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29 07:15: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1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14篇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身边的科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创造条件,使学生收集的资料得到展示,帮助学生养成查找资料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养成查找资料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收集有关科学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口语交际”。

  1、语言情境。

  老师描述文中给出的身边科学的例子,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图片情境。

  多媒体展示身边科学的图片,给学生以启发。

  3、进行交际。

  (1)小组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的科学。

  (2)小组推荐“科学博士”向大家作介绍。

  (3)“科学博士”答“记者”问。

  (4)小组根据所听到的材料,合作办一张“身边的科学”小报。

  4、推荐新书,交换旧书。

  (1)向同学推荐有关科学常识的书,要对书的内容和特点作简要介绍。听的同学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2)拿自己已看过的书和同学交换。交换时可对书的内容作简单介绍。

  二、写一写

  这次“写一写”提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己这学期的收获;二是写暑假里的打算。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提示,想想自己写哪方面的内容,先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再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并向大家展示、作简单介绍。

  三、登上“展示台”。

  开展“我们爱科学”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种科学知识。

  1、科普读物展示会。

  (1)学生交流自己从科普读物中了解到的科学知识。

  (2)学生交换科普读物,拓宽知识面。

  2、“身边的科学”手抄报展。

  (1)小组交流各自手抄报上最有兴趣的科学知识。

  (2)学生在班级报上粘贴自己的“身边的科学”手抄报。学生走下座位,互相欣赏。

  四、查询“宽带网”。

  1、自由阅读短文。

  2、小组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

  (1)我国古今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

  (2)你想了解哪些科学家或科学成就,应该从什么渠道去了解。

  五、总结本课。

  作业设计:

  向爸爸、妈妈汇报你这学年的收获,再说说新学年的打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我的发现

  我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

  日积月累

  区分形近字

  比喻句

  名言警句

  口语交际

  学科学爱科学

  用科学

  展示台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试表达。

  2、引导学生正确区别同音形近字,积累比喻句、名言警句。

  重点难点:

  1、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2、正确区分同音形近字,积累比喻句、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语文就像一个大乐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语文园地八”,在那里,一定会使你有很多收获。

  二、学习“我的发现”。

  1、同学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去表达。不信,请读一读“我的发现”里面的句子!

  2、学生轻声读“我的发现”。

  3、读了这三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4、汇报交流。

  5、赛读这三个句子,看谁把不同的语气表达得最好。

  6、师生共同再找几个句子让大家来变一变。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选选认认”。

  (1)自读字词,看看谁能明白这项练习的要求及训练目的。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字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样区别这几组形近字的?

  (4)哪些字容易读错?注意“址、趾、帐、账”的读音。

  (5)老师出字卡,学生组词。看谁组得快,组得对。

  2、习“我会读”。

  、(1)自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2)同桌互读句子,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3)知识宝典。为了把一个事物描述得更形象、更生动,往往用一个和所写事物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如,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繁星比成宝石)

  (4)你知道课本中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吗?请说给大家听。

  (5)你也仿照书中句子说一个句子。

  3、学习“读读背背”。

  (1)读名言,想含义。

  (2)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3)比赛背诵名言。

  (4)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警句,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小结本课。

  作业设计:找一找,你还收集到哪些名言警句,挑一句你最喜欢的,抄下来。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的想象说得清楚明白。

  2、能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3、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多义词。

  4、积累和气象有关的农谚。

  5、培养学生围绕专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1、《果园机器人》中的机器人多能干呀!机器人还能干什么呢?请大家读读书,告诉我们。

  2、你认为机器人还能干什么呢?你想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本领?请自己想一想。

  3、组内交流,互相问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评价,看看你的想象是不是奇特合理;是不是把机器人的本领说得清楚明白。选出代表。

  4、班级交流,听的同学可以根据所介绍的机器人提出问题,供发言的同学修正和补充自己的设计。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出现的事物都非常熟悉,那么,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将来的`生活中,这些食物会有哪些变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打开思路,说说自己选择到的最感兴趣和最想写的事物。

  3、选定要描写的事物后,要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展开想象,想一想这件事物具有些什么样的新特性,给人们提供哪些便利。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彼此受到启发,然后写下来。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1、把自己的习作多读几遍,然后改掉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

  2、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价,提出优缺点。

  3、同桌交流互评。

  4、自我修改作文。

  5、习作完成后,以“未来的世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多音多义词:

  1、读一读这些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2、注意汉语中一字多音的现象,积累文中列举的六个多音字和相关的十二个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内容和调味品有关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短文。

  2、指名朗读,以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提醒学生读准字音。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同桌抽测生字条。

  二、“读读背背” 和气象有关的农谚

  1、教师范读、指名读、师生对读和自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读。

  2、说说自己的理解,熟读成诵。

  〖“宽带网”

  1、资料搜集:

  要求围绕科技新闻搜集信息,除了教材中所举的例子外,还可以通过看报、看电视和听收音机等途径,搜集更多的和科技发展有关的信息。

  2、资料整理:

  根据教材中提示的做剪报和做卡片两种信息整理的形式制作。

  3、成果展示:

  利用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用“我的科技信息剪报”或“我的科技新闻卡片”等主题,直接展示学生资料搜集的成果。

  【课后反思】

  本次习作学生的想象力还是丰富的,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是,在叙述过程中感觉有的学生想象较空,没有把自己的想象介绍清楚,只是一个大概,缺少具体的东西,对于样子和如何实现这种功能写的不是很清楚。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4

  一、激趣导入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古诗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晓诗意。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品读感悟

  1、学生质疑的问题

  2、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教案《苏教版五下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村居》,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2、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初步掌握部首的方法。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学习部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部首查字法。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我的发现一部分应该引导学生自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并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发识字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日积月累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比较辨别,加深对字形的感性认识。学习时,可先让已经会用部首查字法的同学介绍方法,课后练习题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来完成。展示台的教学,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能、张扬个性、相互交流的机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一、发现识字方法

  1、课件出示:

  白──柏(柏树) 尤──优(优秀)

  己──纪(纪念) 生──胜(胜利)

  方──纺(纺线) 只──织(织毛衣)

  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交流汇报:你能把发现告诉小朋友吗?

  3、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4、课件出示生字:柏、纪、纺、织、优、胜、湾、粒

  ⑴ 指名认读生字。

  ⑵ 齐读生字。

  ⑶ 开火车读生字。

  ⑷ 扩词练习。

  二、我会读

  出示课件:

  扫地 提水 搬桌子

  推车 挑图 抬木头

  捕鱼 捉虫 抓小鸡

  1、自读词语。

  2、你发现带点字的秘密了吗?

  3、小组讨论。

  4、归纳总结: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字义都与手的动作有关。

  5、扩展说说带提手旁的字,并说个词。

  〖日积月累

  一、读读比比

  1、课件出示词语:

  访问 国旗 钢笔 形状 桥梁

  防线 象棋 刚才 粗壮 高粱

  学生认读。

  2、比较每一行上下两个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辨析。

  4、用带点的字组词。

  二、读读记记

  1、课件出示:

  三横王 草头黄 弓长张 立早章

  古月胡 口天吴 双口吕 木土杜

  言午许 双人徐 耳东陈 干钩于

  自读,引导学生发现姓氏歌的特点。

  2、说说自己认识其中的哪些姓氏,是怎么认识的。

  3、扩展说几个姓氏。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铺垫

  1、课件出示部首,填写几画。

  2、课件出示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二、谈话激趣

  1、课件出示庞,学生认读。

  2、如果遇到一个生字,你不认识,也没有拼音,那怎么办呢?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想不想学这种新本领?

  三、学习部首查字法

  1、让已学会部首查字法的同学介绍的方法。

  2、以庞字为例,介绍的步骤:

  ⑴ 确定要查的部首。

  ⑵ 在部首目录里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⑶ 根据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和要查的'字。

  ⑷ 再按页码在正文中找,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3、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专项训练:

  ⑴ 从字典的部首目录里查出所给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

  ⑵ 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

  ⑶ 进行比赛。

  四、展示台

  1、讨论决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2、分组进行准备。

  3、正式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找到部首

  除去部首有几画

  找到所查的字

  教学后记

  我的发现中,学生能用熟字认识生字,自主发现认字方法。照样子说动词,学生也说的较多。形近字比较,学生从字形上进行比较,容易记忆。部首的方法,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重点强调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楔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二)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l.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和“为”是两个动词,“***”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七)诵读第l段。

  1.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

  学不可以已***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

  “已”——在现代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奔腾不已,不能自已)

  “以为”——跟“自以为得之矣”(《石钟山记》)中的“以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为”是自己认为之意;此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用它做成)的省文。)

  “虽”——这个“虽”跟下面两句话中哪一个“虽”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不同)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相同)

  “木受绳”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受绳而后锯之”“就砺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

  2.学生练习背诵。

  先自读两遍,再由教师领读一遍(师生都不看书),然后检查试背,发现难点,指出关键在于要理清文理。

  3.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观点

  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

  追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

  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

  再追问:既然如此,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

  补充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则“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①“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利”。)

  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

  再追问: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①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②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改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③“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被省略的“锯”“磨”二字,都表示持续的动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

  最后板书此段文理示意图,帮助学生记诵。

  4.熟练地诵读这一段。

  学生参照上面的示意图齐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师检查。

  诵读第2段。

  (八)诵读第2段。

  1.诵读的准备。

  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用“·”表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后解释词语:

  “终日而思”和“***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跃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彰”——就是“明”的意思。从“彡”,从“章”,“章”亦声,光彩夺目之意。

  “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致”——或以为同“至”,非是。“致”与“绝”对应,都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

  “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词,指游泳而言。

  2.学生练习背诵。方式同前。

  3.文理分析。

  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绝江河”。)

  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③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与此相同。)

  再追问:结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语句说的?(“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舟揖”“舆马”)它们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风”,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舆马”“舟揖”,是人的发明创造之物,二者有层次高低之分。)

  小结:①喻属起句;②③④⑤喻属结句。

  主导问:起句和结句是怎样的关系?(“学”是前提条件,“善假于物”是结果——能利用自然可谓善,能创造可用之物,则是善之善者。)

  请归纳本段大意:能学习才能善假于物(板书)。

  4.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方式同前。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顺风”中已含有“假物”之意,但未明白点出“假”字;至“舆马…“舟揖”二喻,才明白点出;最后再说“善假于物”,给人的印象就深了。了解这种行文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记诵。

  (九)诵读第3段。

  1.诵读的准备。

  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后解释下列词语:

  “兴焉”“生焉”“备焉”的“焉”——或注为“于是”,亦通。虚词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无害。

  “无以”——可与“河曲智里无以应”作比较。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2.划分层次,然后练习背诵。

  第一层(首句、以句号为标志、下同)说明积善而后圣心备的道理。

  第二层(第2—4句)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积累的必要性。

  第三层(最后两句)从正反两面说明用心专一才能积累的道理。

  提示学生:此段较长,可按上述层次,一层一层地练习背诵,最后连贯地背诵全段。

  3.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主旨是: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

  (十)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

  总结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论点(分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跟“学不可以已”这句话(中心论点)的关系,指出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最后列表说明。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意义(分论点之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义(分论点之二)

  学而不已,方能积累,即“锲而不舍”——态度(分论点之三)

  教师点拨: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设喻的运用。

  教师说明: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是不确切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明事物的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

  学生讨论:(1)从本文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小结要点:

  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附带说说,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上学期已学过,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如“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用一连串的设喻,而内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绝江河”。

  3.对举的运用。

  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

  让学生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讨论对举的作用。教师要说明一下:上述对举句组又都是设喻,那是就其目的(说明事理)来说的,而讨论对举的作用则应从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处。(读起来节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以同类事物对举可以丰富内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对举,可以使读者对问题获得一面的认识。)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二、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画像)

  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1)注音:

  阔绰(chuò ) 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深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训练学生朗读。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五)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六)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教学结束

  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写一则读后感受。

  2、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大、天”两个生字,认识足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3、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大、天”两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 师:孩子们,下课后你们最喜欢到哪里去玩?(操场上)你们都玩些什么呢?(生答)我们来看看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在干什么?

  2、生看图说图意,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二、借助图片认读词语和生字

  1、操场上开展了这么多体育活动,我们一个一个地读准它们的名称。(课件出示图片配词语)抽生读。

  重点指导读好足:平舌音 跳:三拼音

  2、出示六组词语,自己读读——同桌合作读——齐读

  3、去掉词语的拼音,抽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开火车读

  三、利用偏旁归类识字

  1、学习“拍、拔、 打”

  抽生读——抽生做动作——生发现规律(“拍、拔、 打”都用手来做,所以这些字的左边都一样,是“扌”。)

  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2、学习“跳、跑、踢”

  抽生读——全班做动作——共同发现规律(“跳、跑、踢”都是跟脚有关系的动作,所以都是足字旁,以后再遇到足字旁的字,就知道他跟脚上的动作有关系。)

  3、想办法识记剩下的三个生字“高、球、步”

  用“高”“步”组词。

  出示不同的球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球”字。

  四、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

  1、出示我们身边含有本课生字的一些食物包装袋、糖果、生活用品、故事书封面的图片,让孩子们来找一找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哪些生字。

  2、师小结:汉字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学好汉字用处大,

  做做课间操

  五、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大”和“天”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清字形。

  2、观察每个笔画所在的位置,然后教师范写,在范写的过程中复习横、撇、捺三个笔画的书写要点。

  3、指导学生练写。关注孩子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同桌互评,给写得好的字打上☆。进一步激发孩子写好字的兴趣。

  六、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师总结本课内容。

  2、出示其他体育活动图片。

  3、课后实践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体育活动项目,认认标志,记记名称。

  《操场上》教学反思

  识字是阅读、习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创设多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识字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真正喜欢上识字。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集中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由6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为:

  1、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大、天”两个生字,认识足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3、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为: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大、天”两个生字。

  教学时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看图激趣导入

  从“孩子们喜欢在操场上玩哪些活动?”这个话题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紧接着用课文上的插图吸引学生,让他们看图练习说话,同时也引导孩子说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六组词语,在不知不觉中导入今天的学习。

  二、借助图片认读词语和生字。

  学生初读词语比较枯燥,也不容易读准确,所以我给这六个体育活动的词语都配上相应的图片,孩子借助图片和拼音就能轻松、准确地读准词语的字音了。再通过学生教读、同桌合作读、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巩固复习,帮助孩子们准确的读准词语和生字的字音。

  三、利用偏旁归类识字

  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发现本课生子的构字规律,让孩子们做了拍、拔、 打的动作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亲自比划中感受“拍、拔、 打”都用手来做,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字的左边都一样,是“扌”。而“跳、跑、踢”都是跟脚有关系的动作,所以都是足字旁,以后再遇到足字旁的字,就知道他跟脚上的动作有关系。这样形象直观地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到构字规律,避免了深奥枯燥的偏旁表义的讲解,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

  认识完生字后,我出示了我们身边含有本课生字的一些食物包装袋、糖果、生活用品、故事书封面的图片,让孩子们来找一找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哪些生字,从而让孩子知道汉字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学好汉字用处大,激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去识字。

  五、写字教学重在指导

  先让学生观察“大”和“天”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清字形,再观察每个笔画所在的位置,然后教师范写,在范写的过程中复习横、撇、捺三个笔画的书写要点。指导学生练写时关注孩子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还采用了同桌互评,给写得好的字打上☆。进一步激发孩子写好字的兴趣。

  六、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在本课的最后,让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体育活动项目,认认标志,记记名称,一来可以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更多的生字,二来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

  不足之处:

  1、激趣导入时,让孩子们说自己在操场上玩什么和后面的“看图说说同学们在操场上玩什么?”的环节可以整合成一个步骤,孩子说到哪个活动项目课件就出示哪个活动项目的图片和词语,就不分成两个步骤完成,可以为后面的写字教学腾出时间。

  2、指导孩子看图后马上让孩子们用“操场上真热闹呀!有的……有的……还有的……玩得可开心了!”的总分句式练习说话,孩子感觉有些困难,原因可能是孩子刚刚才接触这些体育活动名称,还不熟悉,又没有图片帮忙,所以有些吃力,如果和下一个环节认读词语调换一下,孩子们说起来就容易多了。

  3、读的形式丰富,但每一种读的时间可适当缩短,如分男女生读可读一次就行了,也可节约出宝贵的学习时间。

  4、教学中害怕孩子说的全班同学听不清楚,所以我有点喜欢重复孩子的回答,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

  5、自己的书写基本功还应加强练习,自己范写的“打”字让自己都觉得丢脸,深深地感到“学高为师”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声调的音。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新课教学:

  1.出示插图,这个阿姨在干ü绕口令,牙齿对齐iii。

  2.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纠正学生发音。

  3.再出示卡片,i的四个声调,尤其要注意第二声的教学。

  插入绕口令:小汽车平走一声ī,小汽车上坡二声í,小汽车拐弯三声ǐ,小汽车下坡四声ì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i,学生凌空跟着老师写,然后请学生自己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5.u的教学,出示图片一只乌鸦在窝里,提问:这是什么鸟?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说出了是乌鸦。那它的窝象什么呢,学生回答象字母u,出示卡片u。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6.学习u的四个声调,还是用“小汽车平走一声ū,小汽车上坡二声ú,小汽车拐弯三声ǔ,小汽车下坡四声ù”的儿歌。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7.在黑板上范写u,请同学们仔细看,再让学生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8.ü的教学:出示图片,一只小鱼,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一只小鱼,插入口诀,一只金鱼ü。

  9.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纠正学生发音。

  10.再出示卡片,ü的四个声调,尤其要注意第二声的教学。

  插入绕口令:小汽车平走一声ǖ,小汽车上坡二声ǘ,小汽车拐弯三声ǚ,小汽车下坡四声ǜ。

  11.在黑板上范写ü,请同学们仔细看,再让学生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i、ü及四个声调。

  2.读i、ü的四声,齐读,个别读。

  3.复习小汽车的儿歌。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卡片y,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因为i和y的.发音一样,所以可以花少量的时间,而且y没有四声的练习)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y,学生看,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写一个y,教师巡视。

  3.出示整读音节yi,插入口令:整体认读yi。再请学生给yi找个朋友,学生自然说出衣服。出示yi的第一声,要求学生看清楚,标调是标在什么上面,告诉学生,我们称y为声母,声母是没有声调的。而我们把i叫单韵母,我们总共学过6个单韵母,分别是a、o、e、i、u、ü。

  4.出示yi的另外三个声调,齐读,开火车读。

  5.再出示另一张卡片,一只乌鸦,插入口诀,一只乌鸦w,告诉学生,w是我们学的另一个声母。

  6.在黑板上范写w,学生先看,再写,教师巡视。

  7.出示整体认读音节wu,插入口诀:整体认读wu,再给wu找个好朋友:乌鸦。出示第一声的wū,提问:这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标调标在哪里?学生回答。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y、w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以及四个声调。

  2.读yi、wu的四声,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3.复习儿歌整体认读yi,和整体认读wu和四个声调。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卡片yu,插入儿歌:小ü见到声母y,擦掉两点还念ü。

  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复习

  出示yi、wu、yu的四个声调,将这几个整体认读音节打乱,请学生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3.布置作业

  完成生字本,要求书写端正,姿势正确。教师巡视。

  iuü的教学反思

  在iuü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比较顺利,但到了整体音节的时候发生了很多问题,学生始终记不住“yu”到底怎么读,即使他们的绕口令绕得非常顺利,但是独个放在黑板上,许多学生还是认不着,到最后只好一个一个学生地教。写的过程也发生了点问题,许多学生在写yu的时候ü总是忘了摘帽子。所以在教整体认读的时候花了不少的时间。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的一致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明白什么是寓言。

  二、引入,揭题,读题,解题。

  1、学习辕、辙二生字(结合插图投影)

  2、解题:南辕北辙指的是战国时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别人说他走错了,他硬说能走到。后来比喻行动和目的不相符。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

  四、自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生字圈出来。

  2、划分段落,明白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认字表的生字。

  4、说说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排练课本剧,完成课后第3题。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袁

  辕

  紧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明白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

  教学难点:

  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5、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6、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7、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往北驶←楚国(南)

  离楚国越远

  教学后记: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12

  一、教材说明:

  《世纪宝鼎》是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性课文,通过介绍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二、本课学习重点:

  是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世纪宝鼎精美的艺术和赠送宝鼎的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三、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专业性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过程:

  ㈠交流带“鼎”字的词语。

  1、我写“鼎”字,请同学们注意字形,笔顺。

  2、我们一起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如: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人声鼎沸)

  ㈡让我们来认识“鼎”学习新课。

  1、谁知道“鼎”是什么?“鼎”是什么样子的?(练习说说,用笔画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世纪宝鼎》,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

  ⑴自己读课文10分钟,要求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画出新词,自由认读。

  ⑶再读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3、重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宝鼎的样子。

  ⑴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图画,想世纪宝鼎的样子,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⑵如:“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等,通过看图弄明白。

  “浮雕”“铸”“铭文”通过弄懂。

  “造型古朴”“文艺精湛”“艺术造型”“纹饰”等。

  理解这些词语主要办法是熟读课文,联系语言环境,感悟大意,有的可抓住关键字;有的可看图联系实际理解。

  ⑶练习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世纪福鼎的赞美。

  ⑷指着图说说宝鼎的样子。

  4、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赠送宝鼎的意义。

  ⑴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理解。

  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和希冀。

  再如:“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和“它表达了中国人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等词句。

  ⑵练习读3、4自然段,领悟表达方法。

  (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可多方面的也可各不相同)

  可从课文的条理;运用了具体数字;从结构等说说。

  5、熟读课文,准备赠鼎表演,落实课后第二题,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样介绍。

  ⑴ 我给你们一点提示:

  ①如果让你介绍,你准备怎么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②要表演赠送宝鼎关键在于介绍清楚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

  ⑵自己练习表演,让家里人评价一下。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13

  一、设计理念

  1、学习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因为学生已学习了《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两篇课文,对身边的垃圾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再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在情感上会产生共鸣和沟通,并能积极地投入本课的学习中去,积极思考,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

  2、口语交际的训练,应积极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创设交际的情景。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上海台的《有话大家说》等节目,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最好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

  三、课前准备

  学生用废旧垃圾制成的工艺品。

  四、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图片激趣,引入话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有关垃圾。从哪里来的图片:如妈妈拣菜、削苹果、刨铅笔等。)看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齐读课题。 联系生活,积极地投入到说话情景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由老师担任《实话实说》主持人,小朋友做现场来宾,交流自己的发现: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1) 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没有用的东西丢出来的。

  (2) 垃圾是不讲卫生的人随意丢的

  (3) 我们觉得垃圾是该丢掉,有什么用呢?

  (4) 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有些还可以利用,有些是没有用的。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对身边垃圾有了初步认识,并产生不同的意见。

  三、创设情景,处理垃圾。

  引导学生进行角度转换,如果你是被邀请的公园管理员,谈谈你对垃圾该怎样处理。

  1、同桌讨论。

  2、全班交流、评价。

  (1) 把垃圾丢进大海里。

  (2) 把垃圾烧掉,用它来发电。

  (3) 用垃圾制作工艺品。 通过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讨论促进学生反思生活中处理垃圾的行为,谈自己的看法。

  四、创设情景,展示才能。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做的小物品带来了吗? 学生上台展示并作汇报,如

  (1)“我的作品是个花篮,我先找一个没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边剪去,再剪出一条条的花边,把花边圈起来就是漂亮的花篮。

  (2)我的作品是一条军舰,我把没用的泡沫和牙签还有一些纸片制成这艘军舰。 通过展示,既对垃圾有了处理场所,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五.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画一幅画。

  小组合作画画《未来垃圾处理场》,促进学生交际互动,在互动中说话,在互动中交际。

  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14

  一、评选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中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鼓励教师合理开发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发挥实验在高中理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评选范围

  按照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三个组别分别进行评选。

  三、评选内容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现行相关学科教材,参评教师自行选取一个课题(或知识点)设计实验教学方案,要求:

  (一)选题立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类型(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等),通过实验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鼓励在实验设计上的创新,不局限于传统的实验方案,仪器和器材的选用可以是常规的实验仪器、日常生活物品、自制仪器,也可以是常规的`实验仪器与数字化实验仪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三)鼓励在实验教学设计上的创新,结构上突出实验教学主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活动,在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素养养成、学科兴趣培养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

  (四)参加评选的实验教学设计为包含有实验教学的一个教学片断,应包括以下项目:

  1.课题名称。

  2.实验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忌空话套话。

  3.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器材、装置(附照片或图片),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

  4.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主要教学策略,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5.实验教学过程。应详实、具体,不仅有教学和实验程序的叙述,更要有对实验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6.说明。包括所选实验和实验教学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以及对学生学习所起的积极意义。

  四、评选方式

  评选活动采取网络和现场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参加评选的教师自行在z实验教学研究网(z)上注册报名,并上传参评作品,每人限报1个作品,每个作品署名限1人。

  (二)评选分初评和复评两轮进行。

  1.初评

  (1)各市、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负责对辖区内教师的上传作品进行初评,推荐一定数量的作品参加复评,具体名额分配根据各市、区上传作品数量按比例确定。

  (2)各市推荐参加复评的作品上报前可进行修改,但不得改变选题。

  2.复评

  (1)z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负责对各市、区推荐的教师作品进行复评。

  (2)复评分书面评审和说课两个环节进行:书面评审环节由评委对参评作品评分,说课环节由作者对参评实验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展示主要实验操作过程并回答评委提问,每件作品限时15分钟。

  五、奖项设立

  (一)个人奖:依据两个环节得分的总和排序,设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省文件精神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比赛。

  (二)团体奖:根据各市、区上传作品数和获奖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分别设立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具体评选方案另行制定。

  六、时间安排

  (一)11月1日-12月31日为注册报名和作品上传时间,12月31日18:00停止作品上传。

  (二)2月28日前各市、区完成初评。

  (三)3月31日前完成复评,具体时间另行确定。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师版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07-22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7-05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8-15

语文开学教学设计08-16

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8-22

语文《藏戏》教学设计09-13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09-27

语文复习教学设计09-04

语文赏析教学设计08-30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8-14