,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

  3、生自由读古诗。

  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

  4、指名读,齐读。

  5.学习多音字“发、朝、还、重”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情意境。

  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古诗内容、

  2、指名读前两行。

  3、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

  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最高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

  6、齐读前两行。

  7、指名读。

  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

  9、指名读后两行。

  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的“一日还”“万重山”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11、齐读后两行。

  12、指导朗读全诗。

  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

  1、打节奏朗诵。

  2、表演读。

  3、配乐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

  1、齐读生字。

  2、“帝”“岸”两字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峰,课外同学们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诗读一读好吗?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辞 还 啼 过

  白帝城江陵

  愉快

  《早》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七、课后反思

  绝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千秋雪万里船

  (迷人、壮观)

  《早》教学设计 篇8

  教学提示

  《早》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是著名作家吴伯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发现话题

  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屏幕,知道他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是的,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

  出示:早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呢?

  同学们,对于读懂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第二,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第三,文章为什么要用“早”作为题目?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写的《早》这篇文章。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文中的生字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呢?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出示:酿 朴 墨 寿 哪 默 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里有两个生字的读音是一样的,请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字形的差异,然后,再拿出钢笔来把这两个字认真地描一描,临一临,细细体会它们写法。

  出示:墨 默

  下面这几个字,字形比较接近,也请你们比较一下它们的差异,然后,给它们组一组词,分辨它们的差异。

  出示:瓣 辩 辨 辫

  出示:匾 砚

  这是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注意读准它们的字音。

  课文都读了吧,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情况。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或者给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来读。为了能更好地展示你们的读书水平,建议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把课文读一读,以做好充分地准备。好吗?

  读完了课文,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问题:出示:《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是以游踪为序来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在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作者的游览路径:新台门→石桥→三味书屋→后园,空间转换十分自然。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启迪人们要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做“东风第一枝”。

  三、精读理解

  1.出示图片:

  同学们,这就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请你们仔细观察,并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下三味书屋的陈设。

  2.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就让我们跟着吴伯箫爷爷一起走进三味书屋。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语句。

  3.通过阅读,你们发现课文的是以什么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呢?作者在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时候,还写了什么?

  同学们,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描绘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为我们展示了一则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绝佳范例。从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已经弄明白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以方位为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依次是:南墙上→东北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每个方位的陈设介绍得也非常清楚明白。

  南墙上:南墙上有一个小洞,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

  东北正中:挂一幅画。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作者在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时候,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这一部分,想一想,你觉得这一部分与课题“早”有什么联系?

  其实,三味书屋是鲁迅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从这里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这就为我们揭示文章题目“早”的第一层内涵:那就是鲁迅接受启蒙教育之早。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一部分作者还点示了自己所闻到的清香,并写出了由此引发的联想,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使上下文巧妙地勾连了起来。

  4.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5—8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出示:开得最早的梅花→鲁迅书桌上的“早”字→“早”字的来历→从中获得的启示。

  是的,这一部分先写开得最早的梅花;接着,由梅花开得最早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再紧承“早”字交代它的来历,突出了少年鲁迅的精神及其以后时时早,事事早;最后,由鲁迅先生的“早”引出启示,点名意旨。

  这是课文中描写梅花的语句——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是的,在这里作者致力描写梅花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得旺盛: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可见蜡梅迎寒开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色泽之美:你看,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色调和谐,给人美感。

  第三,形态之美: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梅花的形态是多么的圆润可爱啊!

  第四,格调高雅:蜡梅花“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意思是它有着像冰那样清明,像玉那样纯洁的风度、韵味、情致,格调是多么的高雅啊!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梅花香飘送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开得最早,是报春的使者。

  下面请现场的老师指导同学们朗读这一部分,把梅花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出示文字,播放音乐

  体会了梅花之美之后,我们来读读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说说自己的感受。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他立志很早,他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与其说鲁迅把一个小小的“早”字轻轻地刻在了书桌上,不如说鲁迅是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以此来鞭策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

  读了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是的,作者之所以要写梅花,而且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其目的就是借花喻人,颂扬鲁迅先生的品格就如蜡梅花一样高尚纯洁。

  同学们,借花喻人是这篇课文在写法的一个重要特色。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其实,文章不止一次写到梅花的“清香”。课文在开始不久就写到了“清香”,设置悬念,引发联想,由清香联想到书香,联想到鲁迅先生写过的百草园里的蜡梅,至此作者明白了清香的来源,紧接着就落实到眼中所见的梅花,并极力赞美梅花的美及其开得最早,进而联想到鲁迅书桌上的“早”字,体现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可贵品格和革命精神,从而将自然界的梅花与鲁迅一生的品格勾连起来,使得物、人、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弄明白了“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这个问题了吗?

  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后,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题目,并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用“早”作题目?然后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交流。

  其实,我们联系课文的内容可以不难看出文章用“早”作题目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其一,我们可以从三味书屋的陈设中感受到鲁迅接受启蒙教育之早;第二,我们可以从梅花开得最早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中体会到鲁迅立志之早;第三,我们还可以从“早”中获得启迪,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总而言之,文章通过“早”,将梅花与鲁迅的品格自然而然地联系并融合了起来,统摄全篇。用“早”字为题,简单而又耐人寻味。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就是鲁迅自己对“时时早,事事早”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同学们,文章已经学完了,但我们认识鲁迅才刚刚开始。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希望同学们能去读一读鲁迅的一些作品,进一步走近鲁迅,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一些作业。

  1.小练笔: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熟悉的处所。

  2.选做题(任选一题完成)

  (1)搜集鲁迅先生的名言及其他的一些小故事。

  (2)阅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早》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4、5。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 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 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 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 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 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业:

  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

  《早》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惧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诱情。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李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下注间,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

  1、观察。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

  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

  归还还是还有还原

  出发发现理发发明

  “重“在形容词前读重,表重复读重,还在副词时读还,作动词用读还,发在名词中读发,在动词中读发(学生可从词的角度式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一)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城东边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二)交流

  1、自读。自读全诗,画了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合作学习。

  (1)组内汇报自学的情况。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3、汇报交流,以最的形式汇报朗读,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时可能还有学生有个别问题,如为什么叫“还”,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程度好的学生可交流,老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4、诵读悟情

  (1)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试着说一说。

  (2)听录音诵读、感受。

  (3)试着和你身边的人互相读一读,注意感情。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大家读一读。

  5、背诵

  (1)老师发现这首诗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很孰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背下来了,是不是?那就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背得很好,老师也想背一背,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背,好吗?

  《早》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研读“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梅花的高洁,了解鲁迅先生的梅花品格。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早”字的来历,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

  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板书设计:

  梅花早

  以花喻人

  鲁迅早

  教材分析:

  《早》这篇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开创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早》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

  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两岸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两岸,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交流作者资料: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教师加以补充 。

  二、初读古诗,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白帝城和江陵分别在什么地方?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峡的景象(西陵峡——瞿塘峡——夔门——白帝城)一路上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佳作。

  三、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四、汇报自学情况

  1、用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第一句你读懂了些什么?

  3、李白的路途中有哪些见闻?船真的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快吗?

  五、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1、启发谈话: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们读了李白的《将进酒》《望庐山瀑布》,你一定感受到李白是(生答:豪放,喜欢自由的人,可是,在759年3月,诗人58岁时因受政治牵连,流放夜郎。)

  2、出示诗句:

  “去国愁夜郎,投身穷荒谷。”(李白)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杜甫《梦李白二首》)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杜甫《寄李白十二白十韵》)

  3、学生根据注解自由读诗句,四人小组合作理解诗句。

  4、指名说你读懂了夜郎是个怎样的地方?

  5、小结:的确夜郎诗歌穷山恶水的地方,连生存下去都觉得难,更可悲诗人的内心备受煎熬。

  6、出示诗句: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普可恨,浮世谪仙悲。”(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7、根据注解自由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李白的内心受怎样的煎熬?(指名回答)

  8、启发学生了解作者作诗时候的心情,此时,经常爽朗大笑的李白,此间不得不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可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的时候,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兴奋不已,激动,喜出望外,眉开眼笑等)板书:欣喜若狂

  六、领悟诗情,细致品读(再次播放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回答相关的问题)

  1、诗人飞快的拨转穿透,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就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诗人在得到大赦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的绮丽景色时,那种信息的样子吗?读一读,体会,感悟,在自由描述。

  2、第二句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3、知道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一读,说一说理由

  同学们毒的这么有感情,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

  生:从“彩云间”我体会到,诗人得到免罪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此觉得环绕在白云间的白帝城格外漂亮。

  生:猿声悲啼本是使人很不舒服,但是此时诗人却觉得猿声啼叫像在为他欢呼,向他磁辞行。

  生: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舒坦,他生做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这祖国的美丽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南中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

  生:诗人心情愉悦猿猴声瓷器皮肤,小舟飞速越过重重高山。

  4、大声有感情朗读,这名度,评议,愿意读的站起来高声朗读。

  5、配乐全体背诵

  七、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性穿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境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八、谈论李白诗善用夸张的特点

  1、谈话:李白诗善用夸张手法,这首诗哪句运用的是夸张手法?(千里江陵一日还)

  2、下面诗句种哪里运用夸张?

  出示《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指名回答。

  九、改写《早发白帝城》综合所学知识写一写此诗。

  《早》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绝句》

  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

  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绝句》)

  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习提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

  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

  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再选择其中共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小组代表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自由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江的水路图,请一生为大家简介其线路。

  2、出示全诗

  3、指导朗读

  4、“你问我答”相互质疑

  二、再读体会诗意

  1、自由体会诗意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内容

  3、比赛:用自己的话将诗歌改写成故事或现代诗歌。(内化的过程)

  4、个性延伸:找出你认为诗中最生动的词,并说明理由。(深化的过程)

  教学思路:“彩云”勾画出了白帝城的美丽。(视觉)

  “一日还”说明心情急切,船速很快。(感觉)

  “啼不住”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觉)

  “轻舟”既写了船轻,又写了作者心情轻松.(心情)

  三、回归中心

  1、从“轻舟”的轻,体会当时的心情,并适时介绍当时的背景(流放中途遇赦)

  2、整体体会,自己归纳中心。

  四、课外延伸(二选一)

  1、作画(据诗意)

  2、写一首现代诗

【《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早》教学设计06-02

《早》教学设计模板07-02

《早》优秀教学设计12-06

《早》教学设计(15篇)04-08

《早》教学设计15篇04-04

鲁迅《早》的教学设计模板09-07

课文《早》教学设计范文07-13

《早》教学设计14篇06-02

《早》教学设计15篇12-31

《早》教学设计(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